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月八

四月八

四月八范文第1篇

四月十八日出行的星座是白羊座,白羊座是黄道十二星座之第一宫,位于双鱼座之东,金牛座之西,出生日期为阳历3月21日-4月19日。白羊座就像小孩子一样,直率、热情、冲动,但也以自我为中心和十分孩子气。

白羊座内心充满无限的激情,仰慕英雄主义和酷爱权力。有强烈的自信感,高傲支配着一切。他需要钦佩和赞扬,不允许自己落后于他人。内心燃烧着炽热和激情的火焰,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感到坦然自若。人生之途需要有勇气才能前进。

(来源:文章屋网 )

四月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八月照相馆》; 纯爱电影;诗化叙事

韩国纯爱电影主要呈现一种诗意化的爱情,以片中男女的邂逅、相约、分离、期许、等待等故事为主题,风格淡雅质朴,音画唯美清新,常传达某种刻骨铭心的伤感意味。大部分纯爱电影以平淡细腻的情感为出发点,让观者感受一种特殊的“爱”如冬日暖阳般迸发,呈现一种纯净而充满希望的生命之态。

此类电影最初以日本纯爱电影为甚,但“韩国文化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以自性传统文化为根干,吸收对自己有益的、与自己相和合的外来文化,以为营养,不断养成、塑造自己的过程”[1],所以韩国纯爱电影中展示了某些不同于日本纯爱电影的地方。韩国纯爱电影深受其传统思想的影响,此类影片经常将人物置于让观者悲悯的情感窘境,让与爱情有关的各种考验在片中复现,同时又往往以不可改变的分离甚至死亡作为结局来增加爱的力度,这样的表达在韩国纯爱电影中数量众多,如《八月照相馆》(1998)、《花之秘语》(1999)、《触不到的恋人》(2000)、《春逝》(2001)、《恋爱小说》(2002)、《香》(2003)、《我脑海中的橡皮擦》(2004)、《悲伤电影》(2005)、《秋天路》2006、《初雪》(2007)、《傻瓜》(2008),等等。《八月照相馆》是此种影片里程碑式的呈现,片中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以及它对后续影片的影响,足以成为此类电影的经典代表,本文就以此片为例进行分析。

一、简单的叙事主题

电影讲述一个已经收到死亡宣告的照相馆老板和一个女交警的爱情,这是一部了解剧情后也许就会错过的好电影。片中主人公名叫永元,是一位非常普通的青年男子,喜欢穿白色衬衫,黑色长裤,戴胶框眼镜,相貌平平,影片预设了他即将死亡的宿命。永元经营着一家小照相馆,生活平淡,每天上班、下班、买菜、做饭、吃饭、聊天,如同流水账般的生活内容在影片中表现得颇有韵味,没有花哨的修饰,没有令人眼花缭乱或让人心惊肉跳的场面,所有内容及发展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但给予我们的感受却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

在平淡时光的流逝之中,负责纠正违章的德琳,出现在他身边。她每天都会在相同时段与同事一起从永元的相馆外经过,因为冲洗违章车辆照片的缘故,渐渐地她对永元有了了解,两个人相爱了。本片所有的叙事都围绕“体验”展开,当永元和德琳的个体体验完美呈现出来之时,每一位观者的内心感悟便成就了该片的此种简单化的叙事主题,即无大起大落的跌宕,但韵味十足。

二、简洁的叙事元素

(一)照片

照片是本片故事的核心元素,德琳走进永元的生活,是从她到照相馆处理照片开始的。没有照片,本片的故事将无法连接,更不可能出现一段历久弥新的爱情。照片、照相馆、照相机在本片中成为了必需的串联中介,共同撑起一种仪式。照片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活化物件,具有生动可感的本质,是每一个瞬间存在的证明,是难忘故事的时间印记,定格的一瞬终将沉淀在心灵的深处,刻入骨髓,影响现在。

它是一种开启幸福空间的窗口,一种温暖的存在。照相馆的墙面上挂着许多照片。这些照片都透过微笑衍射出某种美好,而这种美好,以永元给德琳拍摄的照片为最终形式,以这张照片替代过去的记忆,让照片成为通向幸福的钥匙。照片还是一种心境的映现,即释然的人生态度。片末,德琳看见那张自己的照片挂在橱窗里,微笑着离去;永元为自己拍摄最后一张照片;老太太要求永元为自己拍摄遗像。相机咔嚓的声音,伴随灯光闪烁,画面定格在一瞬,这一瞬是我们的本真的人生态度。

(二)死亡

本片叙事中一直潜含着永元的“死亡”,总体展示出他乐观、积极与坦然的一面。在他酒醉恍惚之时,凑到朋友的耳朵上说:“我就要死了。”而对方却以为那是他酒后的玩笑,永元只好把事实当成玩笑。而在警局突然发怒的永元,即是作为普通人的个体存在,对死亡的不知所措,也是对他与德琳之间情感的惋惜与无以复加的悲恸。

虽然本片呈现的是一个男子离去前的最后时光,但“死亡”这个字眼却一点也不悲情,因为那份单纯的爱,在本片到处都散发着冬日阳光的余味,淡淡的如同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本片“以一种东方式人道悲悯情怀的笔致,动情地呈现出一个刚近三十岁的男人因不治之症而平静地面临死亡的命运”[2]。这一部以爱情为主,夹杂着亲情、友情的影片,一个个细小的动作都能迸发出强烈情感与深深共鸣,让我们掂量什么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三)爱情

永元和德琳的爱情似乎没有标志性的开始,也没有戏剧化的结尾。片中出现的美丽场景,极少的台词,安静的环境,都衬托着默默的深深的爱。影片从头至尾都没有刻意的你侬我侬,更没有让人激动的海誓山盟,淡如净水,却让我们遐想。

片中的爱情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恒。人消逝了,而爱永恒了。永元的离去,将他与德琳的情感在现实中隔离,但在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却成为德琳及感念者心中的永恒。在这个只有他们的爱情影像中,我们真正体会了一次与物质以及欲念无关的爱,哪怕此种爱的发展经不起现实的推敲;这种诗化、朦胧、淡雅、朴素的爱情也许正是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所缺少的部分,我们因而感动、缅怀、泪流。

(四)幸福

影片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所有镜头都充满了幸福感。声画徐徐铺开,散文式的恬淡余味深长,不动声色地讲述着本片的故事。永元是平凡憨厚的,有让人踏实的笑容,德琳是干净素淡的,有清澈如泉的眼眸,幸福的味道会立即从他们的骨子里透出来。本片所传达的暖暖的、平凡人的朴实无华,是能唤起心中最原始的那份感动的古体诗。而幸福就是由这些如诗行般琐碎的日常和复杂的感应组合起来的起起落落的心境。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影片完全没有描述永元如何与疾病抗争,如何争取生命最后的一分一秒或是创造奇迹,他只是在静静地等待,在享受此刻的那份安谧,在回味将要从身边逝去的幸福。甚至该片剧情都没有介绍他是怎么死的,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导演让我们体会了一次极端状态下的幸福。这种幸福不在于天长地久,只在于那刻,你用心抓住了幸福。

(五)微笑

片中的永元,对生命没有太多的苛求,偶尔和朋友玩玩,和家人聚聚,以此来完善最后的时光;没有和他爱的人热恋,只是像寒暄的聊天,像朋友的微笑,静静地放在心里,默默离开。他寂静得就如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勇敢的微笑却永远留于身边每个人的记忆里,从不褪色。

作为一个即将离去的人,在他每次吃完药后,脸上又会出现依旧灿烂的笑容,德琳的出现,使他的笑容有了更多的依恋。吹风扇、吃冰激凌、雨中漫步、坐过山车、跑步、吃橘子、讲鬼故事……所有的事情都映衬出笑容的温度。片中这些琐碎都是微笑的种子,它们相互影响着,并以化学般的变化方式散发着神奇之力。永元写完给德琳的信后,他也开始拍摄自己的遗照,照镜子、整衣冠、对光、调焦,整个过程一丝不苟,没有语言,动作熟练如往昔,安静、平实。当这个憨厚、质朴犹如邻家大哥般的形象被定格之时,我们才恍然惊觉,生命终点的这个微笑仍是那么的淡然。片末,装束整齐的德琳出现在照相馆门口,相互理解与感念后的笑容在她的脸上绽放,亦使微笑化解了如此悲痛的结尾。

三、简明的叙事基调

(一)平淡与伤感

片中的人物表演、场景处理、色彩搭配都凸显了安静,固定镜头的选择以及长镜头的合理运用,让影片亦在安静中散发着东方式的隽永和悠远。导演对剧情的特殊淡化,让更多的观众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了情感的纯美厚重。在这部质地里含悲的影片中洋溢着温暖、乐观以及积极向上。影片最后那段独白更是让人感念,使我们不禁唏嘘,青年男女之爱可以平淡得如此美丽。两人在平淡中相识相爱,在平淡中相守离开。导演用出奇平淡的结尾,了结一个伤感的爱情,只留下诗意的空白让观者回味。本片以固定为主的镜头运用,如同上帝之眼在默默关注着所有的悲喜哀乐,画面仿佛一张张照片一样定格,导演“以东方美学特有的沉稳与平静,以看似平淡静默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技巧,含蓄而深沉地传达着对于人生与死亡的思考”[3]。

该片用淡化元素的策略,让所有叙事都变得行之有效,我们记住了那些清新的笑、释然的笑与温暖的笑,我们感触了生命的仓促、突然与美丽,更让我们洗去哀伤,收获坦然,沉淀豁达,导演所要阐述的那种具有悲剧情愫,却又平淡美好的故事,它的确能让观者之心平静。

(二)含蓄与细腻

诗化的留白形成了该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种镜头的‘留白’手法构成了韵味悠长的意境,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画的‘留白’,讲究在重点之外留有余地,并且富于韵律”[4]170。本片舍弃了以往在韩国片里经常呈现的民族悲情,取而代之的是感性画面和温润的人物关系,使本片彰显出一种有爆发力的含蓄之美。男一号的表演自然、质朴,片中的永元带着眼镜,留着分头,一双小眼睛亦如邻家大哥般憨厚,酒醉癫狂、痛哭喊叫、独自发 呆……每个部分都将一个将死之人的内心诠释得细腻贴切。

“许秦豪的电影非常注重镜头的写意性,很多潜台词无需解释,在那些写意的镜头画面里浸透的意蕴和情感,则留给观众自己去感受和体会,体现出一种含蓄蕴藉的无言之美”[4]170,它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含蓄,犹如永元骑车载着德琳时,淡淡的抿嘴一笑。而这种含蓄与细腻并非导演的刻意讨好,却是出于影片的淡雅气质。这种传统东方式的爱情表意,更多的是精神交流,有水到渠成之态,无需赘言;恰如影片最后十几分钟的段落,几乎没有一句台词,竟在演员的一颦一笑中、低头抬手间流露出无比细腻的真情。导演并未一味地纠结于爱情的窠臼,一些对人与人之间的其他细节刻画亦同样含蓄、细腻,如永元在确定自己的病情后,很细心地给父亲说遥控器的使用方法,为父亲制作胶卷冲印机的使用说明等。

四、简约的叙事结构

该片的两条叙事线中,以永元和德琳的感情发展为主线,永元的病情为副线,交织并相互影响。片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微小事件占了很大比重,但这些微小故事的叠加并未导致节奏的变化,反而使情节饱满、叙事温润,并将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导演根据整体构思设计出本片的镜头内容,然后把各个镜头用最简约的方式连成场面,随后构成段落,进而完善全片。本片基本都是由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现的,全片由永元的独白开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在永元被送进医院后,讲述德琳的情节中,由独白变成了画外音。如同罗伯特・考克尔所言,“电影的所有方面都是建立在形式、结构原则的基础之上的,意义总是靠结构来传达的。我们从来都不是简单地‘知道’什么,或者看什么被告诉什么。当我们被一部电影感动时,都是因为被一种形式结构引导了情感反应”[5]。

由于本片散文化、诗意化的叙事格调,使得剧中几乎所有的事件变化幅度都很小,再加之本片生活化的处理手法,几乎所有事件的前后都自然而然,因此使本片在平淡中道出了爱之真谛。本片将因果规律淡化为碎片化的生活事件,没有过于刻意的因果逻辑,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将冲突内在化、隐匿化,凸显出独特的东方式叙事美学,故事遵循着生活逻辑,没有刻意强调原因与结果,充分展示了韩国纯爱电影的此类特质。

[参考文献]

[1] 姜日天,彭永捷,韩相美.君子国智慧――韩国哲学与 21世纪[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8.

[2] 黄式宪.东方镜像的苏醒:独立精神及本土文化的弘扬――论亚洲“新电影”的文化启示性[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

[3] 徐幼雅.如秋叶般静美――记韩国导演许秦豪[J].电影,2004(04).

[4] 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5] [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庆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2-43.

四月八范文第3篇

原料:豆角500克,大虾米10个,生抽、盐、糖、鸡精、香油、葱、姜、蒜适量。

做法:

1.先将豆角洗净切段,葱姜蒜、虾米切成末;

2.炒锅放油烧热,倒入豆角煸炒,煸炒至豆角皮发皱;

3.把豆角扒在锅的一边,倒入葱姜蒜和虾米用底油炒香,再和豆角混合炒匀,加入少许盐和糖;

4.加入少许生抽,再淋入香油,加入鸡精,将所有食材翻炒均匀即可。

宫保豆腐

原料:豆腐400克,冬笋、胡萝卜、黄瓜各20克,花生米25克,豆瓣酱一勺,葱姜蒜、生抽、盐、糖、鸡精、花椒、香油、干辣椒、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豆腐切成小粒备用,将花生米炒熟后放凉,再把豆腐倒入锅中煎至金黄后,放在吸油纸上吸出油分,放凉的花生米去皮备用;

2.取一只小碗放入一把花椒和适量的开水,泡制成花椒水;

3.冬笋(放入沸水中煮上2分钟)、黄瓜、胡萝卜全部切成小粒;

4.把泡好的花椒水中的花椒取出,再往碗中加入生抽、糖、鸡精、盐,搅拌至糖溶化成调料汁;

5.炒锅倒油,放入一勺豆瓣酱,炒出红油,再放入葱姜蒜,干辣椒爆香,倒入冬笋和胡萝卜翻炒片刻,再把豆腐和黄瓜放入继续翻炒;

6.把调好的调料汁倒入,淋入香油,再加入水淀粉炒匀,最后淋入少许辣椒油,翻炒均匀即可。

豆皮卷

原料:油豆皮、香菇、金针菇、胡萝卜、盐、香油、鸡精、白胡椒粉、植物油。

做法:

1.香菇洗净切成细条,金针菇洗净沥干水分,胡萝卜去皮切成细丝。将这三种食材放入盆中,加入盐、鸡精、胡椒粉、香油拌匀。

2.取2张油豆皮重叠在一起,铺在案板上。

3.将拌匀的香菇、金针菇、胡萝卜铺在油豆皮上,卷起,按扁,收口处用牙签固定。

4.将豆皮卷放入蒸锅中,大火蒸2分钟,取出。

5.炒锅倒油,油温四成热时将蒸好的豆皮卷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切段装盘即可。

糖醋脆皮茄子

原料:茄子、蒜薹、胡萝卜、鸡蛋、葱、番茄酱、蚝油、糖、醋、低筋面粉、油等。

做法:

1.茄子洗净刮去表皮,切成条状,撒1勺盐拌匀,腌制10分钟。

2.低筋面粉里打入一个鸡蛋,加入少许水,调成稀稠适中的面糊。

3.腌好的茄子将腌出的黑水倒去,放入面糊中调拌均匀,使每根茄子都沾满面糊。

4.锅中油烧至六七成热,将沾满面糊的茄子放入锅中炸,炸至茄子金黄酥脆即可捞出控油。

5.一勺番茄酱、一勺醋、一勺蚝油、3勺糖、2勺水调成料汁,胡萝卜、蒜薹切丁,葱花切碎。

6.锅中放少许油烧热,下蒜薹和胡萝卜煸炒,放入葱花爆香,倒入料汁,小火加热,料汁冒泡后,加入炸好的茄子下锅翻炒,使每根茄子均匀裹满料汁即可。

小贴士:

1.茄子刮去表皮口感更好,但若为营养考虑,茄子皮里富含花青素,随个人喜好。

四月八范文第4篇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以奥运为主题,推广奥运,推广中国的各地奥运联游线路正紧锣密鼓地施行。皖浙一带的新“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千岛湖)避暑旅游线路由此而自然走红。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最令人关注的是九华山的“肉身菩萨”,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长年不腐,令人称奇。

乘大巴从九华山到黄山,仅需两小时。黄山是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桂冠的风景名胜区。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所以徐霞客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千岛湖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是上海经济区和杭州的“后花园”,以碧湖干岛为特色,是以休闲度假、会展休闲、观光旅游、水上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国际湖泊型风景区。日前,景区秀水街欢乐泼水节开始试运行,受到游客热烈欢迎。

新“两山一湖”联游线路是对传统奥运线路的突破和创新,也将成为“2008中国奥运旅游年”的个亮点。

九龙洞景区――“满意在景区”,措施见成效

贵州省铜仁市的九龙洞景区管理处,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流的旅游环境,成立了“满意在景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满意在景区”主题活动纲要(2008-2010)》和《“满意在景区”2008年实施方案》。

“满意在景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着手对经营管理科洞口服务区进行安排,采取了针对性很强的方法措施:第一,广泛宣传,积极引导、营造舆论氛围;第二,构建新的工作激励机制,采取减少固定工资,增加活动工作的方式,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对环境卫生实行分块包干,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比;第四,开展“最佳讲解员”评选活动,由游客测评.实行动态评选,实行奖惩制。

九龙洞洞口服务区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及近两个月的“满意在景区”主题活动实践,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游客投诉下降为零,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黄果树――“六月六”文化节,布依族风情

7月8日,2008中国・黄果树布依“六月六”文化节在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六大景区之 的石头寨景区举行,布依居民以布依传统祭祀、布依百家宴和布依“达丁”情歌对唱展示了黄果树“蜡染之乡”独特的民族风情。

黄果树景区是结合了亚热带岩溶瀑布和布依族、苗族民族风情特色的西南名胜。自2007年贵州布依学会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共同举办中国・黄果树布依“六月六”文化节以来,布依民族风情节的持续举办,不仅进一步挖掘了景区的布依族文化.提升了布依族同胞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而且为黄果树景区旅游更添人文内涵。

杭州站――第三届法国高尔夫邀请赛开赛

四月八范文第5篇

1940年3月,中央军委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当时的形势,决定从华北抽调八路军部分兵力南下,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和八路军总部的决定,黄克诚从太行山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指挥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2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成立,原第三四四旅旅部机关编为纵队部,将第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抗日决死第三纵队和河北民军第四团等部统一编入。左权兼任司令员,黄克诚为政治委员,杨得志为副司令员,后左权回八路军总部,杨得志司令员)歼灭顽固派之后,征尘未洗,又于6月上旬告别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率纵队机关、新编第二旅(1940年,八路军第二纵队下辖四个旅,六八八团团长陈锦秀1938年温塘战斗牺牲,韦杰接任,刘震任政治委员)、纵队教导营共1.2万余人挥师南下。

1940年6月20日,先期出发的第一梯队第三四四旅(原属八路军一一五师,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政治委员。第三四四旅辖六八七团、六八八团和一个警卫营。该旅以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成,营团干部大部分是原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的。)约8000人,在刘震、康志强率领下,抵达豫皖苏的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27日,黄克诚和纵队部、新二旅也到达这里。

1940年5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主力改编而成的“苏鲁豫支队”约5000人,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在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此前为吴法宪)率领下,由苏鲁豫边区南下,6月初抵达苏皖边区。该支队的胡(炳云)、田(维扬)大队已先期挺进皖东北。这样,为建立与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又增添了一支重要的主力部队。

钟辉、韦国清、孙象涵、李浩然等领导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进驻皖东北。

“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江华,也从山东带来一批干部和部队到达皖东北。

7月初,彭雪枫、黄克诚两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下辖四个旅:第二旅(原新二旅)、四旅(原三四四旅)、五旅(六支队一、二团)、六旅(原六支队第一、第三总队各缩编为一个团)。

黄克诚考虑到豫皖苏的部队太少,装备又差,应彭雪枫的要求,将其主力第三四四旅(欠第六八七团)和教导营的一半留给彭雪枫部。

1940年7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部署,黄克诚率部越过津浦路进入皖东北,执行向东发展任务。留在原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部,约1.7万余人,活动在豫皖苏地区,执行向西防御任务。经过简单动员,黄克诚遂率新二旅和第六八七团开始东进。

1940年8月16日,中原局宣布:根据中央指示,所有涡阳以北、津浦路以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部队统一编制和指挥,隶属中原局,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四纵队第二旅及第四旅第十团、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八路军第二纵队机关一部等整编而成,辖第一、二、三支队,共9个团,约2万人。以黄克诚为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

第一支队,由苏鲁豫支队(又称彭朱支队)组成,司令员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第一、二、三团。

第二支队由新二旅和第六八七团组成,司令员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副司令员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下辖第五、六、十团。

第三支队由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和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组成,司令员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副司令员孙象涵,参谋长杨志雅,政治部主任张震寰。下辖第七、八、九团。

8月下旬,八路军第五纵队在黄克诚的率领下,遵循中原局和刘少奇的指示,准备挺进淮海、盐阜地区,打击顽军,支援新四军,共同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10月1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第一团与新四军第二纵队第六团在江台县城北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标志着新四军、八路军协力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基本完成,打开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1940年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改称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仍留苏北地区配合华中抗战。这支部队之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

而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扩编组建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这支部队之后改编新四军独立旅。

1940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第四、五纵队划归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建制。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在盐城召开。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八路军各部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共7个师1个独立旅。

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四、五、六旅分别改编新四军第十、十一、十二旅。1941年9月,三师九旅划归四师建制,改称四师九旅。

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一、二、三支队分别改编新四军第七、八、九旅。1941年9月,四师十旅划归三师建制,改称三师十旅。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隶属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决定山东军区大部主力和新四军三师开赴东北,执行巩固和发展东北解放区的任务。9月28日,新四军第三师分批启程进军东北。

1945年10月15日,成立津浦前线野战军,归新四军建制,统一指挥新四军第二师第四、五旅,第四师第九旅,第七师和原山东第八师(师长王麓水,后何以祥;政治委员王麓水兼,后丁秋生;副师长何以祥,后王吉文;政治部主任刘春。辖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团)。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批准,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军区与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等部整编为中原军区,调离新四军建制,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