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

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

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

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1篇

制图 | 无右

福建省无线电监测站遇到一件怪事。6月29日,监测站工作人员接到福州华林路某停车场管理方的求助,称一个月以来该停车场车主的遥控发生多起故障,轻则锁不上,重则无法启动。他们怀疑有偷车贼在进行电磁干扰。经过一番搜索,他们将目标锁定到距停车场50米左右一座写字楼的二层。推门而入时,一位准妈妈正在隔间电脑前专心工作,双方都很吃惊。

测量电磁波的专业扫频仪上,信号跳动得剧烈异常,而把电脑的开关一拔,信号就消失了。准妈妈吓了一跳。当初她担心肚里宝宝的安全,买了一台“辐射消除器”装到公司的电脑上。测量到的高频电波正是从这个“辐射消除器”上发出,电波频率为315兆赫(MHz),恰与失灵汽车遥控装置的工作频率相同。

而且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不止一次。2008年12月,海口市中心的明珠广场,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不同的是,那次受影响的汽车距离发射源距离有500米之远。这个“辐射消除器”究竟是什么?它是吸收辐射,还是放出辐射?

干扰仪的真相

为了弄清“辐射消除器”的真身,记者联系到了福建省无线电监测站。工作人员小陈找出了当天的照片。原来这个“辐射消除器”是一个白色的小盒子,一头连到电源,一头连到电脑上。上面写着“河山牌”的品牌名。“我们只测了频率,没有拆开来研究”,小陈告诉记者。找到辐射源头后,他们就撤了。

根据这个线索,记者在网上搜索,找到了不少这种“高科技专利河山牌辐射消除器”的售卖信息。于是记者拨通了这家位于吉林四平市的河山公司总经理王凤山的电话,询问该产品的工作原理。王经理先是一愣,后来便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辐射消除器”是通过特殊的电路装置,产生与辐射波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波形,通过干涉叠加抵消掉辐射能量。研制这款产品的灵感来自于有一次他去考场,发现为防止学生考场作弊,考场区域内的手机信号全部被屏蔽了。他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借用这种电磁干扰技术,屏蔽掉那些对健康不利的电磁信号?

这个原理似乎没有问题,但是说起福州这次事件,他表示“好像听说过”,但是“如果车锁那么容易就失灵,只能说明那些设备质量太差。”

而且问题依然存在:“干扰仪”所发出的辐射是315兆赫的高频辐射,而电脑发出的是从50赫兹到数百赫兹的低频辐射,这两者差了上百万倍,如何能够抵消?

白盒里的秘密

问不出结果,就去买一个实物看看吧。记者和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都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去中关村花了146元买了一只“辐射消除器”。

原来这个“辐射消除器”除了连到电源上的小白盒子,还有一只“辐射检测笔”,用来检测消除辐射的成果。依着产品说明书上的提示,安装好了“辐射消除器”,果然,一接通电源,检测笔的绿灯亮了,说明环境中“有辐射泄漏”;将“消除器”上的开关拨到另一边,灯灭了,说明“辐射消除”。

但奇怪的是,如果不接通电源,检测笔上的两个灯也会照样闪烁发光。怎么回事呢?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老志愿者张世友师傅,有多年电工经验,听说这个“辐射消除器”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几个月来,他一直在使用上万元的专业辐射检测仪,检测北京多所小区的电磁辐射强度。还从未听说过这么厉害的设备――既能检测辐射,又能发出精确的电磁波来恰好抵消掉原有波形。这样的仪器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根本不可能花100多块买到。

那么,拆开来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吧。张世友和他的同事、环境专业毕业的赫晓霞博士,还有北京邮电大学对通信磁场颇有研究的程景,一起拆开了“辐射消除器”的外壳。他们指给记者看其中的整流器、振荡器等等结构:“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电路结构,功能很简单,就是产生高频电磁辐射。”

这么说来,这个“辐射消除器”的唯一功能就是放出315兆赫的高频辐射。这能够防辐射吗?张世友认为不能,它的唯一功能就是电磁干扰,和屏蔽手机信号的干扰器一样。

有人把屏蔽手机信号误解为可以消除手机信号的辐射,其实它并不能抵消辐射,它的原理相当于使用巨大的噪音,让人听不清正常讲话的声音,屏蔽器也是放出强大的辐射,干扰同频率的接收器。之所以选择315兆赫这个频率,是因为这是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规定的民用频段范围,却不料正好和汽车遥控防盗装置的频段重合,产生了同频干扰。至于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如果有的话,只会有增无减。

恐慌催生的骗局

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它附带的非接触式“辐射检测笔”。检测笔靠近“辐射消除器”的时候灯会灭掉,远离的时候灯会亮起来,让人觉得电脑附近的辐射真的被消除了。拆解的结果显示,它的确是一个无线电波接收器。不过,灯亮只是表示环境中的电磁信号发生了变化,要么变小了,要么变大了。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这个“辐射检测笔”和它所声称的功能刚好相反,有辐射信号时灯灭,无辐射时灯亮,目的是产生“辐射消除”的假象。使用真正的辐射检测仪进行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是如何获得专利的呢?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该产品的确获得过2008年7月30日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名称为“一种消除电器设备电磁辐射的电源装置”。但是原理和王经理所说的又不相同,而是“将零线与电脑的地线接触,保证电脑的电磁屏蔽正常工作”。这是“辐射消除器”的真正原理吗?

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2篇

怀孕了!这是一件多么让你欣喜的事。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如何保护好这个小小的生命成了你当前的首要重任。特别是面对电器日益堆积、辐射无处不在的现实,你的精心保护才是宝宝最安全的屏障。

孕期无法承受之辐射

全国每年出生的两千多万新生儿中,接近120万为缺陷儿。专家指出,导致婴儿缺陷因素中,电磁辐射的危害最大。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胚胎和胎儿组织特别容易受辐射损伤。这种损伤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坏死或细胞膜受损,但细胞不死亡,就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的缺陷。

孕期三个阶段胎儿受辐射伤害各不相同:

1―3月为胚胎期,受到强电磁辐射可能造成肢体缺陷或畸形。

4―5月为胎儿形成期,受到电磁辐射可能引起智力不全,甚至造成痴呆。

6一10月为胎儿形成期,受到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体质弱,抵抗力差。

妊娠头3个月,也就是妊娠早期,受辐射影响的危险比妊娠中、晚期的危险大得多。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避免他受到任何伤害,孕妈妈在怀孕的头3个月一定要坚决地远离电磁辐射。

防范6项生活细节辐射

1远离电脑辐射。

怀孕早期的准妈妈,每周使用20个小时以上电脑,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也增加畸形胎儿的出生率。为此,孕前女性及孕妈妈应暂时离开电脑、电视等视屏岗位,有困难的,最好能在怀孕的头三个月,既胎儿器官形成期暂离此类工作环境。无法离开工作岗位的孕妈妈必须穿着防辐射服装。否则,长期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工作的孕妇即使顺利产下婴儿,但婴儿的智力和体质也可能已受到损伤,并将产生难以弥补的后果。

2远离家电辐射。

家里是电磁辐射较为集中的场所,故新婚、孕前女性和孕妇在居室时要远离微波炉、电热毯、电视机和电脑等电器,必要时也可穿着专门用于屏蔽电磁辐射的防护服。建议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孕妈妈处于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3远离办公设备辐射。

电话、传真、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以免室内辐射聚集过多。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4远离手机辐射。

孕妈妈使用手机时,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孕妈妈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有座机的地方就关掉手机,用手机通话长话要短说。不把手机挂胸前,就算它再炫也要放在包包里或者桌子上。

5远离充电器辐射。

充电器充电时,周围会产生很强的电磁波,能杀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所以孕妈妈应远离手机充电插座30公分以上。切忌将充电器放在床边。

6远离电波辐射。

居住或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的孕妈妈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TIP家用电器辐射量

利用工具防辐射

防辐射服:防辐射服装面料通常是由两种材料织成的。一个是用不锈钢纤维织成的,一个是碳素纤维织成的,从我们电磁辐射防护的角度来说,不锈钢纤维织成的面料的防护性能是要优于碳素纤维织成的面料。防辐射服有肚兜、马夹、衫衣等多种款式。

电脑/电视防辐射屏:防辐射屏采用隐形飞机吸波技术、纳米技术和人体工程学光吸收技术,能有效吸收电脑/电视显示器发出的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和静电,并使电脑/电视光线更加柔和,防止眼睛疲劳,同时证非常高的透光率。

电脑辐射消除器:工作中的电脑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及设备,对外都会产生多种频率的辐射(主要是低频辐射),用“电脑辐射消除器”替换原来电脑机箱上的电源线后,即可从电源中排除掉产生辐射源的多种谐波;

防护帽:它是由几微米粗细的不锈钢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成的导电布制成的,对电磁波可以起屏蔽作用。

手机防护套:采用吸波材料技术原理,对于手机电磁辐射磁场是吸收原理,吸收手机微波,转化为无害的热能挥发,从而降低辐射值。

防磁贴:欧美和日本近几年推出的特殊贴片,能改变天线附近的电磁场分布,减少对人体头部的照射剂量。

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防辐射服装;应用现状;电磁波;防辐射材料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14-02

随着经济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琳琅满目的家电产品和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些大小家电的使用过程中,看不到、摸不着又令人防不胜防的“电磁辐射”成为人们生存环境中新的威胁,被称为“电磁污染”。这类污染对不同的人群产生着不同的危害,儿童和孕妇更是对“电磁污染”敏感人群。常期处于电磁污染中的儿童,会造成小儿智障、抵抗力差、视力下降、造血功能障碍甚至癌症的发病率提高;常期遭受电磁辐射的孕妇,容易产生胎儿畸形、先天性疾病或死胎。所以,防辐射越来越为世人重视。

一、防辐射服装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日本、加拿大、瑞典、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就开始进行特种防护服装与织物的研究。60年代国际上制定出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后,电磁辐射屏蔽材料随之出现。最早的防护材料是金属丝和服饰混编织物,其后出现了金属纤维混纺织物、电镀织物、化学镀织物等。以上材料均以反射为主,存在环境二次污染,且不适于穿着。到了80年代,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成功为保护生物力量防止雷达探测被发现的防护衣和头盔,这种防护衣与头盔系由微波吸收材料制作。日本等国研究开发了用不锈钢软化纤维与植物纤维混纺织成的屏蔽织物,制成屏蔽服装用在微波防护上,比如雷达防护服等。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防止家用电器的辐射危害,诸如微波炉、电磁炉、电脑、电热毯、吸尘器等对人体特别是孕妇与少年儿童的影响,掀起了主妇穿屏蔽围裙、屏蔽大褂以及青少年穿屏蔽马甲、屏蔽西服的热潮。从此防电磁辐射屏蔽服装走进家庭,成为民用服装。90年代,日本、韩国又开始了导电纤维的开发工作。到了9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研制成功金属化纤维在普通织物纤维基础上进行硫化铜处理,使其具有抗静电、杀菌作用。日本已用此种纤维织物制作高档衬衣上市,售价高达每件4000元人民币,推广困难。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瞄准了抗静电、防电磁辐射、杀菌等功能特种防护服装民用化市场,正在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电磁辐射防护服,70年代正式生产铜丝与柞蚕丝混纺布制成的屏蔽服。70~80年代该所研制成功并生产了微波吸收防护物的研究,研制成功不锈钢软化纤维织物与服装、特殊工艺镀膜屏蔽织物与服装,并开始装备从事雷达、微波加热、微波理疗、卫星地面站、微波通讯等系统操作的人员,受到普遍欢迎。

二、国内市场常见防辐射材料

(一)多离子电磁屏材料

多离子织物是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第六代屏蔽电磁辐射材料,是目前屏蔽低、中频段电磁辐射最先进的民用防护材料。多离子织物经精纺加工,具有柔软舒适、色泽均匀、除臭抗菌性强、耐洗、耐磨、耐气候、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由其制作的防护服与仅具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性,同时具有优良的服用性。

多离子织物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物理和化学工艺对纤维进行离子化处理。该产品以吸收为主,将有害的电磁辐射能量通过织物自身的特殊功能转变成热能散发掉,从而避免了环境二次污染,净化了空气。由于织物中含有大量金属阳离子,可起到杀菌除臭作用,对皮肤无刺激,有助人体表皮微循环;同时具有防静电、防X射线及紫外线等功能。

目前投入产业化的主要有以生产服装闻名的红豆集团与科研单位联手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多离子电磁屏蔽夹克衫该产品面料经上海测试中心检测,电磁辐射屏蔽衰减值达到99.4%,可有效防止因使用手机、电脑、复印机、电视机、微波炉等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该产品可广泛用于劳动保障部规定的59个需要作电磁防护行业的工种,还可运用于军队的保密、伪装等领域。上海利昂高科技有限公司也有类似产品推向市场。

(二)金属丝与纤维混合物

金属纤维织物,利用服装内金属纤维构成的环路产生感生电流,由感生电流产生反向电磁场进行屏蔽,主要是反射电磁波为主。采用金属纤维与纯棉纤维混纺工艺,也就是把金属丝抽成纤维状,在面料内部形成网状结构。当前市面上的金属纤维织物,主要是由铜、镍、铝、不锈钢或其它合金,甚至金或银纤维,所用的金属纤维直径一般是4~8微米之间的中强型。

天津工业大学(原天津纺织工学院)研制成功利用金属丝不经化学整理而具有多种功能的妇女用乳罩支撑材料,这种材料融抗静电、抗菌、防微波辐射为一体。其静电效果经国家棉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织物的电荷密度为1.6μC/cm2,最大值为2.32μC/cm2,其效果远远优于日本静电指南中最高值Q7μC/cm2的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菌性:对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性,抑菌率在96%以上。

(三)HTCU特种纤维材料

HTCU特种纤维材料由上海华天电磁波防护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生产。HTCU特种纤维通过特种处理后,在纤维表层、中层和局部深层形成一种金属成膜薄层的有机导电型纤维。HTCU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优良的电磁辐射屏蔽功能:有效地吸收电磁波,消除电磁波辐射的伤害。

2.良好的抗静电功能:在正负电荷带电物体与HTCU织物接近时,会产生相反电荷将静电消除。

3.抑菌抗臭功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和防扩散作用;对氨水、三甲氨、硫化氨、甲硫醇等恶臭有消除作用。

4.特殊用途的防护和标识物:精密设备、军事设备等防护材料;搜索识别目标等。

(四)化学镀金属织物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聚酯类化纤织物[1]。化学镀作为一种优良的表面金属化处理技术,已应用在织物功能整理领域。[2]

(五)金属化合物与纤维混合物

众所周知,金属化织物屏蔽电磁波,其作用是将电磁波过滤、吸附或反射使之减弱此外,金属化织物还具有其他功能,如抗静电、紫外线屏蔽和抗菌防臭等,因此,织物金属化技术实为一种多功能工艺。

金属化织物中最典型的产品是由金属纤维或纱线织成的织物,这种产品确切地应称谓金属网,用于防昆虫、特殊滤层,传送网、防射频和电磁波,以及导电织物等如用铅纤维织成的织物,可作隔音及防X射线的围裙等防护织物其次,由不锈钢等金属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成的织物,这类产品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屏蔽性,用于高净室空气过滤材料和计算机的遮盖材料等。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越来越成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防辐射材料的不断发展,不断研究并推出服用性、防辐射性能具佳的防辐射服装已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杜宁,等.化学镀法制备电磁屏蔽聚酯织物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

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4篇

(1.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北京101300;2.国家中文信息处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13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电磁辐射源同时存在的电磁辐射环境日益复杂,各类场所的人为电磁能量显著增加。为了实现对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分析,预防或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通过对单一辐射源检测方法开展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概念及检测方法,包括相对中心检测法和相对轴线检测法,并结合单一辐射源检测结果,对现代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复杂电磁辐射环境开展了检测,最后对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电磁辐射;辐射源;辐射强度

中图分类号:TN0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5?0123?03

收稿日期:2015?01?1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频率电磁波的交互作用使城市空域、公共环境及居民住宅在内的各类场所的人为电磁能量显著增加。城市电磁环境污染已成为继PM2.5之后,又一环境污染因子,与人们熟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相比,电磁污染由于不易被人们直接感知、隐蔽性强,短期效应不显著容易被人们疏忽。但是,随着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电磁辐射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

现阶段电磁辐射的研究和检测还主要集中于对单一电磁辐射源的定性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环境复杂性日益提高,对多种电磁辐射源同时存在的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研究势必成为电磁辐射污染研究的热点。本文中复杂电磁辐射环境是指由多辐射源引起的多频率、多场强的电磁环境。当众多电磁辐射源处于同一区域环境中时,其产生的电磁波彼此之间交错作用,其呈现出的电磁环境变得相当复杂[1]。本文在对单一辐射源电磁辐射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单一辐射源

1.1 检测方法

单一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情况采用多点检测法,如图1所示,单一辐射源多点检测法是通过不同的方位(根据消费者实际使用、接触情况),对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数据主要包括辐射源的工作频率、电磁信号种类、功率,检测结果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情况[2]。

1.2 检测设备

针对工频、低频电磁场强度检测,需要使用各向同性响应或者有方向性电场探头或者磁场探头的宽带电磁辐射测量仪;检测移动基站等射频电磁辐射强度检测,则应使用具有各向同性响应或有方向性探头(天线)的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3]。

1.3 检测数据和结果分析

针对17 类典型电器产品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汇总并分析如下:

(1)单一辐射源辐射强度与检测距离成反比。在对典型单一辐射源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检测时,以辐射源为坐标轴零点,在一系列与辐射源间距不同的位置点进行检测,辐射源的电磁辐射强度与检测点距辐射源的距离成反比,由检测结果可知,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辐射源的电磁辐射强度在检测距离为0.5~1 m 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某品牌吸尘器产品为例,检测数据如图2所示。

(2)单一辐射源辐射强度与检测位置相关。在对典型辐射源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检测时,以辐射源为相对中心,对不同检测位置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实地检测,这里所说的不同位置是指以辐射源为圆心,半径为恒定值的圆上不同方位的点,不同检测位置电磁辐射强度存在差异。表1列举了本次检测到的17类产品中不同位置检测点电磁辐射强度差异较大的辐射源。由此可见,大部分辐射源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辐射源侧面、发动机所在处和信号(音频、无线)发射区。

2 复杂电磁辐射环境

2.1 家居复杂电磁辐射环境

2.1.1 电磁辐射来源

伴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不断推广,家居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就目前智能家居系统的安装来说,其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主要有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由于有线方式布线繁杂、连接端多、工作量大、成本高、维护困难等特点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而无线方式则由于不受这些原因限制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用于传输信号的无线电技术包括:蓝牙(工作频率2.4 GHz),WiFi(工作频率:2.4 GHz,5.8 GHz)等,在低功率情况下无线传输受限于距离,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无线电辐射非常小,假如要求有足够的距离,就要提高设备功率,相应会产生比低功率情况下强的电磁辐射。

再加上家庭中原有的各种家用电器、低频电磁场设备(如电线、开关等)、广播电视信号、通信信号等,所有这些信号重叠在一起使本来居住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环境更加复杂。

2.1.2 检测方法

虽然家庭中不同时间段电磁环境是复杂的而且是多变的,但由于辐射源总数量相对固定,对不同信号的不同组合累积实时进行测量即可,最终选取最差值进行统计。根据家庭环境中电磁辐射源相对集中的特点,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相对中心检测法和如图4所示的相对轴线检测法。

对家居环境复杂电磁辐射情况进行多次重复检测[4],检测过程中需记录的数据包括:

(1)频率占用度

频率占用度测量的目的是了解一个频域内辐射源的多少和密集程度,由于环境中辐射源工作情况存在不同的组合,需要针对每种组合情况进行检测积累,将频谱进行分类统计和记录。

(2)电磁信号类型

对于不同辐射源发射的电磁信号的种类进行记录,其大小反映了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组成中电磁信号的复杂程度。

(3)功率密度

功率密度用以描述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功率强度,功率密度的定义为:功率与带宽的比值,即功率带宽。

通过对以上参数的分析和统计,并结合检测值进行分析,可确定该复杂电磁辐射环境中主要的辐射源及辐射贡献。

2.2 公共环境中复杂电磁辐射环境

2.2.1 电磁辐射来源

公共环境主要包括商场、超市和街道等公共场所,除包含特殊设备外,由于公共环境相对开阔,复杂电磁辐射危害相对较弱。

2.2.2 检测方法

根据公共环境中辐射源分布相对分散的特点,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随机不规则多点检测法对复杂电磁辐射情况检测。

检测过程中需记录的数据同样包括频率占用度、电磁信号类型和功率密度。

2.3 检测建议

采用本文提出的复杂电磁辐射环境检测方法,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超市、家庭、公共道路和地铁站等复杂电磁辐射环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家庭中由于电器相对聚集,当多种电器同时开启时,电磁辐射强度增加较为明显;除非近距离接触公共环境中的特殊辐射源(例如公共道路中的高压变电站等),普遍公共环境较为开阔,电磁辐射强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提出建议如下:

(1)应注意不要把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环境中;

(2)不应同时开启大量电器,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容易造成电磁辐射量显著增大;

(3)不宜在卧室集中摆放电器;

(4)对于公共场所中的辐射源使用完应尽快远离、及时通过,由于工作关系需要长期接触的,需尽量远离辐射环境,保持安全距离。

3 结语

本文基于对单一辐射源和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检测方法开展研究,并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针对现代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单一辐射源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论,并对现代城市环境中电磁辐射情况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 查振林,许顺红,卓海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北方环境,2004,29(3):25?28.

[2]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QJ 2803?1996电磁环境场测量方法[S].北京: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6.

[3] 国家环境保护局.HJ/T 10.2?199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测试仪器和方法[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

[4] DE T,JAMMET H,MATTHES R.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up to 300 GHz)[J]. Health Phys.,1998,41(4):449?522.

[5] 崔本亮.电器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0):140?146.

[6] 杨晟健,钟清华.基于FFT和电磁辐射的低压电弧故障检测[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8):86?88.

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5篇

目前,我国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领域主要集中在内衣、家用纺织品和防护用纺织品等三个方面,涉及的功能包括抗菌防臭、远红外、抗紫外线、抗静电、防电磁辐射、拒油防水、负离子、放火阻燃、抗玷污、易去污、防水透湿、免烫 、高吸湿等。然而,目前行业面临着一大突出问题――检测难。

市场虽大 无奈检测困难

一项调查显示:在功能性纺织产品的消费人群中,买过防皱(免烫)整理产品占54%,买过拒水整理产品占31%,买过防污整理产品占25%,买过抗菌整理产品占4%。表示会再次购买的,防皱(免烫)整理占96%,拒水整理94%,防污整理占93%。这表明,功能性纺织品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虽然需求巨大,然而,大多数功能性纺织品的性能消费者不能凭自己的视觉和触觉等进行判断,即看不见、摸不出和嗅不到,其功能的优劣程度,要靠一定测试方法和仪器才能进行评定。功能性纺织产品既没有色彩和图案那样直观的吸引力,又缺乏柔软飘逸等令人赏心悦目的质,只能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品味其功效了。因此,其与其他纺织新产品一样,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也呈现出了一哄而上、鱼龙混杂的局面,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度下降。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科研机构、高校、标准化组织和企业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不断有一些成果面世,部分功能性评价方法也实现了标准化。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功能性纺织品仍然缺少权威的、能被广泛接受的、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简便易行的、重现性和准确性较高的功能性评价方法和标准。市场上王婆卖瓜式的吆喝成了消费者的主要信息来源,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对这些高科技面料进行仿冒,真正的功能性纺织品面临珠混于鱼目的窘境,这对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功能性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众所周知,功能性纺织品的某些特殊功能,主要是通过在纤维材料中添加或在产品的后整理中使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但目前在功能性纺织品上使用的这些化学物质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经过严格的生态安全性能的评估,特别是未经过长期跟踪分析的安全风险评估。

典型功能的检测

抗紫外线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不断地遭到破坏,导致地表紫外线辐射量大增。紫外线是指太阳所发射的波长200~400nm的电磁波,它对人类皮肤能造成巨大的伤害。其中的UVA、UVB波段会助长黑色素生成,导致皮质老化,甚至造成白日稀⑵し舭┑炔”洹H缃,抗紫外线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日常生活中防晒产品层出不穷,防晒霜、晴雨伞、太阳镜等等,无不打上“UPFXX”的标识。然而,在户外特别是进行登山之类的活动,由于高山的海拔相对较高,紫外线的辐射相比平地上要强很多,这时候着装是人们抵抗紫外线辐射最直接的屏蔽物,因此,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显得至关重要。

织物防紫外线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织物本身屏蔽紫外线的能力。屏蔽主要通过吸收光线和散射、反射来完成。影响织物防紫外线辐射性能的因素分别是织物结构、织物颜色以及漂白、染色等工艺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吸收率和反射率增高,透过率就降低,防护性能就优越。

另外,短纤维优于长丝纤维,加工丝产品好于原丝产品,细纤维织物比粗纤维织物好,扁平异形织物优于圆形截面织物,机织物好于针织物。过测试我们发现,机织或针织结构越紧密UPF值越大。而在质地结构相同的情况下取一块浅色和一块深色面料,同时进行紫外线照射的测试,可以发现染色织物比未染色织物有更高的UPF值,并且织物颜色越深,其紫外线透过率越小,也就是说防紫外线能力越高。而织物的UVR吸收性能取决于织造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如漂白、染色、施加消光剂等,这些加工过程都会对织物的UVR吸收性能产生作用。

为了使织物获得较好的防紫外性能,织物的后整理很重要。采用各种方法将无机和有机的紫外线整理剂分别或共同对纤维、纱线或织物进行处理,并使之牢固结合,这是较为传统的方法。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纳米纺丝技术的方式。在切片聚合过程中,添加紫外线隔离因子(纳米氧化钛Ti02),使纤维及其制成的产品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防止紫外线透过衣服,保护人体因紫外线过多照射而引起各种皮肤疾病。同时可以反射可视光线和红外线,降低太阳热辐射所造成的温升,保持衣服内部的凉爽感觉,让穿着更舒适与安全。这种方法具有抗紫外作用持久、永不消褪的特点。

防水透湿

人体由于运动以及新陈代谢,会通过皮肤表面蒸发水汽散热,如果这些水汽不能通过织物及时排出,就会在织物和皮肤之间产生高湿热区域,使人体感觉闷热不适。

织物的透水汽性是指气态水透过织物的能力。透水汽性与织物的原料,纱线的结构,织物组织结构及其紧密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当织物的一面所受水蒸气压力大于另一面时,水蒸气会透过织物。织物的透水汽按单位时间内透过水蒸气的量来表示的,它对人体的舒适和卫生影响甚大。目前,国际标准中对织物透水汽性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ASTME 96,BS 7209等,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面料置于装有定量蒸馏水的透湿杯上,密封后称重,再放在标准规定的测试环境中(固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气流速度),经过24小时后取出再称重,通过试样前后质量的损失来推算透过水蒸气的量。

防水透气织物是指水在一定压力下无法浸入织物,而人体散发的汗气能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织物传导到外界,从而避免汗气积聚冷凝在体表与织物之间,以保持穿着的舒适性。它是一种高技术、独具特色且极具实用性的功能性织物。防水对于面料行业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关键是如何实现透气与其兼得并且实现超强防风。像雨衣、击剑服、登山服等要求不透水又不发闷,须采用微孔型织物或用传递水汽性能好的纤维制的织物。

防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继水、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大量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的危害和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以往对它的认识。早期的防电磁辐射或抗电磁干扰研究和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军事、国防或工业领域。随着个人电脑、计算机网络通讯、移动电话、视听设备、微波炉等电子技术和产品的日益普及,电磁辐射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日益显现,开发和使用具有抗电磁辐射功能的纺织产品则是最简便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电磁辐射是由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多种类型的电磁波形成的,其频段范围可从3Hz到3×1012Hz不等。由于抗电磁辐射材料对不同频段的电磁辐射的反射和吸附能力各有不同,因此目前被采用的抗电磁辐射性能的测试方法也各不相同,必须根据抗电磁辐射材料的性质和实际用途加以选择。

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防护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屏蔽面料直接制作的服装,另一是将屏蔽面料作为内衬或内胆制作在服装中。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的针对抗电磁辐射纺织产品的功能评价测试方法和标准,市场上大量的抗电磁辐射纺织产品基本上都在沿用一些常规电磁屏蔽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通常,抗电磁辐射产品可以用反射率R、透过率T、吸收率A和屏蔽效能SE来评价其抗电磁辐射的效果,其中采用最普遍的是屏蔽效能SE。研究表明,在低频时,材料的屏蔽效能主要取决于反射。由于电磁波的反射与材料表面的阻抗有关,因此,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反射就越强,屏蔽效能就越高。而在高频时,屏蔽效能主要取决于电磁波在材料内部传播时的吸收损耗。这种吸收损耗与材料的厚度、电导率和磁导率有关。

完善测定制度 引导行业发展

将高科技运用于纺织品生产中已成为当今纺织品开发的主流, 新型纤维的应用和纺织技术的革新,使纺织品不仅美观、保暖,而且柔软富有弹性,并且发展了吸湿、透气、防雨、防风、防污、防霉、防蛀、抗紫外线、防辐射、抗静电、 保健、无霉和环保等多种功能。功能性纺织品已跳出传统形态,完全深入家用、装饰、医疗、环保、农业、建筑、地质、交通、工具、包装、休闲、防护等众多应用领域,且受到化工、汽车、机械、纺织装饰、服装等行业的高度重视。“未来的衣服能够按环境影响而向我们发出预警,例如内置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衣服,能以光速交换数据的外套,或瞬间改变外貌的外套,Hans-Jurgen Hubner更预言纺织品能启动药物治疗。”著名功能性纺织品供应商Schoeller公司的CEO Hans-Jurgen Hubner说。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全球消费者都喜爱不需要过多打理的服装,但不同国家的人对服装的某些具体功能偏好不同。抗皱和易于打理始终是全球消费者较为了解和期望获得的两项特性。此外,对于天然纤维,例如棉,消费者也表示出始终如一的喜爱。至于全球消费者认知度较低的,例如吸湿快干,防紫外线,除臭,抗菌也有一定市场。消费者不仅了解这些功能性并进一步转为购买行为。

我国功能性纺织品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品种相对齐全、功能日趋完善、发展相对稳定的产业格局,其研发和应用正向着多领域、多行业、多学科、产业化和产学研协同的方向发展,已涉及环保、医疗、卫生、矿业、热带农业、产业用纺织品、纳米、化工等领域。如电磁辐射、防护服装及其标准的研究、户外运动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印染废水处理、天然染料及植物功能染料、镀银纤维、防蚊纺织品、功能性微胶囊、桑皮纤维、医用循环减压袜的研制等。相信随着产品开发的不断深入,功能性纺织品将是未来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目前国内基本还没有专业专注于开发多功能纺织品的企业,功能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被炒作概念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