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进教师培训体会

新进教师培训体会

新进教师培训体会

新进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1篇

一句“走进实验门,你就是实验人”,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实验中学,它的发展是一部拼搏的历史,是一部逆境中求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历史。众所周知,一个学校的历史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校风,影响着一个学校的精神文明。这样一所拥有积极与向上氛围的学校,又怎能不迎来它的春天呢?我听着实验中学的历史,看着一位又一位认真负责的实验教师,我的心中有感动,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我为成为一名实验人而感到骄傲,为成为一名实验人而感到自豪。与此同时,我感到自己肩上的那一份责任,为实验增光添彩的责任,为实验努力奋斗的责任!

还沉浸在实验学校历史之中的时候,却被众多经验丰富教师的报告拉回了现实。新进教师培训,说是培训,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更像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报告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为教师的无私奉献而感动落泪,我为教师的坚实的业务能力而惊叹崇拜,我为教师灵活的应变能力而叹为观止。即使培训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这场盛宴里无法自拔,这就是实验人的魅力。会后,我细细回味,努力反思。将这次新进教师培训会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态度决定高度,用心决定深度

每位名师在作报告的时候,都提到了态度。对待教师这一职业,你的态度是什么?是你谋生的职业,还是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你需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你只有端正态度,你才能明白教师的内涵,明白教育的真谛,你才能看到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你会发现教育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感化的过程,是一个美化的过程,是一个开化的过程。不是真正爱教师这一职业,就无法真正体会教师的快乐。一个明确的态度,决定你在教师这条道路是所能达到的高度,用心决定你在这条道路的深度。其中一位教师做的报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为了能把自己的学生从高一带到毕业,身兼数职也不辞辛苦,却因学校安排不能带自己的学生而失声痛哭。这样的教师真谛,这样的教师境界,是每一个真正爱自己学生的教师感同身受的吧。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才是一个教师该有的态度,该有的用心。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就是要求教师有坚实的业务水平,精炼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方法,敏捷的应变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好每一堂课。因此,要刻苦钻研业务,备好教材,吃透教材,研读教学大纲。对于新进教师而言,这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新进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能跟上学生的成长,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就应该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尤其对于新进教师而言,不仅要丰富教学理论,更应该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多听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堂,多听课,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在思想上重视,在态度上认真,在行为上坚持,最后学会反思总结。多写教学反思,收获感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进步中成长。

三、学会处理“三关系”

新进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2篇

要: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将由重学历培训轻非学历培训,转变为终身需求知识性培训、学术性培训和教学性培训并重。应通过政策引导、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实施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培训运行保障机制等措施,促使教师重视非学历培训和教学性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满足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

关键词: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理性化

一、培训认识的理性化引导着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教师对培训学习的认识逐步走向理性。培训不仅仅反映出社会进步与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自身谋求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一,终身学习理念使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趋向理性化。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引导着高校教师对培训学习认识与需求的理性化。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逐步摆脱了由学校组织安排的被动状态,变为个人终身学习的主体需求,他们将目光投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学习。

第二,科技进步、知识更新使高校教师培训学习的热情日渐提升。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这必然反映到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来,传统的教师素质观已经无法适应需要,时代呼唤着新的教师素质观的建立。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占有,才能满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日渐提升,可以预见,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必将不断增长,培训市场亦更将广阔。

第三,现代大学观促成高校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现代大学必须全面承担时代赋予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教育责任要求大学必须坚持人文、科学和创新的统一,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术责任要求大学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现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充分发挥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性、源头性作用;服务社会的责任要求大学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大学要以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文化引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作为大学实现其教育、学术和服务社会责任的实践者,正逐步将对培训学习的理性认识和热情转化为——种自觉行为。

二、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现状

1.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总体评价

通过调研数据和同教师访谈的信息分析,我们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现状作如下总体评价:个体培训需求十分丰富;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培训需求的目的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色彩。

个体培训需求的丰富性表现在:教师既有学历培训需求,又有非学历培训需求。非学历培训主要包括知识更新,对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职业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等。

个体培训需求与现实满足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均等;培训未能达到期望效果,个体培训需求没有完全实现。调研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45968名教师中,最需接受培训的中级以下职务的教师每周实际授课在10学时以上的有14281人,占被调查的中级以下职务教师总数的51%。可见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每天忙于应付教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他们的培训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训方式不当、培训内容先进性不够、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培训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调研资料显示,被调查的40116名教师中,认为“培训效果不错”的只有16742人,仅占41.7%。

行政部门和学校政策导向的误解,部分教师的培训需求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色彩,具有一定片面性。如重学历培训、轻非学历培训,重学术培训、轻教学培训等。

2.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教师群体从层次上可划分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不同层次的教师,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承担的任务以及学校的要求的不同,其培训需求在内容、水平和形式等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就共性而言,教师都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优化。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宽广、优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普遍认为,“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动向、优化知识结构”,是他们参与培训学习的主要目的。

就个性而言,由于多年的积累与学习,学科带头人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处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特别是在教学能力方面,经过多年的锤炼,达到了较理想的境界。他们的需求主要是: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以引导和带领学科建设与发展。

与学科带头人相比较,骨干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培训提高空间。他们既是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又是教学上的中坚。他们既有提高学术水平、加强科研能力训练的需求,又有掌握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需求。

青年教师进入教师队伍的时间不长,他们富有朝气、思想活跃、学习勤奋、工作热情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相对迟缓,对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理解和把握不够,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暴露出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毛病。他们的培训需求主要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迅速提高科研能力、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等。

3.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需求不同

从教学角度而言,不同学科对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技巧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学科的性质及发展状况不同,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教师的培训需求也就不同。文科教师的学术研究一般说来主要靠资料的占有和信息的获取,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文科教师获取相关学科研究的信息已十分快捷、方便,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名家的指点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术会议、短期研讨等较为合适。理科教师在学术研究上要取得较大突破,一般建立在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他学校的先进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进行科研,采取访问学者的形式比较适宜。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基础学科教师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方面;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教师的需求体现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比较适合的培训形式为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出国访问等。

4.不同地区教师的需求不同

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不同,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同;不同地区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其培训需求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东部地区的大部分高校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深,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对以“掌握学科前沿理论、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为内容的培训感兴趣,比较热衷于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国内外访问交流等培训形式。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慢,底子薄,基础差,高等教育仍欠发达,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弱。这表现在:(1)学历层次较低。如甘肃省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青海省具有研究生学历高校教师的比例还不足6%。(2)骨干教师缺乏。因此,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对学历培训的需求格外迫切,对以“更新专业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内容的培训需求较大。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对培训形式的要求更加灵活多样,尤其欢迎东部地区的“学术支边”,与东部地区高校联合举办学位课程班等培训形式。

三、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发展趋势

转贴于 伍,教师的学历培训需求逐步减少,知识性的培训项目成为教师培训的终身需求,学术性培训和教学性培训将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

1.教师的学历培训需求将逐步趋缓

从当前我国高=淌Χ游榈南肿蠢纯矗淌Φ难Ю愦位贡冉系停哂兴妒恳陨涎坏慕淌Ρ壤挥?1%。因此,在近5年左右的时间内,教师培训仍保持较高的学历培训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比例将大大提高。在教育行政部门倡导的“教师培训重点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知识更新、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转变”战略的引导下,高校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重点将转移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上来,学历培训需求将逐步趋缓。“掌握本学科前沿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将成为多数教师培训提高的重点。

2.学术性培训和教学性培训将继续深入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职能发挥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重任,更应该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随着教师对当前环境下自己的社会身份、地位的认识、了解和认同,他们将会把这种角色的社会期望转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因此,对学术性培训的需求日渐突出。在学历达标已不再是困扰青年教师的主要压力的情况下,在高校普遍推行聘任制以及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制的积极推动下,在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正确引导下,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责任性和紧迫性,开始重视教学工作,力求通过教学性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知识培训将成为教师个体的终身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师具有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也就是说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教师的这种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和理念,决定了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会自主关注自身的专业知识更新,发现其中的不利因素,促使自己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

四、引导和满足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教师重视非学历培训

应通过制定政策、加强评估等方式将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由过分追求学历培训引导,到注重非学历培训上来。在多种培训形式并举的前提下,勿忘提高教师学术、教育教学水平这一培训的本质,防止因学历培训“热”而弱化非学历培训。现代大学必须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术水平高、学识面广,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娴熟地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这些能力的提高仅靠教师的学历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依靠教师的非学历培训和科研实践才能实现。

2.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考评体系,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性培训

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促使教师通过培训实现自身发展和提高的客观要求。要通过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实现教师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是考核,通过考核调动广大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的关键则是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应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行,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性培训,为适应教师培训个体需求创造条件,实现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重大转变。

3.加强教师培训评估工作,建立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提高培训效果

当前,我国在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方面既有各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也有《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等法律、政策。这虽然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对教师培训的整体绩效缺乏相应的检查、监督、评估机制,导致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教师培训的需求,挫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议建立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通过评估,促进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使接受学校、送训学校和教师个人均获得相应的收获。对接受学校的评估应包括日常管理,指导教师选派,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培训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参训教师的评价等方面;对送训学校的评估应包括培训对象选择上的公正性,教师培训机会的均等性,培训内容选择上的合理与实用性等方面;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评估应包括培训期间是否履行相关义务,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

当前,为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教师培训运行保障机制乃当务之急。第一,建立适应教师培训的若干平台。如由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出面,在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设立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对基地的运行、管理、效益等进行定期评估。第二,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撑。如利用我国现有的高校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将那些可以作为教师培训学习内容的信息传递给广大教师。第三,探索创建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适应各类教师的不同需求。如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网上培训;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试行“临床案例”式培训等。第四,增加培训经费投入,为教师培训提供物质支持。国家和学校应是培训经费支付的主渠道,要逐步建立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适应教师日益增加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

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新进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如何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引领和指导中小学教师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理应是师资培训。近些年,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也异常火爆起来。但普遍反映缺乏实效,真正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培训倒还真不是很多,能让教师们感到满意的就更少之又少,听到最多的反而是教师们的抱怨。面对这一问题,培训者遇到了一道道很难迈过的坎。原因何在?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着眼于务实操作,让教师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资源整合,改革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农村;新课改;教师教育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如何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引领和指导中小学教师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挖掘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理应是师资培训。近些年,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也异常火爆起来。为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各路英豪,各显神通。但普遍反映缺乏实效,真正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培训倒还真不是很多,能让教师们感到满意的就更少之又少,听到最多的反而是教师们的抱怨。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已不再是“有没有”、足不足的问题,而是应着眼于未来,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教师教育的新体制与机制。面对这一问题,培训者遇到了一道道很难迈过的坎。原因何在?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务实操作,让教师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培训如何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引领和指导中小学教师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挖掘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教师培训的本质是学习,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体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必须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来设计,注意满足教师学习特性与需要。真正的教师培训,需要关注教师需求,关注多样性的培训方式,关注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性,关注培训团队的建设,关注教师成为真正参与者与学习者角色的实现。唯其如此,才会体现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帮助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对于每一次的教师培训,都不应看作是一项任务,而是将之视为创新培训模式与方法的探索和促进教师有效学习、为教师提供优质学习服务的机会。

1.1 专业引领促使教师创造新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是专业,教师培训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专业引领,促进和培育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领悟能力,也就是要把“大智慧”和“小聪明”结合起来。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这一历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在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进而促使教师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教师培训中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普遍有得到马上就能用、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新方法、新技巧的心理,这种心理值得尊重和关注。因此,在教师培训中,要非常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引领,通过高水平研究专家参与理论讲解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利用新思想、新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习惯,让教师的日常经验获得新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应认识到,专业引领不完全是专家引领,专业引领也不一定是高水平的讲座。所以,聘请有思想智慧、有实践经验的校长、教师作为专业引领者参与教师培训,会取得良好效果。

1.2 合作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培训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培训的本质是教师的学习,而教师学习的实质又是成人学习。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指向,以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为主要方式。教师为什么要培训?答案应是,教师不是不合格、不适应才来接受培训,而是要学习、要发展才需要参与培训。基于此,要重视通过多元化的互动与合作方式,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培训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我们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多元互动、合作学习”的培训方式,如案例研讨、角色扮演、问题咨询、游戏感悟、现场访问、实地调研、课堂观摩、集体设计、小组竞赛、话题征集、有奖问答、经验交流、拉手结对、导师协助等等,促使教师在互动合作中学习。这些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不仅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培训学习中,而且通过相互的合作解决各自具体的问题。

1.3 共同进步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效教师培训不是日常的“教学”或“上课”,而是对作为成人学习者的教师学习愿望与学习潜能的唤醒与激发,是对教师反思、变革、实践能力的有效培植。因此,在开展每个教师培训项目时,都要进行对培训者的培训,使每个参与教师培训的培训者充分认识到,培训者不是已有知识、观念的讲授者,而是与教师一起平等的参与者,是培训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合作者,更是与教师一起的学习者。而且更要充分地认识到,参与培训的教师不是受训者,不是被动接受某种现成理论和知识的人,而是新知识、新思想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也是与培训者合作学习的伙伴。因此,有效的教师培训,一定是培训者和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训者也会从中体验到教师培训的价值,学习到新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师教育能力,成为活跃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培训者、研究者、引领者。

1.4 注重评估为教师培训提供依据:教师培训评估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和把握培训的过程与效果,更在于反馈和调节后续的培训活动。培训的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教师自己,所以,来自教师的感受、意见和建议,是不断改进培训的重要依据。由此,依据多年教师培训的经验,参照国际和国内教师培训评估的有效做法,专门设计适合本土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反馈表,在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填写。同时,每次培训结束,所有参与培训的培训者都要参加一次自我总结和评估的会议,梳理得失,提出改进意见。另外,还可尝试邀请有关专家利用独立观察员的身份进行过程评估,也尝试选派专家到学校、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间,进行现场追踪评估。通过这些评估获得的反馈信息,为不断地持续改进教师培训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2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对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农村教师培训面广、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传统的培训模式已不适应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形势,必须走出“经院式”的培训藩篱。

2.1 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提高的聚焦点主要是在课堂上。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最需要的是教学实践方面的培训指导。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个“万花筒”,异彩纷呈,既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透视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还能反映出教师培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教师培训者走进课堂,把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以切实的帮助,这对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大有裨益。

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远不尽人意。在实施新课程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内涵精神理解不深,对教师角色把握不准,在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上“死抠书本”、“直接灌输”的不在少数。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农村教师培训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培训者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依据新课程理念与教师对话,引领教师教学反思,会使教师感到有用有效。

2.2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为使培训更好服务于农村教师,需要立足于县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构建多形式、多层面立体交互式的网络型培训格局。对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的通识培训和一些专题性应急培训,采取送培下乡、服务到校的形式,按乡(镇)中心校、中学进行巡回讲座辅导,以解决交通、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等具体问题,会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教师培训在形式上走近教师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培训者要倾听教师的心声,使培训走进教师的心灵,贴近实际,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和缺失的,培训学习才有积极性,这就需要在培训内容上有所选择,突出重点,以满足不同的培训学习需要。当前需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解决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用教材教的问题,教学创新问题,以及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行为促变等一些重要问题。

2.3 增强教师培训的现实性: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营地。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需要广泛调研听取基层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意见。教师培训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培训者走进学校,不断了解新信息,及时征询一线教师、校长的培训意见,获取可靠的调研分析资料,有益于真正了解教师培训需求,避免培训空对空,以增强培训的现实性。

教师培训者应是“校本培训”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走进学校,对强化校本培训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发挥教师培训者的引领、促进作用。教师培训者深入农村中小学,通过教学会诊、对话交流等方式,为校本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和支持,有利于引领校本培训活动健康开展。二是定期深入中小学校对校本培训进行检查、督导、评估,有利于促使校本培训活动开展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 做好资源整合。改革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县以下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承担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在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他们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方法上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这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县域教师培训机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编制不足,师资来源渠道单一,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机构职能交叉,培训体制僵化,培训者整体素质不高等等问题。远远不能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培训者也较少发挥其专业引领的作用,基层学校和教师对参训、培训效果颇有微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一些培训机构人员却不熟悉新情况,导致教师培训长期局限于宏观的教育理论的通识培训,对中小学教学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学科培训很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加之培训体制僵化,培训总体还是自上而下、很少考虑一线教师的需要与意愿,形式基本是“你讲我听式”的专题讲座,辅导教师基本是单一色的培训机构自己的师资,地点基本是在培训机构内,或把参训者集中在所在乡镇的某一所学校内,还没有形成县、乡、校的培训网络。培训内容统一,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地点基本固定,培训者面孔经年不变,培训效益微乎其微。

培训者整体素质不高。县级培训机构师资队伍总体素质和水平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落伍于基础教育的需要。教师缺乏学习意识,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一些具体工作,学校缺乏学习氛围。教师教科研能力不足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新进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4篇

1时间因素

培训时间是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时间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参训体育教师的参与热情和情绪。在对培训课时长短的调查中发现,46.2%受训教师参加的是3个月以下的短期培训,而一年以上的培训虽然所占比例不小,但主要是为提高学历而进行的在职攻读学位的培训。在访谈中教师普遍希望增加培训时间和机会,短期的集中培训让他们感觉时间紧张和仓促,不能和授课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知识都是被硬塞,没时间消化吸收。怎样为教师提供更充裕的时间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和完善教师的自身素质与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摆在主管领导与师资管理层的重要课题。

2继续教育内容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体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是体育教师培训的关键所在。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已接受培训的课程按投票百分比大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专项技术;新理念、新教法和新教育技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培训体育教师希望接受的培训课程排在前三位的是专项技术;新理念、新教法和新教育技能;专项理论、裁判。从两者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培训教师非常注重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希望通过培训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3教师个人因素

培训效果、培训质量与受训体育教师自身有着密切联系,参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培训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抱着完成任务,拿到学分的心态参加培训,不能积极投入到培训中,势必会影响培训效果,有碍培训目标的达成。有教师认为所谓培训、进修,就是学校出钱发工资,还不用上班,去办自己的事。要么利用这一机会撰写论文,在培训学校拉拉关系,以便在该校学报上刊录自己的文章,提高自己晋升职称的资本。要么利用培训的机会,联系更理想的学校或单位。培训动机的偏差势必会直接影响到继续教育的质量。

4.结论与建议

4.1尽快完善体育老师教师远程培训网络,鼓励重点高校体育院系编制体育教师培训课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保证广大体育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及教学媒体局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更新和创新。

4.2接受培训体育教师的重点高校,要加强对培训工作各环节的科学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学员入学资格审核。其次,加强培训过程检查,实行严格、客观的评估考核,确保培训质量,避免培训工作变成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

新进教师培训体会范文第5篇

中小学教师培训对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引导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单一地通过外在压力驱使教师参与的培训,其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实际工作的需要?其方式是否遵循教师学习的心理规律?其要义是否真正有助于广大教师科学、深入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及时掌握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基于此,笔者结合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师培训工作实际和个人工作岗位情况谈五方面思考。

一、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状

甘州区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利用全国、省、市各级培训机构及省内外高校资源,严格按照省、市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安排,通过全员培训、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个人反思等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分类、分层和分岗培训,旨在提升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实践证明,这些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涌现出许多富于创新的教坛新秀,成为甘州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1.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全员校本培训

首先,切实开展教师师德培训。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创新师德培训的方式方法,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先进报告会、演讲大赛和征文比赛等形式,扎实开展了师德全员培训,使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其次,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培训。落实全员培训工作计划,主要以校本培训为重点,注重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注重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分学科开展教师(全员、全面和全程)培训工作。

最后,不断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甘州区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010至2012年,甘州区完成了对4 000多位在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任务,耗时之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2.多形式、分对象开展教师专项培训

(1)中小学(幼儿园)管理者队伍培训

甘州区遵循和把握教育管理队伍的成长规律与培训需求,持续开展以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重点的中小学校长轮训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研修学习。2008年—2011年,甘州区采取分片对口培训的形式,由城区学校校长每人结对一名农村学校校长,负责承担培训任务,以进一步加强校长之间的交流学习,最终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2009年暑期,甘州区组织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校长(园长)60名,赴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级学校管理干部研修。2011年3月,甘州区组织全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及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及中层管理者258人开展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纲要》远程专题培训工作。2011年7月,甘州区组织全区中学校长、副校长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参加培训的有33人,培训时间共计60学时。中小学(幼儿园)管理者的培训使校长(园长)等管理者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自觉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

(2)新聘任教师岗前培训

甘州区进一步完善新聘任教师的培训培养机制,坚持组织新聘任教师开展岗前培训。2007—2010年,403名教师接受了为期15天的岗前集中培训。2011年。甘州区制定了《新聘任教师岗前培训方案》,对新聘任的87名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集中培训。之后,又组织新聘任的87名教师在城区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位实践学习。新聘任教师的岗前培训严谨、有序地展开,使新聘任教师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表现出应有的基本素质,使教育教学工作较快进入正轨。

(3)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培训

2008年,甘州区制定了《甘州区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教材培训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资源,开展了基础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轮训工作。截至2011年年底,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教材培训累计达50 000多人次。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了甘州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水平,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均衡的突出矛盾。

(4)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甘州区着力加强对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积极构建优秀骨干选拔和培养制度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区域特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书育人本土专家,使其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中充分发挥优秀表率和示范引领作用。2010年10月,甘州区组织了农村小学英语学科教师置换培训。40名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河西学院进行为期100天的脱产研修。2011年,甘州区启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42名中小学学科教师分赴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进行集中研修学习。76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涉及24个学科的远程培训项目学习。本土教育教学专家贴近甘州区教育实际,学以致用,带动其他教师自觉提高专业水平,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并树立勇当课改先锋的意识。

(5)“名师”队伍培养建设

近年来,甘州区以实施“名师工程”为抓手,着力于培养、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和教研于一体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中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以带动全区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013年,甘州区制定出台了《甘州区中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名师进行了集中表彰,并授予名师称号。

(6)班主任教师岗位培训

甘州区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班主任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以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2007年至今,甘州区已有268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参加了《班主任》杂志社在兰州举办的班主任高级研修班。2010年,甘州区组织实施了“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项目,全区有404名小学教师参加培训。2011年8月,甘州区安排组织了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研修培训,并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丁榕、迟希新亲临指导,全区950多名班主任教师参加了研修学习。

(7)紧缺(或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几年来,依托“国培计划”及省、市各级培训机构以及省内外高校资源,甘州区对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和科学等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大规模提升教师特别是农村紧缺学科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同时,重视中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和历史等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培养,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弥补薄弱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作用,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教育均衡发展。

3.分阶段加强教师学历提升

甘州区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多途径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和学历提升的培训工作,加大学历提升与非学历培训相协调的工作力度,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自2007年以来,全区教师培训工作明显加强,教师培训层次逐渐提升,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人次逐年增多,在完成国家、省、市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任务的基础上,省级以上培训、学前教师培训呈逐步上升趋势。

二、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效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在不断向密集型、高水平迈进的过程中,取得喜人成绩。具体包括五点:一是教师对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师德修养普遍提高;二是教育观念普遍更新,素质教育观念普遍增强;三是“教科研”意识日益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四是通过支持鼓励学历培训,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改善;五是学前教师培训工作步入正轨。

三、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经验总结

1.重视组织领导

多年来,甘州区教育主管部门始终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坚持把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综合素质提升的有力途径,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每年年初,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安排,认真管理考核,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亲自挂帅,确保各级各类培训工作的顺利组织实施。

2.强调统筹兼顾

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甘州区结合区域特点,克服存在的困难,挖掘区域优势资源,紧抓“校本研修”“网络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结合新课程改革,突出在分析课程结构、研究教材教法和提高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培养学习。“网络培训”解决工学矛盾,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领域,使教师丰富教育思想,开阔教育视野,增长教育教学知识,提升教学管理能力。“骨干教师培训”主要以学科骨干、班主任教师为主,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总之,我们坚持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策略,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的综合素质。

3.严格管理制度

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甘州区汲取兄弟区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三点。一是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加强对教师培训学习的管理。二是要求各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参加培训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对年度内未完成培训任务或培训过程中敷衍应付的教师,在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在本年度不得评先选优、晋级聘职。

4.重视训后跟踪管理

对于教师培训的训后管理,甘州区也特别重视。具体包括两点。一是要求教师进行学习反思,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引导、鼓励参训教师发挥示范作用,通过成果汇报、知识讲座、经验交流和公开示范等方式,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培训学习成果,将培训学习引向纵深。

四、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缺少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专职的培训者队伍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既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队伍,也没有专职的培训和管理人员,因而制约了全区教师培训工作大规模、高质量的开展。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组织,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学习缺乏长远的教育需求规划,导致教师的培养、培训很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具体包括三点。一是各级政府落实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到位,极大地制约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二是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教师赴省外学习培训的安排和机会较少。三是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线教师的学习培训费用明显不足。

3.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具体包括四点。一是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重视职前教育(学历教育)、忽视职后培训的思想,认为自己的学历已经达标,能够胜任当下的教学。二是由于中小学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所以他们普遍感到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如果参加长期培训,那么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如果参加短期培训,那么就会感到没有实质性提高。三是不少教师已处在职业生涯的“高原期”,普遍出现“职业懈怠”,失去追求更高层次教学水平的动力,对参加培训缺乏兴趣。四是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过多重视对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教师自身发展的情感需求,最终造成教师被动参加培训。

五、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策略

为了解决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特提出四个策略,仅供参考。

1.构建教育培训机制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甘州区应大力构建教育培训机制。具体包括三点。一是政府统筹建立“师资培训中心”,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管理,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有效利用。二是逐步培养、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和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团体,提高培训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跟进指导。三是加强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所必备的基本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师资培训中心的综合实力。

2.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甘州区应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具体包括三点。一是认真落实《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特别是要有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培训。二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逐步提高教师培训的食宿费用标准,切实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使一线教师的学习培训费用充足,确保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完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为了完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甘州区至少要落实三项具体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相关保障体系。二是建立与聘任、提薪、晋级、定岗、推优相关的教师培训激励、管理和考核机制,把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规范化轨道。三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尽量在年初制订培训计划,以便学校制订教师培养计划,进而较好地安排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