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04)03-0151-03

荔湾,古称西关,地处广州老城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地方,很早就成为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活跃之地。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八方英才、九洲商贾,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形成了多彩多姿的荔湾地域文化特色,是岭南文化体现得最集中最典型的区域,从而也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千年名胜荔枝湾,禅宗初祖从印度西来登陆的地方西来初地,曾长期垄断中国外贸的十三行,羊城八景之一的陈家祠,典型欧陆风情的沙面,诗书画、中医、粤剧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近年来荔湾区把旅游业提高到带动经济发展的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就荔湾利用地方文献大力发展旅游业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1 荔湾区与旅游有关的地方文献

荔湾自古就是文化发达、文人雅士云集的地区,骚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至于现在,荔湾已成为古老广州的代名词,成为不少华侨的精神家园。要谈老广州,就必须谈荔湾,因此也有很多的文章、视听资料记载了荔湾。荔湾区地方文献按时间和特点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一是古代有关记载荔湾的地方文献主要散见于有关广东、广州的论述中。如《广东新语》、《羊城古钞》、《南海县志》等地方文献中多有介绍。清光绪年间由马溪吟香馆主人发起征集、出版的《广州竹枝词》专门题咏了广州的地方风俗、景物、风光,应征者74人,入选者共有322首,其中咏荔湾题材者有102首。荔湾巨富潘仕诚编印了海山仙馆丛书,共56种,492卷,120册,其中也有一些论及了荔湾。荔湾文化名人众多,有着悠久的诗书画传统,如明末清初的"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均在荔湾留下了不少足迹,他们与其他明遗民一起在荔湾的西场、泮塘一带结社酬唱,留下了很多诗章,如屈大均《翁山文外》、梁佩兰《六莹堂集》、陈恭尹《独漉堂集》,这些文章有不少关于荔湾的诗文。

二是当代文献有很多专门论述荔湾的地方文献。除了《岭南文库》、《广州史志丛书》等广东、广州的政治、文化、经济等书籍论及荔湾外,近十几年来,荔湾区很重视文献资料的编写,出版或内部汇编了不少文献,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编志类,如《荔湾区志》、《荔湾大事记》、《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志》、《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大会志》、《荔湾政协志》、《荔湾卫生志》、《中共广州市荔湾区组织史资料》;综合类,如《历代名人咏荔湾》、《广州十三行沧桑》、《荔湾风采》、《广州西关风华》系列(《西关地名掌故》、《西关名人选介》、《西关与詹天佑》、《西关名胜古迹》),《詹天佑》、《荔湾文史》(1-4),《沙面》、《走进西关》、《那一片灿烂的星光》、《粤剧粤曲在荔湾》、《荔湾明珠》、《百年荔湾》、《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等;周年纪念类,如《荔湾法院38年》、《荔湾侨企十年回顾》、《荔枝万树焕芳妍-广州市荔湾环保工作二十周年志庆》、《广州荔湾海外联谊会十周年特刊》;研讨会结集,如西关文化研讨会结集《别有深情寄荔湾》、"解放思想,再创荔湾发展新优势研讨会"结集《探索跨世纪发展之路》;个人文史著述,如钱义璋《沙基痛史》、罗雨林《岭南建筑明珠---陈家祠》,梁达《广州西关古仔》系列(《西关武林旧事》、《西关童谣儿戏》、《西关风味趣闻》、《西关七十二行》)、邓圻同《荔园风华》;招商引资资料,如《荔湾名胜》、《荔湾》、《荔湾画册》等;档案类,如荔湾区档案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设立的广东十三行档案文献资料中心,收藏了清代历朝皇帝对十三行的珠笔批示过的奏摺,还有大量朝廷谕令、官府咨文等文献资料。《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以及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刊登和报道有关荔湾的资料也应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荔湾地方文献对荔湾旅游的推动作用

荔湾地方文献涵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荔湾地方文献作为荔湾这一地区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认识荔湾的重要工具,它记载着荔湾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的资料、荔湾的秀丽风光、历史上对荔湾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遗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它是旅游部门突破传统旅游项目,凸显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价值,开拓和创新旅游活动的旅游情报信息源,可以为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新景点,编写书籍,制定旅游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特别是从荔湾旅游特点来看,地方文献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荔湾现有旅游景151点和资源共23处,其中历史古迹14个,比例高达52%,如果加上宗教文化、博物馆,则比例高达64%,而历史古迹很多就是依赖文献才得以保存和光大。因此激活沉积于图书馆中的地方文献不是可有可无,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发展荔湾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1)为景点的修建提供参考。由于历史变迁和时期的破坏,很多景点只得其名,而无其实,或只剩下简单的一些残余,要做到修旧如旧,就需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对古迹进行修复。如千年名胜荔枝湾,现在只剩下一些只开花不结果或结出的荔枝是

青色而不是红色的荔枝树。荔湾区要重现"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地方文献资料就可以起到很大的参考作用。如南朝沈怀远《南越记》记载,"江南洲周回九十里,中有荔枝洲,上有荔枝,冬夏不凋。盖以荔枝湾为古荔枝洲也。"唐代曹松《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所说的"乱结罗纹照襟袖,别含琼露爽咽喉。叶中新火欺寒食,树上丹砂胜锦州"的名句,清代诗人阮元咏荔湾古名胜唐荔园所说的"曹诗岿然见文苑,古园不泯因诗存",说的就是曹松《陪游》诗存在,古唐荔园就不会泯灭。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文献的重要性。 (2)增加了景点和文物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对如华林寺珍藏的21颗舍利子的来源,由于时间太久和鲜见史实记载,一直难下定论,专家们在明清时期咏华林寺的诗作中寻到蛛丝马迹,明末陈子升的《盂兰盘日西来庵舍利》诗中有"金作浮图藏舍利,师僧请出众人观",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对华林寺舍利子的记载。又如中医,荔湾区准备发挥荔湾医药历史源远流长的优势,打造"养生保健到荔湾",荔湾名老中医众多,专于草药的肖步丹、长于骨伤的的何竹林等,他们不仅治病救人,而且留下了很多著作,如肖步丹著《岭南草药录》、易巨荪著《集思医编》、陈任枚著《温病学讲义》、何竹林著《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治疗骨折100例经验总结》等,这些无疑增强了荔湾作为中医名区的说服力。

(3)增加文化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景点是否有长久的生命力,是否能够吸引游客,关键一点是景点是否有文化内涵,所谓"景点好不好,全凭导游一张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充分利用旅游的这一特性,根据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对景区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发,丰富景物内涵,使荔湾的风物都活起来,以摆脱单纯以景点招徕顾客,导致旅游活动单调、重复的作法。如游客如果游西来初地,如果只是单纯看到五眼井,不了解达摩当年亲自打井的历史传说,那么这个井就只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井,如果了解了这段历史,那么感受自然不同。又如梁佩兰《养马行》"西关马厩在城下,城下放马马散行……百姓乞为王马,王不应!",既描绘当时藩王重马轻人的社会情景,又是西关历史场景的写照。荔湾现在正在对驷马涌进行整治,并准备将其建成一个休闲旅游的地方,如果在相应的场所雕刻上这些诗句,无疑会增加驷马涌的文化内涵。西关小姐又是荔湾的一个旅游品牌,当前荔湾区正在开展西关小姐评选等活动,如果挖掘有关西关小姐的著述,如张群竹女士在光绪年间著的《妇女的十一危难事》,揭露了旧中国妇女在封建枷锁压迫下的卑贱地位,主张妇女解放等文献,将进一步深化西关小姐的内涵,将强化西关小姐的品牌形象。

(4)起到宣传作用。古人诗歌非常凝练,其中一些词句完全可以成为宣传词,如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就充分反映了十三行繁荣的历史。清张维屏咏《唐荔园》名句的"一湾溪水碧于酒,两岸荔枝红似火"被浓缩为"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成为宣传荔湾的最好名句。

3 利用地方文献,推进荔湾旅游的建议

开发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作为图书馆的一项特色服务,它既可以促进文献信息的增值,又可以促进该地区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促进自身发展的好事实事。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主要就是满足旅游资料需求者,即政府机构中有关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以及游客服务。当地图书馆要在根据旅游资料用户需要的特点,走出馆门,深入社会,多渠道向有关部门、旅游资料需求者了解情况,活化文献所载的旅游信息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对各种信息进行报导和传递,主要方式有:

(1)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要善于借势,与政协文史委、编志办、文化等部门以及旅游行业的信息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交换或免费赠送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资料。要善于造势,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藏书,并采集和补充与当地文化、艺术相吻合的文献资料、民歌、民谣、风土人情习俗和民间传说以及当地名人的著述或名人赞美当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著作,以形成完整的藏书体系。要善于运势,地方文献部门应主动和旅游部门、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传媒合作,主动为其提供有关资料,让深藏在书库的宝贵资料通过声、光、电等途径,走向千家万户。

(2)进行专题汇编。制定全面的计划,服从于旅游大局,对文献进行深度挖掘。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且馆藏占有一定优势的旅游文献作为开发目标,以荔湾区重点开发的西关民居:请记住我站域名民俗风情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沙面欧陆风情旅游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这四大旅游景区为主,以及特色行业、民俗民风等方面组织人力进行汇编。如十三行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对外贸易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这里还是我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今天的西堤和文化公园一带,曾经是数十个国家开展对华贸易的地方,未来几年荔湾区将着力推动十三行商埠文化区的建设和发展,重点细化旅游区开发规划,力争重现当年外贸之都的繁华气象。又如西来初地、华林寺是达摩祖师登陆中国之地,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源地,其附近的锦纶会馆是中国首个纺织行业社团活动场所,荔湾区将逐步恢复华林寺原貌,完成锦纶会馆的修复工程,把华林寺建成全国闻名的禅宗文化旅游胜地,把锦纶会馆建成中国纺织行业的展示博览馆,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文献丰富的优势,在这方面收集资料,服务于地方的旅游事业。

(3)开展定题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定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做到所提供的资料全面、对口、及时,促进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深化利用。如荔湾近几年常举办类似西关庙会、七巧节、美食节等民俗节,需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名牌菜式、地方小食等历史资料为借鉴,如果能及时与组办单位挂钩,开展定题服务,为他们提供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将会使他们的活动办得更加出色。同时,对一些致力编写荔湾旅游文化资料的读者,要定题跟踪,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所需资料。

(4)利用信息网络加强对旅游文献的开发。将旅游交通图、导游图、景点图片、自然人文资料等数字化,配合视听、音响资料满足读者多种需求,使旅游文献更系统、更完善。利用计算机,将地方文献开发中编制出来的各种旅游专题目录、提要、题录、索引建立各种专题、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充分利用荔湾有关部门建立的数字荔湾、荔湾信息网、十三行网站、玉器街网站等网站,建立本地区统一的文献共享服务制度和文献提供服务网络。在条件成熟时,运用MSN等即时通讯进行实时解答,增强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政协广州市荔湾区第十届委员会.荔湾明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2〕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荔湾风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3〕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广州市荔湾区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4〕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办公室.别有深情寄荔湾---广州西关文化研讨会文选〔C〕.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

〔5〕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十三行沧桑〔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6〕钟俊鸣.沙面〔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第2篇

我们先看导学案的编制情况:在学习目标确定过程中,教师学习目标分为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直接指向知识上的空白点、能力训练点、模棱两可的问题。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去设计: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难点)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领会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的作用。3.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了解荔枝的结构及其生长情况,丰富科学知识。(重点)目标设计符合学习的具体内容,学生一看就知道学习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

在导学案内容的编写过程中,教师紧扣学习目标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如果课前能够安排预习时间,就要求学生在书上和导学案上划划线条,批注批注,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努力将相关的思考题做一做,发现了学习难点,有利于课堂重点听课研讨。如果课前没有时间预习,也不要紧,就让学生当着老师的面来自主学习,课堂学习紧张起来了。

以前的“我”可以少听课而及时开小差,因为老师讲了我听不懂的东西,现在的“我”当着老师的面紧张地学习而很少有开小差的可能了。以前同学没有时间过问“我”的学习,因为“我”会干扰他们学习,现在如果小组里有的同学忘了没有及时预习,小组长会“友情提醒”。

二、借助导学案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我们设置“重点研讨”,就应该想到“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部分难题。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其导学案可以这样设计:“在研讨之前,独立学习,在书本上作些批注;探讨之时,注意从小组成员那里得到启发,得到帮助,准备代表小组参加学习成果展示。你会成功的!”写在导学案上还不行,教师还要在课堂里提醒、强调、检查、指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他们讲究“责任依从关系”,借助这个学习小组的责任依从关系促使成员努力学习,因为同学们渐渐确立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团队荣誉感,懂得了一人与小集体之间的关系。以前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过问“我”(学生)的导学案做题质量和课本批注,现在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迅速查看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看到同学们自己总结、自我构建、自我反思、自我补缺的真实情况,真实地看到认知过程、思维过程、自我管理的过程,真正讲究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组内成员的交流对个体构成了认知的冲突和不平衡,导致个体重新思考,产生新的观点。事实上早已正明了皮亚杰的“协作学习”的理论。导学案中设计的合作学习环节就是想让学生“超越现状,达到新的境界”。从维果茨基理论看,学习中的社会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其原因在于高级心理机能,如推理、理解、批判性思维,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发展,并被个体内化。

探究开放型问题,或者探讨带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如果教师用积分法评价学习现状,就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他们十几个学习小组中总有几个小组长带头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因为强烈的“表现欲”刺激他们希望自己所在的小组出成果,集体主义荣誉感在刺激他们想为学习小组争得分数,激活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动力等),这几个小组渐渐带动、感染其他小组变被动为积极主动学习,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第3篇

1.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教学过程

1.1 激活兴趣是教学的出发点

随着普高热地持续升温,普高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职高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低、习惯行为坏,是他们的通病。面对这种教育对象,首先要唤醒他们的自信,找回人生的理想,激活学习的兴趣,彻底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我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从网上下载了荔枝的一些图片,并在多媒体教室演示,这样学生对荔枝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渴望了解有关荔枝的一些知识,从而主动地研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迅速抓住了文章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准确地把握了文章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1.2 积极互动是教学的着重点

有效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因为只有互动,教师和学生才能获得相互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思想和观点并博采众长。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应该让学生唱“主角”,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学习《中秋月》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人们和作者对于中秋的日期、中秋月的亮度、中秋月的大小的看法和认识是什么?中秋月备受中国人喜爱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小组分别讨论所安排的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学习成果,老师做精辟点评总结。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筛选信息,热烈讨论,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3 渗透人文是教学的落脚点

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本所选的篇目大多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思想性很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教材。我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思想,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如在学习《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时,先让学生讲述中外情人节来历的故事,初步感受爱情的神圣和伟大,然后让学生讨论:中学生该不该早恋?请谈谈你的看法。最后我总结:爱情好比青苹果,如果过早地品尝它,它是苦涩的;如果成熟时品尝它,它是甘甜的。这样学生通过本节课地学习,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

2.以职业理想教育促进教学

我针对职中学生渴望学一技之长的心理,在专业方面寻找教学的突破口。首先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制定具体的近期和长远奋斗目标,制定相应的奋斗措施,使他们满怀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深入企业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希望和出路,提高了思想认识,学习兴趣高涨。他们无论在纪律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焊接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给学生强烈的心灵感撼。我组织了以“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他们个个倾吐了自己的心声,有的学生赞叹师傅的精湛技艺,感受到技术之美;有的学生领略到工作的艰辛,顿悟再也不能乱花钱;有的学生认识到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发誓再也不打架斗殴等。通过这次比赛,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彼此分享经验、感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感,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以校外资源拓宽教学内容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第4篇

一、 运用电教,提高心理效应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智力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目的的情意心理活动过程。学生的心理越发展,知识技能掌握越熟练,越利于陶冶感情,发展个性。因此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讲求心理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强化学习的成功体验。电教媒体的本质属性赋予了它的特殊功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能收到较好的心理效应。

提供正确感知的形象。语文教学内容异常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中学生感知发展水平虽然较高,但限于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有些教材内容很难正确感知。利用现代媒体能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了与荔枝有关的知识。荔枝是什么,学生很多都见过,绝大部分也都吃过,如果教师还循古法向学生传授有关荔枝的知识,我想课堂气氛一定相当沉闷。而利用幻灯片投影荔枝图片,效果既直接又形象,很轻松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课文《神奇的极光》介绍了与极光有关的知识。极光是什么,学生都没见过,何从感知?教学中先投影极光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再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自然事半功倍,比你费尽唇舌讲解一番之后学生仍在云里雾里效果要好得多。

提供诱发思维的凭借。问题是思维的引火线。我常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现代媒体创设阅读的问题情境,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为加速思考、探求新知提供内部动因。如在《荷花淀》一课的导入时播放了一组荷花淀的优美画面,并配上一段充满感情的解说词:

在辽阔的冀中平原,这样的景象到处可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幸福的。如果家园受到侵犯,他们会答应吗?饶有趣味的悬念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并由此启开了思维的大门。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关键。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张地图,但未标明三国的具置,要求学生根据烛之武的说词准确指出各国所在位置并体会烛之武的高明之处。学生图文对照,兴致很高地作出了判断。一张简单勾勒的投影片检验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又使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学生激动地说:“这样一来,文言文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容易理解得多。”

提供陶冶情感的教材。现代媒体提供了形声同步的立体教材。我常用录音渲染气氛。《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故都的秋》等课文写景抒情,意境深邃。教学中播放课文配乐朗读或钢琴曲,学生在听读感知、欣赏体味中,平面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美妙动人的立体画面:他们仿佛也置身于清幽素雅的荷塘月色下,来到“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而影视的形象更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用录像再现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的出场,王熙凤先声夺人的气势在学生心中久久回荡。

二、 “电”“教”兼顾,改革课堂结构

整体着眼,优化设计。建立语文课的新结构,其中首要一环是要优化教学目标。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还要考虑语文电教的重要个性。《阿房宫赋》一文写景说理,执教这一课,我试着从“审美教育”、“知识积累”、“写作特色”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导向下,整体把握教材,使视、听、读、讲、议、练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充满生机的教学过程。

取长补短,因课制宜。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一是要对媒体特征作认真分析,努力发挥使用媒体的特长,如是用来创设情境,展示事实,还是用来显示过程,推导原理,扩大知识面……二是要精心组合多种媒体,尽可能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交融成一个新的整体,为构建课堂结构服务。作文课其实是令很多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头痛的课,我设计了一堂《分饼之争》的作文课,选用的现代媒体有录像、投影、遥控话筒。传统媒体中除了黑板、粉笔、教师的体态语言外,还运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表演。录像、投影为学生提供感知的立体背景,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而对话表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范文第5篇

韦山栋,别号白璧山人,莲翁,书斋翠微草堂,霍州市南坛村人。中学时代随外祖父闫加廪学书习画,中得力群指导,1970年代初在临汾创作年画时得杨力舟、王迎春指导,1982年师从吴德文、谭兴渠、陆贤能学花鸟画及色彩设计,1996年至1998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学习结业。

曾从事教育、文化馆、电影宣传、工艺美术设计工作,上世纪末开始从事书画创作。

书法入展中日书法交流大展、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第四届教学成果展、山西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美术作品入展中韩第―届书画评奖大展、中国第五届农运会书画展、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华北五省、市、(区)政协书画联展、山西省首届写生画展、首届写竹展、二届花鸟画展、山西省中国画邀请展等国际、全国及省市展览,并获得各种奖项。

在日本、韩国、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上海朵云轩、陕西美术博物馆、天津、内蒙等地展出、陈列被中外收藏家收藏。

曾任临汾地区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霍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2011年3月被中国书画研究院授予“中国书画家百杰”称号。

作品与传略入编《世界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书法家、美术家综合全书》《当代中国画》《当代中国书法作品汇观》《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书画家大典》等十余部典集。

韦山栋先生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书画家。他在多年书画创作中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取得了不菲成绩。

山栋先生的画取材于生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他的理想与美好愿望。他多以梅花、牡丹、紫藤、荷花、葡萄等做题材来表现春华秋实的自然景观。

画册中近六米长的大幅画《梅园春早》,老枝纵横穿插,新枝逢春焕发,繁花绽放,充分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山栋先生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他画梅花、紫藤以篆、隶、草笔法入画,取吴昌硕之法,枝干苍劲有力,藤蔓缠绕生动。葡萄似苏葆桢,但又有别,吸取西画中以光色表现立体,叶则有形无形,虚实相生,运用水、墨、色三者渗化作用,使画面既真实生动,又有中国画的风采。他的画雅俗共赏,颇多好评。

观其书法,真、行、草、隶、篆均有涉猎,篆、隶宗法秦汉,又发扬了清代大家之风,楷法晋唐,小楷取王羲之书、黄庭经之韵。

山栋先生拟出版书画集,让我提个书名并写几句话作为序言,我欣然允诺。愿山栋先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民。

写意花鸟画随笔

韦山栋

花鸟,自然灵气之所钟,天地精华之所聚,不仅有观赏性,还有社会性,五类之精,粹于天地之间。

花鸟画艺术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组成部分,在其长期发展演变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很广,包括花草虫鱼、蔬果蜂蝶、树木竹石、禽鸟兽畜等。画家通过对物象的描绘、根据物象的自然属性,形体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与人性的融合,赋予人格化的精神内涵,通过象征寓意,运用与文学作品一样的比兴手段,比拟人事,兴起人意。花鸟画形象中的谐意,隐喻形象的比附,这些都是花鸟画家在现实生活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升华,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望。这种神秘的生命观,吉祥的幸福观,兴盛的财富观都可在花鸟画中得以体现。

花鸟画用艺术的手法形象再现对自然本性的传统理解,形成了画家与观者的共识,松柏四季常青、鹤的长寿,组合成延年益寿的象征图式;梅兰竹菊四君子比作人品的高洁;玉兰指玉堂;蔬果为春华秋实;瓶中的牡丹为富贵平安……

花鸟画把作者与观者的感情、理想、愿望寄予画中,寓意于物,引起遐想与生活感受。

我爱梅花,因她不畏严寒,绽苞吐香,迎来的却是明媚春光;我爱牡丹,她是中华国花,国色天香,富贵娇艳,是祖国繁荣昌盛、家庭美好富裕的象征;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是历朝历代人民对廉政的希望,对清官的赞誉;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荔枝表示大吉大利;孔雀、锦鸡示盛世和谐;松鹤示吉祥长寿……

我爱写意花鸟画,它以气韵生动的精神气息为灵魂,以笔、墨、水、彩为血肉。以形写神,以笔取气。通过比拟、夸张、立意合理经营位置,运用灵动自如、痛快淋漓的笔墨,达到生机勃勃、节奏起伏的艺术效果。

相关期刊更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