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1篇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2012 年 7 月正式参加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们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较复杂的建筑施工等日常事务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建筑施工的事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 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三、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注意学习现代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协助单位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工程管理方面:

1、质量

建筑施工质量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我认为有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在投标中选择资金到位、造价合理的项目是关键。施工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监理的考核非常重要,他们能否用到工程项目中,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一发现问题,就要尽早下决心尽快换掉,虽然每更换一次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进度、工程代价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更换越晚,对工程的顺利开展越不利,造成的过程损失更大。选择好的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强与业务能力强的监理也可以大大的缓解业主的管理压力和工程成本, 所以在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考核必须要慎重、精心考核。

工程管理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在工程管理中,要认真做好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的跟踪。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它们是工程建设的依据,也是质量检查的准则,在进行质量检查前必须摸透设计施工意图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监理,加强现场检查,处理质量问题要解决果断,要安排专人跟踪负责,不能马虎走过场,发现问题不处理、处理不彻底都是质量管理的弊病,必须要对质量问题付出代价,这样才能令施工单位不敢再犯、重犯。

2、进度

进度计划应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宏观任务目标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总体工程计划,提出关键部位的控制工期及各施工段的奋斗目标,结合工程任务的具体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工程控制计划,然后再制定每一阶段、每一季度、每一月份、每一天的具体的工程进度计划。在计划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计划实行动态控制,动态调整,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是要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调整计划,或者要求施工队围绕计划安排增加机械设备、人员等资源的投入,并及时跟踪计划的完成进展,对影响工程进度的要尽快解决,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另外,在审核施工进度计划时,对旱季和雨季不同的施工季节的计划和施工投入要完全分开,有可能雨季前后半年时间的进度还不如旱季一个月干得快,所以要根据季节,实事求是的安排不同生产任务,否则,实现不了的计划会失去其严肃性和可行性。

3、专业知识的提升

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主要工作在基层房管所老旧公房维修建设,老旧公房维修的重点工作在确保结构性安全、施工进度、安全文明洁净施工等,有以下的认识:

(1)整体施工

由于老旧公房随着年代增加,抗震, 甚至是基本的居住安全也很难得到保证,施工前,确定其本身安全性,通过底部支撑、斜撑来解决老旧公房倾斜,坍塌的风险。在施工中,切忌为抢进度抢时间野蛮施工,必做施工围挡防护(老旧公房聚集区,年龄大、生活保障差的居民居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危险。同时,施工中发现木质结构的损坏,虽然现代水泥混凝土强度高,受力好,不容易损坏,但使老旧公房失去原有风格,失去历史神韵,邀请有经验的木结构施工师傅可能更好。

(2)屋面施工

屋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倾斜度高,所以维修施工安全性相对较差,因此在施工中高于屋面1.5-2m的施工安全围挡更重要,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屋面平整度是影响老旧公房今后的使用性能,反映维修后综合质量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屋面平整首先给人赏心悦目的效果,其次平整的屋面有利于雨水及时流走,以免后续屋面积水也造成漏雨。影响住户的居住舒适度,且影响老旧公房的使用寿命。

五、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自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充实自我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施工能力,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上是我任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任职以来,通过单位的培养教育、领导和同事同行的指导帮助、个人不懈的努力和虚心学习,我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等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综合素质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建筑施工和管理领域取得了系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古建筑施工技术、古建筑施工及管理的实践经验。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六、专业成果及其著作

专业成果:17年维修的周铁北街四间公房及周铁北街三层楼公房(恢复了周铁老茶馆——鹤鸣楼),经过维修后更是成为老街游客注目留影的必去之处,这两处公房更是成为了周铁镇政府重点项目曹梁厦故居及妇联妇女微家、三点水志愿者项目的基地。

著作:在工作期间先后撰写论文2篇,《古建筑修缮技术探析》、《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研究》。

七、继续教育学习方面 :

自助理工程师评定前后,先后参加的继续教育如下:

(1)2013年7月,参加《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继续教育培训。

(2)2015年4月,参加《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培训。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是技工院校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成为一体化教师的必然选择。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精神,要增加技工院校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安排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积累教师的实践工作经历,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如何对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整体状态、工作进展及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考评和管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1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意义

技工院校、企业和教师作为顶岗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各方在顶岗实践活动中就推动力度、施行质量和执行效果如何考评和管理是落实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关键环,科学、合理的考评管理体系反过来又会成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的指挥棒。为此,做好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工作,能有效的保证技工院校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的实效性。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是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技工院校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技工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将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内容,必将进一步促进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

1.2 是推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必然要求技工院校教师具有一体化教师的素质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是根据客观的考评管理体系,运用全面、系统、规范的技术手段,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情况和成果作出公正、合理、科学的考核和评判。因此,积极落实技工院校教师到相关企业、行业参与生产、服务、管理活动,并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进行有效考评,是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力推手

技工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是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更是提升技工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技工元宵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改造、专业知识培训、科技攻关、产品研发,能有效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技工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动态,大大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通过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能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2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现状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技工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的技工院校都能按照人社部文件精神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但是,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监管却不太规范,顶岗实践的过程管理和成效评估还存在很大漏洞,譬如,前往企业、工厂的教师,是迫于形式下去挂职,还是真正地顶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效果如何,对于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是否有提高,对于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否有帮助等等。由于大多数的技工院校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全面的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使得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反馈,顶岗实践的效果不太理想,很多流于形式,一些学院仅简单地以实践日记、单位评价等来验收,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

为了防止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这一工作流于形式,规范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整个过程,有必要构建一套针对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的顶岗实践评价机制,对顶岗实践教师进行跟踪管理评价,并对后续的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起到很好的督促导向作用,真正实现以企业顶岗实践来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提升技工院校的师资水平。

3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的制定和构建

3.1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应当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顶岗实践情况,应当真实的反映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及成果。为此,考评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技工院校在制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时主要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建立考评管理体系,要保证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准确、全面的反映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真实情况,考评管理指标要客观公正,要排除个人因素和个人情感对指标的影响。一套公正和科学的考评管理指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考评管理体系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3.1.2 激励性原则

一套公正、科学的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通过考评管理,使教师在顶岗实践时明确考评管理标准、奖惩标准,最大程度的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完成顶岗实践,充分发挥考评管理体系的激励功能,提高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3.1.3 导向性原则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要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要能够切实引导教师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现场最新的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真实体验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实际过程,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以点带面,影响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活动。

3.1.4 可行性原则

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指标在制定时,要清晰明确,层次简明,评价标准易于教师把握和度量。对于能反映评价对象本质,但又难以量化的指标,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2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

技工院校教师顶岗实践过程时间跨度较长、涉及的范围面较广,因而对其成效的考评管理要依据不同的环节建立不同的指标,并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在构建考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集相关人员开会讨论并征集考评管理指标内容,在讨论征集时应尽可能的考虑到教师顶岗实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指标内容应尽量广泛、全面。其次,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对所征集的指标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类和筛选,以保证评价指标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过这两个阶段得到的评价指标内容,必须经过必要的实践检验,以确定考评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3.3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内容与指标

根据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要求,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设三级、二级、一级,最高级为一级,三个级别的标准依次递进。三级一体化教师,主要通过考察观摩、岗位操作、技术演练,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中、高级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教学班级管理和一体化教学场所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典型任务。二级一体化教师,主要开展规划设计、技术革新、技术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并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策划、预备技师一体化课程教学和企业学员中、高级工培训等任务。一级一体化教师,主要担任企业顾问,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产品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攻关、企业技术咨询指导等工作,并参与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学习任务设计、三级及二级一体化教师指导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综合评价等任务。

考评管理体系的内容与指标根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后的能力要求,主要指标内容包括: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本人对顶岗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自我考核评价。每一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结束后,都要按时上交顶岗实践工作日志,撰写顶岗实践总结、调研报告,开展专题报告会汇报实践心得,同时填写《顶岗实践总结表》。

2)顶岗实践单位评价:在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期间,由企业负责教师顶岗实践期间的具体工作,协助教师制定并完善顶岗实践工作计划,对教师顶岗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并对其顶岗实践过程进行考评管理。主要包括教师顶岗考勤、顶岗态度、生产任务考核、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技能提升情况等方面。

3)同行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否引入企业一线案例、教研活动中是否提出建设性意见、实训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是否提高和是否能带动教学团队共同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

4)学生评价: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如何,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生评价主要从顶岗实践后的教学水平是否提高、课堂教学中是否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实训教学中技能水平的高低等方面进行评价。

5)校内督导组评价:主要包括顶岗考勤、顶岗实践总结、顶岗实践专题报告会、教学中是否引入企业一线案例、企业调研报告等方面。

6)动态跟踪评价:由于教师顶岗实践的时间跨度较长,学院应对教师的顶岗成效进行跟踪评价,主要包括:顶岗实践期间是否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与就业基地、是否公开发表了与顶岗实践内容相关的论文或著作、是否对专业教学改革作出贡献、是否参与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否开发了新的实训教学平台或实训教学项目、是否成功申报了相关的教改或科研课题等方面。

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对以上6项评价指标按相应的加权系数进行汇总,得到其评价总分,并按总分高低,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考核结果应计入教师的个人档案袋。

【参考文献】

[1]刘新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量化考评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04).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3篇

现代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安全生产涉及的广度、深度和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边缘性特点,使得安全生产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又使安全生产成为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本权利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这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成为了解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3个方面知识的安全生产通才,需要掌握设施设备本质安全和科学安全管理技能,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素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在要求。人事部、原劳动部于1997年颁布了《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把安全工程专业人员分为劳动安全工程、劳动卫生工程、特种设备安全工程、安全检测检验技术、安全系统工程5类。按照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具有被聘为相应安全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从而建立了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把“1997年确定了安全工程师职称”作为安全科学体系建设取得进展的标志之一而写入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2004~2010)。规划要求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大力弘扬“奉献、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安全生产科技人才;采取切实措施,吸引全社会优秀人才投身于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但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没有得到推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大多无法通过这一制度取得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要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只有通过其它途径,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在安全生产领域还没有形成。

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低、地位低却是无争的事实,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果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薪酬结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人员中有领导职务、专业技术职称或现实经济贡献的人员,其薪酬比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普通管理人员高。虽然现在有理论说安全生产可以减少损失从而间接创造财富,而间接创迼财富本身表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没有现实的经济贡献,且大多数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认为实现安全生产需要花费很大的资源投入,安全生产没有给本单位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激烈竞争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既没有现实的经济贡献,又不能成为领导,还不能评安全专业技术职称,其待遇和社会地位想不低都困难。虽然高薪不一定能吸引高素质人才,无职无位薪酬低但责任重大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显然不可能长期吸引高素质人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不能通过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以提高自己的薪酬和地位,有一技之长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纷纷转行,甚至一些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当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低学历、无专业技术职称、老龄化的不合理状况。

目前,相当数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却无人愿意干,有关负责人尽管口口声声说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而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能够大力推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解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低的实际问题,相信将吸引大量高素质人员争相加入安全生产管理队伍。这对迅速改变当前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结构现状是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提到“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应符合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这不仅表明申报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同时也清楚地向生产经营单位表明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

可能有人会说,国家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更能体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要求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尊重。安全生产专业技术工作由于其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执业资格制度的实行对规范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改善安全生产形势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件和制度设计来看,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不太适合生产经营单位,而是适合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刚刚建立,第一次全国资格考试即将举行。从在安全生产领域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的用意和已经实行了执业资格制度的注册会计师、律师、医师等行业来看,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可能太高,否则将影响整个执业资格制度的声誉,相信人事部门也不会同意在安全生产领域降低对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可见,如果当前急于在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话,在短期内是很难提供足够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以满足《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5条“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工作等岗位及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规定要求的。既然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门槛很高,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又达不到规定要求,有关部门应当从现实出发,可先推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以迅速、彻底改变当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不合理的结构现状。这对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也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版权所有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4篇

非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二、评审级别

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

三、评审方法

采取“直通车”的办法,不受每年职称评审一次例会的限制,根据申报情况随时组织评审。

四、评审申报材料

1、高级工程师审核表一式三份(中级以下不需填);

2、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一式三份(帖上照片);

3、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三份;

4、反映个人学历、资历、的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

5、主要业务成果(获奖证书及有关业绩证明复印件);

6、论文、著作(原件、复印件);

7、一寸照片四张。

五、评审的工作内容

1、计算机职称考试考前辅导;

2、职称指导与推荐;

3、工程师报卷资料指导;

4、高级工程师答辩培训与指导。

六、评审条件

1、学历、资历要求

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满2年;本科满5年。工程师:博士毕业;硕士、双学士学位满2年;本科、专科满4年。

2、业绩成果要求

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部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③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以上;④科技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以上重点推广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获得有关方面的奖励;⑤市、省直厅局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⑥省(部)级重大科技情况(信息)成果二等奖。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三等奖;③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并有一定推广价值(须附“技术鉴定证书”);④市、省直厅局级重大科技情报(信息)成果奖;⑤科研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推广项目。

3、论文、著作要求

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参加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经本(行业)企业采用的技术创新报告、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可替代论文。

4、直接申报

(1)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1年、大专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

(2)工程师:硕士毕业2年、本科毕业5年、大专毕业7年;

(3)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2年、硕士毕业7年、本科毕业10年。其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贡献以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和业绩为依据。工作业绩、论文(著作)、外语及计算机能力水平按现行评审条件掌握。

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工程技术教育;德国

一、引言

现代工程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已更加突出,需要工程技术教育培养出大量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工程技术教育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证明:工业化进程与工程技术教育有相互促进作用。德国教育制度在欧洲以及美国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实科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大都起源于德国。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也是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之一。德国各层次工程技术教育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形式灵活,主动适应工业发展要求,使工程技术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成为工业发展、技术创新的源泉,同时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我国加入WTO后,工业化进程加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精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善于交流、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具有高层次、高技能,同时兼具国际化的工程技术人才。但由于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教育投入的不足和重学轻术思想的影响,我国培养的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偏向理论知识,动手实战能力比较薄弱,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意识。这种只见数量不见质量的人才培养方式所造成的局面是,业界缺乏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大量的研究成果没有形成产品;现有产品开发、工艺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较低,部分关键技术需要依赖国外发达国家,这与我国走创新型大国之路背道而驰。

二、 德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模式与特点分析

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4世纪。19世纪,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国大学,更是以其教学与科研统一及学术自由等特点被奉为欧美各国高等学校发展的楷模。德国高等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能够从事某些职业活动,并向学生传授必备知识、能力和方法,使学生具有科学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德国的高等学校有权实行自我管理,高等学校的所有成员均有权利和义务按照各自的资格和职位等级参与学校的管理。同时,各州主管部门对其具有监督权。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强调综合能力、关键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其中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会思考、敢创新、懂经济、善管理,能够适应现代工程的复杂要求,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关键能力包含的具体能力很多,最重要的是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是毕业生能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作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如果处理各种关系。

2.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出发点,与生产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遵循企业需求原则、相对稳定原则和广泛适应原则。也就是说,专业设置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满足行业领域内各企业的普遍要求。

3.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工程实践活动,注重课程的整体性,有利于学术知识和技能的均衡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形成了基于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阶梯形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实施则以学校与企业的双元合作为基础,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4.考试与考核

考试与考核客观而严格。德国高校考试形式多样,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践环节,尤其注重考查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改革创新的能力以及平时的表现等。对于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考核则由行业专家主持。

5.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学校主要的决策组织机构有教职工全体大会和评议会。教职工全体大会决定学校基本章程及其修改,选举校长和校务委员会成员,听取校领导年度报告。评议会是应用技术大学最重要的决议机关,负责学校建制、人员任命以及决定学校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包括资金分配、专业设置和科研事务等。评议会成员包括校长、副校长、教授代表、其他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应用技术大学的基层组织是系,系的最高机构是系务委员会,由教授、专职教学人员、学生及其他雇员代表组成,它决定系的全部教学和科研工作。

6.教育评估

工程技术教育评估依据的是信息多元化,方法多样化。评估既参考客观数据,又兼顾企业家、学生的主观判断,同时还参照教授对此提供的评判。评估综合应用的调查方法,既有对企业界人事的书面调查,也有对教授、学生的书面调查及对部分毕业生的抽样调查,还有对图书馆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工程学科专门进行专利分析。

7.教育管理

德国各州在教育管理方面权限很大。各州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教育政策有所差异,从而使各州间的学校教育发展各有特色。但在实践性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各州工程技术教育具有共性特点。

8.企业对工程技术教育的参与

通过立法形式,使企业承担参与工程技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由于企业的要求能够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获得了高素质的人才和发展动力,因此,工程技术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企业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学校帮助企业进行研究开发,两者总体上说是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

三、我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现状

我国是工程技术教育大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及工程硕士教育等。但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一份调查,依据“人才市场上是否有足够多的合格工程师”这一指标,我国的世界排名徘徊在20~40位之间,这与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总数排名世界第一形成很大的反差。此外,有些企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引进的新生产线几个中国工程师不能掌控,而一个外方的工程师就可以将问题解决。这些都反映了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工程技术教育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第一,工程技术教育面向工程实际不足,毕业生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较差。由于知识、能力和技能培养不均衡,使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总体上处于数量多、质量低的状态。

第二,工程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未在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出来,国内的一流院校和二、三流的培养模式大同小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技能方面缺乏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教育之间衔接不密切,缺乏互补性,人才结构不合理。

第三,创新教育不足,毕业生缺乏创新意识,企业在研发发面投入不足,造成工程技术领域的有效专利比例低。

第四,高等学校的教师选聘未体现工程技术背景,许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本校培养的留校教师达到一个很高的比例。相应出现的问题是教育立法尚不完备,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多,但难以保证持续有效地运行

第五,工程技术继续教育比较薄弱,仍停留在学历教育的层面上。尚未形成有效的在岗职业培训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问题未受到企业的关注。

第六,工程技术教育与企业合作较少,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与产业结合,供需脱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常常滞后于工业进步的速度,使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技术知识脱离生产实际,再加上综合能力较低,人文素养不高,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弱,造成人才市场上大学生求职难,企业急需的人才又找不到的局面。同时,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四、德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转向

第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课外活动、学校管理及学生管理、学生日常生活、校园环境文化熏陶和教职工言行影响等全方位的教育来实现。

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自身实践外,还应该通过自学、参加课外活动和同学间互相影响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指导学生建构工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工程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工程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管理基础知识、经济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环境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知识以及策划设计、实验和制作等工程技能。

第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或教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行领悟形成工程思维能力。

第五,指导学生建立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这是运用哲学方法对各种价值理念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这种判断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以及在参与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持续加强。

第六,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包括人际的表达、交往、协调、组织、管理和应变能力的训练。

2.鼓励创新思维,为兴趣而学习

“世界上没有蠢的问题,只可能有蠢答案。”这是德国教师提问的宗旨。而不能与教师沟通是中国学生的通病。与好奇心一样,创新思维通常被教师们列为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努力论证自己的观点,其思考和答案就会被肯定。而课堂上师生们的热烈讨论通常会引导大家通向合理的思考方向,同学们得以不断丰富或修正自己的观点。德国有其独特的义务教育系统,其职业培训的“双元制”更保证了原则上不该有一个青年人未经培训就开始职业生涯。简单来说,经过了6年的基础教育,学生们选择参加不同侧重点的3-4年的初中教育,然后决定是参加职业培训,或是专科学校,还是为考大学而准备文理中学,青年人可以按个人兴趣来择业。

3.专业设置转向

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仅要用系统的观念来筹划教育系统与职业系统的分工合作,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工合作,还应加强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争取企业界参与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各个方面,给学校带来务实创新的真实需求、资源和动力。学校要从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企业分布特点和产业发展前景出发,利用自身优势,设置新的专业和专业方向。新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特色鲜明,不能照搬或浓缩其他学校的模式,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并与国内外相关专业对比,汲取教育界、企业界和工程技术教育领域专家、骨干的意见和建议。专业设置还要考虑国际交流合作的可行性,合作教育是工程技术教育的一种大趋势。

4.课程体系设置和实施转向

在课程实施方面,应从教育思想、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的方法上进行变革,明确21世纪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伦理标准、社会视野和学习能力。新生应尽早参加工程设计、小组研究;让学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图书馆和企业里学习。来自工程实践的、在书本和课堂里无法获得的大量经验形态的东西,不仅是学习专业理论的感性基础和进行毕业设计的必要准备,而且也是形成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的载体,所以工程实践活动应与理论教学交替进行;教师应从说教者变为引导者,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和人文精神。学校要开展课程评估工作,利用网络技术,对照课程目标,由学生、教师、高年级学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分别作出独立评价,评估结果既是教学质量评价依据,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5.教师队伍建设转向

教师聘任不能仅看学历层次,要考查工程实践能力,岗前培训不仅要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训练,还要进行工程锻炼,至少应进行半年到一年,其间可担任辅导教师,协助教授或进行课程辅导工作,以掌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岗前培训期满,应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考核,由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和指导教授及被辅导的学生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者,参加学院组织的公开试讲,试讲合格取得任职资格。鼓励教师走出去,承担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的研发项目,要求专业教师取得国家相关注册工程师资格,每隔4年为教师安排一个进修和锻炼的机会,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引进、聘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把新技术、新经验带到学校;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的校外专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锻炼创造条件。

6.完善教育评估和督导机制

应成立独立的专门性教育评估机构,由工程专家、企业界代表、教育专家、校长代表、教育行政管理官员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独立的、非营利的教育质量评估专门机构。建立教育评估的管理队伍,管理队伍要短小精干,熟悉评估理论,兼顾理论和实践。教育评估专家队伍建设要相对稳定,注意政府、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三者之间的比例,吸收社会各行业参与评估,提高评估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逐步形成专家库。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改进方法和技术,形成多层次的评估指标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评估工作成本,提高评估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