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硅橡胶 聚氨酯 医用材料 康复医学 应用 分析

何谓康复医学呢?从理论上来说,康复医学是一门以促进残疾及病患患者康复为目的,以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以及处理为研究对象的医学学科分支。康复医学的实践应用能够是残疾及病患患者在体能、心理、社会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尽可能的缓解功能,从而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正常生活。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康复医学的医学价值与社会意义是极为显著的。

一、硅橡胶医用材料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硅橡胶医用材料结构性能分析。硅橡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表现出了优越强度参数与伸长率指标性能的橡胶态弹性体。其在基于高分子量特性有机硅氧烷特定组分的二次加工与组合基础之上具备一定的医用特性。硅橡胶医用材料区别于普通医用材料的特点在于①.耐高温性;②.高柔软性;③.高疏水性;④.高透明性。研究表明:以液体膜形式存在的硅橡胶医用材料与水分不相粘附。此项研究结果表明硅橡胶医用材料同样与人体血液不粘连且生物适应特性表现显著。从康复医学的研究角度上来说,硅橡胶医用材料的应用形式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硅橡胶医用材料在假肢内衬套中的应用分析

以硅橡胶医用材料为主要原材所制造的价值内衬套使得截肢病患患者在佩戴假肢过程当中的不适性得到了显著缓解。与此同时,截肢接收腔部位的悬吊性得到了提升,患者截肢部位的血液循环会有所加速,提高截肢患者的康复速率。

2.硅橡胶医用材料在人工假手中的应用分析

硅橡胶医用材料稳定的理化特性与优越的生物相容特性使得该医用材料在植入人体之后对于周边肌肉组织的刺激性比较小且无毒,也不易被吸收,因而在人工假手制造康复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与研究价值。

3.硅橡胶医用材料在人造肌腱中的应用分析

硅橡胶应用材料的优秀应用优势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人体肌腱的永久性替代物。研究表明:包裹于硅橡胶医用材料外部的假鞘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人造肌腱植入部位周边肌肉组织与受体肌腱出现粘连问题,进而为病患患者身体机能的康复带来新的研究空间。

4.硅橡胶医用材料在牙科软衬垫中的应用分析

经过室温硫化处理的硅橡胶医用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假牙基托软衬垫的制造加工领域当中。硅橡胶医用材料能够在患者口腔部位发挥优越的粘结与成型性能,以此防止患者假牙康复治疗过程当中的松动或是脱落问题。

二、聚氨酯医用材料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制造及加工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有关软链段结构与硬链段结构的选取及比例参数的调整实现聚氨酯医用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优化。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聚氨酯医用材料在应用与康复医学的过程中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与优势:①.毒性指标参数在可承受范围之内;②.凝血特性表现优越;③.生物相容性表现较好,证实无治畸变隐患;④.抗过敏特性较高且加工形式多样。从康复医学的研究角度上来说,硅橡胶医用材料的应用形式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聚氨酯医用材料在人工心脏辅助装置中的应用分析

聚氨酯医用材料能够应用于人工心脏包囊以及隔膜位置弹性体的制造当中。经过聚氨酯医用材料加工制成的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在康复应用当中有着优越的血液相容性以及抗血栓性。

2.聚氨酯医用材料在假肢中的应用分析

经过水发泡处理的聚氨酯弹性体医用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人体假肢护套的制作加工环节当中。一方面使假肢护套表现出了较好的物理与机械特性,另一方面使假肢护套与人体皮肤高度相似。

3.聚氨酯医用材料在医用人造皮中的应用分析

聚氨酯材料优秀的耐磨性与软触性时期能够广泛应用于医用人造皮的制造加工领域当中。不仅能够控制患者伤口无机盐与水分的流失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阻止皮肤在暴露于外界环境过程当中可能遭受的细菌入侵问题,防止感染并提升患者的康复速率。

三、结束语

硅橡胶与聚氨酯医用材料均是性能表现优越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其优秀的应用优势与医疗特别是康复医学行业领域的融合需要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以上两类医用材料所表现出的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含量较传统意义上的医用材料更加能够满足疾病患者的康复需求,未来应当加大对其的研究与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 颜泽萱.罗彦风.黄美娜等.拉伸——复形过程对骨修复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水.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03).400-404.

[2] 刘炼.魏志勇.高军等.生物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4).2735-2738.

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康派特医用胶;甲状腺手术;止血渗液

外科手术中和术后创面渗液渗血一直是医学难题之一,甲状腺手术特别是甲状腺癌根治,甲状腺侧叶切除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由于甲状腺组织血供丰富,或甲状腺术后残腔的形成,术后渗血渗液是外科医学难解决,紧可怕的,本院在甲状腺手术后应用康派特医用止血胶防止甲状腺术后出血、渗血,渗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施行甲状腺手术286例。将其分两组。实验组150例,进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术毕使用康派特医学止血胶(北京康派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实验组男48例,女102例平均年龄41.6岁,行甲状腺根治术10例,双侧甲状腺切除术48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92例,对照组136例,男43例,女96例。年龄在20~65岁,无手术禁忌症。甲状腺癌根治术9例,双侧甲状腺切除术44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8例。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康派特医用胶的使用方法 在完成甲状腺手术后常规处理活动性出血,用纱用吸净血液水伤,保持创面暂时干燥,充分暴露渗血创面和残腔,将康派特医用胶的喷口对准创面后将康派特医用胶喷洒于创面残腔。3~5 s后用化成膜可立即止血。如有必要可重复喷胶。再次喷胶时先用湿纱布蘸干创面渗血渗液,对难以止血的深部创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涂用医用胶后填压创面出血点,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2结果

两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见附表,由附表可见实验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切口I期愈合,无皮瓣下积液,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w实验组150例未发现因应用康派特医用胶而出现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可有统计学χ2=10.56,P

3讨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由于清扫淋巴,对淋巴管网的破坏到淋巴液回流障碍,创面渗血渗液较多,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腺渗血,渗液,出血,因甲状腺血供丰富,解剖位置特殊再加术后残腔的形成,易引起术后出血,渗血、渗液,出血,渗血、渗液量多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用康派特医用胶预防甲状腺术后出血,渗液,渗血,给患难与共者减轻痛苦,降低甲状腺术后出血,渗液,渗血。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康派特医用胶是利用单体粘结部位瞬间发生阳离子聚合反应来实现粘结,封闭人体组织的功用,α-氰基丙稀酸酯类化合物能够在不填加引发剂的条件下瞬间发生阳离子聚合反应,其机理是这类化合物的α位碳原子受到两个强吸电子基团--氰基和酯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共同作用下,碳碳双键的电子向吸电子基团方向偏移,导致β-位的碳原子处于贫电状态,易于与电类物质发生反应引发聚合反应。当这类医用胶在生物体组织上使用时生物组织上存在微量的弱碱性物质和组织液水或血液等,能够在常温条件下迅速引发α-氰基丙稀酸酯类单体发生阴离子聚合固化成膜,该膜在电镜下扫描显2~3 cm纤维网状结构,该胶膜与创面紧密镶嵌故能粘接闭合创口,利其愈合,胶膜的网状结构可阻止血球,血小板通过。封闭短裂的小血管网,从而达到止血。

参考文献:

[1]金绍明,余书勇,吴维敏,等.超声刀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体会(附58例报告)[J].海南医学,2008:91-92.

[2]申英末,陈杰,刘素君,等.康派特医用胶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12-15.

[3]Plowman R,Graves N,Esquivel J,et al An economicmodel to assess the cost and benefits of the routine use of silver alloy coated urinary catheters to reduce the risk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catheterized patients[J].J Hosp In fect,2001,48(1):33-42.

[4]Liedberg H,Lundeberg T,Ekman P.Refinements in the coating of urethral catheters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associated bacteriuria:An experim ental and clinical study[J].Eur U rol,1990,17(3):236-240.

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1中药单体、有效部位或成分

唐利龙等[1]用40μg川芎嗪来处理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应用Northern杂交的方法观察了川芎嗪对培养VSMCs前胶原α1(Ⅰ)、α1(Ⅲ)基因转转录的影响,发现川芎嗪能明显抑制α1(Ⅰ)、α1(Ⅲ)基因的转录。赵军礼等[2]认为Ⅰ、Ⅲ型胶原排列的紊乱,含量的增加是血管再狭窄形成的重要机制,其比值可能并不重要。莪术油注射液显著抑制了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Ⅰ、Ⅲ型胶原积聚有关。李庆平等[3]实验观察到粉防己碱可有效降低主动脉壁胶原含量,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3H]-脯氨酸参入AngⅡ或NE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认为粉防己碱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和动脉壁胶原沉积是其逆转血管重构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匡永东等[4]实验观察到大、小剂量甘草酸二铵(DG)治疗组的损伤动脉组织胶原含量,血清PCⅠ、PCⅢ含量,动脉组织新生内膜厚度和狭窄率均明显低于损伤组。认为DG可明显抑制家兔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胶原的合成和内膜增生,降低狭窄百分率。刘承云等[5]认为血管内皮剥脱可致体内Ⅰ型胶原合成增加,葛根素对其具有抑制作用。陈维等[6]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胶原蛋自的合成量,发现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从天然植物沙棘果实中提炼的含7种单体的复合体的主要成分)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尤其是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自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饶曼人等[7]发现前胡丙素抑制血管中膜层增厚,维持细胞内[Ca2+]稳态,减少胶原形成,增加SMCs释放NO,抑制血管环高反应状态,认为前胡丙素能抑制高压血管肥厚,降低胶原含量及血管异常反应。

2 单味中药

朱慧民等[8]实验发现赤芍组Ⅰ型胶原增生显著减少,认为赤芍对防治血管壁Ⅰ型胶原沉积具有一定作用。

3 中药复方

周向锋等[9]认为桂枝茯苓丸能组断ERK信号通路,可抑制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戴红[10]发现化消饮(山药、生地、天花粉各20g,丹参、黄芪各15g,知母、丹皮各12g ,枸杞15g ,黄连9g,麦冬15g等共12味)低、中、高剂量+胰岛素组在降低血浆内皮素、胸主A 胶原蛋白含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其作用明显优于胰岛素组。谢春毅等[11]认为血管内皮损伤可致Ⅰ型胶原合成增加,麝香保心丸对其有抑制作用。邱丽等[12]发现通心络可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以及由新生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再分布所致的血管重构,减少胶原蛋白的分泌及降低其与胶原的联结;可以减少大鼠血清中PⅠP的合成,以降低Ⅰ型胶原生成,延缓RS的发生与发展。鹿小燕等[13]认为大剂量芎芍胶囊可通过调节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壁胶原的含量改善病理性血管重构和抑制内膜增生,起到预防管腔狭窄。万新红等[14] 认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Ⅰ型和Ⅲ型前胶原及其比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应用伊贝沙坦后Ⅲ型前胶原下降明显,Ⅰ型前胶原和Ⅰ型与Ⅲ型比值虽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的差距仍然明显,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后下降到更接近对照组。进一步说明血府逐瘀汤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胶原重构,对因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病变有一定疗效。韩梅等[15]实验观察到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可显著抑制bFGF对VSMC的促胶原合成作用,降低血管内皮剥脱大鼠血管壁胶原转换速率,下调MMP-2和骨桥蛋白在体外培养的VSMC及血管壁中的表达水平,抑制VSMC增殖,认为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通过调节MMP-2和骨桥蛋白基因表达及降低胶原转换速率可抑制和(或)缓解ECM重塑。

4 小结

综上所述,尽管中药可以多层次、多靶点,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上对血管胶原蛋白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关于中药抑制血管胶原蛋白表达的具体机制阐述尚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多局限于中药单体成分或中药成方的治疗效果研究,没有体现祖国传统医学以辩证论治、病证结合、随证选药的原则来指导用药。同时还有检测指标不规范,研究方向太过于集中等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主张应以胶原蛋白为切入点,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科技诊疗技术为契机,从分子基因水平规范化,系统化来阐明中药对血管胶原蛋白表达的干预机制,使中医药对胶原蛋白表达的干预研究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唐利龙,汪丽惠,张均华,等. 川芎嗪对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1):666-667.

[2]赵军礼,陈镜合,孙宝贵,等. 莪术油对大鼠血管损伤后Ⅰ、Ⅲ型胶原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6):359-362.

[3]李庆平, 陆泽安, 饶曼人. 粉防己碱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J].药学学报,2001,36(7):481-484.

[4]匡永东,任江华,王智泉,等.甘草酸二铵对家兔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3):245-247.

[5]刘承云,张银环,管思明,等. 葛根素对血管内皮剥脱术后Ⅰ型胶原增生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13(3):176-177.

[6]陈维,章茂顺,胡春玲,等. 槲皮素及异鼠李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3):320-324.

[7]饶曼人,刘宛斌,刘培庆.前胡丙素对高血压大鼠血管肥厚、细胞内钙、胶原及NO影响[J].药学学报,2001,36(3):165-169.

[8]朱慧民,祝彼得. 赤芍对实验性血管成形术后胶原纤维分布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2):18-19.

[9]周向锋,王良兴,林全.桂枝茯苓丸对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4):268-269.

[10]戴红. 化消饮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胸主A 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AGEs 荧光强度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9):1698-1699.

[11]谢春毅,崔女燕,张家美,等.麝香保心丸对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胶原增生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3(1):37-38.

[12]邱丽,谢春毅,崔燕.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胶原增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10(4):878-879.

[13]鹿小燕, 徐浩, 史大卓,等.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胶原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6):461-465.

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仔细数来,芪苈强心胶囊的众多研究已相继发表于《细胞免疫学》、《心血管药理学杂志》、《美国高血压杂志》、《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等国外杂志。多项芪苈强心胶囊研究的发表,打破了国际医学领域鲜有来自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及证据的尴尬现状。事实上,这些年通过医药同仁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中医药已经逐步走上国际化舞台。

中医药循证医学探索崭露头角

长期以来,以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和诊疗模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难以提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可以说,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水平尚过多依赖临床经验的积累。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防治对策和方案。而问题主要纠结于科研设计存在缺陷、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元保证、缺乏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缺乏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方法。

循证医学研究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兴起的一种最权威、最科学的医学研究方法,以大范围、多样本、随机、双盲为特点,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可得出国际公认的具有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学术发展。中医药的循证医学研究得到不断发展。但应该说,国内中药极少开展循证研究,因为对已上市的品种开展循证医学研究不仅投入巨大,更冒着一旦研究结果不佳则产品市场将面临巨大打击的风险。

随着中医络病理论的发展,在脉络学说指导下,以岭药业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这不仅仅体现了勇于探索的胆识,更展现了以岭药业对于中医药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坚定信心。

中医药临床研究已叩响国际化大门

参松养心胶囊初战告捷

最早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是参松养心胶囊,其早在2008年即完成了“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研究”。该研究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36家大型三甲医院进行,参与的医学专家多达500余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表示,该研究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显著优于对照药物,治疗器质性室性早搏显著优于西药慢心律,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西药心律平相当,并且对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疗效,填补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空白。这标志着通络中药在某些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堪比西药甚至超过西药,尤其凸显长期用药安全优势。

以岭药业中医药循证蓝图

心脑血管病

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牵头,国内30余家三甲医院参与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观察通心络胶囊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为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本项目已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注册。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为主要研究者发起的“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TISS)”,拟在国内60余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开展,计划入选2000例患者。本研究将在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通心络胶囊,评价其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改善程度,综合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应用通心络胶囊的临床疗效。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缓伴室性早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国家“973”子课题,研究已于美国Clinical trials.gov登记注册,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张澍教授担任研究顾问,黄从新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全国60家三甲医院参与。主要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衰伴室性早搏患者可有效治疗室性早搏的同时保护心功能,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窦缓伴有室性早搏患者可减少早搏次数,提高心室率。

肿瘤

“养正消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循证医学研究”由山东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和北京肿瘤医院王洁教授牵头,在全25家三甲医院开展。该研究旨在评价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疗效。

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文化营销是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营销理念,与传统营销理念相比,更注重人文内涵,顺应和创造目标市场所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整个营销过程传递给消费者,通过文化力进行营销,不仅能够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也能够实现某种程度的客户满意,进而提高顾客忠诚度,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文化营销在物化营销的基础上,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也能满足其在精神上的深层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营销渗透在整个营销过程中,表现为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文化,为产品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品牌中蕴含着的文化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同,也能够使产品区别于其他同质产品,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也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联系起来,在两者之间形成认同感,有利于产生良性互动,对产品价值的理解达成共识,使产品交易上升到文化价值理念融合的高度,有利于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和优势

1.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具有独特价值和深厚底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国粹。中医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中医药企业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还有《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了发展中医药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进中医药迈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机遇,中医药企业应该立足自身,整理和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发挥优势,开展文化营销,让消费者感知并且认同凝聚在产品和品牌中的中医药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面对市场上西药、生物药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对中药的信任度降低等情况,中医药企业也需要大力开展文化营销,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优势

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开展文化营销策略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消费者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度较高。中医药特有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中医药产品在治疗方面的整体观,其独特的疗法使中医药产品毒副作用低,在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中医的养生文化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并推崇。其次,许多中医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在文化营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例如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企业在长期的营销活动中在产品和品牌中不断渗透着文化,使企业的文化感召力深入人心,在营销团队、渠道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力的支撑企业进行文化营销。

三、文化营销在中医药领域的成功案例—东阿阿胶

山东东阿阿胶成功的开展文化营销已经从一个固定资产几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以文化为利器从传统企业转变成文化型企业,向中华气血滋补国宝级企业迈进。东阿阿胶挖掘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了解阿胶的历史,申请并获得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的称号。阿胶属于滋补保健品,顺应当前消费者所追求的健康理念,符合国家倡导的“治未病”,通过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唤醒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弘扬中医药文化,进而提升东阿阿胶的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东阿阿胶也植入文化战略,聘请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团队,搜集古代经典和民间验方,形成阿胶学术文化、美容文化和滋补文化三大体系,对品牌的文化内涵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东阿阿胶的主要标识中也运用了文化因素,红色的图形体现了浓重的东方色彩,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并认可。在企业文化营销方面,东阿阿胶倡导“厚道”文化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并通过兴建中国阿胶博物馆,举办阿胶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大力传承并创新中医药文化,增进消费者对阿胶的了解,带动阿胶行业健康发展并真正实现文化价值的引领。

四、开展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期刊更多

胶体与聚合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中国体育教练员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体育研究与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