首页 > 文章中心 > 云会议会议记要

云会议会议记要

云会议会议记要

云会议会议记要范文第1篇

对“左”倾教条主义深恶痛绝,支持召开遵义会议,并极力做好保卫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陈云在江苏、上海等地继续积极开展革命斗争。1931年1月,陈云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9月,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年3月,进入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江苏省委和上海中央工作时期,陈云亲身感受到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多次提出,“要反对:‘左’的错误”,“要打破关门主义”,“要同关门主义作斗争”。

1933年1月,陈云来到中央苏区。当月下旬,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合并,陈云任苏区中央局成员和常委。在苏区,通过调查研究,他对“左”倾错误的危害体会更深了。4月25日,他在中央局机关报《斗争》上发表了《关于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一文,“着重分析了在领导工人经济斗争中存在着的‘左’的错误倾向”。他还专程考察汀州京果业,实地调查工会工作,先后撰写了《在纠正工人经济斗争“左” 的倾向中我们所作的错误》、《怎样订立劳动合同》、《这个巡视员的领导方式好不好?》等文章,对“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长征初期,陈云担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及军委纵队政委。在经历了湘江血战,目睹了红军的损失后,他深切体会出三大“左”倾错误:一是“部队出发西征之前,在党内、军内和群众中间没有进行足够的解释工作。政治局也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二是“我们上路时所带的辎重太多,带了许多笨重的机器和大量物件。”三是“我们仿佛总是沿着一条用铅笔在纸上画好的路线,朝着一个方向直线前进。这个错误很大。结果,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遇着敌人迎击……于是我们变成了毫无主动权、不能进攻敌人,反而被敌人袭击的对象。” 1935年1月2日,在进军遵义的路上,他应之约谈了一次话。双方谈得非常深刻,陈云进一步“了解到反第五次‘围剿’ 中由于领导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这些体会与谈话,使陈云具有了支持党中央纠正“左”倾错误的坚实的思想基础。红军占领遵义后,他在和谈话时,明确表示赞成提出的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意见。在筹备及召开遵义会议过程中,作为遵义警备司令部政委,陈云白天要参加遵义会议,晚上回到自己的驻地还要检查警备工作。他以极大的努力和警备司令一起加强军队纪律工作和警戒工作,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和胜利结束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持的正确主张,坚决贯彻执行遵义会议精神,认真传达会议决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博古等人极力为“左”倾错误辩解,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归结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力量的过于强大;则在长篇发言中,着重分析和批评了“左”倾错误在军事上造成的一系列恶果,他的发言得到了、、刘少奇等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与会者中间仍存在很大分歧。有些人站在博古、李德等“左”倾机会主义者一边,如凯丰(即何克全,时任少共中央局即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长征开始时到红九军团担任中央代表)就“不同意毛张王的意见”。还有些人则态度比较暧昧。“在遵义会议上,虽然也站到了一边,但不是很坚决”,所以遵义会议后他提出要下台。作为政治局常委、会议之前就亲身感受到了“左”倾机会主义危害的陈云,则“积极支持等人的正确主张”,他说“博古同志没有完全彻底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此时已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则在行军途中大力宣传贯彻会议精神。

为执行遵义会议精神,陈云首先着手整顿“红章”纵队(该纵队是在长征开始时由中央各部门组成,也称后梯队)。长征初期,在“左”倾路线影响下,“红章”纵队从苏区出发时带了许多辎重,这使得红军的军事行动困难重重。1月28日,土城战斗失利后,红军渡赤水河西进。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他亲临前线指挥抢运安置伤员,“并组织军委纵队将笨重的物资抛进赤水河。”曾随军委纵队参加长征的刘英在回忆陈云整顿“红章”纵队时说,“他是一个实干家,有组织能力,有魄力,有威望,对工作要求很严。在整编时,他坚决执行和中央的方针,有问题就向中央汇报,得到中央同意后,就大刀阔斧地千,彻底打掉了‘红章’纵队的坛坛罐罐,该扔的扔,该埋的埋,使部队得以轻装。他还把强壮的人员充实到前梯队的战斗部队中去,大大缩减了后梯队的负担。”

2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 ‘围剿’战斗经验教训决议大纲》。在陈云等人主持下,军委纵队干部会议通过决议案,一致拥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2月19日,该决议案在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上发表。与此同时,他还和一起到三军团去传达会议精神。

在紧张的战争形势下举行的遵义会议没有全面讨论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当时,要就多年来党的所有重大问题的是非展开讨论是不可能的。因此,会议“认为当时党的总的政治路线一般的是正确的,一切在苏区内部的后方工作是模范的,必须奖励的。”但陈云在传达会议精神时作了阐发:“正因为国内战争中军事指挥是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主要的部分,我们党正是由于军事指挥上在这个时期以及四征中是基本上错误的,因此在保卫苏区与顺利的粉碎五次‘围剿’的意义上来说,以及达到西征军预定的湘西目的地来说,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把“左”倾军事路线和政治路线错误联系起来进行批判。

远赴莫斯科报告遵义会议情况,争取共产国际对新的中共领导人的支持

1935年6月,为恢复白区工作以及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受党中央派遣,陈云离开部队,经成都和重庆,于8月到达上海。在上海期间,他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翔实地记述了红军长征前半期的经过,也记述子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遵义的有关情况。

9月,陈云奉命前往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正作。10月15日,他作了《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汜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分阶段介绍了长征前半期的情况,分析了“左”倾机会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和长征初期的错误,明确指出长征途中的一个重大胜利“就是在遵义举行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

遵义会议对“左”倾错误的批判纠正及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都是在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进行的。《报告》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六届四中全会后,“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拥有一支真正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英勇无畏、为实现共产国际总路线而斗争的干部队伍。”

《报告》还指出,“我们在这次会上纠正了第六次反‘围剿’(应为第五次反‘围剿’)最后阶段与西征第一阶段中军事领导人的错误。大家知道,军事领导人在这一阶段犯了一系列错误。现在,这些错误得到了彻底纠正。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来取代了过去的领导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了。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同志担任领导。”西征取胜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人成熟了。”

陈云向共产国际所作的报告,其目的在于使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特别是对以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领导有所了解,并取得他们的支持。所以《报告》明确指出了第五次反“围剿”中“主要的错误”和“西征中不好的一面”:一是“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二是没有讲清西征的意义;三是“把我们党主要的宝贵干部――那些在民政机关中工作的干部留在了那里(指中央苏区)”;四“与我们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有关”;五“是纯军事性质的错误”。遵义会议主要涉及军事路线问题,而上述五点分别涉及统一战线、政治决策;组织路线、经济政策和军事路线,前四点都侧重于从政治路线方面分析“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所以,《报告》加深了共产国际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对遵义会议的了解。1936年春,有人将《报告》整理成文;以《英勇的西征》为名,署名施平,发表在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杂志(中文版)第一、二期合刊上。这是在世界革命阵营内最早宣传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和党的领导人的文献。

新时期努力回忆有关情况,澄清许多童大历史悬疑问题

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要同敌人作战,来不及对有关遵义会议的具体情况进行梳理保存。1941年12月,中央书记处编印《六大以来》,收入的有关遵义会议的文件只有前述的《决议大纲》。所以,会议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如何改组中央领导的,很长时间没有准确的文献依据,关于会议的情况一直说法不一。如在遵义会议上是否被选为书记处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人们就有争论。为此,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还专门搞了一个《关于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 新时期,为了澄清这些历史疑问,陈云多次努力回忆,帮助澄清了问题。

关于在会上讲话的。内容,陈云在1977年8月23日回忆说:“遵义会议上讨论酌主要是军事问题……的发言讲得很有道理,内容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讲的那些。”关于会上的分歧,他1977年9且在审查革命博物馆《中共党史陈列》时说,“当时只有两个人反对,一个是博古,说他要考虑考虑;另一个是凯丰,态度很明确。”他还指出,“成立三人小组是在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时定的。大概在打鼓新场的地方。当时大家意见很多,就搞了个三人指挥小组。决议上没有。”关于和的职位及会议的作用问题,他回忆说,三人军事小组“有、、王稼祥,军委主席还是。从此,打仗就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非常灵活”。关于会后党的领导人的具体职务称谓问题,他说:“六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没有设书记处和常委……说、在遵义会议上被增补为书记处书记也好,说他被增补为常委也好,只是表明在遵义会议上进入了党中央政治局的领导核心,而不表明当时中央正式设有书记处和常委……张、闻天接替博古的工作,也只能是接替他在中央负总的责任,而不会是接替他任总书记。”

云会议会议记要范文第2篇

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出席2010年全省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协调会议并讲话。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张少农出席全省第五批省管专家表彰培训会并讲话。

6日 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贵阳出席“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颁奖典礼。

7日 林树森在省教育厅和部分省属高校新校区选址地调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陪同。

8日 林树森在省水利厅调研。

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在贵州分会场出席2010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启动年仪式暨电视电话会议。

9日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在遵义看望慰问因公殉职的省交警直属支队贵遵四大队民警石健成同志家属。

11日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毕节地区黔西县太来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群山陪同。

王富玉在黔南州惠水县、长顺县考察工作。

11日至13日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正福在北京参加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和全国省(区、市)纪委书记会议。

12日 林树森在省交通厅调研。

王富玉在贵阳市清镇市考察工作。

黄康生出席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并讲话。

13日 张少农出席省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并讲话。

黄康生出席全省监狱工作会议并讲话。

崔亚东出席全省公安局长会议并讲话。

14日 石宗源、石晓(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出席省军区党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石宗源讲话,石晓作工作报告。

王富玉出席春晖行动工作推进会并讲话。

龙超云在贵阳出席著名军事和战略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金一南少将作的《近期安全形势演变及应对》专题报告会并讲话;出席尹珍塑像揭幕仪式并为塑像揭幕。

15日 十届省委召开第74次常委会议。(一)讨论了省政协党组关于成立政协第十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党的领导小组的请示。(二)听取了省纪委关于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的传达及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三)听取了省委宣传部关于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的传达及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四)听取了省委统战部关于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精神的传达及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五)听取了省处理突出问题及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全国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的传达及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六)讨论了省政府党组报送的《关于命名第四批“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情况汇报》。(七)讨论了其他有关事宜。

石宗源在贵阳会见美国传统基金会会长福伊尔纳一行,张群山陪同。

王晓东出席全省粮食工作会议并讲话。

黄康生、崔亚东出席省武警总队党委三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崔亚东讲话。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在省文化厅调研;出席省社科联2010年新春联谊会并讲话。

16日 王晓东出席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汇报会并讲话;出席全省税务工作座谈会并讲话。

龙超云出席省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议并讲话。

17日 中共贵州省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向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中的非中共党员干部,各派省委、省工商联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和各群众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通报补选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有关情况并进行民主协商。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龙超云、张少农出席。石宗源主持并讲话,张少农就候选人建议人选有关情况作说明。

黄康生出席全省县级司法局长培训班开班仪式并作首场专题讲座。

18日 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王正福、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石晓出席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式。

龙超云、李军、谌贻琴出席贵阳市“三创一办”动员大会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倒计时600天启动仪式。龙超云、李军讲话,谌贻琴宣布倒计时启动。

19日 省委召开省“两会”党员会议。石宗源讲话并宣读《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成立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党的领导小组的通知》(黔委[2010]2号)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成立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党的领导小组的通知》(黔委[2010]3号),林树森主持,王富玉、王正福、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出席。

云会议会议记要范文第3篇

李纪恒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两所高校长期以来给予云南发展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他说,在奋力夺取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征程中,云南最缺乏的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迫切需要加强与高校的密切合作。他指出,大学是城市智慧的心脏,是引领文化的先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此次来京与高校商洽省校合作,就是为了寻找云南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座谈时,李纪恒对多年来省校开展的多领域合作及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共建一批省级一流学科,培养共建一批人文社科创新平台,深入开展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合作研究和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使云南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说,此次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学科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非常注重与地方发展相结合。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省份,云南加速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跨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人大高度重视与云南的合作,将以认真务实的态度,抓好协议各项内容的落实,举全力推动协议落地生根。

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座谈时,李纪恒指出,云南是中国航空业的发祥地之一,建设民航强省是云南人民的百年梦想。相信随着此次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在云南与北航之间友好合作架起新的桥梁。热切期盼双方在原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深化产业、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希望北航在科研成果转化、专利技术转让等方面给予云南更多支持,在推动云南建设民航强省、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云会议会议记要范文第4篇

11日至14日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在广西百色出席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部省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

12日 王正福出席“似雪银花”黔桂湘三省苗族银饰展开幕式并讲话。

李军(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出席中央媒体集中采访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座谈会并讲话。

12日至13日 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陪同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到遵义市、毕节地区调研。

17日至18日 龙超云在毕节地区毕节市、赫章县考察工作。

18日 王正福出席省直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同志述职述廉会议并讲话。

王富玉(省委副书记)、黄康生(省委常委、副省长)、谌贻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出席2010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制作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王富玉讲话,黄康生主持。

18日至19日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在成都参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

21日 石宗源(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富玉、李军、张少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出席全省市(州、地)和省直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暨践行宗旨教育汇报会,石宗源讲话,王富玉主持。

龙超云到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调研。

21日至22日 省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中国共产程》关于党员宗旨的论述。石宗源、林树森、王晓东、龙超云、张少农、张群山(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黄康生、谌贻琴出席。石宗源主持并讲话,龙超云、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谌贻琴分别发言。

22日 林树森在贵阳会见中国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一行。

崔亚东在兴义为2010年全省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作报告。

22日至25日 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上将一行在我省考察调研。22日,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张群山、石晓(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在贵阳会见常万全上将一行。王富玉、石晓陪同常万全上将一行到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考察。

22日至23日 李军陪同中央巡视组在贵阳视察。

23日 王晓东、崔亚东出席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成立暨揭牌仪式并讲话。

王晓东出席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扩大试点工作会议并讲话。

24日 林树森在贵州分会场出席全国防汛抗灾工作视频会议。

王晓东出席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李军陪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率队的“水资源司法保护及环境公益诉讼”联合调研组到清镇市调研。

24日至25日 黄康生率队到遵义市进行“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

25日 十届省委召开第81次常委会议。

谌贻琴出席贵州省科技创新方法报告会。

25日至27日 张少农在南京参加中央组织部召开的省区市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

26日 龙超云出席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暨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挂牌仪式并致辞。

谌贻琴出席省直机关第二届贵州“多彩杯”网球邀请赛并讲话。

26日至27日 崔亚东在深圳参加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

27日 王富玉到贵州省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省级公选考试笔试现场进行巡视。

28日 石宗源、林树森致信祝贺省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谌贻琴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

王富玉、龙超云在北京参加中央统战部召开的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王晓东在遵义市桐梓县考察工作。

李军出席贵阳市域铁路有限公司挂牌仪式并讲话。

28日至29日 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灾害现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抢险救灾工作,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王晓东、张群山陪同。29日凌晨,省委、省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分析抢险救灾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抢险救灾工作。石宗源主持并讲话,林树森、王富玉、王晓东、张群山出席并讲话。29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我省抗灾抢险救援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回良玉副总理在我省视察指导抗灾抢险救援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抗灾抢险救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石宗源主持并讲话,林树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王正福、王富玉、王晓东、李军、张少农、张群山、谌贻琴出席。

29日 李军出席“我是共产党员・我为贵阳增光”活动启动仪式并讲话。

云会议会议记要范文第5篇

然而同大部分传统媒体一样,在2000年后的十年中,《经济日报》的信息化进入了漫长的沉寂期,此间虽然不乏创新尝试,却没有诞生实质性的变革。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云计算等新一波技术浪潮的汹涌来袭,《经济日报》也发出了改进创新的急切呼声,以技术为重要驱动力的新一轮信息化升级已经开场。

创新和艰辛并行

“说实话,回头想想那些年我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经济日报》技术处处长张俊海面对记者道出了技术工作者的不易和心酸。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1997年上线的采编系统,由于软件提供商在2002年被收购,导致接下来长达8年的时间处于无厂商运维状态。技术升级断档、技术服务落空,让张俊海很头疼。“该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缺陷,几乎每周都要重启一次,当时技术处仅有的8个人只能三班倒,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从2008年开始,《经济日报》通过立项筹措资金进行了信息化升级,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测试,新采编系统于2010年底正式上线,使采编人员的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都得到显著提升。

《经济日报》在国内外共设有60多个记者站,强大的采编队伍使这份报纸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新闻的信息枢纽之一。

以前,很多记者站的稿件常常不能被采用,招致外地记者站的大量抱怨。

张俊海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是一家日报,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过去由于总部和记者站的沟通不畅,当记者站的稿件提交上来时,他所写的话题可能已经不具有时效性了。而且由于缺乏快捷的沟通方式,总编室布置任务很不方便,记者们了解到的信息也不够全面清晰,无法准确把握报道动向。”

最终,《经济日报》通过技术手段消除了这个障碍,他们在新的采编系统上嵌入一个视频会议系统。

“驻外记者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加会议,每天都能同步了解报社的报道任务。”张俊海介绍,“考虑到驻外记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采访,我们设计了软视频的方案来方便他们随时随地登录到视频会议系统,同时采用多种加密方式来保障视频会议的安全性。使用视频会议系统的站点正在逐个增加,预计到2012年6月全部上线。”

与传统视频会议系统相比,《经济日报》的视频系统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与采编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可以实现系统内的文件传输、稿件调度审批,将一项简单的开会功能扩展为多项采编调度功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视频会议系统的作用。

变被动为主动

张俊海认为,过去《经济日报》的信息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动的,业务部门发觉旧系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时才会对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技术部门再准备对策;而在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信息化建设将由技术驱动模式转变为业务驱动模式,变被动为主动。“目前,技术处正在云计算落地、传统媒体的改进创新以及报网融合等领域开展相应的工作。”

张俊海所提及的“云计算落地”项目,就是目前《经济日报》技术处正在启动的“经济云”的项目。

据了解,《经济日报》建报多年来积累了海量的新闻报刊资料和经济史料;另一方面,经济日报与世界上100多个新闻机构、经济团体保持着良好的信息往来,定期中国经济产业景气指数,如何让这些数据为各个行业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借助传统优势加速《经济日报》的改进创新就成为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为此,《经济日报》社领导提出,要借助云计算技术建设“经济云”,对海量数据的汇聚、提炼和加工,并提供多样化、可定制的信息服务。

张俊海介绍,在《经济日报》的方案中,“经济云”落地应遵循的逻辑是:首先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服务中心和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其次建设“经济云”的规范化接口和常用数据模型;最后建设“经济云”的“私有云”应用支撑平台及前端应用系统,提供相应的开发系统平台,提供相应的开发工具,满足开发相应应用的需求。

相关期刊更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云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云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