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钦州市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

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发〔2021〕9号)精神,做好2021年钦州市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工作,确保规范实施和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根本目的,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扎实做好粮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动态监控,为指导生产和技术推广以及准确研判粮食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搞好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目标任务

(一)续建水稻监测点1个。

(二)续建马铃薯监测点1个。

(三)实行动态监控,形成监测报告。对水稻、马铃薯开展从种到收的全程动态观测、监控,结合面上生产调研和气象资料分析以及主要病虫害、自然灾害发生为害情况,形成覆盖全市不同生态区域的农作物生态监测报告并及时和上报,为各级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准确研判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和搞好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推动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四)科学研判单产,形成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及时梳理汇总分析监测点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的观测数据,做好产量预评估,重点对早稻、晚稻的单产情况作出预判(与上年单产对比增减),并结合面上生产的实际情况,形成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三、建设内容

(一)选好监测点。水稻监测点设在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马铃薯监测点设在浦北县江城街道六桥村。监测用地面积:水稻监测点20亩,马铃薯监测点10亩。

(二)观测数据记载。通过种植我市主推的3~5个品种(种植品种及种植时间尽量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便于数据分析有对比性),从播种至收获,对其主要生育时期和个体及群体性状定点定期定时观察记载。

1.水稻。早、晚稻主要开展育秧、秧苗素质、主茎叶龄及分蘖消长、生育期和积温、幼穗发育进度、叶绿素含量、冠层植被指数、叶层氮含量、叶面积指数、经济性状(如穗粒数、千粒重)等生长发育观测、考察,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和照片存档,结合面上调查和测产验收,形成本区域农作物监测报告。

2.马铃薯。主要开展播种期、出苗期、出苗率、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生育期等物候期观测,植株形态特征、结薯情况、经济性状、病害调查及霜冻发生、为害等情况观测、考察,结合面上调查和测产验收,形成本区域农作物监测报告。

(三)新技术、新品种试验观测。通过对每个监测点开展1~3项新技术的对比试验,观测了解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栽培措施,水稻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特征、特点,探索总结出符合我市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指导我市农业生产,并形成对比试验报告。

1.水稻监测点。早、晚稻都选择广粮香2号进行观测,开展抛秧、机插秧、手插秧三种移植方式对比试验。

2.马铃薯监测点。选择荷兰15号进行观测,开展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对比试验。

(四)灾害性天气调查。结合定点观测,调查了解本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包括低温寒害、高温热害、干旱、洪涝、暴雨、台风等灾害,调查灾害发生时期、程度,作物受害面积、程度、所处生育期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等。

(五)气象资料收集。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沟通、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当地农作物生育期间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日照时数、降雨量,积温(包括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等气象信息,并与常年比较,分析气象条件动态变化对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产量结构的影响。

(六)数据分析上报。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调查数据,结合气象、农情、病虫害和面上调查数据,与上年、常年同期比较分析,得出当地观测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面上生产发展动态,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生产建议,形成本区域农作物监测报告上报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在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等相关媒体苗情简报。

四、进度安排

(一)实施方案制定。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在2021年2月20日前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经报局领导审定后,报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备案,并同时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二)数据报送。

1.监测数据报送。作物生长期间,在调查当日或次日,将填写原始调查数据的调查表、分析对比情况及有关影像资料一并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报送。在早、晚稻返青期、够苗期和收获前15~20天,分别编发1期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块茎快速膨大期,分别编发1期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每造作物第三期苗情简报,需对当季平均亩产量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预报。在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完成当天,在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等信息网上,并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同时打印纸质材料报送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

3.粮食单产研判结果上报。提前做好预测产工作,结合面上生产情况,对本区域(本市)主要粮食作物单产作出预判(本年度单产结果及与上年度单产对比增减情况),形成单产预测结果报告,并填写附件9(根据预测产调查,主要填写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四要素)。早稻、晚稻单产预测报告及附件9,分别于6月25日前、9月30日前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三)项目田间查定。项目实施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组织3名中级职称以上专家(承担、实施单位以外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到监测地点进行项目查定(每造作物一次),可以结合田间测产一并进行,并形成查定报告(经专家签字确认)。其中,马铃薯监测点查定工作应在2022年3月20日前完成。

(四)项目结题验收。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组织专家对农作物监测项目进行验收,对全年项目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出具结题验收意见。水稻监测点项目在2021年12月15日前完成结题验收,马铃薯监测点项目在2022年4月20日前完成结题验收。

(五)及时报送项目总结材料

2021年7月30日前,水稻监测点报送上半年项目查定报告及上半年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21年12月10日前,水稻监测点报送下半年项目查定报告及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22年3月底前,马铃薯监测点报送项目查定报告及我市马铃薯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六)严格报送项目年度绩效考评台帐资料。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应在2021年12月25日报送水稻监测项目绩效考评台帐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到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2022年在5月中旬前报送2021/2022年度马铃薯监测项目绩效考台帐资料。项目台帐包括绩效考核自评表、实施方案、原始观测数据、苗情简报或监测报告、试验小结、工作总结、查定意见、结题验收意见、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影像资料和其他相关材料。

五、规范经费使用

(一)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自治区农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桂整合〔2020〕52号)规定执行,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

(二)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严格按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桂农业发〔2017〕112号)精神,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确保资金按工作方案及时使用;安排专人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严禁挪用和超范围支出,做到专款专用,防范和降低廉政风险。项目结题时要出具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三)明确资金使用方向。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4万元,其中水稻监测点7万元、马铃薯监测点7元,主要开支方向:

1.水稻监测点开支方向:

(1)监测基地购种、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物资,计划投入31000元。

(2)监测基地机耕费用,计划投入3000元。

(3)支付人工劳务费,计划投入30000元。

(4)监测基地设置标牌和宣传,计划投入1000元。

(5)监测旅差费5000元。

2.马铃薯监测点开支方向:

(1)监测基地马铃薯脱毒种薯、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补助36500元。

(2)监测基地机耕费用,计划投入1500元。

(3)支付苗情监测劳务费,计划投入26000元。

(4)监测基地设置标牌和宣传,计划投入1000元。

(5)监测旅差费5000元。

六、按规定完成考核指标

严格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发〔2021〕9号)要求执行,按时完成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一)2021年完善续建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点2个(水稻、马铃薯)。

(二)每个监测点在每个作物生产周期各形成3期以上本区域苗情和生产动态监测报告,报送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并在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上,同时报送自治区农技推广站。

(三)项目管理规范,措施落实到位,资金使用合理合法,有专人负责,监测报告达90%以上,漏检漏测次数少于规定次数和应检应测项的10%以内,并形成全年农作物生长动态监测数据台账。

七、实施管理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钦州市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石崇华  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成  员:凌启昌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

米世光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

梁菊秀   市农业农村局计财科科长

韦东胜   钦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陆和远   浦北县农业发展中心主任

胡成武   钦北区那蒙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黄有胜   浦北县江城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实施小组设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由米世光同志任组长,成员有梁玉祥、农振平、施春婷、蒙 清。项目负责人是米世光,项目实施负责人是梁玉祥,水稻监测点负责人是胡成武,马铃薯监测点负责人是黄有胜。

(二)制定试验方案。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结合监测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试验方案,方案包括监测作物的计划面积、监测品种、品种布局、播种期,观测布点所在乡镇村屯名称、土壤类型、气候特点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具体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并按时间要求及时上报实施方案。

(三)科学严谨搞好观测。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安排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科学、规范、严谨做好苗情动态监测工作,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并整理、归档形成全年监测数据台账。同时及时整理分析当地农作物动态监测数据,结合面上生产调研,形成动态监测分析报告报送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四)及时上报监测材料。水稻生长动态监测工作从春季播种开始,至秋季收获结束,为两个生产周期;马铃薯生长动态监测从秋季播种开始,至第二年春季收获结束,为一个生产周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要按时按质按量上报材料。严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特殊情况须实时上报。

(五)强化考核验收。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要加强督促检查,计财科要加强资金管理,钦北区农业农村局和浦北县农业农村局要密切配合,确保按照自治区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项目结题后,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要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将验收材料上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附件:1.钦州市2021年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试验方案

2.钦州市2021年马铃薯生态区域动态监测试验方案

 

附件1

 

钦州市2021年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试验方案

 

为顺利完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达的2021年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确保实施工作、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如期目标任务,为我市准确研判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推动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试验方案。

一、监测点基本情况

钦州市水稻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面积20亩,实施地点位于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委那桩村,该村地处钦州市西部,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2℃,雨量充足,常年平均降雨量2080mm,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801小时,太阳辐射强,日光充足。监测点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潴育性水稻土,土壤肥力上等,地势开阔向阳,田块大小1~3亩/块,排灌方便,是栽培水稻的高产区域。

二、试验内容

(一)新品种试验。选用我市主推超级稻、优质杂交稻、优质常规稻品种各一个进行试验,早稻品种为:特优7571、野香优莉丝、广粮香2号;晚稻品种拟为:中浙优9号、野香优莉丝、广粮香2号。移植时采用机插栽培方式,水肥管理一致,试验采用简比法,每个品种为一处理小区,小区间留工作沟,每亩用种量2.0kg。

(二)水稻不同种植方式技术对比试验。早、晚造均选择野香优莉丝进行观测,试验设抛秧、机插秧、手插秧三种移植方式,水肥管理一致。试验采用简比法,田块面积约3亩,每个处理为一小区,小区间留工作沟,亩用种量2.0kg。

三、技术措施

(一)培育壮秧

试验育秧采用集中育秧方式,经浸种催芽后,将种子播于机插秧盘中,每亩用秧盘22个,选用优质育秧基质,播种后适时喷水,保持基质湿润,保证秧苗生长水分。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可适当喷施水液肥,促进壮苗。移植前3-5天喷送嫁药,看情况施送嫁肥。

(二)大田栽培管理

1.提高办田质量,施足基肥。移栽前1天,结合犁耙田每亩施用基肥:商品有机肥250kg、复合肥25公斤(氮磷钾含量15-15-15%)、钙镁磷肥25公斤。犁耙田时要开好四周田边沟以及十字沟(工作沟),整平田面,田面保持泥皮水为宜,水层过深或缺水都不利于禾苗生长。

2.合理密植,确保基本苗数。亩移栽密度:手插秧规格为20cm×16.7cm,抛秧规格为每亩22个秧盘秧苗,机插秧按30cm×12cm,亩基本苗数控制在6~8万苗。

3.水肥管理。追肥:移栽后5-7天秧苗返青时,追分蘖肥,亩施尿素15kg、氯化钾8kg。穗肥在晒田复水后,大约在5月上旬(倒2叶长出时),亩施尿素5kg、氯化钾8kg。齐穗期后依植株长势情况决定是否喷施叶面肥,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g加尿素250g兑水50kg喷施。水分管理:按水气平衡原则进行管理,插后至分蘖期够苗前保持浅水层,在亩苗数16万时排水晒田,晒田以晒至田面开裂,叶色转淡黄,茎叶硬直为止。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1周,排干田中水。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全面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适时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及福寿螺、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虫害防治推广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进行物理防治。并注意鼠害、草害防治。

5.适时收获。采用机械收割方式进行收割,机械粉碎稻桩回田。

四、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职责到人

项目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项目负责人是米世光,实施负责人是梁玉祥,联系电话0777-2835441,监测点负责人是胡成武,联系电话13977793085。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其他成员配合开展相关工作,钦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钦北区那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参与实施。各相关单位必须加强沟通和密切配合,认真领会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早计划,早行动,早实施,将各项任务及时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二)明确任务,按时完成

1.定时观测上报。从播种至收获,对上述试验处理的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和个体及群体性状进行定点观察记载,做到每5天观测调查一次,并在当天或者次日上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及时分析报告。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调查数据,结合气象、农情、病虫害和面上调查数据,与上年、常年同期比较分析,得出当地观测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面上生产发展动态,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生产建议,形成钦州本区域农作物监测报告上报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在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等相关媒体苗情简报。

(三)加强检查,确保到位

在项目实施期间,经常深入监测点检查指导,监督责任人工作,了解项目开展情况,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及时总结好的工作措施和经验,纠正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附件2

 

钦州市2021年马铃薯生态区域动态监测试验方案

 

为顺利完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达的2021年冬种马铃薯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确保实施工作、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如期目标任务,为我市准确研判生产形势、科学决策指导,推动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试验方案。

一、监测点基本情况

钦州市冬种马铃薯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点,设在钦州市浦北县江城街道办六桥村,面积10亩。项目监测点地处浦北县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冬短夏长,四季如春,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21~23℃,无霜期限35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并且雨热同季,集中于6~8月份。监测点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潴育性水稻土,土壤肥力上等,田块大小1~3亩/块,排灌方便,是浦北县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基地之一。

二、试验内容

(一)新品种试验。选用我市主推马铃薯品种三个进行简比试验,品种为:荷兰15号、希森6号、雪川红。田块面积约5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肥水管理一致。

(二)不同种植技术对比试验。田块面积约5亩,选择荷兰15号马铃薯品种,主要开展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三种种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三、技术措施

(一)切种消毒催芽

选用脱毒马铃薯种,用小刀在种薯底部小切一刀,以打破马铃薯休眠期,然后将切好的种薯用消毒液浸一下消毒,捞出风干后,放在阴凉的地方催芽,当芽长出1cm左右,即可按出芽点用刀切成合适薯块,稍凉干切口,便可种植。

(二)大田栽培管理

1.整地和施肥。在晴朗天气,田块水分适宜时,用旋耕机打田整地,整地前每亩全田均匀撒施50kg石灰,再利用大中型旋耕机翻耕2次,尽量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基肥亩施商品有机肥300kg,硫酸钾复合肥100kg,中微量元素肥10kg,施肥方法:商品有机肥全田撒施,其他肥料全部条施。施基肥时配合使用一定量的佳尔康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提高肥料利用率、预防病虫害、改善土质等。

2.种植。

(1)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双行种植,规格为行距20cm、株距25cm,按“品”字形摆种(种薯不接触肥料),每亩种植密度为约5500-6000株,种后用起垄机进行机械覆土、起高垄(包沟畦宽90cm,畦高30cm)作畦,要求畦面、沟底平直。最后再用机械盖膜、覆土。

(2)露地栽培。除了不用覆盖地膜外,起畦种植措施与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种植方法一致。

(3)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除了不用覆盖地膜、改用稻草替代地膜覆盖外,起畦种植措施与地膜覆盖栽培(高垄覆膜栽培)方法一致。

3.水分管理。播种后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如遇久睛无雨,要及时适量灌水,水层深以畦高的1/3为宜,并且在第二天排干水,以保证早出苗和苗齐苗壮。在生长期间遇大雨时,及时清沟排积水,防渍沤损坏种薯,影响马铃薯生长。

4.病虫害防治。重点做好早、晚疫病预防,早疫病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嘧菌酯(阿米西达)、百菌清、恶霜灵锰锌(杀毒矾)、氢氧化铜(可杀得)等药剂800~10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每隔7~10天再喷一次。晚疫病可用银法利、福帅得、杜邦“g露”等农药喷防治。同时,根据田间调查,若发现其它病虫害发生,要及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避免马铃薯受到损失。

5.做好防寒抗冻工作。霜冻和冰冻灾害对马铃薯影响很大,在霜冻和冰冻的易发天气要根据天气预报,采取对应有效措施,提前将预防工作落实到位,防止灾害天气对马铃薯的伤害,保证马铃薯安全,获得丰收。

6.适时收获。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及市场情况,适时收获。

四、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项目由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实施负责人是梁玉祥,联系电话0777-2835441,监测点负责人是黄有胜,联系电话13977756968。浦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浦北县江城街道办农业技术推广站、浦北县顺丰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各相关单位必须加强沟通和密切配合,认真领会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早计划,早行动,早实施,将各项任务及时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二)明确任务,按时完成

严格执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农作物生态区域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2021〕9号)规定,在项目工作中,实施责任人和监测点负责人要认真开展田间观测调查记载等工作,按时报送数据材料,做好项目田间查定和结题验收,结合面上生产和气象情况,科学分析,整理拟写出监测报告和冬种马铃薯生产形势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和指导生产提供可行参考依据。

(三)加强检查,确保到位

在项目实施期间,经常深入监测点检查指导,监督责任人工作,了解项目开展情况,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及时总结好的工作措施和经验,纠正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大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21年3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1

第一节 项目摘要………………………………………………1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原则…………………..2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3

第一节 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3

第二节 项目区社会发展概括…………………………………3

第三节 项目选址理由…………………………………………4

第四节 项目建设地点条件分析………………………………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5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5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6

第四章 市场供求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8

第一节 现状与前景分析………………………………………8

第二节 市场分析………………………………………………8

第五章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10

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11

第一节 技术来源及水平…………………………………….11

第二节 主要技术工艺流程………………………………….11

第七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2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2

第二节 项目建设目标……………………………………….12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原则…………………………………….12

第八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3

第一节 建设地点…………………………………………….13

第二节 建设内容与规模…………………………………….14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15

第二节 资金筹措…………………………………………….15

第三节 投资估算…………………………………………….15

第十章 项目实施计划………………………………………….17

第十一章 效益评价…………………………………………….18

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价……………………………………….18

第二节 社会效益…………………………………………….18

第十二章 项目运行机制与管理措施………………………….19

第一节 项目运行机制……………………………………….19

第二节 营运策略…………………………………………….19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19

第四节 目标责任管理……………………………………….20

第五节 资金管理…………………………………………….20

第六节 招投标方案………………………………………….21

第七节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21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23

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24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一节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后**马铃薯贮藏窖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人民政府

三、项目负责人:,,,

四、项目建设单位:**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项目法定代表人:**

六、项目建设地点:**后**

七、项目实施时间:2021年5月-2021年9月

八、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新建10000吨马铃薯储藏窖13275平方米,共118眼小窖。九、项目总投资:

**。

十、项目生产能力:2021年建成后贮藏马铃薯可达10000吨。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原则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3、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4、沽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5、农业部关于《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管理指南(试行)》和《关于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意见》。

二、编制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和有关部委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2、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有关精神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3、要不断提升产业化规模经济效益,再发展大流通、带动大生产,使之成为大批生产者和千家万户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为调整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创造条件,为解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提供服务空间。

5、对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有较强的示范性,并拉动相关产业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第一节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后**位于**西北5公里处,共辖后3个自然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15°00′-116°42′,北纬41°56′-43°11′。耕地面积5569亩、林地面积4600亩,荒山荒坡4400亩。全村总户数280户629人,村两委干部5人,村民小组5个,村民代表12名,村党员41人。全村总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171人,于2020年底全面实现脱贫出列。

后**2017年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2019年底全部入住新居。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以分散养殖为主,种植业以燕麦、马铃薯种植为主。全村在家无劳力弱劳力人口较多,对整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实施入股分红帮扶措施,入股牧业22户,户均增收240元每年;入股酿酒有限公司101户,户均增收240元每年;入股后**扶农有限公司,户均增收1488元,入股有限公司,户均增收696元。做好建档立卡户弱劳动能力人员的公益岗安置工作。共设置30名公益岗、19名护林员,户均增收4000余元。

第二节项目区社会发展概括

**2020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3.1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5%,平均亩产鲜薯1615公斤,马铃薯总产已达5.1万吨,商品率达65%以上,马铃薯生产总产值达0.5亿元,人均纯收入405.8元,农村经济收入的20%以上收入来源于马铃薯的种植和销售。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距241省道6公里、二秦高速8公里、207国道6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马铃薯产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业也正在发展,移运通讯覆盖全县。

第三节项目选址理由

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地处我县马铃薯主产区,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现已初步形成马铃薯交易集散地,已纳入市场建设规划。

第四节 项目建设地点条件分析

一、地理位置优越。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位于**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与207国道、二秦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利,是我县马铃薯、小麦、莜麦和油菜籽的主要集散地,而**地处这几个乡镇交汇点,是这几个乡镇和全县交通运输的必经之地,在此处建设马铃薯恒温贮藏窖,一方面可以实现马铃薯商品薯的就近交易,节省运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商品薯的集中和发散;另一方面可为周边地区及时提供马铃薯市场供求信息,吸引农民就近交易。

二、市场基础良好。目前,**有9个定点马铃薯经纪人和收购点,长期从事马铃薯商品薯的收购和调运,都有较为稳固的收购方和经济势力,尤其是后**专业合作社已拥有及时向外地调运马铃薯运输的能力,对我县马铃薯走向省外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具有一定影响力。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我县马铃薯商品薯交易量最大的地方,年交易量达7万吨左右,吸引了许多省内外马铃薯收购商前来交易,为我县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马铃薯贮藏窖建设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中央制定的马铃薯产业扶持政策,通过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建设,有效的保护马铃薯的外观和品质,延长保质期,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需求,减少市场和销售过程中经济损耗的作用,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马铃薯市场特点和变化规律,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推动马铃薯流通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作用重大。同时,在我国甘肃、宁夏、内蒙等马铃薯主产区,都建有大中小不同形式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为发展当地马铃薯产业,促进流通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河北省马铃薯生产大县,每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20.3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30%以上,鲜薯总产量达45万吨,当地所产的马铃薯除少量加工淀粉、粉条,作为种薯以及部分食用外,其它主要用作牲畜饲料。近年来,虽然马铃薯外运量增加,商品化比例加大,但全县马铃薯交易刚处于起步阶段,流通、销售渠道狭窄,市场发育不完善,体系不健全,市场马铃薯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马铃薯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随着全县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建设势在必行。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马铃薯是我县三大作物之一,仅次莜麦,位居第二,在人们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除食用外,还可大量用于饲料和加工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启动实施,我县马铃薯产销两旺,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全县马铃薯生产向优质化、专用化迈进;二是充分发挥**后**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信息网站的作用,积极引进外地老板,为生产者和营销商提供需求信息和价格,引导群众适时适价就近销售;三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扩大销售;四是培育壮大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带领群众自产自销。使马铃薯产销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20年,销售量占总产量60%左右。尽管我县马铃薯销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马铃薯贮藏条件差规、模小,功能差,基础设施落后,产销区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产区“卖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通过组建**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将马铃薯生产、贮藏和销售有机联结起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以此带动我县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在农村、农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将发展马铃薯生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抗灾避旱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增加投入,引进推广马铃薯新品种,不断扩大面积,积极组建和扶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不断壮大马铃薯经纪人队伍,为抓好马铃薯的流通,搞好产后服务开辟了新的渠道。

二、自然条件好。该地处内蒙古南部,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降水规律与马铃薯生产需水规律相吻合,生产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的商品薯产量高、薯块大、表皮光滑、淀粉含量高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商品价值,深受国内消费市场欢迎,同时繁育的马铃薯种薯具有病害感染轻、生长势强、丰产性好等特点,是繁育种薯、建立种薯生产基地的最佳区。

三、种植面积大。我县在现有耕地中,80%的耕地为旱地,其中70%以上的旱地适宜于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3万亩左右。由于马铃薯具有耐旱、高产、喜冷凉、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等特点,能有效地避开春旱,是我县主要抗旱避灾作物,是农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

四、技术优势。多年来,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引进繁育、推广夏波蒂、荷15、克新等优良品种的同时,建立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引进建立了夏波蒂、荷15等品种为主的专用薯种植生产基地,已形成了县、乡、公司三级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推广网络,为全县大规模马铃薯商品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产量效益优势。由于我县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生产马铃薯产量高、效益好。2020年全县平均亩产量达1591.5公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平均亩纯收益900元以上,其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其它粮食作物,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章市场供求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现状与前景分析

马铃薯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其块状食用根茎中含有较高的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及纤维等营养成份,其营养成份较之大米,面粉更为合理,故其原料及加工生产的食品在人们饮食结构中的比重逐步增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马铃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些贫困地区,正是因为发展了马铃薯生产,使贫困落后的局面得以改观,在西北的广大地区,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马铃薯因其适应性广,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用途广的特点,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二节市场分析

**种植业海拔在1300米左右,气候凉爽,光照充足,太阳幅射强,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质疏松,70%的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与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相吻合,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马铃薯以个大、味美、耐贮藏、产量高而久负盛名,在区内外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近两年引进种植的专用型马铃薯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一、国内需求。据有关资料,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7000万亩,总产量700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主要是以鲜食和普通精淀粉加工业,加工量约占总产量的10%。近些年,随着国际食品公司进入我国,国内加工业迅速发展,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用于加工的优质专用马铃薯需求量将更大,加之亚洲其他地区将依赖于中国提供马铃薯原料及其制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省内需求。我省是全国马铃薯产区之一,马铃薯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一直占有很大比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20年全省播种面积接近600多万亩,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我省广大群众已形成食用马铃薯鲜食的习惯,年人均消费量很大;随着近年来马铃薯市场的发展,我县生产马铃薯除满足本去市场供应外,销往北京、山东等市场,深受客户的欢迎。目前,我县规模马铃薯加工企业1家,形成1万吨以上的淀粉生产能力;另外,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等餐厅的迅速兴起,对薯条、薯片等专用型加工薯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第五章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项目承担牵头单位**后**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资产总额100万元,并在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该合作社被**政府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扶持对象和示范社。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合作社坚持以“科技和信息为手段,服务会员增收为目的”的办会宗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完善和规范了章程、协议,组建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明确了“三会”的责、权、利和活动范围,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了组织内部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制度。合作社对有关经营、分配等重大事项,通过召开成员(代表)会议民主讨论和决策,让成员参与经营管理,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真正把合作社建成了“农户之家”。

目前,该合作社共吸纳社员93人,成员大多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马铃薯种植大户和农民技术员。今年该专业合作社已向马铃薯收购商提供马铃薯1.5万吨,实现销售产值90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专业合作社正朝着“市场连合作社、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科技为先、效益为中心”的运行模式发展,成为全县专业合作社建设、运行的“领头羊”。在马铃薯新品种繁育、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承担项目的技术力量。

第六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一节技术来源及水平

**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建设参照外省恒温贮藏窖建设经验,主要建设有:马铃薯贮藏窖、电子衡等。

第二节主要技术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为:

马铃薯收购分级检选计量分装交易销售

贮藏反季节销售

第七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战略,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需求,突出地理优势、自然优势、资源优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马铃薯交易、贮藏,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使其成为**马铃薯贮藏和销售的交易市场,带动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建马铃薯贮藏窖等设施,搞活马铃薯流通,加强反季节销售,到2021年建成后可贮藏马铃薯10000吨,使其成为全县最大的马铃薯马铃薯贮藏窖。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原则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早见效,见成效,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下建设原则:

1、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方案的四统一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坚持科学管理原则。

第八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一节 建设地点

****朝阳村。

第二节 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马铃薯恒温贮藏窖118眼1327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一、土建工程

表8-1 基础工程建设表

序号

名 称

计划类别

单位

数 量

备注

1

储藏窖

新建

13275

砖混结构

2

围墙

新建

m

400

砖混结构

3

大门

新建

2

4

排水系统

新建

1

二、化验仪器设备配置

购置农药残留检测化验仪器9台(套)

三、辅助设备配置

购置电子衡、装卸叉车等,详见表8-2

表8-2 辅助设备购置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1

电子衡

120吨

1

2

装卸叉车

1

合计

2

四、电力设备

安装电力设备1套。

五、监控设备

安装监控设备1套。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投资估算依据

一、土建定额依据

土建工程执行《全国统一建筑基础定额河北省单位估价表》1999年版,定额调整幅度为5-10%,并参考张家口地区近期类似工程造价指标进行估算。安装工程执行《河北省统一安装工程内河北省常用单位估价表》2002年版,定额幅度5%,并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二、设备及材料价格依据

材料价格按2020年当地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和2021年一季度指导价执行。

主要设备价格参考市场现价和厂家提供的报价单,其它设备参考《工程建设全国机电设备价格汇编》并依据当地市场价格估算。

三、其它费用

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估列。

项目前期工作费按工程费用的1%计取;

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计取;

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5%计取。

第二节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47万元,自筹547万元。

第三节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4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507万元,电力设备10万元,监控设备5万元,电子衡9万元,其他费用16万元。详见9-1。

表9-1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投资金额

(万元)

土建工程

507

1

恒温储藏窖

2000

1800

487

2

围墙

m

400

400

16

3

大门

2

20000

4

辅助设备

9

1

电子衡

1

100000

9

电力设备

1

100000

10

监控设备

1

50000

5

其它费用

16

1

前期工作费

5.5

2

管理费

5.5

3

工程监理费

5

总投资

547

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计划:2021年5月-2021年9月底完成。

主要为:

1、2021年4月底,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立项申报工作;

2、2021年5月底,完成项目勘察、施工设计和工程招投标工作;

3、2021年6月至9月,完成土地整理、围墙、大门、电子衡、电力配套设备、马铃薯恒温储藏窖等基础设施建设。

4、逐步开始马铃薯收购、贮藏。

5、2021年10月至12月,完成项目验收。

第十一章效益评价

第一节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建成后,**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贮藏10000吨,按照反季节销售差价,每吨差价在700-800元之间。年纯收入可达50万元。同时,可带动全县马铃薯生产和销售,使广大农民直接从马铃薯商品化生产中获益100万元。

通过马铃薯收购、贮藏、销售一体化恒温贮藏窖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体系,极大改善马铃薯收购贮藏条件,扩大马铃薯销售流通渠道,增强马铃薯反季节销售能力。同时,让农民直观了解掌握市场信息,供求情况,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种植积极性,推动马铃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效益

通过对马铃薯收购、贮藏、销售一体化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体系,极大改善收购、销售条件,扩大销售流通渠道,增强销售能力。同时,让农民直观了解掌握市场信息,供求情况,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种植积极性,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

第十二章项目运行机制与管理措施

第一节项目运行机制

项目建设以**后**专业合作社,以农牧户、种植大户和经纪人集资入股,建成股份制经济实体,走股份制运营的方式。

项目建设过程中,由**能源科学技术推广站承担,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事务。项目建成运营后,以由**后**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

第二节营运策略

采取马铃薯等农产品交易、贮存、信息与服务,专业交易,期货贸易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的经营方法。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后**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在农牧业局设立项目办公室。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资金投放、检查、审计,确保项目的管理和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及业务技术人员的聘任。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具体工作为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包括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实施和管理,项目工程实施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施工合同制的“四制”管理制度。

一、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严格实行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单位**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实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实施单位与项目施工中标单位依法签订合同,明确任务、质量、工期,保证项目按时按期完成。

二、实行工程招投标制

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合理使用资金,土建工程、仪器设备、设备安装等工程按《招投标法》实行招投标。

三、实行工程监理制

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部门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项目竣工后提交监理报告。

四、实行施工管理合同制

各项建设工程按工程中标合同依法进行开工建设,并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第四节目标责任管理

为了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管理,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设任务、培训、技术指标和投资分别落实到第一责任人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奖惩制度。对完成目标任务,在项目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反之,未达到标准和未完成任务要追究责任。

项目建设期间,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任务、分工、责任明确,各负其责。

第五节资金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作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人负责,资金封闭运行。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国家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加强项目资金的检查、审计和监督,项目资金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分别由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情况和资金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审计,杜绝浪费,杜绝挪用,确保项目的如期建成和项目资金发挥出其最佳的经济效益。

第六节招投标方案

本项目招标投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进行公开招标。

一、招标范围

该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土建工程和仪器设备两项内容。

二、招标的组织形式

委托有招标资质的单位进行招标。

三、招标方式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在国家或地方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其它媒介招标公告。

四、开标、评标和中标

严格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节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马铃薯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振兴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地资源,面向国内外市场,尽快制定出一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财政、农行、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加大投资力度。

二、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推动农业生产上台阶。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强化科技推广手段和效果,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产、菜用型、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加强脱毒马铃薯技术和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推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增加商品量,扩大上市量。

三、多渠道增加收入,多渠道组织市场建设。一是紧紧抓好当前国家大力扶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对我县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市场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与其他省地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才能有效地加快我县农产品市场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在统筹规划中,从财政支农资金、农发资金、扶贫资金中筹集部分资金用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抓好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实行产销一体化是马铃薯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为龙头,以马铃薯规模生产为基础,以交易市场为纽带,建立新型的马铃薯产销体系。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

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周围环境较好,污染源少,对场区的自然环境不构成危害。同时,项目在运作过程中,无废水、废渣、废气产生,对周围环境将不会产生影响。

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950年5月23日,民主德国(东德)茨维考以东的一个村庄里,马克斯·特勒格尔像往常一样在田间劳作。不经意间,他注意到,两架涂着标志的美国飞机从上空掠过。第二天一大早,马克斯推开屋门,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自家面积不大的田地里,一夜之间爬满了科罗拉多金花虫,这种长约1厘米,呈鲜黄色或橙色的虫子喜欢啃食马铃薯植株的叶片,又被称为“马铃薯甲虫”。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由东德政府编写的传单,在几天内被张贴到村内的显眼处,其公开宣称,此次虫灾系“有组织的人为破坏活动”。

“美国甲虫大军”来势汹汹

顾名思义,科罗拉多金花虫原产北美洲,直到1824年方为外界知晓。至19世纪末,这种小生物搭乘美国货轮,漂洋过海,“移民”欧洲,很快成为人人痛恨的庄稼杀手。

眼见“甲虫大军”来势汹汹,原本就缺乏心理和物质准备的东德政府,自然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这些不速之客的来历——难道说,是美国飞机空投了马铃薯甲虫,蓄意破坏当地的农业生产,从而打击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一分子的东德的战后重建?

东德报刊上也充斥着对此事的猜测。有报道暗示,但凡有美国飞机飞过,便会发生马铃薯甲虫泛滥成灾的异状。短暂的沉默过后,当局掌握的宣传机器全力运转起来,称面对“美帝国主义对我国粮食供给的邪恶破坏”,全国人民应奋勇反击。在由政府大批量印发、如今由英国BBC新闻网整理收集的传单、海报中,马铃薯甲虫被拟人化处理,甚至被描绘成“穿着美军靴子,戴着美军头盔的微型士兵”;由于甲壳上具有类似美国国旗的条纹,它们更被赋予“美国佬甲虫”的诨号,仿佛随时都会长出一张张“山姆大叔”的面孔。 由此,一场“反击敌人阴谋破坏,捍卫农业生产成果”的运动,席卷了东德全境。

美国怀俄明大学的自然科学教授杰弗里·洛克伍德,曾在其著作《六条腿的战士》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美国内战时期,据传北方军队向南方的种植园散布了菜蝽蟓(一种啃食卷心菜、白菜等蔬菜的昆虫),造成南方蔬菜产量锐减。

之所以用“据传”二字,是因为史学家并未发现北方发动“生物战争”的铁证。事实上,由于不易和自然原因导致的病虫害区分,类似案例的记录往往是基于单方面的陈述。

但不可否认,针对粮食生产的“生物战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确曾被交战各方多次纳入视野,马铃薯甲虫的大名被屡屡提及。二战时,同盟国动过向德国空投害虫的念头,英国生物学家约翰·霍尔丹提议“征募”马铃薯甲虫,向德国的农田发起攻击。1942年,一艘美国军舰运载1.5万只甲虫驶抵英国,供军方研究将其作为武器的可能。

作为受害一方,德国对马铃薯甲虫的“军事用途”同样不陌生。1943年,一批德国科学家在法兰克福南部空投了5.4万只甲虫,以验证这种“六条腿的士兵”的威力。不过,希特勒向来对生化武器缺乏信心,导致这一计划石沉大海。

全东德卷入“人虫大战”

德国是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战时,为了尽可能地从民众嘴里省下粮食供应前方,纳粹政权甚至宣布禁用马铃薯削皮器——第三帝国食品部指示家庭和餐馆食用带皮的马铃薯,以节约粮食。二战之后,马铃薯更是成为从炮火中幸存下来的德国普通人的主食。

对1950年的东德来说,公众对敌军散播害虫的战时传闻尚且记忆犹新,这种“六条腿的天灾”便再度入侵田间地头,很容易演变为全国性的恐慌。面对虫害,当局同样如临大敌,却苦于缺少高效的防治手段,只能祭出“人海战术”抵挡。情势最紧急时,孩子们也被要求加入这场“人虫大战”——东德的中小学生一放学,就被派去田间地头捉虫。

英戈·玛特纳是这支“捉虫大军”的一员。当时还在上高中的他回忆说,小小的甲虫肆虐成灾,致使东德的粮食产量锐减,让许多主妇“难为无马铃薯之炊”。“当听到粮食遭受如此灾难,我们忧心忡忡。没多少吃的,许多时候,一个马铃薯就是我和父母共同的早餐。”

不管这些甲虫来自何方,它们给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破坏,给东德农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被告知,马铃薯甲虫是头号威胁,它们会把所到之处的庄稼吃得光秃秃。”而且,“这种虫子的幼虫破坏力更强,因为在那个阶段,它们胃口格外大。”

玛特纳至今记得把虫子捏在手里的感觉,“软软的,有些肉感……女孩子尤其不喜欢这种小东西。”“同学们在田地里散开,沿着一行行马铃薯植株慢慢往前走,看到马铃薯甲虫就捉,一天能抓20只或25只,装进罐子里或玻璃瓶里,再送到别的地方集中销毁。”在当时只有18岁的他看来,除掉这些虫子,简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们刚从二战的打击中挺过来,我自己曾在四个占领国的统治下生活过,这个国家经历过的灾难太多了……所以,哪里有马铃薯甲虫,我们就得赶到哪里把它们消灭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足够多的马铃薯,聊以果腹。就这么简单。”

“美国飞机在东德空投甲虫”

据BBC报道,真正将这场规模空前的虫害上升到“敌对势力蓄意破坏”范畴的是,东德农业部在当年晚些时候的一份报告。目前可查询到的文件显示,根据对目击者和专家的访问,农业部认定美国飞机飞过东德上空并空投了甲虫,属于“精心策划的阴谋”。

东德政府对美国的“指控”,看上去有其内在逻辑。在“马铃薯甲虫事件”爆发前几个月,的确经常有运载着不明物资的美国飞机,低空飞过东德某些地区,前往“孤岛”西柏林。

二战后,柏林被分割成多个占领区,市民可以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然而好景不长,因苏联与西方的关系日趋恶化,1948年3月30日,莫斯科突然宣布,从次日起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证件。6月24日,苏联又全面切断了西柏林的对外交通,只保留了三条空中走廊,意图用这种方法,迫使西方势力知难而退,从柏林撤出。

彼时的柏林依然满目疮痍,若没有外来物资供应,很快会沦为死城。被苏联封锁后,城内除了饮用水,几乎可以想象到的一切物资,如一张纸、一支笔,都需要空运进去。

这便是至今被英美广为传诵的“柏林空运”的缘起——接下来的一年间,美国和英国的空军进行了超过20万次的飞行,向西柏林提供了多达4700万吨的生活必需品,包括燃料和食物。最繁忙时,平均每63秒就有一架飞机在西柏林降落。

旷日持久的空运瓦解了苏联的如意算盘,还令西方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决心展露无遗,斯大林在震撼之余意识到,对手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块阵地。1949年5月,经过谈判,苏联解除了对柏林的封锁,德国被正式分割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视彼此为假想敌的政权。

“帝国主义阴谋”子虚乌有

有了这样的认知背景,加上当局的宣传机器全力运作,东德百姓深信,美国就是这场虫灾的幕后黑手;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更因此对“美帝国主义”咬牙切齿。不过,和历史上的许多次先例一样,这场所谓的“生物战争”,只是建立在单方面的信息之上。虽然东德方面的宣传材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头头是道,但后世的历史研究者,始终未能从美国和西方国家发现相应的人证和物证——换言之,东德政府或许另有所图。

作为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生物专家,艾哈德·盖斯勒是对东德官方论调予以质疑的业内人士的代表。在对历史上出现的多次虫害进行研究后,他指出,马铃薯甲虫在二战前的德国就普遍存在。而到了1950年,它们虽然较以往更多地出现在农田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有人从中作梗,而是再简单不过的——农药不够。

彼时,作为集团的一员,东德的社会生产及物资调配,很大程度上要服从莫斯科的指示,而当时的苏联同样急于恢复在战时遭破坏的农业生产。“(东德)没有足够的杀虫剂,市面上很难买到。就是生产出来的(农药),也大都被运到苏联去了。”盖斯勒解释说。至于东德农业部的那份报告,盖斯勒认为,报告中提到的“专家”之前从没有在关于马铃薯甲虫或其他入侵物种的领域内发表过文章,他们“主要是一帮政客,而不是什么科学家”,可想而知,这份报告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了。他的结论是:说美国空投了马铃薯甲虫,实质上是因为东德政府自知对肆虐的虫灾无能为力,只得设法转移公众的不满情绪。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近日上演了一出

荒唐闹剧——村干部竟私下雇佣村民在

没经过翻耕和已翻耕的空地上覆上地膜

却没播种。这一“面子工程”引起了当地

群众强烈不满。

示范田里:只见覆膜不见种

2012年3月1日,记者来到村民反

映的山阳县马铃薯示范区之一的十里铺

镇寇家沟村示范点,站在示范点北边的

高速公路上放眼望去,近200亩田地里,

一部分地块覆上了地膜,一部分是空地。

当地一位姓晋的知情人指着空地

说:“前几天这里并不是这样的,由西往

东整个全是覆好的地膜,白花花的连成

一片,非常壮观。我当时到地里看了,好

多地膜下边根本就没有种子。这两天不

知谁把原本已覆好的地膜又给揭了,留

下了这么多的空地。”

记者刚进村口,便有村民围上来,说

自家的土地前一阵不知谁给覆上了地

膜,不仅翻耕过的地里覆了,就连没翻耕

过的玉米茬地也给覆上了。但奇怪的是

没播种,而且这两天地膜不知啥原因又

给撕了。大伙儿说:“这不是白白糟蹋东

西吗!”

在村民张林运一片没有翻耕过的玉

米地里,记者看到,在地面的玉米茬

有几厘米高,地里明显有覆过地膜的痕

迹,一些玉米茬上还留有已揭过地膜的

残片。“我这0.3亩地是租村民的,没想

种马铃薯,而是打算种苗圃,因为还没到

栽植季节,所以一直空着。可没想到,前

几天不知谁给这上面覆上了地膜,这两

天又无端地不见了,到现在我都没弄清

楚这是谁干的。”张林运说。

正在地里检查工作的山阳县农业局

技术干部任均平说,按照村民往年的播

种习惯,一般是先播种后覆膜。因为

2011年陕南地区春季干旱,一些地方出

现了烧苗现象,所以2012年借鉴商南县

的经验,采取先覆膜后播种的方法,主要

是起到保墒的作用,但也仅仅是在寇家

沟村村民刘宝山的1亩多地里做实验,

像这种没经过翻耕就在上面覆膜的情

况,按照高产马铃薯种植技术规范,是绝

对不允许的。

应付检查:

村委主任花钱雇人覆地膜

那么,究竟是谁在村民不知情甚至

县农业部门也不清楚的情况下,在空地

上覆的地膜?意图又是什么?

据了解,2011年,地处秦岭南麓的山

阳县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将马铃薯高产创

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截至目

前,政府共投入340万元,在全县13个乡

镇落实面积8万亩,其中在城关、十里铺、

高坝3个重点镇的23个村集中规划马铃

薯高产创建示范片1.206万亩。

“作为山阳县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

点,我们寇家沟村有耕地面积近200亩,

除一些不愿种的村民,共规划实施地膜

马铃薯涉及74户122亩,目前,已覆膜

播种11023亩。至于为何一些空地上出

现覆膜却不播种,后又揭掉的情况,究竟

是谁干的,有多少亩,我也不清楚。”面对

记者的提问,该村2011年上任的村委主

任贾秀良信誓旦旦地说。

但一些村民反映,这件事就是村干

部雇人干的,因为2012年2月24日至

25日,陕西省农业厅组织的“陕南高产

创建春季工作现场会”在山阳县召开,为

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村干部便花钱

雇人在空地上只覆上地膜却没播种。

村民的话随后得到了证实。在离寇

家沟村四五里的杨家沟村(现为寇家沟

村二组),记者见到了几名当时参与在示

范点上覆膜的妇女。

一名姓申的妇女告诉记者:“22日。

找从县城回家,走到寇家沟村的马铃薯

示范点上,看到同村的几名妇女和十几

个人正在地里覆膜,听说还给钱。因为去

的迟,我也没问给多少钱,到底给谁干,

便加入其中。22日一整天到第2天上

午,我们一共干了1天半时间,便将几乎

所有的空地都覆上了地膜。”

“我是被同村一个叫鲁良宏的人叫

去的,说是帮人给地里覆膜,一天给50

元钱,我没犹豫就去了。到地里一看,不

少人正在那干呢,而且大多是妇女。当

时,村委主任贾秀良和2个不知是哪来

的干部模样的人正在现场指挥。我当时

还奇怪,这是干啥呢?怎么好好的在白地

上覆地膜,也不见播种子。结果在铺完几

乎所有的空地后到现在,也不见给我

钱。”现年60多岁的张姓妇女说。

面子工程:

糊弄的是领导,坑害的是村民

陕西省山阳县寇家沟村为应付上级

检查,在地膜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上

弄虚作假的事情经当地媒体披露后,陕

西省农业厅和商洛市农业局高度重视,

立B口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

据调查组组长、陕西省农业厅种植

业处处长任富平介绍,从3月1-2日,

调查组对山阳县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区

的10个村23户村民进行走访,对镇包

村干部及村干部进行了详细询问,并到

寇家沟村一组地膜马铃薯项目规划区内

的每个地块进行了实地查看。现已查明,

寇家沟村村委主任贾秀良为了加快进

度、应付检查,私自雇用本村19个村民,

在高速路沿线地块违反技术规定覆膜。

查实共有13块地11.7亩覆膜未播种,其

中有10块地9.8亩已翻耕覆膜但未播

种,有3块地1.9亩未翻耕已覆膜。

检查组认为,这件事暴露了一些基

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顾民意,挖空心

思搞“面子工程”的不良政绩观,不仅浪

费了政府财物,也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

同时:此事也暴露了乡镇包村干部技术

指导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杨家沟村一名姓陈的村民气愤地

说:“我家种了1亩多地,到村委会去领

地膜和种子,村干部以各种理曲推托,就

是不给。无奈,我只好到县里去买来高价

种子和地膜才种上。不曾想村干部却把

上级政府发放的地膜这样白白糟蹋了!”

当地群众气愤地说,按规定,马铃薯

项目种植区采取农户自愿申报面积,由

政府免费发放地膜,并以0.6元/公斤的

低价供应脱毒种薯。上面有这样的惠民

增收政策,大家都乐意种。谁知村干部为

应付检查.将这些本应发放到村民手里

的地膜白自浪费在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的

马铃薯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统一思想。

既是极受欢迎的蔬菜,1马铃薯产业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马铃薯是县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部分地区农民主粮的替代品,还是畜牧业的饲料加工业原料。县是贵州省马铃薯重点产区,2011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36.5万亩,平均亩产961.8公斤,总产量35.1万吨。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委、县政府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今后将作为全县重要的产业来抓。

主战场都在农村,2发展马铃薯产业是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的有力举措。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毕节试验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农村要发展,就必须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虽然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三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贫困和落后,而贫困和落后必然导致生态基础的破坏和生育观念的落后,因此必须通过快速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彻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那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从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大力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马铃薯产业。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大,覆盖面广,生产几乎涉及每个农户,只要都种上脱毒马铃薯,产量就可大幅上升,农民的吃粮和饲料问题就可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随着县内外马铃薯市场需求的增加,马铃薯的商品价格节节攀升,已从近年的0.4元/公斤上升到现在0.66元/公斤,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突显出来。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平衡、价值高,产业链条长,市场空间广,增收潜力大,需求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因此,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可惠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县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集中的马铃薯主产区,对于推动我县的扶贫开发,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进现代农业的现实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3发展马铃薯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根据我实际,要发展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马铃薯产业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推进农村小集镇建设,促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加快以马铃薯为主的农村市场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商品率;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推动各级各部门加大对资金、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培养一批马铃薯专业的乡土人才;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通过农村营销协会的培育和发展,使一批农民变农为商,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认清形势。促进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县委、县政府对马铃薯产业高度重视,1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将其作为我县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马铃薯产业进行专题研究,并出台了县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不断加大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通过全县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6.5万亩,单产961.8公斤,总产35105.7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均比往年大幅增长。二是脱毒马铃薯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1年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20.2万亩,单产1164.3公斤,总产23518.86万公斤,覆盖率为55.34%三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开始起步。2011年建成了种薯扩繁基地334亩,其中原种扩繁基地100亩,一级良种扩繁基地234亩。

但是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2正确对待存在问题。县马铃薯产业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和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不健全,良种覆盖率不高;农村经纪人队伍严重不足,商品率低;基础设施落后,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加工能力弱;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不配套;投入严重不足;种薯和商品薯生产经营机制不活;专用型品种很少,外销率低,产业化程度低,不适应大市场的需求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创新观念,加快发展,实现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抢抓马铃薯产业发展历史机遇。一是中央连续4年出台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1号文件,3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引起了各级各部门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激发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农业部今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全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多次召开了全国性马铃薯会议,研究产业发展对策和技术措施,把毕节地区作为孙政才部长的工作联系点,并把马铃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三是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十一五”期末实现脱毒薯类1000万亩的目标,2011年投入2000万财政资金用于发展马铃薯产业,并对毕节地区进行了项目倾斜。

鲜薯供应时间长,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二是马铃薯具有淀粉含量高的品质优势;三是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的周年生产优势;四是工业污染小,农用化学药品施用量少,有利于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的质量安全优势。同时我县产业发展起步晚,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市场开发、加工增值、效益提升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做大做强我县马铃薯产业,实现马铃薯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为了扎实抓好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早谋划今年马铃薯生产,认真抓好面积落实、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马铃薯产业顺利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因地制宜制定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一是要科学制定和认真实施产业发展规划。要按照《全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推进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二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已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各乡镇也要成立以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马铃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并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抓好此项工作。

县财政将投入200万元资金,三是要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今年。专项用于马铃薯产业发展。同时,要在省、地、县加大投入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强马铃薯优势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标准化商品薯生产基地和加工专用薯基地。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支持,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进程。各乡镇也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筹措资金,协调组织农民贷款,加大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投入。

进一步完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制定和完善脱毒种薯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四是要提高脱毒种薯生产水平。着力加强脱毒种薯扩繁基地建设。逐步建立适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种薯生产、贮藏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种薯质量;全力打造我县马铃薯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优化品种布局结构,五是要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技术实施方案,明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推广马铃薯种薯脱毒、少免耕栽培、覆膜栽培、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生产、贮藏保鲜等关键技术。

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农业部门要在重要农时季节,六是要加强产业指导和服务。各乡镇要按照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马铃薯高产示范点上,七是要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把高产创建作为今后发展马铃薯生产的重要措施。集成组装高产栽培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做到有投入、有检查、有验收、有表彰,将品种和技术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