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下数学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二班有学生60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5、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差生补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
关键词: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 有效自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更多地“关注教”,而较少地“关注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定教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定教呢?
一、课前的有效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才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以学定教,备好各“点”
1.备好起点
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2.备好重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堂课有灵魂。
3.备好难点
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备好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例题的变式讲解,使学生在做题时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5.备好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6.备好盲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年龄、经验的局限或者惯性思维的影响,对概念的认知往往表现出孤立、肤浅的特征,也会出现认知的盲点,或是不知,或是偏知,或是窄知,这就是思维盲点。
(二)以学定教,重组教材
新课程教材在编写中,给教师留有很大的自选空间、创造空间,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改变教学进程,重组教材。学生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
二、课中的有效自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教师就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结合自己的思维方法,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课堂预习、先学后教就是不错的做法。
课堂预习简单的说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讲课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学习过程,它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先学后教”就是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和老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总结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和反馈,集中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调整预案,确立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序地进行,高效地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或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例如四下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虽然本节课知识点多,但学生对三角形已有直观认识并能分辨,三角形的特征即使是教材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能解决,就不是重难点了。学生学不会,很难学的才是重难点。所以我在上课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先预习三角形的特征,触摆三角形。把三角形的特征这一重点放在预习中完成,而余下来的时间则重点解决了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角形的高,这样就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以学定教的课堂可以先预习再教学,也可以在中途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先让学生感知了面积的含义,体会了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后,建构面积单位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时可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面积单位的大小是如何规定的;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真正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的有效作业
作业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盲目重复的作业,可能阻碍技能的形成,甚至导致技能的退化,完全要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在以“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理念下,从下面几方面来进行布置作业的,力求教师有效地教,达到学生有效的学,真正产生有效作业的效应,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
(一)分层练习,自主选择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力求讲究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设计。比如:四下教了四则混合运算就针对这个内容,布置了学生用扑克牌算24.在五年级“约数和倍数”的练习课上,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完所学的知识之后,可设计老师的手机号码,来考考大家。题目设计的要求是:(1)不能直接将号码出示。(2)充分利用已学的概念: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来设计问题,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3)问题表述要清楚,题目设计要新颖。
又如四上教了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后,正值学校秋游,从学校去官溪,我当时就要求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去秋游。告诉学生路程是3600米,在走的过程中体会去时用了1小时20分时间,回来的时候用了1小时时间,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当时同学们提了这4个问题:去时的速度是多少?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往返速度相差多少?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前2个问题非常容易,3600÷80,3600÷60,当作题,要求全班做。第三个问题当作题,自由选择。最后求平均速度,当作题,要求好生做。结果学生列出下面算式。生1:(45+60)÷2;生2:3600÷(45+60);生3:3600×2÷(45+60).这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亲身体验走这段路时的感觉,平均速度不可能大于多少而小于多少呢?水到渠成得出往返“平均速度=往返总路程÷往返总时间”,难题就在学生亲身经历中解决了。不同的学生就得到不同的发展。
再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出示趣味性的一则日记,让学生修改。“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洗完脸。喝了250升的牛奶,吃了50千克的面包。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3平方米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二)当堂练习,保证时间
新课后课堂作业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多练、精练。教师一般不当堂批改作业,下课时,把课堂作业收走,到课下再认真批改。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课下补差和日日清的重点对象。力求全班学生作业做到“题题明,堂堂清”。
(三)以错补新,总结提升
有题必做,有错必纠。对作业的批改要及时,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订正,并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订正错误,学会写错因,写反思。课堂讲评试卷的时候,要归纳总结,不要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律,再指导学生进行运用,并有拓展延伸。保证课堂中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订正。其次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一个“错题本”,因为学习既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改错、融会贯通的过程。一门课程,知识漏洞越小,说明学得越好,考试时的成绩也就会越好,那些作业中或考试中出错的地方,往往就是知识漏洞最大的地方。每次作业或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就是知识的漏洞。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错题,反复练习,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就这样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总的来说,以学定教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以学习为导向,转变教师行为;以学法为主导,转变教学重点;以学案定教案,转变备课方式。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总起来说就是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质疑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堂里成为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放飞孩子课堂——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本教育[J]青海教育,2010
[2]姜庆良.以学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7)
[3]周汉伟.数学有效课堂的思考与策略[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
一、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落实教学“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评)。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试题的制作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对象──学生,这里需要关心、帮助及鼓励。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批改作业、辅导疑难、及时鼓励等,特别是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更为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对优生,指导与鼓励他们冒尖,适当开展培优竞赛辅导引导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对后进生要多进行个别的辅导,不仅给他们解疑难,还要给他们鼓信心、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加强科研促教,大胆探索教学新模式
积极响应学校开展“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学生的学法,使教学工作真正做到:
①培养兴趣,多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想自己的问题;
②教会想,会思考从而实现自己扩大知识量,增加思维量。
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做法,重视“实践——学习与探究——反省、联系与总结“的过程,对于数学问题的学习,积极引导学生用“做─比─问”的方法来学习。“做”就是自己先审题、分析、试做,目的是训练和检查自己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就是把自己的分析、做法同老师或书上的方法对比,找出优劣,发现问题;“问”就是提问题,总结经验:
①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关键是哪一步?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
②能找到更好的解题途径吗?
③这个方法能推广吗?
④通过解这个题,我应该学到什么?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二数学内容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和计划,以帮助更多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一、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禁毒、反、校园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并养成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恰当,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或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22周,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第一学段:数学必修3;第二学段:选修1-1
新的学期是新的起点,新的希望。通过上面的计划,我相信自己在本学期一定能有喜人的收获。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四、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周四下午参加数学组的教研活动,每周的星期五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字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1 准备阶段
1.1 前期调查
课题组成员曾利用课外时间和每周二下午的集备时间,围绕学校的教研计划,对广大师生展开前期调查,我们的调查包括教师和学生,调查学生对老师上课全部用书本上的例题的看法,学生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很乏味,上课不认真听课也没关系,反正课后不懂可以自己回家看书;教师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很别扭,数学本身就枯燥,以书讲书,效果不好.鉴于这种情况,课题组的老师对“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认识.
1.2 制定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3 收集例题阶段
每周四下午均有开展教研活动,这给收集例题带来了很大便利.从开课教师的说课、上课,其它老师的评课,还有我们自已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收集到了许许多多有关课堂教学的例题.我们对这些例题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类,对不同类型的例题研究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2 处理教材例题的原则
要处理好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达到自如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1 目标性原则: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航的作用.教师对例题的“开发”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开发后的内容要体现目标性原则,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2.2 科学性和现实性原则:数学知识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和高度的科学性, “开发”的例题必须具有科学性.教师选择和创造的例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某些陈旧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内容要删除,要把某些新进展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编成例题,从而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2.3 主体性原则:教师处理例题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处理例题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 处理教材例题的方法
首先要尊重教材,毕竟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现成的例题,它们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于这类例题,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积累的成功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当然,在牢牢把握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对教材中的某些例题作出合理 “开发”. 处理后的例题是教师心中的教材,这教材不是原教材的复印,而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整合的.只有这样经过优化整合的教材,才能使它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观念.例题的再次“开发”,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向“过程与结论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综观在教学实践中作出的探索,对于那些需要“加工”的例题,我们就如何“开发”例题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3.1 不改变例题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的教学中不但要积累成功的经验,还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并以此为鉴,才能使自已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有时即使不改变例题而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也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改动一些小知识点
这是教师在上课时常用的方法,成特别是在讲解计算型的题目时,如:合并同类项时,举例2a+3a,我们给改成5a+6a或7b+2b,继而再改成-2a+3b,然后再总结合并同类项的规律,这对教学效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同时这样随意改动,自已也觉得得心应手,会给自已增加自信心,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3 改变题目的背景
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忽视了课堂情感的投入,在上课时可以对题目的背景进行适当更改.教师有意识地进行题目背景的更换,使知识溶入在不同的背景中,选择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景,这会让数学教学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更加可亲.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用武之地,使数学课程更具现实性.比如在上抛物线的图象时,我们就可以用寿宁县本地知名的木拱桥为背景,向当地学生介绍抛物线的特点,学生自然能倍感亲切和自豪,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3.4 拓展例题的知识范围
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但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借题发挥”,对例题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变化中的三角形”这节课时,分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中,“高h为6不变,底a变化时,有S=ah÷2=6a÷2=3a,点明变量S怎样随着自变量a的变化而变化.在学生掌握了这个例题之后及时渗透行程等常用公式中因变量怎样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教学效果非常好.
3.5 创造全新的例题
教材处理过程中不能只盯着课本中的题目,应选择和创造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题,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今后又要用到的知识,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如在上因式分解时可增加“十字相乘法”等的相关例题,二次函数补充“交点式”等等.
4 “处理例题”的实践阶段
要开展好“处理例题”这项活动,就要关注好以下几个阶段:
4.1 例题的选取阶段
题目涉及的知识要点应覆盖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例题要能体现“通法通用”, 遵循思维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所以所选例题不要一心追求偏、怪、难题,也不要贪多,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4.2 指导学生分析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例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题中的有关问题,包括看懂例题、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得出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步骤.
4.3 教师的讲解阶段
数学例题的讲解分计算题、作图题、证明题等,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也可以用多种思考的方法,下面就以证明题为例:首先是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有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综合法是一种由已知走向求证,即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的问题的证明方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 逐步推向“未知”,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分析法与综合法刚好相反,这是由求证走向已知,即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其次是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有两种思路:反证法和举反例的方法.
4.4 提高总结阶段
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对于学生易错又不容易改正的习题要引导学生做好用好错题集.错题集的格式:
5 实施“处理教材例题”策略的效果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成绩在本地总是遥遥领先,这与开展“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活动有很大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对例题进行适当改动,或调整对例题的授课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大部分同学感觉上数学课比以前有意思多了,他们课堂上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就自然提高了.当然,也有少数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中表现不够突出,他们虽然改变了以往“坐不住”的现象,但成绩提高不明显,有些甚至有退步的现象,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6 实施“处理教材例题”策略后的反思
目前教师已经有了主动驾驭教材的热情和意识,一般会对例题作出相应的处理,但是还要注意:要真正用好教材,用好例题,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完善教材的意识,让教材为我所用.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有以下几点要引起关注:
(1)在教材处理过程中会不会因为不断地回想起以往的教学经验,而让“习惯做法”影响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如果课后总是觉得知识讲得不到位,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费力地去补充、拓展、加深,那是因为我们更着眼于对知识本身的处理,而没有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方面下功夫?应该把教学的“支点”放在如何使学生乐学、善学,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的,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学生要成长,教师也要成长. 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新课程带给教师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多参加各项继续教育,要不断钻研,给自已充电,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可以要把教学中成功(失败)的经验、教学 心得、教学反思、论文、等及时地积累下来,作为自已成长的记录,让自已不断成长.
(3)这种处理教材的策略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它还不很完善,也有缺陷,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面对新课程,要积极探索,不断挖掘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展示出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努力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平衡,在摸索中前进,在反思中提高,更好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
数学课堂智慧精彩一、用智慧探寻起点,为有效课堂孕育精彩
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有许多知识并不是新的,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数学问题,就会积累很多的数学知识。要发挥课堂高效只有了解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起点,才能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堂片段: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个镜框,复习周长及长度单位。师问同学们,如果给这个镜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新内容。(说完教师打算板书课题)生答老师,我知道!你说说(教师皱了皱眉)生(大声)量出它的长和宽,乘起来算出面积是多少,就可以去配玻璃了。说完得意洋洋地坐下。师说长乘以宽也知道了,不错,那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面积。(教师淡漠地应付,转身继续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又有哪些呢……(话没有说完已经有许多学生举起手,有学生还轻声地说“我知道,我知道”。可教师无动于衷。)等学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时大多数学生已经放下手,还有三四个人坚持在那儿举着手,然而老师像没看见一样展开新课教学。《认识钟表》教学片断:师问小朋友们,平时你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生答起床――吃早饭――上学――上课……师出示教材中《小明的一天》(次序打乱)这是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请大家和同桌说一说小明这一天都干了什么?(生略)要想更准确地知道小明在什么时候做这六件事,我们该请谁帮忙呢?生:钟表(师出示课题)猜猜看,你认为小明会在早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学?生:7点起床,7点半上学,我平时就是这样的。生:8点起床,9点上学。生:不行,8点起床太晚了,上学要迟到。我猜是6点半起床,8点上学。生:我猜是6点起床,7点半上学,因为小明的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起床要早一点……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就按最后一位同学的意见,让小明6时起床,还可以进行晨练,锻炼身体,吃早餐后7时半上学,这样可以吗?(板书:6时7时半)师:下面请小朋友们从信封里找一找,看有没有6时和7时半的钟面。如果有,分别贴在起床和上学这两幅图的下面。(事先准备10个左右整时与半时的钟面供学生选择,同桌两人合作)师:你是怎么看出这是6时的?(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6,就是6时)师:长针和短针有名称吗?你们是怎么区别他们的?生: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妈妈告诉我的。生:长长瘦瘦的是分针,矮矮胖胖的是时针。师:那7时半你们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分针指着6,时针在7和8的中间。生: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7不到8,因为我知道时针是这样走的。同桌互指互读,然后让学生将这么多的钟面分类。
综观这两个片断,折射出的是两个教师的不同理念,不同的教学行为,体现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假情假意的互动,面对学生已知的知识,教师还是熟视无睹,按照自己的预设我行我素。挫伤学生积极性等同于抛弃了真实、有效的课堂。后者是真正的课堂灵动。尽管教学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但里面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典型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的一个范例。该教师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当调高思维的梯度,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观点的交流和辩论,达成共识。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二、用智慧创设情境,为有效课堂增添色彩
这里是一个图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在课标指导下,创设情境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们对情境创设必要性和功效性达成共识的今天,老师们没有真正读懂情境创设的真谛,其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差距颇大。因而,在公开课中经常看到有煞“风景”的情境。因创设不适当的情境而闹出的笑话不少:如教学“排列”的时候,老师为了介绍社会通讯的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举例“写信”:3个人相互通信,一共要寄多少封信?教师启发:你们知道信是怎么寄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信是到银行寄的”,话音没完,一个同学就补充了“不对,信是寄给警察局的”。这些回答让老师啼笑皆非。不适当的情境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弱化了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除了适当之外应该更真实些,也就是尽可能缩短学生与情境的距离,提高情境的“效”度。笔者参加教研活动,对比三下《位置与方向例4、5》,四下《位置与方向例1、2》两个课例片段,说明自己的立意。三上《位置与方向例4、5》教学片段(一):教师创设柯灵小学周围建筑图。
梯度练习一:
师:小朋友们,这是一幅柯灵小学周围建筑图,你能用刚学的八个方位词,用()在柯灵小学的()面描述柯灵小学周围的建筑物吗?生:金都公寓在柯灵小学的北面。生:医院在柯灵小学的东面。
生:世纪公寓在柯灵小学的西北面。
生:档案管理局在柯灵小学的南面。
生:……
梯度练:
师:现在请你用凯悦大酒店在()的()面说一说这些建筑。此题思维梯度较高,需要学生换个角度,重选参照物。许久后,举起了四五只小手。
生:凯悦大酒店在柯灵小学的西面。生:凯悦大酒店在档案管理局的北面。(师纠错)
生:凯悦大酒店在工厂的西面。(师纠错)
梯度练习三:
师:请用()在()的()面说一说建筑物。
此题的思维梯度更高,属于完全开放题。由于受先前错误的影响,教室里一片寂静。在老师的鼓励下,有同学回答,但错误率较高。四下《位置与方向例1、2》教学片段(二):教师创设了利用“藏宝图”,寻找宝贝情境。
师:如果我告诉大家,老师把宝贝1号藏在了的东北方向,你现在能找到它吗?
生:找不到。
师:看来把宝贝1号的方向简单说在的东北方向是不够准确的。同学们能想想办法把宝贝1号的方向说准确吗?(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引导用谁偏谁几度来说)
师:大屏幕出现宝贝2号,你发现了什么?
生:宝贝2号在东北方向。
生:宝贝2号在东偏北30度这个位置上。
生:宝贝1号和宝贝2号在不同的位置上。师: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才能确定它们的准确位置?老师把这两个宝贝藏在这个大教室里,你能估计一下,这两件宝贝在哪儿吗?(这时,学生可来劲了。)
生:我猜宝贝1号在这里。师:先搞清楚方向!(教师提示学生现实空间方位)
生:1号宝贝藏在东偏北30度,大约在这儿,拿起手指着。(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被指位置的同学埋头搜寻宝贝。)
生:是这个吗?一张藏在抽屉里的废纸。
师:不是。
生:找到了,一个信封。
师:那宝贝2号呢?学生又开始漫无目的地猜测。
师:宝贝2号的位置在哪儿?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从距离1号宝贝2米处寻找。东偏北30度,距离1号宝贝2米左右。
生:用眼张望原来1号宝贝的位置,估计2米,跑到椅子边。找到了!扯下信封给了老师。对比两个创设了情境的教学片段,静心思索,在都达到学习目标的同时,哪个情境留给学生印象更深刻?哪个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计能力?哪个情境更有效?对于片断一,笔者在本校三(1)班学生中做了一次对比实验。这个班学生学过位置与方向不到一周。把被测学生分成两个对比组(好中差能力层次均衡)。实验A组:笔者把片断(一)中9个建筑物图按实际方位置于平地上。被测学生置身其中,按片断一中三个梯度练习各说两句。实验B组:笔者把片断(一)中9个建筑物方位图投射在屏幕上,被测学生按三个梯度练习各说两句话。实验结果表明:实验A组在梯度练习一中略逊实验B组。而在梯度练、三中,实验A组正确率明显高于实验B组。分析数据,发现随着问题的复杂化,置于真实情境中更容易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真实情境创设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有利于知识迁移。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进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学习情境应有的功能。让真实的生活信息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用智慧拾取材料,为有效课堂绽放光彩
课改几年后,课堂慢慢地回归理性,教师们更关注利用有效工具,提高课堂效率。一位新生代教师在组织《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借助小棒搭正方形引出余数,对成功教学起到关键性作用。笔者非常赞同此课用小棒认识余数问题。用小棒搭正方形来操作,最后出现多余不能再搭成一个正方形,这样的具体材料让学生直观地经历了“余数”的产生。另外也是一个数形结合较好的载体。如果用分面包,分香肠,那到最后要补充一句,不可以再分成一半等。而以后教分数的时又出现可以把一个面包分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等,前后冲突,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误解。所以这里的小棒是一个最佳的材料。合理利用材料,能让课堂显得更真实有效,对学生思维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圆的周长》教学片断一:教师让学生准备了5角、1元硬币和一个圆瓶盖子以及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尺子、细绳等。
师: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创造性,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测量经过?
生:我们组测量了1元硬币。它的周长是8厘米,直径是2.5厘米。方法是用一根绳子缠绕硬币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直径直接在硬币上量。(边演示边汇报)
生:我们组测量了5角,我们是先在5角钱的边上划个点,把它放在尺上对准0开始滚,滚一圈后,小点在7厘米这个位置,我们就认为它的周长是6.5厘米,直径我们是用尺直接测量是2厘米。
生:我们测量了圆瓶盖子的周长……
师:其实,你们都应用了滚动法或绕圈法来测量圆的周长。现在请你算一算,周长和直径会有什么关系?
《圆的周长》教学片断二:教师让学生准备了1角、5角、1元硬币和一个圆瓶盖子以及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尺子、细绳等,自己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存有圆形图案的物件,还有若干个由软布做成的相同的圆。
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工具,选2个以上圆物体分别测量直径和周长,把数据填在观察记录单上。(学生小组合作)
师:谁先来发表观察记录?可以说说实验过程中碰到的困难。
生:我们测量了5角硬币和塑料杯盖子,我们把这两个物体放在尺旁滚动,一下子就测量出了1元硬币和5角硬币的周长和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