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弱势群体帮扶的总结

弱势群体帮扶的总结

弱势群体帮扶的总结

弱势群体帮扶的总结范文第1篇

(2005年3月25日)

同志们:

刚才,会议传达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意见》,四位镇、村、帮扶单位和干部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实施“百个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近期已全面启动,市委选派22位干部来我区驻村帮扶,这是对我区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在此,我代表台儿庄区委、政府,对市驻村帮扶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下面,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转化帮扶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经济呈现出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和农村社会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级收入总体水平不高,经济薄弱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全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市委、市政府把百个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列为“富民兴枣”十大工程之一,这既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又是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搞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就我区来说,仅有城镇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发展与稳定,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薄弱村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往往容易诱发治安、上访、、迷信等社会问题,计划生育等基础工作也面临很大阻力。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对城乡协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培植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保持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和谐发展的治本之策。

第二,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开展“四强”竞赛活动的带动下,全区涌现出了一批强镇、强企和强村,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仍有一些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落后。造成这些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基层组织薄弱。村级班子软弱,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不多、能力不强。二是集体积累空虚。在全区212个村(居)中,70%左右的村年收入在万元左右,约有10%左右的村集体收入为零,是事实的“空壳村”。三是自然条件差,地处偏远,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条件和设施落后。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抓后进、促平衡,有利于尽快改变经济薄弱村的落后面貌;有利于调动各级各部门向农业倾斜,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形成支持农业、关心农村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推动全区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第三,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村级经济是农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从实践看,凡是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修路、架桥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党组织一呼百应,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相反,经济薄弱村由于村集体缺乏经济实力,有的村“两委”连最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没有,更谈不上由村集体拿出钱来为群众办实事。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在农村最直观地表现就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多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组织抽调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同基层干部群众共谋发展大计,宣传和落实党的农村政策,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行动。各级一定要把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

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具体扶持政策,已经非常明确,现在的关键是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努力在促进经济薄弱村转化上实现新突破。

(一)要在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经济薄弱村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转化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帮扶单位要围绕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共同确定帮扶方案,从每个薄弱村的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各展所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使本地的传统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薄弱村改变落后面貌。一是开发利用好经营性资产。要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沿街店面、固定设备、水利设施等经营性资产,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参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利用,帮助经济薄弱村盘活沉淀性资产,提高利用效率和获利能力。二是大力开发农业资源。开发利用集体所有的“四荒”等资源,采取股份合作、招标承包的方式经营林场、鱼塘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第三,借鉴强村的成功经验,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近几年,全区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好典型,比如,马兰屯镇闫浅村通过招商引资,去年以来新发展民营企业29家,实际到位资金4500万元,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实力。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经济薄弱村学习借鉴。要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的同时,大胆走出去与外界加强联系,以资源作资本,广泛寻求合作,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税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二)要在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上实现新突破。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立足于为农民办实事、谋福利,立足村情民情,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实行开发式扶贫,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引导农民根据当地的比较优势,瞄准市场搞调整,围绕我区确定的林果、桑蚕、畜牧、“三水农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经济林、规模养殖、观光农业等现金收入更多的行业。二是放手发展庭院经济。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扶持农户广泛开展庭院特种种植、养殖,兴办家庭手工作坊,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邳庄镇邳庄村、马兰屯镇坝子村等一些村在这方面已走出了成功的路子。邳庄村通过发展庭院立体藕渔种养,去年实现人均庭院经济收入1000元。坝子村利用庭院养蚕和发展加工业,去年人均庭院经济收入1300元。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发挥经济薄弱村的资源、人才、传统产品等优势,广泛发动群众,依靠外力,启动民力,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邳庄镇小集子村发展板材加工厂12家,每家年收入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村总收入达30多万元。四是抓好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大科技帮扶的力度,及时为经济薄弱村送技术、送信息,科技开发项目要重点向经济薄弱倾斜,培训农民、指导农民,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农民可支配收入。五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事实证明,转移一个劳动力,就能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去年,我区共向外地输出劳务人员1万人,年创劳务总收入近亿元,人均9000元。各帮扶单位,特别是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把经济薄弱村劳动培训作为重要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村劳动力,努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健全就业信息网络,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加快经济薄弱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三)要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新突破。帮助经济薄弱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是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得实惠的实事。各帮扶单位要积极发挥优势,为经济薄弱村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他们修路架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造福一方百姓。要积极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地建设,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条件。要帮助经济薄弱村建立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给予一定的救助,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是这次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帮扶单位要把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重点。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经济薄弱村工作,注重选拔优秀复退军人、农村经济能人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进村“两委”班子。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为加快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要认真落实好转化帮扶的各项政策措施,兑现薄弱村“两委”人员工资补助等政策,充分调动经济薄弱村干部搞好工作的积极性。版权所有

三、切实加强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领导

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时间跨度长,任务重,要求高,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做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落实各方责任,形成整体合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要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区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各镇(街)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积极配合开展帮扶工作。

要建立帮扶工作领导责任制。县级干部要根据包帮镇(街)分工,把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担负领导责任。各镇也要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到实处。要建立帮扶工作情况调度通报制度。由区帮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调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通报。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调度会议,交流经验,推广典型,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要建立督查巡视制度。区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要组织成员单位,不定期到经济薄弱村督查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良好环境。电台、电视台要开辟专栏,营造声势,在全区上下形成关心支持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帮扶单位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各镇和各经济薄弱村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增强主观能动性,借助市、区两级帮扶转化的机遇,认真研究制定镇级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同时,也要抽调机关干部协助市、区驻村帮扶干部,共同搞好镇级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帮扶工作,促进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镇和经济薄弱村要全力支持市、区驻村帮扶干部的工作,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为驻村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工作中要多征求帮扶干部的意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希望区、镇驻村帮扶的同志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摆正位置,履职尽责,真正把自己看作是薄弱村的一员,不能有临时观念,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上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加快村级经济的发展。要与基层干部群众搞好团结,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区、镇帮扶单位要关心下派帮扶同志的生活,支持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搞好帮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齐心协力打好帮扶工作的总体战。

弱势群体帮扶的总结范文第2篇

***区下辖20个镇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05个行政村。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总人口90多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5万人。近年来,**区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广州市有关部署,以建设镇党委“六个好”和村级组织“五个好”为目标,推进“三级联创”不断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

——由过去四年的工作队驻村扶持转变为工作队和派出单位挂钩跟踪联系镇村。对挂钩联系点,实行“五跟踪”,即思想上跟踪提高,经济上跟踪扶持,工作上跟踪帮助,实际问题跟踪解决,制度建设上跟踪落实。

——由过去四年重点扶持困难村转变为抓“两头”,带中间。在继续扶续困难村的同时,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文明示范镇村,树立一批两个文明建设富有特色的镇村,使番禺区的镇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过去四年鼓励农民敢富冒富的基础上,大张旗鼓开展以扶持农村困难户为主的弱势群体活动,为群众送温暖,排忧解难建制度、定措施,层层落实、户户落实。

——牢牢抓住重点,继续强化镇党委的龙头作用,通过轮岗、交流、培训和创建好班子活动等,不断加强镇村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其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做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合格领路人。

——努力探索农村工作新路子,通过镇村政务公开、村委直选、村民自治等,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新思路带来了新面貌、新变化、新成绩。经过三年努力,番禺区基本上达到新三年农村基层建设奋斗目标。2000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59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6596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352%、1026%和228%。工农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镇有17个,占全区总镇数的81%;镇级财政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镇有11个,占全区的523%;村级经济总收入为3853亿元,比1997年增长26%。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其中达50万元以上的村有264个,比1997年增加43个,占全区村总数的866%。涌现出榄山村、罗家村等一批省、市农村先进党支部。全区305个村全部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其中32个被广州市命名为安全文明村,175个村被评为文明村。全区21个镇(区)基本达到“六个好”目标要求。全区计划生育连续12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去年六月,番禺区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带头办点抓点,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精心部署。

****区为了确保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区、镇分别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及时调整和充实人员。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各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不同时期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

(二)坚持区领导办点制度,保证农村基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区坚持并不断完善区领导挂钩联系镇村制度,明确每位领导干部每月要到农村5至7天,全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3个月,且要有10天以上的时间驻村,与群众“三同”;每年要力争为镇、村、户解决一至二个实际问题,办成一、二件实事。区委五套班子成员共26名领导干部分别与21个镇(开发区)建立了挂钩联系点。区委书记***挂钩联系南沙开发区并驻点鹿颈村。几年来,在他的帮助指导下,**开发区、**村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为解决鹿颈村因农田被全部征用,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梁书记与村干部一起研究,摸索到出海捕鱼、上山种果、外出承包等多种就业途径,并利用南沙东部开发提供的机遇,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2000年,南沙开发区工农业总产值达29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688%;鹿颈村经济收入达12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332元。区委副书记、区长**驻点联系新造镇。帮助该镇最后一个未通有线电视的东西庄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协助秀发村建成了360米的环村公路,解决了该村改路通渠引水灌溉难等问题。目前,****区领导带头挂钩办点,已成为经常化和制度化。

(三)建立工作责任制,发挥镇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区委明确镇党委负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以镇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委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镇领导成员分别负责联系一至两个村的工作责任制。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各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帮助村建立完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解决“有章理事”、“依章办事”的问题。二是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镇领导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教育引导、政策倾斜、资金帮助等帮扶措施,积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沙湾镇引导各村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使村级经济稳步发展。2000年该镇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7995万元。榄核镇为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平衡发展,每年拿出50万元对村实行贷款半贴息,为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各镇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抓好村民生活、生产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各镇认真抓好镇级“十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所现代化示范学校、一间达标医院、一个达标广播文化站、一个公园、一个体育活动中心、一个宣传文化长廊、一间影剧院、一个垃圾处理场(站)、一条文明示范村(小区)、一条文明样板路;各村抓好“五个一”工程建设,即一所达标学校、一间图书文化室(藏书三千册以上)、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公园。目前,全区已建村级小公园165个。此外,积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镇村和文明户、计划生育等工作。四是重视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保持农村大局的稳定。各镇党委围绕征地引发的纠纷、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农村“外嫁女”、福利分配等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引用法律法规疏导和教育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上访问题,稳定了人心

(四)坚持工作队挂钩联系制度,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帮扶力度。

1998年初,**区按新三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对全区的挂钩联系工作队进行了调整。重新组派了48支工作队挂钩联系48个后进村。2000年下半年,又以挂钩联系工作队为班底,组成21个由镇领导带队、处局级干部任组长,共有500人参加的工作组,分赴21镇(开发区)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工作组按照区委的要求与基层群众“三同”,了解群众心声,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制订整改方案,按先急后缓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件件有回音。在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期间,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2250万元,各镇、工作队及村共筹措3000多万元,用于解决一些困难村修路桥,解决食水等困扰村民生活的问题,以及解决特困户生产、生活上的经济困难。

二、大力加强镇村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做好镇村班子的调整。

1998年底至1999年初,番禺区的镇村级党政领导班子面临换届。番禺区委针对一些镇班子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以及长期没有交流和轮岗等情况,加大了交流和轮岗的力度。调整了正职领导11人,交流10人。此外,把一批党性强、有开拓精神、年轻有为的同志提拔上领导岗位,全区新进镇领导班子有132人。2001年9月,番禺区委在区镇机构改革中,调整镇级领导班子成员154人,占镇级领导班子成员的542%。其中,调整党政正职领导24人,交流59人,提拔年轻干部11人,使镇级班子调整配备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对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四化”方针,着眼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班子活力和优化群体结构,配强配好班子。在第一届村级换届选举中,优化、调整了村两委干部120人,精简了村干部134人。今年第二届村级选举中,调整班子成员1012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397%,比上届提高19%,为加快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的重要一环。

1、大力抓好干部、党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区委十委重视抓好镇村干部的培训工作。按照分层次培训农村干部的原则,分批安排35名镇委书记、镇长到广州市委党校参加了培训。区委党校也先后举办了二期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培训班,四期连任村支书、主任培训班(388人),四期镇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培训班。镇级党校在抓好村干部岗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组织657名村干部参加了成人中专学习。1999年以来,全区共培训镇干部601人,占镇干部总数的775%;培训村干部1594人,占村干部总数的838%;培训农村党员19769人,占全区党员总数的945%。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番禺区镇村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认真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2001年3月以来,××区先后开展镇、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区委高标准、严要求,广泛发动,组织周密,注重抓点,边学边改,狠抓整改措施落实。拨出专款1500万元,帮助各镇、村解决整改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镇级学习教育活动中,全区各镇、站、所排查出484个突出问题,并解决了381个,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新时期党建思想理论的系统教育,转变了思想和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定了带领农民奔康致富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农村干部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得到发扬。

3、深入开展“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强了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番禺区委要求各镇村开展“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强化廉政制度建设和管理约束结合起来,带动、深化镇级“六个好”建设及村级“五个好”建设。2000年,大石镇、榄山村、人民村等组成“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分别到21个镇(开发区)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作了24个场演讲报告会。全区近8000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听取了报告会。通过报告团的报告,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知富源,明方向,增信心,创新业”。此外,利用、等反面典型,分别以辅导报告会、学习会的形式对各镇村干部、党员进行“警示”教育,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抓“两头”,促中间,推进农村基层建设上新台阶。

番禺区委积极抓好创建“示范镇”、“示范村”的各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每个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均安排一名区五套班子领导分工负责,保证创建活动的领导力度。二是制订创建规划。既有长远打算,也有近期安排。按高标准、严要求规划,各项指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三是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互相借鉴、找出差距、取长补短。四是认真抓好落实。尤其抓好个别镇、村在计划生育和村容村貌方面的薄弱环节,抓住难点,抓出成绩,抓出特点。五是树立典型,及时推广。先后推广了被省和市确定为示范镇的大石镇,被省确定为示范村的榄山村,被市确定为示范村的沙坑村、傍西村、沙墟二村、谢村和河村,等等先进典型,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及有关会议上广泛宣传。组织示范镇村参加“两思”教育报告团,在全区各镇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区委还在榄山村召开了现场会,作出了《关于学榄山,进一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区“学榄山,赶榄山”。通过开展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使番禺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在抓好示范镇、村的同时,还认真抓好对后进村的帮扶,对后进村实行政策和资金倾斜,在通路、通水、水利建设等方面,由区、镇、村共同投资,挂钩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解决后进村的实际困难,改善投资环境。对班子较弱的村,组派区镇工作队实施帮扶,选择思想好、有经济头脑的人进入班子,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村,以镇党委为主,组派工作组驻村调查,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化解矛盾。由于坚持了抓“两头”、促中间,使番禺区农村基层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三、大力开展帮扶弱势群体工作,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区委、区政府积极开展帮扶弱势群体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心”入群众,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一)制订具体措施,发动群众帮扶弱势群体。

为了广泛扎实地开展帮扶困难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工作,并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区委、区政府研究制订了具体措施。一是各级党政机关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切实把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建立帮扶工作档案和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年度工作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区、镇、村每年拨出专款,补助帮扶对象,确保人均月收入达210元以上。三是各镇(开发区)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加上社会各方赞助,建立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基金,确保病有所医。四是对“特困户”的子女就读中、小学,免交学杂费。不足部分由各镇拨出专款解决,确保“特困户”子女有书读。五是对弱势群体中有能力从事生产劳动的,镇、村要通过各种门路和渠道优先解决就业,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六是凡由民政部门确认的“五保户”,采取镇、村共同承担的办法,将“五保户”送入敬老院,确保老有所养。七是凡弱势群体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工商私营企业者,属镇内管理收费的,全部减免;属上级部门管理收费的,协助其申请减免。八是实行“特困户”脱贫解困包干责任制,即把各镇“特困户”的帮扶对象逐一与镇各部门、镇属各单位和村委会“结对”,为特困户“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出路”,使他们从贫困中走出来。为了使扶持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在石楼镇召开了现场工作会议,对帮扶弱势群体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推介了一些帮扶工作比较突出的好经验,使八项帮扶措施在各镇村得到贯彻落实,掀起了帮扶弱势群体的热潮。区领导和工作队还到各自联系的镇村,对困难户登门慰问,送钱送物为困难户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区镇领导和工作队共慰问困难户910户,为村、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事实事175件,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此外,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筹建帮扶弱势群体专项基金。番禺区荣誉市民、香港石楼镇同乡会会长陈启发先生慷慨为镇基金会捐赠了20万元,同时带头认助“一帮一”对象100人,发动同乡会帮扶了50人。沙湾镇举办“沙湾扶贫助弱文艺晚会”,以文艺形式,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帮扶弱势群体工作,得到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踊跃捐助。现全区各镇扶持弱势群体基金共有3000万元。

(二)开展“百村共富工程”,结对帮扶,协力脱贫致富。

以富村带动穷村脱贫致富是帮扶弱势群体的重要措施。各镇(开发区)把开展“百村共富工程”与帮扶弱势群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富村与穷村结对子,通过富村对穷村的帮带,使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经济意识、招商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自1997年以来,番禺区每个镇(开发区)在所属范围内普遍结成一到两对对子(另有五个村与增城派潭镇的五个村结对)。最突出的是石碁镇,对子村结了八对。结对帮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该镇石岗东村的结对对象文边村,结对前,全村只有一间产值60万元、利润仅3至5万元的电镀厂,因无力整治环保问题而濒临倒闭,村集体年纯收入仅27万元。结对子后,石岗东村不仅为改善文边村办学条件捐送了100套课桌凳,还无偿拿出几万元解决了电镀厂的环保问题,又与瑞丰机电总厂共同投资80万元,三方联营扩大电镀厂生产规模,使该厂年产值达300万元,文边村每年可净得固定利润27万元。此外,还协助文边村引进了总投资2000元、占地100亩的外资企业福田化工厂,使该村每年可收取72万元的管理费,以后每5年还递增20%。目前,文边村每年的纯收入达到130万元。又如桥山村在结对村新桥村的帮扶下,经济意识和脱贫致富的胆识大大增强,已发展了七、八家企业,村集体纯收入由结对前的80万元增加到130万元,2001年达400万元。石碁镇结对子活动开展三年来,富裕村对欠发达村的无偿资助达155万元。

(三)开展“科技结良缘”活动,帮扶农民奔康致富。

为使科教兴农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番禺区以黄阁镇小虎麻虾标粗和万顷沙镇香蕉组培两个科技项目为试点,开展辐射带动农户奔康致富的“科技结良缘”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年来,市、区、镇共投入470万元用于黄阁镇小虎村麻虾标粗养殖技术的技术改良、规模扩展,使小虎村麻虾成为知名的品牌,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目前,该村及邻近村的农户共养殖小虎麻虾7018亩,每亩产值5500元,亩纯收入2300元。各级还投入了资金260万元对万顷沙镇香蕉组培技术实行扶持推广。2000年,生产销售香蕉种苗180万株,产品远销日本和我国各大省市,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近1万亩,每亩可增产750公斤,共为农户增收731万元。实践证明,开展“科技结良缘”活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解困、奔康致富的好路子。

四、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镇务、村务两公开

(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区委在全区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从1999年11月开始,全面铺开了镇政务公开工作。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由区委基层办牵头成立镇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推行镇政务公开的指导、协调、检查、等工作。二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实施意见。为搞好政务公开,番禺区先后到了省的试点深圳坑梓镇、广州市的试点天河区南岗镇参观学习。根据省委和广州市委的要求,结合番禺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这项工作的要求。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番禺区把原潭洲镇作为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试点镇,为全区推开这项工作树立样板。在认真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现场会,由潭洲镇介绍经验,区委领导作部署,使这项工作全面展开。四是加强指导和检查工作。通过深入各镇和召开汇报交流会,利用《基层建设简报》,做好检查指导工作。至2000年5月,各镇(开发区)包括所属部门、单位全部实行了政务公开,经检查验收,全部达标。目前,各镇的办事程序、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已全部上墙公开,政务公开资料汇编印发到有关部门和群众手中,大多数镇举办了政务咨询活动和电视政务会,各镇分别聘请10人左右的政务监督员,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番禺区一些镇还把教育、医院等单位也列入公开范围,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弱势群体帮扶的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弱势群体 教育 政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125-02

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农村里由于种种原因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如农村留守妇女、孤寡老人以及残疾人,等等。对于农村来说,由于经济进一步转型,社会两极分化,弱势群体问题日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对社会稳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农村弱势群体也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已上升到政策层面。本文结合国家及社会相关法律政策,探讨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帮扶方面问题。

一、从政策层面上提高认识

一是明确政府责任。帮扶弱势群体,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政府与社会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往往拷问着政府与社会的良知。令人可喜的是,目前政府与社会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到《特殊教育条例》等,都强调了政府的责任。毕竟作为政府,在注重教育公平的同时,更需要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用政策来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为此,政府可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资金补助,乃至教育培训方面投入更多,让农村弱势群体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二是重视农村弱势群体,重新认识农村弱势群体。农村绝大多数弱势群体并不是一开始就处于弱势的,而是经济发展的一定产物,他们有着内在的自身原因与社会的客观原因,他们当中一部分为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做出了牺牲。因此,政府、社会、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真正关心、尊重他们,为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当前,国家已经意识到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薄弱,而重视弱势群体教育却是当前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最近高考改革方案中,就针对农村学生进行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从2012年启动,到2014年扩大至22个省份832个贫困县的5万名学生,提升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同时,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力争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明显增加。种种措施,表明政府在关注教育公平的同时,更是着力提高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地位。

三是落实教育先行。过于由于地方政府特别是一些农村干部一味地重视经济,强调优先发展经济,从而对农村弱势群体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对此,政府需要认识到,农村弱势群体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更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这就需要政府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意图,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问题,尽力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例如,针对农村孤寡老人的经济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优待;针对残疾人的教育、帮扶,等等。这些政策的推进可以进一步让农村弱势群体感受到政府的春风,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从技术教育上进行帮扶

国家扶助是一方面,而要让农村弱势群体变成“强势”,更需要的是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自食其力,不再成为家庭以及亲属的负担。也就是说,应让他们真正能够通过劳动换取别人的尊重。因而国家与社会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不能仅仅是经济上,应更多的是就业培训帮扶。而这一工作重点应放在残疾人以及农村留守妇女上。

一是残疾人就业。《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中曾专门列举一章节谈残疾人的就业保护措施。毕竟相比正常人而言,残疾人缺乏优势。比如第二十三条提到政府“开发或者购买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帮助农村残疾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就业”。第三十五条要求各级企事业单位“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总人数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第三十七条要求政府与社会“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还有第三十九条提到“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种种措施,不仅从残疾人自身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他们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上进行扶持,让他们有事可以做,有业可就,这样就能多途径给残疾人一种关怀,从而让这些农村弱势群体真正变得“坚强”。

二是留守妇女就业。相对而言,留守妇女比较艰辛,不仅担负照顾家庭的重任,而且还由于缺少经济收入沦为“弱势群体”。因而对于她们的帮扶最恰当的办法就是让她们真正顶起“半边天”。关注留守妇女,解决她们生计,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因而在政策层面上,要完善留守妇女小额贷款担保工作,促进她们再就业。这是其一。其二,全国妇联曾要求各级妇联把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重点,要求着力在留守妇女权益希望维护、生产农忙期待帮助、子女教育期盼指导、精神心理渴求抚慰、人身安全需要保护等方面进行帮扶,同时还积极筹建农村“妇女之家”,让她们真正成为留守妇女的“娘家”。而社区教育中心,则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这一功能,着重对留守妇女进行技术培训,做到与企业挂靠,着力给她们选企业,给企业选员工。这种桥梁、培训的作用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扶留守妇女走出困境,而且还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从教育资助体系上尽快完善

一是建立教育资助科学体系。虽然从政府、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重重原因,目前我国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帮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对于政府与社会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除了基本减免农村弱势群体教育费用外,还需要加大补贴,比如对农村老年大学的补贴、对留守妇女培训的补贴等。而且还需要把这一层补贴提到省一级,这样就能在资金上得到保障。同时,作为社区教育中心,可以积极筹备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基金会,负责筹集、管理和发放弱势群体教育补助资金。

二是解决弱势群体子女入学问题。弱势群体子女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更多亲人的关爱。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因而在帮扶弱势群体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就是帮助他们的子女享受受教育权利。这除了需要在政府上倾斜外,更需要做到违法必究,让国家法律政策成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武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是加大救助力度。对农村弱势群体来说,技术帮扶才是主要的,这也是弱势群体教育最根本的意义。毕竟相对而言,他们之所以弱势,除了年龄、身体残疾等外,更多的是缺少一技之长。而要真正对他们资助,最根本的还是通过社区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这一方面,成人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政府与社会需要积极宣传社区教育的意义,加强对社区教育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全额买单,用财政购买服务的形式或者依靠社区捐赠的形式积极加强社区教育中心服务工作,给农村弱势群体一些政策倾斜,给他们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让他们的受教育权真正得到关注与保护。

弱势群体帮扶的总结范文第4篇

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在身体、精神、文化、技能等方面存有缺欠、或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某种机制的缺失、或由于所处的阶层等原因,造成经济收入底下,生活极端困难的城乡人群。虽然近年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从总体上看,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不愁吃穿,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仍然有一部分人群由于因病、生理原因(包括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残疾人群)、无劳动能力的,所产生的收入低下,还生活在贫困中,靠政府每月的救助来维持生活,也是平时所说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大家关注。 一、我镇弱势群体的类型和现状 弱势群体并非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阶层,而是一个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社会群体,从我镇调查的情况看,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失业人员,由于自身年龄、文化、技能等因素,就业竞争力较弱,因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整体上处于就业竞争的不利地位,而且事实上也处于社会生活的不利地位,他们中的许多人客观上沦为弱势群体。虽然我镇羊毛衫产业优势明显,个私经济也发展较快,但仍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失业。其中,有些是残疾人,有些是纯农民,祖祖辈辈靠土地过日子,他们中年龄大、要求高、文化低,不想跨出原来的圈子,因而失去土地后也就失了业。二是特殊人群,因病至贫的困难户、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0__年,我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244元,比上一年增长8.4%,但与此同时,全镇人均收入低于1932元(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民有141户291人,其中残疾低保户41户,贫困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86%;三是遭受天灾人祸造成贫困的部分人群,由于原来生活比较贫困,再加上因病或意外伤害造成致残,家庭经济不堪重负而致贫的有23户62人。如泾桥村3组双残特困家庭金来观,家庭人口3人,金来观右腿截肢,儿子金海金96年患红斑狼疮,因常年吃激素药,造成二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金海金之妻看到家庭的状况,也早已离家出走,孙女在镇中心小学读书,由于该家庭缺少劳动力,使该家庭无正常的经济收入,经济条件较困难,平时的生活靠政府每月给予的266元低保金维持生活;四是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外来人员已超过本地人口的一半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已办证的有50000多人,他们已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规模庞大的群体,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这部分人口来说,基本生活需求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一、运作机制问题。目前的救助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还缺少沟通,协商不够,因而造成救助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前面讲到的金来观家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该家庭是镇里的重点救助对象,由于名声在外,所以许多部门去救助,出现多个部门救助一家,20__年,包括区残联养殖扶持、慈善医疗救助、生活补助、多个部门的慰问等约三万多元,出现重复救助。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由于保障制度出台中,没有进一步研究单亲家庭以及老人,儿童、残疾人等不同贫困群体,把贫困家庭的复杂情况简单化,不任贫困家庭规模和种类如何不同均按一个标准救济执行。如:同样一个农村低保残疾家庭,享受每月每人低保金161元,但个别家庭人员中有重病在身,需长期吃药维持,增加了支出。而有些家庭人员中只缺少劳动能力,但身体还可以,负担相当要轻。通过两者的对比,执行同一救助标准存在不公平。 三、部分残疾贫困家庭脱贫难度大。低保残疾家庭大部分是因病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家庭,特别是智力残家庭,如果父母均是智残,因受遗传的影响,所生的子女也有某些方面的缺陷,这样代代相传,势别影响到家庭的生存,这部分家庭要想脱贫比较困难。 上述提到的这些弱势群体,均具有共同的特点:首先,综合能力“弱”,或者是身体有缺陷,或者是后天的技能难以满足日益变化了的社会需要。其次,收入水平低,就收入来讲,本文所界定的弱势群体是指人均月收入占我镇人均月收入20%左右的人群,他们中的许多人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生活极端贫困,一般属于特困家庭和社会救济对象。再次,由于无劳动能力、缺乏技术等原因造成贫困,他们位于社会的最底层,参与竞争的能力弱,融入社会的本领差,因而成了弱势群体。 三、已采取的措施 为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让他(她)们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我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党的十六届四、五全会精神和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关心弱势群体,开展扶贫帮困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从本镇实际出发,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建养老、医保、助学、住房等专项基金,形成政府救济和社会帮扶为一体的新型救助体系。 1、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 根据《秀洲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坚持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并按照市、区、镇三级出资的比例,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前全镇有141户291名低保对象年发放低保金36.906万元,其中残疾低保户41户,发放低保金11.02万元。同时,为了改善五保老人和重度残疾人的居住环境,20__年,通过社会募捐和政府投资,出资80万元重建洪合镇敬老院的基础上,于20__年又投入50.229万元扩建敬老院,现总面积1494平方米、总床位85张。为了是有限的资源能得到共享,于20__年又成立了残疾人托管所,并做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目前在残疾人托管所居住的重度残疾人有7人,目前的残疾人托管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供养标准达到全镇人均收入的60%以上。 2、完善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对弱势群体实行医疗救助。 实施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引导农民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__年全镇城乡居民普及型参保比率达到96%,逐年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而对全镇280名残疾人,其合作医疗保险费个人出资部分全部由区、镇、二级负担,资助金额16800元。同时,根据文件精神,残疾人报销比例在20__年上俘10%的基础上,20__年残疾人报销比例再次提高10%,高于普通参保者20%的报销额度。这一政策的实施 ,对于泾桥村3组金海金来说,他二次住院比常人多报销了5500元。 3、加大助学力度,对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助学补助。 为了扩大救助面,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困而辍学。一是建立洪合镇“爱心助学基金会”,自20__年5月建立基金会以来,先后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4.3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300人次,补助金额17.1万元。二是开展助学结对活动,开展企业、个人帮扶助学结对的同时,20__年镇爱心助学基金会与21名特困生结成对子,帮助解决他们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杂费。同时部分特困高优生也得到了机关干部的结对助学。如:20__年考上安徽财经大学的残疾家庭子女蒋萍,是我镇凤桥村10组高于低保20%贫困残疾家庭的子女,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初中缀学,在洪合派出所民警和镇爱心助学基金的资助下,顺利念完初中、高中,20__年高考被安徽财经大学录取,她的全部学杂费和每月的生活费分别有嘉兴一名不肯留名的王女士20__元和镇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标提供,区慈善总会也给予5000元资助。三是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学生的学费全部有区慈善总会和镇爱心助学基金会中给予解决。 4、实施百户住房改造工程,切实解决特困群体的居住困难。 为切实改善特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实施区百户危房改造工程,我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0__年至今,通过5年时间,对59户贫困户危房进行住房改造。其中,残疾家庭改造17户。改造资金实行公助户筹的形式进行,区、镇、村三级共补助资金51.604万元,其中区民政局下拔资金30万元,镇支助9.5红砖55.1万块(折价14.854万元),现金1.9万元,各村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助,补助金额4.85万元,由于资金到位及时,在每年的危旧房改造中,都在10月底前完成。 总之,我镇在扶持和帮助弱势群体工作中,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保障程度、扶持力度、外来务工人员援助问题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四、进一步扶持弱势群体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改进扶持方法。一是对不可扶持对象,增加资金投入,改农村扶贫为农村扶弱,将农村扶贫范围由绝对贫困人口扩大到农村弱势群体;二是对可扶持对象,改生活救助为生产援助,使扶贫方式由现金和实物援助为主转变为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援助为主,扩大在技术、项目、培训、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有效援助。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扶持机制。一是政府拔款补助,设立专项基金,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因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特困群体实行专项救助,并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二是以区慈善总会为基础,建立多渠道筹措扶持资金的有效举措,明确政府引导、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参与,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捐赠的积极性。这种非强制性的筹资方式将筹集的大量资金,一方面补充政府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增强企业、个人的社会责任。 3、确定科学规范的救助标准。保障标准要分层次性,根据救助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的不同,实行分类救助。 4、开展就业培训。针对弱势群体就业难、创业难的情况,免费为弱势群体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把弱势群体纳入到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政府或国有单位免费或低价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服务。只有这样,弱势群体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弱势群体帮扶的总结范文第5篇

东丰县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提出:“为培养东丰未来合格公民奠基”为宗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初中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让每个家庭都收获一份希望。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在全县校长会议上多次提出要强化对“后三分之一”学习上的“弱势学生群体”的关注。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亦非一项简单的教学工作布置,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实施已十年有余,其根本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是否关注这一弱势群体是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的具体表现,能否实现这一群体的良性转化,是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同时,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打造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地方经济人才的迫切需要。当然,为这一群体的转化而付诸实践,更是每位教师不辱使命的应尽职责。

二、界定与管理

对于“后三分之一”学生的界定与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宏观模糊界定,动态交叉管理。

所谓宏观模糊界定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所说的“后三分之一”是就普遍现象而言,这是一个虚词,并非数量词。由于各校、各班、各科的情况不同,这一群体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不能机械地、绝对地将一个群体中的“后三分之一”学生均视为弱势群体,界定的方法应从总体成绩与学科成绩两个层面考虑。有的学生在总成绩上可能不是弱势,但某个学科却可能是弱势。同样,某些学生在总成绩上可能处于弱势,但某些学科却不处于弱势。因此,应分别开来界定。另一方面,所谓弱势,可从两个方面去模糊认定。一方面是达到全学科合格具有一定困难的这部分学生。另一方面就是与大多数中档学生形成较大分差的部分学生。这里也包含着虽成绩尚可,但品质较差的个别学生。

动态交叉管理,是指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差距,又要他们树立起进取的信心,不能让学生形成新的精神压力。另外,由于学生的成绩是由诸多学科综合构成,因而,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在各班、各学科中的人员比例与人员组成也必然不尽相同,势必相互交叉。因而,应实行交叉管理。

三、成因与对策

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原因。诸如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对学生疏忽管理等;校园的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诸如歌厅、网吧的诱惑;社会上不良人员对学生的干扰等。

二是学校的原因。诸如教学管理上存在漏洞,教育导向上存在偏差,教师评价上不够客观、全面等。

三是个体原因。诸如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意志、学习水平等。一般来讲,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可分成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学生比较聪明,具有学习的潜力。但心智不够成熟,意志力较薄弱,或者叛逆心理严重,受外界的不良诱惑等而导致学生成绩低下。

另一种类型是学习态度端正,但基础薄弱,悟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当而制约了学习成绩的提升。

再一种类型是对个别学科不感兴趣或者是由于其它原因而造成某一学科的薄弱。

鉴于以上原因分析,可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关注弱势群体与转变教育理念相结合。

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已十年有余,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思想。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了中上等学生身上,忽视甚至鄙视那些成绩低下的学生,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这是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是与现代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的。错误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扭曲的教学行为,由此可见,实现弱势群体的转化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学校要端正办学方向,正确培养目标,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要在情感上多加投入,“亲其师,信其道”,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相信他们都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真正树立起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思想,把帮扶每一个学困生,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关注弱势群体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从心理健康角度予以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对他们的情商培养。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起单亲家庭与留守儿童档案,为留守儿童指定家长,弥补他们亲情上的缺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有自暴自弃心理的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帮助他们去战胜困难;对于那些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及时发现,正确疏导,让每一个处于弱势的学生均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每天都感到轻松和愉快。

(三)关注弱势群体工作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因而,自然成为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转化工作的实效。各校应广泛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主题教研活动,加强学科间的信息沟通,密切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相互联系,构建起颇具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1、目标指向具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的作法,要分别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尤其是针对那些学困生群体要适当放低要求,依据他们的进展情况,再逐步提升。

2、教学内容层次化

不仅要为各层次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也要分别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3、问题设置梯度化

教学问题的设置切忌搞大帮哄,一问齐答,问题设置一定要有梯度,不同梯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跃起可触及。比如,最基本的常识性问题留给学困生,稍有难度的留给中等生,而把那些创新型、开放型的问题留给优等生。

4、教学氛围情境化

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最佳的教学氛围,使之情境化。教学情境包括环境情境、语言情境、情节情境、问题情境、情感情境等。最佳情境的创设可增加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5、合作学习科学化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理地组织并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让同学之间进行友情互助,是提高学困生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合作小组,以优带差,要增加学困生参与讨论与发言的机会,要为学困生创设争辩的条件,要关注学困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6、学习评价客观化

对于学困生的学习评价是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要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设立的目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要看到学困生的进步与发展,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不能仅就一个问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去片面地给予评价,而要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投入的程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进取。

(四)关注弱势群体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要有针对性、思想性、趣味性,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在各种活动中为弱势群体创设足够的空间,留有一席之地,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体验成功。如,举行主题班会《永不言弃》,举行《我是这样学习的》经验交流会,举行《我在成长》的学习成果汇报会,班级的墙报设立专栏《进取的足迹》等,专门展示学困生取得的进步与闪光之处。又如,举行《知识改变命运》、《为美好人生奠基》、《直面挫折》等演讲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励志教育及耐挫教育等。

(五)关注弱势群体与环境建设相结合

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际环境与社会环境。努力美化、净化学校的自然环境、,建设积极向上的园林小品。丰富校园文化长廊的内容,定期展现励志的标语,开办校园广播与校园小报等,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斗志,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加大学校对学困生的吸引力。

努力搞好校园的人际环境建设,形成一个真正的和谐氛围。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学人员到教辅人员,从老师到学生,人人都关注学困生,人人都为他们的转向献策出力,让处于弱势的学生体会到这个集体的温暖,增加情感的感召力与整体的凝聚力。

努力净化社会环境,将学校的帮扶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排除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对于学生的干扰。加强家校的联系,帮助家长正确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与转化的合力。

(六)关注弱势群体与落实各项工作职责相结合

学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应该明确,关注与帮扶学困生的工作决非只是专任教师的事。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不能将任何一个个体排除在这个主体之外,因而,无论哪项工作均与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学校必须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依据各自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让每一个教师都明确自身的职责,使每一项工作都融进对学困生的帮扶内容。对弱势群体做到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关注、情感上交流、学习上帮助,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切入,多途径实施的大气候。

四、督导与评价

欲使此项工作长期、有序并颇具实效地进行,应不断地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并逐级地加强督导与评价工作。评价工作要力求科学,确保导向的正确性,评价的激励性和公平性。评价工作可依以下基本原则:

(一)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发展情况,更应关注整体的发展情况。这就是说,既要看是否有学困生转化的个例,又要看这一群体比重的缩小程度。

(二)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

评价工作不能单一地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扶工作的过程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样,不仅仅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以及与同学间的合作精神等。

(三)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由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存在着学科交叉的现象,转化工作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在评价时,既要进行综合性评价,又要分学科、分年级、分职责进行单项评价。

(四)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处于弱势的学生存在于各个年级段,这就要求评价工作不仅要评价终结性成绩,对于各年段的成绩也必须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相关期刊更多

学前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中国金属通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小学管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