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小见大作文

以小见大作文

以小见大作文

以小见大作文范文第1篇

有的人善于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发现某些潜在的规律,这是因为他们有独到的眼光,丰富的联想。牛顿看见一个苹果从窗台上掉下来,就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太阳中心说”。毕升从印章的雕刻、烧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莱特兄弟从翱翔天空的大鸟,发明了穿洋过海的飞机。

善于以小见大,首先要有独到的眼光,学会细腻观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

善于以小见大,还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给你一滴露珠,你要会想象那黎明的清新;给你一颗寒星,你要会想像那夜空的宁静;给你一朵浪花,你要会想像那大海的浩渺。要能够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泣沙里见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

但也有一些人对事情的萌芽与征兆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为是带偶然性的表面现象。台湾之流,无视台湾民众寻根觅祖、回归大陆的爱国之心,逆潮流而动,顽固地坚持路线,走进了死胡同。还有我们的一些地方,无视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的现象,过度采掘,滥垦滥伐,长此以往,会祸国秧民的。

我们做什么事情要有前瞻性,注重可持续发展,需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就是要以小见大。前几年我国的电力供过于求,有关部门被假象所迷惑,就决定停建所有的火力发电站,结果导致了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电力紧张局面的出现。

现在我们处于多变的时代,各种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尽快的了解它们,把握它们,做到为我所用。这样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因小见大,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就是用一件小的事物托物言志,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比如初中课文中的《枣核》,用小小的几颗枣核表达出旅美华侨对祖国深深眷恋的爱国之情。

此外

你还可以模仿他以小见大的写法,例如写某某人送你的一本书,这本书对你的影响,表达出你对他的感谢之情。

以小见大作文范文第2篇

其实,我们写作文也可以如此,善于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从小处着手,深入开掘,常能别有洞天,正所谓“小”处做出“大”文章,以小见大现真情。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指用小素材来体现大主题。这些小素材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琐碎的,而大多同学常常熟视无睹或不屑一顾,但一经“点石成金”,用它们来体现“大道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手中握有大素材固然好,但由于初中学生年纪小、阅历浅,大素材可遇不可求,或者根本无法驾驭。生活中,我们如果像齐白石那样,从一只平常无奇的小虾中发现生命的真谛,那么我们就能在作文中左右逢源,化腐朽为神奇。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即是指就立意、选材、布局、角度诸多的写作要素,力求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挖掘,用“小”手段鲜明地表现文章主题。

一、以小见大的重要性

考场作文,要求在600字的篇幅内,做到材料翔实丰富、人物立体丰满、情感真切丰盈,确实不易。600字的篇幅,要想承载大容量、有思想的内容,必须从“小”字做起。

只有确立的中心“小”,才能深刻鲜明;选材“小”,这样才能写透彻;角度“小”,这样才容易深入;场景“小”,这样才形象生动……相反,如果老是想表现“大”主题,驾驭“大”题材,选用“大”视角,常会浅尝辄止,泛泛而谈,无法深入挖掘而肤浅无物。

一叶知秋,“小”中窥“大”,以有限文章表达无限深情,短小的篇幅方能凸显意味深长。

二、以小见大的要领

1.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如“稳”,可写成稳定、稳固、安稳、平稳……如果这样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600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灿烂华章,流光溢彩,倒是一些日常平凡小事,反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3.不嫌琐细。以小见大,不是夸夸其谈,故作惊人之笔,而是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立意,发掘出生活最本质的一点,触类旁通,借题发挥,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以一目能传神的效果。最好选取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见人之所见,发人所未发”,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令人耳目一新。

【佳作欣赏】

倾听海棠花开的声音

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七(4)班 刘佳旭

这个春天,海棠花开时节,我又一次来到外婆家,停驻在令我魂牵梦绕的海棠树下。海棠花开的声音,外公,你听见了吗?

微风拂过海棠,夹杂着些许尘土,携着我的思绪回到尘封的过去……

“外公,这棵树上是什么花啊?”记忆中的我那时大约5岁。

“哦――这个啊,是海棠花。它是在你出生的那天种下的。”

“啊?这么说它和我差不多大……”

外公因地制宜,在一块露天水泥地上,制成了一个半圆的花坛。花坛里的海棠花仍然在怒放着,这个地方是海棠永远的家。

每当夏日,夕阳的余晖总会与海棠嬉戏,偷偷地钻过海棠叶的间隙,地上被筛出大小不一的点点光斑。那时,我和外公就会搬出两把竹椅来,放在阴凉处。鹅黄的光斑簇拥着竹椅,一把高而大,一把低而小,两把竹椅肩并着肩。凉风习习下,我们总会一起仰望着西天角那片迷人的晚霞,默默等待着夜幕的降临,一切是那么自然,又是那么清新。

夏日总是很长,夏夜也似乎不解人意,姗姗来迟,但我们都很惬意地等着,尤其在满月的夜晚。忽然一阵风吹来,修长的树梢伸出枝条,似乎要伸向那轮圆月。幸福的银辉洒向了海棠树,似纤纤少女织出的一缕光滑的银绸,披盖在海棠上。外公用左手挥着蒲扇,为我掸去蚊虫的骚扰,也为我拂去尘世的喧嚣;右手端着一个茶壶,悠闲地吸着茶水。我微闭双眸,侧耳倾听,似乎海棠花开的声音传入耳膜……一切都装饰着我儿时的梦。

“外公,你就像这海棠树,为我送来清香。”

“哈哈,佳旭真调皮……”外公笑着。手中的蒲扇高兴得前翻后仰。我更喜欢在外公怀里,触摸那几道岁月的皱纹间长出的一缕暖暖的胡须。那无数个白天黑夜冲淡了多少少年的梦,淡淡的月辉中,有一种思念叫牵挂,外公,你听见了吗?

时光荏苒,海棠树还在,海棠花依旧在开,树影依旧厮守在花坛边;那人却已好久不见,还有那把在月光中摇动的蒲扇。

又一阵微风吹过,吹散了我的思绪。我端起茶杯,伴随着那段逝去的美好,那股沉甸甸的牵挂。我将冷茶浇向了海棠,杯中的茶水缓缓渗入,静静流淌。此刻,我闭上了双眼,用心倾听海棠花开的声音。外公,我仍能感觉到你的存在。

【点评】

文章以小见大,以海棠为线索,通过思念海棠树――看海棠――忆海棠――倾听海棠花开次第展开,表现了对外公强烈的思念之情。文章以情感人,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一些动词、形容词语的选用,也恰到好处,如“手中的蒲扇高兴得前翻后仰”等。

总之,文章叙事角度“小”而“巧”――选取海棠作为写作的角度,对其进行细致叙述和描写,通过海棠,表现了与外公的真情,情感自然而不失真切。这就是“小”的好处和妙处。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从小处着手,常能收到良效,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应学会从“小”处来处理诸多的写作要素。

最后,从小处着手写作,要注意以下事项。从小处着手写作,要遵循两个原则:1.“有利于中心表现”的原则。无论用哪种方法、从哪个“小”的方面着手,都必须把“中心表现”放在第一位。2.“有利于重点突出”的原则。

以小见大作文范文第3篇

根据“小”的内涵不同,试分析其具体应用方法。

一、以小人物见大情感

“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小商小贩。他们没有伟大的事业、美丽的容貌、动人的语言,他们平凡得像路面上的一粒石子。但是,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人世间的真善美。例如,杨绛的散文《老王》,文中的老王是一位人力车夫,他生活艰难,外形丑陋,是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但是他善良、忠厚、知道感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文章最后写道,“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体现了作品中的“大情感”:一方面,在一个社会中,人是平等的,幸运者对不幸者只有关爱的责任,没有歧视的理由。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受到作者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写作时,通过身边的小人物,揭示其性格中的闪光点,折射出普通人内心的光芒,彰显出人性中的伟大情感,从而使自己的文章以情动人,感染读者。例如,学生作文《暖流》,就较好地采用了以小人物见大情感的写法:

“钱,以后再说吧”!车子修好了,他站起来,边收拾工具边对我说,“好了,快走吧!”听了这句话,我有些颤抖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冷,而是有一股感动在身上缓缓流动。一位年纪不小的师傅,在寒风凛冽的夜晚,帮人修车分文未取却能安之若泰,我对他油然而生敬意。他登上车子走了,走远了。北风依然猛烈地刮着,但我却不再感觉寒冷,我的心中已有了那份感动,我也会一直把它传递下去,直到永远。

文中这位不知名的老师傅,他人性中的善良、理解、包容,让人感动,这份感动会一直留在作者的心中,并让它成为温暖人生的力量。表达真实的人物情感,让这篇看起来常见的作文,有了不一般的动人之处。

二、以小事件见大道理

这一类文章常常通过记叙身边平常的小事件,表现一个深刻的道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其中有,“父亲再三踌躇,终于决定还是亲自送我,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坚持,因为他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这是一个对儿子充满无限爱意的父亲;其中还有父亲去站台为儿子买橘子一事,为何要买橘子?因为他担心儿子此行路途遥远,一定会口渴的,同时车上人太拥挤,担心行李丢失,还怕买回后找不到儿子,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这是一位多么体贴入微的父亲。追忆此情此景既让作者潸然泪下,更让读者感慨不已,父子深情,恩重如山。其实,生活中的小事、琐事每天都在发生,不容易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和思考,但作者透过点滴小事发掘其中的深刻道理,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慨,的确值得学习和借鉴。指导学生写作亲情为主题的类似作文,可以此为典范。曾经一位学生写作《幸福的味道》一文,其中有个片段是这样叙述的:

我把菜盛到盘子里,端到妈妈面前。妈妈小心翼翼用筷子夹起放入嘴里,唯恐夹掉了浪费我的苦心。表情有点怪,但马上露出了笑脸,“味道不错,快超过我了”。我也得意的夹起菜往嘴里一放,呀!差点把菜吐了出去,盐放多了。妈妈却仍然保持微笑说:“虽然盐有点多,但这却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菜,有些幸福的味道。”

这篇文章就采用了“以小事件见大道理”的写作手法,一盘不成功的菜充分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体贴、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写出了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三、以小细节见大主题

细节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具体描绘,或是对情节发展中的某一细微过程的形象展示。选材上或截取一个片段、或捕捉一个瞬间、或定格一幅画面,通过细致的描写,传神的表现人物,突出主题。

例如,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作品《变色龙》,文章主题是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腐朽、专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街道巡警,是处在沙皇统治的神经末梢,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写法。我们来看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送到将军家里去……”“大衣”成了这个沙皇走狗表演的道具,正是通过“穿脱大衣”这一细节描写,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他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本性,文章的主题通过主人公的表演生动体现出来。在学习课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初三的滋味》,有位同学作文中这样写道:

微风吹散了讲台上的粉笔灰,纷纷扬扬地落下。这时,我猛然发现,风没有吹落的另一片白色,是那样的刺目!是老师头发上,那使我触目惊心的白色印记!它是什么时候有的?是为我们的不认真而操碎了心留下的吗?是为我们辛勤改作业时留下的吗?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责。

以小见大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雾 轻雾 霾 观测 发报

中图分类号: P4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 雾、轻雾、霾作为视程障碍现象,出现频率较高,而且一年四季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但观测员有时很难判定,容易混淆,是地面观测项目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准确、迅速地作出判定并发报,是每个气象新人所关心的问题。根据工作实践经验,本文浅谈常出现的雾、霾天气的观测判定要点和发报规定,以期同行参考。

雾、霾的成因及特征

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现象,但二者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相对与雾和轻雾,霾发生时的相对湿度不大。

雾是指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后,空气中的水气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雾根据凝结的成因不同,分为辐射雾、 平流雾、混合雾 、蒸发雾等,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多为辐射雾。根据对有效水平能见度的影响程度,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称为雾,而有效水平能见度为1.0~10.0千米时称为轻雾。

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出现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表1 雾、轻雾、霾特征与区别

由上表可见,从能见度的角度来说,三者的区分要点主要为雾和轻雾,以及轻雾和霾。

雾、霾区分常以相对湿度作为参考依据

从成因来看,它们和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有密切关系的,在识别时,常有效水平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2.1雾和霾

这二者较好区分,在能见度小于1.0km时,相对于霾,雾出现时的空气相对湿度大很多,常为100%或接近100%。

2.2雾与轻雾

能见度在1.0km左右时,二者的区别在于出现雾时的相对湿度较大,因此在相对湿度≥90%时,可判断为雾,反之为轻雾。但是如空气中含有大量凝结物时,相对湿度小于90%也可能使空气出现饱和,导致能见度小于1.0km,因此应根据地域特点,选择一个适合本地的相对湿度临界值,但一般不低于80%。

2.3 轻雾和霾

当有效水平能见度介于1.0~10.0km时,区分轻雾和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大多数地区均以相对湿度60%或70%作为区分标准,这一标准由各站根据本地实际以及多年来的资料进行自行规定。

但有时雾和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记,交替出现。前文提到,轻雾是水汽凝结现象,形成轻雾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要在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二是要有大量的凝结核;而霾是大量的干质粒在空气中聚集的结果。因此在有霾的日子里,夜间辐射冷却时霾粒就充当了形成轻雾的凝结核,结果有的地方就会在白天观测到霾,夜间转为轻雾,第二天日出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雾滴的蒸发又恢复为霾。这样,就出现了霾轻雾霾互相转记、交替出现的现象,并且有可能持续几天。

此外,轻雾和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时存在。当霾层较高而近地层又形成轻雾时可以产生下面是轻雾、上面是霾的二者并存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在平原测站难以观测到,此时只能见到轻雾。山地站如果地势较高,可以观测到这种现象。

由此可见,在利用相对湿度60%或70%区别轻雾、霾时只能作为参考指标,不是衡量判定的唯一标准。所以要正确区分轻雾和霾,我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在实践观测中也要不断观察、总结,积累实战经验,这样才能客观、真实的记录大自然的风云变幻。

雾、轻雾、霾的记录和重要天气报的编发

轻雾只记录现象符号,不记起止时间。

雾记录现象符号的同时,记录起止时间,并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记录加[ ],每天只记录一次,同时编发重要天气报。在能见度小于1.0km、500m、50m时,每达到一个标准要发一份重要报,一日最多三份。但如果是夜间不守夜的台站,早上进入值班室后,发现能见度已经小于500m或者50m,只发当前时次,前面的不补发,之后需要续发的,按照规定进行续发。

霾只记录现象符号,不记起止时间,当能见度小于1.0km后,观测并记录最小能见度,方法同雾。在能见度小于5.0Km时发重要天气报,其后出现的不再续发,一日最多一份。

表2 雾、霾与发报能见度标准、编码对应关系

小结

雾、霾观测有一定困难,观测员除了根据《规范》中各自不同的成因、特征、天气条件和出现时间来区分外,相对湿度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但不是唯一指标,另外相对湿度在临界值左右时,还要看湿度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吴兑.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J].广东气象,2004(4):1 - 4.

以小见大作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记叙文写作能力培养是写文章的基础中的基础。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让初中学生掌握"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呢?需要进行相应的写作技巧培训,设置悬念的技巧、"以小见大"挖掘深远的技巧、运用抑扬技巧、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运用情景的技巧等就是很好的技巧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记叙文写作; 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记叙文写作能力培养是写文章的基础中的基础,可以说有了好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学习写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就会如鱼儿进了大海,如大鹏进了天空,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作为有二十九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和米易地方名作家头衔的我觉得,初中学生在小学接受过六年的作文能力培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作文功底,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就不能再局限于写作顺序、六要素、线索、主题的范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深层次的教学生写记叙文的技巧,让学生把过去已学记叙文写作知识融会贯通,让个人写作能力更上一个档次,让学生成为自己作品的主宰,表情达意,反映时代脉搏。

世间,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记叙性的文章只有写出事物的复杂性、多变性、情节曲折有致、波澜起伏、色彩缤纷、才有好的文格,才能吸引读者眼球,才能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仅仅缠绕住读者的思想、读者的心。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让初中学生掌握"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写作能力呢?我个人认为这是需要讲究技巧的,我就我领略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培养几点重要小技巧,写作技巧也是写作方法,作浅显表述,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设置悬念的技巧

悬念,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它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巧妙的运用可以抓住读者阅读作品的兴趣,课文中有许多生动范例。

《驿路梨花》,文章处处设疑,或隐或现,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文章中的"我"和老余行走深山投宿无门,此时恰好出现小茅屋。主人是谁?"我"和老余以为是瑶族老人,瑶族老人以为是哈尼小姑娘,哈尼小姑娘又说房子是盖的,一个叫梨花的小姑娘经常来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她妹妹又来照料……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吗?瑶族老人吗?梨花姐妹吗?文章始终没有正面回答,也无需作答,读者随着文章情节的起伏和感情的波澜,分明感受到了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我的叔叔于勒》,菲力普一家朝思暮想的于勒,竟然在船上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第二次考试》,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艺校招生考试中,陈伊玲初试成绩非常优异,复试却令人大跌眼镜,连著名声乐专家苏林教授也感到吃惊。这一来,就把读者的心给"悬"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章直到最后才把谜底揭开,使人恍然大悟。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以小见大"挖掘深远的技巧。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 我们的生活中,自己身边有许多小事,所生发出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小"题材"大"作为,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这是非常实用且好用的方法,运用如鱼得水了,就能领略其中的甘甜,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语文中,实例太多,略举一二。

《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运用抑扬技巧

人说话,讲究抑、扬、顿、挫,语言才有生命力,写文章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抑、扬、顿、挫,才算得上好文章。通过抑扬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

《荔枝蜜》,文章开头说"我"并不喜欢甚至讨厌蜜蜂,然后写"我"参观"养蜂大厦",亲眼目睹了蜜蜂的辛勤劳动,还喝到了又香又甜的荔枝蜜,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禁不住赞美起蜜蜂来了。作者又由蜜蜂想到了正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和千千万万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的劳动者。作者对蜜蜂的喜爱甚至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梦里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变色龙》契诃夫抑扬顿挫写法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褒贬有致,变化多姿,变中见本质,变中见真实。小说的主人公是奥楚蔑洛夫,他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变化无常,言语出尔反尔,发人深省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

四、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巧妙的运用情景的技巧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再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就是生动的典型。

如何搞好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写作技巧的培养,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我说表述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只是众多技巧之中的点点滴滴,算不得经验之谈。我觉得,当好一个语文教师,就要善于用心研究,从学习中获得感知。教师有了较高的文学造诣,学生也就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语文》(七年级上、下册)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校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八小时以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小儿急救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