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垂体长瘤的表现症状

垂体长瘤的表现症状

垂体长瘤的表现症状

垂体长瘤的表现症状范文第1篇

据张博士介绍,近几年,门诊遇到的女性患者中,脑膜瘤和垂体腺瘤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而且还呈年轻化的趋势。前不久我出门诊遇到这样一位垂体腺瘤患者,她是一位外埠20岁的大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闭经症状,同样也是到妇科就诊用药后有少量月经,不用药就没有,半年后出现双侧溢乳现象,到乳腺科就诊。随后视力下降,又到眼科就诊。直到出现头痛症状后才到神经外科就诊,手术后她的所有症状全部消失。但是,临床上不乏由于垂体腺瘤生长时间过长,即使手术摘除肿瘤,患者的视力及相关症状仍恢复不太理想的。因此,我特别想提醒出现不明原因闭经的女性,在检查妇科的同时,要注意排除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与分类有关

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有关,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垂体泌乳素肿瘤:是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40%~60%,主要以泌乳素增高,雌激素减少所致的闭经、溢乳、不育为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与病程及肿瘤大小有关。重者可出现乏力、嗜睡、头痛、减退、精神异常、毛发脱落、骨质密度增加、肥胖、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

生长激素腺瘤:由于生长激素持续分泌过多,出现一系列变化,病程缓慢,进行性发展,在青春期前发病者表现为巨人症。成年人表现为肢端肥大、头颅和面孔宽大、颧骨高、下颌突出延长、咬合不良、齿缝增宽、鼻肥大、唇增厚、手足肥厚宽大、指趾变粗,跟垫增厚,常更换较大型号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多见于青壮年,表现为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常,体重指数超重。呈明显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脂肪还堆积在胸,腹、臀部,四肢相对瘦小,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还有甲状腺刺激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以及无分泌功能腺瘤等,但临床比较少见。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外科、内分泌科作相关检查治疗。

及早治疗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如果垂体腺瘤被早期发现,并且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对人体的影响会小些,患者完全可以正常生活。

由于现代内分泌学的发展,应用内分泌免疫超微测量法,可以直接测定垂体和下丘脑多种内分泌激素;垂体功能试验则有助于了解垂体及靶腺功能及情况,对于早期诊断垂体腺瘤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垂体腺瘤的分泌呈脉冲性释放,有昼夜节律变化,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单次基础值不可靠,应多次、多时间点测量。

目前常用的检查项目主要有: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靶腺细胞分泌功能等。

另外,放射学检查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

垂体腺瘤治疗方法多

一旦诊断为垂体腺瘤,患者不必过度紧张焦虑,目前对于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很多。

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药物治疗:如泌乳素瘤选用多巴胺抑制剂类,生长激素腺瘤选用拟生长抑素类药物。

垂体长瘤的表现症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垂体瘤;鼻蝶入路;内分泌类型

[中图分类号] R73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025-03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此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垂体瘤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威胁较大。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肿瘤的压迫作用可导致失明等严重功能障碍,肿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使其他激素的分泌下降,从而导致相应靶腺的功能低下[1,2]。垂体瘤治疗目标是抑制肿瘤的自主激素分泌,最大程度去除肿瘤,维持正常垂体功能,减轻肿瘤对视力的影响,防止肿瘤复发,防止、处理并发症。手术治疗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肿瘤全切除几率高、死亡率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但此方法对术者的要求比较高,要掌握适应证、局部解剖、技术熟练等。本研究分析120例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诊断明确,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其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19~76岁,平均(43.2±17.5)岁。病程15 d~127个月,平均(31.5±14.9)个月。其中80例患者表现为头痛,多位于前额或双颞侧。70例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其中47例患者伴有视野缺损。催乳素腺瘤38例,其中男8例,表现为阳痿、下降、肿大、泌乳、胡须减少,晚期表现为外生殖器变小,不育;女30例,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泌乳等。生长激素腺瘤32例,所有患者年龄均>20岁,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2例,其中3例患者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及向心性肥胖等,3例患者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低血压、低血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贫血。1例患者在术前出现亚急性垂体卒中,出现眼肌麻痹、视力障碍,原有症状加重,患者意识清醒,无脑膜刺激征。促性腺激素腺瘤2例患者,男、女各1例。男性患者表现为下降、头晕、双下肢乏力、视物模糊、颞侧偏盲。女性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颞侧偏盲。无分泌功能腺瘤患者18例,表现为视力下降,部分伴视野缺损,头晕头疼,垂体功能下降等。混合性腺瘤20例。

1.2 术前及术后相关血清激素及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术前1周及术后1周,晨起采集静脉血送检,检测血清中的GH(生长激素)、PRL(催乳素)、T3、T4、TSH(促甲状腺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及颅脑MRI检查,均确诊为垂体肿瘤。其中微腺瘤59例,直径≤1 cm;大腺瘤42例,1 cm4 cm。

1.3 手术方法

完善术前准备。术前清洁鼻腔,剪鼻毛,全麻下进行手术。鼻腔消毒,置入鼻窥器,由一侧鼻孔向上,经中鼻甲到蝶窦的腹侧,穿过鼻中隔,推向对侧。置入扩张器,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蝶嵴以及蝶窦开口。剥离扩大部分蝶窦开口粘膜,使孤星蝶窦开口及腹侧壁暴露充分。将蝶窦腹侧壁凿除掉,暴露蝶窦腔,分离黏膜,暴露凸形鞍底,根据肿瘤的情况,确定骨窗的大小。凿开骨窗后,可见鞍底硬脑膜。切开硬脑膜,暴露肿瘤,切除肿瘤。止血彻底后明胶海绵填充于鞍内。鼻中隔黏膜复位,彻底止血后,鼻腔填塞膨胀海绵或者油纱条3 d。

1.4 疗效评价

术后随访1~2年,评价临床疗效[3]。治愈: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内分泌亢进的症状以及体征消失,血生化检查的指标均正常。未治愈包括症状缓解但未复发以及复发的病例。症状缓解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体积缩小,内分泌亢进症状及体征改善,生活检查指标好转但未完全正常。复发指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内分泌症状体征曾一度正常,后又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本文共纳入研究的对象为120例,术后随访1~2年,治愈85例,占40.8%,缓解未复发22例,占18.3%,复发13例,占10.8%,其中2例死亡。

2.2 肿瘤大小与临床效果的关系

微腺瘤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P < 0.01)。

2.3 肿瘤内分泌类型与治愈率的关系

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混合腺瘤患者治愈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治愈的比例(P < 0.01)。而GH腺瘤、ACTH腺瘤、混合腺瘤治愈率显著高于无功能腺瘤的治愈率(P < 0.05)。

2.4 肿瘤切除范围和治愈率的关系

见表3。全切的患者治愈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治愈的比例,而次全切治愈和未治愈的比例相当,部分切除的患者只有12.5%的患者治愈。全切和次全切患者的治愈比例显著高于部分切除的患者(P < 0.05)。

3 讨论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此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据不完全统计,其中PRL瘤最常见约占50%~55%,其次为GH瘤20%~23%,ACTH瘤5%~8%,TSH瘤与LH/FSH瘤较少见。无功能垂体腺瘤,占20%~25%。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垂体瘤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多步骤过程,至今尚未明确。主要包括两种假说:一是下丘脑调控失常机制,二是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机制。前者认为病因起源于下丘脑,在下丘脑的异常调控下,引起垂体功能亢进、增生以致产生腺瘤,垂体腺瘤只不过是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的表现形式之一[4]。后者则认为是垂体局部因素使垂体细胞功能亢进状态,进而形成腺瘤。垂体瘤按功能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按肿瘤直径大小分类,≤1 cm者称为微腺瘤;1~4 cm为大腺瘤;> 4 cm为巨大腺瘤。按生物学行为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高,原因一是很难切干净,二是增殖指数较高,肿瘤残余组织很快增长。Kovacs等认为垂体腺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5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血中激素水平、神经影像学和手术中发现、肿瘤切片在光镜下表现、免疫组化分型及瘤细胞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特征。

垂体瘤治疗目标是抑制肿瘤的自主激素分泌,最大程度去除肿瘤,维持正常垂体功能,减轻肿瘤对视力的影响,防止肿瘤复发,防止、处理并发症。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5]。除PRL瘤外,其他垂体瘤的首选治疗仍为手术治疗。长期临床观察表明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其治疗目的不仅在于彻底切除肿瘤,而且还要尽力保留正常的腺垂体组织,避免术后出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的手术方法较以前有较大改进,目前主要采用经蝶窦术式[6]。它是在手术视野较开阔条件下(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对肿瘤进行选择性摘除。经蝶窦途径手术安全,应用广泛,适合于鞍内微腺瘤和向鞍上膨胀性生长及向海绵窦内发展的大腺瘤。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适用于各个类型的鞍内肿瘤、视交叉神经前置的患者、伴脑脊液漏的患者、垂体瘤向蝶窦生长,后侵及鞍背、斜坡者、垂体卒中但无颅内血肿或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凡是有鼻部感染、鼻中隔手术史、蝶窦炎者,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肿瘤巨大并向侧方、鞍背后方、额叶底方向生长者是手术的禁忌证[7]。术中要注意保护鼻粘膜,蝶窦以及鞍底不要定位准确,准确识别垂体和肿瘤组织,对于位于鞍上部位的肿瘤,可采用增加颅内压的方法使肿瘤下移从而利于吸除。术中注意避免损伤毗邻部位的动脉及神经,尽量减少术后的并发症,鞍底的重建可采用脂肪组织、明胶海绵填充,防止出血及脑脊液漏。经鼻蝶入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位于鞍内或者鞍上的肿瘤,尤其是微腺瘤,能够避免传统入路造成的垂体柄损伤,避免了开颅手术对额叶、嗅神经、视神经等的损伤,不易损伤下丘脑,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肿瘤的大小、内分泌类型、切除范围均与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关系。微腺瘤的治愈率高达89.8%,而巨大腺瘤的治愈率只有47.4%,说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微腺瘤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大腺瘤以及巨大腺瘤。无功能腺瘤的治愈率只有38.9%,而功能性腺瘤的治愈率均在50.0%以上,其中ACTH腺瘤的治愈率达到了83.3%。这可能是因为无功能的腺瘤通常发现较晚,发现的时候肿瘤已经比较大,切除时不容易完全切除。肿瘤的切除范围与治愈率有相关性。完全切除的患者治愈率高达81.1%,再次证明肿瘤残留是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达到肿瘤全切,对于无法达到全切的患者,术后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预防复发。

综上所述,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具有较多的优点,但临床疗效还与肿瘤的大小、功能类别、切除范围有关。在临床上,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盛,贺福初,汪海健. 垂体瘤转化基因1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13,24(1):104-108.

[2] 胡红琳,王长江. 功能性垂体瘤的药物治疗[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3,11(1):32-37.

[3] 张晓海,罗昆,曾祥富,等. 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90例[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4):493-495.

[4] 吴震,张锋. 使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临床体会[J]. 中国医刊,2013,48(1):53-55.

[5] 徐丹,张智峰,宗盛华,等. 单鼻孔经鼻蝶鞍垂体瘤切除术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处理[J].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24-426.

[6] 邱传珍,刘鹏. 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136-138.

垂体长瘤的表现症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内分泌激素;垂体瘤;临床观察

Endocrine hormone levels detect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ituitary tumors i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HU Xiao-li,QIN Gui-ju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etection of hormone level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ituitary tumor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June 2008, admitted in June 2011 of 112 cases of pituitary tumor resection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serum prolactin (PRL), growth hormone (GH), thyroid function (T3,T4),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 serum cortisol (F) and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changes. Results Pituitary tumor patients PRL and GH pituitary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RL and GH values less than preoperative (P

【Key words】

Endocrine hormones; Pituitary tumor; Clinical observation

垂体瘤是临床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以内分泌改变为主[1]。目前手术治疗是垂体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手术治疗前后的垂体激素的变化是垂体瘤治疗是否成功的重要观察指标[3],故本研究通过动态测定的垂体瘤手术患者的血清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有效的评估垂体瘤手术切除程度,为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112例,其临床症状、MRI、CT等影像检查以及内分泌检查及术后病理均符合此病的诊断。其中男49例,女63例,年龄17~65岁,平均(39.5±4.8)岁,病程0.5~18年,平均病程(5.5±0.6)年。其中PRL瘤54例,临床表现为闭经、溢乳、不孕及减退,PRL均明显高于正常;GH瘤39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症,GH均明显高于正常;无功能瘤19例,临床表现为垂体受压症状,头痛、视力下降,11例患者为甲状腺功能低下。89例采用蝶手术治疗,23例采用额手术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1周内及术后1周上午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PRL、GH、T3、T4、F和ACTH浓度。正常范围:PRL:0.09~1.13 nmol/L;GH: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手术治疗后,垂体PRL瘤患者术后的PRL值低于术前(P

3 讨论

垂体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不同种类的垂体瘤产生的垂体激素分泌过高的临床症候也不同[4]。肿瘤手术治疗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可有效地降低由功能性腺瘤引起的血清高激素水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手术不同的切除程度对垂体激素也有影响。本研究通过动态的测量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垂体激素的变化,进而探讨一种对术后垂体功能以及手术治疗评估的有效的方法。有文献报道[5-6],1周的PRL和GH值可做为判断手术成功的指标,且1周至3个月的动态检测发现,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故本研究采用术后1周观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手术治疗后,垂体PRL瘤患者术后的PRL值低于术前(P

参 考 文 献

[1] 杨洪发,马程远,别黎,等.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测定的临床应用.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1235-1237.

[2] 胡宜,刘云会,李峰.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24-3025.

[3] 孔军,王厚忠,丰育功,等.垂体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垂体激素监测及临床意义.山东医药,2003,43(15):3-5.

[4] Farrell WE, Clayton RN.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pituitary tumors.Front Neuroendocinol,2000,21(3):174.

垂体长瘤的表现症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席汉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hypofunction of anterior pituitary)即腺垂体功能减退症(anterior pituitary deficiency)又称西蒙兹病(Simmond’s disease),系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腺垂体全部或大部受损而发生的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可见于儿童期和成年期,儿童期起病较成年期少见,多见于遗传性家族性垂体功能减退症;成年期起病的大多是后天获得性疾病,病变部位在下丘脑或垂体,受累的激素可以是单一的、多种的或全部的(5种)垂体激素。因病因不同,累及的激素种类、数量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院自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28例该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垂体激素测定结果确诊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17~70岁,平均43.5岁。其中17~30岁10例,30~60岁14例,大于60岁4例。合并精神症状3例,尿崩症6例,糖尿病8例,发生垂体危象3例;病程6个月~17年,6个月~5年13例,5年~10年8例,10年~17年7例,平均9年。

1.2 病因 席汉氏综合征12例(女),垂体瘤10例(男8女2),颅咽管瘤 3例(男2女1),特发性垂体功能减退2例(女),空泡蝶鞍 1例(男)。其中女性以席汉氏综合症多见(12例),男性以垂体瘤多见(8例)。

1.3 临床表现 12例席汉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性腺功能低下:产后无乳、萎缩、闭经、乳晕色淡、毛发稀少、乏力、精神不振;其中10例伴有甲状腺激素缺乏:纳差、恶心、畏寒、皮肤干燥无光泽、便秘、表情淡漠、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心电图示心率慢,低电压,T波低平、倒置等;5例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极度疲乏、虚弱、厌食或恶心、呕吐、免疫力低下、易感染、低血糖(对胰岛素敏感)等。垂体瘤10例中,首发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尿崩症,其后表现为三靶腺功能减退症,还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缩小(颞侧偏盲)、视水肿等压迫症状,而垂体卒中者首发为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后渐出现甲状腺和肾上腺激素缺乏症。空泡蝶鞍患者首发为乏力、纳差、嗜睡,其后表现为三靶腺功能减退。垂体危象的患者共同表现为低体温、低血糖、低血压、低血氧。

1.4 实验室检查

垂体及靶腺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共测定28例患者,低于正常例数及百分比如下: FSH 23例(82.14%),LH 22例(78.57%) ,TT4 24例(85.71%), FT4 24例(85.71%),皮质醇(晨8时)19例(67.86%),ACTH(晨8时)24例(85.75%), PRL 12例(42.86%)。

1.5 治疗 发生垂体危象者,可表现为低体温、低血糖、低血压、低血氧,也见于大垂体腺瘤瘤体内梗死、出血,又称垂体卒中。急予短期氢化可的松200~300 mg/d静脉滴注,持续2~5 d。低血糖者,予50%的葡萄糖60~100 ml,然后予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若有周围循环衰竭、感染、高热者,予改善微循环、抗感染、控制体温等对症处理,危象纠正后采用生理剂量的激素替代治疗,顺序是先补糖皮质激素再补甲状腺激素,同时补充性激素,男性肌注丙酸酮或十一酸睾酮;部分女性患者用雌激素及黄体酮进行人工周期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

2 讨论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临床亦不少见,但因其症状复杂多变,诊疗时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所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单一或多靶腺功能减退症状时应考虑本病,及时进行相关的内分泌激素测定、血常规及生化、高分辨率头颅CT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般认为,本病病因包括五个方面:①产后脑垂体前叶坏死及萎缩。②肿瘤压迫浸润:包括原发性鞍内肿瘤、鞍旁肿瘤等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低下。③感染和炎症:如各种病毒性、结核性、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④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⑤空泡蝶鞍、血管疾患等。其病理随病因而异。产后大出血、休克后、垂体前叶大片缺血坏死,甚至扩展至全叶,垂体动脉有血栓形成,垂体显著缩小。晚期坏死区发生纤维化;外周内分泌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生殖器甚至内脏可小于正常,心脏褐色变性。腺垂体组织毁坏在50%以上时始出现临床表现,破坏75%时症状明显,95%左右时症状较严重[1]。

该病的诊断依赖于病史、症状、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蝶鞍X线摄片、CT、MRI检查等。内分泌功能测定显示垂体促激素和相应靶腺激素同时降低,蝶鞍扩大可见于下丘脑或垂体肿瘤,微腺瘤蝶鞍无扩大但可有局限性破坏。临床诊疗时应注意与神经性厌食及靶腺功能低下相鉴别。同时,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在临床上亦不少见,文献多有报道[2],更加表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的复杂性,极易造成漏诊误诊[3] , 临床诊疗时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

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垂体靶腺激素水平替代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改善精神和体力活动,改善全身代谢及,防止骨质疏松,但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维持治疗[4]。诊疗过程中,须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以期达到坚持长期服药的目的,防止病情的反复恶化。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0-1061.

[2] 邱晓萍,林哲章.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12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6,28(3),73.

垂体长瘤的表现症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外科 治疗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也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肿瘤细胞的分泌功能,垂体腺瘤可分为分泌性(功能性)腺瘤和无分泌性(无功能性)腺瘤两大类。垂体激素放射免疫检测、CT和MR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对垂体腺瘤认识的深入,垂体腺瘤特别是泌乳素腺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冶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段。选取2008年1月~2009年收治了垂体腺瘤36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收治了垂体腺瘤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0~56岁,平均32岁。病程0.5~5年,平均2年。经额下入路垂体瘤切除3例,经口鼻蝶及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31例,住院时间9~40天,全部病例治愈出院。

1.2诊断 肿瘤的直径小于1cm,生长限于鞍内者称为微腺瘤,除CT或MRI外尚需作血清内分泌激素含量测定方能确诊。如肿瘤增大直径超过1cm并已超越鞍隔者称为大腺瘤。除内分泌症状外尚可引起视神经或视交叉的压迫症状,表现为视力、视野的受损,其典型表现为双颞侧偏盲。目前将垂体腺瘤分为催乳素腺瘤(PRL瘤)、生长激素腺瘤(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ACTH腺瘤)及混合性腺瘤等。女性表现为月经失调或闭经、涨乳或泌乳、不孕、肥胖;男性为阳痿。造成上述症状的原因是高泌乳血症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干扰促性腺激素对靶腺的作用。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肿瘤体积继续增大,造成视力减退。血PRL增高是诊断此类腺瘤的最重要的依据。目前公认,当PRL超过200ug/L即可确定为泌乳素型垂体腺瘤;100~200ug/L,高度怀疑;20~100ug/L为可疑,其实少数泌乳素腺瘤病例也可不出现PRL的增高。鞍区其他类型病变压迫垂体柄后也可以出现高泌乳血症。其原因是下丘脑分泌一种促泌乳素分泌抑制因子,是通过垂体柄门静脉到达腺垂体。当肿瘤压迫垂体柄,其因子传递受阻不能达到腺垂体时,PRL分泌失控,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对于轻度增高的高泌乳素患者,可行PRL刺激或抑制实验。一般泌乳素腺瘤对刺激无大反应,抑制后血PRL水平可明显降低,其他病变反应则相反。

1.3 治疗

1.3.1 经蝶窦入路手术 约95%的病人可以通过此入路完成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与经颅入路手术相比,经蝶窦入略手术除了可以彻底切除肿瘤外,还明显降低了术中对脑组织、颅神经和血管的损伤,耗时短,不影响外貌,患者容易接受以及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对于向鞍外侵袭性主长的肿瘤来说可以采用改良和扩大经蝶寞入路方法切除,效果颇佳。近年来发展的内镜下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病人恢复陕等优点。

1.3.2 经颅入路手术 常用的是经额下入路和经翼点入路。优点是肿瘤及周围结构显露清楚,缺点是完全切除肿瘤困难,而且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相对较高,病人难以接受。对于那些肿瘤质地坚硬、血运丰富或呈哑铃状生长的肿瘤以及鞍外扩展明显的巨大肿瘤常常需要经颅入路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36例,经手术全切27例,次全切7例;大部分切除2例。住院时间9~40天,全部病例治愈出院。

3 讨论

垂体腺瘤是指蝶鞍内脑垂体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12%,仅次于脑膜瘤和胶质瘤。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好发年龄多为青壮年。垂体位于蝶鞍内,呈卵圆形,1.2cm×l.0cm×0.5cm大小,约750mg。垂体通过垂体柄和与第三脑室底和侧壁的下丘脑联系密切,垂体具有复杂而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垂体腺瘤对于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及社会心理影响较大。垂体腺瘤早期多到妇科、内分泌科或泌尿科就诊,及至出现视力障碍始至眼科或神经科就诊。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内分泌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鞍区肿瘤的部位和性质一般多不困难。

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途径有许多的变更,大体上可分为经额开颅与经蝶入路两种。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和X线电视透视机等解决了手术中一些技术难题。经蝶手术入路又获得了新生。经蝶手术切除是大多数垂体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彻底的切除鞍内肿瘤需要将骨窗足 量的打开,冠状位MRI可定位颈内动脉的位置,对打开蝶落地窗外侧缘的硬膜很有价值。肿瘤非常有特征,质软而易碎,在鞍内清除排空后鞍上肿瘤可能向下突入鞍内。若麻醉师术中使用控制呼吸能帮助鞍上肿瘤向下陷落。其他帮助方法包括预先位置放置一个池内或腰部导管,向内灌注气体或盐水以增加颅内压。

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肿瘤。经蝶窦显微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如肿瘤微小,可完整切除。若肿瘤巨大,并已超越鞍隔以上者,仍以经额底入路手术为妥,术后进行放射治疗。一旦切除肿瘤后,蛛网膜被破坏,则要警惕脑脊液漏。经蝶手术时,由于蛛网膜被破坏,我们常规放置一个尺寸合适的阔筋来覆盖开口处,移植物被放在开口硬膜内边缘(在蝶鞍内),用一小片Marlex网来维持筋膜移植物的位置,如果放置正确,颅内压会将移植物压至硬膜上,因此移植物的放置是严格的。在关闭前,麻醉师用人工呼吸屏气的方法增加颅内压来确定移植物的完整性。这时这片移植物后面的蝶骨被取筋膜时同一取出的脂肪包裹着,可进一步支撑移植物的位置。如没有脑脊液渗漏到移植物周围,则移走牵开器,鼻腔后部填塞至蝶窦开口处。然后我们常规在恢复室做一个腰蛛网膜下腔引流,术后第一天,加强镇静以防止脑脊漏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已采用这些措施而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特殊病例。应尽早在手术室再次填塞,以免发生脑膜炎。在这些病例中,因为使用的无血管的移植物比外伤后出现的脑脊液漏更难以愈合,因此这种情况下保守观察不会有所好转。同时,术前我们作鼻咽部培养,以指导术后抗生素的应用,避免脑膜炎的发生。经颅入路用于罕见的巨大腺瘤。由与扩张的颈动脉,或者肿瘤侵入中颅窝,或者肿瘤离开没有扩大的蝶鞍到中颅窝,这时经蝶手术的风险比较大,选用经颅较好。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鞍膈异常,肿瘤向上向下发展,或者可以向前向后发展而没有蝶鞍扩大。这时经颅直视可能更理想。也有一些病例,经蝶术式可以达到肿瘤,但难以切除。几乎所有的垂体腺瘤都在蛛网膜下,打开蛛网膜并在其下操作,可以避免伤及视神经和下丘脑的血管。翼点进路可以很好的到达鞍上池,但必须认识到如果肿瘤向外侧生长,视神经以下的瘤体可能被同侧的视神经经下侧方从外向内切除肿瘤,这样可以切除残留瘤体。

垂体腺瘤引起压迫或出现内分泌症状者大多需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和药物治疗。较大的垂体腺瘤,由于无包膜和有的具有浸润性,一般很难做到全切,为了保存垂体腺,防止术后垂体功能低下,仅能进行大部分或次全切,术后辅以化疗,以减少或防止肿瘤复发。γ刀和X刀一般可用于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照射时注意保护垂体腺和视神经、视交叉,用于较大的垂体腺瘤更需十分谨慎。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多属微型瘤,经蝶窦切除肿瘤效果良好。生长激素腺瘤内分泌症状常很显著,术中应尽可能多切除肿瘤组织,术后GH值下降,症状才可明显改善。泌乳素腺瘤多为大型,为了改善内分泌和压迫症状,需尽可能多切除肿瘤。

参 考 文 献

[1] 郭国际.实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565.

[2]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621.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神经肿瘤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桂林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