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误区一:康复训练后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

许多人认为,康复康复,顾名思义,就是恢复健康。通过康复训练,使得患脑中风后无法活动的手脚功能恢复到和发病前一样。恢复不了,就失去信心,甚至责怪医务人员技术不行。事实上,脑中风后之所以会留下偏瘫后遗症,就是因为脑组织受到了损伤,而损伤了的脑组织是无法修复还原的,因此丧失的身体功能也就无法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

对于康复训练的正确认识应该是,“通过训练,刺激受损伤脑组织周围的脑细胞,让它们学会代替受损伤脑组织的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辅助已丧失的手脚运动功能,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

比如,由康复训练师帮助麻痹后不能活动的病人活动手脚,最后让病人能自己穿衣、走路;为麻痹后无法自如活动的下肢安装支具进行步行训练;对于右边偏瘫的病人,训练用健康的左手来代替右手活动;或是限制健康手的活动,强制性地使用麻痹手以促进功能的改善:改造住宅内部以方便残障者使用;帮助病人取得残障者用汽车的执照,鼓励病人在与残疾共存的状况下回归家庭和社会。

误区二:康复训练只能从病情稳定后开始

脑中风患者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过去的见解是,为了安全起见,要等病人的病情稳定后才能开始。现在的看法是,康复训练越早越好,从病人送到医院的当天起就应该与治疗同步实施康复训练。困脑中风而倒下的病人,治疗开始后,一直卧床静养不动的话,就会出现肌力衰退以及由运动麻痹而产生的手脚关节僵硬、褥疮等“废用综合征”。有的病人还可能出现肺栓塞症、误咽性肺炎、感染症等种种全身合并症的危险。早期开始康复训练,除了可以减少上述不良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益处是可以尽快获得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因此,在欧美及日本的一些医院已经逐步建立了脑中风中心,由医生、护士、临床检查技师以及物理治疗师(负责运动功能的训练)、作业治疗师(负责上肢的生活动作训练),言语治疗师(负责言语训练)、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康复治疗的专家,组成急性期脑中风治疗小组。从发病当天开始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两方面的综合对应,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采取合适的训练方式,以促进病人尽早获得生活能力。

那么,病情还没稳定就开始康复训练会不会让病情加重?训练时间的多寡与效果有无关联呢?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当于卫生部)脑中风研究班于2000年进行了一项调查。以发病后3天以内住院的脑中风患者1,134人为对象。调查表明,入院后21天内康复训练达15天的病人,与训练只有12天的病人相比,住院期间死亡率更低,且能够更早开始独自站立,更多的人出院后马上就可以生活自理。美国的《脑中风》杂志2008年刊载的澳大利亚脑中风研究所的报告也证明,在发病后24小时以内开始进行坐位、立位训练的病人中,训练量较多的人,不但死亡率没有增加,而且显示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倾向。

可见,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越好。早期开始训练不仅不会使病情加重,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训练量越多,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

误区三: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有益于患者的功能改善

事实正好相反,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恰恰会妨碍患者的功能改善。著名康复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励建安教授的研究团队观察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与家庭人口少的患者相比,家庭人口多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反而较差。由于家庭成员多,大家争着对患者表示关爱,许多日常生活活动都由家人替代完成,减少了患者的训练机会。

脑中风偏瘫患者往往存在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觉得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事事处处都要依靠别人,有很强的内疚感。原来很要强的人,就更有一种缺失感,自尊心也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很多人会变得依赖性很强。希望家人随时关注自己,由于缺乏自信,就更重视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家属也容易迁就患者,什么事都代办,生怕患者感到受了冷落。

因此,家人如何科学合理地与患者相处,是患者出院后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曾见过一位10年前息脑出血的偏瘫患者。他戏称妻子为“恶魔”。因为总是逼着他训练,还指使他帮着干这干那。妻子则表扬他训练很刻苦,现在不但可以自理很多事情,还帮着自己干家务。受表扬后,患者开心地笑了。看着这两口子的互动,笔者觉得这位“恶魔”妻子的做法真的非常巧妙。

由此可见,家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多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爱,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尽量让病人自己动手,并随时对患者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表示欣喜。有时还可以故意制造一些让患者帮助别人的机会,以促进患者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误区四:发病后超过半年再做康复训练就没用了

如前所述,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发病后早期恢复的速度比较快,超过半年的话。由于出现肌肉痉挛和关节变形,康复训练时效果会差很多,特别是很多病人由于疼痛而无法坚持。但是,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近年来经颅磁刺激(TMS),川平式神经促通法等新型康复训练方法的运用,使得脑中风发病后时间较长的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肉毒素疗法(一种针对肌肉痉挛的治疗方法)与康复训练的合并使用,使情况大有改观。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31―02

髋关节创伤或疾患给患者日常功能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实施康复功能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6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患者114例,其中男65例,女49例;年龄36~96岁,主要病种:新鲜股骨颈骨折7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34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4例。

1.2 分组

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8~96岁。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36~94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种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康复指导。康复组除对照组的措施外,同时在手术当天即开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1.3 康复训练方法

针对不同患者及疾病不同时期进行指导,因为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所以先做好患者心理康复,消除不良心理,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

1.3.1 手术当天 患者取平卧位,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两腿间放置一软枕,使足尖向上,待麻醉消失下肢感觉恢复后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活动,每个动作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练习。

1.3.2 术后第1天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或等张收缩训练以及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每个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然后放松,重复练习,15~20min/次,2~3次/d。病情许可,可床头摇高30~60°.但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

1.3.3 术后第2天继续进行患肢肌力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增加髋部屈曲练习。但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髋部疼痛,保持髋部屈曲5s,后回到原位,重复练习,15~20 min/次,2~3次/d。

1.3.4 术后第3天继续患肢肌力收缩训练,踝关节活动及髋部屈曲练习,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柱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

1.3.5 术后第4天 继续上述训练,指导患者借助助行器练习行走。方法:双手扶着助行器扶手,先向前移动助行器,再迈健肢,用健侧肢负重,身体稍向前倾,再将患肢至健肢旁,重复该动作。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以防摔倒。

1.3.6 术后第5天至术后第2周 继续上述训练,并逐渐增加活动度和练习时间,使患者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术后1~2周禁止患侧下肢负重。

1.3.7 出院指导 嘱患者继续住院期间的训练,并要每天坚持锻炼。嘱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重点加强人工置换关节的保护.防止置换假体脱位。故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后6个月内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3个月内平躺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软枕。②3个月内防止髋关节屈曲>90°。③术后第3周患肢才可部分负重,3个月内过渡到完全负重。④活动或休息时注意不要两叉,不要弯曲髋关节来穿鞋袜,不要坐低于小腿的椅子,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⑤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物,以保护假体,延长假体寿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秩和检验。

2 结果

经过术后2周的康复训练,根据李强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及关节活动进行评定,结果见表1~3。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方法:对40例符合康复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肢体康复护理,评定肢体的运动功能。结果: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早期;肢体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95-0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多发病。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但大约有75%的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认识到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我科护士对在我院自2009年1~6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2009年1~6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58岁。

1.2入选标准

包括以下内容:①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②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但能配合护士进行康复训练。④全部病例偏瘫诊断明确。

1.3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1.3.1卧床阶段训练

1.3.1.1肢体按摩由患肢末端向近心端方向,揉捏按摩[3],由轻至重,尤其要注意患侧手、肩、髋、膝、足等部位,每次30 min,每日3次。

1.3.1.2 肢体功能位的保持①仰卧位。头下、肩后、患侧骨盆及大腿下各垫一枕头。面朝患侧,上肢伸展置于枕上,前臂旋后,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②健侧卧位。健侧在下,头下、患侧上肢、膝关节下各垫一枕头。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半屈曲位,患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身后可放一枕支撑。③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患侧上肢前伸,肩部向前,上臂前伸,肘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张开;健侧下肢在前置于枕上,患侧在后,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1.3.1.3 翻身动作训练 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压疮。护士先把患者头部及上部躯干旋转呈侧卧位,然后将患侧下肢旋转,并摆放于自然半屈曲位;或护士先将患侧上肢置于外展90°的体位,再让患者自行转向患侧。

1.3.1.4 患侧上、下肢训练 ①上肢训练。肩部被动运动:患者仰卧,护士一手放于患者腋下,将肩上托;另一手固定患侧上肢,缓慢地进行肩关节伸屈、旋转等活动,动作轻柔,避免关节疼痛及损伤。患者主动辅助运动:患者十指交叉,用健侧上肢带动患肢,在胸前伸肘上举、屈肘,而后返回胸前[1]。其频率和次数依患者情况而定,一般每次10~20 min,每日3~5次。②下肢训练。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患者仰卧,十指交叉,双上肢上举,双腿屈,将臀部抬起。起初,护士可按住患者双脚,托起臀部协助完成。当患者能独立完成后,可将健腿置于患侧腿上,单腿完成。髋、膝关节屈曲训练:患者仰卧,双手交叉至头上方,护士一手将患足保持背屈位,脚掌踏于床面,另一手扶患侧膝关节,维持髋关节成内收位,足不离床向后方滑动,完成髋、膝关节运动,然后慢慢将下肢伸直,反复练习,以有效地缓解下肢伸肌张力,提高下肢控制能力。

1.3.1.5坐位训练 ①正确坐姿。采取抗痉挛体位,尽量让患者坐直,背后放置枕头,患侧肘关节伸直,十指交叉相握,放于床前桌上,患侧髋、膝、踝关节尽量保持90°。②坐起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十指交叉握手,用一侧前臂支撑坐起,护士一只手在患者头部给予向上的辅助,另一只手辅助患者下肢移向床缘垂下。③平衡重心训练。患者坐位时,常出现身体重心偏移,脊柱向健侧侧弯,躯干呈屈曲状态,所以应调整身体,保持直立姿势,完成重心向患侧转移,达到患侧负重的目的。同时训练患者把身体重心移向不同方向,反复练习。

1.3.2离床训练

1.3.2.1从坐位站起。护士站于患者对面,双足固定患足,膝关节屈曲,抵住患侧膝关节,双手置于患者肩部,并用肘部将患者上肢抵在自己的腰部,协助患者重心向前移动,当双肩前移超过双足,膝关节伸展,完成站起动作。站立时应使患足位于健足后方或双足并列,并提醒患者患侧负重,抬头看远方。

1.3.2.2步行训练。步行前需进行患肢在后,前脚掌着地状态下的患膝伸屈训练,反复训练,直至膝关节不僵直时,才示意患者向前迈步。患肢迈出时,护士应控制其足部,防止内翻和向地面的按压。训练时按照正确的步形动作行走。可先采用扶持方法或借助助行器训练,每次15 min,每日3~5次,以患者不疲劳为宜。

1.3.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训练患者更衣、进餐、入厕、沐浴等,积极训练患侧功能,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技巧动作和方法[4]。

2结果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8周左右的康复训练,其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以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

3讨论

脑卒中初期,瘫痪肢体多为弛缓性瘫痪。经过数天或数周后,大多数患者瘫痪肢体很快发展为痉挛性瘫痪,此阶段如不能有效地抑制原始反射和痉挛的发展,患者的运动功能将成为不可逆转的障碍。因此,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康复护理开始的时间有密切关系,最佳时间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即开始。康复训练开始前对患者病情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肢体康复计划,其难度、训练时间安排合理,使训练既有效果,又不致患者疲劳,确保训练从康复到日常生活的泛化转移。与此同时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如增加与患者的交流等,使患者能正确认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并让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计划,掌握简单的护理技巧,避免患者养成不用患肢的习惯及废用性影响。结果显示早期、合理、科学的肢体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尽早恢复[5]。

[参考文献]

[1]王彩德.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1):60-66.

[2]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

[3]岳炜,戴江.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诊疗护理方法的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13(22):1171-1173.

[4]林宗霞.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内容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36.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舌癌 ; 语音功能; 护理

舌癌是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舌癌患者术后可出现语音功能障碍。舌缺损修复的患者,一般在手术后10天左右开始语音功能训练[1],通过语音的康复训练,尽早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的语音清晰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对29例舌癌术后患者进行语音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9例舌癌患者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3.17岁。24例患者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5例患者行舌癌原发灶切除。其中,10例患者行舌部分切除,19例患者行半舌或大半舌切除。本组29例患者,5例术后15d可以表达词组,24例术后15d可以讲述句子,完成简单的交流与沟通。

2 语音康复护理方法

2.1 语音康复护理技巧

2.1.1 加强心理护理 本组29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语音不清,24例患者出现颜面改变,患者的言语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患者不愿与人沟通,显得心事重重。对此,我们详细讲解舌在语音功能中的作用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29例患者均愿意参加训练。

2.1.2 训练前做好解释工作讲解训练的步骤、注意事项,使患者心中有数,消除紧张感,愉快地接受训练。

2.1.3 语音康复训练从手术后l0天开始进行,每天下午4:00责任护士到患者床旁进行指导,每位患者每次训练15~20min,训练步骤由舌功能训练一双唇加压练习一舌尖前音练习一舌尖中音练习一舌尖后音练习一舌根音练习一短句、会话训练,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自行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2.1.4 对患者的训练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以鼓励,以增强患者训练的信心。

2.2 主要训练方法

2.2.1 舌功能训练 (1)伸舌一缩舌练习:由快到慢,反复进行,以训练舌的灵活性,(2)顶舌练习:舌尖交替顶上下前牙内侧,增加舌尖的感觉和力度;(3)弹舌练习:用舌尖顶弹硬腭前部,发出(得得)声音,反复进行,以增加舌尖肌肉强度;(4)舌体在El腔内上下左右运动式旋转,以增加舌体的灵活性[2]。

2.2.2 双唇加压练习 深吸气双唇紧闭,屏气达到一定压力,突然爆发,气流冲出双唇,此时双唇应尽力阻止气流冲出。

2.2.3 舌尖前音练习(平舌音,S-C-z) (1)“s”属送气擦音,唇形为展,上下牙对齐闭合,舌尖与下前牙形成缝隙,气流在阻碍部位蓄积气流(声门开放),除阻时,气流从缝隙摩擦而出成声;(2)“C”属送气塞擦音,舌尖抵住下前牙,气流在堵塞部位积蓄气流,屏气并保持压力,除阻时阻塞部位破裂形成缝隙(声门由开放到收小),较强气流从缝隙摩擦而成声;(3)“z”属不送气塞擦音。以送气音“C”为基础,加大塞与擦的噪音气压及屏气时产生的压力[2]。

2.2.4 舌尖中音练习 (t-d) (1)“t”属送气塞音。舌尖顶住上齿龈,气流到达堵塞部位后积蓄气流(声门开放),屏气并保持压力,除阻时阻塞部位破裂(声门由开放到收小),较强气流从堵塞部位冲出而成声;(2)“d”属不送气塞音。成阻和持阻同上。

2.2.5 舌尖后音练习(翘舌音sh-ch-zh) “sh”属松气擦音、“ch”属送气塞擦音、 ‘ ”属不送气塞擦音,三者发音部位基本相同,唇形为展,上下前牙对齐闭合,舌尖上举,抵住硬腭前部(“sh”舌尖与硬腭前部流有缝隙)[1]。

2.2.6 舌根音(k-g) (1)“k”属送气塞音。舌根部隆起,抵住软腭,气流达到阻塞部位后蓄积(声门开放),屏气并保持压力,除阻时阻塞部位破裂(声门由开放到缩小),较强气流冲出阻塞部位而成声;练习发“k”音时诱导患者做咯痰动作,体会舌根与软腭接触时摩擦的感觉,从而找准发音部位;(2)“g”属不送气塞音。成阻和持阻同上,除阻时阻塞部位破裂(声门关闭),较强气流从阻塞部位屏发而出成声[2]。

2.2.7 短句、会话训练 待患者能熟练、准确读出各种短句,即可进人会话训练。内容可选用诗词朗诵等,在读准每个音节基础上,语速由慢至快,逐步接近正常人,同时进行会话,增强口语交流能力。

3 讨 论

3.1 语音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心理指导,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以消除患者的顾虑,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对达到预期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步骤,使患者逐步掌握训练方法,并督促患者坚持进行。

3.3 语音康复训练应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本组10例行舌部分切除的患者对训练方法掌握较快,19例行半舌或大半舌切除的患者对舌功能的练习应用较慢。对此,责任护士耐心细致地讲解,反复地示范,使患者逐步掌握。行半舌或大半舌切除的患者应特别加强舌尖后音及舌根音的练习。

3.4 正常情况下,舌具有发音、协助吞咽和清洁口腔功能。舌癌切除后,舌体的长度和宽度都较术前明显缩短,舌体的灵活性明显降低口腔内的空间发生了变化,部分靠舌体的活动而形成的发音,如舌尖音、卷舌音及舌背与软腭形成的语音等,因通过声门进入口腔的气流方向发生改变,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降低[1],甚至发生明显或严重异常。通过舌体在口腔内的上下运动及伸一缩舌训练可增加患者舌体的灵活性;顶舌练习增加舌尖的感觉力度,提高舌尖音的清晰度;弹舌练习增加肌肉强度,从而提高舌背与软腭形成的语音。

3.5 本组包括舌部分切除、半舌切除和大半舌切除,舌缺损程度不等。许多研究表明,舌切除的范围与语音障碍程度间并无相关性[2]。本研究证实:舌癌术后的语言功能恢复与术后训练有密切关系。正确的训练方法可保证治疗效果,缩短语言功能的恢复时间。舌癌目前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降低术后致残率成为后期康复工作的重要任务,而语音康复护理就是重要的环节,它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深远的意义。语音功能训练在舌癌术后康复护理中有重要价值。本组患者术后进行语音康复训练,收到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动损伤;针灸治疗;康复方法

一、校园运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1.腕关节扭伤

(1)腕关节扭伤的诊断

腕关节是由桡骨下端和关节盘组成关节窝,舟、月、三角三骨联合组成关节头,是一椭圆关节,关节囊松弛,活动度大,摔倒时手腕背屈撑地,使关节间隙变小,对关节盘以及周围的韧带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腕关节挫伤。腕部扭挫伤多因直接暴力的打击或者跌扑时桡腕关节处于背伸、尺侧偏斜位,从而使桡腕关节活动超出正常范围,引起相应的腕部韧带、筋膜等组织损伤。伤后腕关节疼痛、肿胀、皮下严重淤血,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明显受限,局部压痛明显。

(2)腕关节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损伤时采用加压包扎和冰敷,需24小时来减少局部肿胀,早期应减少患侧拇指活动。推拿疗法,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侧上肢阳溪、阳池、合谷、腕骨、养老穴,以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针灸疗法,泻法,选取阿是穴、合谷、阳溪、手三里、列缺、太渊、内关、大陵等穴,电针疏密波,每日一次。物理治疗,微波照射疼痛部位,每日一次。

2.踝关节扭伤

(1)踝关节扭伤的诊断

踝关节是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的。踝关节周围包围着肌腱,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遮盖比较缺乏,保护薄弱。距腓前韧带是关节囊最容易损伤的部位,距骨上部关节前缘较后缘宽,活动范围大,距腓前韧带有时过度牵拉导致损伤,轻则拉松或部分撕裂,重则完全断裂,并有距小腿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踝的屈肌力比伸肌力大,内翻肌力大,加之外躁比内躁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强,因此,内翻比外翻活动度大。踝关节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内外踝前下方均有压痛,活动功能受限,局部皮下淤血青紫,检查时,足内翻将加重疼痛,足外翻则无痛,部分撕裂时内翻角度不增加,但伴有剧痛。完全撕裂时,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在极度内翻位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在x线片上可见骨折。

(2)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损伤时加压包扎,局部冷敷:当足内、外翻损伤时,应让足向受伤相反的方向放松,使受伤的韧带松弛,将脱脂棉或绷带放在损伤处,绷带用力缠住,条件允许可在损伤处裹上冰块效果更好,这样可以减少血肿的形成。嘱患者24小时内不许打开绷带,睡觉时抬高患肢,使创伤部位的血管收缩,出血减少,肿胀可以减轻。24小时后打开包扎,再根据患部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针灸疗法:以毫针刺局部取穴为主,取解溪、昆仑、绝骨、丘墟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可加针刺电麻仪,用疏密波,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推拿:用点按法选点风市、足三里、太溪、昆仑、丘墟、绝骨、解溪、太冲等穴,以通经络之气,再以揉、摩等手法由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周围施术,以活血祛淤。点刺放血疗法,在淤青出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消肿止痛。

3.急性腰扭伤

(1)急性腰扭伤的诊断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多牵拉或承受超负荷活动等外力所致的损伤,急性腰扭伤有关的两条韧带主要是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扭伤可累及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等,病情较复杂,急性期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易转变为慢性,治疗较困难。多数人急性腰扭伤后向患侧屈曲状的强迫,腰部活动受限,尤其向健侧的侧弯、旋转及前屈为甚。

(2)腰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腰损伤时让患者躺在平地,平卧,少活动,减少局部水肿。早期应减少患侧腰部活动。推拿疗法:俯卧以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针灸疗法,泻法:选取局部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肾俞、远部选取委中,绝骨等穴,电针疏密波,每日一次。物理治疗,微波照射疼痛部位,每日一次。

二、校园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

运动损伤发生后,除了积极地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治疗外,损伤后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运动损伤康复的主要手段有: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矫形器的辅助训练等。

1.腕、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

(1)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踝、腕关节扭伤主要是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导致韧带的断裂,在急性损伤之后的处理后,会出现关节的僵硬,使关节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因此,对关节的活动度的恢复极为重要,主要以字母训练为主且效果显著,具体方法:踝关节和足,腕关节和手描绘字母表a-z的训练。

(2)肌力的恢复训练

踝、腕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不可自行恢复,只能通过手术或周围肌力训练的代偿才能恢复,手术对伤员的创伤较大,通过肌力训练效果更佳。具体方法:足底肌群训练,脚底放置厚毛巾,用脚掌反复抓放毛巾练习;外踝力量训练,以右脚为例,右脚前脚掌缠绕橡皮带,左脚踩住另一端,两脚间距10厘米,右脚反复外展。

2.腰椎损伤的康复

(1)本体感觉训练

腰椎的损伤主要是由腰椎的力量不足或者不平衡导致,要在康复训练中加强肌肉力量以及其他功能的训练。具体方法:以右手为例,取跪撑位,右手支撑,左手前平举,左腿支撑,右腿后平举。

(2)腰背肌静力性训练

既要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又要使腰椎具有完成动作的能力,具体康复练习方法:以右脚为例,取仰卧姿势,双膝弯曲,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腰、臀部绷紧,悬空,右脚向前上方蹬伸,保持静止。

(3)抗阻力训练

在进行腰椎的康复训练时,可以采用一系列抗阻器材和设备如综合健身器械、哑铃、拉力带、杠铃等完成腰背肌和腹肌的训练,在进行以上康复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强度。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保护健康,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不遵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注意安全教育,在校园运动时不讲究运动卫生就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没做准备活动,运动器材或场地存在缺陷,如场地不平、垫子过滑等。场地、器械不合格,思想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差、技动作不熟练,违反了自身的特点和运动力学原理,运动疲劳、心理过于兴奋或紧张。运动损伤的预防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知道如何做热身活动,教给学生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要经常检查场地及器械,练习方法要合理。校园损伤,事关重大,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关期刊更多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委宣传部

中华手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