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兵马俑考察报告

兵马俑考察报告

兵马俑考察报告

兵马俑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各位尊敬的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这回西安之旅的导游。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导好了。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我们坐的车也是去临潼的,行程大约四十分钟。我想提到西安的临潼,你们肯定会想到举世无双的秦兵马桶。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秦始皇陵园,请大家按次序下车。你们知道秦兵马俑的来历吗?原来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来到了秦朝,一个大臣对秦始皇说:“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我觉得这样对您不是很妥当,不如让能工巧匠们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如何?”秦始皇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就答应了下来。其实要不是那时候秦始皇的一点头,今天就见不着这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军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目前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时的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一号坑,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你看都点了三个俑坑总面积一半还多呢!既然面积那么大,那么数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个。一号坑上面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哦!你们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曷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是将军俑。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如果作战,战胜敌人。满是大将风范。再看那些武士俑,各个体格健壮,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仔细观察,它们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左手持弓箭,仿佛随时准备上马冲杀。打仗时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驹。看前方,那陶马跟真马一样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跳上征程。不管是将军俑、武士俑还是骑兵俑,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连陶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报国,走进它的身旁,似乎能感爱到轻微的呼吸声……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慨。

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时光飞逝,今天的秦兵马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准备启程回宾馆,接着后几天的活动内容……

兵马俑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秦兵马俑导游词【一】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xx,你们可以叫我张导。希望我的服务能为本次兵马俑之旅增添一份温馨、一份快乐。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中的陪葬品。1974年在西安秦始皇陵东侧发现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国,震惊了全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旅客朋友们,秦兵马俑有3 个俑坑。在3个俑坑中,一号坑是最大的。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号俑坑。这个俑坑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近1426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6000多个。为了保护好这些兵马俑,国家现在已经在这里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我们现在前往大厅,大家不要乱涂乱画。

旅客朋友们,你们看:那个身披铠甲、头戴鹤冠、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兵俑就是将军俑。在他前面那些体格健壮、体型匀称的兵俑就是武士俑。武士俑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整装待发。这些骑着战马的兵俑就是骑兵俑。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蹬长靴,右手持缰绳,左手挽弓箭,随时上马冲杀…… 旅客朋友们,兵马俑之游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记下这举世无双的兵马俑。

      秦兵马俑导游词【二】

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

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文物等........

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那个兵马俑名叫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

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信任.拜拜!

秦兵马俑导游词【三】尊敬的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这回西安之旅的导游。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导好了。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我们坐的车也是去临潼的,行程大约四十分钟。我想提到西安的临潼,你们肯定会想到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秦始皇陵园,请大家按次序下车。你们知道秦兵马俑的来历吗?原来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来到了秦朝,一个大臣对秦始皇说:“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我觉得这样对您不是很妥当,不如让能工巧匠们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如何?”秦始皇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就答应了下来。其实要不是那时候秦始皇的一点头,今天就见不着这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军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目前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XX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时的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一号坑,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你看都点了三个俑坑总面积一半还多呢!既然面积那么大,那么数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个。一号坑上面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们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曷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是将军俑。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如果作战,战胜敌人。满是大将风范。

再看那些武士俑,各个体格健壮,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

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仔细观察,它们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左手持弓箭,仿佛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打仗时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驹。看前方,那陶马跟真马一样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跳上征程。

兵马俑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国家元首互访,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国宾访华有很多逸闻趣事,历届访华的美国总统与中国文化也有很多值得说道说道的故事。

尼克松练习使用筷子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作为访华行前准备,尼克松本人做足“功课”,包括在家中练习使用筷子。尼克松的女儿2007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访华前,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父亲和母亲一直练习如何使用筷子。

访华期间,虽然使用筷子不够熟练,但尼克松夫妇用餐时坚持用筷子夹菜。参与接待的中方服务员说,尼克松一直试图“改善”自己用筷子的技能。

尼克松及夫人爱吃中国菜,特别是海味。总理为尼克松访华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宾主频频举杯祝贺,宴会一直在友好气氛中进行。欢迎宴会一结束,美国记者争先恐后拥上前把尼克松和总理用过的两双象牙筷子和两份中英文菜单拿走。次日在报道中,他们还宣扬得到和尼克松最珍贵的纪念品。

美国记者很高兴得到中国筷子和菜单,中国筷子文化在美国记者眼里可见一斑。伴随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筷子早已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简单餐具,更蕴含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华文化与对外交往情感传承生动的载体。

为福特打造两米的睡床

福特是继尼克松之后第二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在就任总统前,福特多次访华。1975年12月1日,福特作为总统访问中国,会见了主席和邓小平副总理。双方重申遵守1972年2月中美在上海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福特一行参观了颐和园等地方,福特夫人还学着跳起了中国舞。

美国总统福特来华之前,礼宾司事先得知他身材魁梧,身高超过2米,就请国宾馆专门为他特制了一张长两米多的睡床,既坚固又舒适。福特到了国宾馆见到这特制的睡床,十分高兴,感谢中方细致周到的安排。他说,自己可以每晚睡好觉,以旺盛的精力参加活动了。

访华期间,福特赠送给了邓小平一套“全家福”――36位美国总统面部肖像银币,这是中美尚未建交时中国领导人收到的特殊礼品。

1976年,、、相继逝世。身为美国总统的福特三次致唁电,对他们的逝世表示哀悼。福特在哀悼主席的唁电中说:“在任何时代成为历史伟人的人是很少的。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领导是几十年来改造中国的决定性因素,他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确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

在哀悼总理的唁电中,福特说:“他对我们两国共同关心的世界问题的精辟理解给我留下了持久的印象。他对世界事务的正确的判断和了解使他能对自己祖国的历史做出重大的贡献。”

里根访华自带直升机

里根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年龄最大的总统并且是唯一演员出身的总统,而且,里根是中美建交后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中国政府对里根访华做了特殊的安排与破例的接待。里根访华先遣组与中国礼宾司官员商谈时提出很多要求,其中包括里根访华时要坐自己带来的防弹凯迪拉克轿车,以及要带直升机来中国。

从原则考虑,外交部礼宾司不同意美方的要求。然而里根总统访华先遣组非常坚持,他们说,里根总统不习惯坐别的车,而且美国有规定,如果总统坐车外出的行程超过20分钟,出于安全考虑,一定要有一架直升机陪同,如果中方不同意美方把直升机带来的话,那么总统就不去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参观了。

最后邓小平拍板:车子和直升机都可以运来。美方还提出,从北京到西安和上海这段路程,总统都坐美国专机空军一号。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事实上,尼克松、福特总统访华时,在中国境内,坐的是中国提供的红旗轿车和专机。

外交部请示了邓小平,他从中美关系的大局考虑,批准允许美国在中国境内使用其轿车、直升机和专机。美国总统访华是大局,让他多看些东西、多了解中国,要比他是否坐中国的轿车、飞机更重要。再说里根当总统后不久遭枪击,这让美方安全人员感到压力极大。

后来里根带来的直升机还真起了作用。里根在长城时太拥挤了,一名中国记者被撞伤,鲜血直流。美国直升机把伤者送到了首都机场,然后再由救护车送到了北京医院。

从小平同志处理这些棘手的外交问题可以看出,应把具体的问题放到我国总的外交大局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大背景中加以考虑,必要时做出一些妥协。

克林顿检阅“地下部队”

1998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一行访问西安。他们抵达西安后,出席西安市的传统迎宾活动――仿古迎宾入城式,随后他们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

克林顿夫妇在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和夫人以及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的陪同下,来到兵马俑一号坑大厅,在一号坑的平台上,吴永琪介绍了兵马俑的挖掘、修复和保护情况。在兵马俑群中,克林顿夫妇仔细观察并提出一些有关兵马俑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方面的问题。

克林顿在一号坑呆的时间较长,面对伸手可及的兵马俑,克林顿夫妇十分高兴。吴馆长向总统说:“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2000多年前的地下军阵吧!”随行翻译在译这句话时,巧妙地告诉总统:“现在就请总统阁下检阅这支地下部队吧!”总统也幽默地点头说:“对,这正是一个总统应该做的。”

在参观完一号坑时,克林顿夫妇还兴致勃勃地来到秦俑修复中心,吴馆长将刚刚修复好的俑头请总统安装在俑颈上,并说这是最后一道工序,请总统完成。总统高兴地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举起俑头,轻轻地放在脖子上,成功地为一名秦俑安上了修复俑头。随后他大笑说:“我很高兴,自己能参与一次兵马俑的修复。我真希望能在这里当个馆长。”

布什父子的自行车和烤鸭情结

布什父子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1989年10月,老布什在访华期间,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他在讲话中说:“美中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

老布什曾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任职期间,老布什夫妇像普通中国老百姓那样,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他还曾见到了主席。在从总统职位卸任之后,老布什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从未中断过,他更加频繁地访华,有时一年多次,老布什访华约20多次。

2002年10月,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工作访问。10月24日,在老布什的陪同下,参观了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老布什对中国很有感情,珍惜与中国领导人的友谊,关心美中关系的发展。在馆内老布什把与中国交往的有关展品摆放在突出位置,包括他同中国历届领导人的合影照片,还有他在北京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时常骑着走街串巷的那辆自行车。

2005年,小布什作为美国总统第三次访华,在40小时的旋风式访华行程中,特意要求中方安排一次骑山地车锻炼。小布什穿着专业骑行装,在中国6名山地车运动员陪同下,精神抖擞、一路引领行车,博得旁观者声声喝彩。1小时后,他兴致勃勃地骑行归来。以一句话“2008年,我将来北京看奥运”结束骑行活动。事实上小布什父母在中国出任外交官时,他曾来北京探亲,也骑着车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

烤鸭是父子俩喜爱的一道中国菜。在1995年老布什夫妇的金婚宴上,最抢眼的一道菜便是北京烤鸭。老布什对烤鸭的喜爱之深,影响了总统小布什。小布什很喜欢中国菜,他像他父亲一样用小饼卷烤鸭和大葱,一口气吃5卷烤鸭。

小布什于2001年1月20日到2009年1月20日任职美国总统。在任期间他与10多位中国领导人会晤过,被称为“与中国最亲近的美国总统”。就在小布什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前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时报》不约而同地推出特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布什一家情系北京烤鸭的故事。

奥巴马总统欣赏中国国宴

2009年11月,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访华。奥巴马访华,享尽礼遇。抵达北京当晚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为他设接风宴,菜肴包括清汤、清炒虾仁、切羊肉等,另外现场厨师向奥巴马展示中国拉面制作,奥巴马大开眼界,惊讶地见到厨师片刻间将手中一块面团,拉扯成细如发丝的面条。

当晚胡主席还向奥巴马赠送沈绣作品――奥巴马总统全家福。沈绣以人物绣而著称,当奥巴马接过栩栩如生的全家福沈绣,称赞不已。

次日晚上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菜肴有拼盘、翠汁鸡豆花汤、中式牛排、清炒茭白芦笋、烤红星石斑鱼。红白葡萄酒分别是长城干红和长城干白。中方不但准备美味佳肴,还从故宫、国家博物院等处借调“镇馆之宝”摆放在宴会厅里,主席亲自向奥巴马总统介绍那些“镇馆之宝”。加上《春江花月夜》、《赛马》等乐曲以及奥巴马总统喜欢的歌剧节目以及大提琴重奏《圣母颂》、《你和我》等演奏,令奥巴马尽享国宴文化的情韵。

瀛台夜话

2014年11月,奥巴马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是中美两国国家元首又一次会晤,以瀛台夜话而著称。

11日晚上,习奥夜话瀛台,是中美外交关系史上浓墨一笔。。18点30开始,两人在中南海瀛台散步。随后到瀛台涵元殿小范围会见、香殿小范围晚宴,最后是迎薰亭茶叙。原定30分钟的会见持续了90分钟,90分钟的宴会持续了近2个小时, 30分钟的茶叙持续了近1个小时。夜里11点多两位国家元首才挥手告别。

兵马俑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作者:邹维一 曾维华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在内蒙古包头市春秋墓葬M5出土一件小型铜带钩,长3厘米,宽2.4厘米,带钩整体呈蛇形,有T型纽(参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包头西园春秋墓地》,《内蒙古文物考古》1991年第1期)。内蒙古凉城饮牛沟的战国墓出土有三件铜带钩和一件铁带钩,三件铜带钩均为琵琶型,铁带钩尾端近圆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凉城饮牛沟墓葬清理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总第3期)。四川战国墓葬中亦出土多件铜带钩,位置均在墓主骨架的腰际,有的与剑伴出(参冯汉骥等《四川古代的船棺葬》,《考古学报》1958年第2期)。不仅男子装束使用带钩,女子也同样使用。在山东临淄郎家庄东周时期女性陪葬墓中,随佩饰而出多件带钩,应是用于悬挂饰物之用(参山东省博物馆《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殉人墓》,《考古学报》1977年第1期)。 考古还经常在墓葬中发现不同长度的带钩,长的有7-18厘米左右,短的仅长2-3厘米。如在内蒙古凉城饮牛沟墓葬群发掘中,于M8墓主右肩上方发现一件青铜带钩,长9.4厘米,宽1.8厘米,当是连接肩侧衣襟之用。于M9墓主尸骨左侧腰部发现一铜带钩,长12.2厘米,宽1厘米,应是腰部束带之用(参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凉城饮牛沟墓葬清理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总第3期)。内蒙古丰镇市十一窑子战国墓M7墓主尸骨的右肩处发现一枚曲棒形(亦可称棒槌形)铜带钩,长15.6厘米,当是连接肩侧衣襟之用(参乌兰察布盟博物馆《内蒙古丰镇市十一窑子战国墓》,《考古》2003年第1期)。在重庆万州大坪墓地战国早期墓葬的M136中,墓主腰右侧位置有铜带钩连接的链饰,显然是腰间悬挂饰物之用。在M59出土的铜带钩则直接横于墓主盆骨上,明显是腰间束带之用(图3。参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万州大坪墓地》,科学出版社,2006)。河南信阳战国楚简中有“一组图2战国楚墓出土的两件木俑带,一革皆又钩”等文字(参熙、裘锡圭《信阳楚简考释(五篇)》,《考古学报》1973年第1期),亦表明了带钩与革带的关系。战国时期的带钩还有与铜环和玛瑙环伴出的情况,应是配套使用的,即将带钩和环分别固定在腰带的两端,将二者扣起来即可束紧腰带(参邵国田《敖汉旗乌兰宝拉格战国墓地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Z1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带钩,有的没有钩纽。如在洛阳市战国晚期墓中发现的一件嵌银龙首金带钩,制作十分精致,但没有钩纽(图4。参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著《洛阳王城广场东周墓》,文物出版社,2009)。 秦汉时期为大一统社会,特别是汉代,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秦汉时期,特别是秦朝和西汉初期,基本沿袭了战国时期流行的齐膝上衣和长袴的装束,带钩使用愈加普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之物。《淮南子•说林训》载:“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在援引管仲射中齐桓公带钩资料时,将“钩”直接称为“带钩”,其云:“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秦汉时期的带钩实物,考古出土很多,且地域分布很广,东至沿海,西至新疆东部,南至广东、云南,北至内蒙古、吉林地区等均有发现。 秦汉时期带钩的使用方法与春秋战国时期相似。洛阳西郊汉墓出土带钩位置多在墓主的腰际或腹上(参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西郊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3年第2期)。甘肃环县曲子汉墓发现的铜带钩,铜锈上有明显的粗布纹,出土位置在墓主骨架肩部,当是连接衣襟之用(参庆阳地区博物馆《甘肃环县曲子汉墓清理记》,《考古》1986年第10期)。秦始皇陵兵马俑基本是采用写实的艺术风格,清晰地再现了当时带钩的使用方法。 即将带钩的纽固定于革带一端,革带另一端则钻有小孔,带钩的钩首穿过革带孔,从而束紧革带(图5)。兵马俑一号坑的武士俑,不少腰部塑有带钩束紧革带的形象。 秦汉时期带钩的材质很多,有金、银、铜、铁、玉等,有的还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如鎏金、错金银、镶嵌绿松石等。其中以金带钩、铜带钩和玉带钩的数量最多,此外还有少量石质带钩。 如在长沙新莽时期墓葬中曾出土一件银带钩(参湖南省博物馆《长沙五里牌古墓葬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第3期)。山西省孝义张家庄汉墓出土两件铁带钩,在M14男性墓主腰部有石带钩(参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孝义张家庄汉墓发掘记》,《考古》1960年第7期)。在长沙西汉墓出土六件用滑石制作的带钩,当属随葬用的明器(参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南郊砂子塘汉墓》,《考古》1965年第3期)。江苏涟水县三里墩西汉墓中发现有两件金带钩,其中一件含金量达95%左右,重257克,钩首为兽首,钩体正面呈琵琶形,浮雕精美花纹,钩体浮雕一巨目怪兽,长耳双角,面目狰狞,钩尾处浮雕两条盘绕的小蛇。这件带钩线条流畅,做工精致细腻,怪兽形象奇特逼真,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图7。参南京博物院《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考古》1973年第2期)。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一件兽形金带钩,钩钮甚大,钩体为一盘卧的怪兽,钩首似鱼头,双目镶嵌绿玉,钩身镶嵌有一硕大的螺状绿松石,钩身侧边镶嵌有曲尺形绿玉,口中吐出弯曲的钩首,造型独特精巧,为带钩中的精品。 汉代玉制带钩考古出土数量很多。 当时用玉之风盛行,玉雕技术精湛,是我国玉器制品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因此,玉带钩也普遍制作精美。 在广州市象岗西汉南越王赵昧墓出土一件玉龙虎并体带钩,钩首雕作虎头,钩尾雕作龙首,龙虎连体,龙回首张口,衔一圆环,虎亦一爪夺环,钩体遍刻卷云纹,设计巧妙(图9)。同墓还出土一件龙首玉带钩,钩首为龙首,昂首挺胸,钩体圆雕龙爪,钩身有八节,中间六节用一根铁条贯穿,别具一格(图10。参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出土一件白玉带钩,钩首为龙头,钩尾为虎头,钩体线刻卷云纹,钩背两端线刻四叶纹,纹饰简洁细腻(参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p#分页标题#e# 江苏盱眙县出土一件西汉时期的玉带钩,用白色半透明的玉制作而成,为长颈水禽造型,水禽双翅收拢,曲颈成钩首,腹部两侧分别刻有水波纹,雕刻十分细致(参朱安成《江苏盱眙县出土西汉玉带钩》,《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6期)。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一件青玉带钩,钩首为鸭首且长过钩体,钩颈刻卷云纹,钩身刻有弧形纹,精巧别致(图11。参王恺之、葛明宇《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三联书店,2005)。河北满城汉刘胜和其妻窦绾墓出土有五件小型带钩,用白玉雕琢而成,长度均不超过6厘米。刘胜墓出土的三件,玉质油润,白如羊脂。其中一件为秦汉时期典型的曲棒形(棒槌形)带钩(图12左);另一件钩尾似为牛角,上刻兽面纹,钩体弯曲,玉料有黑色杂质(图12中);还有一件为琵琶形,长5.8厘米,厚1.8厘米,钩首为龙首,龙角凸起,龙眼圆睁,钩体浮雕一蛇状兽,兽身周围刻卷云纹,该带钩整体造型别致,纹饰复杂,雕工精湛,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玉雕工艺水平(图12右。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安徽巢湖放王岗一号墓出土一件西汉时期的青玉带钩,长12厘米,钩体有灰褐色玉斑,钩首为龙首,纹饰简洁,仅在中脊刻有两条凸棱线条(图13)。安徽巢湖北头山一号西汉初年墓出土的两件龙形青白玉带钩,其中一件长14.6厘米,宽3.5厘米,厚0.9厘米,整体呈龙形,钩体扁平略作长方形,采用透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制作工艺,钩首雕作龙首,钩体雕有六组变形蚕纹,左右两侧各透雕一只螭虎,虎头相对,左侧螭虎一后足与钩纽相连。 钩背光滑无纹饰。钩纽呈长方形,上刻有“中二”两字(图14)。同座墓中还出土一件青玉带钩,色偏黄,长17.8厘米,宽1.4厘米,厚0.9厘米,钩首作龙首,钩身为龙形。正面通体为浅浮雕蚕纹,钩体两侧线刻S型纹,钩背中间有一长方形纽,线刻变形云纹(图15、16。参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巢湖市文物管理处《巢湖汉墓》,文物出版社,2007)。这两件带钩造型优美,雕工精湛,均为汉代玉带钩中的精华。 秦汉时期的带钩造型种类丰富,题材广泛,有琵琶形、曲棒形(棒槌形)、鸭嘴形、兽面形、鱼形、贝壳形、圆钮形、龙形、牛头形、犀牛形等。无论什么造型,钩首一般都作动物首,如龙首、螭首、鸟首、鸭首等,其中大多制作精美。 在贵州威宁出土三件牛头形带钩,牛头形象逼真,同地又出土一件鲵形带钩,长10厘米,宽3.5厘米,整体造型为一游动的鲵形,头部及身体肥大,身有四足,四足正反面均有阴刻纹饰,线条朴拙随意,钩纽位于胸下,尾部渐细弯折向上为钩首,身体一侧阴刻隶书“日利八千万”五字。该带钩整体设计别致,刻画细腻(参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威宁县文化局《威宁中水汉墓》,《考古学报》1981年第2期)。湖北省巴东县孔包汉墓一号墓出土一件鸭形铜带钩,钩首为鸭首,钩体为鸭身,鸭首扭颈回望,钩纽较大,呈喇叭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办《湖北省巴东县孔包汉墓发掘报告》,《四川文物》2003年第6期)。四川宝轮院汉代墓葬中出土两件错银犀牛形带钩,犀牛形态生动,制作精细(参冯汉骥等《四川古代的船棺葬》,《考古学报》1958年第2期)。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一件圆钮型铜带钩,钩纽位于钩身末端,钩尾为圆钮形,上铸有两圈阳纹,阳纹中间夹有一圈棱型纹,钩首弧度较大,带钩整体设计简朴大方(图17。参《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河南省南阳牛王庙汉墓M92出土一件铜带钩,钩尾分为双叉,酷似兔耳,十分奇特(图18。参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南阳牛王庙汉墓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中一武士俑身上所塑的带钩,钩首为兽首,张口呲目,钩尾塑一人,手持长棍形钩身,人物表情生动逗趣,动作活灵活现,似乎正在兴高采烈地奔跑中。整个带钩形象构思巧妙,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图19)。另一武士俑身上所塑的贝壳状带钩,钩尾作扇形贝壳状,并刻有棱纹和点状纹,较为少见(图20。参袁仲一主编《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出版社,1999)。秦兵马俑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所塑带钩形象应是现实生活的体现。 秦汉时期带钩的普遍使用,也促进了带钩制作工艺的进步。除了继承先秦时期铸造、镶嵌、浮雕、錾刻等技艺外,还大量使用错金银、鎏金银等工艺进行装饰。 错金银,主要是用于青铜器的装饰,即在铜器上铸或凿出所需纹样的凹槽,将金银丝或金银片嵌入凹槽内,然后锤实、错平,再进行抛光,使之浑为一体。错金银工艺,在我国出现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流行,秦汉时期则更为成熟。河北满城县北庄东汉墓出土一件错金银神人抱鱼带钩,钩体呈曲棒形(棒槌形),钩首为鸟首,钩尾作花朵状。鸟口衔一宝珠,怒目蹙眉,形象生动。钩身浮雕一鸟首人身的神人手抱鱼形象,神人长耳直竖,背有双翅,双臂抱鱼,口衔鱼吻,足踩蟾蜍,神人长冠顶端弯曲成为钩尾花朵的花瓣。带钩通体饰有错金银云纹、漩涡纹等,甚是华美。钩背有错银隶书文字“丙午钩口衔珠手抱鱼”(孔玉倩《错金银抱鱼带钩》,《文物春秋》2001年第3期)。神人手抱鱼形象,在汉代当有祈求长生、羽化升仙之意。江苏丹阳东汉墓出土一件银地错金铜带钩,长11.9厘米,有铭文“永元十三年五月丙午钩”(镇江市博物馆、丹阳县文化馆《江苏省丹阳东汉墓》,《考古》1978年第3期)。江苏泰州新庄汉墓M3出土两件铜带钩,其中一件钩首为螭首,钩体遍布错金银纹饰,钩纽有仙鹤图纹,仙鹤振翅欲飞,栩栩如生,钩体有卷云纹,钩背有龙纹,且有嵌金铭文“五月丙午钩”,纹饰金银交错,精致华丽(参江苏省博物馆、泰州县博物馆《江苏泰州新庄汉墓》,《考古》1962年第10期)。带钩上“五月丙午”铭文,并非实际具体制造时间,或为当时一种祈求吉祥的套语(参庞朴《“五月丙午”与“正月丁亥”》,《文物》1979年第6期)。 鎏金是一种金属装饰工艺,即将金与水银的混合剂涂在铜器表面,随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了铜器的表面。我国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掌握了这一技术,到秦汉时期使用相当普及,不少带钩用鎏金技术进行装饰。河北蔚县张南堡西汉墓出土有两件鎏龙首铜带钩,其中一件钩首钩尾俱为龙首,钩身有四个镶嵌坑,惜所镶嵌之物已佚;另一件鎏金龙首铜带钩,钩身阴刻龙首纹饰(参张家口市博物馆《河北蔚县张南堡西汉墓》,《文物春秋》2008年第3期)。#p#分页标题#e# 秦汉时期的带钩,往往饰有龙纹、云纹、四叶纹、缠枝纹、漩涡纹、蟠螭纹、龙首纹等。江苏丹阳东汉墓出土有一件鎏金铜带钩,钩首为龙首,钩身阴刻云龙纹(参《江苏省丹阳东汉墓》)。长沙新莽墓出土的一件铜带钩,钩身遍刻缠枝纹(参湖南省博物馆《长沙五里牌古墓葬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第3期)。山西孝义张家庄汉墓出土两件带钩,其中一件为漩涡纹错金铜带钩,一件为龙首纹铜带钩(参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孝义张家庄汉墓发掘记》,《考古》1960年第7期)。河南省南阳牛王庙汉墓M22出土一件铜带钩,钩首蛇首,钩体为琵琶形,饰有漩涡纹(图21。参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南阳牛王庙汉墓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 带钩的创制、演变与服饰的变化直接相关。秦汉时期基本沿袭了战国的装束,带钩使用颇为盛行。秦汉时期带钩的造型设计、制作工艺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东汉以后带钩的使用逐渐减少,制作工艺水准也有所下降。秦汉时期的带钩体现了当时金属制作、玉石雕刻的工艺水平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等,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古代服饰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兵马俑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用外星来客的观点对这一记载进行了解释: 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来到地球并安下基地,称为宛渠国,对地球进行科学考察。这群外星人活动于占地表面积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论波舟”作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日行万里。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飞碟(UFO)。这些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颜如童稚”。他们注意观察人类世界,一有新的动向,哪怕“去10万里”也要“奔而往视之”。他们对洪荒时代的地球“了如亲睹”,对“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之类事情甚为关心,曾赶到现场考察,结果看见“三鼎已成”。他们对中国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生产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视”。万里长城上也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身影。

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传说,中外都有记载。而《拾遗记》尤为独特,记载了外星人与当时地球上称雄一方的秦始皇进行友好接触的情况,留下了比较古老的原始记录。有些学者对这种解释提出异议,表示难以接受。目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解释尚无定论。秦始皇接见的是谁呢?这个问题已成为一个学术界的谜。

长城是外星人叫秦始皇建的,一方面名义上是防止匈奴入侵,一方面在实质上和狮身人面像组成风水布局。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当考古队员轻轻拭去剑上泥土的时候,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人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这种金属镀到剑上去的呢?

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涌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校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且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涌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麻风皮肤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公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