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堂风格

从目前职高的语文课堂建设来看,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语文课的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死板,教师只顾在讲台上讲,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的方法有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太差,要想使职高的语文课堂生动有趣,不但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要将学生心理的特点与教材的特点结合起来,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构建一个生动形象、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进行

分析。

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课堂设计

语文课堂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如学生的

理解能力、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等。语文教师在备教案时,就要将这一思想渗透到实际的设计中,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具体操作如下:

导入的设计要简练新颖,要具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一课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黄花岗烈士的视频或者是片

段作为课文的导入。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文所讲述的有关内容。当然,在导入阶段,播放视频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运用背景介绍、创设情境、巧设悬念、开门见山等方法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内容探究阶段是整个课堂的核心阶段,这时,教师要充当好配角,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服务,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做好课文的导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课文结尾的时候,教师还应当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创新,发散思维,做出一些概括性或者是延伸性的总结和评价。

二、教师的口语必须精炼、准确、精妙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不能过于死板和专业化,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不愿意继续听课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去。一般来说,一位具有幽默细胞的教师,他的用语不会特别严肃,与那些中规中矩的教师的课堂相比,他的课堂会更为活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发音标准是最基本的,而语调、语速以及语言的风格就是他的课堂风格的组成部分。此外,口语的精炼、准确和精妙是教师的课堂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方面。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描述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口语精炼准确,做到抑扬顿挫、幽默诙谐,具有一定的情趣美,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能享受语言上的美。

三、课堂教学要具有节奏感,培养多样的课堂风格

课堂教学好比是一场演奏会,富有节奏感会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会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并且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详略的分配,例如,在对《〈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一课进行设计时,教师就要将课文的写作手法放在课文内容分析中穿行讲解,但是这并不是整个文章学习的重点,之所以将它放在这个位置,是因为课文讲解时就会遇到这些写作手法,如果能随机安排,就能起到转换学习思想的作用。

多样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处理课文、组织教学时要结合自身的一些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例如性格特点、人格特点等。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奔放、含蓄、庄雅、严谨、理智等多种方法集于一身,为学生展现出多彩的课堂,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职高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创建高效的课堂,以此来培养更多的语文素养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林青.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124.

[2]陈睿.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谈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诱发、引导和维护学生的学习注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3):22-23.

[3]张惠.深挖源头,注入活水:浅谈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148.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范文第2篇

从此之后,中华民族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文明由此正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历史的每一个节点,总会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正是这些人物的出现,

中华民族的历史才变得有血有肉,可歌可泣。

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串联起了中华千年不屈的灵魂。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

回首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仰望那些隽刻在历史之柱上的光辉形象,

仍不免叫人心生感慨,热血沸腾。

然而,辛亥革命的初衷,

在了清帝国,破坏了传统礼法之后,

民主、民权、民生的理想,

仍未实现。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前奏:思想的力量

从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

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公车上书和

都没有挽救清政府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

反而播下了覆灭帝国的火种:

洋务运动培养了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和最早的、土生土长的,

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工人阶级;

公车上书和让新思潮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

《革命军》、《天演论》等一系列爆炸性、

颠覆性的思想迅速流行开来。

谁都不能否认,思想的力量在辛亥革命发生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这场革命从发生之始就独具特色,使他与历史上曾经无数次发生的农民起义区别开来。来自于西方的现代思想为革命打上了独特的烙印。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帝国腐朽的大门,让天朝上国见识到了他们曾经鄙夷的“奇技淫巧“的厉害,也让头顶凤眼花翎的官员们及知识分子开始明白,不变革便不足以应对中国所面临的千载未逢的挑战。洋务运动首先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学习与改造、建设的大幕。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帝国试图以兴办工商业来加强国力。然而1894年黄海上的隆隆炮声彻底击碎了帝国的美梦,也让人明白只限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帝国积弱积贫的现状。不过思想解放已经拉开了序幕。

洋务运动失败后,一场更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拉开了序幕。1895年的公车上书代表了知识分子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希望能够以新思想改造帝国的愿望。当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物成为维新派,主张在体制内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国,在皇权之下大幅改变政治及社会制度。这在“朕即国家”的大一统思想盛行的时代无疑是一颗精神原子弹。

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开展戊成变法。但是进行103天以后,因清室内保守势力发动而告流产。但是他的影响力已经显现出来,皇族内部在这次变法之后也变得不再是铁板一块,变革的声音从内部产生。部分维新人物流亡海外后,一些皇族仍主张继续维持皇室,实行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将政治实权逐渐交出至民选政府。主张这种变革方法的当时被称为“保皇党”。

不过,从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公车上书和戊成变法都没有挽救清政府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反而播下了覆灭帝国的火种:洋务运动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的资产阶级和最早的、土生土长的,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工人阶级;公车上书和戊成变法让新思潮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革命军》、《天演论》等一系列爆炸性、颠覆性的思想迅速流行开来。

在经过风平浪静的改良运动之后,革命派终于开始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在那个思想相对匮乏的年代,充满着炽烈的革命热情,气势磅礴,振聋发聩的《革命军》有如一声震撼大地的惊雷,把皇冠震落于地。它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正如鲁迅所评价的:“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起义怕没有什么大关系。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从此之后,现代性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西方的现代思想终于敲响了帝国的丧钟。

革命时代:一个帝国的崩塌

帝国也曾拥有荣耀和辉煌,

康乾盛世距离鸦片战争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

问题在于,当我们依然循环于帝国内部的盛衰,

西方却早已脱离封建的轨道,走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在此过程中,两个时代的差距产生了。

悲剧注定不可避免,差别只是在于,

帝国的大厦是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声中慢慢坍塌,

还是在风起云涌的国内革命浪潮中轰然倒塌。

19世纪末的清帝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决定国家未来和方向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一个脑中满是三从四德、封建道德礼仪女人身上,这已经决定了帝国的命运。

帝国也曾拥有荣耀和辉煌,康乾盛世距离鸦片战争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问题在于,当我们依然循环于帝国内部的盛衰,西方却早已脱离封建的轨道,走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在此过程中,两个时代的差距产生了。悲剧注定不可避免,差别只是在于,帝国的大厦是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声中慢慢坍塌,还是在风起云涌的国内革命浪潮中轰然倒塌。

太平天国运动假借西方宗教思想,大行农民起义之道,让早已是千疮百孔的帝国更加风雨飘摇。在90年代之后,已经踏入成年的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全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虽然还是暴动和起义,但是它们的指导思想和主体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性“革命”开始了。

革命思想来自于海外,因此最早主张革命的人也大多集中在海外,以留学生、华侨青年为主,连早期的革命团体亦是在海外成立。由杨衢云、谢缵泰等为骨干的辅仁文社在1890年左右成立于英属香港。而孙中山亦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二者后来在1895年1月在香港合并,继续称为兴中会,并且于同年10月26日首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事(史称“第一次广州起义”),拉开了武装清政府的序幕。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zz虽都以失败告终,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革命的时代正式来临。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后增至800)组成“选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1911年4月27日,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这次起义与前几次一

样以失败告终,但是黄花岗起义却为随后的辛亥革命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占人数最多的青年知识分子在黄花岗起义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近代知识分子的他们,怀着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之路的美好愿望而留学海外,并成为起义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并在随后的辛亥革命过程中成为未来中国的政治支柱。

参与黄花岗起义殉难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工人占到10人。工人作为一个比中国资产阶级产生早了30年的阶级,与逐渐壮大的资产阶级以及农民阶级相比,力量还仍然弱小,但已经开始以自己的方式登上政治舞台。

辛亥革命:华侨的力量

当中国大地的革命风起云涌,

世界各地都听到了华侨摔破钱罐的声音,

大笔的资金迅速流向国内。可以说,

革命军的每一枪、每一弹都跟心系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华侨们

有着莫大的联系。

正是他们的慷慨解囊和无私援助才使得中华大地革命的火种越烧越旺。

是以孙先生满怀感激慨叹:

“华侨为革命之母,没有华侨,就没有中国革命。”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倾销政策,中国农民和手工业纷纷破产闽、粤一带百姓纷纷出洋谋生,开始了新的一波下南洋征程。同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大量招募和掠卖华工,加之国内一些在政治上受迫害的人逃出国外等原因,在南洋、美洲、非洲等地的华侨人数急剧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一九0二年至一九0八年,在海外侨居的华人达到七百万以上。

辛亥革命时期,华侨参加和支持革命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参加革命团体和组织,联络与发展会员,开展宣传,为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提供基地和后勤、经费支持。

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仅20余人,其身份全部是华侨。后来兴中会的会员增加到300人,其中有华侨219人。在这些华侨中,资产阶级分子占48%,其余有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等。一九0五年八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在西贡、新加波、河内、仰光、曼谷、菲律滨、美国、加拿大、欧洲陆续建立分会。“凡有华侨所到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之足迹。”在这些地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华侨的帮助和赞助下,创办了多种报刊和书报社,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由华侨出资创办的刊物有三十多种,仅荷属东印度阅书报社就有四十多个,通过这些报刊和书报社,广泛地宣传了革命思想,驳斥了保皇派的谬论。促使更多的人投入民主革命运动。

武昌起义前,孙中山等人先后组织、实施了十余次武装起义,其经费多为华侨捐助。孙山说:在革命过程中,“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革命历次起义购买枪支弹药的购买费、创办报刊的宣传费,以致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奔走各地的旅费和生活费,绝大部分是华侨提供的。许多侨胞捐款助饷,表现出可贵的爱国热情。檀香山侨商邓荫南,将其商店、农场全部出卖,充当起义军费。新加波华侨巨富为革命用尽全部家产,致子女不得不去当雇工。西贡华侨李卓锋为革命捐出了巨款,个人经济非常困难。孙中山给他十万元的国债券,可是他把这些债券全部烧掉,表示绝不希图任何报酬。越南堤岸卖豆芽菜的黄景南,将所有积蓄捐做革命经费,然后又将所卖豆芽菜的钱积蓄起来,以供革命所须。越南华人挑水工人关唐,挑一担水只得一分钱,但也把他半生的积蓄三千元全部捐献给革命事业。辛亥革命时期,华侨各阶层究竟捐了多少革命经费,无精确的统计。但仅一九0七年至一九0八年的几次起义,就得到华侨捐助的二十万元;黄花岗之役捐助十五万七千二百多元;在辛亥这一年中,南洋华侨捐达到五、六百万元。在经济上,华侨有力的支持了革命斗争。

当年香山华侨、鲍鱼大王孙眉为支持孙中山及辛亥革命最后沦落到破产他的儿子只能以卖凉茶度日。像孙眉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广大华侨华人为支持革命不仅慷慨助饷,甚至牺牲就义。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中,华侨就有29人。

董必武在辛亥革命纪念大会上曾说:“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有力支持者。这些革命的华侨,有工商业资本家,也有工人和小商业者,他们在海外受尽了帝国主义反动派肮脏气,迫切希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不断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华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

辛亥革命的灵魂孙中山

他是这样一种人:他本人的想象力和他改造中国的雄心,

大大地超越了他所生活的社会和他所能集中起来的力量的具体现实。

在他的主观愿望和屡次挫败他的客观形势之间的矛盾,

产生了有关一个人的个性构造问题,

而这种个性构造,

驱使着孙中山去追求一种难于实现的目标。

为理想而执着,因理想而无所畏惧,这是对孙中山的真实写照。在国破山河碎,外敌中国的年代,最早受西方自由、独立、自主思想熏陶的年轻人扛起了反抗的大旗。在经济改良和政治改良都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情况下,彻底的革命成为最终的选择。

在革命的过程中,一个神一样的人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他就是孙中山。在他的亲力亲为下,1911年前的十年间,几乎每年都有一次让清政府心惊胆颤的暴动或者起义。最终,辛亥年的武昌起义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新的时代向还依然混沌的中华大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中山先生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目睹中华之不幸,心生改造世界之愿望。1894年5月,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试图以革命之力重建美好未来。

1895年,中山先生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事败,流亡海外,宣传革命。1896年在伦敦被清朝驻英公使馆诱捕,脱险后曾留居英伦,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寻求救国真理。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因粮饷不济而遭失败。失败后奔走海外。同保皇派作斗争,并在旅欧学界中发展革命组织。

1905年8月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此期间,中山先生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同改良派围绕革命与保皇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两广云南等地发动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

从思想到行动,中山先生以血肉之躯挺起了中华百年的复兴之路。

孙中山在香港时期的老师、1896年在伦敦援救过他的人、尔后又是他挚友的詹姆士・康德黎博士把孙中山看作是“一个真正高尚的人物”。在25年友谊的基础上,他作出了如下的描述:“和

字面真实意义相符的博爱,这就是孙中山突出的品格。口是心非,为非作歹对于孙中山的品格来说,确实是冰炭不容的……他的成功的秘密在于无私:他只是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不断追求探索,并非为了一己的飞黄腾达……当祖国的利益将有所保障的时候,他准备和渴求引退……”

孙中山的秘书李禄超回忆他时说:“……公开场合,他总是一个口才敏捷、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他有着鼓励听众的才具,而且能够一口气不停顿地讲上几个小时……他的演词是益人心智,启人灵感,振奋人心的……孙博士是个梦想家。他梦想乌托邦,梦想建立一个健全的、秩序井然的政府,一个对人民施行仁政的政府。由于他有着这样崇高的理想而又极难变为现实的梦,所以他被广东人取了一个‘孙大炮’的绰号,即空想的和不现实的人。”

这样评价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辛亥三杰:英雄的传说

历史的真实性在于它是由无数的血肉之躯写就的。

在历史的每一个转折点,总会有无数的英雄涌现。

他们满怀理想,为世人指明方向;

他们充满激情,慷慨激昂指点江山:

他们无谓牺牲,甘为世人的福祉抛头颅洒热血。

1907年7月15日,绍兴城内古轩亭口,辛亥三杰之一秋瑾毅然就义,一代巾帼香消玉损。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秋瑾原名闺瑾,自称鉴湖女侠、汉侠女儿,年轻时即好舞枪弄棒,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1904年夏,秋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秋瑾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员。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面对严刑拷打,秋瑾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从容就义。

与秋瑾相比,徐锡麟则要显得“悲惨”许多。徐锡麟1873年生于绍兴。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等人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夏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师范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1906年赴安徽任武备学校副总办、警察处会办;1907年任巡警学堂堂长、陆军小学监督。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领导的首次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约定在本年7月8日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突然袭击,杀掉省文武大官,占领安庆,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南京。一因叛徒出卖,安徽巡抚恩铭已掌握党人名单,毕业典礼突然提前于6日举行,会中徐锡麟用短枪击毙安徽巡抚恩铭,会场哗然。徐锡麟等人与巡警学生百余人很快占领了军械所,后被前来镇压的清军包围,激战四小时失败,徐锡麟被捕。

当晚,徐锡麟被杀。临刑前他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徐锡麟就义之后,其心肝被恩铭的卫队挖出炒食,身体被剁为肉酱。

在东京与徐麒麟相识的陶成章是光复会创立者之一。少有志向,以排满反清为己任,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1904年10月,陶成章与蔡元培、龚宝铨等在上海创立光复会,推蔡元培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并担负联络苏、浙、闽、皖、赣5省会党之重任。光复会以入会誓词“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6字为宗旨。1904年底,陶成章前往日本,在东京成立了光复会分部,许寿裳和鲁迅就是在这时加入光复会的。

1907年7月,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相继殉难,陶成章悲痛欲绝,因遭清廷通辑,国内无法立足,再度亡命日本,1908年转赴南洋,几遍南洋群岛。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陶成章因功勋被推举为浙江都督。在浙江期间陶成章积极准备北伐,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由此,亦招致与之结怨、欲插手浙江的陈其美的嫉恨。1912年1月14日凌晨,陶成章被受陈其美指使的、王竹卿(帮凶、光复会叛徒)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

辛亥革命:意义大于过程

鉴于国内外形势,

清政府在被前做了最后一次挽救帝国的努力。

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

内阁官制,任命总理、诸大臣。

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

帝国的皇族内阁破产后,这个各地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帝国的军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扑火队。1911年6月,四川保路运动引发民变,帝国迫不得已调动湖北新军进入四川弹压,武昌周边地区防备顿时空虚。而留守在湖北的新军是张之洞所练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一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

10月9日共进会会员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武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受伤的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湖广总督瑞澄闻得此事后下令全城搜捕革命党人。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并派人给各营送信。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在起义总指挥部被捕、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斩首。

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1911年10月10日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

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余人外,还邀请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国溶以及议员,旧军官吴兆麟参加。会议请汤化龙主持。吴兆麟提议由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因此会议通过了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提议。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晚上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随后,长沙、西安、九江、太原、昆明、南昌相继起义,广西、安徽、广东、山东等各省也宣布独立,武昌起义的星星之火终于以燎原之势席卷大江南北。1911年12月2日各省代表会正式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2月3日各省代表会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12月25日各省代表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至此,一个旧的时代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在辛亥之前,

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场革命如此曲折,跌宕起伏。

革命、“革命与复辟”、“革命与革命的革命”在1911年前后集中爆发,

各派人物轮番登场,

中华的命运并没有因为辛亥的胜利而显得前途光明,

反而越发让人迷惑。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试图依靠这位掌握帝国大半新式军队的实权人物与起义军对抗,挽回败局。此时在南方将革命搞得有声有色的革命派实力还不足以与袁世凯的北洋军一较高低,迫不得已,只能与袁世凯讲和。袁世凯手握重兵,周旋于帝国和革命党之间,捞足政治资本。

1911年12月底,位于长江南北两岸的袁世凯和革命派达成停战协议。从18日起,南方军政府所派代表伍廷芳与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开始进行谈判。伍代表革命派提出清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则代表袁世凯进行武力要挟,试图取得更多政治利益。在此期间,英、美、德、日、法、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敦促革命派尽快向袁世凯妥协,并采取政治上拒不承认、经济上封锁扼杀、军事上武力恫吓、舆论上恶毒攻击革命政府的手段,极力迫使革命派作出让步。与此同时,混入革命阵营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搞拆墙脚活动,竭力把革命引向拥袁的道路,革命派内部的妥协势力也抬头。在内外交困和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造成共和,即举袁作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这就是改变了辛亥革命走向的“南北议和”。

在辛亥之前,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场革命如此曲折,跌宕起伏。革命、“革命与复辟”、“革命与革命的革命”在1911年前后集中爆发,各派人物轮番登场,中华的命运并没有因为辛亥的胜利而显得前途光明,反而越发让人迷惑。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范文第3篇

那是在1934年12月,黄山东麓的谭家桥成了以粟裕为参谋长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将士浴血奋战的战场。对粟裕而言,那是一场惨烈异常的战斗,先遣队损失之重为北上以来之最,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以至于在自己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际,仍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葬在那里,永远陪伴牺牲在那里的战友。

挥师北上

1933年10月,纠集100万军队,向各个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江西中央苏区。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反“围剿”战斗节节失利,到1933年底,中央苏区已由原来纵横近1000里缩小到300余里。

面对日益严峻的军事形势, 1934年7月初,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调回长期在中央苏区东线作战的红七军团,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和参谋长粟裕率领,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宣传中共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而当时,中央派出这支部队更加直接的目的,是希望以这一行动威胁统治的腹地,吸引和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配合中央红军即将实行的战略转移。

1934年7月7日,红七军团带着中央苏区赶印的160万份《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等文告,从瑞金出发,先后转战于闽中、闽东、闽北、浙西、浙皖边和皖赣边。10月底,遵照中革军委电令,冲破敌封锁线,抵达领导创建的赣东北苏区。

当红七军团抵达赣东北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已率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11月4日,中革军委来电,命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为十军团,七军团编为十九师,十军编为二十师,组成更强有力的先遣队。由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任军团长兼二十师师长,乐少华任军团政委兼二十师政委,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聂洪钧任十九师政委,刘英任十九师政治部主任。同时,对闽浙赣苏区党政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由闽浙赣省委书记改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区司令员,原七军团中央随军代表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粟裕调任军区参谋长。军团整编后的主要任务是:十九师出击浙皖赣边,创建新苏区;二十师留在闽浙赣,保卫老苏区。来电还决定,闽浙赣省委、军区及新组成的红十军团统受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领导。

11月18日,红十九师在寻淮洲率领下,从江西怀玉山和德兴东北通过敌封锁线,向浙皖赣边进发。同日晚7时,中央军区来电,命令红十军团全部出动,“坚决地争取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以创造皖浙边新苏区”。“为了领导十军团与创造新苏区,决以、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5同志组织军政委员会,并以方为主席,随十军团行动”,同时调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刘英任军团政治部主任。24日,、刘畴西率军团部及二十师离开闽浙赣苏区首府葛源,进军皖南。

12月10日,率先出发的红十九师突破敌军围追堵截,与红十军团部及二十师在黄山南大门汤口会师,先遣队8000将士士气高涨,军威大振。红十军团部在汤口程氏祠堂门前召集群众大会,即席演讲,揭露反动派卖国的真面目,号召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会后,红军镇压了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并把没收的粮食当场分给贫苦农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一批正在修筑大(渡口)岩(寺)公路的青年民工,纷纷报名参加了红军。红军宣传队在村头散发抗日宣言,刷写革命标语,并教唱革命歌曲。如今,“行动起来,打土豪,分谷子”等标语在汤口仍清晰可见;《宣言歌》《当兵歌》等红军歌曲,一些老人仍记忆犹新。

血战谭家桥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汤口会师,使敌人惊慌起来,称“首创之武力,乃由分而复合,其势颇猖獗”。12月11日,急忙调整部署,除在浙西、赣东和皖南加强堵截外,另编组“追剿队”,委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俞济时为总指挥,统辖第七师二十一旅李文彬部、第四十九师伍诚仁部、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部、浙江保安第一纵队蒋志英部,约11个团兵力,专事“追剿”,企图以南北夹击,将红军围歼于黄山地区。

俞济时受命后,急设指挥部于皖南歙县,调遣驻太平县城仙源(今黄山区仙源镇)第七师二十一旅“即向谭家桥扼要堵截”,补充第一旅集结歙县岩寺,第四十九师由婺源北上休宁,并出动飞机进行侦察、轰炸。

12月13日,红军先遣队一部翻越黄山,到达谭家桥,分驻谭家桥街上、文雅、西潭、留杯荡等地。同日,红十军团指挥部随同主力部队,从汤口沿大岩公路向北转移,经乌泥关进入谭家桥地区。

谭家桥,地处太(平)旌(德)歙(县)3县交界,自古扼守徽(州)宁(国)两府交通要道,正在修筑的大岩公路自北而南穿境而过。村庄较大,约有千户人家。环村东西两面皆高山,东为鹊岭(与旌德分界),西为黄山,中间是平坦的山谷和由南而北的麻川河,南有乌泥关山隘口和石门岗、蛇形山制高点,乌泥关以北一路小山坡,森林茂密,地势险要。

先遣队进驻谭家桥时,敌军正分3路尾追而来,中路之敌补充第一旅由俞济时率领,已孤军突进至汤口。该敌是嫡系部队,共3个团,外加浙江保安纵队第三团1个营,装备精良。先遣队2个师,兵力与敌相当,但枪械弹药不足,予敌迎头痛击把握不大,若伏击,则有一定胜算。红十军团首长判断敌军将沿公路尾追,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公路两侧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争取歼灭该敌大部。

根据军团首长的决定,粟裕提出了以下作战部署:从乌泥关起,先遣队沿公路两侧自南而北,按十九师、二十师的顺序设伏。十九师战斗力较强,配置在上峰,除以1个连兵力控制乌泥关制高点外,主要在乌泥关以北,与二十师阵地衔接。二十师以1个营构筑工事,坚守谭家桥正面。军团教导团在公路两侧布设“挨丝炮”(土地雷)。军团指挥所设于钟鼓山麓一幢民房里(今属谭家桥镇中墩村前门组),后勤机关设于西谭至留杯荡一线,在麻川河东侧一线高地部署警戒和掩护部队。待敌通过乌泥关,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后,即行封锁乌泥关口,断敌退路,阻击援敌。二十师会同十九师部分兵力,迅即对敌拦腰出击,将其大部歼灭在公路上。

12月14日凌晨1时,先遣队各部进入阵地。6时,敌俞济时部从汤口出动,向谭家桥方向进逼。

上午9时许,敌前卫部队进抵距谭家桥约3公里处。因红军一新战士不慎走火,受惊的敌军立即停止前进,迅速以1个营占领乌泥关东南一带高地,其余在公路两侧展开,并将情况飞报旅部。此时,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猛烈进攻,敌军陷入混乱,团长、团副均被打伤。但由于开火过早,红军对敌未形成完全包围态势,加之战斗中未按计划将十九师主力配置在石门岗以北,而摆到石门岗以南的乌泥关一带,地处悬崖峭壁,兵力展不开,未能迅速分割敌军,战场形势逐渐转为不利。

俞济时得悉前卫遭伏击,急令补充第一旅第三团抢占蛇形山西南端高地,同时以第一团占领乌泥关地域策应。敌第三团以1个营固守蛇形山高地,紧靠第二团战斗;另派1个营从黄狮坦附近爬上石门岗中间的山脊,包抄过来,夺去红十九师仅有1个连把守的石门岗制高点。同时,布守公路两侧的敌前卫部队,在其第一团、第三团掩护下,集中迫击炮、机关枪火力,向战斗力较弱的红二十师发起猛攻。红二十师将士坚守阵地,奋勇反击,但因新战士多,不善于正规作战,十九师又不及增援,阵地最终被敌冲垮。

先遣队处境险恶,但全军将士勇往直前,前赴后继,生死无畏。为夺回石门岗制高点,红军接连向敌人发起4次冲锋。枪械弹药不足,红军便吹起冲锋号,端起长枪刺刀,抡着大刀,强渡麻川河,冲向石门岗,与敌短兵相接,展开激烈肉搏,当场击毙敌军100多人,缴获枪支40余件。但终因敌众我寡,阵地未能夺回。

拉锯战、消耗战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连续血战8个多小时,使先遣队付出了惨重代价,战士伤亡近1000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伤亡较多,当场牺牲的有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等,负伤的有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参谋长粟裕等。乐少华、刘英、粟裕是在战况紧急,指挥部队反击时先后负伤的,乐少华胸部重伤,刘英、粟裕各伤一只手;寻淮洲在带队夺取石门岗制高点时腹部也受了重伤,后在转移泾县茂林途中牺牲,年仅22岁。这一仗,敌军伤亡亦达220人。双方精疲力竭,无力再攻,形成对峙。

入夜后,战场上枪声逐渐稀疏。先遣队侦悉敌军第二十一旅正由仙源火速向谭家桥集结,为保存实力,军团首长决定立即北撤。敌人虽预料红军掩护撤退,但因“苦战既久,亟须整顿”,又怕夜间再遭伏击,未敢追击。至15日拂晓前,先遣队全部撤出谭家桥地区。

谭家桥战斗结束了。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谭家桥山水,红军在此留下了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

血战后的反思

谭家桥战斗后,敌军近20个团的兵力,蜂拥而来,妄图一举消灭先遣队。

为了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从1934年12月中旬到1935年1月上旬,先遣队转战于皖南和皖浙赣边的泾县、太平、青阳、石埭(今石台县)、黟县、休宁、祁门、屯溪、歙县、绩溪、婺源、开化等地,大小战斗10余次,多为消耗战,处境日趋险恶。

1935年1月下旬,先遣队在赣东北怀玉山地区陷入敌军重围。除刘英、粟裕等率800多人突围,组建挺进师,挺进浙江境内,李步新(先遣队干部团成员)、熊刚(侦察营营长)等近1000名指战员被先期留在皖南,开展游击战争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刘畴西等也相继被俘。同年8月6日,、刘畴西在南昌并肩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应该说,先遣队最终失败,与谭家桥战斗的失利有直接关系。谭家桥战斗,是先遣队重新组建后全部转向外线的第一战。正如指出的:“这一仗关系重大,差不多是我们能不能在皖南站脚,完成自己的战斗任务的一个关键!”

谭家桥战斗为什么会失利?认为,“主要原因是战术上的缺点:第一,地形的选择不好,敌人占据马路,是居高临下,我们向敌冲锋,等于仰攻。第二,钳制队与突击队没有适当的配备。我们没有集中主要力量,由右手矮山头打到马路上去。第三,十九师是以有用之兵,而用于无用之地,钻入陡峻的山峡里,陷住不能用出来”。可以说,战术上的明显缺点是谭家桥战斗失利的直接原因。

若干年后,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则认为,轻敌是谭家桥战斗失利的首要原因。红十九师与敌补充第一旅是老对手:1934年9月中下旬,在浙江江山贺村和大陈、常山县城、遂安送驾岭等地,红十九师与之遭遇,先后打退该旅4次进攻,敌伤亡260余人;同年11月29日和30日,红十九师又在浙江分水城边和富家,连续2次挫败该旅2个团进攻,致敌伤亡约130人。因此,先遣队将士普遍存在轻敌心理,认为补充第一旅是“不经一击的部队,不是我们的敌手”,完全可以打一个大胜仗,作为会师的纪念。其实,补充第一旅名为补充,却拥有3个整编团,不仅装备好,而且素质高,军官多为军校毕业,士兵多为北方人,战斗力并不弱。因此,思想轻敌也的确是谭家桥战斗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40多年后,粟裕在回顾先遣队这段历史时,客观全面地分析了谭家桥战斗失利乃至先遣队失败的原因。他认为谭家桥战斗,军团首长的决心和作战部署是正确的,战斗失利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是敌人力量的暂时强大”,先遣队不过数千人,而围追堵截的敌军却有数万人;主观上是战场指挥失误,主要是地形选择和兵力配置不当,如将组建不久、战斗力较弱的红二十师部署在战场正面,经受不住敌人强攻;而战斗力较强的红十九师被摆在悬崖峭壁一带,兵力难以迅速展开。

他认为先遣队失败的祸根是“左”倾错误的战略决策和干部政策。可以说,这也是谭家桥战斗失利的根源之一。“左”倾错误的战略决策主要有三大表现:一是赋予先遣队的战略任务“没有实现的客观基础”。中央要求先遣队以其北上行动“促使敌人进行战略与作战部署上变更”,不仅要求过高,而且“是一厢情愿”。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时,绝不会因中共提出北上抗日号召,出动一支规模并不大的部队,就抽走大量兵力,放松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在当时整个红军作战严重失利的情况下,中央苏区8万主力红军都待不住了,却要求兵力不过数千的先遣队深入统治的闽浙赣皖腹地,最大限度地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更是脱离实际的臆想。二是未能及时实行由正规战向游击战、正规军向游击队的军事战略转变。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后,南方数省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先遣队面临极端不利的态势,亟须由正规战转向游击战、正规向游击队。而中央却把长于打游击的红十军和长于运动战的红七军团合编,组成新的大兵团,要求集中一起打运动战。1973年12月,在评价这次整编时也曾指出:“编成一个军团,不编不垮,一编正规战打不成,游击战也打不成。经验还是要把正规军变成游击队。”三是高度集中指挥使先遣队行动陷入被动。当时,先遣队的全部战略行动甚至战术行动,都由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直接指挥。这种绝对集中的指挥,自然剥夺了先遣队军事首长对战役指挥的机动权和自,也严重限制了战场指挥员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左”倾的干部政策也“严重地损害了军团的领导”。组建红十军团时,受“左”倾宗派主义的影响,把军团长寻淮洲降职为师长,并把他排除在军政委员会之外,这不仅是对寻淮洲个人的打击,也是无视红七军团转战数省以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的青年军事指挥员”,不幸牺牲“是我们的一个重大损失”。“左”倾错误的干部政策,让、寻淮洲、刘畴西等红军将士付出了血的代价。

血战后的纪念

1938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和新四军军部命令,在浙江南部领导3年游击战争的粟裕,率领由挺进师各游击队改编的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再次北上,到达歙县岩寺(今属黄山市徽州区)。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被任命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4月28日,粟裕任司令员的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从岩寺出发,向苏南敌后挺进。北上途中,他再次经过黄山东麓谭家桥。放眼望去,群山逶迤,依旧一片苍翠。侧耳倾听,松涛阵阵,溪流淙淙,仿佛逝去的战友在欢送他和新战友踏上新的抗日征程。此时的粟裕热泪盈眶,感慨万千。当沿途群众知道他带的队伍就是当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红军时,好像见到久别的亲人,纷纷赶来送行,一些贫苦青年则踊跃报名参军。此情此景,让他备感欣慰,红军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先遣队播下的革命种子已深深扎根于黄山劳苦大众心中。

弹指间,40年过去了。1978年5月,在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刘奎的陪同下,时任中央军委常委、已届古稀之年的粟裕第三次来到谭家桥。40年来,无论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岁月,粟裕对黄山东麓这片土地的深切眷恋之情都丝毫未改。

默默地坐在谭家桥白亭木竹检查站左侧山涧畔的一块巨石上,凝望着东南面被晚霞染红的石门岗,粟裕久久不愿离开。临别时,粟裕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死后,将和战死在这里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回京后,他对夫人楚青口授遗嘱:“我在革命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和我共同参加战斗的同志中,牺牲的同志有数十万,可我还活着,看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死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八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范文第4篇

    一、抓好“两个样板”,以点带面促管理

    (一)狠抓支队机关规范化建设样板,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俗话说:上行下效。但在以往的管理教育中,往往存在严下松上,抓基层严,抓机关松的倾向。近几年来,总队明确提出从机关抓起,从干部抓起的要求,并把我们吉安支队作为机关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为了真正成为全省部队机关管理的样板和先进典型,支队始终坚持“从领导干部严起,从领导机关抓起"的原则,叫响“基层向机关看齐,机关为基层做表率”的口号。从转变作风、规范设置、完善制度、严格考评等措施入手,使机关管理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一是抓作风转变。机关作风重点突出“六查六看六纠正”:即查思想,看宗旨观念牢不牢,纠正“不负责任现象”;查工作,看服务观念好不好,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查纪律,看组织观念强不强,纠正“松、散、懒”现象;查警容,看“军人形象”好不好,纠正警容不整,礼节礼貌差的不良风气;查作风,看务实观念好不好,纠正“飘、浮、虚”的工作作风;查团结,看大局观念好不好,纠正“自由主义”思想。在整顿中,领导干部坚持从我做起,敢于揭丑亮短,并做到“三不放过”,即问题没找准不放过,干部、战士未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通过整顿,机关的松转变为严,散转变为紧,懒转变为勤,各部门唱“独角戏”转变为齐抓共管,机关的工作秩序、工作作风均有很大改变。

    二是抓设置规范。支队机关在内务设置上,坚持用条令条例的标准严格要求,坚决做到“三统一”:即办公设施统一,制度悬挂统一,记录规格统一,有效改变了以往机关办公设置混乱,标准不一的现象。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了警勤分队的规范化管理,对警勤人员采取集中住宿,统一管理的方法,从起居作息、穿衣戴帽严起,要求分队的一切工作均与基层中队同等要求,为基层做出了表率。

    三是抓制度完善。我们依据条令条例和《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营区管理若干规定》的要求,制订了《机关营院管理规定》、《战勤值班制度》、《车辆使用制度》、《警容风纪检查制度》和上下班点名、内务卫生抽查等27种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本,要求人人熟记,自觉遵守,从而使人人都在制度约束之下,事事都在制度管理之中。

    四是抓量化考评。支队根据《机关正规化建设标准》,制订了《机关工作考评细则》,对机关干部的警容风纪、工作秩序、工作态度、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考评,由值班首长带领值班干部不定期抽查,每周总评一次,月底综合评比。凡在抽查中,发现警容不整、迟到早退、工作任务完成不及时的,除扣除相应的考评分外,还扣除一定的考勤费。严格地考评建立了良好的办公秩序,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前两年,支队四个部门的工作成绩均在全省前三名。

    (二)狠抓井冈山大队规范化建设的样板,促进基层部队管理全面上台阶

吉安市现辖2区10县1市,支队下设13个大队,15个中队。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总队提出的“硬件建设上档次,软件管理上水平,防火灭火上台阶”的目标要求,着力加强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层营房营院有了明显改观,不少大中队成为了花园式单位和当地的一个“景点”。但是在管理上,差异却比较大,“松、散、乱"的现象在部分基层单位仍然存在。为了统一基层部队管理标准和模式,按照总队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认真抓好了井冈山市消防大队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以试点形成基层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思路,以井冈山大队带动和促进全市部队管理水平的提高。

    抓基层部队管理,我们始终把握一条,就是严格按条令条例和消防局两个规定统一标准、统一设置、统一制度、统一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的特点和优势,抓住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人人参与管理,狠抓教育养成。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我们不仅要发挥干部、班长、骨干的管理监督作用,更要发挥其他士兵的管理监督作用,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良好局面。通过在井冈山试点,我们在每班都成立“六小员”:即条令条例辅导员、思想矛盾化解员、安全工作监督员、警容风纪纠察员、器材装备保管员、卫生防病检查员。由他们对全队官兵工作、训练、学习和生活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每晚在就寝前利用20分钟进行反馈讲评,反馈的情况与官兵成长进步挂钩,营造了一种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氛围。有一天早操时,中队指导员领花钉斜了,一名班长着装不符合条令规定,警容风纪纠察员立即进行了纠正,并在量化考评中登记扣分。还有一次在清理塌方的劳动中,一名战士的脚被钉子划破了,他认为不太要紧,便没作声,但这事被安全工作监督员发现了,立即向中队干部报告,中队干部带他到医院打了一针破伤风,确保了战士的健康。 共4页,当前第1页1

    二是注重抓好教育导向。当前,士兵中独生子女多,在家娇生惯养,花钱大手大脚,吃苦精神不强。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充分发挥井岗山是全国著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优势,坚持开展有井岗山特色的“双六一”思想教育,即:新战士入伍或刚调入大队的战士首先要接受“入队六个一教育”(吃一顿红米饭,听一堂传统课,读一本红军书,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扫一次烈士墓)。老兵退伍时,又开展“离队六个一教育”(送上一把红米,带上一本《井岗山革命斗争史》,向烈士们再敬一个礼,同“先烈们”合上一个影,为“消防林"护一次绿,到共建点再做一次好事),使官兵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牢了思想根基。通过试点,井冈山市消防大队真正实现了管理促工作,管理出战斗力的目标。在井冈山,消防大队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广大群众,无不对这支队伍交口称赞。该大队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之际,大队党总支受到了中共中央的表彰,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大队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二等功,中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学天津先进中队”、“全国岗位练兵先进中队”。XX年8月,总队在井冈山大队召开了“基层部队规范化管理试点现场会”,通过推广井冈山大队的管理经验,全市部队基层单位的管理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全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 突出“两个重点”,率先垂范促管理

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必须先严官。所以,在部队管理中,我们突出警官和士官两个重点,坚持以干部带士官,以士官带士兵。

    (一)突出干部管理的重点。抓干部管理,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责任心问题,二是管理素质问题。强化干部责任心,就必须要求全体干部做到“身在兵中、兵在心中、心在营中”,做到与战士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做到“六到位”(早操到位、操课到位、就餐到位、娱乐到位、点名到位、劳动到位)。但是,真正让基层干部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部队广泛开展了“比一比,看一看”活动:即比内务,看谁内务规范;比形象,看谁警容严整;比学习,看谁劲头足;比工作,看谁成绩好。促使干部以模范行为引导士兵,以人格力量影响士兵。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民主监督。支队统一在基层大、中队制作了“干部五同公开栏”,由执勤班长填写,每周公布干部“五同”情况,使全体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在每年新兵到部队后,支队军政主官都会给新兵下发一张官兵联系卡,公布手机号码和联络电话,明确告示,凡是遇到干部、班长在管理中违反条令条例,或者他们模范作用不强等情况,均可直接打电话向支队领导反映。去年初,一名班长在组织训练中,方法简单,训练强度过大,有一名身材瘦小的新兵吃不消,便产生逃离部队的念头,但看见官兵联络卡后,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支队领导的电话,支队领导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日常管理中,支队建立了电话点名制,每周坚持不定期对基层干部电话点名,由支队政治处或值班首长实施,有时通过无线网点名,有时直接打基层单位的电话点名。对一次不在位的,全市通报批评,两次的到支队作检查,三次以上者,不仅调离原岗位,而且推迟半年晋衔、晋职,有力防止了干部的离兵、离营现象。同时,我们还开展评选“基层一对好主官”活动,每年两次由战士民主推选,年终支队党委综合考评,评出五对“基层一对好主官”,从而使基层大、中队主官自觉摆正位置,用权不争权,补台不拆台,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基层班子建设。

    (二)突出了士官管理的重点。新的士官制度实行后,部队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管理,引导士官摆正位置,强化骨干意识、表率意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着重抓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把质量关,在“入口”上下功夫。我们在士官选取中坚持落实“三个优先,一个达标”:即经过培训的优先,具有专业技术的优先,担任骨干的优先,选取高一期的必须在各年度内考评均达到“称职”以上标准。并坚持宁缺勿滥,做到“四有四不”(有申请、有推荐、有考察、有审批,不降低标准,不暗箱操作,不看表象,不搞变通),坚决抵制说情风、递条子、拉关系、打招呼的不良现象,确保士官队伍的高素质。如XX年底,永新县消防大队战士王西杰,平时作风散慢,自我要求不严,在士官选改时,到处找人说情、拉关系,但支队坚持原则,充分重视群众意见和考评结果,按排他退伍。

    二是注重传帮带,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我们让士官担任思想工作小指导员、训练场上小教员、科技文化小辅导员、日常生活小管理员,经常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传方法,充分调动了士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训练的教头,管理的助手,工作的模范。在工作中,我们严格落实谈心交心、定期分析、述职评议、检查讲评、综合评定、末位帮教的六项措施,促使各级士官摆正位置,扎实工作,每年全市部队有80%以上的士官立功受奖,评为先进典型。共4页,当前第2页2

    三是严格落实《规定》,在依法管理上下功夫。我们依据《士官管理规定》、《官兵行为十五个严禁》的要求,进一步严格了士官管理,坚持强化士官的“兵”意识,把士官与义务兵同等看待、同等要求,在管理上不搞双重标准,工作上不搞个别对待。凡发现一级士官穿皮鞋和使用手机、bp机的,一律收缴。XX年,我们在基层访察中,共收缴了2部手机,3部bp机,3双皮鞋、2套便衣、5根非制式皮带,并对这些士官在全市通报批评,推迟半年晋档,有效防止了士官生活上搞特殊化。同时,我们及时制订了《士官管理考评标准》,对各类士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实行跟踪考评,每周评比、每月公布、每季综合讲评一次。支队司令部还坚持每月对所有士官进行综合督查一次,对考评成绩差、表率作用不强的,不仅全市通报批评,而且推迟晋衔晋级,情况特别严重的,将取消士官资格。

    三、狠抓“四个落实”,管教并举促管理

    (一)狠抓了条令教育的落实。我们加强了条令条例的经常性学习:一是集中时间系统学。每年新兵入伍都要集中一定时间,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地学习条令。二是把握重点反复学。对军人职责、纪律奖惩、行为规范、日常制度、安全工作等重要内容,组织官兵反复学习。三是抓住时机集体学。充分利用季节交替、重大节日、兵员补退等重要时机组织学习。四是发现问题及时学。结合日常管理中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五是坚持制度经常学。认真落实“每周条令学习日、每月条令考试日”制度,保证条令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六是形式多样灵活学。采取组织条令知识竞赛、学条令体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队前提问等方式,增强学习效果。确保官兵真正学懂条令内容,吃透条令精神,熟悉条令要求,掌握条令标准。自公安部消防局《兵员管理规定》和《士官管理规定》下发后,支队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市部队学习贯彻。在学习中,坚持周有学习,周末考试的制度,并要求每个士兵、每个士官都必须原原本本地学习一遍,做到三本齐全(学习记录本、心得体会本、作业本)。司令部在访察中,经常采取抽考、提问形式检验学习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士兵、士官的学习积极性。

    (二)狠抓了安全工作的落实。安全工作虽不是中心工作,但影响中心工作。支队以人、车为重点,进一步制订了《安全防事故工作制度》,设立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即支队与大队、大队与中队、中队与班、班与个人都必须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机制。同时,我们坚持中队周有安全学习,大队月有安全教育,支队季有安全形势分析的制度,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的特点,组织部队开展安全教育整顿活动,让官兵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我们尤其加强了车辆管理,严格派车、跟车制度,凡小车驶离本辖区时,都要向支队司令部领导报告,同意后方可外出。在平时,我们注重抓好车辆器材的逐日检查,每天就寝前15分钟,由执勤班长组织检查,按要求向执勤队长报告,使中队干部了解掌握车辆性能和器材状况,及时消除一些事故隐患,从而确保了部队的安全稳定,支队连续三年无事故。

    (三)狠抓访察制度的落实。为确保部队管理和建设全面上台阶,我们借鉴天津消防总队的经验,结合实际建立了一种适合部队管理需要的访察监督机制。一是支队成立了主官任组长的访察工作领导小组,四个部门领导为成员,配备了访察车和访察专用包,建立了每周对驻市大队访察一次,每月对县大队访察一次的制度。二是在访察中,支队做到“抓实、动真、碰硬”,维护纪律的严肃性。采取了白天暗访、夜间突查、节假日重点查等方法,不仅要查执勤备战、学习训练、伙食管理,也查官兵关系、警民关系、廉政建设和基层呼声等。对查出的问题一律在通报中曝光,毫不留情。三是奖惩严明。支队每季将访查情况进行总评打分,对第一名的单位则在营区内悬挂“部队管理教育先进单位”的金色铜牌,对最后一名的单位则悬挂“部队管理教育不合格”的黄牌,并限时整改,待复查合格后方可摘除,凡两次被挂黄牌的单位,年内不得评先。XX年3月,峡江县、安福县大队因管理时紧时松,部队内务不规范,而被挂上黄牌警告,深深地触动了大、中队官兵的思想,发出了一个月不改面貌,自动接受处理的誓言,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部队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官兵精神面貌明显改观。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基层官兵的工作责任心,使全体官兵树立了“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团队意识。

    (四)狠抓奖惩措施的落实。一是建立了工作责任联带制。支队实行党委抓总、领导挂点、部门包片的工作责任联带制,严格规定挂点的部门和领导对本挂点单位的各项工作均负联带责任,促使各级领导和部门不仅要关心业务范围内的工作,而且对其它工作要进行督促检查。二是严格奖惩。在量化管理考评中,对月考评成绩优秀的士兵,在光荣榜内公布表彰;对成绩一般、工作平庸的,则在曝光台内点名批评。而且每次在士兵考学、入党、学驾驶、士官晋衔、晋级时,都把考评情况的好坏作为重要的取舍条件。对干部则在年终总评时公布成绩,对能力强、素质好,有开拓精神,考评成绩优秀的干部,则破格提拨到主官岗位上。对那些“守摊子、混日子、陪妻子、抱孩子、捞票子”的,考评成绩不合格的干部,均实行离岗培训,推迟晋衔、晋职,严重违反纪律的,则采取组织措施。去年,我们就有三名干部因考评不合格而送到总队教导大队实行离岗培训,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士兵服从管理、奋发向上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共4页,当前第3页3

    四、规范“四大秩序”,点滴抓起促管理

建立正规的执勤、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根据吉安的实际,进一步规范了部队的四大秩序:

    一是规范了执勤秩序。我们严格按《执勤条令》的要求,建立了支队三级、大队二级值班执勤制度,坚持每天逐级报平安,每周一上午交接班,由值班部门综合情况,各部门报告下周主要工作,使各级领导时刻掌握全市部队的动态。在平时,我们健全了装备检查等各项制度。如车场日制度,即每周六车场日时,各班除检查车辆装备和执勤交接外,班长还要就所有装备的功能、使用方法等业务知识向各号员进行考核,促使各号员对所有装备的性能、使用方法了如指掌。

    二是规范了训练秩序。我们按照《训练指导法》要求,将所有的课堂授课、体能、技能、战术训练均按照“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程序进行。尤其在作业实施时,我们又进行“五步教学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检查验收、小结讲评),并做到组织严密,内容完整,程序规范,管理严格,训练保障有力,从而保证了训练质量和安全有序。

    三是规范了工作秩序。我们健全了各项工作的运行程序,明确了岗位责任制,坚持了会议汇报、请示报告、总结讲评等工作制度。军政之间、上下级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定期分析研究部队建设和消防监督情况,确保了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四是规范了生活秩序。着重抓好了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和警容风纪、言行举止、内务环境的规范。对每个星期的课外活动,我们都安排不同的内容,使部队一日生活紧张有序、张弛有度,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严格统一了官兵的内务设置,严格要求大、中队干部两人同住一间房,内务设置必须达到战士寝室的标准。对营区内所有物品的摆放都要求整齐划一,即牙具摆设方向一致、窗户开启角度一致、器材摆放一致、战斗服叠放一致等等,使每一位进入营区的人都能感觉到部队的“直线”与“方块”,领略部队整齐划一的美感。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部队正规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距上级首长和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条令条例和“两个规定”,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推进部队正规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范文第5篇

高等学校作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端和前沿阵地,其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色文化心得体会2021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2021字

任何人都不会被忘记,任何事都不会被遗忘!”

硝烟早已散尽,伤痛不能忘却,珍惜和平吧!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坚持了7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计20__年,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赢来了抗战的胜利?1945年5月9日,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从程序上讲这才是正式的投降?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日本将中国视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正式向中国投降?按照国际惯例,签字的次日,即9月3日,是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的日子?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战争、硝烟,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是无尽的伤痛,是家破人亡,是流离失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从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九一八!!!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行为,令多少人们丧失生命,多少人无家可归,背井离乡!一首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就唱出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歌唱出了3000万东北同胞的悲惨遭遇和思乡之情,尤其是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时,更是让人心酸不已。同时,这首歌也愤怒地控诉了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不抵抗”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成为了亿万人高唱的战歌,鼓舞了人民抗击日寇收复失地的战斗热情。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多年前,一叶小舟在风雨飘摇的南湖上扬帆起航,此时的华夏大地,正是满目疮痍,破碎的河山遍布着断壁残垣与坟白骨,多少人的期盼和梦想,多少人的血汗和泪水,终于在死亡线上看到了曙光。您,如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指引着万千热血战士,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如不灭的灯塔,在漫漫长夜,照亮战士前行方向;您是力量的象征,激励着无数战士披荆斩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虽然都是人民大众组成的,没有上过军校,没有统一的军装,没有好的装备。炎黄子孙都是好样的,“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精神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风所指,所向披靡。”他们凭借自己坚韧的性格,换来了胜利,换来了自由,换来民族的解放。

谁说炎黄子孙是东亚病夫!炎黄子孙都是好样的!!!

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话,响彻天空,穿越时空,一个世纪的屈辱随着这声巨响,销声匿迹。华夏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从此不再是一头沉睡的雄狮,那些所谓的东亚病夫的称号已不复存在,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光阴似箭,日历撕了一张又一张,_多年了,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谁说中国人没志气,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戴安澜马革裹尸抗敌枭、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马本斋回民支队的司令员、杨靖宇侵略军最害怕的抗联司令、赵一曼:着名的巾帼英雄、卫立煌: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谢晋元:八百壮士的指挥官、张自忠: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赵登禹: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他们都是好样的!!!

_多年的光辉,弹指一挥间,在前进的路上,美好的未来向人们招手。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高山流水,而是人民在前进的高歌!!!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歌声飘扬。啊!我的祖国!中国共产党!我伟大的祖国母亲!你的儿子衷心祝愿你:

愿您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愿您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2021字

我们从一本本古老的历史记忆里匆匆走过,几十年的历程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年轻的中国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曲折并接受风险的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不知听过多少遍,但每一次都能唤起我心中无限的回忆,脑海里满满的都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都是中华儿女奋斗的身影。在今年党闭幕时中青报发的贺电有这样一句话:青年有了期待,国家就有未来。更是唤醒每一位有梦的青年,让我们满腔热血想要手挽手将一切困难压倒,将中国梦变为现实。

我有一个梦,知识梦。上学,这两个字好像永远充满紧张感。曾经高昂的择校费令我们沮丧,贫困失学的孩子令我们不安,而后,随着就近入学、高考改革、两免一补、全面实现“两基”等改革措施的一一实行,入学难收费高等让百姓们苦恼的事情有了很大的改善。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总是在对未来的满载期待中得到更好的诠释,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有所教”这个由圣贤孔子提出的美好理想,在报告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三,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我的知识梦,梦里的画面足以让每一朵祖国的花朵绽放灿烂的笑容,温暖神州大地。

我有一个梦,就业梦。金融风暴的席卷让大学生人心惶惶,让企业家忧心忡忡。就业问题严峻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不被容许一点的怠慢。“北漂”、“上大学无用”这样的字眼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次数愈加的频繁,就业问题一刻不得到缓解,社会就一刻存在着动乱的隐患。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报告的表述中,就业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更高质量”成为亮眼的词汇。更高质量的就业包含了人们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工资提高、劳动安全保障加强等因素。让老百姓不仅有饭碗,还要端上好饭碗,工作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这是党中央对人民的庄重承诺。我的就业梦,让每一位中国人民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就业形势持续稳定,让他们漂浮的心得到安稳的归宿。

我有一个梦,住房梦。住房紧张,已不是当今才有的问题。住房从1988年开始转向市场化,1998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市场化成为绝对主导。但房价也一点都不落后,居民购房日益困难,于是新一轮的“房改”在20__年应运而生了。近年来的房地产产业发展迅猛,“按揭”、“结盟”、“炒房”、“井喷”这些词概括了近十年来的房地产发展过程。我的住房梦,拥有一个温暖的小窝是每位努力拼搏的年轻人心里渴望的避风港,希望每一位年轻人在日夜奔波之后都能亮起城市里的一盏灯。

曾经的中国国力衰微,经济落后,科技发展缓慢,人民生活不能满足,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就算被外国人欺辱也不敢反抗,只是希望不挨饿不受冻就万事大吉了。但今天的中国,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当时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神话。的召开更是对人们所关心的住房、就业、医疗等话题得以更详细的解答。

每一位中国的青年心中都有着中国梦,青年有梦,国家便有未来。因为期待是前行的方向和动力。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对未来没有想象的人,会自暴自弃,同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梦想”和“未来”是将一个多元化社会中的人凝聚起来的力量,中国社会已经日益多元和分化,共识已经在贫富差距拉大中撕裂,没有了改革共识。而报告正是努力通过“让每个人有所期待”来凝聚一个国家的共识。我相信我的青春里有梦,祖国遍地的新迹象都会急不可待的破土冲天。新迹象一定会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2021字

今天,我来到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一缕清风徐徐吹来,耳畔的发丝迎风扬起。气势恢宏的红色大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光芒,守护在两旁的建筑似乎有些年头了,让人不由地想知道它的历史故事……

慢慢走上绿树成荫的小路,细细浏览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烈士雕塑,感悟着墓碑上所镌刻的沧桑历史……我缓缓来到了烈士们的陵墓前。这里有长长的台阶,沿路树木葱茏,苍翠欲滴,尽头是烈士的墓冢。一步一步往上走,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只有光芒没有黑暗的地方。用指尖抚摸青石板上的几个大字“广州公社烈士之墓”,感受着那凹凸不平的触感,一股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

俄顷,我的眼前竟浮现出广州起义的一幕——陈铁军和周文雍在刑场举行婚礼。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寒风刺骨。敌人将周文雍、陈铁军押赴黄花岗刑场。群众听见他们慷慨激昂的呼喊,纷纷赶来尾随行车,形成悲壮的送别队伍。在行刑的那一刻,周文雍和陈铁军决定把他们在革命中产生的爱情公之于众,在刑场上大喊:“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婚礼的礼炮吧!”他们身上早已被酷刑折磨得血迹斑斑,手铐把他们的身体押在敌营,但他们的意志和灵魂永远不会屈服!在旁的群众无一不被他们脸上的决绝与眼中的爱意所感动。

我抬头看向万里无云的天空,心里不禁感慨万分。

是啊,这些勇敢坚定的革命烈士用生命为我们筑起这一片蓝天。无数的革命烈士用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宁死不屈的勇气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红色基因!我们应该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有了红色基因的传承,我们的祖国逐渐变得强大。我国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科技都在飞速进步。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预计会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北京申奥成功、“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这些耀眼的成就,无不向我们展示着祖国的日新月异。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挑起时代的重任,肩负着无数革命烈士的深深期许。我们要传承优良传统,如:不屈不挠、热忱善良、坚强勇敢的品质。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立大志,立长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准备为祖国发展、民族昌盛而奉献自己;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社区治理并为之献言献策、利用闲暇时间做志愿者服务社会;我们要争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身边同学的榜样,积极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相关期刊更多

黄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作家协会

黄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作家协会

蔬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