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22-2

2007年以来,笔者在开展3年文学教育的基础上,开发了《人文素质拓展》选修课程,补充美学、心理学、企业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等相关内容,采用模块化讲座的形式开展人文教育,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迄今开展了三轮教学改革实验,在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认识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界定

1.对“人文”的理解。概括而论,人文是人文现象、文化存在、人文视野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体,指向人的精神世界,以丰富提升主体的精神境界为最高价值追求。首先,从“人文”的表征形式(文)来看,人文,与天文、文化对应统一,作为静态的有选择性的现象呈现,即人文现象和文化存在,是指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中对个体身心发展有触动和影响的重要迹象。如王朝兴衰、社会风气流变等。人文与天文,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观察并顺应外在变化的对象和依据,塑造出“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崇尚感悟”、“内省修炼”等中华文化传统,凝聚成对个体身心具有积极影响的文化留存及现象呈现,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其次,就“人文”的内在规定(人)而言,人文,与人权、人性、人格密切相关,彰显“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关注“人”在社会文化中的存在状态,关注“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生活,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作为动态活动的全视角和终极关怀,即人文视野和人文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全面考察个体与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内外关系,拓展主体的文化视野,丰富其情感体验,实现主体个性的和谐发展。

2.对“人文素质”的理解。素质,是指通过平素修养、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人文素质,是主体在维护和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文视野、人格修养和思维品质,是个体对人文现象、文化存在及自身存在状态的体悟反思能力及相关素养的集中显现。按照我们对人文内涵的理解,我们认为职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包含道德素养、文学素养、美学素养、心理学素养、社会文化素养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判断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表现表达能力等。

3.《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就课程性质而言,是兴趣课程、体验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主要针对职校学生面对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三个世界”,按照职校生的人文素质的素养和能力要求,选取文学、美学、心理学、企业管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相关案例,采用模块化讲座与交流的形式,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思维视角,培养学生的人文感受力和理解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主体获得成长体验和精神愉悦,达到内育素质、外显能力、指导行动的教化功能,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

二、拓展职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策略

1.设置模块化课程,提高课程的内在关联度。根据《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我们设置了三大课程模块:“模块一:美学与文学视角”、“模块二:个人与社会文化”和“模块三:欣赏与表现表达”。模块一,以“意象”为中心组织课程资源,内容涉及美学基本原理和文学作品的意象解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以审美的方式把握并超越现实生活;模块二,着眼于主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考察主体的内外部关系,帮助学生体察自我在社会文化中的存在状态,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理解力,提高个体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对群体规则的适应力,提高主体的道德境界和文化品味;模块三,侧重于主体情感情致的表达和艺术再现,内容涉及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电影欣赏、情意类短文写作等,另包含重叠于其他模块的情意表达和表现活动。三大模块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高度关联,从“以审美的方式把握并超越现实世界”,到“走向文化理解和融合”,再到“情感的艺术表现和表达”,使主体的人文情怀得到不同层次的表现和满足,具有浓郁的人文教育色彩。

2.采用案例教学,加强情境体验和价值引导。本课程是兴趣课程和体验课程,不是文史哲知识的堆砌,更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在课程资源的选编和呈现方面,力求“有趣、直观、浅显和生成”。案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即结合具体的文本案例,借助图片、影像等直观形式,精选“案例”阐释相关原理、方法和人文现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加强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其人文感受力和理解力。例如,我们援引并演绎朱光潜先生的《我们对一棵古树的态度》:一棵古树耸立在山崖上……木材商本着“实用的”功利的态度,盘算着能制作多少家具和农具,卖多少钱;植物学家带着“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它的树龄和生长环境;画家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画家采用的是“审美的”态度。由此拓展引申:同一棵古松,因视角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价值;这三种态度(视角)并存于生活,都是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其内在“规则”是:“实用的”态度,遵循“善”的规则,合乎目的性(道德);“科学的”态度,遵循“真”的规则,合乎规律性(逻辑)。“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均受现实的利害关系制约,带有“功利性”;“审美的”态度,遵循“美”的规则,超越现实的利害关系,追求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努力拓展思维视角,理解事物的多样性,不断超越现实的功利束缚,实现“审美的”超越和精神成长,提升主体的精神境界。再如:弗洛伊德提出“三我”人格理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由本能欲望构成;“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抑制“本我”冲动,追求完善的境界;“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使之合理存在。冯友兰根据主体的“道德觉解力”,将“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指出前两者奉行“利己的”功利准则,是自然的产物,是人现在就是的人;后两者奉行“利他的”道德准则,是精神的创造,是人应该成为的人。但丁的《神曲》营造了“三界”(地狱、炼狱、天堂)、“森林”、“豺狼”、“豹子”等象征性意象,指出了一条“道德自新”的道路。电影《阿甘正传》中“奔跑”形象和“白色羽毛”意象也充满象征意味……这些来源心理学、文学和社会文化领域的生动案例,以不同的方式探讨人的主体价值和生命意义,揭示“人”在社会文化中的存在状态,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的内在规定性和道德境界差异。可见,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有趣、浅显、直观”地传达人文观念,在情境中砥砺人文情怀,“生成”人文价值。

3.学习与反思结合,在行动中建构发展能力。人文教育,本质上是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主体的人文理解力、反思力和阐释力,从而内化素质、外现于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和反思,是建构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评判社会现象。例如:近年来,网络催生出“芙蓉姐姐”、“范跑跑”、“拜金女”(马诺)、“炫富女”(郭美美)等一夜出名的网络雷人,严重挑战人们的传统观念,为什么只有“芙蓉姐姐”取得了成功,而其他人都遭到大众的集体批判呢?结合美学原理对“美与丑”的阐释,我们可以深入评判这些现象——芙蓉姐姐以经典的“S形”舞蹈造型、红纱巾村姑性感形象和雷人话语,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极大刺激了大众的神经和审美极限。因为“S形”是女性形态美的象征,红纱巾和村姑代表浪漫和纯朴,清华北大是精英文化的聚集地,是大众向往但不可及的文化圣殿。芙蓉姐姐“以丑的形态”在中国人的文化圣殿表达“自以为美”的形象,且一本正经,出语惊人,不知羞耻,由此产生了网络言语风暴,产生了眼球经济和文化传播效应。芙蓉姐姐自2004年出道,长期耸立在舆论的风头浪尖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2010年还获得“中国网络名人奖”和“互联网特殊贡献奖”,芙蓉姐姐在成名后,成功减肥回归传统的淑女形象,成为北京中国农家乐协会的形象大使,可见,芙蓉姐姐对于“美与丑”也是有认知的,她自毁形象的目的正是为了出名。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丑的东西是对正常秩序的某种偏离或变形,丑的本质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等特征,使人厌恶、鄙弃、反感。芙蓉姐姐当年正是“以丑的形态”暴露在大众和网络面前,她像小丑那样努力表演着,给无聊的人们创造了无穷的欢乐;人们在嘲弄芙蓉姐姐的滑稽丑陋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精神的优越和审美愉悦。扪心自问:我们有勇气像芙蓉姐姐那样为了成名不惜毁损、糟践自己吗?显然,绝大多数人不敢冒这个风险,因为人们对“美和丑”有基本判断,美感和羞耻心构成无形的文化约束力。芙蓉姐姐突破了这道防线,“一夜蹿红”走向成功,这是草根阶层走向成功的一条出路,“芙蓉姐姐”游走在道德与审美的边缘,以巨大的勇气嘲弄主流的精英文化,但她没有破坏人们的道德底线,网络和社会也显示出巨大的包容性。而“范跑跑”、“拜金女”、“炫富女”等现象,严重毁损了人们的正义和道德等价值观。尽管当事人出语更加“雷”人,却未能因出名而成功,反而遭到网民的一致声讨,最终“炸”伤了自己。怎样评判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呢?我们要深入反思,正确判断。此外,影视作品、摄影图片、企业管理文化讲座等影像,都具有情境感染力和价值引导作用,我们在欣赏和聆听之外,也要反思从中能获得哪些收益。总之,通过学习、反思和价值评判,能够引导我们深入理解社会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力和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面对丰富多样的职业和社会文化生活,我们要全面理解《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不断拓展课程学习领域,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反思和行动中提升人文素质,实现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敏.美国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经验[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

[2]尤建国.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江苏高教,2008(3).

涉江采芙蓉教案范文第2篇

李秋香是该村第二位因强拆而自杀者。半年前的4月26日,她的邻居、49岁的赵利舒以同样方式死亡,服毒前曾在拆迁指挥部抗议并自残。

5月25日凌晨,在岳麓区湾镇,56岁的黄建华因不堪压力,于待拆迁的家中楼道内自缢,并于死前留下遗书,“房屋已(被)政府抢走……所以我无路可走。”

同日下午,同样是在湾镇,73岁的尹贤春老人在与拆迁干部理论的过程中,猝死于拆迁指挥部。

……

在这座处于新一轮拆迁潮的城市中,他们仅是其中的四例。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今三年多,发生在长沙城区与拆迁相关的非正常死亡达17例(见图表:长沙强拆非正常死亡不完全档案)。

死亡,以及更多的死亡,只是刚性拆迁逻辑传导至社会基层末梢的最坏结果。更多的被拆迁户因上访或其他缘由,被“依法”关押、刑拘、劳教甚至判处有期徒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2000年起,长沙市开福区便率先摸索出一整套拆迁“五招三十六法”,并扩散至其他各区。在此过程中,各区一批曾担任拆迁指挥职务的区级干部被提拔、充实至市级领导岗位。

尤其是一年以前,长沙市施行棚户区改造模式,弥漫全城五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和岳麓区)的氛围愈发紧张,这一模式为“政府直接出面,社会渠道融资,土地拍卖收益在财政部门返还拆迁补偿安置腾地成本后,由市区两级政府均分”,但政策依据被指“政府自己制定文件,授权给自己征收”,其合法性饱受质疑。

10月26日、27日,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研究中心在京召开“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废旧立新学术研讨会”,其背景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自今年1月征求意见以来,不见下文;而地方政府仍借力于旧制争分夺秒强迁。新拆迁条例难产之由,在于尚无新的财政体制替代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之弊已广为诟病,而“血拆”亦将代价沉重。建立在被拆迁者的失利与伤痛之上的,这份以非正常死亡为名的不完全档案,成为光鲜城市悲伤的注脚。

私宅攻与防

蓝色的围挡将小区与外界隔离开来。芙蓉区东牌楼的居民们逐渐发现,征收公告与各种广告牛皮癣布满墙壁。

居委会不再打扫卫生,垃圾站被毁,所过之处垃圾遍地,尚德街惟一的公共厕所被推倒,已遭拆毁的房屋中处处可见便溺。在烈日的炙烤下,异味弥漫,蚊蝇飞舞。

临街的门面,不管有无证照都被迫停业,一些坚持开业的铺面时而遭到不明身份者哄抢。不断有失守的住户房屋陆续被强拆,坚持不肯签字的住户被殴打。

一位拒签征收协议的住户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我们非常希望你把协议签了,对你对我们都是好事,4号后一切奖励取消,本应是你们的34728元将消失,并进入强拆程序,无论如何是不合算的。你们绝对低估了一个小小的区政府。”

警车与司法局的执法车把守在街口,街道随处可见城管与警察。从各大机关被抽调出的干部们,采取几个人盯一户的战术,按时到住户家“上班”,寸步不离,不乏半夜敲门“做工作”之举。

“我看见那么多政府工作人员来我家‘家访’,就会害怕,就会发抖。”一位住户说。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2010年4月29日上午,部分东牌楼居民赶至湖南省建设厅反映征收问题,未果。下午3时多,一辆白色面包车赶来,以东牌楼拆迁指挥部副部长、芙蓉区房地局局长蔡冰为首的六七人下车,蔡冰率先将居民伍坚踹倒在地,其余的人迅速围拢,对伍坚实施群殴。

与伍坚同道而来的长沙市三十一中老校长、68岁的罗旭安上前劝架,被乱脚踢开。罗旭安转而扑向离事发地仅4米的芙蓉区政法委某副书记,磕头请求制止,这位副书记无动于衷。

5月1日,在九个月的紧张气氛与断水、断电等措施之后,东牌楼年逾七旬的文春祥老人于家中病世。

紧张氛围在其他区同样弥漫。岳麓区湾镇居民张灵芝,在客厅中准备了三瓶汽油与一个煤气罐。她位于一楼的住宅曾被拆迁人员强拆过一次,对方用灭火器向屋内喷射,欲趁乱将这对夫妇带离房屋实施强拆,男主人拧开煤气罐才逼退对方。

包括自杀、猝死在内,长沙市各区陆续有强拆导致的非正常死亡消息传出。上文提及的死者黄建华、李秋香去世后,因为拆迁人员与家属争抢遗体,均引发一定规模的群体性对峙。这些对峙以死者家属获得补偿,并与区政府签署封口协议为结束。

以“征”代“拆”争议

东牌楼社区只是芙蓉区棚户区改造的一部分。作为长沙市中心的地标,平和堂商场位于五一路商圈的钻石地段,沃尔玛、王府井百货、省人民医院近在咫尺。沿着平和堂往里走,就是著名的老街道东牌楼,不少老居民在1938年“文夕大火”之前就已居住于此。大量陈旧、低矮的老房,掩映于繁华商圈之后,就城市发展而言,拆迁改造势所必然,区别仅在于如何拆迁与改造。

2009年8月起,由芙蓉区政府启动的,包括东牌楼改造项目及其他五个项目在内,该区政府希望在全区实现棚户改造和旧城改造。

芙蓉区棚改也只是全市棚改工程的一部分。长沙市政府希望,自2009年起,将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二环线以内成片棚户区改造,改造面积约730万平方米,使6万户20万人口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全城五区范围内,一场针对私有房屋的大拆迁由此发端。不同的是,以往的“拆”字被“征”所代替。

“拆”“征”一字之别的政策依据是,芙蓉区政府签发的《房屋征收决定》授予其自身“征收”之权。而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东牌楼棚改项目征收工作指挥部公布的货币补偿价格为4563元/平方米,这个价格只相当于同地段商品房均价的一半。“我们希望以产权调换方式就地安置。如果实在不能就地安置,只要求补偿能够在同等地段购买相同性质和面积的房屋。”东牌楼居民称。

根据长沙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长政函[2009]40号,下称“40号文”),住宅房屋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而在该项目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公告》中,明确征收补偿安置方式为货币补偿。为此,区征收指挥部拒绝了东牌楼居民提出的房屋产权调换安置方式。

也就是说,这些居民不能合理分享项目改造带来的收益,而要想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还必须支付额外成本。

双方分歧无法弥合。2009年9月起,原长沙市司法局办公楼成为了东牌楼项目的征收指挥部,高音喇叭准时在清晨响起,播放着征收政策宣传,装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也开始不间断地在社区巡行。

在分段奖励等刺激措施与征收人员的“做工作”压力情况下,征收指挥部一个月之内完成征收207户,占征收对象总数的五分之一。而拒绝签字的居民则陷入堪称惨烈的坚守。

超级棚改公司

为保障此次棚改征收的进行,长沙市成立了市征地拆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顾问、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市纪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城管局、房地局、财政局、局等20多个单位。

下属五区亦对应成立了城市房屋征收工作办公室,区征收办之下都启动了若干个棚改征收项目。按照长沙市自己的测算,2009年的相关投资计划为166亿元。为解决资金问题,长沙市政府设计了一条“政府主导,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棚户区改造”的融资模式:各区政府全资成立棚改项目公司,市政府将收回的“棚户区”土地划拨给棚改公司,后者用划拨土地使用权证进行抵押融资。据“40号文”规定,对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投资人出资拆迁补偿安置并参与土地挂牌出让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不计贷款利息和利润,项目新建的建筑面积中与原拆迁的建筑面积相等部分可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其他市属权限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投资人出资拆迁安置但不参与土地挂牌出让或未竞得该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将按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按投资金额加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每年10%的利润获结算。

棚改公司自行融资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后,熟地出让。棚改公司在土地供应上所得到的总价款全额上缴市财政,由财政部门返还拆迁补偿安置腾地成本后,按市与区5∶5比例分享收益或同比例分担亏损。

“这种拆迁虽然换言为征收,说到底与商业拆迁没有本质区别,因为虽然目前是政府在征收,目的也是为民办实事――旧城改造。但最终还是要引进开发商的,拆出来的熟地还是要卖给开发企业。”一位被抽调出来参与对拆迁户“做思想工作”的芙蓉区公务员,在自己的日记里坦承。

在这种棚改模式下,政府虽未引进开发商进行拆迁,但自身却成了一家超级拆迁公司。不少修建仅十几年甚至几年的私宅,也被列入了棚改项目之中。

东牌楼项目作为全市首个棚改项目,于2009年8月成立的东牌楼棚改项目征收指挥部备受关注,由芙蓉区纪委书记刘建新任指挥长,副区长严国益任常务副指挥长,成员单位包括芙蓉区委办、区政府办等区直31家单位。

2009年10月22日上午,芙蓉区区委书记钟钢视察征收指挥部,作出指示:公安、城管等部门要加大“清暂清无”的力度;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加大对经营户的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配合行动。对个别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征收户,不积极配合征收工作的,要通过其单位、部门做工作。

此时,芙蓉区党政机关已派出50%的干部参与征收工作,钟钢表示,还要继续抽调干部,由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牵头,“要形成高压态势。”

“依法”劳教

欲就强拆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居民们发现,没有本地律师愿意接受委托,想让法院受理诉讼也并不容易。

一个细节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拆迁工作的意见》(长政发[2009]23号,下称“23号文”)中要求:凡是涉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重要政策或者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的征收拆迁案件,两级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沟通,共同研究对策,积极配合市政府商讨解决办法……尽可能把征收拆迁纠纷化解在法庭之外,以减少诉讼纷争,实现和谐拆迁。

一些居民选择了传统的上访方式。在长沙市政府与湖南省政府门口,不时有被拆者聚集。此外,仅今年9月底与10月上旬,长沙出现两次群体性赴京上访,人数都在80人以上。

上京之路亦不平坦。10月12日,岳麓区靳江村的余任辉与同伴乘T146次火车赴北京,火车行至石家庄附近,在被查验身份证时,检验仪器发出警报声,其身份证与上访资料被乘警收走。火车到达北京西站后,守候多时的长沙市驻京办工作人员就地将她们送上了回程的火车。

侥幸落地北京的东牌楼居民杨卫辉,10月17日在北京国贸地铁站被检查身份证的特警发现,后由派出所送到北京市久敬庄救急服务中心。当夜,她和20余名长沙访民被某保安公司人员驱赶至一辆旅游大巴,并连夜返湘。与接站的警方人员交接时,因遭到推搡,杨卫辉的后脑重重砸在警车边缘,被带至派出所后出现头晕、呕吐症状。

在派出所被扣留近24个小时之后,杨卫辉被放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首诊病例显示,其颅脑外伤,并伴有右耳听力下降。

开福区螃蟹井居民沈佑斌,因“组织被拆迁人员进京上访”,于2004年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开福区法院判决四年有期徒刑。据判决书,各辖区政府为接回赴京上访人员,花费超过10万元。

在刑满出狱后,沈佑斌才有机会阅读到一本数次提及自己名字的拆迁工作日记,这本日记的作者为开福区房地局前副局长曾新亮。2001年10月29日,曾新亮在日记里记录:李区长强调警钟长鸣,不能低头看,要抬头看路,有职务就有责任。“要造势,打击和判一批”,“要主动出击,注意方法,请公安按敌对势力办。”

2003年11月26日这天的日记显示,时任开福区区委书记、现任长沙市副市长赵文彬指示,全力以赴,不容许有拆迁户上访,打击工作由陈大庆(时任区政法委书记)负责,法制办对达不到违法的拆迁户办学习班。在谈及严明纪律、责任追究时,他强调,“出现上北京的要处理人的。”

开福区位于长沙市北部,十年前即开始大面积拆迁,区政府对于拆迁及维稳流程的研究自成体系,在曾新亮的工作日记里,这些经验被总结成200余字的“五招三十六法”,并为其他各区效法。

与此对应,据拆迁户自发统计,长沙市已有数十人像沈佑斌一样,因上访或其他缘由被“依法”关押、刑拘、劳教甚至判处有期徒刑。

谁界定“公共利益”

与最初改善数十万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承诺有所不同,长沙不少城区拆迁后变身商业化开发。以东牌楼棚改项目为例,据长沙市发改委网站上一份名为《长沙招商项目目录(2009)》介绍:该项目处于中央商务区商业圈,拟建大型购物商场、高档酒店、服务式公寓等。

而据《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同时,据《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一位法学界人士提醒说,政府征收的关键在于“公共利益”的界定,这也是相关部门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基石。但是,作为此次市区两级政府一系列关于征收的地方性法规、文件的根源,《长沙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工作规定》(长政发[2009]21号,下称“21号文”)却并未对于何为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界定。

在缺乏法律援助的情况下,东牌楼居民自发钻研相关法律,并开始就因商业目的的征用是否出于公共利益需要,诘问区征收指挥部及省市其他相关部门,但并未得到明确的解释。

在未得到回应的情况下,东牌楼28户居民以芙蓉区政府《房屋征收决定》违法为由,将芙蓉区政府作为被告,向长沙市中院提起行政诉讼。

2010年8月9日,该案一审开庭。在法庭辩论中,东牌楼居民提出,区政府出具的《房屋征收决定》并不具有公共利益的属性,因而与《宪法》抵触,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芙蓉区政府的人则辩称,芙蓉区中心商务区建设高档写字楼、高档住宅,将引进金融、银行、商铺等,可以增加税源,所以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

法庭采信了被告对于公共利益的解释,一审判决东牌楼居民败诉。后者已上诉至湖南省高院。

上文提及的“40号文”以红头文件形式于2009年3月29日。作为对此思路的合法性确认,三个月之后,“21号文”以地方性规章的形式于7月1日颁布实施。而当年8月6日出台的“23号文”则进一步强化了“21号文”的执行力度。

在三个文件中,东牌楼居民认为,作为核心的“21号文”为“市政府自己制定文件,授权给自己征收”。而根据《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能制定法律。但作为长沙市政府颁发的地方性规章文件,“21号文”并不具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立法权。

今年10月在北京上访时,东牌楼居民已将一份敦请对“21号文”等相关规章进行合法性审查的书面申请,递交中央有关部门。

市长的难处

以运作东牌楼项目的城东棚改公司为例,其棚改资金来源是,一方面争取市政府财政资金,一方面加强银企合作,曾先后与六家银行就东牌楼棚改项目洽谈融资事宜。

据知情者透露,为开发东牌楼项目一期工程,城东棚改公司最终于2009年向银行贷款10亿元,每天仅利息就达15万元,“这意味着,征收的工期每往后拖一天,市区两级政府就要多损失15万元。”

这是征收冲动的压力之一。长沙棚改始于2003年,由于各区财政状况不同,对于棚改的期许亦不尽相同。以开福区与芙蓉区为例对比,由于开福区位于长沙北郊,相对偏远,可依赖的税源较少,所以对土地财政相对更为看重,在“盘活土地存量资源”的探索方面走在前面,诸如2002年展览馆路修路、2007年的新河三角洲项目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安居棚改项目,却多借用棚改之名。

而芙蓉区作为长沙市五个城区的中心城区,税源较广,此前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相对较轻,棚改只求收支平衡,因而名副其实。如2003年的朝阳二村棚改项目,由政府主导,引进开发商,将居民以回迁方式就地安置,再将多余的商品房交付市场以平衡此前的投入,堪称棚改政策的典范。此后,2006年的潘后街棚改项目和2008年的湖南橡胶厂职工宿舍棚改项目,亦对这种模式多有沿用。

但到了2009年,情势发生了变化。当年初,长沙市有关领导遇到了自己上任以来的第一道难关。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下滑、就业困难、财政收入锐减。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领导坦承彼时“确实感到形势非常严峻”。

土地市场的持续低迷,也让长沙市财政雪上加霜。该市国土资源市场招拍挂主持人李峰2009年5月19日称,当年是近十年长沙市上半年推出土地量最少的一年,预计不到近十年来同期平均供应量的30%。

为此,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长沙市财政局、市国土局等部门的领导齐聚由媒体主办的“广厦会客厅”,鼓励开发商,“现在是拿地的最好时机。”

作为应对,早在2008年底,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在接受央视经济频道“献计中国增长”节目访谈时即想好:“如果能够把长沙市18万居民从棚户区‘解放’出来,可以产生很大一部分商品房需求。”据其推算,1平方米棚户区拆迁可以产生1.5平方米需求,730万平方米棚户区对应千余万平方米的购买需求。

也就是说,政府“一石双鸟”,不仅可以从棚改区土地中得到收益,还能促使“被征收户”掏钱拉动内需。

但是,政府在操作过程中的强拆行为,引发后者层出不穷的抗议,也包括一例例被拆迁户非正常死亡。

2009年3月30日,长沙市政府宣布,要在2009年开始的3年之内完成城区所有棚户区的改造:“棚改,正在成为长沙市拉动内需最重要的一步棋。”

以位于开福区城市中心商业繁华区的中山西路棚改项目为例,今年4月30日,这个总用地256亩,有效净用地184亩,临湘江面长约1000米的地块,被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楼面地价3312元/平方米、总价26.5亿元竞得,成为长沙单价新地王。一个对比是,2008年,长沙城区五个区完成的地方财政收入一共才75.99亿元。

据独立房地产业数据统计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长沙今年前三季度的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幅为411%,在纳入统计的全国30个城市中增幅名列第一。

在这些骄人的数字背后,被强拆者的绝望与眼泪已化为冷冰冰的拆迁成本。仅就《财经》记者掌握的“不完全档案”,从年逾不惑的青壮年,到耋耄之年的白翁老妪,强拆致非正常死亡者分别来自该市开福区、岳麓区、高新区、天心区、芙蓉区和宁乡县。

涉江采芙蓉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花月痕》;花文化;中国古典文化;意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48-04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花月痕》的文字诗词可谓“文如满月”[1],具有千般美;在一定时期,其文学地位一度甚至在《红楼梦》之上[2]。这两部小说可谓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绝代双骄,各立顶峰,各具其美。《花月痕》小说作者为清代魏秀仁,小说所述故事发生在太原城,古称“并州”。小说所提到的植物之美令读者美不胜收[3]。在花文化研究上,研究者往往把单一的特定花卉作为研究重点[4-5],很少以整部小说作为研究切入点。目前尚未见有对《花月痕》花文化的研究成果。中国古典小说对处于现代社会的研究者来讲是雾里看花式的,是观文联想式的,是以文字诗句为载体来考究的,是不能眼见为实的。故对《花月痕》中花卉文化的研究,可谓是对“明月前身,梅花小影”[1]的研究,有着“手掐花梢记月痕”[1]的万般缥缈迷离,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并州花”之繁华观美。本文力荐研究《花月痕》花文化,这对研究我国古代花文化及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花月痕》花之实相

花之实相为真实之花之展现,可谓“杂花生树,群莺乱飞”①;为“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②;与园林植物生态美相关联。

1.1赠花习俗

“痴珠便将盆中开的玉簪,每人分赠一枝”“秋痕折下数枝半开梅花,递给痴珠”[1];痴珠送秋痕有“灼若芙蕖,赠之芍药”[1]之句。“重阳日,秋痕送了李夫人十盆菊”[1];秋痕收到的年宵盆花有秋海棠Begonia spp.、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牡丹花Paeonia suffruticosa等。可见以花传情,极其高雅。

1.2 赏花习俗

赏梅Prunus mume:“玩赏残雪新梅”[1]。赏兰Cymbidium spp.:“虽才打箭,灯光之下瞧那绿叶纷披,度着炕上内外的花香,就不倾筋,也令人欲醉了”[1]。赏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赏菊为秋心院风雅逸事[3]。赏荷Nelumbo nucifera:“夕阳映着红莲,分外好看”“只闻得雨后荷香芬芳扑鼻”[1]。

1.3发髻装饰

“秋痕两鬓茉莉花如雪”[1];采秋“头上是换个懒云髻,簪一技素馨花,似乎是绉着春山的光景”[1];采秋把一枝素心兰“接过手,对着镜台正要插在鬓边”[1];红豆“头上麻姑髻,上插一朵芍药花”“小生、小旦各折菊簪鬓介”“人生难逢开口笑,需插满头归”[1]。

1.4面容妆饰

文中提及“百英粉、丁香粉、木瓜粉、梨花粉”[1];还提到胭脂出处“燕支草似蒯花……”[1];且提及口脂“一曰石榴娇,二曰大红春”[1];还提到桃花妆。书中还提及芙蓉面及芙蓉妆,见“羞逞芙蓉娇面”“珠帘掩映芙蓉面”“你出家芙蓉淡妆,三千界芙蓉装艳”“也要些鸳鸯被芙蓉妆”[1]等诗句。

1.5花香

愉园及秋心院室内植物均以花香取胜[3];痴珠住所“一个磁瓶,插数枝水桅花,芬香扑鼻”[1];还可“向回廊月下,闲嗅着小梅花”[1];梅窝有可“领略些花香”[1]的梅花香;柳溪“云净天空,冰轮拥出,微风引着南岸桂花的香,阵阵扑人鼻孔”[1]及“槐影筛风,桂香湿露”[1]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香;更有“立多时,细雨梅花落香雪”[1]。文中荷生说“是个名花,再无不香的;只是这种香,只许细心人默默领会,比不得那素馨、茉莉的香,一接目便到鼻孔中来”[1],采秋接着说道“这才是心清闻妙香。要晓得它有这一股香,才算是不专在色上讲究哩”[1]。

1.6花卉饮食

可喝荷叶粥、荷叶茶、龙井茶、薄荷露茶;可吃“雪水炖的莲心菜”“菱角和鲜莲子”“鲜藕”“油炸的叶”“松花糕”“杏酪”[1]等;可饮“莲蕊酿”[1]的酒;且重阳日前后,“赏菊持螯,秋光正好”[1]。其次行酒时可以用花为题击鼓传花令,着实风雅一番。

1.7花卉生态美

植物往往与其它生物一起构成更高层次、更具生态美感的群落生命之美。如柳溪泛舟:“那船就咿咿哑哑的,从莲萍菱芡中荡出”“水手们分开双桨,向荷花深处荡来。只见白鹭横飞,垂杨倒挂,香风习习,花气蒙蒙。真是香国楼台,佛天世界 ”[1]。吕仙阁“绕着水是绿柳成行,黄鹂百啭,便觉心旷神怡”[1]。

1.8花卉之真实造景

文中园林景点星罗密布,有彤云阁、芙蓉洲、汾神庙、秋华堂、秋心院、愉园、寄园、邃园、吕仙阁、小蓬瀛、听雨山馆、竹坞、梅窝、绿玉山房、大营等;且各处的植物造景均别具特色,让人心驰神往。文中花卉有地栽、盆栽、瓶花、鲜切花、唐花(温室栽培花卉)等多种形式应用。秋痕“会画菊,便爱艺菊,凭你枯茎残蕊,她一插就活”[1]。

2镜花水月,梦幻泡影――《花月痕》花之虚相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应用具体真实的植物实体,也可以实相为基础,把其形象姿态抽象化、变形化、艺术化,着重展现园林植物的艺术美,间接应用体现于生活中,这也可称为“花之虚相”,为花卉的虚拟应用。花之虚相往往展示在绘画作品[6]、雕塑作品[7]、诗词作品、园林小品、陶瓷作品、室内外装饰、摄影作品、曲艺作品、舞台陈设、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服装设计等艺术形态中。部分花之虚相往往包含鲜明的艺术思维,有着较强的艺术美感。

2.1花卉梦境

梦为真,其梦中之境却为幻境虚景。如采秋的出生缘由:采秋母亲 “那年身上有娠,夜梦一仙女手拈芙蓉一枝”“掷花于怀,是夕生一女,因名梦仙,小字采秋”[1]。痴珠在草凉驿有一梦,见一丽人“手拈一枝杏花”[1]。剑秋有“惊好梦门外花郎”[1]之语;文中还有“梅影横窗,闷入梅花之梦”[1]及“红楼原一梦,转眼便成空”[1]的感叹。

2.2花卉灯谜

元宵节花神庙有花卉灯谜。如“深恨行止不能自主(花名一)”“春信到重关(花名一)”[1]。有几个给出了谜底,如“仆貌惭傅粉,剩有青丝(药名一)”[1],为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至于这一灯谜,小岑打笑道“但可惜荷生姓韩,要是姓何,那更切当了”[1]。

2.3花卉与陈设装饰

秋心院有芭蕉Musa basjoo叶形状的月亮门,还有海棠座椅。愉园水榭船室有“蕉叶的门”[1]和“九瓣莲花灯”[1];彤云阁有“海棠式、梅花式的坐墩”[1]。文中还有以芙蓉之虚拟抽象花朵形态为主题的芙蓉扣、芙蓉镜 、芙蓉帐 、芙蓉软褥等多处应用。

2.4花卉命名与别称

以花卉为人物命名的有“销恨花潘碧桃”“虞美人颜丹”[1],红豆、柳青、青萍等。而以花卉为住所命名更别具特色。如剑秋住所“遍种芭蕉”[1],故称为绿玉山房;文中还有芙蓉洲、碧梧山房、荔香院、柳溪、竹坞、竹竿岭、梅窝、芍坡、藕斋、紫柏山、草凉驿等住所地名。还可谓之黄花,见“犹忆三秋识面初,黄花开满美人居”[1]等句。文中还提到“成都府城多种木芙蓉,也唤作芙蓉城”[1],与今成都简称“蓉城”一致;而荷花的别名有“芙蕖”“芙蓉”[1]等。

2.5花卉与诗词

花卉的诗词渗透,见诗词、对联、楹联、书信等形式。小说有一首水仙花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的诗,极其传神写照。痴珠有“弱絮一生惟有恨,空桑三宿可胜情”“琐屑香闻红石竹,淤泥秀擢碧芙蕖”[1]等句,秋痕还作有《秋海棠》和《白鸡冠花》的诗。

2.6花卉与绘画

秋心院“挂一幅墨竹”“痴珠的帐缘,是秋痕画的菊”“荷生看那扇叶上系画两个美人携手梧桐树下”[1];秋痕自己小照:“手拈一枝杏花”。“昨有秦中鸿便,题一梅花画册,寄与红卿”“团扇画梅成小影[1]”;另外心印和尚会画梅,秋痕会画菊。

2.7花卉与曲艺

荷生曾作《采莲歌》;柳溪乘船,众丽人“便齐声唱起《采莲歌》来”[1];痴珠诗中有“《采莲曲》里猜怜子,丛桂开时又见君”[1]之句;荷生诗中有“愿借西湖千顷水,听君闲唱《采菱歌》”[1]之句。秋痕曾弹奏《水仙操》;梦中夜戏有“秋,霜做冷”[1]之句。还有朗朗上口可以唱和的竹枝词,见“娇呼小字猜莲子,爱唱新词谱《竹枝》”[1]之句。

2.8花卉与人物审美

主要表现在“人拟花”。如“痴珠从那月光灯影瞧着秋痕,真似一枝初放的兰花,葳蕤窈窕,极清中露出极艳来”[1];秋痕一身淡妆,“直似一树梨花,远远扶掖而至”[1];秋痕“绿惨粉销,真像个落花无言,人淡如菊”[1]。采秋“烟黛微颦,正如雪里梅花”[1];红豆“笑盈盈的,已似海棠花,娇艳无比[1]”;一个丽人“濯濯如春月柳,滟滟如出水芙蓉[1]”。荷生有“出水芙蓉,晚风杨柳,我自谓似之”[1]之句;痴珠有“好男儿芙蓉俊姿”“偏似他翠袖临风惨落梅”[1]之句。其次表现在“花拟人”方面,如秋华堂“客厅中两盆碧桃花开得艳艳,映着灯光,就像嫣然欲笑一般”[1],而其西院屋内“瓶花欲笑”[1]。

3相由心生,境由心造――《花月痕》花之心相

心中之相因观者内心不同,眼中相景不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故心为主导;故可天马行空,文心雕龙;故可寄情托意,影射内心。而能否从实际真实的园林景致、或艺术作品中虚拟的园林景致中感受到美感和意境,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密切关联。《花月痕》是一部为失意文人写心之作[1],文中还有超脱俗事的心印和尚,故作者笔下之园林景致必然影射了作者的主观性情、审美、志节。

3.1花卉与人生感悟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则迹疏而可久,浓则情纵而难长。你不看这碧桃花,开到如此繁艳,还得几天排在这里呢?人生该聚多少时,该见多少面,都有夙缘,都有定数”[1];小说中心印和尚以碧桃花Prunus persica var. duplex的花开花败为例,表明自己的人生观点。文中还有“大海飘萍,离合无定”[1]的感叹,以漂浮植物随波逐流之态,道出其人生感悟。小说中还有对人才知遇的评论:“倘遇着不能用才之人,杞梓F楠都成朽木”[1],这也是对现实中真实的自己及小说中虚拟的痴珠之怀才不遇境况的无可奈何的感叹。

3.2花卉与解忧忘愁

文章首回说道“如今要向何处发泄呢?吟风啸月,好景难常;玩水游山,劳人易倦。万不得已而寄其情于名花,万不得已而寄其情于时鸟”[1],可见花卉与心境调节是有一定关联的;文中还有“灯下红儿,真堪销恨;花前碧玉,颇可忘忧”[1]之句,可见花卉与名酒杜康一般,可以解人忧愁。也让人不禁想到当前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广泛的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其别名为“忘忧草”,目睹观之,大概可忘忧吧。

3.3花卉与园林意境

园林景致之美重在有意境。当观景者内心与实际或虚拟景致物我交融时,往往有意境美的产生。文中有“立多时,细雨梅花落香雪”[1]的雅致意境美;“桃花如雪牵归马,湘水连天泛白鸥”[1]的缥缈意境美;“最是荻花萧瑟处,琵琶帘外雨如烟”[1]的凄凉意境美。尽管树木花卉本身是中立的,但往往被人为主观地赋予不同的品格。故才会有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之豪迈诗句。文中秋心院以不畏寒风绚丽盛开的作为景致主体,更有一株孤独傲雪的古梅,再加一副“一帘秋影淡与月,三径花香清欲寒”[1]的对联;不仅影射了秋痕孤傲刚毅的性格,还营造出秋心院清雅苦愁的意境[3]。

4讨论

《花月痕》花文化如下特点:

4.1花文化本初来源具多元性

花文化的本初来源为现实中真实生长的园林植物,本小说作为花文化本初来源的花卉植物种类繁多。有槐Sophora japonica、垂柳Salix babylonic、桑Morus alba、松柏类、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var. nana、湘妃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桂花、梅花、海棠类、梧桐Firmiana simplex、玉兰Magnolia denudata、桃Prunus persica、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杏Prunus armeniaca、梨Pyrus bretschneideri、石榴Punica granatum、梓树Catalpa ovata、丁香Syringa oblata、牡丹、枸杞Lycium chinense、薜荔Ficus pumila、素馨Jasminum grandiflorum、茉莉Jasminum sambac、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罂粟Papaver somniferum、虞美人Papaver rhoeas、玉簪Hosta plantaginea、芭蕉、秋海棠、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夜来香Telosma cordata、晚香玉Polianthes tuberosa、素心兰Cymbidium gyokuchin var. soshin、水仙等;水生植物有莲、萍、菱、芡、芦、蒲、荻等;还有若干中药植物及一些未注明名称的花草树木。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并州花。

4.2花文化虚实相生,渗透广泛

《花月痕》中花卉表观真实之美使读者目不暇接、时闻花香、间览美食,且有花卉诗词、花卉梦境、花卉审美、花卉装饰等升华了的花文化与之相互补充。既虚虚实实、落英缤纷般,又出水芙蓉、天然去雕塑般,亦真亦幻地呈现出了缤纷繁灿的花文化。其花文化侧面反映了清代的社会习俗和礼仪、花卉应用的形式及领域、文人雅士的审美倾向、文学诗词创作的偏好等。可见当时花文化在赠花、赏花、饮食、文学、绘画、诗词、音乐、灯谜、装饰、审美等方面都得到了重点体现,在园林文化、历史传说、文化典故、宗教、哲学等领域也略有涉及。园林艺术与文学、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互相交织渗透,统一起来,形成中国古典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很显然,花文化为《花月痕》小说的艺术性锦上添花。

4.3花之相由人心定夺

很显然,花之实相强调其自然属性,花之虚相强调其艺术属性,花之心相强调其精神属性;而从逻辑上讲,实相、虚相及心相偏向主观情感。从某种角度看,心纳万物,心为主宰,心可有可无,心可实可虚;故西天取经路上的唐玄奘会有“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明・吴承恩《西游记》)之语;故六祖慧能会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偈子。广义上的心相包含有相和无相,有相中包含虚实二相。至于无相,如同观月:眼中之月会有圆缺变化,而真实之月何曾增减。观花亦如是。

文中兰花在室内装饰摆放及赠花、赏花等,为兰花花文化实相之表现;以兰花花卉形象的图案雕刻作品在室内装饰摆放,以兰花为题的诗词,以兰花为比喻的人物审美则为兰花花文化虚相之表现;而以兰花创造的园林意境则是源于虚实、超越虚实的,以心观景的,是兰花花文化心相之展现。而文中心清闻妙香之讨论,对花香的欣赏从花之实相跳跃到了以心为主导的心相审美中,可见花相迷离变幻,交错盘绕,互为依存,不可明分。而因人的主观情感及认知不同,故对虚实、对有无之界定,如同对阴阳、对色空、对动静、对得失之界定一样往往也未有明显界限;这两者往往是互为因果、相互依存、不可明分、融合一体的。可谓“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梁羽生・《白发魔女传》)”。故而,花之相或有或无,或虚或实,或虚实相间,需看花之人自心定夺;亦无必要执著区分。

4.4审美不同,意境不同

在艺术作品创作上,主观意识具有绝对控制力,这也是个人主观审美的表现;故而艺术作品创作是因心而异的。如在诗词中常有对秋的审美展现:既有“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清・曹雪芹《红楼梦》)之哀怨悲切表现;又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之畅快洒脱表现。可见在艺术作品创作上主观审美不同,作品意境不同。再如梅花以孤傲之态独立于世,引无数文人雅客对其风姿性情竞相折腰,着力赞扬。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林逋《山园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但对梅花也有截然相反的观感,如“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北宋・欧阳修《和梅圣俞杏花》);该诗词作者认为艳阳日盛开的杏花要好于在初春冰雪中绽开的梅花。可见,花文化本初来源虽然相同,但因主观审美及心境的不同,其诗词作品中表达出的意境也会有所不同。故,个体对花卉有审美偏好性。

《花月痕》之痴珠和荷生均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文人式的审美。但就人生境遇而言,痴珠是失意文人,荷生是得志文人;故二者各自分别归属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南唐・李煜《相见欢》)的失意感伤情怀审美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的畅意情怀审美这两类截然不同的中国古典文人的审美情怀。从而导致痴珠对淡雅孤傲的梅花极其偏爱;荷生对富贵娇艳的荷花则更钟情。综上,可扩大到对文学、绘画、雕塑、装饰、园林、电影等不同艺术形态的创作和审美中――心境即心景,心境即意境。

参考文献:

[1]魏秀仁著.花月痕[M]. 瞿文光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2001.

[2]袁进. 浮沉在社会历史大潮中――论《花月痕》的影响[J]. 社会科学, 2005(4):112-118.

[3]张红亮,段九菊.《花月痕》中“秋心院”与“愉园”园林景观与花卉应用分析[J]. 广东园林,2013(1):17-19.

[4]李丽,周兴文,王彩云. 中国茉莉花文化研究初探[J]. 福建林业科技, 2012,39(2):186-189.

[5]苑庆磊,于晓南. 牡丹、芍药花文化与我国的风景园林[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6-60.

[6]王念祥. 中国古代花鸟画鉴赏 [M]. 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涉江采芙蓉教案范文第4篇

一、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和特殊的困难

我们学习中国美学史,要注意它的特点:

第一,中国历史上,不但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有美学思想,而且在历代的著名的诗人、画家、戏剧家……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音乐理论、书法理论中,也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往往还是美学思想史中的精华部分。这样,学习中国美学史,材料就特别丰富,牵涉的方面也特别多。

第二,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雕塑、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例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因此,各门艺术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在审美观方面,往往可以

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

充分认识以上特点,便可以明白,学习中国美学史,有它的特殊的困难条件,有它的特殊的优越条件,因而也就有特殊的趣味。

二、学习中国美学史在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中国美学史,在方法上要掌握魏晋六朝这一中国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这个时代的诗歌、绘画、书法,例如陶潜、谢灵运、顾恺之、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作品,对于唐以后的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开启作用。而这个时代的各种艺术理论,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谢赫《古画品录》里的《绘画六法》,更为后来文学理论和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WwW.133229.coM因此过去对于美学史的研究,往往就从这个时代开始,而对于先秦和汉代的美学思想几乎很少接触。但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到汉代,这一漫.长的时间内,的确存在过丰富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有着不同于六朝以后的特点。我们在《诗经》、《易经》、《乐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吕氏春秋》,以至《汉赋》中,都可发现这样的资料。特别是近年来考古发掘方面有极伟大的新成就(参看夏鼐:《新中国的考古收获》)。

大量的出土文物器具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鲜的古代艺术形象,可以同原有的古代文献资料互相印证,启发或加深我们对原有文献资料的认识。因此在学习中国美学史时,要特别注意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果。从美学的角度对这些成果加以分析和研究,将会提供许多新的资料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使美学史的研究可以从六朝再往上推,以弥补美学史研究中这一段重要的空白。

第二题 先秦工艺美术和古代哲学、

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一、把哲学、文学著作和工艺、美术晶联系起来研究

中国先秦出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他们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对于艺术的见解。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孔子也曾经用绘画来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孟子对美下了定义。《吕氏春秋》、《淮南子》谈到音乐。

《礼记·乐记》更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

但是仅仅限于文字,我们对于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往往了解得不具体,因而不深刻,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例如,结合汉代壁画和古代建筑来理解汉朝人的赋;结合发掘出来的编钟来理解古代的乐律;结合楚墓中极其艳丽的图案来理解《楚辞》的美,等等。这种结合研究所以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工艺品时不单表现了高度技巧,而且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表现了工匠自己的美学思想)。

像马克思所说,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另方面是因为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表面上看来是多么虚幻(如庄子),但严格讲起来都是对当时现实社会、对当时的实际的工艺品、美术品的批评。因此脱离当时的工艺美术的实际材料,就很难透彻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恩格斯说过:“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反杜林论》第32页)毛主席也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75页)我们现在来研究中国美学史,应该努力运用经典作家所指示的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错采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

鲍照比较谢灵运的诗和颜延之的诗,谓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则是“列律镂锦,雕绩满眼”。《诗品》:“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见钟嵘《诗品》、《南史·颜延之传》)这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

这两种美感或美的理想,表现在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各个方面。

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六朝骈文、颜延之诗、明清的瓷器,一

直存在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这是一种美,“镂金错采、雕绩满眼”的美。汉代的铜器陶器,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白瓷,这又是一种美,“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

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镂金错采”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在艺术中,要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陶潜作诗和顾恺之作画,都是突出的例子。王羲之的字,也没有汉隶那么整齐,那么有装饰性,而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这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

这种美学思想的解放在先秦哲学家那里就有了萌芽。从三代铜器那样整齐严肃、雕工细密的图案,我们可以推知先秦诸于所处的艺术环境是一个“镂金错采、雕绩满眼”的世界。先秦诸子对于这种艺术境界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对这种艺术取否定的态度。如墨子,认为是奢侈、骄横、剥削的表现,使人民受痛苦,对国家没有好处,所以他“非乐”,即反对一切艺术。又如老庄,也否定艺术。庄子重视精神,轻视物质表现。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另一种对这种艺术取肯定的态度,这就是孔盂一派。艺术表现在礼器上,乐器上。孔孟是尊重礼乐的。但他们也并非盲目受礼乐控制,而要寻求礼乐的本质和根源,进行分析批判。总之,不论肯定艺术还是否定艺术,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批判

的态度,一种思想解放的倾向。这对后来的美学思想,有极大的影

响。

但是实践先于理论,工匠艺术家更要走在哲学家的前面。先在艺术实践上表现出一个新的境界,才有概括这种新境界的理论。

现在我们有一个极珍贵的出土铜器,证明早于孔子一百多年,就已瓢“镂金错采、雕绩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成为牛种独立的表现,把装饰、花纹、图案丢在脚下了。这个铜器叫“莲鹅方壶“。它从真实自然界取材,不但有跃跃欲动的龙和螭,而且蠢出现了植物:莲花瓣。表示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要从装饰艺术披立出来的倾向。尤其顶上站着一个张翅的仙鹤象征着一个新的骚神,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原陈列故宫太和殿,现陈列历史博物馆)。

郭沫若对于此壶曾作了很好的论述:

此壶全身均浓重奇诡之传统花纹,予人以无名之压迫,几可窒息。乃于壶盖之周骈列莲瓣二层,以植物为图案,器在秦汉以前者,已为余所仅见之一例。而于莲瓣之中央复立一清新俊逸之白鹤,翔其双翅,单其一足,微隙其喙作欲鸣之状,余谓此乃时代精神之一象征也。此鹤初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此正春秋初年由殷周半神话时代脱出时,一切社会情形及精神文化之一如实表现(《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这就是艺术抢先表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传统的压迫中跳出来。对于这种新的境界的理解,便产生出先秦诸子的解放的思想。

上述两种美感,两种美的理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贯穿下来。

六朝的镜铭:“鸾镜晓匀妆,慢把花钿饰,真如绿水中,一朵芙蓉出”(《金石索》)。在镜子的两面就表现了两种不同的美。后来宋词人李德润也有这样的句子:“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被况周颐评为“佳句”(《蕙风词话》)。

钟嵘很明显赞美“初日芙蓉”的美。唐代更有了发展。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苏轼又说:“无穷出清新。”“清新”与“清真”也是同样的境界。

清代刘熙载《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

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诗的“隔”与“不隔”之分。清真清新如陶谢便是“不隔”,雕绩雕琢如颜延之便是“隔”。“池塘生春草”好处就在“不隔”。而唐代李商隐的诗则可说是一种“隔”的美。

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我们京剧舞台上有浓厚的彩色的美,美丽的线条,再加上灯光,十分动人。但艺术家不停留在这境界,要如仙鹤高飞,向更高的境界走,表现出生活情感来。

我们人民大会堂的美也可以说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美感的

深度问题。

这两种美的理想,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艺术中的美和真、善

的关系问题。

艺术的装饰性,是艺术中美的部分。但艺术不仅满足美的要求,而且满足思想的要求,要能从艺术中认识社会生活、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艺术品中本来有这两个部分:思想性和艺术性。真、善、美,这是统一的要求。片面强调美,就走向唯美主义;片面强调真,就走向自然主义。这种关系,在古代艺术家(工匠那里,主要就是如何把统治阶级的政治含义表现美,即把器具装饰起来以达到政治的目的。另方面,当时的哲学家、思想家在对于这些实际艺术品的批判时,也就提供了关于美同真、善的关系的不同见解。如孔子批判其过分装饰,而要求教育的价值,老庄讲自然,根本否定艺术,要求放弃一切的美,归真返朴;韩非子讲法,认

为美使人心动摇、浪漫,应该反对;墨子反对音乐,认为音乐引导统治阶级奢侈、不顾人民痛苦,认为美和善是相违反的。

三、虚和实(一)《考工记》

先秦诸子用艺术作譬喻来说明他们的哲学思想,反过来,他们的哲学思想对后代艺术的发展也起很大影响。我们提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即虚和实的观念,结合这一观念在以后的发展来谈一谈。

《考工记》《梓人为笱虞》章已经启发了虚和实的问题。钟和磬

的声音本来已经可以引起美感,但是这位古代的工匠在制作笱虞时却不是简单地做一个架子就算了,他要把整个器具作为一个统一的形象来进行艺术设计。在鼓下面安放着虎豹等猛兽、使人听到鼓声,同时看见虎豹的形状,两方面在脑中虚构结合,就好像是虎豹在吼叫一样。这样一方面木雕的虎豹显得更有生气,而鼓声也形象化了,格外有情味,整个艺术品的感动力量就增加了一倍。

在这里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死的,没有生命,一张画可使你神游,神游就是“虚”。

《考工记》所表现的这种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而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虚和实的问题,这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

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个能摹仿,谓之神。所以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易系辞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累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世界是变的,而变的世界对我们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化,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种宇宙观表现在艺术上,就要求艺术也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石涛的巨幅画《搜尽奇峰打草稿》(故宫藏),越满越觉得虚灵动荡,富有生命,这就是中国画的高妙处。六朝庾子山的小园赋也有这种情趣。

四、虚和实(二)化景物为情思

上面讲了虚实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所以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有生命。

现在再讲虚实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思想家还认为艺术要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

宋人范唏文《对床夜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

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

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清人笪重光《画荃》说:“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人邹一桂

艺术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

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

我们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三岔口》这出京戏,并不熄掉灯光,但夜还是存在的。这里夜并非真实的夜,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虚构的黑夜,是情感思想中的黑夜。这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

《粱祝相送》可以不用布景,而凭着演员的歌唱、谈话、姿态表现在四周各种多变的景致。这景致在物理学上不存在,在艺术上却是存在的,这是“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不但表现出景物,更重要的结合着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因此就不是照相的真实,而是挖掘得很深的核心的真实。这又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

《史记·封禅书》写海外三神山,用虚虚实实的文笔,描写空灵动荡的风景,同时包含着对汉武帝的讽刺。作家要表现的历史上真实的事件,却用了一种不易捉摸的文学结构,以寄托他自己的情感、思想、见解。这是“化景物为情思”,表现出司马迁的伟大艺术天才。

范唏文《对床夜语》论杜甫诗:“老杜多欲以颜色字置第一字,却引实事来。如‘红人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是也。不如此,则语既弱而气亦馁。”“红”本属于客观景物,诗人把它置第一字,就成了感觉、情感里的“红”。它首先引起我的感觉情趣,由情感里的“红”再进一步见到实在的桃花。经过这样从情感到实物,“红”就加重了,提高了。实化成虚,虚实结合,情感和景物结合,就提高了艺术的境界。

诗人欧阳修有首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赖客思家。”这里情感好比是水,上面飘浮着景物。一种忧郁美丽的基本情调,把几种景致联系了起来。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于是成就了一首空灵优美的抒情诗。

《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

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句堆满了形象,非常“实”,是“镂金错采、雕缋满眼”的工笔画。后二句是白描,是不可捉摸的笑,是空灵,是“虚”。这二句不用比喻的白描,使前面五句形象活动起来了。没有这二句,前面五句可以使人感到是一个庙里的观音菩萨像。有了这二句,就完成了一个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人形象。

近人王蕴章《燃腊余韵》载:“女士林韫林,福建莆田人,暮春济

涉江采芙蓉教案范文第5篇

文明创建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抓好问题整改,提升城市品质,树立文明新风。下面小编整理了在文明创建督查讲评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文明创建督查讲评会议,主要任务是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聚焦突出问题,压实创建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刚才我们观看了暗访片,曝光的问题令人警醒。学军同志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艳飞同志作了工作讲评,湘湖管理局、五里牌街道、市场监管局、卫健局、行政执法大队作了表态发言。长江部长在讲话中对我区文明创建工作给予了肯定,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总的来看,通过持续的努力,全区上下在吃透政策、对标对表、上下衔接、专项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亮点:一是共建共享的创建氛围不断浓厚。我们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把党委领导与居民自治结合起来,广泛动员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涌现出一批模范典型,打造了一批品牌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和较好反响。二是精细精美的城市品质日益彰显。按照“四精五有”(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明增长;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要求,我们常态化推进重点商圈、重点道路、重点区域提质,有效净化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完善公共设施、规范公共行为、提升公共服务,推动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三是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不断养成。近年来,从文明家风、移风易俗、排队礼让,到文明校园、牛皮癣整治、文明餐桌,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文明理念、文明意识、文明习惯逐渐蔚然成风。今年,虽然疫情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广大市民也通过这次疫情认识到了健康生活方式、良好文明素养的重要性,戴口罩、不聚集、不吃野味、保持社交距离等文明行为已然成为市民普遍遵从的生活自觉。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促进了全区文明创建的常态化。

当前,文明城市国检测评在即,疫情影响下相关工作的开展出现了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且测评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时间不等人,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开足马力,全面对标测评体系,担起责任、抢抓进度、落实措施,力争在国检中得高分。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识要提升。

通过暗访片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思想松懈、麻痹大意、消极应付的心态,这说明我们一些单位、个人对文明创建工作在思想还没有高度重视、责任上还没有完全压实、规则上还没有彻底吃透、工作上还没有足够上心。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做到“三个立足”:一是立足上级要求。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先后就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遏制餐饮浪费等问题还特别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群众生活的深切关心和对社会文明风尚的高度重视。家毫书记在省文明委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始终突出为民利民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把开展文明创建与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结合起来,在解决难点痛点过程中赢得群众支持、树立文明新风。”衡华书记在2020年长沙市文明委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时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文明创建中更加注重把重心放到城乡基层、工作做到群众身边、惠民利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今年是长沙的“文明城市提质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考之年”,也是特殊之年、关键之年,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市委对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提出的新指示新要求,充分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和经济发展保卫战的重要保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二是立足市民需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当前,我们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牛皮癣、垃圾乱堆、车辆违停等“城市病”还没有根治。我们一定要坚持用户思维、问题导向,将老百姓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创建工作的初心和评价标准,群众的肯定多一分,创建的成效就多一分。三是立足芙蓉追求。芙蓉区是省委所在地,省委提出长沙的定位首先是湖南省会,而芙蓉区的根本定位就是省委所在地。对此,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体现省会意识、担当省会责任方面,芙蓉区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说,芙蓉区的文明程度代表着全省的文明程度。我们不仅要有更高的认识,还要有更高的标准。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加压力,容不得任何差错。只有做到了这“三个立足”,才能准确把握这次测评对长沙、对芙蓉区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目标要明确。

文明创建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抓好问题整改,提升城市品质,树立文明新风。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吃透测评体系。测评体系就是测评的“指挥棒”。今年新修订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相比2019年的测评体系进行了90余处修改,比如:新增了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等相关要求;比如: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些调整是为了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刚才在暗访片曝光出来的有牛皮癣、垃圾堆放等老问题,也有“1米线”设置等测评体系调整、修改后查出来的新问题,这说明对新测评体系和规则的学习研究还要深入。各单位各部门要摸清基本情况、吃透测评体系,区文明办也要加强指导,对于今年“测什么”“怎么测”“如何评”,大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要抓好问题整改。暗访片里曝光的涉及街道的问题,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对照测评体系,迅速开展整改,确保及时销号。针对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服务、公共行为等方面问题,要对照标准排查,聚焦问题整改,特别要注意防止问题反弹和情况反复,确保整改达标创优。三是抓好重点管控。文明创建既要抓重点,更要重细节。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高度重视五一广场、火车站、汽车东站以及人民路、八一路、芙蓉路、韶山路等重点商圈、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秩序、市容、环境等方面管控。背街小巷、浏阳河以东地区等城市管理顽疾相对集中的区域,城管、行政执法、交通、交警等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城管秩序、集贸市场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秩序,重点整治各类车辆乱停乱放乱行、行人不走斑马线、不等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彻底整治城市乱象和不文明现象。此外,门店相关证件、标识标牌、迎检资料等细节问题也不可忽视麻痹,要逐个查漏补缺,把迎检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四是做到举一反三。当前的问题不仅只有暗访片中通报的这些,各单位各部门要善于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对照测评体系开展全面自查,逐项自查自纠,逐项整改落实,确保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批。对于网吧、五小门店、街巷道路、农贸市场及周边等地区等其他测评点,尤其是城市窗口、人流量大的重点地段,要彻底排查整改,确保问题整改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三、责任要落实。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楚辞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屈原学会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社会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