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范文第1篇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要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阐述了如何指导学生巧用插图,去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己习作能力的几种方法。

教学改革;语文教学;插图;习作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基础。因此,为实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这一理念,近年来,我在小学低中段语文教学中,尝试“以文本为依托,巧用插图,让语文插图成为学生习作起步的一泓清泉”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现谈谈做法与体会:

一、引导观察,看懂图意,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尽情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观察是儿童认识事物、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说话、习作的前提与基础。课文中的插图,或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或反映了事情发展的某一主要环节,或是某一场景的特写镜头。教学时,如果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到文,教给观察插图的方法,且注意图文结合,利用图文互补的优势,通过情境对话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所见所闻的能力。

例如,第一册《小熊住山洞》一课,在教学中首先提醒点拨学生:文中共有几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和最后一幅插图分别介绍了什么?让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图意:图1讲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想造一间木头房。这是故事起因。最后一幅则交代了事情结果:房子没造成,小熊一家还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动物朋友都很感激他们。接着我选取中间四幅春、夏、秋、冬插图,以“想想小熊一家的新房为什么没造好?”为话题,让学生进行说话 训练。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插图,看懂图意。第( )幅画是什么季节?图上的景物有什么(变化)?第二步,读相对应的课文,猜一猜小熊爸爸和小熊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他们又是怎样做的?第三步,选择其中一幅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什么季节?他们来到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可能会怎样说?

最后,让学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给同桌(或朋友)听。这样让孩子们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再到说一段或几段连贯通顺的话。这样循序渐进,分步提高,阅读与表达相互促进,学习课文的兴趣会大增。

二、合理思考,图文结合,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如果说语文中的“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那么“文”就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合理的逻辑思考与想象是“图”与“文”接轨,除了要有科学观察外,还要有合理的表达。教学时要把课文语言与学生想象语言对照起来,使逻辑思考与想象合理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司马光》一文时,为了给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的学习平台,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读完课文后,你们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除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外,你从图上、文中还发现了什么?(即其他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呢?)如果你在现场,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救人吗?话音刚落,教室里沸腾了,围绕“如何救人”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思考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找条绳子放进缸里,让落水小朋友拉紧,然后把他拉上来。”另一个说:“万一找不到绳子,赶紧找根竹竿或木头扔进缸里,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快把缸里的水舀出来。”还有的说:“来不及舀水,还不如跑去找大人……”教师对这些“救人的好办法”都一一肯定,但在当时危急时刻,这些办法与司马光举石砸缸的办法相比,哪一种方法最快捷、最有效呢?答案不言而喻。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相互交流、辩论,并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最佳方案,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独特 的见解。

由此可见,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中年级习作打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在教学时,以图画为支点,展开想象,按一定顺序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插图留给我们的“无声语言”,把说的、想的写下来,进行语言表达的 训练。

三、展开想象,巧补“空白”,让学生在随文练笔中大胆表露自己的创想情感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构思语言的一种心理能力。教材中有的插图是课文片段的特写镜头,但却是课文中心内容的浓缩。同时,课文中对某些内容在语言文字叙述上也常常留有余地,制造“空白”。这种“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和思考的余地。我们可以借助插图和文中提及的内容来推测构思单幅插图前后的情景,采用巧补插图“空白”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习作能力。

爬天都峰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导入;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06-01

一、导入策略

1、沟通

导入语的“沟通”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沟通。“亲其师,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或提示,架设信任,理解的桥梁。二是教学内容的沟通。教师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用简明扼要的讲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坐浴教学内容相关的介绍,然后解题明旨,进入新课的教学。

2、引趣

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如教学《葡萄沟》时,让学生听一首《我们新疆好地方》也别有一番韵味;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时,以讲解孔明民大知大勇的聪明才干用草船借到了十万如果课堂导入充枝箭的故事导入,学生兴趣很浓。

3、布疑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教师一上课就紧扣教学内同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语调从容不迫,语势异峰突起,一个强调性的重音,一个回味性的停顿,会很快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4、激情

一上课,教师就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浴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与氛围中去。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获取知识。

二、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

1、设问引入,启动认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教授新课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与课题有关内容巧妙地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设问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架梯。在学习上,也必须有“桥”和“梯”才能相互沟通。而过渡式导语就能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互相沟通、对比,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从旧知识引到新的知识点上,以旧启新。正如河的两岸,“此岸”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已知的,而过渡式导语就是“跳板”和“台阶”,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它是“渡船”也是“桥梁”。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便利用已学的《狼和小羊》进行开导。首先提问“《狼和小羊》一文中狼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就反映出“凶恶、蛮横无理”等词语。这时我话锋一转:“那么和狼同为一丘之貉的狐狸又有什么特点呢?”这样,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狐狸和乌鸦》的内容了。这种联想式的过渡,十分自然,能让学生较积极地进行新课学习。

当然,这种过渡式导语的设计形式众多,可由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过渡,也可由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过渡,只要“桥梁”两端的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便可巧妙设计,适当使用。

3、交流资料导入

《爬天都峰》一课,我的教学导入是: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生:介绍资料: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 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天都峰很险峻,现在有一老一小的两个人是怎么爬上去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老师板书课题。

4、观察导入

教学新知识前,先让学生观察有关的事物。如讲授《赵州桥》时,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家里附近,学校周围有那些桥,上课的时候可以与赵州桥进行比较。

5、中心句、重点段或人物的语言导入

这种导入方法就是抓住中心,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中心的。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亲人指的是有血缘的人,课题中的亲人是谁对谁说的?他们为什么这样说?他们之间到底都帮助对方做了什么?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找出答案。”

6、直观导入

爬天都峰教案范文第3篇

在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我们驱车去九华山游玩。那天是江南入梅的第二天,细雨飘飞,时下时停,路边的庄稼分明已经湿润,可又看到近郊的山头有阳光闪耀,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在江南的梅雨季节经常遇到。如若行走于江边,捕鱼人偶尔喊上几嗓子,我们也能听到“闻郎江上踏歌声”。

喜欢靠窗,看沿途的庄稼,一块连一块的水田,稻秧青青,已经初成规模,湿漉漉的绿,铺天盖地,清新扑面。绿色,永远是最长久最安静的颜色,让人放松,给人以安全感。那些靠山而建的楼房成群簇居,被烟雨蒙蒙地罩着,边缘棱角羽化在烟雾中,一幅天然而成的水墨画,无需斟酌,大自然就是最出色的的丹青手。非常受用这种天气,水润,无尘。

记得第一次去九华山是2007年8月,酷日炎炎,人密封在车厢内,开着很冷的冷气,外面是尘土飞扬,再无心情观看窗外的景致。那次是陪朋友的女儿到九华山烧香、还愿。她在上海读硕士,她说,她要祈求佛祖保佑她,来年找到一个好工作,挣很多钱,并且尽快买一辆宝马,驰骋于繁华大上海。她无限憧憬和虔诚地跪拜,许愿。如她这样的香客,在九华山随处可见。

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 我亦随着她燃香,磕头,拜佛。平时,我好像有无穷尽的欲望,可是跪在佛前,却不知所云。

茫茫尘世,渺渺前程,虽不信前世来生轮回之说,但今生总是不可预测。生命,短其一生是苦难参杂幸福,穷其一世是繁华渐逝若凋零。泱泱大国,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我们的心离佛教最近。

今天再游九华山,没有什么具体目的,只是登山而已。上次天气太热,没有爬天台。这里有句俗话说:不到天台,等于没来。这次来,主要是奔天台而来。

九华山的菩萨,照远不照近。我们到达山底大门时,来往车辆众多,尤其是自驾全家游的特多。看车牌号码,邻近的省市都有。旅游大巴也多,五湖四海的人,踏着蓑雨而来,看青山绿水,云来云往,一份闲逸的心情十分明了。有些人是有备而来,依照我的经验,是来还愿的。他们从后备箱里取出大袋小袋自己折叠的元宝,各种盒装香,拎在手里,从我们面前走过。

很多当地卖香的店主,在停车场到处拉客。特别喜欢看到我们这样吊儿郎当的,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没带。我们被拽到一家,还好,咱们不是她所能忽悠倒的人,没有听她天花乱坠地兜售高价盒香,只请了三柱,几十元钱,立马离开了。

九华山,位于安徽南部池州境内,是皖南山群的一个体系。上网查阅了一下,风景区的面积有120平方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区,和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自小,九华山的模样到底怎样,我不知道,但是九华山的名气和灵气,已被耳濡目染。母亲和姑姑们,是忠实的佛教信徒。当年她们去九华山时,半个月不食荤,吃素净心。登天台的时候,是一步一叩首,嘴里还念念有词。回来把这些事说给我们听,说天台有多高,有多险,她们的膝盖都磨破了,流血了。我们都不屑于她们的言行,嗤之以鼻,觉得她们就会搞迷信活动。小小孩童,不知天高地厚,喜欢跟这个世界较着劲,蔑视各种权威。因为,在他们心里,根本没有权威。

今天,我焚香,我叩首,是为什么呢 不知道。不知是目标不明确,还是对那一柱袅袅升起的烟火不够信任 对这个虚实相生的世界,风云变幻于须臾,繁华凋落在片刻,我仅保持着敬仰和世故的态度。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根本参不透这其中深意,更参不透佛之深意,还是闭嘴勿言,爬山吧!这可是我乐于行之的事。佛说,我执是我痛苦的根源。这一句,应该懂。我不会执着于一个我不懂的事或人。

[三街六市,莲花佛国香火深]

从九华山大门到九华街,大约要做半个小时左右的小公交。蜿蜒曲直的盘山公路,伸向一个山头,再爬向另一个山谷,如此爬了好几个小山头,抵达烟雨蒙蒙的九华街。沿街而上,两边是各种商铺、饭店、旅社,还有农舍、医院和学校,白墙黑瓦,典型的徽派建筑。群山是青翠的,街道是湿漉漉的,山上流下的水流从脚底下轻歌而走,恰好又路过一书画院门口,见到两缸青花池里捧出的睡莲,逼眼的绿,逼眼的幽,时光不急不慢,带着我们走在一条佛经洗礼过的路上。

众多的寺庙散落在群山间,佛香缭绕,包围着九华街,这种“莲花古国”确实很特别,真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放眼望去,寺庙耸立在山顶、山腰、山脚,于烟雾中半隐半现,庙宇的墙体大多是黄色,高大的马头墙,黛瓦飞檐,朱红色大立柱,给一片青绿色的山体带来色彩的对比与跳跃,让人觉得这山是鲜活的,是浮动的旗幡。

世间所有的相逢,皆有缘分。我们此时适逢的风景,不知道若干年后,又会用什么样心情来着笔。正在沉醉中行走,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小和尚,一步一叩首,在九华街上匍匐前进。看不出他的悲喜,看不出他的怨愤,对于身外的一切,他都置之罔闻,粗糙的水泥路,湿滑的青石板台阶,他著佛家青布衣,站起,合十,再跪着,趴下,如此不急不躁,一直循环,从膝盖往下的裤腿,已经沾了很多湿湿的泥巴,是不是血肉已经模糊地沾在衣裤上,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看他的目光从好奇地追随,变成了一种慨叹。

不用说,九华街上的庙宇一定是香火兴旺了。我们选择进了几个主要的大庙堂,地藏禅寺、肉身宝殿、大悲楼和财神殿,这是在山下买香的时候,向店主请教的。百岁宫,在另一个方向,上次去过,山路很长,也很陡峭,这次没去。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王菩萨道场,自唐以来就开始香火鼎盛,现存寺庙99座,僧尼千余人,历代保存佛像1万余尊,居四大佛山之首,各类传世文物2000余件。

关于九华山的佛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乔觉“金地藏”的修道故事。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王族金乔觉(696—794年),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登上九华,于山深无人僻静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属地,金乔觉向闵氏乞一袈裟地,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区一袈裟地,闵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应允,此时只见金乔觉袈裟轻轻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叹未曾有,由静而惊,由惊而喜,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并为持戒精严、艰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庙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师有了修行道场和收徒弘法的条件。金乔觉由此威名远扬,许多善男信女慕名前来礼拜供养。连新罗国僧众闻说后,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闵员外先让其子拜高僧为师,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精进修行。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驻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岁高龄,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应化圣地。(关于金乔觉地藏修道的故事摘自百度)

佛坐高堂,俯视众生,这样的高度和神秘感,双手合十膜拜于香案前,总有敬畏之心。一直不知道烧香拜佛的程序和规矩,游普陀山时,导游曾教过我们敬香时一些规定的动作和姿势,但是记不清楚了。一切随缘,一切随心吧。不敢乱说,不敢乱行。

在肉身宝殿照例顺时针绕行三周,跟着绕行的人群,缓缓而行,有的香客是跪着行走三圈的。在侧边的佛像下,跪着一个女孩,看着手机下载的经文,喃喃地诵读,很多的行为在这里见到都不足为奇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虔诚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寄托的理由。

[登天台,千峰秀色入帘来]

从九华街到天台,要走十五里的山路,真正的香客都是依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山。我们都是在九华街坐小公交到凤凰松,再从凤凰松坐索道上山。

进入皖南,我是不止一次了,给我的感觉就是群山连绵,蜿蜒苍翠。“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用这句诗给迷人的皖南风光贴个标签,再合适不过了。在肉身殿八十一阶之下,举首仰望,就能看到南门厅的两块匾额,上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坐在高悬的索道上,越过高高的峰顶,深感这东南第一山的魅力,挺拔,突兀,时而嶙峋嵯峨,时而风雨如晦。峡谷深深,真的不敢往下看,一看就感觉会掉到无底深渊。索道的执行距离到底有多长,我不知道,但是眺望的风景绝不一般,比玉龙雪山的大索道上看到的风景要好上多少倍。

从索道站下来,前往天台,还有很长很陡峭的一段山路要爬。真的不是走,是爬。很长很长的石阶,望不到头,如若云梯,直插云端。不过,爬山再累,比进庙宇好,人在古木参天的寂静林中,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禁忌,没有任何约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偶尔鸟鸣之声,让偌大的山,更空,更入境。人在旅途,即便我们和爬山的路人互相打气,调侃几句,也很快被山风山雨淹没了。

爬着爬着,听到前面有惊呼之声,我们抬头一看,哇,一只体型硕大的猴子,端坐在我们上山的石栏杆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上来的行人,颇有凶意。又是一声惊呼,再看,两旁的树上又来了几只猴子,它们在树上窜来窜去,震得树叶哗哗地响,看来,树林深处还隐藏着更多的猴子。

听得上面游人传话过来,你们把手里的东西全部放到包里,特别是吃的东西,这些猴子会抢东西吃的,各家的孩子带好了。正说着呢,就见一只猴子嗖地飞过,抢走了一个游客手中的塑料袋,猴子尖利的爪子抓破了袋子,里面的水果一路在洒落,其它的猴子一翁而上,捡走了地上的香蕉、苹果。我们爬山的狼狈一下子吓没了,一个个特别警觉,怕遭猴子袭击。呵呵,有趣,只知道武松过景阳冈,有老虎挡道,现在是猴子挡道,应了那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有这些猴子在身后追赶,我们爬山的速度变快了,已经遥看到天台的峰顶,应该还有好几百个台阶吧。越是最好的风景,越触不可及,越要在期待中付出。真的很累,爬几个台阶就要休息一下,眼前浮现姑姑和母亲她们当年跪着爬天台的幻影,自己经历了,才被她们的精神感动和折服。临近山顶,爬完最后一段近乎直入的云梯,登上天台寺的那一刻,所有的疲劳都消失了。极目远眺,惊魂动魄。云雾缠绕脚底,近处的几座山峰时隐时现,可惜李白笔下的“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不能尽显眼前了。

九华山,本名为九子山,因李白第一次登九华山,与诗友韦权舆、高霁同游,登山顶观九峰如九朵莲花盛开,三人并作一诗《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李白作首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此九华山传名于世。所以,后来才有唐代刘禹锡登九华山誉为“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的赞叹。

爬天都峰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材整合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54-01

课程的本质是一种教学事件,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概念,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或“知识的移植”,应当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课程是一种体验和交流,这种体验和交流的学习者即教师和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和独特的感受对教材进行交流。由于课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是认识者,都带着自己的特有感受感知教材内容,教材的客观性和主体的主观认识间必然产生“空间”。所以教师不能简单传授教材,而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应考虑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内容。所以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从课程标准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若教材能够实现课标要求,我们会按照教材完成和设置某些环节,如果教材不能实现课标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整合。如课例《记金华的双龙洞》在教材中并没有提出“复述双龙洞”、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的要求,在课标中却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需要依据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和调整,根据复述要求,在不改变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取舍和添加某些内容。这是从课标的要求出发对教材的变通。

二、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方面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建构主义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如课例《落花生》,学生从教材中略知花生的生长特点,但教材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满足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需要,借此引导他们收集有关花生生长过程的资料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对花生知识的积累,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对花生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拓展了教材内容。这个知识的存储过程是为了引导学生感知,了解花生的特点是为了探讨“我们要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而做的知识铺垫,在此基础上便于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从教师的理解高度方面

如课例《爬天都峰》,教材只是让学生明白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含义。笔者并没有就教材而讲教材,而是从老人和孩子之间怎样汲取力量爬天都峰的话题延伸到生活中,比如,想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让我们能感受到“汲取”带给我们的力量,这样同学们的思路拓宽了。对于“汲取”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处理教材就拓展了深度,给学生留出思维的拓展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充实了教材内容。

四、从地域特点方面

从教材内容的编排看,发现教材选定的某些篇目和当地的实际状况有些偏差,比如,和“春天”相关的古诗和文章,当我们在使用教材时,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如课例《燕子》描绘了南方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此时北方的春天还没有到来,所以在感受南方春天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的同时,联系北方的实际。比如,让学生思考:回忆北方的春天什么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春天和文中南方的春天做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不同地域同一季节春天的差异性,这也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

五、从教学情况方面

我们的备课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上,带有主观性。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考虑到学生课堂中的变化因素。因此,老师的教案要设计成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的学案,更多加入或考虑到学生学习中的动态变化,所以教师一定要活用教材。当课堂出现预案之外的问题时,要把握住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比如,笔者在讲《北京亮起来了》时,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可能要关注到的问题,如北京道路发展、名胜古迹,但在学生交流时,突然讨论到北京申奥的问题,讲到在申奥过程中北京的种种变化。这时及时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奥运内容,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就能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

六、从信息技术运用方面

在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变革。如课例《爬山虎的脚》,文本描述爬山虎的脚怎样一步步向上爬比较抽象,运用信息技术把文字描述具体化,就会直接清楚。扒住墙――拉一把――紧贴墙,这一系列动作利用动画演绎的方式,形象地把爬山虎的脚怎样用吸盘吸住墙,用力把茎往上拉,一步一步贴住墙向上爬的过程表现出来。运用这样的呈现方式,把教材的文字表达方式演化为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把抽象的表达变成具体的演示。通过信息技术在教材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

总之,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更利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也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平台。

爬天都峰教案范文第5篇

蜗牛,有多少人喜欢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从小就喜欢蜗牛。

小时候,懵懂的我特别喜欢蜗牛,经常在草地里去看蜗牛爬行,甚至还把蜗牛捉回家饲养。

当老师后,似乎远离了蜗牛,但发现自己做事如蜗牛一样慢,还为此而自卑过;也对班级中像自己、像蜗牛一样做事慢的孩子,多了几分爱怜。

走进新教育后,知道了蜗牛是世上能够上金字塔顶端的两种动物之一,更喜欢它了,把它当成自己的人生镜像,激励自己如它一样执著前行。每每听周杰伦的歌《蜗牛》时,眼里会噙着泪,内心会更加坚定与充满了力量。

珍惜蜗牛的镜像,更不轻易用来送人。做新教育六年,唯有一次生命颁奖,把蜗牛送给一个孩子,因那孩子特别像小时候的我。

出我意料的是竟然有人用蜗牛给自己命名。2015年8月,第二届种子教师研训营活动在山东日照五莲举行。在准备活动时,需要两名种子教师提供上课案例,供活动研讨,以让更多的种子教师在实战中得到成长。

自愿报名的人竟有她――称自己为蜗牛的网师学员、种子教师、安徽省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的董艳。她先给自己取的网名是“追梦的蜗牛”,后又改为“蜗牛为梦而生”。未见其人,只闻其名,就先喜欢上这只无论怎么改名都是只蜗牛的她了。

到了五莲后,作为首席培训师的我,不断地与活动发言的种子教师会面、对话,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按既定计划,上课的教师提供种子教师原生态的案例,我们不做指导,便于让所有种子教师找到自己成长的路径。虽然不作任何指导,但与上课老师见一面仍是我内心的渴望,至少我想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教师为我们提供案例啊。

与上晨诵的几位老师见面了,与上《冬阳 童年 骆驼队》的张海洋老师见面了,左等又等,我们这只蜗牛就是没有现身。曾想要不要找人通知她来见面,想到原本打算,也就放弃了。只是心中不禁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蜗牛啊?

第二天下午她就要上课了,一上午也没见她的踪影,我的心更平静了,真是一只蜗牛!对她上课更好奇了,这样的一只蜗牛,会给我们呈现一堂什么样的课呢?

下午在600多人的会场,她上了一堂自己的原生态的课。与其说她展现的是一堂课,倒不如说她呈现的是她不计名利得失,执著成长的精神。大家都知道,她的这堂课上了一个多小时,拖堂二十多分钟,但凡有一点名利之心的人,也在这讲台上站不下去的,而她坚定执著,不完成教学目的决不罢休,完全忘记了这是600多人的会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公开亮相。

她刚开始拖堂时,我也有点心慌,这课要多久才下啊?她的执著与无视名利的神情让我安定下来。自己如她这般年纪,不也曾在市区所有教研员来听课时,上了五十分钟的课吗?她比我更牛,敢在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种子教师面前这样上课!一只执著坚定的蜗牛形象在我眼前高大起来,我更喜欢她了。我暗自下定决心,我要成为她花开的土地,仰望她开出更艳的花朵;我要成为前行路上的铺路石,眺望她爬上金字塔。

点评课时,犀利的赵志祥老师由衷地赞扬她这种执著顽强的精神,佩服她不计名利得失淡泊纯净的品格;我也直言不讳地表示要“跟定她”了,要与她这只执著前行在新教育路上的蜗牛为伴,一起奔向明亮那方。

五莲培训结束后,原想趁到霍邱之时到她的教室去一次,近距离地了解她,向她学习。可因故霍邱之行取消,也没去成她的教室。五莲一别竟有半年时间,没能与她深入交流。

所幸,她的2015年叙事在近500份叙事中脱颖而出,我有机会在她的叙事中深入了解她,向她学习。

在她的叙事中,我们看到2015年,她这只蜗牛从未停息过前行的脚步。她每个月都会给自己留下几个坚实的脚印,这一年的旅程,走得格外丰实。看,每个月她都要在共读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要在反思中找到前行的更好的路径;她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课程,让师生生命围绕在美好事物周围不断丰盈;她不仅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开展家校携手共育活动,还把亲子阅读不断地推广到周边地区的学校;她不仅在自己的教室里构建理想课堂,还在所在的乡镇推行理想课堂的构建;她不断地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不断地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带给全国各地的同行,甚至给国际友人,让新教育的花儿芳香四野。蜗牛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息,每天走一里的人一定可以走遍全世界;我们的蜗牛,不息的脚步向着金字塔的顶峰前行,已经从一个人走成了一群人结伴而行,她已经爬到了乡村的高岗上,走上了新教育的高山上,她一定能走到那金字塔的顶峰上!

在她的叙事中,我们看到2015年,她这只蜗牛不断在经典中穿越,在阅读中与伟人对话。每月一本中国教育家专著,一本西方教育专著。这种中西结合的阅读使得她的生活更加丰富而有意思,并运用所读指导工作。这种穿越,是与一群人结伴而行的,有师生共读,有种子教师群的伙伴共读,有亲子共读,还有校际共读。阅读,不再是个人的寂寞的享受,而是一群人与高贵灵魂的对话,一群人携手的共进。这样的阅读,让这一年的前行方向明确,行动更有理性。

在她的叙事中,我们看到2015年,她这只蜗牛在时光中用行动雕刻生命,她把工作与阅读中的反思化为雕刻生命的利刃。

在独自的写作中,厘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教学教育后,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技能;用书信的方式,建立家校联盟;还用文字雕刻生活,享受乡土生活的诗意……这样反思性的写作,成了她的一种生活模式,生活也就在写作中变得理性而富有诗意。

她还在共写共生活中,与一群人共创群体生命的诗意。师生共写,开创了作业变作品的新模式;在与种子教师共写中,生命相互激励,一群人成长拔节的声音响起……

这一年,她的书写记录接近200万字!这200万的文字,就像蚂蚁又黑又小,聚在一起编织成了蜗牛这一年生命的传奇故事。

在她的叙事中,我们看到2015年,她这只蜗牛以梦为马,在乡间的高岗上结伴奔驰。这一年,她旅程实在是丰富多彩,不管路上有多美丽的风景,不管路上有多么热闹的集市,她始终不忘出发的初衷――选择了农村教师,就选择了在黑板前站立的姿势!她敬畏生命,不断地追寻理想,追寻自己的理想,带领学生追寻理想,与种子教师同伴追寻共同的理想。她以梦为马,前行在新教育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路上,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就能登上那金字塔的顶峰。

在她的叙事中,我们看到2015年,她这只蜗牛在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这样自醒、自觉的生命,已经在不断变化成长,这样的生命定会爬上那金字塔的顶峰。

我终于明白,我喜爱蜗牛,特别喜欢这只为梦想而生的蜗牛,是因为她的生命状态,处于一种奔跑的状态,且一年365天如一日般地奔跑着,朝向明亮那方。

我相信,这只蜗牛,会几十年如一日般地奔跑着,奔向那金字塔的顶峰。

有的人属于雄鹰式的人物,有的人属于蜗牛式的人物,而董艳自命为后者。雄鹰与蜗牛都是能登上金字塔顶峰的动物,但这两种动物能登上金字塔顶峰,相提并论的不是登顶的方式与时间,而是奔跑的姿态,数十年如一日地奔跑的存在状态,数十年如一日地追寻生命意义的状态。

相关期刊更多

水族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小学阅读指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花木盆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绿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