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心下一代标语

关心下一代标语

关心下一代标语

关心下一代标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术语抽取;社会化标签;主题核心术语抽取;主题相关的随机游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号:A

Topic Key Term Extraction based on Edge Weight

XUE Han1,2, QIN Bing1, LIU Ting1

(1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2 Librar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Term extraction is a primary subtask of hierarchy construction. Existing studies for term extraction mainly focus on text corpora and indiscriminately mix numerous topics, which may lead to a knowledge acquisition bottleneck and misconception.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topic key term extraction based on edge weight to extract topic key term from folksonomy. In view of semantic assoc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lksonomy, the edge weight which combines the local co-occurrence in a specific topic with the global semantic similarity over all the topic dimensions in the whole collection considered is proposed. The new edge weight can decompose a traditional random walk into multiple random walks specific to various topics, and each of these walks outputs a list of terms ordered on the basis of importance score. Then, the top-ranking terms are extracted as the topic key terms for each topic.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other state-of-the-art methods.

Keywords: Term Extraction; Folksonomy; Topic Key Term Extraction; Topic-Sensitive Random Walk

0 引言

作为层次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术语抽取是一项重要的子任务[1]。核心术语通常定义为可以概括语料所蕴含语义主题内容的一系列术语。语料往往包含多个主题,其中每个术语对于不同的主题会表达不同的含义。多个主题的共有术语在不同主题的重要性往往不同。混合主题衡量术语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某些不太常见或者新涌现出的主题核心术语无法被识别出来。例如,“牛仔”在“西部”主题中是核心术语,而在其他主题中则是非核心术语。混合多个主题构建的单一层次体系容易导致不同主题共有术语的模糊和歧义问题,在同一个层次体系中用完全不同的含义定义同一个术语是不准确的,然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含义会导致无法完整诠释术语的含义。为此,本研究提出抽取主题核心术语,即根据从语料中学习得到的具体主题,抽取能够较好地概括和描述该主题的内容并与此主题下其他非核心术语密切相关的术语。例如,电影领域的主题核心术语通常有“喜剧”、“科幻”、“传记”等。主题核心术语抽取是许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基础,例如,信息检索和导航、问答、推荐系统等。

目前核心术语抽取研究主要基于领域文本语料,但是发现能够准确描述专业性较强或者主题变化较快的文本语料并非易事[2]。即便可以,人工遍历所有的文本语料并且随时跟踪所有新出现的主题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对于常见的电影主题“喜剧”来说,找到形式化定义和描述“喜剧”主题的文本语料相对容易,但是对于不太常见的主题“Cult”,发现类似的文本语料则相对困难。但是,标签却可以用“Cult”、“非主流”、“小成本”等自然语言词汇更加轻松、自由地定义这样的主题。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和尝试使用社会化标签这种新兴的语料。社会化标签[3]允许拥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大量互联网“草根”用户使用任意词汇(标签)自由标注感兴趣的资源并与他人分享,由于技术门槛低、用户易于使用,因此蕴含着丰富并且及时的互联网大众语义知识。互联网用户通过标注、分享标签,浏览他人标签的过程,形成异步反馈并逐渐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显式和隐式关联。显式关联存在于通过标签关联的资源和用户之间,隐式关联存在于拥有相同兴趣或社区的用户之间,以及共享相同标签或者用户的资源之间。在资源、标签、用户三者之间的显式和隐式关联提供了潜在有价值的语义信息。标签作为候选术语,已经被广大用户人工抽取出来,从而避免了一系列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分词、词性标注、句法分析等。可见,社会化标签相对于由少量领域专家编撰和更新的文本语料来说能够克服知识获取的瓶颈。但是,从社会化标签中抽取主题核心术语至少面临两方面的挑战。第一,社会化标签仅仅按照出现频率简单排序并未区分主题。第二,标签由于大众标注的随意性和模糊性,质量差异很大。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需要识别出主题,并按照主题排序和抽取出主题核心术语。

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边权重的主题核心术语抽取方法。考虑到中文语法的复杂性和可用研究资源不足的问题,尝试从中文社会化标签数据出发开展研究,一来可以丰富中文研究资源和成果,二来可以体现社会化标签缓解知识获取瓶颈的优势。需要说明的是,提出的研究方法虽然基于中文数据源,但是无监督而且语言无关的,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语料和其他任何语言。具体地,研究首先通过LDA模型,从社会化标签数据中发现隐含的主题,并学习得到候选术语的主题分布。然后,分析社会化标签的语义关联特征,提出由具体主题的局部共现信息和所有主题的全局语义相似度共同构成的边权重。进而,通过边权重改进PageRank[4]方法,将传统的随机游走方法分解成多个主题相关的随机游走,并针对每个具体主题排序相关的候选术语。最后,抽取排在最前面的候选术语作为主题核心术语。据现有成果所知,本研究工作在中文层次体系构建领域尚属首例。本文研究对方法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希望对此方向的未来研究有所助益。

1 基于边权重的主题核心术语抽取

基于边权重的主题核心术语抽取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边权重的设计,将主题信息融入候选术语的重要性值传播。首先,可从社会化标签抽取资源集合S和标签集合(候选术语)V。由于标签反映了大众对资源的认识,在此仅仅将用户集合U的标签按照资源 组织成文档。然后,给出假设资源集合S存在主题集合Z,每个候选术语 属于多个语义主题,并且在不同主题下重要性不同。进而,研究从资源集合中识别出主题。对于每个主题,根据候选术语的主题分布,计算结合局部和全局语义相似度的边权重,并建立主题相关的候选术语组成的图(见第1.1节)。随后,再将一个传统的随机游走方法分解成多个主题相关的随机游走,并针对每个主题根据重要性值对候选术语排序(见第1.2节)。最后,排序靠前的术语被抽取出来作为每个主题的核心术语。

1.1 主题识别

本文选择使用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技术从资源集合中识别出主题并获得每个候选术语的主题分布,而不是已标注的语义知识库(如,WordNet),因为其中的词汇并不能很好地覆盖社会化标签。机器学习中的隐含主题模型能够根据语料中词的共现信息推断隐含的主题。LDA[5]是隐含主题模型的代表,其中文档d中的每个词w的产生,是通过首先从d的主题分布θ中取出主题z,然后,从词的分布Ф中取出能代表主题z的词。θ和Ф分别来自共轭狄利克雷先验α和β。在此使用资源集合S作为LDA模型的输入,其中每个资源是由用户集合U对其打出的标签组成的文档。通过LDA,对于给定主题 ,则通过公式(1)获得每个候选术语 的主题分布 。

(1)

进而,又通过公式(2)和(3)分别计算出候选术语之间的局部和全局语义相似度。

(2)

(3)

代表候选术语wi和wj之间的局部语义相似度(见公式(2)),反映了候选术语对于具体主题的局部共现信息。其中, 计算为候选术语wi和wj在同一个资源 中共现并且属于同一个主题z的次数。 计算为候选术语wi和wj在同一个资源 中共现的次数。 代表候选术语wi和wj之间的全局语义相似度,通过将公式(1)代入公式(3)计算得到,定义为两个候选术语wi和wj在整个资源集合S中所有主题维度上的余弦相似度,反映了候选术语对于整个主题集合的全局语义相似度。

1.2 术语排序

PageRank[4]是计算网页重要性的著名图排序算法,也可以用于计算术语的重要性。如果有边存在于节点wi和wj之间,研究就用节点集合 和边集合 组成图 。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术语,每条边说明连接的两个术语的相关关系,wi和wj之间边的权重定义为 ,节点wi的出度定义为 。在PageRank中,词wi的重要性值通过迭代地运行公式(4)直到收敛获得。其中,衰减因子λ的取值范围为0到1,|V|是节点数。衰减因子说明每个节点有(1-λ)的概率随机跳转到图中的其他节点,同时有λ的概率随出度边跳转到相邻节点。

(4)

然而,传统的PageRank算法仅为每个术语保留唯一的重要性值。为了能够按照主题排序,传统PageRank的随机游走被分解成多个主题相关的随机游走,目的就是将术语的重要性值分解成与主题相关的重要性向量,准确记录术语对于不同主题的重要性。相关工作主要有Liu等人提出的方法[6]MTPR,主要思想是对于每个主题分别运行有偏好的PageRank算法,将公式(4)中第二项统一的随机跳转改为主题相关的随机跳转概率即偏好值 ,且 ,从三种备选中最终确定为 。对于主题z,MTPR计算候选术语的主题重要性值如公式(5)所示。其中,边权重 定义为两个候选术语在固定窗口大小中的共现次数。

(5)

Zhao等人的方法[7]McTPR认为与主题背景知识无关的传播会导致重要性值偏离主题,因而,基于MTPR的工作,进一步在边权重的设置上用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建模重要性值传播,如公式(6)所示。其中,边权重 定义为两个候选术语在同属于主题z的微博中共现的次数。

(6)

受到前人相关工作的启发,研究认为在PageRank算法的边权重中融入主题信息能够将传统的随机游走分解成多个主题相关的随机游走,考虑到社会化标签丰富的显式和隐式关联特性,文中提出MeTPR方法,通过新颖的边权重如公式(7)所示,进一步改进主题相关的随机游走方法。

(7)

其中,权重因子ρ控制公式(2)表示的局部语义相似度和公式(3)表示的全局语义相似度两者的比重。通过新的边权重,主题术语的重要性传播不仅反映出两个术语在具体主题下资源组织结构上的局部共现信息,还反映出两个术语在所有主题下整个资源集合上的全局语义相似度。相应地,将公式(7)代入公式(6),迭代运行MeTPR直到收敛,得到为每个术语计算的主题相关的重要性值。最终,排序靠前的术语被抽取出来作为主题核心术语。

2 实验及分析

2.1 实验设置

研究从豆瓣电影网站收集实验所需的数据,豆瓣电影是一个流行的中文社交网站,允许注册用户提交与电影相关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实验获取截止到2012年6月,豆瓣电影网站用户对豆瓣Top250的电影打出的标签信息,共计1760个标签。经过去除停用词和噪声等预处理,最终获得1 737个标签作为候选术语。根据数据集的规模和人工经验的判断,实验中尝试10到100之间不同主题数目的设置学习LDA模型,并最终选择将初始主题数目设定为40。然后,随即运行LDA算法,并每隔1 000次迭代进行Gibbs取样一次。接着,在同样的数据集上将我们的方法与前人相关工作做比较。

(1)MTPR 代表Liu等人的方法[6],边权重计算为两个候选术语在同一个资源中共现的数目 ,偏好值通过公式(1)得到,候选术语对于不同主题的重要性通过迭代地运行公式(5)直到收敛后得到。

(2)McTPR 代表Zhao等人的方法[7],边权重计算为两个候选术语在同一个资源中共现并且属于同一个主题的数目 ,偏好值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候选术语对于不同主题的重要性通过迭代地运行公式(6)直到收敛后得到。

(3)MeTPR 代表本文提出的方法,边权重和偏好值分别通过公式(7)和(1)计算得到,候选术语对于不同主题的重要性通过迭代地运行公式(6)直到收敛后得到。

研究中,终止运行上述方法的条件是仅当迭代次数达到100或者候选术语在相邻两次迭代中的重要性值差异小于0.000 001。有三个参数影响主题核心术语抽取方法,包括(1)衰减因子λ,用于对比方法中调节重要性传播通过出度边跳转到相邻候选术语(公式(5),(6)中的第一项)和随机跳转到任意候选术语(公式(5),(6)中的第二项)之间的比重。(2)权重因子ρ,在MeTPR中应用于边权重(公式(7)),用于控制两个候选术语之间的关于具体主题的局部共现和所有主题的全局语义相似度之间的比重。(3)阈值Q。当把Q应用于MTPR,McTPR,MeTPR三种方法时,如果两个候选术语之间的全局语义相似度小于Q,有针对地将移除这对术语之间的边。并且分别设定参数λ,ρ,Q的取值范围为从0.1到0.9,步长为0.1,这样每个参数就有9种候选取值。经过三个参数的排列组合,相应地就分别得到以上对比方法的729组实验结果。

2.2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通过Pooling方法[8]构建完成。首先,社会化标签中不存在主题核心术语抽取的黄金标准;第二,人工识别出所有主题,并判断主题核心术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随机混合对比方法MTPR,McTPR,MeTPR的所有实验结果,并要求两个标注者独立标注。如果抽取结果中给出的是与具体主题相关的、较为抽象的、具有代表性的候选术语,就标注为1;否则,如果抽取结果中给出的是与具体主题不相关的,或者缺乏代表性、太过于具体的候选术语,就标注为0。仅当两个标注者都标注为1的候选术语才被认为是正确的主题核心术语,其他情况的候选术语均被认为是错误的结果。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对于这部电影和同类型的其他相关电影所属的主题来说,正确的主题核心术语可能是“青春”、“校园”、“爱情”等,而“2013”(上映时间)和有关电影具体属性的其他候选术语,如导演、演员等,在本文任务的评价中均应被标注为0。最终,将两个标注者共同认可的主题核心术语集合作为基于边权重的主题核心术语抽取任务评价的黄金标准(Kappa值为0.95)。

研究对主题核心术语抽取任务的评价策略包括经典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值(F1)(见公式(8)),以及两个考虑顺序的评价策略包括平均准确率(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见公式(9))和平均排序倒数(MRR:Mean Reciprocal Rank)(见公式(10))。

(8)

其中, 代表通过某种方法抽取的正确主题核心术语的数目, 代表通过某种方法自动抽取的主题核心术语的总数, 代表根据黄金标准得到的主题核心术语的总数。这些评价策略均对所有主题求平均值。

进一步地,研究使用平均准确率(MAP)[7]来评价主题核心术语抽取的整体性能,如公式(9)所示。

(9)

其中,Z是主题集合。I(S)是一个示函数,当S为真时返回1,否则返回0。Mz,j代表对于主题z,通过方法M产生的第j个候选术语,score(.)是两个人工标注结果的平均值。Mz代表对于主题z,通过方法M产生的所有候选术语。NM,z,j代表对于主题z,通过方法M返回前j个候选术语中正确的主题核心术语的数目,Nz代表对于主题z,根据黄金标准得到正确的主题核心术语的总数。

平均排序倒数(MRR)[9],如公式(10)所示,用于评价对于每个主题来说第一个正确的主题核心术语所在的排序。对于主题z,rankz代表第一个正确的主题核心术语返回的位置。

(10)

2.3 与前人工作的对比

研究通过对影响方法性能的三个参数的穷举获取最优参数组合,得出提出的方法MeTPR与对比方法MTPR,McTPR在五项评价指标上的最优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本文提出的方法MeTPR在准确率上获得较大提升,比MTPR、McTPR两种对比方法分别提升8.3%、7.5%。在召回率、F1值、MRR、MAP四项评价指标上,MeTPR相对于其他两种对比方法的提升均超过3.3%。由于边权重的设置结合具体主题的局部共现信息和所有主题的全局语义相似度,MeTPR整体性能最好。McTPR由于在边权重的传播中考虑主题背景知识,性能好于在边权重中仅考虑候选术语共现次数的MTPR。但是,LDA算法对于初始主题数的设置,可能会给后续多个彼此独立的主题相关的随机游走带来不可避免的错误,因此未来需要考虑新的途径来改善这类核心术语抽取方法。

表1 与前人工作的性能对比(t-test,p-value < 0.0001)

Tab.1 Performance comparison with state-of-the-art methods (t-test,p-value < 0.0001)

对比方法 Precision Recall F1 MRR MAP

MTPR 0.617 0.404 0.488 0.670 0.405

McTPR 0.625 0.406 0.492 0.675 0.407

MeTPR 0.700 0.440 0.540 0.713 0.440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从社会化标签中抽取主题核心术语的任务,提出基于边权重的主题核心术语抽取方法。从社会化标签丰富的关联特性出发,提出结合具体主题的局部共现信息和所有主题的全局语义相似度共同构成的边权重。进而,通过新颖的边权重将传统PageRank的随机游走分解成多个主题相关的随机游走,经过候选术语的重要性传播,排序抽取出主题核心术语。在豆瓣电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健壮性。未来工作,将会通过探索更多社会化标签的数据源,同时结合对基于边权重的主题核心术语抽取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主题核心术语抽取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CUI G, LU Q, LI W, et al. Automatic acquisition of attributes for ontology construction[C]//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Hong Kong:ICCPOL,2009:248-259.

[2] LIU X, SONG Y, LIUiu S, et al. Automatic taxonomy construction from keywords[C]//Proceedings of the 18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New York,NY,USA:ACM,2012:1433-1441.

[3] TRANT J. Studying social tagging and folksonomy: A review and framework [J]. Journal of Digital Information,2009,10(1):1-42.

[4] Page L, Brin S, Motwani R, et al. The Pagerank Citation Ranking: Bringing Order to the Web[R]. Stanford:Stanford Digital Library Technologies Project,1999:1-17.

[5] BLEI D M, NG A Y, JORDAN M I.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J].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2003(3):993-1022.

[6] LIU Z Y, HUANG W Y, ZHENG Y B, et al. Automatic keyphrase extraction via topic decomposi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Stroudsburg,PA,USA:ACL,2010:366-376.

[7] ZHAO X, JIANG J, HE J, et al. Topical keyphrase extraction from twitter[C]. Proceedings of the 4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Human Language Technologies,Portland,OR,United states:ACL,2011:379-388.

关心下一代标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定语 语义类别 鉴定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8-0061-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大规模样本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多项定语‘的’字隐现规律研究”(10B020);“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传播与研究基地”资助

作者简介:程书秋(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国际教育。

关于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的划分,学界大体呈现出以下两种趋势,一种是平列式划分,一种是有层次划分。所谓平列式划分,就是把定语直接划分为若干小类,以便直观地反映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的全貌,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国光(2002),他把现代汉语定语的语义属性概括为“十一何”,即“何质、何形何态、何量、何能、何属、何来、何去、何域、何在、何时、何干”。而所谓有层次划分,则一般是先将定语划分成两大类或三大类,然后再在两分或三分的基础上继续划分内部小类,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刘月华(1984)、李绍群(2005)、文贞惠[韩](1999)等。

总体来看,不管平列式划分还是有层次划分,目前在划分定语语义类别时都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分类标准不一致;二是术语使用不一致;三是缺乏形式验证。在第三个问题上,名词和名词组合的研究情况要好一些,至少在“领属”与“属性”这两大定语语义类别的划分上,陆俭明(2001)、徐阳春(2003)、文贞惠[韩](1999)等学者都做出了很有意义的形式鉴定方面的努力。

一、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的形式鉴定原则和方法

邢福义(1996:443)主张语法研究中一定要讲求“表里相互印证”,他强调指出:“研究中不进行表里印证的工作,无法真正解决汉语语法的问题。”邢先生的深刻见解和主张提醒我们,当我们在语法研究中触碰到语义问题时,一定要有“形、义互证”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语义分析工作不流于主观和随意。

本着“形、义互证”原则,我们在给汉语定语语义类别分类时,也设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形式鉴定标准。同时我们还明确规定,本文一律采取单视点、单向式的形式鉴定方法,即所有定语语义类别的鉴定都要从定语出发,以定语为观察视角,将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作为判定定语语义类别的唯一依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形式鉴定工作的前后一致性。

刘宁生(1995)曾经指出:汉语中存在一个可以称作“参照物先于目的物”的语序原则。沈家煊、王冬梅(2000)也指出:“湖中央的小岛”“教堂旁边的自行车”“茶壶的把儿”“姑娘的头发”这4例可以抽象为“N1的N2”格式,是一种“参照体―目标”构式。上述这些来自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看作是本文采取单视点、单向式鉴定方法的理论依据。

二、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的形式鉴定标准及小类

(一)典型的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

依据单视点、单向式鉴定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形式鉴定标准首先鉴别出14种典型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①

1.提问式鉴定

(1)鉴定框架:谁的什么的哪儿的+N?

规定:凡是能采用上述鉴定框架进行提问的“D”可以识别为“领属”定语。如:我的父亲。

(2)鉴定框架:什么时候的多长时间的哪天(哪周、哪月、哪年)的+N?

规定:凡是能采用上述鉴定框架进行提问的“D”可以识别为“时间”定语。如:清朝的服饰。

(3)鉴定框架:几+量多少+N?

规定:凡是能采用上述鉴定框架进行提问的“D”可以识别为“数量”定语。如:三斤苹果。

(4)鉴定框架:什么样的+N?

规定:凡是能采用上述鉴定框架进行提问的“D”可以识别为“状态”定语。如:笔直的公路。

(5)鉴定框架:哪+量哪个哪些+N?

规定:凡是能采用上述鉴定框架进行提问的“D”可以识别为“指别”定语。如:这只小狗。

(6)鉴定框架:什么+N?

规定:凡是能采用上述鉴定框架进行提问的“D”可以识别为“性质”定语。如:数学老师。

(7)鉴定框架:与什么有关的+NV?

规定:凡是能采用上述鉴定框架进行提问的“D”可以识别为“关涉”定语。如:关于七夕的传说。

2.添加式鉴定

(1)鉴定框架:D的N(位于)D的N

上述框架可以鉴定出以下这类“方所”定语。如:墙角里的沙发。

(2)鉴定框架:D的N D(用)的N

上述框架可以鉴定出以下这类“功用”定语。如:结婚的钱。

(3)鉴定框架:D的N(像)D(似的般的一样)的N

上述框架可以鉴定出以下这类“比况”定语:雷鸣般的掌声。

3.删除式鉴定

鉴定框架:D的VAD的VA

上述框架可以鉴定出以下这类“施事主体”定语②。如:她的指责;领导的鼓励;丈夫的宽容。这类定语与中心语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隐性的“主谓关系”,我们把“的”字删除以后,这种隐性的主谓关系就可以明显地变成一个合格的主谓结构。

4.变换式鉴定

(1)鉴定框架:D的VV+D

上述框架可以鉴定出以下这类“受事客体”定语。如: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这类定语与中心语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隐性的“述宾关系”,将定语和中心语前后换一下位置,就可以得到一个合格的述宾结构形式。

(2)鉴定框架:D的N D这种这个N③

上述框架可以鉴定出以下这类“涵义”定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类定语主要用来解释中心语事物的特定涵义,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具有一种隐性的“同位关系”,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可以转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态度”。

(3)鉴定框架:D的N N来自XXN 去往XX N 经过XX(“XX”可理解为D中所含的N)

上述框架可以鉴定出以下这类“来源去向”定语。如:杭州产的龙井茶。这类定语主要用来表示中心语事物名词的“来源”或“去向”,如“杭州产的龙井茶”是说“龙井茶产自杭州”。

(二)非典型的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

1.“领属表”定语

“表象领属定语”的概念最早由邢福义(1996)提出,指的是如下现象:

他的包公演得很好。

我的天!④

我们基本同意邢福义先生的观点,但我们认为“我的天”具有一定程度的熟语性,因此主张只将前例归入“领属”定语的次类,记作“领属表”。

2.“数量准”定语

a.五百米的坡路;一万多的师生;十车的白菜

b.二十多层高的楼房;300多人的代表团

c.一屋子的人;满脸的无辜

上述三组实例中的定语也都是用来描写中心语的数量属性的,但这些定语同典型的“数量”定语比起来,无一例外都带上了一种主观性的“夸张”色彩。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认为上述三组实例中的定语都算不上是典型的“数量”定语,而只能看作“准数量定语”,本文记作“数量准”。

3.“方所准”定语

a.停在门前的大卡车;位于山脚下的小镇

b.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背后的交易

此处所列举的a、b两组实例中的定语与典型的“方所”定语相比,在表示“方所”方面已发生了程度不等的弱化或虚化,因此,为了与典型的“方所”定语相区别,我们将上述a、b两组实例中的定语记作“方所准”。

4.“状态准”定语

在我们所观察到的定中短语实例中还存在着一些由主谓短语、述补短语、状中短语、述宾短语等动词性成分充当的定中短语,如:

a.能吃饭的地方;会说德语的翻译

b.申请援疆的干部;有牙齿的动物

上述两组实例中的定语既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别”作用,也具有微弱的描写“状态”的作用,但总体上看,这类定语进入“状态”定语形式鉴定框架似乎比进入“性质”定语形式鉴定框架更自然一些。因此,出于本文研究需要,将上述实例中的定语统一归入“状态”定语,记作“状态准”。

5.“性质准”定语

定中短语中存在大量由双音节形容词充当定语的现象,如:

a.火热的爱情;雪白的床单

b.宽阔的路面;慈祥的母亲

c.简单(的)问题;规范(的)汉字⑤

在上述三组实例中,a组中的定语由状态形容词充当,这类定语理应归入“状态”定语,比较复杂的是b、c两组。虽然b、c两组中的定语也全部由双音节形容词充当,但从性质上看,这两组实例中的双音节形容词与“火热”类形容词不具有匀质性,表现为它们或多或少都能被不同量级的程度副词切割,这说明此类双音节形容词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量幅伸展空间,而这恰好符合性质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因此,根据本文研究需要,主张将b、c两组实例归入“性质”定语一类,记作“性质准”定语。

三、结语

张敏(1998)曾经敏锐地发现,表面上来看,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的”字隐现和多项定语语序是两个独立的语法现象,而前一方面的规律却十分系统地反映在后一方面,这说明两种现象的规律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这提示我们,定语语义类别很可能是打通上述两个问题之间关系的一个突破口。

本文通过设立一系列严格的、以“形、义”互证为基础的形式鉴定标准,建立起了一个相对严密的现代汉语定语语义类别系统,希望以此为联系纽带,将多项定语“的”字隐现规律和多项定语语序问题(另外撰文)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并寻求在语义层面上对上述两个问题作出高度统一的描写和解释。

注释:

①为了表述方便,我们规定:以下在讨论定语语义类别的形式鉴定标准时统一将定中短语抽象化为“D的N”格式或“D的V/A”格式,其中“D”表示定语,“N”或“V/A”表示中心语;“D的N”格式表示中心语为名词的定中短语,“D的V/A”格式表示中心语为动词或形容词的定中短语。

②“施事主体”定语表示“施事定语”或“主体定语”。其中的“主体定语”概指位于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却无法确认为“施事定语”的其他定语语义类别。下文中的“受事客体”定语表示“受事定语”或“客体定语”,其中的“客体定语”概指位于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却无法确认为“受事定语”的其他定语语义类别。

③该鉴定框架借鉴了邢福义(1996),略有改动。“涵义定语”的概念也来自邢福义(1996)。

④此处例句引自邢福义(1996:90)。

⑤(的)表示这里的“的”可自由隐现。

参考文献:

[1]李绍群.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2]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中国语文,1995,(2).

[3]单强,牛守祯.定语的语义类型举要[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9,(4).

[4]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4).

[5](韩)文贞惠.“N1(的)N2”偏正结构中N1与N2之间语义关系的鉴定[J].语文研究,1999,(3).

[6]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关心下一代标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法学论文,标题,摘要,英译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为了促进国内外法学文化、信息与成果的交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吸收和学习外国先进的法学文化和成果,另一方面也需要把新的研究成果介绍出去。因此,必须把国内法学学术期刊中论文的标题和摘要用英文译出,以供国外读者参考,促进学术交流。

笔者通过研究国内法学类核心期刊的英译标题及摘要,根据它们的特点和种类,总结出了下列供参考的翻译原则和技巧。

一、标题的英译

人们常把标题(Title)比作论文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法学论文的标题是论文主题和内容的缩影,它具有简明扼要、严密、用词质朴、立意新颖、突出文章主题等特点。因此,英译时必须忠实原文,言简意赅、豁然醒目。

(一)常见法学论文标题的类型

汉语法学论文中常见的标题有:词组型标题、动宾型标题、动宾偏正结构标题、陈述句标题、问句标题及带有副标题或破折号的标题等几类。

1.词组型标题

词组型标题是由一个或数个单词或词组单独地、并列地或按偏正关系排列组成。它是法学文章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按其组成关系又分为以下三类:

(1) 单一概念标题

单一概念标题由一个不可再细分的、具有完整的概念的单词或词组构成。其中有的词组虽然可以再分,但分后就破坏了原来含义的完整性。由于这些单词或词组是文章所讨论的唯一对象,所以它们就是文章标题的重心,英译时,照译即可。例如:

1) 论合同诈骗罪

On the Crime of Contractual Fraud (《河北法学》2001年第4期)

2) 论集合犯

On Volume Offender (《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

3)论宪法原则

On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2 ) 多要领并列标题

这种标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完整概念的词组并列组成。由于词或词组之间没有说明或被说明、修饰或被修饰的关系,而是无主次的并列关系,同为文章讨论的中心,因而它们都是标题的重心。英译时,通常按表达各个概念的词或词组的先后顺序译出,用“and”连接即可。例如:

1)宪法解释与宪法理解

Constitutional Explanation and Constitutional Understandings(《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2)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刑事立法

CPC and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in the PRC(《法学家》2001年第4期)

(3)多概念偏正标题

这种标题由多个表示具有独立、完整要领的单词或词组构成。而其中有一个受其它词或词组所修饰、限制或说明。被修饰、限制或说明的这个词或词组称为“正”,用于修饰、限制或说明的成分统称为“偏”。正就是文章标题的重心,位于题末。英译时,将代表该标题重心的这个中心词或词组(连同它的亲密定语如数字、形容词等)置于题首。例如:

1)新合同法的效力范围

a b

标题1)由两个完整的概念(a,b)组成,由于a是限定b的,因而它是一个以b为正的偏正标题,b就是标题1)的重心,英译时,将代表标题重心的中心词置于题首,译为:

Valid Scope of the New Contract Law(《河北法学》2001年第4期)标题中的“偏”部分常常不止一个概念,而由多个概念组成,按它们相互间修饰、限制和说明“正”的方式不同,偏正标题有并列偏正标题、分列偏正标题和递进偏正标题之分。

并列偏正结构标题是以联合词组充当标题中心词的定语,英译时,可按顺序译出各并列成分,并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2)我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制度之创新

a b c

标题2)是一个并加偏正标题,因为a,b两个概念并列一起来限定 c. c为“正”,是标题

2)的重心,英译时,置于题首;

a,b相互平行并列,依次译出置于c后,则整个标题译为:

The Originality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nd Review System

a b c (《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分列偏正标题是受其它词或词组所修饰、限制或说明的联合词组为标题的中心词。英译时,通常将这个联合词组置于题首。例如:

3)论我国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a b c

标题3)是一个分列偏正标题,因为a同时限定b,c两个并列概念。b,c为“正”,是标题3)的重心,英译时,置于题首;b,c相互平行并列,依次译出置于题首,即c前,则整个标题译为:

On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ivil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

b c a

(《河北法学》2001年第3期)

递进偏正结构标题以偏正词组充当标题的中心词。定语中的各组成部分总是前一个修饰后一个,层层相叠,最后作为一个整体来限定代表标题重心概念的叫中心词。英译时,代表标题重心的中心词置于题首,定语中的各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按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例如:

4)农村承包经营权立法目标模式的建构

a b c d

标题4)是一个以d为“正”的递加偏正标题,在“偏”的部分中,各个独立概念(a,b,c)逐层地加在标题重心概念d上。而这些逐层加上的概念(d)总是前一个跟后一个,层层叠加,最后作为一个整体来限定代表标题重心的中心词“建构”(Reconstruction)置于题首:“偏”部分中的名概念,在多数情况下,按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的次序排列: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of Legal Aims of Farm Land Contract(《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d c b a

在某些偏正标题中,“偏”与“正”实际上是一种领属关系,英译时,为了使标题的重心更为突出,主题更集中,也可以将“偏”置于题首,后用冒号或破折号单独引出“正”。例如:

“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法律价值的最高追求

Three Representatives: Ultimate Aim of Socialist Law value(《法学杂志》2001年第1期)

2.动宾型标题

动宾型标题是由动词及其宾语共同构成标题的重心,英译时,动词可译成动名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动名词短语,置于题首。例如:

谈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条例》

Consummating the Regulation for Unemployment Insurance(《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以动宾词组充当中心词的定语的标题为动宾偏正结构标题。英译时动宾词组可译成动名词短语、动作名词+of介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重构法院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

Legal Analysis of Rebuilding the Conciliation System(《法学家》2001年第4期)动宾词组“重构法院调解制度”译成英语的动名词短语“Rebuilding the Conciliation System”作后置定语。

3.陈述句标题

法学文章也有用完整的陈述句做标题的,英译时,一般不译成完整的陈述句,因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主语、谓语或宾语,甚至还有状语,如果照译为完整的陈述句,势必使题目松散,重心概念不突出。因此英译时,要译成英语的名词性词组、动名词短语及具有逻辑主谓关系词组,突出关键词。例如:

(1)条约规则成为一般习惯法

Treaty Rules Becoming General Conventions(《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译成逻辑主谓词组

(2)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和革命实践培养了我的经济法思想

On My Economic Idea Trained By the Advanced Theory and Practices of the CPC(《法学家》2001年第4期)-译成名词性词组

(3)加强法制建设 保证“十五”计划实施

Enhancing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to Implement the Tenth Five-year Project(《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译成动名词短语。

4.问句标题

法学论文也有用问句作标题的。由于文章主要是回答和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所以标题的重心应放在疑问词上。常见问句标题形式有如下几种。

(1) 完整问句

1)否决一府两院报告是喜是忧?

Is the Vote of Work Reports Submitted by the Government,courts and procurators office a good thing or bad one?(《法学》2001年第5期)

有时也可以用破折号隔开。例如:

1)法是“理”与“力”的结合

LAW-combination of ethics with powerTHICS WITH POWER(《法学》2001年第9期)

2)论婚姻是一种契约

Marriage-a kind of contract (《法学》2001年第9期)

(2) 省略问句

是合同转让,还是让与担保?

A contract assignment,or an alienation of guaranty?(《法学》2001年第9期)

(3)疑问句+不定式短语

如何确定我国物权种类以及内容的难点?

How to Define the Types of ius in rem and Their Contents in Chinese (sachenrecht) Law(《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5.带有副标题或破折号的标题

正副标题之间为同位关系,或是后部分对前部分进行补充解释、细节补充、背景交代、分层说明等,可按原形译出,中间用冒号或破折号隔开。例如:

(1)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Seeking the Initial Morality-Exploration of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oncept of De in the Context of Legal Culture(《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说明

(3) 知行合一的法律:正名、宪政及法律理性

Law as A Way of Life:Rectification of Names,Constitution and Rationality of Law(《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同位关系

(4) 事实探知:绝对化倾向及其消解

-对一种民事审判理念的自省

Exploring the Facts:Trends of Absoluteness and Degenerating-Examination of a Conception of Civil Adjudication(《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补充解释

(二)翻译标题的原则。

严复先生在“《在演论》译例言”里第一次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此后被奉为臬。在具体的法学论文标题英译中,笔者将其引申为忠实(即“信”)、力求简洁(即“达”)、表达需合乎译语的语言习惯(即“雅”)三大原则。

1.忠实。

翻译标题的忠实原则不是指刻板地忠实于汉语标题的形式,而是指忠实于原标题的意义或者原文章的意义。为了能让国外读者透过英译标题窥见文章要旨,有时译者甚至需作较大的变动。例如:

(1) 法律之所译,道德之所补

Morality is the Supplementation of Law(《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译成陈述句

(2)中国共产党先进理论和革命实践培养了我的经济法思想

On My Economic Idea Trained By the Advanced Theory and Practices of the CPC(《法学家》2001年第4期)-译成名词性词组。

2.力求简洁。

(1)不少标题常有“试论”、“初探”、“浅谈”、“粗谈”、“也论”、“刍议”、“浅析”等词,这是作者行文谦虚,也是在法学科学上留有余地的表现。但是一旦译成英语,这类词就显得多余。过去在国内各大法学学术期刊中流行的“Some Thoughts on-”,“A few Observations on…”、“A Study on…”等目前已少见,取而代之的偶尔仅用英语介词“On…”或干脆什么都不用,直接译出标题中的关键词。省略以后,既符合英语标题的潮流,又可使标题更加简洁、醒目。

例如:

论内幕交易罪

Insider Trading Crime(《河北法学》2002年第1期)

关于特别防卫权的思考

Special Justifiable Defense Right (《河北法学》2002年第1期)

自认权初探

Admission Right (《河北法学》2002年第1期)

(2)运用缩写词。

缩写词全部用大写字母拼写,从而代替了一组冗长而复杂的词或词组。既节省版面标题词数,又能更好地突出标题内容,使之简洁、醒目。如:WTO(世界贸易组织)、CPC(中国共产党)、PRC(中华人民共和国)、IPRs(知识产权)、DSM(争端解决机制)等等。

(3)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表示各句成分或意群之间的关系,使内容高度浓缩,文字更简洁。如破折号、冒号等。

1)知行合一的法律:正名、宪政及法律理性

Law-as A Way of Life:Rectification of Names,Constitution and Rationality of Law(《中外法学》200年第3期)

2)法是“理”与“力”的结合Law-combination of ethics with power(《法学》2001年第9期)

3)婚姻是一种契约

Marriage-a kind of contract(《法学》2001年第9期)

3.表达需合乎译语的语言习惯。

英汉语各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表达形式各不相同,英译标题时必须合乎英语语言习惯。

关心下一代标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后现代 生态主义 学困生 去中心 多元性 创造性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主体间性视域下地方院校英语学困生转化与发展问题研究”(11JK0301);商洛学院大学英语教改项目(W11jyjx105)。

引 言

“学困生”指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柯克在上世纪60年代所提出。 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英语学困生在各个高校普遍存在,而且伴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其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英语学困生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以后现代教学观为基础对英语学困生教学进行改革,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化教学的精髓,更利于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和发展。

“后现代”与“后现代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社会上世纪60年代所兴起一种重要的文化哲学思潮,其影响力波及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中, 并最终与之分裂,它是对传统人文和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否定和反叛。“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富于变化,因此其定义难以界定,但其基本精神和价值模式可以概括为:强调否定性和不确定的思维特征、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元化的方法论。

后现代教育观正是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现代教育的工具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后现代教学观强调教育的自主性、 隐喻性、 平等性、 开放性和多元化,提倡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1]。

“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

生态学( Ecology) 的定义是由德国学者赫克尔( E.H. Haeckel) 于1866年所提出,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 随着人们对“生态”理解的不断深入,促使“生态学”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大,就本质而言,生态学是揭示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无机世界之间所存在的复杂关系的学科[3],就广义而言生态学已不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想、观点和特殊的研究方法,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中引入生态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斯图尔特(steward)所提出的文化生态学。1976年,克雷明(Cremin,L.A.)在他的著作《公共教育》 (Public Education)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概念。教育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注重研究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其目的是研究一定社会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力求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功能的一门科学。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就有学者开始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方法延伸到教育研究,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根据教育部于2007年8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朝着教学理念“国际化”、多媒体教学“正常化”、课程管理“三级化”以及教育环境“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可见生态化教学将是中国高校英语教育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同时生态化的教学理念必然会为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提供新尝试和思路。

后现代教育观与生态化教育观之关联性

后现代教育观是一种生态化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者将生态化的观点引入教学之中,使得生态化教学观与后现代教学观休戚相关。后现代教育观强调去“中心化”和“强权性”,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教学过程的对话性和交流性;尊重“差异性”,包容“异质性”,反对追求共识和统一标准;承认和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倡学习者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倡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者的不断发展。

生态化的教学观以学习者为本,注重人性,强调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实现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发展。生态教学观旨在彻底改造传统教学观念下的教学超载、关系失衡、人性泯灭、话语控制、权力集中、和谐无存等现象。生态主义教学观从根本上杜绝了现代主义教育制度下所造成的学生人格扭曲和精神分裂的现象,充分实现学生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完全解放。

后现代主义对英语学困生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困生教学应当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后现代教学观所提倡的尊重“差异性”、“去中心性”、“多样性”及“创造性”重新审视学困生的英语教学,建构生态和谐的英语学困生教学系统。

1. 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的“差异性”观是一种生态化教学观的体现。生态教育观以生态学中物种多样性为基础,承认学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后现代主义的反对传统教育观念下所产生的“同一性”,提倡“差异性”,尊重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 “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让认知、智力、情感、基础、经验完全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按同一进度和同一内容学习,并以同样的标准评价他们,如果达不到同样的标准,他们就被贴上“差生” 的标签,这种 “公平” 事实上造成了对学生最大的不公平[4]。后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效果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不能成为划分学生等级的标准,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被“隔离”和“异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无可比性和优劣性之分。“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学困生都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不仅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更能够使他们获得个性鲜明的成长。同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其实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个体,促进教育走向良性与可持续性的生态发展之路。

2. 去“中心化”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主张消解“中心”,反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权威”和“主导”地位。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去中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师生关系方面应当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消解传统教育中教师的霸权地位,教师应成为学困生的倾听者,帮助者,交流着和支持者,教师应当真心关注学困生的情感与精神的需求,走进学困生的心灵、倾听学困生的心声,成为学困生感情的依靠和港湾。同时,在学困生和非学困生之间也应当建立起平等关怀的纽带,消除对非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排斥和偏见,使他们能够相互倾听,相互帮助,使学困生能够消除自卑情绪,积极面对英语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正是贯彻了教育生态观中各“主体因子”之间的共同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协同进化最终和谐发展的主张。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性还体现在教学范式从传统的“独白式”向“对话式”的转变。教育活动不是教师带动学生,更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改造。真正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和对话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对话式”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沟通”、“理解”、“解释”和“意义”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当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独白式”的教学仍处于教学活动的主流地位。教师向学生“灌输”既定的“客观真理”,学生“异质性”的话语权被剥夺,教师用“独白式”的话语权力传递着“真理”的话语,学生主体的“存在性”已经完全消亡。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无疑会在“压抑”、“专制”和“枯燥”的“独白式”教学中迷茫、浮躁、沉沦;相反“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助于充分而合理地发挥学困生被遮蔽的主体性,使他们卸下加在他们身上枷锁,而重新追求自身主体的合理性, 以“主体”的姿态回归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对话式”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双向性”“主动性”的交流对话,它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重新塑造了教师和学困生的角色,否定了传统“单向式”、“独白式”的权威教育,形成了一个生态化的教学范式,彻底改善了英语学困生教学的模式。

3.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是对现代主义“二元论”主流思想的颠覆,是一种包容并进的思想。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提倡教育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差异性”体现在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困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制定不同的教学评价,打破整齐划一、简单机械的教育形式和评判标准,实行多元化的评价,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长久以来我国教育评价的标准往往重结果,轻过程[5];重分数,轻能力。分数的等级划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总是在分数的压迫下无法翻身,厌倦学习,从此恶性循环。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既要重视学习过程,又要注重学习结果;既要注重整体,又要关注个体,这种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视角评价学生不仅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能够关注个体的优势与潜能,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关怀思想,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

4. 创造性、开放性

后现代主义倡导创造性和开放性,反对本质主义和必然性。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知识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而主动建构和生成的,知识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是主体在与外界的交往和互动中创造和生成的[6],因此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意义的创生。因此,在学困生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困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学生有所发展。例如: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易于知识的建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质疑或提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潜能。

结 语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关注教育的生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师生教育内部元素间的整体性、联系性、互动性和平衡性,是一种生态化教育观。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教育艺术,在学困生教学上提出了个体差异,师生平等,教学多元化和创造性的生态化学习理念,对大学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 2005,5.

[2]方曙光.试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下教师素质的建构[J]. 湖北社会科学,2006,(6):148.

[3]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0.

[4]汪乔山.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后现代主义观透视[J]. 四川邮电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621.

[5]高会宗,李春仁.试评传统教学评价机制的功与过[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2,(3).

关心下一代标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费者 心理特征 新奇心理 得益心理 逆反心理

在现代社会,新旧产品相继登场,世界充斥着商标语言,商标语言是指文字商标和组合商标中的所有文字信息,包括商标的名称,商标图形上的汉字或者其变形、汉语拼音或者其缩写、外语译名或者其缩写。但商标语言并不能都走进受众的心灵,有的商标语言容易被接受,紧追其产品不舍;有的商标语言人们却视而不见、充而不闻。可以说,离开了受众,商品语言的宣传也就失去了意义。笔者认为,受众是商标宣传的对象,受众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来研究。如果商标制作者忽视和脱离了广大受众的心理,不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不注意研究怎样才能反映受众的需求,表达受众的好恶,就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因此,为了使商标语言做到有的放矢,就应该研究受众的心理如其意志、愿望、情绪和要求等。

新奇心理

对事物的敏感、好奇心理,是受众普遍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的动机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现象。好奇心理使得人们用不着再启发、说明自然就会对新事物关注和感兴趣。凡是新奇的事物,人们容易感兴趣,这些事物也愈加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诱使人们去观察和探究。商标语言一般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也有其固定的组合;但如果出现外来词、新造词或者古语词,那就会给人以新奇感。

外来词。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外国商品涌入我国,给我们的商标语言带来了清新的血液。在服装、电子和化妆、卫生等都领域都能见到,服装如“阿迪达斯”、“花花公子”,电子产品如“松下电器”、“摩托罗拉手机”,卫生领域的产品如“高露洁牙膏”、“佳洁士牙膏”等。

新造词。新造词常常以现有的语素作为素材构成全新的词语,因此此类用新造词构成的商标语言能给人全新的感觉,使人眼前一亮,如“飘柔(洗发精)”,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查不到这个词语的;但“飘”、“柔”这两个汉字是存在的,两者相加,给人一种“飘若灵动游丝,柔如和煦微风”的感受,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美好的形象。又如“蓝月亮(衣领净)”,我们知道,月亮是反射太阳光的,一般来讲是白色的,何时出现一个蓝色的月亮呢?这样它就引人思考,引起人们的美好联想,让人想象起那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在那蓝蓝的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煞是美丽。不仅如此,有的商标语言在结构上加以变化以求得变新,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如:“好又大(食品)”、“舒而佳(文具)”、“黑又亮(鞋油)”等。

古语词。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语词十分丰富。有的商标语言巧妙地使用古语词而能达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美尔姿(西服)”、“美尔雅(羽绒服)”等。这些商标语广告语在“尔”的指引下,将泛指游移性的潜在对话者领入了预设着相熟相知的显性对话中,使“你”进入到一个平等、亲切与和谐的语境中,触发好感,引起“你”等受众的共鸣,从而缩小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说,用“你”等,使消费者进入一种对话语境中,增强对广告主的亲近感和亲和度,字里行间浓厚的情感因素,对消费者寄予一片深情,关怀消费者,为消费者着想,让人感到温暖与亲切,在温馨的气氛中能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情绪。

得益心理

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了解周围事物的变动,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和信息,更为关注。现代公益广告应以公众的需要作为导向。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按低到高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宿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公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他们的消费需求不仅仅限于生理上的需求,对于友情、亲情、爱情等的需求已成为人们消费需求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设计出具有情感意味的商标语言定能会激起目标受众强烈的情感心绪,从而达到提醒,劝告的效果。

这些需要,大部分与人的得益心理相关;这种心理反映在商标语言上,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商标语言往往是吉祥如意、含蓄典雅的词语。表现在:

积极、美好的形容词。如:吉尔达(皮鞋)、达尔美(洗发、护发品)、“三星牌铅笔”,福禄寿三星是民间吉祥语,因此消费者愿意购买希望有福有禄增寿,自然也愿意购买“三星牌铅笔”。“富贵鸟皮鞋”则是表示人们穿上了此种鞋后,就会大富大贵,它包含了该企业对人们未来与前途的美好祝愿。

运用典故或诗词。运用富有历史内涵的典故或诗词的语词,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如商标“红豆”,“红豆”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它让人联想到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因此“红豆”服装一问世,便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其畅销全球华人中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如商标“杏花村”(酒),让人们想到从小就学过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看到这则商标语言,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想起那纷纷的细雨,想起那路上的行人,想起那幼稚的孩童。又如商标“比翼鸟”(植草板),让人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名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人们对忠贞的爱情充满了纯洁的想象。这样的商标语言能调动人们的审美情趣,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商标语言以优美动听、吉祥喜庆的广告语使得人们产生审美愉悦,使人们在接受愉悦的基础上而萌发购买的欲望,符合人类的得益心理。

美国著名的推销专家汤姆•诺曼发现,有些词汇有利于推销,而另一些词汇却对推销不利。有利于推销的词汇,如健康、安全、舒适、自豪、值得、信赖等;不利于推销的词汇如交易、成本、困难、义务、辛苦、应负责任等,其原因是这两种不同的字眼会引起人们积极或者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不同的洽谈与购买意愿。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超过自身感官饱和与接受能力所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和反向思辩。它逆着传播者的主观意图而活动,与传播方向背道而驰,这样也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如:“花花公子(服装)”、“酒鬼酒(白酒)”、“小霸王(游戏机)”、“小糊涂(酒)”、“乡巴佬(卤制食品)”、“傻瓜(照相机)”、“傻子(瓜子)”等。

商标语言往往是积极的、美好的,这与人们使用商标语言的目的有关。商标语言是商号语言的形象代言人,是商号语言的窗户,是“无声的推销员”,因此其所用语言常常是吉祥喜庆的。而以上这些商标语则是贬义词,违反人们的求吉祥心理,因此给人新奇的感受;它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引起人们的购买欲,促发人们的购买行为。如“花花公子”本指富贵人家中不务正业、只知吃喝玩乐的子弟,而在这里却反其意而用之,常常被当作高贵身份的象征,因此这个品牌在中国知晓率很高。而“酒鬼”却是人们讨厌的,避之而不及,但它却从另一方面显示,我们知道,能使“酒鬼”喜欢的酒必定是好酒,因此它随着“酒鬼酒(白酒)”广告的盛行而进入千家万户。“乡巴佬”本指“乡下人或者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人”,而“乡巴佬”的另一个方面则是老实、本份,肯定不会掺假,因此“乡巴佬(卤制食品)”的畅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傻瓜(照相机)”中的“傻瓜”本指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但是它却显示了该产品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它盛极一时,变得妇孺皆知。

商标语言是一种带有明显功利性的宣传媒介,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其职能主要是传播信息,开拓市场,指导消费和扩大销路。商标语言必须要顾及到受众的好奇心理、逆反心理和得益心理等。一则商标语言,如果能迎合受众的心理,就能吸引受众产生购买欲,达到推销的目的。相反,如果忽视受众的心理,非但达不到促销的目的,甚至引起受众的反感。至于受众的对比、求知等心理与商标语言的关系,我们将另文以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