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

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

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

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一、前言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2012年4月,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已经分解下达至31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下发充分体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站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如何才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项任务、在开展建设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已成为相关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

二、历年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味追求图件美观、投资比例合理,忽略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相比一般的土地整治项目,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特点是: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规模;耕地质量相对较高,骨干设施较好;已有田间基础设施的雏形,便于出具设计的初步方案,等等。在项目设计阶段,受时间、测量图纸准确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项目区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有时设计方案过于迎合对图纸美观的要求,在编制预算时受投资比例的约束,从而忽略了方案的实用性,这对后期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重设计轻监管,施工阶段变数较多

项目立项、设计等工作一般都较严格和规范,而施工及其过程中的监管和质量验收却容易被忽视。重设计轻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上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不够严格,导致了部分施工工序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反复次数较多,对变更材料的审查难度较大。

(三)整治后的权属调整难度较大

为了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基本农田项目一般是以大田整治为主,所以会涉及多个权属单位,权属调整则成为了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另外,农村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耕地主要散落在各农户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新修工程占地、改变原权属界线走向等情况出现,各农户对此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整治后的权属调整工作难以开展,土地整治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效益。

(四)后期管护跟不上,工程寿命缩短

后期管护主要包括工程管护及土地质量检测等。其中,工程管护是指对修建的农田水利及农村道路等设施进行及时地修缮,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基本农田整治工程的实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土地质量的检测,尤其是对新增耕地部分的检测,宜采用动态检测的方式,定期对土地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满足耕作物生长的需要。

目前,很多项目竣工后主要是将项目移交给所在的村委会管护,因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的制度不够完善,管护主体及权责不明确,管护资金无法落实,所以管护效果并不理想,“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沟渠路工程被破坏、设施丢失等。无视后期管护的重要性将严重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保证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创新模式,循序渐进。现根据历年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及各地区相关学者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它直接影响着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南方丘陵地区为例,基本农田的分布特点与北方平原地区的是截然不同的,在规划设计方面应有所区别。如北方平原区因地下水位较低,地表水资源匮乏,因此井灌比较普遍,且多为大田整治;为防风害,一般需种植农田防护林,以起到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而南方丘陵区水资源较丰富,但地形相对复杂,田块之间高差较大,整治后多以水平梯田为主。与之相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则以明渠明沟灌排为主,为避免过度冲刷,沟渠多配套跌水或消力池;部分地区为抬高水位,需修建陂头(小型拦水坝);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般修建蓄水池蓄水,通过管灌的形式解决田间灌溉的问题。

综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能为了达到路宽、渠直、田块整齐的硬性要求,一味地追求外观设计上的美观,应以实用为主,充分结合项目区特点进行方案的设计。

(二)农田建设与水利建设相对接

近年来,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农村小水利设施、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不少地方,小水利建设与土地整治工程不能有效对接,无法保证每一块地旱涝保收。作为小水利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将农村小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同力协作,将“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落实,以小资金获取大效益。

(三)注重施工工程质量把关及验收

工程施工及验收阶段是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同等重要。为了防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成为质量差的“豆腐渣”工程,必须严格审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把握好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工作。

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将施工方与监理方的质量检验资料分类建档;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按相关规定做好变更设计材料,及时上报备案;工程验收时结合普检与抽检、初验与复验、内业与外业检验等验收方式,对重点隐蔽工程、阶段性工程加强验收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总体达标。只有注重施工工程的质量及工程验收的环节,才能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明晰产权,确保农民权益

权属调整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后的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项目实施后的权属调整问题,应做到未雨绸缪。在项目规划设计的实地踏勘阶段,应将权属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设计的初步方案需要到实地征求国土部门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并确认项目实施后权属调整是否可以落实,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此才能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大,所需资金的投入量较多,单靠政府财政出资无法满足项目所需全部资金。因此,拓宽筹资渠道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能够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在资金筹措过程中,除政府财政外,还可增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另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也可考虑引导农村闲散资金投入,试行农民先行投资,后期根据投资比例免收使用税费等优惠政策。

(六)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提高综合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建设与管护并重是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和实施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保障项目实施后新建的田间基础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地投入使用,保障实施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必须加强项目的后期管护。同时建立健全后期管护体系,落实工程管护措施,使后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关于后期管护经费,个人认为应将其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预算中,并在设计方案中明确后期管护的相关措施以及管护主体的职责,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始有终,能够发挥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瑷玲,赵庚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土地经济与管理,2005(4).

2.王颖,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23).

3.蒋胜强,匡春峰,郭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变更问题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4.冯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3).

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我国处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经常出现高温、干旱的情况,加强农田的水利规划是抗旱救灾,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的重要任务。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没有充分的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农作物会长期遭受干旱,树木干枯、草原退化、土地盐碱化严重、水土流失等问题则会时常发生。农田水利的规划影响甚至决定着农田水利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构成格局。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的必要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面临着普遍的政策失效的困境,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保护与规划的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原则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原则包括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设计之间的整体性、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的长期性、规划目标的衔接性以及规划基础的可靠性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必须在基本农田水利布局与数量上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便协调对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不同要求,要有整体性,避免顾此失彼。(2)长期性原则。要建立完善的基本农田水利法规体系,必须以现状利用系统为基础,本着长期发展的原则继承其合理性摒弃其不合理的规则,保持农田水利利用结构的相对稳定。在对农田水利利用现状结构、空间布局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确定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3)动态性原则。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缺乏规划,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相互兼顾。农田水利既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又是一个经济综合体,对农田水利的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灵活性、动态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规划进行调整,保持相对最优的状态,也就是在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的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规划的保护性与协调性,规划的刚性与弹性的互相结合。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程序

(1)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规划的背景分析。以某个特定的城市为例分析其生态保障、耕地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是否面临严峻的挑战,弄清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特点以及驱动因素、农田水利利用的主要土地生态问题以及驱动因素、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以及生态用地保护的必要性等在内的农田水利利用的基本特点和问题。

(2)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此项程序的意义在于将对农田水利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生态保障作用的农用地规划为基本农田,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生态用地进行生态用地重要度评价,明确掌握各生态用地的重要程度及空间分布;第二,根据掌握的不同重要程度的生态用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情景,进一步划分出相应情境下所需保障的基本农田水利的空间分布区域;第三,制定出相应的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构成特点,评估对农田水利生态服务功能的保障效果。

(3)对建设用地蔓延程度严重地区的关键控制区域的农用地规划为基本农田。通过归纳法明确建设用地的隔离需求,制定隔离功能基本农田规划标准,提出隔离方案进一步分析隔离功能基本农田与生态功能基本农田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空间隔离作用。

(4)形成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整体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隔离功能基本农田水利和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水利在空间上的统一。

3.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措施

(1)建立以基本农田水利为核心的用地调整管理机制。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研究工作,可吸取国外较为成熟未定的生态农业的科研经验,有健康良好稳定的水利研究工作的团队,从农田水利利用尺度上设定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通过对土地的规划逐渐减少区内零星的建设用地所占空间。

(2)制定针对基本农田水利功能的分类管理措施。针对生态功能、隔离功能和应急生产功能这三类功能不同的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制定不同的分类管理体系,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农用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3)制定相应监督与激励措施。根据相应核算标准,确定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高补偿标准,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激发农民自觉保护农田,降低农田水利规划中占用的成本,着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有效监督手段。

(4)完善基本农田水利动态管理系统。加强几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农田水利的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的协调统一管理,充分考虑规划的保护性与协调性,以及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内不同功能基本农田水利的动态变化管理的精确化。

4.结语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水利的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田水利规划的重要性我们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普遍滞后,农田水利规划中的多功能设计的实现对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面临着普遍的政策失效的困境,通过农田水利的功能规划、综合规划、背景分析、土地规划以及建立相应的的各项措施,以保障农田水利规划中多功能设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1):65-66.

[2] 关瑜.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70-71.

[3] 刘艳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5):34-36.

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田生产 技术管理 存在问题 要点分析

天然气作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其在空气含量的爆炸极限为5.3%到15%。在气田内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对造成员工伤亡,给社会、企业、地区以及个人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失,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气田内发生安全事故的条件为:一是生产现场存在高温火点或者明火;二是天然气含量处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因此,企业在进行气田生产技术管理时,应该兼顾生产安全,为摆脱气田可采量较低、气井压力小而导致的产量小、气水井多、生产难度高等气田生产问题,就应该强化气田生产技术管理程度。

1 当前气田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采出程度较高,可采储量大幅度降低

很多气田在多年不断开采下,进入到气井开采后期,剩余开采储量降低,以致大大增加了气井深度以及开采难度。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适当控制其开采速率,制定科学合理的天然气开采制度,从而拓宽其开发期限。

1.2 气井压力低,产量小

随着气田气井的不断开采,气井压能也在不断衰退,再加上地层驱气能量补充的不及时,以致打破气井正常生产是各方压力的运转状态,使得天然气开发的中断,降低了气田天然气的产量。

1.3 气水井数目增多,生产难度增加

气田在不断开采中,气井开采的深度也在增大,其与地下水层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出现所谓的气水井,给天然气的生产、开采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4 资金投入与生产需要不匹配

气田开采企业由于减少资金成本,压缩对于气田内新技术、新设备资金投入,导致维护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必要的生产需要,给生产建设带来一定的压力。目前,投入水平与生产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 气田生产技术管理的要点

2.1 完善气田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2.1.1技术管理概念

技术管理通常是指在技术行业当中所作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带领着自己所管理的团队完成某项技术任务。技术管理的实际操作当中,强调的是管理者对所领导团队的技术分配、技术指向和技术监察。管理者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能力来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继而完成技术任务,技术管理是技术和管理的融合。

2.1.2技术管理内容

制定天然气开采技术、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气田企业各机构、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度,设计项目质量方案,组织管理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充分收集气田生产各种要素信息,根据调查分析资料,进而选择经济合理的开采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规划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天然气开采工期优化方案等。

2.2 强化对气田气井生产技术管理,提升天然气的开采效益

2.2.1管理目标

作为气田天然气开采的基础设施,对气井进行生产技术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在全面落实企业各项规章的基础上,确保气田生产安全,管理系统规范,高效持续地提供天然气能源。

2.2.2管理对策

一是合理设计气井的试生产以及开采方案,在深入研究气井开采各阶段规律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生产分配方案;二是定期做好气井关井复压工作,通过开展试井活动,了解气井的出产情况;三是要对气井的天然气开采储备量做好认真的测量与计算,以便获悉气井的储量潜力大小;四是实施气井生产的动态监测制度,尽最大程度地增加气井的无水开采阶段,如果气井内部已经出水,就应该对边水的推进速率进行大致估算,这样就有利于对水体能量变化开展分析研究;五是做好气、水抽样分析工作,对气井内部的流体属性变化趋势要做出准确判断;六是应该全面开展气田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天气情况等基础资料信息的收集情况,并对资料的真实可靠程度做出合理判断,确保其精准率,为气井采气曲线以及生产动态图标的绘制做好准备工作;七是技术人员应该掌握气井生产的动态分析方法,一旦出现气井生产不正常现象,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做出精准分析,并找到有效的处理对策,还要对气井的开发效果做出合理评价;最后应该强化对气田企业员工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他们专项业务素质,进而使得气田气井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3 完善气田生产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3.1规章制度的编制

在充分认识国家和地区气田开发条款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气田生产管理制度,其包活科学有效的工作程序和作业流程系统、气田生产总体数据库、收集与分析处理系统、HSE管理系统等等。

2.3.2天然气生产过程监控

在充分认识气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条件下,对气井受到的压力、产能、开发深度等生产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2.3.3设计气田开发地面工艺系统

按照气井所处开发阶段的不同,对气田生产以及所用机械设备工具进行科学的配置,使得气田的各项设施均能满足天然气开发的标准。

2.3.4规划试采方案以及投产报告

报告中应该对气田生产技术管理中所涉及的气井开采动态特征、压力、产能、剩余其储备量等多个当面的分析和预测。

2.3.5实行长期管理制度

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实施定期试井制度,绘制开发动态曲线,进行气井动态分析和预测,研究和掌握气井开发动态特征。

2.4 强化气田生产技术的安全管理

企业应当增强协调能力,提高管理职能,完善开采运输的工艺技术,并且建立出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设施运行的年限标准、质量标准、维修养护、建设资金等管理办法,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 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论述,气田生产技术管理涉及气田企业的方方面面,为了确保气田企业能够安全、顺利、持续地对天然气进行开采工作,就应该从气井整个生产过程、技术管理制度、气田生产管理、安全运输等内容进行合理、科学、有效地完善,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能够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贾稳鹏,杨晓明.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J].企业导报,2013(4)

[2] 李勇,宁永乔.西南油气田地而工程关键技术综述[J].石油规划设计,2013(1)

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有关精神,通过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建设促保护,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区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加强保护,重在提高的原则。通过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稳定基本农田数量,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科学规范,探索创新的原则。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规范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积极研究探索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的新办法、新途径,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三)示范引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合理布局,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示范区建设,为全面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的科学规范管理积累经验。

(四)效益兼顾,综合发展的原则。把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考虑社会效果,又要注意投入产出效果,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五)永久保护,以奖代补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原则上必须永久保护。除重点项目和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占用。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应当制定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措施,把基本农田保护与经济利益挂钩。按照区、市鼓励基本农田保护和整理复垦的政策,进行以奖代补。

(六)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的原则。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协调配合。同时,这项工作又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国利民的德政、惠民工程,需要政府和基层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广泛支持、进行监督。

三、目标任务

根据《市百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方案》,争取区和市建设资金,各镇及涉农办事处配套或投工投劳,通过5年努力,全面开展区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工作,落实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责任、制度、标识。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增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重点对辖区个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实现“四化”建设,成为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样板。

(一)严格实施规划,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体要求,完成基本农田调整。根据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主要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结合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万亩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农户、地块,做到图、表、册相符一致。

(二)以建设促保护,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按照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的要求,通过至年综合建设,在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实现“四化”建设,并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严格保护耕地示范区、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三)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作,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政府要有计划地将土地出让金平均纯受益用于农业开发的资金投入到基本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对基本农田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林网、道路等建设,保证基本农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四)坚持质量保护,实行永久性保护。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调整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对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实行永久性保护。

(五)稳定投入渠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稳定、集中的投入机制。加大基本农田保护资金投入,将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用于农业的部分,主要用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各镇及涉农办事处要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地块、村组和农户,做到面积和区位与规划相符,图、表、册与地块相符。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应做到清晰准确,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应以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分等定级、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绘万村级、乡级和万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以村为单位,按图斑逐一登记造册,同时要求按户逐一登记造册。按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数据、表格建立登记统计制度,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台账,建立变更统计制度,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做到图、表、卡、册等与现状一致,对涉及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的应进行规划调整并在用地文件下发后及时更新。对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统一组织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勘测定界。统一印制发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统一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

(二)努力实现保护责任社会化。要利用好基本农田示范区这一平台,构建资金保障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县(区)、乡(镇)、村、农户各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农田巡查网络。要求每个村确定一名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员,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基本农田的违法案件。

(三)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要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质量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管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碑设立制度等。各项制度应提请区人民政府颁布,并严格执行。

(四)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等资金,按照区政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部门管理、项目运作的原则,向基本农田倾斜。积极鼓励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

(五)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以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为载体,按照国家和区土地整理复垦标准要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复垦。政府投资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要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落实基本农田整理任务。要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有特色的基本农田。在土地整理复垦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做到田块规整,无零星分散建构筑物、无废弃地、闲散地。

(六)统一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经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区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识,予以公告。应在主要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周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明显位置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识。原则上每个村至少有块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双立柱)。每个乡镇至少建块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碑,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置块大型宣传牌(擎天柱)。要建立标识的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落实管护责任,对标识牌定期进行管护。原有标识牌已破损的,要进行维修和翻新,新建的标识牌要符合区颁布的标准和规范。

(七)加快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和基本农田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建设以数据库为支撑,以系统软件为保障,建立数据采集、输入、分类、统计、决策等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化系统。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区基础数据、动态利用变化数据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台账。要制订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数据更新、信息、更新上报等日常更新和维护制度,明确办事程序和责任。要求定期准确报送基本农田利用、变化、监管信息。为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提供依据。

五、方法步骤

(一)实施方法

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采取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办法。

1、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一项基础工作,在年3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按照市《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方案》,制定《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方案》,指导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其间进行专项督查、检查、初验并提交区区人民政府终验。

2、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重点,在年底以前完成,根据市《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制定《市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指导各地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其间进行专项督查、检查、考核初验并提交区人民政府终验。

3、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在年月底以前全面完成。

基本农田整理复垦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进行高标准土地整理复垦;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耕地等别较高、具有良好水利设施的,进行较高标准的土地整理复垦;其它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综合性整治和维护。

按照区制定《区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实施,实行以奖代补。

(二)实施步骤

1、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年月至年月)

要求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根据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主要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万亩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地块、农户,做到图、表、册相符一致,确保新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制度、标识“四落实”。做到区、镇、村三级基本农田档案、图件、数据齐备,可查可核。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件要在区、市和区逐级备案。

依据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考核奖励办法,进行考评奖励。

2、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年月至年底)

要求个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在年底以前完成建设任务。

(1)落实示范区建设方案及编制、管理专项经费,加大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2)开展示范区基础情况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统一技术要求;

(3)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运行维护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4)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

(5)组织编制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区建设方案,报经示范区所在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审核、备案;

(6)各示范区根据现行试点经验,按照批准的示范区建设方案,全面实施示范区建设工程,完成示范区建设任务。

依据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考核奖励办法,进行考评奖励。

3、基本农田全面建设(年月至年月底)

(1)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2)实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增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

(3)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运行维护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4)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5)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

(6)逐步建立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信息化;

(7)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

4、全面总结(年月至年月)

总结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工作,表彰区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先进单位、个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部门联动。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由国土资源、财政、农牧、水利、林业、扶贫、农发等有关部门及两镇、涉农办事处一把手组成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农田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承担基本农田建设具体工作。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搞好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基本农田建设相关工作。

(二)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组建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专门班子,抽调责任心强、专业素质好的同志组建工作班子,专门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确保工作落实。

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应根据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方案,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首先,制定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总体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工作要求,确定完成时限,确保责任到人。其次,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分解工作,按时完成;第三,按照区批复的示范区建设规模,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区基本农田保护范区各项建设工作;第四,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区以外的基本农田,制定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区分不同标准,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对基本农田进行全面整理和维护。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要覆盖基本农田保护区域。

(三)落实建设资金,保障资金投入。各地要将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确保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开展。加大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制订技术标准,提供技术保障。各地要与金土工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变更调查相结合,按照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优先对示范区部署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工作。制订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各项技术要求、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及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等,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五)加强工作指导,严格监督考核。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要定期对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工作指导。要加强与区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的沟通和联系,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汇报。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每半年对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总结,总结报告分别于月、月上旬以前上报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和农牧局。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和农牧局于月下旬、月下旬定期组织对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通报。

为了指导工作,交流经验,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每月向区国土资源厅报送“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工作动态”等信息不得少于篇。

小田变大田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异常高压点;异常低压点;断层;套损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方案调整意义

A油田是地下构造复杂、砂体非均质强的多油层砂岩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油田由于受井网分布和其自身砂体发育状况的不同,其生产能力和压力水平差异较大。随着油田的不断投入开发,地层能量逐年减缓,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如何通过注入水保持地层压力,为油田采油提供地下能量是我们工作的重心之一。通过注水井方案调整,使得油田注采系统更趋合理化,改善各类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油田开采效率,保持油田地层压力平衡,确保油田持续稳产。

二、目前地层压力现状

2011年通过压力监测统计,区块内断层下盘井组原始地层压力10.43MPa,地层压力8.54MPa,总压差-1.89MPa。断层上盘井组原始地层压力10.30MPa,地层压力9.30MPa,总压差-1.0MPa。断层两盘目前地层压力差0.76MPa,见表1。

表1断块两盘目前压力情况表

统计断层两盘自2006年来地层压力情况,见图1和图2。分析断层两盘地层压力变化情况,近年来利用方案调整及措施改造等手段对注采系统进行调整,使得地层压力有一定的恢复,两盘地层压力差值逐年缩小。对井组具体注采井分析,目前仍存在单井高压点和单井低压点,对这部分井主要还是利用方案调整手段进行减缓压力差距。

图1断层下盘地层压力变化与时间关系曲线图2断层上盘地层压力变化与时间关系曲线

三、方案调整实施

3.1调整原则

随着油田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目前方案调整方式主要有:方案自调、方案细分、方案重分、笼统改分层、新井试配,还有分层改笼统、方案关井等调整方式。针对注水井如何调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低含水、低液面井区、措施提液井区、低注采比、低压井区进行方案提水;对高含水、高液面井区、措施控水层位、高注采比、高压井区进行方案控水。当然,在注水井方案调整过程中,其提水与控水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一口井中往往存在着提控结合的现象,这时,在分类时就应当以调整的主要目的为主。方案调整主要是根据注水井分层吸水剖面和油井分层测试找水的结果来确定。首先注水量要满足主要出油层位的需要,保证注够水;其次,也要对其他差油层加强注水,恢复和提高地层压力。对于主要产水层,则以控水为主。总的来说,要充分考虑区块层系的注采平衡,注水井调整后,既要满足井区油井需要,保持油层压力,又要控制井区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3.2实施情况

逐井分析井区生产状况,地层压力较低区主要是开采的某差油层。根据吸水剖面、油水井连通状况和油井产液剖面资料,提出对断层两盘5口井进行方案调整,其中,方案细分2口井,方案自调3口井,合计日配注增加40m3,日实注增加98m3。见表2。

表2 断块两盘方案调整情况表

四、效果分析

实施方案调整效果明显,连通采油井产量增加,含水上升速度减缓,地层压力逐渐恢复。例如B井,该井自2000年4月因全井不封作业重配后,一直未动管柱,分三个层段注水,2005年11月对偏Ⅱ停注,该井层间矛盾突出,吸水层段差异大,造成注水量减少。针对这一问题,决定对该井实施细分调整,层段由三段改为五段,对强吸水层进行限制注水,对差油层加强注水。细分后相对吸水层段数占全井的40.9%,砂岩和有效厚度分布占全井厚度的47.7%和54.8%。见表3。

表3 B井细分情况表

统计B井区连通的4口未措施采油井,方案受效后对比,日产液由168.1t增加到173.3t,日增液5.2t,日产油由10t增加到11.2t,日增油1.2t,综合含水由94.05%下降到93.54%。井区沉没度上升。断层两盘区块注水井方案调整井5口,调整前后对比,日配注由960 m3增加到1000 m3,日配注水量增加40m3;日实注由864 m3增加到962m3,日实注水量增加98m3。统计井区连通的16未措施采油井,方案受效后对比,日产液由645.2t增加到674.3t,日增液29.1t,日产油由52.7t增加到57.5t,日增油4.8t,综合含水由91.83%下降到91.47%。井区沉没度上升。见表4。

表4 方案实施后压力恢复情况表

对比断层两盘2012年井区地层压力,下盘地层压力8.87 MPa,上盘地层压力9.36MPa,断层两盘目前地层压力差0.49MPa ,两盘间地层压力差减缓,地层压力逐渐恢复。

五、结论及认识

(1)方案调整是目前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地层压力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

(2)调整主要集中在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井网和二次加密井网。

(3)两边的压力平衡有利于对注采井地下管柱的保护,减少套损现象。

相关期刊更多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胜利石油管理局委员会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莆田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