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田忌赛马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一、田忌赛马的哲理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第一次比赛输了之后听从谋士孙膑的建议:以三等马对齐威王的一等马、以一等马对王的二等马、以二等马对王的三等马,最终以二比一的成绩赢得了比赛。

田忌赢马至少包含了以下几层智慧:

一是先谋而后战,谋略在先,事半功倍。田忌在第一次比赛时受常规思想的束缚,以一等马对王的一等马、以二等对王的二等,在相对劣势的客观情况下,焉有不败之理。第二次比赛前,谋士孙膑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以策略对抗“体力”,焉有不胜之理。

二是在劣势中找优势,以优抗劣,取得决对优势。世上不是没有好马,只是缺少伯乐。田忌的三匹马在对等的级别中均比齐威公的要差,但通过对出场顺序的调整,以高级别的马对抗王的低等级马,在级别上取得绝对优势。

三是懂得舍弃。田忌用三等马与齐威王的一等马赛,明显是放弃了这一局的比赛。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进行战略性放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扬长而避短。

田忌赛马的核心思想是知已知彼,教师的教学技巧与赛马一样,也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战而不殆。教学中的“彼”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情;二是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学情与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任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学习动机、学习情况、教学要求等几个方面。笔者结合调查情况,就学习动机与学习情况进行简单汇总:

1.学习动机

在选择为何上职校的选项中,有80%以上的学生选择是因为没考上高中而无奈选择;在学校选择的选项中,有近一半学生选择是因为班主任推荐或同学及其它人介绍;在专业选择的选项中,有40%的学生是因为家长要求,有40%是因为没有其它专业可以选,仅有不足20%的是自己对物流感兴趣才选择的。

2.学习情况

在学生听课情况的调查项中,有20%的学生表示上课不想听,有40%的学生表示上课不认真听,仅40%的学生表示听课认真;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选项中,有约60%的学生承认作业基本是抄别人的;在课后自习时间安排选项中,有超过一半学生看课外书,有25%的学生选择无计划,不知道干啥。

由此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我校物流专业并非是出于兴趣爱好,完全是迫于无奈的被动接受,这就直接导致了其在后续的学习中采用消极怠工式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情况的调查反映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处于一种“混日子”的状态,这也映证了被动学习所极有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根据田忌赛马哲学:“在劣势中找优势,扬长而避短”,学习情况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在哪方面存在着优势呢?笔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同时又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机电、机械等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虽然同样不喜欢坐在教室里学习,但其在实训工场中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钳工、车加工等实训项目虽然又脏、又苦、又累,但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却非常高,在操作中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能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这一现象证明了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中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观点的正确性,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中职生的优势。在《物流客户服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只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长项,克服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

三、课程情况分析(以《物流客户服务》为例)

1.课程的开设时间

《物流客户服务》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其开设的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在此之前已经开设的专业课为《物流概论》,因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对物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2.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属于基础性专业课,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要求比较高,该课程是江阴市教育局历年的统考类课程,2013年上半年市局给我校定的一次性合格率考核指标为75%。

3.课程的特点

《物流客户服务》属于典型的文科类课程,对学生而言,在课程内容的理解方面不会存在太多的困难;对于老师而言,要把枯燥的内容讲活、讲生动、讲得学生爱听并不容易。

《物流客户服务》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简单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最后产生的结果极有可能就是“空对空”。

结合课程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在《物流客户服务》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来实现对中职生培养的“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在明确了“彼”的情况下,“已”方如何将田忌赛马策略运用于《物流客服》课程的具体教学中?笔者结合上述学生情况分析及课程特点分析后认为:案例教学法比较适用于《物流客户服务》及具有相同特点的文科类专业课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田忌取胜的策略、方法。

四、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以备查询和再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实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变学生的“被动听”为主动思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物流客户服务》的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由于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课堂参与互动少,学生学习兴趣严重不足。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模式,它把学生从课堂中的“台下”拉到了“台上”,从观众角色变成为导演。对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握有生杀大权的“法官”们在“断案”中往往会表现得无比主动、积极。

(2)理论学习的强迫性。“法官”们要想断好案,就必须要把课程中的理论了解清楚。案例分析的兴趣加上不想被其它同学驳倒的好胜心,迫使学生对课本的理论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及思考。这一教学方法将教师要求学生学转化为学生主动要去学,将学生浮在面上学转变为深入思考的去学,这一转变是质的变化。

(3)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性。教学案例基本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案例本身包含有诸多问题,有些可能是外露的,有些则可能是隐含的;有些可能是真像,有些则可能是假像。学生们必须置身于“现场”,和队友们一起探讨分析,并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同时,其与同学的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者的协调能力,发言代表的演讲辩论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创设案例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明显,案例教学法完全可以胜任《物流客户服务》课程的教学要求。把案例教学法与课程教学进行结合,这就是“策略”,要想“赢得比赛”,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把这一思想落到实处。

五、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落实执行“田忌策略”,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开展《物流客户服务》课程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具体的案例教学形式:

1.举例分析式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如同在数学课中讲解例题一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讲解,将课程的内容贯穿于其中,这样讲解既具体形象,又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记忆。但这一教学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学生参于课堂的主动性不够、发散性思维的空间不大等。

2.启发思考式案例教学。这一案例教学方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将案例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同时根据案例内容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自休课时间开展自我学习,完成相应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按预定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统一结论,之后由各小组代表按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对问题的看法发表本组意见,教师只在最后进行总结发言。这一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举例分析式教学在学生主动性调动方面的不足,但也还存在着给出的思考题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的问题。

3.自由思考式案例教学。这一案例教学方式是第二种教学方式的引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出案例,但不给出思考题,学生结合案例自己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并可进行辩论。这种方式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并不受思考题的束缚,但需要较多的经验和较宽的知识面。在《物流客户服务》的教学中,只能对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接触到的,且认识比较深的社会现象以案例的方式加以提炼并运用。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以读为本   问题解决 ——小学高段语文精读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以读为本,问题解决”,是我们创建的小学高段语文精读课教学模式。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这一模式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符合母语学习特点,遵循了思维科学规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现从模式意义,模式阐释,适用范围和课例演绎等方面给予介绍。 一、        模式意义 “以读为本,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读为本,就是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精读课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读为本,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精读课教学中的落实。 (二)遵循思维科学规律 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当然也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问题解决”是思维科学理论的重要策略。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遵循思维科学规律,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围绕问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想象和体验,达到理解文本,体会思想情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模式阐释         “以读为本”,是精读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精读能力的目的。同时,它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以朗读和默读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潜心读书作为教学活动的本体。 “问题解决”,解决的包括“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对文本的“创造性的理解”。   以读为本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问题的孕伏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精读课中问题的形成也要有个过程,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课的导入和初读课文是问题的孕伏期。这一阶段,不要急着让学生提问题,老师也不要急着抛出问题。应该要求学生静心读书,有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各自竭尽所能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而不是对文本还没有多少感知就急着质疑问难,或忙着根据老师的问题寻找答案。这是此模式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的实践说明,热衷于后者,会养成学生浮躁的读书心态。在问题的孕伏期,学生要尽己所能解决部分字词,初步把握文意,初步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初步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甚至还可以尝试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读书方法或是边轻声朗读边思考,或是边默读思考,边在书上画注。 (二)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的问题,要引导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估计学生解决主要问题有困难的,老师可适当补充铺垫题。对在解决主要问题过程中能解决的其他问题,留待后面解决,否则可先解决。 (三)问题的解决     对梳理出的主要问题要重锤猛敲,腾出充裕的时间、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主要问题可能是文本的思想内容的感悟,要解决的是文本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也可能是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迁移运用;还有可能是优美词句的积累。主要问题可能是1-2个,也可能多达3-4个。主要问题的解决视问题类型而定,问题类型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属于思想感情的领悟的,可以综合运用重点词句品味法、生活经验联系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和感情朗读法等;属于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运用的,可以用比较法和模仿法;属于文意的把握的,可用整体把握法或信息筛选法等。 三、模式适用范围 “以读为本,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既适用于叙事特点鲜明的文章,也适用于抒情性很浓的文章,还适用于说明文或其他形式的科普文章。根据文章不同特点,在“问题的解决”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抒情色彩浓的,可指导多朗读,多体验,多想象;叙事特点鲜明的记叙文或说明文,可引导学生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四、        课例演绎 下面以《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模式。    (一)补充背景、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孙膑    (二)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思考。 2、指名读全文。 3、了解阅读情况: 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叙述顺序,生字的音、形,部分生词的意思等。)      

   ( 上述两个环节,指导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而不是急着要求学生质疑问难。)    (三)质疑问难,抓住重点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2、梳理问题,抓住重点,给予铺垫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1)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妙计?(3)田忌赛马这件事可以给人什么启发? 学生直接探究上述三道题,估计有较大难度,可考虑补充铺垫题:两次赛马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在完成铺垫题的基础上,上述三道题即可迎刃而解。 ( 在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问题,能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对有的主要问题,缺少铺垫的,老师要帮助过渡。 )   (四)指导精读,问题解决     1、学生带着铺垫题读书、思考,老师提示学生要把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自己在课本上画注。       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两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4、讨论主要问题1: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要求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意见,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说依据。     小结:妙在调整了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在齐威王马的出场顺序没调整的情况下,孙膑让田忌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已经胜券在握,道理就是用自己最弱的马去和对方最强的马竞赛,然后两次用强的马去和对方次一点的马比赛,,可以形成一负两胜的结局。 4、讨论主要问题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妙计?    老师可予适当提示:第一次赛马,孙膑在做什么?        

   小结:善于观察,又能认真分析,是孙膑能想出妙计的主要原因。 5、讨论主要问题3:你从田忌赛马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 应鼓励有创意的理解:如,从孙膑的妙计中得到什么启发;从齐威王的失败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训等。  (五)积累语言 1、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多读几遍,课后摘录在本子上。 ( 问题解决的重点是课文内容的理解,主要方法是反复读书、揣摩、比较和分析,操作要领是在寻求问题解决时要突出“以读为本”。 ) (六)课后延伸 1、布置“试验”作业: 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课后自己“试验”以下。可拿一张纸,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把试验结果和同学交流,想想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 有四种调换方法,田忌均输两场,胜一场。说明赛场上的第二次比赛,孙膑选择的是最佳方案。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才是制胜之道。 )     2、布置小练笔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 课后延伸是对课内“问题解决”的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 (注:教学设计参考翟京华的《〈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发表于 《四川教育》2004年第9期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对策,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语: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好)游戏的名字叫抢12!(屏幕出示)

师:注意听清游戏规则:从1开始,两人轮流报数,谁先抢报到12谁就赢,每人每次只能报1个或2个。

师:谁先来试一试。(让学生到前边来)

师生报数……(让学生先报数)

师:谁赢了?

生:老师赢了。

师:谁还想来?请你(女生)

师:来,女士优先,开始吧

师生报数……

师:谁抢到了12。

生:老师

师:老师又赢了,谁还敢挑战?请你来吧,开始……

师:老师赢了几次?

生:三次

师:老师三战三胜,你有什么发现?

生1:老师,你总是让我们先报的。

师:他认为与报数的先后有关。还有什么想法?

生2:老师报数里面有规律。

师:有的同学怀疑与报数的先后有关,有的同学认为这里面是有规律的。实际上,这个游戏里面蕴含着一种对策,想知道吗?(想)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来寻找答案。(师板书:对策问题)上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还想玩吗?

生:想

师:这个游戏叫:比大小

师课件出示扑克牌和游戏规则,问:那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游戏规则?

生读:

1.每组三张扑克牌,双方各选一组牌。

2.每人每次只出一张牌来比大小,每比一次算一局。

3. 第一次谁先出牌,后面两次还是谁先出牌。

4. 比赛采用“3局2胜”制。

师:同学声音真洪亮,谢谢你,请坐!同学们明白游戏规则了吗?

生:明白了。(如果学生有疑问,老师可以适当解释)

二、探究策略

1.力争后出

师: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

生举手,师让学生上台

师:能不能让老师先选?。

生:行

师:好,那老师就拿8、6、3这组牌。

师:同学们觉得谁会赢?

生:学生会赢。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牌大。

师:好,老师的牌面小,老师先出。

师:我出3

生:我出5

师:谁赢?

生1:学生赢。

师:我出6

生:我出7

师:谁赢?

生1:学生赢。

师:我出8

生:我出9

师:谁赢?

生1:学生赢。

师:最终的比分是几比几?

生:3:0

师:谁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生:学生

师:老师不服气,我们再比一场,好不好?

师:还是我先出牌

(老师还是选择较小的牌,结果还是输了)连输三场

师沮丧:我虽然拿着小牌,可是我先出的呀!怎么总是输呀?谁来帮老师分析分析!

生交流,汇报。(老师随意出一张,我们都有一张比老师大的牌,可以上台比试)

师:看来拿着小牌先出,怎么样?

生:不可能赢。

师:哦,我明白了,那我牌小就不可能赢吗?有没有办法让老师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如果不对,要让学生和老师进行一次模拟比赛,让学生知道这种方法不合理。)

生1:可以先让拿大牌的先出!

师:你的意思是让我后出牌,是这样吗?

生:是

师:那好,你上来给老师当军师,咱们找个同学再比一场怎么样?

生:好!(上台和老师站在一起)

师:哪位同学想上来和老师再比一场?

师指生2上台

师:(生1)你来指挥我出牌, (生2) 同学你先出。

生2出牌,老师在生1的指挥下出牌。

师:这次的比分是几比几?

生: 2:1

师:谁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生:老师

师:谢谢你!请回!看来后出牌果然能赢!(板书:力争后出),

师:军师果然厉害!我现在找到赢得方法了,哪个同学上来上来和我再比一场?

(学生上来)

师:来!你先出!

生:我出9

师:我出6

生:我出7

师:我出8

生:我出5

师:我出3

师:哎,怎么又输了?

生指出原因,指导老师重新出牌(改变顺序)。

师:看来,让对方先出,不是一定能赢,关键看你怎么应对?怎样应对才能赢呢?是不是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生:好

师:请看探究要求:老师随机找一个学生读一下。

1.对方先出,按9、7、5的顺序出牌。

2.在对方出牌顺序不变的情况下,想一想用 8、6、3这组较小的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应对方案(不论输赢),并且写出每种方案的获胜情况!

3.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组长负责记录,并且推选一名小组成员上台汇报.

师: 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

师: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你们的探究吧!

4.小组合作交流找对策并上台展示。

学生开始探究,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汇报(我们小组一共排列了6种不同的出牌顺序,其中5种方案输掉了比赛,只有一种方案能赢,就是3对9,8对7,6对5)

师:这是你们小组的结论。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有就上台汇报)(有序和无序)

师:谁来对他们小组的汇报做一下点评!

生点评

师补充:有序的思考可以不重不漏,而且事半功倍。

师:刚才,同学们用这三张牌排列出6种不同的对策,我们对每一种对策都进行了分析,判断出了输赢,并从中找到这唯一一种能赢的办法,这就是最优对策。像这样对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到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了数学中的优化思想。(课件展示)

那么这一种对策怎么就赢了这组大牌了呢?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讨论,师巡视)

师:有想法了吗?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发表看法)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师:哪位同学还有疑问?(有疑问就让学生回答)

师:老师能不能提几个问题?

师:你认为致胜的最关键一局是哪一局?

生:3对9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1:(让最大的9发挥最小的作用、浪费对方最大的9)

师:谁能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一下。

生2:(前面的失利是为了后两局的胜利)

生(就要用最小对最大,保证后面赢两局)。(板书:最小对最大)

师:怎样才能做到用最小对对方最大呢?

生:让对方先出。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小牌先出,对方不可能用9对3,只有对方先出9,才有机会用3来对。

师:谁来总结一下要想以弱胜强,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生说,师板书(对方先出,最小对最大、制胜点)

(制胜点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就通过下面的2组扑克牌比大小来揭示)

制胜点如果说不上来,师问:还有其他条件吗?生答不上来的话,

师:那下面的这两组牌能不能以弱胜强?

师课件展示:(2组扑克牌7,8,9和4,5,6)

学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最小的都比最大的要大。(没有制胜点)

师:要想以弱胜强,还要满足什么条件?

生:2个制胜点。

师:看来实力才是最重要的,策略只是一方面,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运用策略才能出奇制胜。

三、 感悟思想

师:对策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下面我们

就来一起聆听这一经典故事。(师粘贴课题《田忌赛马》)

课件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一半)(师粘贴对阵情况)

师:第一次比赛,为什么田忌全都输了?

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田忌赢得比赛吗?

生回答师(粘贴板书)

师:为什么这个对策能使田忌获胜呢?

引导学生说:孙膑获胜的策略,有没有做到让对方先出,是不是用最小对最大,然后把握住了几个致胜点(两个)。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田忌到底怎样做的呢?我们继续来看(播放第二段视频)

师:孙膑给田忌出的对策呢与同学们的想法一样吗?(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师同学们用刚学过的知识,找到了孙膑获胜的方法,你们和孙膑一样有智慧。

三、 案例欣赏

师:对策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师课件展示)

1、兵乓球和羽毛球比赛

师:在兵乓球和羽毛球等团体比赛中,运用田忌赛马的策略巧妙安排球员的出场次序。

2、运筹学

对策论是运筹学中的一个分支,也叫“博弈论”,应用性非常强,在经济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研究。

四、回顾提升

师:现在回想我们课前玩的抢12游戏,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对策呢?

师:要想抢到12,就要先抢到9,要想抢到9就要抢到6、3,要想抢到3,应该怎么办?

生:让对方先报。

师:对方先报?

生:对方如果报1,我方就报2、3,对方报1、2,我方就报3,总是能抢到3。

如果再报一次的话,你觉得怎样才能获胜呢?

师:老师抢12的对策正是让对方先报,抓住3、6、9这几个致胜点。那么抢10又有什么策略呢?

师:先思考对策,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师生对抗,得出对策。

师:看来力争先出有时也是一种对策。同学们,不同的比赛,有不同的规则,必然要有不同的对策。但不管怎样比赛,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对方,随机而动,采取最优化的对策就一定能获胜。

六、 课后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谁来说一说

生:(扑克游戏、田忌赛马、以及最优策略的现实应用......)

师: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比大小的游戏,找到小牌的2个制胜点,让对方先出,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全盘考虑,最小对最大,找到我们的最优策略,从而取得整体胜利。今后,我们也要不断的增强优化意识。用数学的思想解决我们实际中的问题。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对策问题

田忌赛马

优化思想

力争后出

最小对最大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笔者不由想起了“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赛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一直被作为竞技智慧广为流传。但事实上,田忌在第一场用下等马对付齐威王的上等马,难道不也是一种“自杀”行为?不也是在戏弄期待看到“上等马”激烈角逐的现场观众?所以,假如田忌在伦敦奥运会赛马,不要说最终赢齐威王了,估计也早被取消了比赛资格。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永恒的追求,“公平竞争”也是奥林匹克最主要的精神内涵,竞技比赛的“体育道德”当然要求运动员尽其所能。然而,比赛就是比赛,竞技之“技”不仅在于技术、技能,也在于技巧。奥运会各项赛事在层层规则之下运作,在“体育规则”决定一切的预设条件下,是“体育规则”服从“体育道德”,还是“体育道德”服从“体育规则”,成了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难题。

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甚至一些看似好的“规则”,会因为当事人的规避行为,而引来很大的社会负面效应。比如前些年对于学生伤害事故案件,学校大多被判很高的赔偿责任,结果很多学校课间时间也不让学生活动,媒体称之为“圈养学生”。

由于体育规则不完善也没少闹笑话,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的男子撑竿跳上,日本选手富士佐间代将竹竿垂直竖在横杆旁,利索地顺着撑杆迅速爬上了顶端,然后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比赛横杆。裁判判佐间代违例,并修正规则要求一定要助跑,于是佐间代第二次试跳时先慢吞吞地助跑了几步,然后故伎重演——再次把撑杆往地上一插,爬上去越过横标。愤怒的裁判忍无可忍将佐间代淘汰出局,日本政府为此专门向奥委会提出抗议,因为他们认为佐间代并没有违反比赛“规则”。

我们不能因为“规则”问题多多而否定“规则”的重要性,因为“体育规则”是可操作的而“体育道德”是不可操作的。体育规则如同钟摆,设计合理的体育规则能把体育道德的指针维持在合乎道德的一边,而设计不合理的体育规则又会把体育道德的指针摆至另一端。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尽量把体育规则设置得更为合理。

观众可以对女双小组赛消极比赛的行为表示不满,也可以对刘翔110米跨栏预赛失利后单腿跳到终点的精神表示钦佩,但是,不管是裁判员还是奥委会官员,都不能以“体育道德”的名义对运动员发起责难,因为他们只是“体育规则”的制订者和裁判者,而不是“体育道德”的代言人。有哪个规则规定运动员在任何一场比赛中都必须拼尽全力而不能保存实力?没有一个运动员不想在世界瞩目的奥运会上大显身手,如果他们“有所保留”,那一定是“规则”惹的祸。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一、把握整体意识,发挥铺垫作用

不同类型的课文,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教师在导入前应对教材和课堂有整体意识,充分把握教材特点,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在激感、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起到铺垫、引入的作用。

1.紧扣教材特点,营造情感氛围

各类课文蕴含的情感基调各异,教师应把握好课文的情感主调,运用各种策略,创设与课文相似的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描绘的情感世界。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写了人们在十里长街上等灵车、送灵车久久不愿离开的感人场面,寄托了人们对的深切爱戴、怀念之情。某教师导入时在教室里挂上总理的遗像,并放起哀乐,师生共同默哀。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这场景深深地感染了,有些同学还没开始读课文已经眼圈发红,读课文时更是默默地流泪、不断抽泣了。教师在导入时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情感基调,从而演绎出精彩的课堂。而另一位教师在导入《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课文时却谈笑风生,以至于上课伊始课堂就洋溢着欢乐的笑声,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他导入的方式是否有效了。

2.紧扣教材特点,做好学法引入

小学阶段已编入了各种体裁的课文,体裁不同,学法也不一样。在占主体地位的记叙文里,根据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不同的类型,学法也各有千秋。导入时,教师可抓住教材特点,做好学法的铺垫、引入。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通过只要调换马出场的顺序就能取胜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数学思维方法:理解优化策略,寻求最优化方案。某教师执教此文导入的方法值得借鉴。

师:树上有十只鸟,被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生1:如果有一只鸟是聋子,树上就还剩一只。

生2:如果有一只鸟生病飞不动了,树上也剩下一只。

生3:如果刚好有一只是聋子,还有一只生了病,那么树上还剩两只鸟。

师:不错。第三位同学还学会了综合概括。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生4:如果用无声枪打,那么树上还剩九只。

生5:如果用无声枪打,被打中一只,旁边有一只鸟看到后飞走了,那就还剩八只。

师:好的,同学们的回答十分精彩!不过你们千万不要也举着枪去打鸟,因为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实际上,一个问题往往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我们要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最合理的答案。今天我们学习《田忌赛马》,读了以后,你会发现这篇课文和刚才的问题同样有趣。(板书课题)

从以上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对单一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是形成最优化方案的基础,为学生理解《田忌赛马》一文中调换好马的顺序就能取胜这种优化策略做好了学法铺垫。

二、明确组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相长”一词,本意是从教学结果上揭示教师与学生间的共同进步,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情感上的相互影响。因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兴趣高涨,教师的课感也就更加强烈。只有师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才会显得高效、灵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应明确自己是教学的组织者,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让学生在导入阶段就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谜语、游戏、情境等以“炒热”课堂。

相关期刊更多

田径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天津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

天津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