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每个人都在变

每个人都在变

每个人都在变范文第1篇

有人曾经问我这个化学老师:“你认为幼儿园的孩子最应该接受哪方面的教育?”我想了想,觉得应该是对差异或差距的认识和理解方面的教育。同属世界上的人类,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国外有一种教育理论叫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说,任何人都有潜在的八种智能,每种智能又有多种组合方式,组合而成的每种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但每个人在每种能力上表现的强弱是不同的。

我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常常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自以为是或绝对权威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或学生,比如,邻居家一个孩子,父母都是理科老师,一直想让孩子在学校里功课好,招人喜欢,然后考上好的大学,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可他们谁也没有办法给孩子讲清所谓的数学上的算理和化学上的变理,孩子对数学和化学还是一窍不通。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思路,从孩子自身的优势特长出发,来加以教育。孩子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喜欢手工编织,美术感觉好,但是在数理思维方面上始终欠缺,他们便走向美术、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教育,现在这孩子早已完成了艺术类的大学课程,干上了室内装潢设计这行,现在在业界已小有成就。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固有的天赋,选择适合孩子自身发展的教育。著名作家郑渊洁也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要保护好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尊严地活着,这才是对合格教育最起码的要求,一刀切是要出问题的。

古人云:滴水能穿石。化学上讲这句话是正确的,它属于一种化学变化,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氢钙,使石头溶解。这句话用在教育孩子上,是指一个人如果去努力做事的话,事情就会向着他想的方向发生改变。这千年来的古训一直激励着人们通过去努力做事,实现自己理想的改变,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在哲学上讲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可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另一类差异,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不管你怎么努力,就是不能实现改变的差异。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些生来就有的差异或差距,有些就是不能通过努力去实现改变或实现完全改变的。世界上物与物、事与事是不尽相同的,化学上讲的变化包括物质可以改变形状的变化和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变化,但那也是有条件限制的,最起码两物质之间的元素组成要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其次才是如何创造条件促其实现变化的事情,如果缺少了“组成元素”相同这个前提条件,在化学这个层面上,无论你怎么改变条件也是不可能实现转变的。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改变是受条件限制的。同样,差异也不是通过努力就都一定会实现改变的。

那么,对于那些我们无法通过努力来改变的差异我们如何去理解它、接受它,利用它从而赢得幸福人生呢?众所周知:玫瑰,热情似火,含苞待放,为世人喜爱;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为世人仰慕,它们在一样的春天里拼命绽放争春,如果玫瑰无视自己的热情而只想要牡丹的高贵,牡丹也是只想要玫瑰的热情而不庆幸自己的华贵,那它们谁也不会幸福,因为它们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它们谁也不会变成谁。如果它们不明白这种差异,一直在嫉恨中、痛苦中、明争暗斗中,暗无天日地度过一天又一天,直到突然有一天,秋风像扫落叶一般席卷而来,吹残了它们美丽的花瓣,吹走了它们枯萎的黄叶,结束了它们绽放美丽生命的花季,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如果是这样的话,凋零着的玫瑰和牡丹会怎么总结自己的一生呢?但是如果换种活法,牡丹珍爱自己的拥有,也欣赏玫瑰的风采,知道每种花都有差异,每种花都有自己的使命,每种花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生命价值和生存的理由,它们何苦还要去无谓地折磨自己,虚度美好时光呢?这个比方是告诉我们:每种生命之间的差异都是上天的赐予,都是值得我们小心呵护、倍加珍惜的,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让我们能如此珍贵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不但不珍惜它却拿它去悲天悯人,那是违背天意的。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如何使人在现有的条件下变得幸福,而不是使亲人陷入不幸之中后自己也没有变幸福。父母或老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让他们慢慢明白这种差异或差距,要教他们学会怎样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世界,最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与别人不同,要学会做出判断和选择,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个世界因为差异才丰富多彩,也正是因为丰富多彩我们才要去选择。差异让我们每个人都活得无可替代,我们应该感谢存在于我们身上的与别人不同的这些差异,小心呵护它,倍加珍惜它。让我们努力去改变能改变的,去适应、去理解、去承认,更去珍视我们不能改变的,让我们都能顺应这个世界的法理去改变。

每个人都在变范文第2篇

一、“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问题也称牛顿问题,最早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在《普通算术》中提出来的。形如:牧场上有一片匀速生长的草地,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解决这类问题时,难点是草的总量在不断变化,其中包括草的增加:每天新长的和草的减少:每天被牛吃掉的,而且牛的数量在变化,每天被吃掉的草的量也有所不同。因此解题的关键是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到不变的量,以不变应万变。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有以下这些不变的量:(1)牧场上原有的草的量;(2)每天新长出的草是不变的(匀速生长);(3)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是不变的。求出这些不变的量,以不变应万变,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我们不妨假设每头牛每天吃草的量为1份,从而我们可以求出10头牛吃20天的草量为:10×20=200(份);15头牛吃10天的草量为15×10=150(份)。200份草=原有的草+20天新长的草;150份草=原有的草+10天新长的草。两者都包含原有的草,区别在于新长的草量,为什么前者会比后者多出200-150=50(份)的草?我们不难发现,是因为前者比后者多长了20-10=10(天),也就是说多长的10天的草量就是那多出的50份草,从而可以求出每天新长的草量为:(200-150)÷(20-10)=5(份)。最后利用“每天新长的草量为5份”这个不变的量求出最后一个不变的量:原有的草量。可利用10头牛吃20天的草量为200份求出原有的草量为:200-5×20=100(份);或者也可用15头牛吃10天的草量为150份求出原有的草量为:150-5×10=100(份)。至此,所有不变的量都已经求出,以这些不变的量应对千变万化的问题,就容易多了。最后要求可供25头牛吃几天,主要有两种想法:(1)25头牛吃草每天消耗25份草,同时每天会新增5份草,也就是说每天净减少25-5=20(份),原有的100份草,100÷20=5(天)就被吃完;(2)由于每天新增5份草,我们可以让其中的5头牛专门去吃每天新增的草,自给自足,剩下的25-5=20(头)牛只能吃原有的100份草,100÷20=5(天)吃完。两种想法略有不同,但列式相同,其本质也一样。

至此,整道题就解完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到不变的量,然后求出这些不变的量,最后利用这些不变的量再求出最终的问题。

二、“牛吃草”问题的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牛吃草”问题。比如:火车站的检票口,在检票开始前就已有人在排队,以后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从开始检票到等候检票的队伍消失,同时开4个检票口需要30分钟,同时开5个检票口需要20分钟。如果同时打开7个检票口,那么需要多少分钟?这类问题是“牛吃草”问题的变形,与“牛吃草”问题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我们不妨也先分析一下题意,找出其中的不变量:(1)检票刚开始的一刹那等候的人数是不变的,这相当于牧场上原来的草;(2)每分钟新来的人数是不变的,这相当于牧场上每天新长出的草;(3)每个检票口每分钟检票的人数是不变的,这相当于牧场上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在这题中,检票口相当于牛,人相当于草,我们先求出以上这些不变量,最后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每个人都在变范文第3篇

我的童年是无助的,少年是孤寂的,青年是多难的,如今是充实的。英雄的父亲传承给了我执著的禀赋和消化苦难的能力,不惑的我沉淀了生命的精华,温润而奢侈地享受着生活的甘霖,工作着而快乐着,忙碌着而幸福着。

如果不是一次次地与死亡擦肩,也许我不会如此珍惜,也许就没有我的今天!对我而言,生命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身不由己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活总是以多种的面目出现的,有时往往始料未及。既然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死,那么请把死亡看作轮回,把磨难看成历练,把嫉妒当成赞美,把失意化作起点。生活的本质是让人收获的,需要自己努力去发掘其美丽的深意。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落,一片秋叶,一潭清水,一抹记忆都会在爱的世界有了色彩和灵性、生命和呼吸。

每一个人都孕育着最大潜能,每一次挑战都会激发生命的潜能,生命因磨难而升华,生命因磨难而精彩。每一次精彩都诠释着奇迹;每一次精彩都凝聚着永恒。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背负所要的走完全程,然而,生活里的每一个景致、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感动都在构成我们的爱的品质和生活态度!人的真正的幸福来源于深刻的生命意识,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有很多时候,我们一路追寻,忘记自己的所在,忘记了路旁的风景,执著一念,只看前方。其实找回迷失的自我,感受美丽的人生,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才算是得到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所有的日子都是风和日丽,不可能所有的旅程都道路坦平。磨难不是命运的残酷,反而是上苍对生命的最好礼物。几乎每一次磨难都是人生的巨大挑战;几乎每一次磨难都是人生新的起点。从磨难中奋起,就会拒绝平庸,变得聪慧,变得理性,变得勇敢。磨难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人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不曾放弃人格的尊严和信仰的光辉,在生命的原野,曾经的苦难和黯淡随风而逝,尽情地享受由文学和激情碰撞带来的骄傲的从容和生命的激扬,以别样的勇敢追求着生命的强度和力度、长度和宽度。

每个人都在变范文第4篇

北方的冬天依旧如自己记忆里那样凄凉,苍白永远是这个季节最主要的色调。

人永远是这样奇怪的动物,老是因为外界的一切,改变着自己想法,改变着自己的看法,改变着自己的性格,改变着自己的心情。冬季的风是寂寞的,冬季的天是寂寞的,冬季的严寒是寂寞的,甚至于,冬季的人,也同样是寂寞的。

朋友曾告诉我,写东西的时候,投入了自己的感情,那么,每个人在看自己所写出的东西是品味的也同样是自己所付出的这一些感情,也许是吧。

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没有下雪。

其实,自己一直以来也一直在诧异这些问题,在我的印象里,北方的冬天似乎永远和皑皑的白雪画上等于号,雪一年年变少,以至于今年甚至没有下出丝丝。我喜欢雪,每个北方长大的孩子应该都对雪有着自己最为特殊的感触和感情,飘落的雪中埋葬的不单单是自己的回忆,还有自己那点自己才知道的小秘密,小幼稚。

小时候,走在铺满雪花的还没有这么宽敞的小路上,眼前的一切都是白色的,屋顶是白色的,树枝上压着的也是白色的,人是白色的,连邻家养着用来看门的小狗,懒洋洋的表情上,也带着沾满雪花的碎碎的笑容。踩着雪,听着那咯吱吱的声响,现在回想起来,老是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特定的景物总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候才会给人特定的感觉。

那时候的雪,像泡沫一样,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着泡沫一样暖暖的白,更是因为她像泡沫一样迷幻,像泡沫一样柔软,像泡沫一样一碰即逝,像泡沫一样,消失了,想找都找不回来。

那,就是我和我的泡沫华丽。

每年都会有着这个时间段。

初冬的霜白了伊人动人眼眸的季节,当树枝上的最后一片落叶被瑟瑟寒风侵袭,击落。

落下的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像死去的蝴蝶一般,死了,就坠落,然后被沙土掩埋,最后,也同样化作尘土,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冬季的城市依然繁忙。

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我们都是这每天穿梭与城市人流中的小小的一分子,城市永远不会记住我们,我们却渐渐记住了身处的这个城市。

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每个熟悉的景物,每个熟悉景物里生活的每个熟悉的人。

每天站在熟悉的华夏天桥上看着脚下熟悉的景物的一切的一切,种种的种种。

熟悉的大厦,熟悉的喧闹,熟悉的人来人往,熟悉的车儿,熟悉的红绿灯,熟悉的闪烁着的熟悉的景观灯。

于是我们开始厌倦,开始拼命躲避,开始拼命想远离这熟悉的一切,人们往往亲切的称呼这种习惯叫做新鲜感的驱使。

仿佛离开自己熟悉的这一切,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都从头开始,便是永恒。

我常常把自己的生活比作一个不断转动的陀螺,它不管你的想法,

同样不在乎你的看法,它就在哪里转阿转阿,收到地心引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它迟早有一天会停止转动,但它停止转动的那一刹那是什么时候?不加以干预的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也永远都不会懂得,甚至都不会在乎,但它确实是那么实实在在存在的,它确实在那里转动,转动的时候,人们往往经历了开始,经历的结束。在这旋转的生涯中,每个人都免不了被这陀螺转晕,变得迷失,变的彷徨,变的如那些大文学家文章里写的各种各样不同寻常的忐忑和那样忘却的别样的心境,然后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之间到底谁是真的,又或者,真是和梦境二者都是假的,你根本不知道。

生活是泡沫,同时生活也是华丽的。

别人的想法,说真的,我不善于,也不奢求于去揣测,知道了怎么样,不知道又会怎么样,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想偷也也偷不走。

所以说,我一直以来在乎的都是我陀螺一般的生活,在乎的是我和我泡沫的华丽。

于是我开始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好好的生活,我的世界里有好多人,我所相识的人,还有我所在乎的人。也有过客,同样人来人往,同样车来车往。和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不一样。

于是,我开始像其他所有人一样,又开始厌倦了,因为熟悉,我迫不及待的想离开这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是阿,去一个新的地方,

一切都从头开始,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就是永恒。

于是,我的世界夕阳西下。

太阳公公耷拉着自己疲惫不堪的丑陋的面庞注视着自己面前的这个他自己也异常熟悉的世界。什么都不带走,却带来了黑暗,无尽的黑暗,漆黑的夜晚像一块巨大的幕布,随意的铺撒,变遮盖了整个世界。

黑暗带给人们的没有新奇,没有新鲜。黑暗从古至今都和无尽的恐惧和恐怖画着等号。

黑夜像一个无尽的黑洞,洞的那端,是恶魔,是鬼魅,是僵尸,是什么?我们永远都不知道。

于是,人们发明了灯光,像星星一般小小的灯光,但是这灯光毕竟是光,是光就与温暖,有光的地方就有家。

就这样,人们告别了黑暗,当光芒亮起,人们开始重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世界,新鲜的劲头终于过去,眼前的一切还是自己所熟悉的一切,于是人们又都陷入了挣扎,不管是在我的世界,还是在这个我的世界之外的这个庞大的世界。

在黑暗和熟悉的选择题面前,人们终于选择了熟悉。

其实在这个熟悉的世界中,生活,挺好。

昨天,有人跟我说,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没错,什么是生活,莫过于生下来,活下去。

很多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就像我,就像我身边的很多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景物,陌生的声音,和陌生的人,陌生的自己往往带着自己陌生的情绪去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自己眼前这一切的陌生。

然后,有一天,当自己打量着自己身边这所有原本陌生的东西,发现他们变的熟悉,变得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他们的位置,于是,又害怕了,变得无比怀念心里那个曾经十分熟悉的世界,又开始拼了命的往回赶,看到了自己的熟悉,才了解,那种熟悉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亲切。

我们都经历了无比泡沫又无比华丽的世界,即使有很多不开心,但无一例外,我们都深深热爱着自己面前的这个世界,不管你承不承认,也不管你经历过什么,这就是事实,这就是真理。

黑夜过后,白昼总会到来。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就是会这样无差别的洒在每个人面庞上,红红的朝阳带来的总是新一天红红的气氛和天边被太阳染红的红红的鱼肚白,阳光很美,照亮了有雪的,没有雪的,干燥的或是湿润的道路,照亮了那光秃秃的树干,树叶化成的泥土,天桥,汽车,大厦,等等熟悉的一切。它们很美。

阳光是温暖的,和黑夜一样,是一个永远都不变的哲理。

总有一天,阳光会照耀在每个人的脸上,照在每个人的心里,照在每个人的小世界的每个角落。

照在泡沫上,反射出那份独特的美丽,塑造出,只有我们自己才懂的泡沫的华丽。

我和我,泡沫的华丽。

每个人都在变范文第5篇

亲情是每个家庭必要的,一个家如果没有亲情就等于树没有了枝干.

我在15岁以前每天都是早早的起床,每天都认认真真的上课.每天和家人都打成一片块块了了的生活.当我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是耐心的帮我纠正错误.让我对自己所做的错事有所领悟,可是到了我15岁以后,我却觉得自己重新站在了一个人生的起跑点上,不过在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父母的"声音",不只从何时开始我讨厌自己父母的声音,妹妹的撒娇声了.以前我是多么喜欢啊!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在15岁的生涯中,只要是做错一点事,就会在我的耳变传来父亲的责骂,母亲的教训,每天都是按原来去上学,去玩,去做一切活动.可当我做了错时却和原来不同.

每天面对父亲的责骂母亲的教训,我的心中开始对父母产生了排斥!或许是我错了,或许是父母存在一些问题,我的心由于父母的每天批评产生了错乱感觉.有时我会和父母顶嘴,明知道自己不对,可还是去和父母争辩.有时父母会错怪我因而会是我产生逆返心理.这是否亲情出现了变质.

每个家庭都有精彩的一部分,可当精彩过后家庭的花瓶是否会出现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