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条令条例剖析材料

条令条例剖析材料

条令条例剖析材料

条令条例剖析材料范文第1篇

自支队“查思想、查纪律、查作风、查漏洞、查隐患”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以来,根据方案要求,本人对照查摆内容,结合自己实际岗位,逐条进行排查,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现将剖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不够重视。对于日常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积极参加但是对于学习的内容掌握不全面,不细致,对应知应会内容的掌握不够透彻;在平常的学习中只做笔记,不能领会学习内容的具体内涵,有时候存在走形势的情况。

(二)条令条例制度落实不到位。在日常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不够,未能将部队正常生活制度落实到实处等问题。有时抱有侥幸心理,令行禁止遵守不严格,放松了自己对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时常发生熄灯迟、起床迟现象。

(三)工作主动性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只认为能完成好工作就可以,没有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还有创新理念不前卫,特别是指挥中心各类软件系统及硬件设施较多,在操作时不注意方法,工作上没有自觉心,指挥中心的各线路排布错综而复杂,如果不能做到经常检查,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四)网络安全工作有待加强。有时存在不能够及时对办公电脑和各类服务器进行病毒查杀,对杀毒软件和修补补丁未能够及时进行更新。

(五)安全意思意识不够。在跟随全勤指挥组出警过程中,个人安全防护不到位,有不穿防护裤的事情发生,安全意识感不强,个人防范意识薄弱。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够。干工作流于表面现象而不注重其深层含义,对于工作中的问题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比如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

(二)原则意识不强。总是错误认识,后果的严重性考虑不周到,没有大局观念,往往在做事的同时,思想上还比较单纯。

(三)工作标准不高。由于思想进取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也随之降低,有时在工作中瞻前顾后、得过且过,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缺乏自信心,由此导致不敢与他人交流。

    三、整改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主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透彻学习熟记应知应会内容;积极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二)强化自身管理。自觉遵守一日生活制度,遵守部队各类条令条例及规章制度,积极落实生活制度,时刻提醒自己。

(三)增强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从细节入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全局出发,做好日常每一项业务工作。

条令条例剖析材料范文第2篇

中队党支部:

时间转视即逝,晃眼间XXX年的上半年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半年以来在中队党支部的正确领导、教育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进一步强化了党性观念、党纪党规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部队党员个人剖析材料。同时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我的思想觉悟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适应现实工作的整体需要。现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首先,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清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新时期先进内涵,努力使自己的素质与先进性要求相适应,行动与先进性相合拍,才能真正把先进性的要求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半年以来,通过“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等专题教育和每周党日、党课理论学习,我不断强化了自我党性观念,丰富思想内涵,锤炼意志品质,找准了差距,增强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我进一步加强了学习,踏实干好工作,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始终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感到自身各方面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其次,我牢固树立了严于律己,拼搏奉献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党章的学习和理解,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严格自我教育管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时刻绷紧了拒腐防变这根弦,坚决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头脑清醒、意志坚定。始终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责任,看作是一种奉献,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发扬拼搏奉献精神,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始终保持士官党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格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

、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经常,不能紧密联系实际,剖析材料《部队党员个人剖析材料》。

平时自身不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工作中存在盲目性。自身对党的理论知识了解不深、理解不透,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学了、记了然后忘了的形式主义上。不能清醒的认识到用运党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对照先进性的要求,自我感到加压勤学的意识还不强,学习缺乏深入性和持久性,理性思维、辨证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还跟不上部队快速发展的节奏,学习联系实际较少,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中党性观念树立不牢,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

工作中积极进取的意识还不强,不能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钻研本职业务上,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中的事业心责任感还不强,敬业精神和牺牲奉献的意识树立还不够牢。对待工作的标准还不够高,对自身要求还不够严,平时工作中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三、党性原则不强,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树立不牢。

对待个人的成长进步和部队的整体建设之间的关系还处理不够好。存在一定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组织的奉献意识还不强,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自身谋划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不能符合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工作的思路窄,工作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四、党的优良传统保持不好,艰苦奋斗意识淡化。

自身的节俭意识不强,不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工作中不能主动迎接挑战,牺牲奉献的意识不强,不能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存在一定的怕苦怕累的思想。在生活上有一定的享乐主义思想,有待于提高艰苦奋斗的意识,把享乐主义思想转变到追求理想事业上去。

五、工作中作风不扎实,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自身平时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条例条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格。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统筹兼顾能力,把握工作重点。对待工作抓落实不够,能考虑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三、今后整改的

措施:

一、树立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始终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中。

二、强化服从意识,保持党性原则。

正确对待部队建设和个人利益的位置,始终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牢固树立节俭意识。

四、努力钻研业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中勇挑重担,争取在挑战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五、强化法纪观念,自觉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及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

六、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政治教育。

条令条例剖析材料范文第3篇

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公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颁布施行,对于加强公安机关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必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是一部具有广泛约束力和实际可操作性的行政规章,与公安部先后颁布实施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相配套,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这“四大条令”的颁布实施,对促进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能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提升人民警察的素质和形象、加强公安机关队伍规范化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利器。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共3章、31条,结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实际,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涵盖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法执勤、内务纪律等方方面面。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没有自由裁量幅度,具有前所未有的严厉性和高度权威性。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体现了公安机关从严治警的刚性要求。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要认真研读条令全文,杜绝图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等不良倾向,保证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四落实”,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增强对《纪律条令》的创新性、刚性、全面性和权威性认识。

森林公安是我国公安体系中一个特殊的警种,作为森林公安队伍的一名外勤民警,肩负建立覆盖林区社会面的情报信息网络,及时收集上报情报信息;积极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建立良好警民关系;管理和指导辖区内的群众性护林组织和治安防范队伍;查处辖区内森林公安派出所有管辖权的案件;调处辖区内的涉林纠纷,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涉林性;处置辖区内突发性案事件、灾害事故,以及完成上级布置其它任务等多项岗位职责。对照《纪律条令》自我剖析,我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以下三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自我学习提高还抓得不够紧,对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定程度存在走过场,水过地皮湿的思想。学习不刻苦、不深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忙于事务应酬,不愿挤出时间学,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轻视理论武装工作,在理论学习上心浮气躁。刚开始参加《纪律条令》学习领会时,认为是形式主义,写笔记有应付现象,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与心得。

二是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上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形式认识不清,没有紧迫感、压力感和忧患意识,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用老经验解决新矛盾,创新的思维不活。如一些不法木材贩子、动物贩子、药材贩子潜入林区后,往往急于寻找合伙人,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来达到获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个别林业工人、村寨农民则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上当受骗充当了贩子们的马前卒。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应把与木材贩子、动物贩子、药材贩子有密切往来的人员列为重点建立档案,定期召集这些人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思想教育,实行重点管理。

三是在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方面还做不够。我们要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努力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森林公安战斗力,努力打造一流公安队伍,就要根据本地山情、林情、社情,建设规范化、实战化的警务机制,逐步实现由案发后执法向案发前预防的转变。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森林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办法》的规定,认真落实“三个必训”制度,认真对待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但自己在这方面恰恰做得还很不够,不仅缺乏充分的主动性和超前意识,在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上更没有足够的意思准备。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队伍建设最好的防腐剂。队伍建设最有效的保证就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引领队伍建设。《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颁布施行从政治上,组织上,执法,执勤,内务等方面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行为加以规范、约束,是从严治警的刚性要求,是坚持从严治警的重要举措。学习、贯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对公安民警管理和监督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中设定的处分规定是高压线,一旦触犯将面临记过、撤职甚至开除的严厉处分。我们每个公安民警要熟读熟记《纪律条令》全文,做到学习到位、认识到位、宣传到位、执行到位,将条令规定贯穿于我们各项工作中,时刻谨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充分到位,行动中规范遵守;要以《纪律条令》的颁布施行为契机,健全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切实做到将队伍建设交给制度,将制度交给监督,将监督交给群众,大力推进警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纪律条令》的教育和威慑作用,维护公安机关铁的纪律。

警察学习纪律条令自查剖析(二)----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剖析材料范文

从今年6月1日起,由国务院批准,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三部委联合起草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以下简称《条令》)就要正式实施了,新颁布的《条令》既与国家有关行政法规衔接紧密,又突出公安机关的职业特点,特别是针对公安机关常见易发的痼疾和顽症,设定了加强内部管理和相关行为的惩戒性规定,使《条令》成为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部综合性的重要纪律规章。在《条令》中设定了76种违法违纪,公安机关人员触犯其中的五种行为一律开除,包括刑讯逼供、体罚、虐待违法犯罪嫌疑人。

此次施行《纪律条令》中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被媒体和社会公众评价为给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设定了76道“紧箍咒”。这种评价所言非虚,国家正在日益加强和加大对警察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从制度层面加强纪律约束和管理已势在必行。而《纪律条令》属于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其创新意义和示范意义不言而喻,我们有充分理由对这一条令的未来效果抱以期待。

应该看到,《纪律条令》的辐射意义和现实价值远远不止规范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那么简单。该条令共计31条的规定中,无一不针对人民警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必须遵守的执法要求。除了规范警察的日常执法以外,还着重提到了一律开除的“五种行为”。这五种行为无不与公民切身利益有关,也与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公民人身权益有关。专门针对个别公安机关存在的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设置“开除条款”,我认为恰恰是从制度上保护公民权益的表现。

表面上《纪律条令》是约束公安机关和警察,但实际上或涵盖着对近两年来,屡屡让公众诟病的羁押拘留场所发生的“躲猫猫死”、“喝开水死”、“做梦死”等,极不正常执法问题的回应。里面也包含着约束警风警纪,以最大限度维护公民权益的善意。

当然,从制度上构筑一道纪律“铜墙铁壁”是社会法治进步的象征,但好的制度关键在落实。一些更刚性的法律在一些地方落实起来尚存阻力,更遑论刚刚实行的规章性规范,其落实过程中遇到阻力将在所难免。因此,有关方面应着重加大督促和查处力度,以“零容忍”的执法理念将《纪律条令》贯彻到实处。

经国务院批准,由监察部、人社部、公安部联合公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将于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当然,“条令”最引人注目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开创性和系统性,还在于它在处罚上的刚性。比如,“条令”不但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还分别规定了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应适用的处分。

在现代国家,警察是与公众打交道最多的执法人员,警察的形象就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中国长期处于权力本位的管制意识之下,特权观念影响深远。而中国已然迈入千年未有之大转型,新的时代尊奉法治为政府运行的基本规则,权利本位意识在社会层面日益生长。当特权观念遇上反弹后的公民权利,矛盾与冲突难以避免。以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形式为公权力设定运行的轨道,有助于社会新秩序的构建与维护,也有助于避免警察权伤害民众利益,从而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于此次“条令”的颁布之前,不乏各色“禁令”。如中政委的“四禁令”,公安部的“五禁令”,还有专门下发的“禁酒令”等等。地方公安部门下发的类似“禁令”就更多了。从特征上来说,“禁令”多属于因应某一时段违法违纪行为多发的态势,临时针对特定现象进行刻意强调。“禁令”并不能替代规范本身,要做到令行禁止,也还亟待规范的跟进。

如我们所知,大凡法律规范,无一例外地应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这三要素。以“禁止性规范”为例,通俗地解释就是,不仅要禁止某类行为,还要假设发生了禁止的行为,法律将给予何种惩治。一味言禁而无责任机制跟进,“禁令”也就成了没“牙”的病虎——其观赏价值远甚于实用价值。近年来,令虽行但禁不止的情况时有所见,责任机制的缺乏应是重要原因。

要管住警察权,就得在警察的身边埋伏一只有“牙”的老虎。“条令”对于处分的具体化和刚性化,可视为给各色“禁令”安上了“牙”。由监察部、人社部和公安部一起联合制定并,这意味着对违反“条令”的处分不再是公安部自个的事,从而在规范上能有效防止一些地方公安部门将法定的处分当作“家务事”。现实中,多少违反禁令的责任人,都在“下不为例”、“罚酒三杯”中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当然,“纪律条令”实现的是行政责任。对于警察而言,实则面临着一个整体的责任体系,既包括组织责任、行政责任,也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这些责任机制各有适用范围,相辅相成却不能相互替代。从违法行为预防的角度来观察,组织责任和行政责任应该更多地立足于对轻微违法的规范,通过及时发现和惩处轻微违法,来达到预防更严重的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一旦构成犯罪,就得交由刑事司法来追究。此时,不论是组织责任、行政责任还是纪律责任,都应退居刑事责任之后。

现实中,行政凌驾于司法之上,纪律处分替代刑事责任的乱权、滥权行为并不少见。在“条令”颁布之际,不妨再敲敲警钟。比如“条令”第十一条专门针对刑讯逼供规定了“开除”等处分。作为刑罚的补充,开除是必要的。但“开除”处分绝不能作为刑法上“刑讯逼供罪”的替代罚则。“条令”不是警察的“金钟罩”,“条令”应该也只能是警察的“高压线”。

警察学习纪律条令自查剖析(三)----深入学习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学习心得

2010年6月1日起,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起草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以下简称《条令》)就要正式实施了,新颁布的《条令》既与国家有关行政法规衔接紧密,又突出公安机关的职业特点,特别是针对公安机关常见易发的痼疾和顽症,设定了加强内部管理和相关行为的惩戒性规定,使《条令》成为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部综合性的重要纪律规章。《条令》赋予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对下一级公安机关违法违纪问题的调查权限,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安监督工作的“瓶颈”问题,对进一步贯彻从严治警方针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体制上的创新

新颁布的《条令》在监督体制上有了新的创新,在《条令》第六条规定中明确指出:“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可以调查下一级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案件,必要时也可以调查所辖各级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案件。”“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批准,可以调查下一级公安机关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案件。”这是加强公安系统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安监督工作的瓶颈问题,又延伸了公安监督工作的触角,拓宽了监督领域。

那么《条令》为何赋予上级公安机关的监察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调查权限时,我个人认为,此项规定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行政监察法》第十七条规定“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办理下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必要时也可以办理所辖各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这就为“下查一级”的规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公安机关是拥有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权的执法队伍,对其管理和监督应严于其他的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二、对危害行为加大处分力度

通过学习,可以看出这次《条令》对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严明了执法执勤纪律,如第七条首先针对危害特别严重的行为,设定了“高压线”,即凡是有第七条规定行为之一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第八条至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设置了32种行为,并明确规定有行为之一的起点就是记过处分,最高至开除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参与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条令》规定:“参与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从重处分”。

条令条例剖析材料范文第4篇

一、会议主题

学习贯彻省笫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突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和近期查处的纪检监察干部典型案件,在认真学习讨论、警示警醒的基础上,以案为鉴、举一反三,结合班子和个人实际以及“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剖析反思、对照检查,有针对性地整改提高,切实做到正人先正己。

二:总体目标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要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党內政治生活的最新规定,精心组织实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要强化警示教育。要查深抓准问题,认真梳理上级纪委函询情况和转交本级纪委处理的反映等,把“显微镜”和“探照灯”对准自已。要强化反躬自省,直面问题、见人见事,把自已摆进去,做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强化整改提高,制定班子和个人整改措施,作出整改承诺。以此为契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建设,健全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内控机制,严格干部管理和工作监督。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触及每位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灵魂,做到查找问题不求其多而求准;剖析原因不求其全而求其深;努力方向不求其大而求其实。生活会真正开出正气,开出团结,开出干劲。

三、参会人员

乡纪委全体委员

四、方法步骤

(一)认真做好会前准备

1.组织学习。(7月14日—21日),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进行,组织纪委班子成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国产党问责条例》、《中共国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等。集中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

2.征求意见。(7月21日—7月28日),紧扣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和内容,发放《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对乡纪委班子及成员在“打铁还需自身硬”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向班子成员反馈。

3.开展会前谈心。(7月28日—7月31日),乡纪委书记、副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与一般干部开展交心谈心活动。通过相互谈心交心,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和误会,化解矛盾,增强团结,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好基础。

4.撰写对照检查材料。(7月31日至8月6日),纪委班子及成员要根据民主生活会主题、群众所提意见和同级党委、政府及上级所提问题,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着重检查自己在“打铁还需自身硬”方面,即忠诚、干净、坦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整改措施。

(二)召开民主生活会

1.时间:8月7日上午9点

2.地点:常林乡人民政府二楼会议室

3.参加人员:纪委班子成员、部分村(社区)纪检员5名;邀请县纪委、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到会指导。

4.会议主持人:纪委书记何清

5.会议议程:

(1)由纪委书记作对照检查,班子成员及其他参会人员提出批评意见。

(2)班子成员、村(社区)纪检员逐一对照检查,相互开展批评帮助。

(3)县纪委、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到会讲话;

(4)纪委书记作表态发言。

五、上报情况

在民主生活会结束后5天内,将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原始会议记录、整改措施和方案等相关材料上报县纪委。

六、立卷归档

对民主生活会的材料进行认真梳理,立卷归档。

七、相关要求:

1.班子成员、村(社区)纪检员要认真对待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加强相关文件材料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2.班子成员、村(社区)纪检员要认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

3.班子成员、村(社区)纪检员精心准备,认真撰写发言提纲,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4.在民主生活会上,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要开展批评,要真诚的指出班子成员间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整改。

5.班子成员、村(社区)纪检员不得缺席民主生活会。

6.认真做好会务筹备和衔接汇报工作。

条令条例剖析材料范文第5篇

考点大盘点

考点一・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复习指南

1.准确全面把握区位含义

农业区位有两类,(1)绝对区位: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区位影响。自然区位,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区位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要素。复习时,要区别和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特别注意,在同一地区不同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区位因素不同,同一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的制约因素也可能不同。

2.农业生产活动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1)农业区位因素的判断,要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找出有利于农业发展或限制农业生产的因素,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因素而且起决定作用的区位因素为主导因素,不利因素则为限制性因素。如珠江三角洲的甘蔗生产的主导因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东北平原种植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土壤,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干旱,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

(2)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各区位因素要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分析,即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巨大,如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市场区位及需求发生变化,城郊农业将生产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如何评价某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1)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看是否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2)自然条件首先要从当地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自然因素。其次考虑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否有可行性,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投入与产出比,分析农业区位选择是否恰当。

(3)看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要素)对农业生产是否有利。

典例剖析

棉花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温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怕病虫危害。结合中国棉花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 )

A. 秦岭―淮河以北

B. 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区

C. 华北平原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2)我国的棉花种植最早集中在珠江流域,在南宋时期从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促使棉花向北扩展的主要保障性因素是( )

A. 国家政策 B. 种植技术

C. 市场需求 D. 自然条件

(3)简要分析新疆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棉花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题,读图进行区域大致定位,可知道我国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地区和新疆南部。第(2)题,棉花原本是热带作物,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向高纬地区迁移。第(3)题,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结合材料中棉花的生长习性可以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1)C (2)B (3)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有灌溉水源。制约因素:降水稀少,干旱。

考点二・区域农业布局问题

复习指南

1.区域农业合理布局的分析思路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在各种试题中常以地图或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考查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或判断农业布局的合理性。此类题目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可归纳如下:

(1)根据经纬度位置或海陆轮廓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了解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进行农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

(2)根据等高线的特征或其他信息判断该地的地形特征,进而判断农业的生产类型。例如,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3)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劳力、交通、市场等方面,从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影响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因素

商品粮生产的突出特点是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如东北地区农作物虽然只能一年一熟,却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分析原因。

典例剖析

读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甲)和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图甲中的A地与图乙中的B地等温差线在凸出方向上有何不同,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B地与C地都是该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异同。

(3)图中A、B、C、D四地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请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各自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1)分析造成东北地区与美国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关键要从等温差线的延伸方向,结合地形判断。(2)发展农业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比较。(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即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

答案:(1)A地等温差线向北(或向高纬)凸出,B地等温差线向南(或向低纬)凸出。主要影响因素:受地形影响,A处为山地(或大兴安岭),B处为平原(或中央大平原)。(2)相同点:耕地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比较肥沃。不同点:B所在的国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更高一些,专业化水平更高一些。(3)A地适合发展林业,B、C两地适合发展种植业,D地适合发展畜牧业。

考点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复习指南

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思维模型:在哪里?(空间定位)――有什么?(归纳描述)――为什么?(综合分析)――怎么办?(论证阐述,“对策”跟着问题和成因走。)如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定位置,析特征

2. 找问题,定对策

典例剖析

认清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实施针对性措施的前提。读我国两农业生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农业低产田面积较大,分析其形成原因,并说明应采取什么样的农业发展措施?

(2)近年来乙地区土壤的肥力呈下降的趋势。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保护土地资源?

解析:正确从图中获取信息,理清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存在问题是突破该题的关键。第(1)题,首先进行区域定位,甲区域是长江下游地区,低产田面积大,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分析原因:地表起伏大,耕地比重小,再联系所学知识知道该地人口多,易出现过度开垦,引起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加上红壤广布。措施要有针对性,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第(2)题,结合东北农林业基地建设,东北黑土的流失及如何治理等知识作答。

答案:(1)原因:红壤广布,土壤贫瘠;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措施:改良土壤(红壤);合理开发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防治水土流失。(2)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对土壤进行培肥,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加强对土地的养护,实施轮作和倒茬。

解题技能

区域农业发展试题常常出现农业生产模式图,这种图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农业生产模式两种形式。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这也成为近几年农业部分命题的一种主要考查方式,现就其主要的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1)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

不同的农作物,分布的地区不同,因此判读时可以抓住一些典型作物,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水稻等,推断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分布地区。

(2)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来源,探究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下面所示的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图中箭头显示,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杂物、粪渣等成为沼气池的原料,体现了循环经济。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农民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调整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3)看生产环节,关注经济效益

关注图中农业生产的环节,环节体现了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体现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种类多,产业链延长,使经济效益提高,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

典例剖析

结合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状况图(见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除了地形、气候、河流因素,还有哪些区位因素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2)据图探究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3)分析大分水岭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何种最不利影响,指出解决该影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