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星农庄

金星农庄

金星农庄范文第1篇

截至2012年末,全市企业户数达到4.5万户,实现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增长26%,上缴税金14.2亿元,增长20%,从业人员2.5万人,增长4%,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60亿元,增长45%。拥有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0户,市级以上龙头企161户,部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户(东福米业、彦旗米业),省级先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个(舒兰经济开发区、蛟河市经济开发区);中国驰名商标11个,省著名商标108个,市知名商标143个,省级以上有效名牌23个;部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2个(神农庄园有限责任公司、圣德泉亲水度假花园),国家五星级休闲旅游农业企业2户(神农庄园有限责任公司、炮台山体育公园),国家四星级企业2户(圣德泉亲水度假花园、铭山绿洲生态园旅游有限公司),国家三星级企业3户(亚东度假旅游山庄、松花湖渔业、舒兰市山水泉度假山庄),全国十佳休闲山庄1个(神农庄园有限责任公司),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1.深入贯彻落实省局会议精神,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1.1理清工作思路 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召开后,吉林市农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吉林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重点抓好八项农业农村工作,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被确定为八项重点工作中的两项,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全市乡企工作的总体思路,即以“创业杯”竞赛活动为主线,强化组织领导,扎实开展服务,做强乡镇企业,做优休闲农业,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2明确任务目标 为把省乡企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吉林市农委专门召开了各县(市)区参加的乡企工作会议,把乡企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到县(市)区,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把责任指标进一步明确到位,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1.3强化调度检查 2012年初,吉林市农委按照省乡企局的要求,制定了《2012年全市“创业杯”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符合本地特点的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乡企“创业杯”竞赛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对乡企“创业杯”竞赛活动进展情况的调度,及时掌握竞赛工作开展情况,并经常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帮助企业争取荣誉,为企业升级晋位搞好服务

2.1申报星级企业 按照农业部和省局有关文件精神,我们逐户走访初步具备基础条件的企业,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按要求做好申报材料,精心筛选出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大、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组织申报休闲旅游农业星级企业,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12年全省有9家企业成功命名,吉林市就占4家,吉林圣德泉亲水度假花园被评为国家四星级企业,吉林市亚东王府(吉林市亚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蛟河市苏尔哈湖湾休闲度假山庄(蛟河市松花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舒兰市开原山水泉度假山庄(舒兰山水泉度假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三星级级企业。这些都为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和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

2.2申报科技创新企业 按照省局有关文件要求,筛选规模大、效益好,特别是有一定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申报重点。在严格审核把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把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荐给省局,使吉林市双士药业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成功被命名为全省科技创新企业,数量上在全省名列前茅。

2.3积极申报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和十佳休闲农庄 2012年全省共有10个农产品加工区被命名为全省先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吉林市就有2个:分别是蛟河市经济开发区和舒兰市经济开发区。此外,2012年全国共评选出10户企业,命名为全国十佳休闲农庄,吉林市神农庄园(吉林市神农庄园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省惟一一户企业榜上有名。

3.帮助企业申请扶持,为企业争取资金搞好服务

3.1争取省专项扶持资金 为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吉林市农委积极协调并指导城区乡镇企业,严格按照省局36号文件要求申报专项资金。2012年共有5户企业得到了省乡镇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共获得资金103万元。

3.2落实市专项扶持资金 吉林市农委积极与吉林市财政局协调,每年都争取到一些资金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2012年用于扶持企业的扶持资金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共落实市专项扶持资金350万元,其中用于扶持龙头企业资金300万元,用于扶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资金50万元。对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扶持是前所未有的,虽然规模不大,但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效调动了全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积极性。

3.3帮助企业协调银行贷款 在积极协调吉林市各金融部门在贷款方面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2012年5月还配合省局和省建设银行,在吉林市召开了吉林市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银企对接会,在省局和省建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帮助48家企业争取到建设银行贷款4.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4.组织企业参加竞赛,为企业开创品牌搞好服务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吉林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为了进一步帮助企业做响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吉林市农委紧紧抓住农业部开展创意精品大赛活动的有利契机,积极帮助企业精心谋划,包装设计,沟通协调,搞好服务。组织和推荐吉林圣鑫葡萄酒庄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神农庄园有限公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北方八省区创意精品大赛,圣鑫葡萄酒庄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获北方八省创意园区和创意产品两项金奖,神农庄园有限公司获创意园区银奖。圣鑫庄园的创意园区得到了农业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外专家也对圣鑫庄园的创意产品给与了高度评价。在2012年10月举办的全国创意精品大赛中,圣鑫葡萄酒庄园有限公司又获得了全国休闲旅游农业创意园区金奖,是全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

金星农庄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农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

新年伊始,江海大地上的生态农庄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科技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态农庄,因为实行了生产集约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它搞活了农村经济、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构建海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村稳定发展基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近年来,海门市紧扣“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现代农业建设宗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休闲、旅游、文化转变为现代农业转型的创新之一。各色主题生态农庄在江海大地上蓬勃发展,“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就是新时期以农业种植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以农庄旅游为目标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

一、生态农庄是海门现代农业建设的鲜活亮点

生态农庄为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空间。发展生态农庄能够带动旅游业发展,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完成农业业态转型的紧要抓手,是促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的有效路径。海门市秉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根、以水为脉、以绿为衣,加强规划引导,提升建设层次,不断筑高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的品牌与声誉。其成功经验对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具有深刻的意义。1.生态农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基本依托,使第二产业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出售、餐饮、休闲和其余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有机整合在一起的生态农庄,是多种产业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新兴交织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高标形态,有利于吸引现代元素改革传统农业促成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开拓农业功效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农民同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盈利,有利于深化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联系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行业范畴的扩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2.生态农庄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生态农庄涉足农业旅游,对资源与环境尤其关注,其生态点契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它作为城市绿地体系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关键的生态服务功效,包含确保和改善城乡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生态农庄的生态服务功能远高于其产出的农产品价值。生态农庄就像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在“水泥丛林”和“柏油沙漠”中起着“都市之肺”和“城市绿洲”的作用,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3.生态农庄是满足现代人旅游休闲需求的有效抓手。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历程加快,城市人口快速膨胀,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噪音和空气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加剧恶化,加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使得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生态农庄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升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向多元化和更高档次进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和美学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生态农庄作为旅游类型的新时尚,正逐渐兴起并被人们所青睐。生态农庄一般位于交通方便的城郊,居民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旅游休闲活动,从而达到调养精神、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的目的。4.生态农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农业偏重于寻求农业产品数量的产出,并存在大量滥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农产品品种相对简单,农业景观单一。生态农庄既追求高产出,又追求高品质、高效益,既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与发展,又要求人与人的和谐生存与发展,是融合生态式生产及生态式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庄的发展,可以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思维,使农业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应协调发展,引导农民走上高产高品高效的三高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盘点海门生态农庄蓬勃发展的现状

座落于海门市三厂工业园区东首的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核心区占地面积7000多亩,紧靠省道、沿江公路、环城公路和通启高速,交通十分便利。观光园依靠丰足的农业资源、优胜的生态环境、鲜明的特色产业和浓厚的乡村风情,逐步形成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综合性、融合化旅游景点。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建设集农业科技展示、山羊研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晤为一体,苏中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益最好、环境最优、配套最全”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和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区。观光园先后举办了“首届中国海门山羊高峰论坛”“海门山羊节”“羊家乐田园风光游”“桃花节暨招商会”等系列活动,提供了2个部级、3个省级、6个市级现场会,生态农庄和休闲旅游呈现良好发展趋势。2014-2016年间,园区重点建设项目共进行了30余次招投标,合同金额达946万元。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取得“国家星火计划”,成为“国家肉羊产业体系实验基地”。迄今已投入48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水、电、路、桥、涵、林、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不断加大生态护坡、景观路灯、输变电线路、绿化提档、门楼建设、园区服务中心建设、景观雕塑、沿线环境整治、主次入口广场及景观景点10个项目的提档升级版建设。2016年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第三期长廊、第四期忠维景观河亲水平台,建造山羊“3D/4D虚拟互动体验”展示系统及动感影视播放室、金盛绿园建山羊研发科普展览玻璃长廊、金盛绿园20亩智能温室及拓展集训基地,世外桃源体验区等项目。预计到2018年实现累计总投入1亿元,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人找寻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要,海门市编订了《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总体规划》,全力打造优势板块。园内羊业文化、珍稀苗木花卉、有机农田风光、高档水文化旅游、高端休闲、果业文化等六个优势产业板块各具特色,形成了“园中套园、连片超千、区域超万”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星期七观光园六个子园区,定位鲜明,特色突出。1.金盛绿园——羊文化板块。占地2000亩,投资11000万元。拥有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和肉羊研究院、羊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杂技表演馆、农业部标准化繁育场与克隆山羊基地、山羊博物院、全羊宴会馆与度假接待中心、亲子牧场、果蔬采摘、休闲垂钓、堤上泳池、肉制品加工等功能。获得了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国家星火计划、农业部标准养殖场、江苏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成功签约院士工作站。2.世外桃源——果文化板块。占地1000亩,投资4600万元。成功引进美国红提、新西兰猕猴桃、国产油桃、蟠桃、无花果等10种高档水果新品种,建有联栋大棚栽种区、果文化展览区、水果采摘区、销售区、冷藏与加工等功能;拥有文化长廓、艺术游乐桥,准备建恐龙园游乐区。3.味之原有机农场——有机田园风光板块。占地450亩,投资1200万元。在生产过程当中,无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转基因等有害物质,作为南通市首家有机农场,建成高标准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套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及电子商务体系,拥有“九畦”南通市著名商标,10个有机农产品得到认证。4.维景生态园——珍稀花卉苗木板块。占地600亩,投资1100万元。集中展出珍贵苗木花卉,例如水培花卉、墙体与立面绿化、室内景观组合与休闲观赏等。绿化造型区汇聚上百种植物造型,盆栽小果区汇聚多种小型园艺组合,鸟巢大棚观光区汇聚多种水培花卉组合、室内景观组合、室外绿组合。5.裴翠园——高端休闲板块。占地350亩,投资4800万元。秉承“生态园林、休闲乐园、心灵家园”的规划理念,以“生态、休闲、人文”为主题,让人们了解中国农博历史发展过程。建设婚纱摄影、拓展训练、水果采摘和差别化休闲接待基地四个功能区域。6.中维生态园——水文化游乐板块。占地1000亩,投资9000万元。建设80亩观赏动物表演项目的东城游乐园、200亩休闲垂钓区,集休闲垂钓、水上用餐、水上街道、快乐游艇等为一体,构筑一条靓丽的水文化旅游风景线。

金星农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化;中心村;卫星村

村落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类自发聚居形成的农村社区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本劳动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进程,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期。农民祖祖辈辈生存的村庄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多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村庄合并成为这一状况改观的契机。

一、村镇向心式定向发展的提出及思路

1993年笔者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使用“中心村”和“卫星村”的概念,提出村镇向心式定向发展的思路,指出逐步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村城市化不能在村镇自然扩张的过程中自发地实现,而必须纳入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文章强调,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地开发新城市,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包括集镇)。大力发展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的意义在于,中国幅员广大,农村多如星斗。城市少、城乡差别比较大。通过村庄向心式定向发展,每一个基层行政区划――乡(镇)形成几个大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成为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吸收农村剩余劳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其连接城乡的中介性、人口构成的城乡型、职业构成兼业型、经济结构混成型、社会文化融合型、社会组织中层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村镇向心式定向发展的农村城市化道路,是一条大村膨胀、小村减少或消失的道路,而不是目前大村镇膨胀、小村数量不减少面积也膨胀的道路。如果通过现存自然村自发膨胀连接成大村镇,则我们在耕地方面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不仅祸在当今而且遗害子孙,村镇向心式定向发展正是要解决农村既要城市化又要保护耕地这一现实的矛盾。这一构想的实施必将大大改变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景观,有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对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村镇向心式定向发展是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农村特点的,其目的在于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道路、城乡结合的道路、农村城市化的道路。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的繁荣,改变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使广大农民尽快地从物质上精神上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

第一,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建国以来,农民建房、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导致耕地锐减。再加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农村人口大幅度增长,土地问题越发显得严峻。统计结果表明,建国40年中国人口翻了一番还要多。一个值得忧虑的事实是:我们必须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l/5的人口。

第二,中国农村星罗棋布,村的规模几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不等。但多为数百人千余人的小村,村与村间距因地区而异。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村庄也密集,通常间距1-3公里,特别近的在1公里以内,甚至村与村相连呈链状分布。村镇自然扩张的结果,必然是耕地相应减少。据我们所见,一些建国初期相距0.5-l公里左右的自然村现在已经连成一体,相距1-2公里的村庄间距已减少一半,一般的村庄50年来占地面积都扩张了1倍以上。许多村庄人均占有耕地由解放初的1.5-3亩下降为目前人均只有0.5-1亩。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的减少、村庄的扩张与人口的增长状况是同步的、一致的。不少农民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大量兴建住宅、蚕食土地的现象忧心忡忡。例如山东膝州柴胡店镇总面积62.74平方千米。实有耕地29813亩。全镇平均每1.18平方千米就有一个自然村,平均每村150户,695人。人均耕地只有0.8亩。而占全镇2/3面积的平原地区平均每0.7平方千米就有一个自然村,按村落面积0.25平方千米计算。村落间距仅为0.33千米(330米)。随着村庄的膨胀(兴建新宅及机关、乡镇企业用地),这个间距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小(见图1)。

第三,村镇在原址上实现旧房逐步更新,各家各户难以同步一致,新旧房混杂,脏乱差状况难以改观。

第四,这些满天星式的村落把耕地隔成小块,十分不利于农田的规模化经营,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品化大农业,必须实现条块分割的耕地相对集中。因而,层层制订村镇建设的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应该循着向心式定向发展、村镇相对集中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农村城市化。在若干年内,把中国村镇数目压缩到现有数目的l/6左右,使现在的一个乡镇的几十个自然村合并为几个小城镇。每个城镇的规模数千人到一万人,或者更多。

目前村镇的盲目发展通常以浸润式四面扩张为多见,由于地形等原因,也有三面或两面扩张的。个别也有以一面扩张为主(十分少见),但扩张的方向也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宏观的整体规划。

我们提出向心式定向发展的主张。就是要把民用住宅、村镇建设纳入计划的轨道,根据村庄的自然分布情况,每个乡镇选取数个中心点(中心村),周围的自然村(卫星村)在扩建新住宅、新街道时均朝向中心点。卫星村原址内不准再建新房,旧房可继续使用,自然淘汰或有计划拆迁,从而实现各卫星村向中心村聚集(见图2)。

具体实施中。针对村庄自然布局等情况(诸如距离远近,是否有山岗、河流阻隔、另外还有铁路、公路、煤矿等),采取不同的方法:

平行位移法。卫星村较大,距中心村较近时,可采取全村整体向中心村滚动。实现向心式发展的方法。

蛇出巢穴法。卫星村沿着通向中心村的道路两侧兴建新住宅,以纵向发展为主,横向控制排数。宛如蛇出巢穴一般,使自然村爬向中心村。这种方法适用于距中心村不近又不太远的卫星村。

一步到位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卫星村原则上不再建新住宅,而在中心村划出一片位置,作为某卫星村的新建住宅用地,使卫星村一下子跳到中心村。这种方法适用于距中心村较远,规模不大大的卫星村。当然,这里所谓的“一步到位”并不是指全村整体搬迁,而是指具体的一家一户直接在中心村兴建住宅,而对于该卫星村而言,则可分期分批实施。实施一步到位的卫星村原址只拆不建,不过,可以保留机工具库、粮仓等。这里的先行搬迁的一家一户往往是因生产经营方面的需要而享受地方优惠政策在中心村镇商业区或乡镇企业集中区发展的专业户。在条件成熟时再解决空心村的剩余农户搬迁问题,搬迁的导向上也往往是支持农户以搬迁至城镇而由农业向小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户转型,原址的耕地可采取转包的形式。在村庄定向延伸的同时,卫星村旧址通常从与中心村背反方向开始逐步拆除旧房,开发为耕地(见图3)。

二、中国推动村庄合并,“大村庄制”成政改新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村庄合并问题渐渐引起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推进。山东、江苏、浙江是推进这一工作较早的省份。

如山东省建设厅2006年2月有一份官方文件:《对关于的提案的答复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

宋心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行村庄合并,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全省上下全面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您的建议非常及时,对确保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好步开好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您的建议,省建设厅非常重视,专门进行了研究,将通过以下工作,促进全省村镇规划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一是搞好村镇体系规划。以县或镇为单位编制村庄体系规划,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对规模较小、交通不便、经济实力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的村庄,逐步引导其向城镇或中心村集中。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抓好迁村并点工作……三是我们将进一步制定政策,积极稳妥引导合村并点工作。

2006年2月28日

山东莒南是村庄合并的先进典型。2004年底,莒南县行政村由937个减到759个。其中,三义口村由6个相邻的行政村合并而成,总人口达到了6060人,成为莒南县第一大村。2006年,乡里引入城市社区理念,筹建三义口农村社区。合并后的三义口村在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

近年来,村庄合并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中国正推动村庄合并 “大村庄制”成未来政改新目标》列举了村庄合并的积极效应:

(一)实现资金资源优势互补

与“大部制”改革同步,中国近期正在广大农村推动村庄合并,“大村庄制”将与“大部制”一起,成为中国未来政改的新目标。专家表示,村庄合并是继前一时期中国对于不同省区乡镇实行合并之后推出的又一重大改革。

著名“三农”研究专家高以诺表示,2008年中央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治理规划和试点,节约农村建设用地。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大村庄制”的实行,可以说完全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治理,更好地建设农村社区,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

(二)减少行政村及乡镇数量

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政体改革就“下头”而言,内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一时期正在探索村庄合并,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不久前中国对于乡镇实行合并之后的又一农村重大变革。据悉,目前,在浙江、山东、江苏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基层政府正着力推行乡村合并,大大减少了行政村乃至乡镇的数量,精简政府架构已取得较好效果。

高以诺指出,伴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或者转变成城市居民的人数日益众多,已造成一些村庄,包括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呈现“空心化”急增的趋势。另外,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个村庄拥有资源量的不同,强村与弱村之间也形成了较大差距。

(三)精简机构

相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农村有3.75万个乡镇,村级组织有64.5万个;乡镇机关干部约110万名,乡镇站所干部约170万名,村干部约为400万名左右。并村有利于精简机构。

(四)村民自治迈向社区化管理

据有关专家介绍,山东莒南县实行的村庄合并,为内地提供了未来村级管理的样本。该县行政村已由原来的近千个减少700余个。其中,三义口村六村合并后,解决了排水问题,新修了大道,设立了居民小区,在腾出来的空闲地上引进了农产品加工项目。整个村子成为一个较大的整体,既能使村子有条件集中精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亦能使村庄整齐划一,改变了过去一村一个小加工区的“小而散”、“小而乱”的局面,提高了农村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土地的集约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更有利于实现农村小区管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专家指出,实行村庄合并的“大村庄制”,对于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起好步”、“开好头”的重要作用。村庄合并其真正意义,还在于推动中国农村由村民自治迈入“社区化管理”,令农村变成城镇,农民变成市民。

三、村庄合并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村庄合并必须因地制宜,不能靠行政命令一刀切

2003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村民委员会规模的通知》出台,决定调整全省村委会规模,要求粤东、粤北、粤西的农村地区和山区,对凡少于2000户、区域面积少于2平方公里的村委会建议予以撤并。其实,越是山区,村庄规模往往越小,村与村的距离也大,交通不方便。并村委会带来的工作上的困难是显见的,如果并村委会和并村联动进行,更会造成不良后果。广东广宁原粗石口村主任叶新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苦笑着说:“山路不好走,最远自然村的村民到村委会盖个章来回要1天时间,是以前的2倍。”位于广宁县北部的北市镇9个村并成了4个新村,该镇在一份报告中说:“新村人口增多,山区村庄分散,干部减少,管理上难以到位。”宾亨镇也说,“边远分散村难以管理。”

可见,哪些村庄应该合并,哪些村庄不需要合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

(二)村庄合并要本着方便群众,造福人民的精神

据报道,广东广宁并村导致方圆60平方公里只1所小学。10年间,广宁洲仔镇芒头坝自然村的小孩上学经历3个地方:1995年以前是在芒头坝小学,之后这所小学被撤消,孩子们只得就读较远的粗石口小学。2004年,粗石口小学随着粗石口村委会一起被撤消,孩子们又不得不到10公里外的清水小学上学。2004年,桂水村与粗石口村一起并到了清水村,60多平方公里的清水村一跃成为广宁面积最大的村,此范围内6-13岁的小孩都要翻山越岭到清水小学读书,有的每天从家远程徒步往来,有的则在清水村亲戚家借宿。由于并村,该县古水镇太和村的4所完小并为1所,虽然“把好老师集中起来了”,但100多位小学生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上学的路上。

(三)村庄合并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能搞“拉郎配”

村庄合并并不只是简单地域关系上的“拉郎配”,而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历史渊源、文化纽带等方面寻找契合点,增强村民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经济为本,根据村庄间经济发展的相同性与互补性,找到村庄合并的契合点,实现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应,让村庄合并真正达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否则,不顾民意,强拼硬合,不仅不会暖民,而且可能会生出民怨。

建设大村庄,最忌讳的是什么?是一些为政者脱离农村、农民、农业的实际,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将其搞成“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大村庄建设的规划必须反复征求农民的意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方能实施。这应该成为政者必须遵守而不得逾越的规矩。

(四)“大村庄”不是千村一面的大楼房

一些地方在进行村庄合并工作时,出现了将大村庄合并简单地视为大楼房建设的苗头,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据报道,一些地方的农民住上了村庄合并后的5层高楼,然而农民却面临着将一袋袋粮食搬运上楼的尴尬。有的地方建了十几层、二十几层的高楼,农民坐电梯上下楼,拿着镰刀、锄头,同样是陷入很不方便的窘境。有的地方将城市的广场、街道、绿化、建筑风格搬到农村,造成了农村本土文化的失忆。大村庄的规划布局绝不能将城市建设的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到农村,必须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以及风俗的实际。一句话,要方便农民,要体现传承农村本土文化的精神。比如住宅样式要体现地域特色,江南农村住宅就不应丢掉黑瓦白墙的水乡特色,土家族的吊角楼更不能在建设大村庄中失忆等等。

(五)大村庄建设要量力而行,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大村庄建设要量力而行,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通常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量力而行、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乱摊派、强行拆迁,避免绘农民带来过重负担。兼顾好各方面利益和关系非常重要。诸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地方与国家、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等等。脱离实际的贪大求洋,往往会出现盲目上工程,造成地方财政支持困难的现象。继而引发摊派搞建设,加重农民的负担。在这方面也是有教训的。一些地方在大村庄建设中,统一为农民贷款建楼,农民住上别墅之时,就是沦为“房奴”之日。这样的大村庄建设,不是为农而是害农。

(六)合并不是目的,“大村庄制”不是简单合并

村庄合并不能为合并而合并,村庄合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良性发展的手段。有论者指出,大村庄不是简单摊大饼,将“农村变社区,农民成市民”,如果农民的身份没有改变,形式的改变无足轻重。建立“大村庄制”,核心应该在更大范围建立农村共同体,关键是改变农村治理结构,有利于乡村善治。

村庄合并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供给,在相同成本投入或者减少成本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农村土地的整理与合理利用以及农村人力资源的整合,也是大村庄制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进程,进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有效途径。村庄合并后,必然带来村级领导班子人员的大量精简,尽管节约了开支,但村庄扩大、管理力量减少也会给乡村治理带来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各个村庄之间经济条件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村庄合并后带来的权利分配等诸多问题也将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显现,这就需要具有管理和服务功能的强有力的基层组织进行支撑,进而更加需要村民自治的完善和发挥效用。这对基层民主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考验。

(七)村庄合并要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的原则

要提供适应农村特点、地区特点的标准化住宅方案和街道整体规划,在村庄定向滚动、更新中使千百年来的脏乱局面得到改观,形成整洁文明的村容村貌,具体地应做到如下几点:家畜相对集中圈养、家禽笼养、畜圈天天打扫;污水池、便池全封闭,村内不准堆积农家肥;在发展生态农业中搞好作物秸杆的合理有效利用,短期内消化不了的不准在街道上堆放,而应集中专门场院堆放,也可紧压打捆放置于各户储室内;使用自来水并有相应的排污系统;改进炉灶,推广使用沼气、型煤、煤气,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搞好绿化。村镇规划中,除了要安排好街道、宅院绿化外,还要有一定比例的绿地;乡镇企业受资金、设备的限制,条件比较差,因而要妥善解决好大气、噪声和水污染问题,适当选址并进行有必要的投资和管理,要在设计、施工、验收时把好环境保护关,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八)村庄合并要关注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问题

村庄兼并涉及到复杂的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搞不好会引发矛盾和纠纷,不利于社会稳定。一般富村、强企业经过多年创业,集体经济实力都比较雄厚。按集体所有制性质来说,资产应属于集体的每个成员共同占有。如前宋村原有1000口人,集体固定资产6.3亿元,平均每个人拥有63万元。目前在兼并中一般都实行了分期过渡的办法,但人口少的村较容易被接纳,可以直接享受到富村的住房、养老等福利待遇,而人口多的村虽然也贡献了土地和劳动力,却很难享受富村的村民待遇,出现了同村村民的不同待遇问题。这就使兼并村和被兼并村的村民均有不公平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还须进行深刻细致的探索。

四、结论

逐步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村城市化不能在村镇自然扩张的过程中自发地实现,而必须纳入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走村镇向心式定向发展的道路,针对村庄自然布局等情况采取3种不同的方法:平行位移法、蛇出巢穴法、一步到位法。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必须因地制宜,不能靠行政命令一刀切;要本着方便群众造福人民的精神;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建千村一面的大楼房;要量力而行,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要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的原则;要关注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开城.村镇“向心式定向发展”的构想[N].光明日报,1993-05-09.

2、山东省建设厅.对关于《实行村庄合并,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提案的答复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EB/OL].,2006-07-24.

3、吴宝书.莒南县:村庄合并谱写和谐曲[N].大众日报,2007-02-01.

4、刘越山.中国正推动村庄合并 “大村庄制”成未来政改新目标[N].人民日报,2008-01-30.

5、向振中.广宁并村:“大村庄制”水土不服[N].南方农村报,2008-03-03.

6、晋登岗.村庄合并莫搞“拉郎配”[N].农村大众,2007-11-02.

7、杨金溪.“大村庄”不是千人一面的大楼房[EB/OL].comment.省略/system/2008/01/31/051134101.shtml,2008-01-31.

8、廖保平.大村庄制不是简单合并[N].海峡都市报,2008-02-01.

金星农庄范文第4篇

(一)加强领导,做好指导

*乡19个行政村,对已列入旧村改造计划或已进行旧村改造的村,乡班子和驻村干部建立联村制,帮助他们寻找发展,改造思路,碰到疑难问题,邀请有关部门下村帮助解决,包括政策处理,资金落实。定期召开旧村改造工作会议,并邀请市、乡级人大代表及有关站所负责人参加,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接受他们的监督和指导。20*年召集二次市、乡代表和村双委成员到旧村改造取得显著效果的有关村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二)强化规划编制,抓好示范建设

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先,*乡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编制,现完成3个村规划编制,在编2个村。

*乡现已有2个省和*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9个*市和*市村庄整治合格村,为了全乡村庄整治建设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乡政府分批进行上报创建并加大基层组织,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仿等有关工作的力度,确保各项指标的达标,对村庄相连指导进行连片整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争取政策保障,抓好资金投入

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资金投入,*乡各村集体资金空缺,上级政府财政支持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乡指导有关村广泛发动外出务工经商青年,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农村有句俗话叫“有钱出钱,没钱出力”。20*年全乡共投入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300余万元,拆除路边坑30余个,老屋18间,建污水处理池4个,文化广场2个,在使用经费上,每项建设都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征求村居代表意见后再进行,确保经费合理投入,保证环境整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四)深化服务,抓好长效管理

旧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我乡不仅在政策层面上对各村加以引导,还注重在如何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做到经常指导、经常督促、经常检查,帮助制订整治方案,协调解决难点纠纷,组织开展拆除声违章建筑,积极参与群众思想动员等等。

抓好长效管理,促进村庄整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20*年全乡创三星1个村、二星4个村,一星2个村,*市环境整治合格村2个。通过市财政年度“以奖代补,”资金相挂钩办法,激发各村的争先创优意识。为了更好地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我乡把用地指标用于旧村改造的村,帮助他们解决拆迁问题。

一年来,我乡在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如资金紧缺、用地指标紧张及各村发展不平衡等。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乡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为建设有山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20*年我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市、*市的部署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示范村,连片整理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政策措施为保障,全面推进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改善我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力度

乡、村两级要建立健全旧村改造工作机制,做到年初有计划,有部署,乡政府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办公室一起及时下村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形成,营造良好的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工作氛围。在村口、村内制作精美宣传牌和标志性设施,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

(二)落实有关指标,进一步抓好示范创建

基层组织、计划生育、综治、是乡镇政府的各项重要中心工作,同时也影响着创建示范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20*年我乡对创建示范村的有关村要强调以上几项工作,做到月月有汇报、月月有督查、月月有通报。去年茅坪等5个村上报*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没有通过,力争20*年顺利通过。

(三)抓好分类指导和村庄连片整治

因村制宜,对有条件的村改造和整治相结合,对偏僻或条件差的村实行以环境整治为主,并以张庄村示范带动促进作用。努力使夏林头、仰后、南充、泽基、张庄连片整治使乡政府周边村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金星农庄范文第5篇

各村、各单位:

为持续提升农村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镇村人居环境一体化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路

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统筹规划,整合项目,加大投入,逐步提升,着力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全面运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打造“路净、庄美、水清、岸绿”的生态宜居村庄。

二、工作目标

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水平,实施区域范围内交通道路沿线环境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强力推进长效管理全覆盖,确保列入今年省验收名录的11个行政村通过省级验收,力争创建1个三星级康居村。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合项目、统筹建设原则。整合财政一事一议、农桥建设、农村改厕、村庄绿化、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等项目,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庄环境整治水平。

(二)坚持提质扩面、综合治理原则。对已开展过整治的村庄进行环境再提升,注重交通道路、河岸沿线的环境治理,重视镇村结合部等重点地段卫生环境治理。

(三)坚持建管并重、长效管护原则。继续实施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快落实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

四、重点工作

(一)持续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庄桥梁、道路、停车场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力度,各村要按照村庄整治提升的要求,加快推进一事一议、农桥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居住和出行条件。加强村庄健身场所及健身器材更新建设。加快改厕进度,加大公厕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未进行过户厕改造经申报批准纳入2014年省改厕项目的行政村,可在户改厕范围内,新建3-4座公厕。扶持村级污水处理和垃圾中转设施建设,以整合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抓手,分年度推进村级污水处理、垃圾中转设施建设、畜禽粪便处理等项目。开展绿色家园建设,对村庄道路、河道实行全方位绿化,确保有路有树、有河有树,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争创1个绿化示范村,3-4个绿化合格村。

(二)着力提高村庄环境整治质量。各村要认真组织开展“整治回头看”,采取现场排查、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逐步拓宽整治覆盖面,促进全村范围内环境整体提升。对去年上半年开展村庄河道疏浚的5个村有结转任务整改到位的,核发剩余30%的市补考核资金;对去年下半年开展村庄河道疏浚未验收的6个村实施跟踪监督,确保完成土方任务,通过市级验收。列入今年省验收名录的11个村,要对标补差抓完善,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加强长效管理,确保通过省验收,对未通过省验收或长效管理未通过市级验收的,扣发5万元补助资金。对已命名的三星级康居村,要在挖掘特色上下功夫,探索与农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途径,促进村域经济同步发展。已命名的二星级、一星级康居村,要对照更高等级康居村标准,完善设施,提升功能。

(三)全面落实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各村要结合实际,合理制定方案,建立卫生保洁、垃圾转运、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按照有长效管护队伍、有长效管护设备设施、有长效管护职责、有垃圾处理途径、有监督管理制度“五有标准”,重点突出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和垃圾填埋场规范化建设,整治沿路沿河垃圾,构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体系,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提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水平。按照省定农村人口每人32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五、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配强工作队伍,持之以恒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提升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引导群众参与、支持、配合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引导群众强化环境卫生意识,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镇政府将适时组织会议,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作联动,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镇环境提升及长效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二)明确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是组织实施农村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整治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和项目组织实施。镇整治办牵头组织考核验收;财政所负责资金的管理以及一事一议、农桥建设管理工作;水务站负责村庄内河道疏浚完成情况考核工作;卫生院负责指导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林业站组织开展绿化示范村、合格村创建活动;文化站负责指导健身场地建设和体育健身器材安装使用;环保办负责督查指导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设;镇纪监部门负责村庄环境整治水平提升和长效管理落实的效能监察。

相关期刊更多

开发性金融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

地域性辽金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