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目眩神迷

目眩神迷

目眩神迷范文第1篇

黄海:得了眩晕病真令人烦恼,服药治疗效果也不好,能否通过手术治疗呢?江医生,哪些病人适合做手术呢?

江教授:最早的手术是在1927年由法国医生Portmann针对膜迷路积水所进行的,以后又扩大到听神经瘤、血管性眩晕等。

手术的种类分为保守性及破坏性两种。保守性手术有球囊切开术、内淋巴减压术、星状神经切断术和前庭神经切断术等。破坏性手术有迷路破坏术。两者的差异在于术后还能不能保持原有听力。很显然,迷路破坏后听力也就彻底丧失。

迷路破坏术通过电凝固、超声波、冷冻或酒精注射等加以破坏。近年来还开展一种化学性迷路切除,是利用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作用,如在迷路开窗处放置吸附庆大霉素的明胶海绵,让迷路慢慢地被“毒死”。

前庭神经切断术的原理如同将电话机的线路切断一般,使之与前庭中枢失去联系,当然,控制眩晕的效果也就令人满意。目前此法已成为治疗顽固性眩晕的首选方案。

一般来说,手术治疗适合于对保守治疗无效、眩晕迁延日久、无法工作或生活难以自理的严重病例。在决定手术疗法之前应详细了解病情,以具体分析手术疗法的得失。凡确诊为梅尼埃病、患耳已经丧失实用听力并受耳鸣困扰者,可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黄海:江医生,病人接受手术总会有所顾虑,这种破坏、切断的名词,听起来也有些吓人,能不能再具体地将各种手术介绍一下,先说说内淋巴减压术是怎么回事?

江教授:我们已经知道梅尼埃病是因为膜迷路积水,内压增高。内淋巴液充满在内耳膜迷路内,并接内淋巴管穿过骨性前庭导水管,在末端形成囊状膨大,称为内淋巴囊,成为内淋巴液的去处。那么,通过手术切开内淋巴囊就可达到减压的目的。为了避免再阻塞,还可以用硅胶管或薄膜放在切口处。这种手术的设想颇有些“釜底抽薪”的味道,让迷路积不起水来。但是,因其远期疗效不佳,而且还有并发脑膜炎、破坏听力之缺点,受到医学界的质疑。

黄海:您刚才提到“釜底抽薪”,我觉得迷路破坏术才真正算得上是“釜底抽薪”。因为前庭器官的大本营给端了,眩晕总该止住了吧,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江教授:提出以破坏迷路来达到治疗周围性眩晕还是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的事。最初是通过外耳道直捣“黄龙”――迷路,在中耳内壁,即迷路外壁上打开一个窗口,通过物理作用破坏膜迷路的前庭部分,尽量保护耳蜗功能不遭损害,以达到既消除眩晕又保存听力的目的。这种手术看来很好,手术过程还局限在颅外,算是比较安全,但还存在一个术后前庭功能能否代偿好的问题,尤其对老年病人更应慎重,事实上就有部分病人术后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黄海:刚才您已提到化学性迷路切除,它的疗效又怎样呢?

江教授:说到化学性迷路切除,就要提起1971年意大利医生Arslan,他首创内耳食盐治疗,即通过手术将食盐结晶放在中耳和内耳之间的圆窗膜上,食盐溶解后利用渗透压的作用使内耳呈脱水状态。这种手术亦会损害听力,但操作简便。

真正算得上是化学性迷路切除的是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庆大霉素。初期是通过手术,过程与食盐治疗类同,为求药物能顺利进入内耳,还可以在迷路骨壁上开窗,此手术能使87%的病人得以控制症状,生活能力也大大提高,手术并发症极少,比较安全、有效。然而它毕竟是一次手术过程,于是另一种经中耳注入庆大霉素的治疗又应运而生了,其疗效同样令人满意,更显出其安全、简便的优点,一般只要在门诊即可施行,所需费用也就大大减少。

我个人推崇经中耳注入庆大霉素的治疗,在此就再多讲几句,先用鼓膜麻醉剂放在鼓膜表面,穿刺点选在鼓膜的后下象限,将配制好的庆大霉素0.4毫升,注入中耳腔内,然后将头部侧面转位45度,并保持20分钟,告诫病人在此期间勿做吞咽动作。所用的药物浓度为每毫升含庆大霉素30毫克。整个疗程是每日1次,连续2~3次。治疗有效率为90%,听力下降者约30%。

黄海:听了您的介绍,印象中您还偏爱前庭神经切断术,那么请再详细讲讲这种手术的开展情况。

江教授:对梅尼埃病,当药物治疗无效时,不得以而为之,将单侧前庭传入通路切断是一种不错的设想。

前庭神经切断术始行于100年前,要找到前庭神经当然要打开脑壳,即进入颅腔内。目前多采用经迷路或乙状窦后入颅,在手术野中可以很容易地区分灰色的前庭神经和白色的耳蜗神经,这就方便于用小刀将前庭神经切断,而不致于误伤耳蜗神经。经此手术治疗,不仅眩晕症状可望解除,且能保持原有听力,这就非常适合于听力完好而眩晕严重的病例。

黄海:说了这么多手术治疗的方法,总的效果如何?该如何评价?

江教授:对眩晕病的治疗效果评价是很复杂的,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由于各人所持标准不同,众说纷纭,这可能还掺杂着病因难明的因素在内。应该承认,所有的手术近期效果均令人满意,但经长期观察,又都不令人满意。所以,对于手术效果的评估应有足够的观察时间,至少要通过2年的考验,即使这样,还不能算是远期疗效。

关于手术能否取得成功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病人的心理状态。最典型的例子是内淋巴囊手术,有些患者术中并没有找到内淋巴囊,由于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手术,故患者并不知道手术的经过,然而幸运的是术后同样取得疗效。另一种情况是找到了内淋巴囊,有的切开引流,有的并不切开,其结果亦没有明显差别。看来良好疗效的取得,很可能最终是通过心理因素获得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即对患者的潜意识进行了调整,而与手术本身及其种类似乎关系不大。

黄海:江医生,眩晕病人应如何进行自我保健呢?

江教授:各种眩晕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一些眩晕疾病的自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受精神因素的影响。有些疾病完全是功能性问题或纯系情绪因素所致,为此,病人应解除顾虑,树立信心。同时,还应多做有益于健康的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最好能做一些散步或慢跑等运动。更有针对性的是前庭功能锻炼。具体的方法分4个阶段:① 双脚并拢站立,睁目与闭目各30~60秒。② 闭眼原地踏步100次,同时双臂上举。③ 闭眼置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呈同一直线上,站立60秒。④ 金鸡独立式,同时闭眼30~60秒。这种训练进行得越早越好。

简便的平衡训练还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目眩神迷范文第2篇

    眩晕和头晕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表现。诊断眩晕是哪一种疾病引起的,有时比较困难。因引起眩晕发作的疾病很多,有中枢性疾病,也有内耳前庭器官疾病等。眩晕与头脑不清、昏昏沉沉是有区别的。眩晕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环境或自身在旋转、摆动、上升、倾斜、天翻地覆感觉。眩晕发作时伴随着相应症状;如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恶心、呕吐,耳鸣,复视,错定物位,面色苍白、出汗,甚至血压下降等。

    1  眩晕

    眩晕(Veritgo)一词来原于拉丁文“Vertere”有旋转意思,与头昏、头晕(Dizziness)不同,严格的说,头晕应包括眩晕范畴,但不能说将眩晕纳入头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Dizziness与“Vertigo”应用仍比较紊乱,很难统一。中、老年人发生眩晕百分率较高,据国内报告女性发生率52%,男性为39%。国外统计报告认为50%~60%的中、老年人发生过眩晕症状的。

    1.1  眩晕发生机制  一个人要维持人体正常平衡,主要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本体感觉,以及传入通路与中枢结构如大脑、小脑功能正常,才能维持平衡。前庭感觉系统与中枢前庭核、小脑、红核,通过视、触觉不断地将反射调节作用,使人体维持平衡。皮质下中枢还将传导至前庭皮质中枢(颞上回后上部,以及颞顶交界处和岛叶上部),促使调节人体平衡更加完善。前庭器官包括三个半规管及椭圆囊、球囊组成。半规管内淋巴液由于惰性作用可以移动。前庭椭园囊、球囊,对直线运动的加速、减速、震动、颠簸等起着重要作用。前庭器官及前庭末稍感受器与脑干、小脑、内侧纵束及脊髓均有广泛纤维联系。前庭小脑束与小脑联系(小脑亦是平衡器官),内侧纵束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相联系。如前庭器官及其通路上受到刺激时,可以发生眩晕或头晕的。当慢性前庭功能障碍时,如有体位变动,眩晕也会发生。

    1.2  眩晕分类  按眩晕性质分类,分为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有旋转性感觉的称为真性眩晕,无明显旋转性感觉称为假性眩晕。按解剖部位分类,分为前庭系统病变与非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非前庭系统病变引起头晕指一般性的头昏、头晕,是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性疾病所致。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又称为特发性眩晕,可分为前庭中枢性及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称为脑性眩晕、血管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小脑、脑干及大脑皮质等区域病变。前庭周围性眩晕指内耳前庭器官,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所致。

    1.3  中枢性眩晕  中、老年人如发生眩晕,一般以中枢性眩晕多见,也可发生周围性眩晕。临床上以血管性眩晕多见,也可以肿瘤、炎症、药物、变性等疾病引起的。眩晕程度相对轻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眩晕伴有平衡障碍为主。眩晕程度与植物神经紊乱程度不一致,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也不一致。常伴有肢体麻木、头痛、黑朦等脑干缺血征象。(1)血管性眩晕:以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较多见,椎—基底动脉是颅内发生最早亦最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之血管。由于血管痉挛、血管狭窄,导致脑干、小脑、枕叶发生缺血表现,前庭神经又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核团,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凡是>50岁中、老年人,突然发生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同时出现一种以上的脑干缺血症状与体征:如复视,面部、舌尖及一侧肢体麻木,耳鸣,及一过性黑朦,轻度眼球震颤,少数出现发音含糊,吞咽不适等球麻痹症状,诊断可以成立。多普勒(TCD)检查有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血流缓慢,或流速增快表现(血管狭窄所致)。颈动脉B超可见游离的血栓斑块,诊断更明确。少数MRI检查,可见脑干、小脑等区域有缺血灶存在。若椎、基底动脉梗死发生较大血管时眩晕发生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小脑后下动脉栓塞(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是椎动脉分支——小脑后下动脉梗塞引起。临床表现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似。眩晕发生常呈旋转性的,眼球震颤明显,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等球麻痹症状比较突出。病灶同侧面部麻木,及病灶对侧肢体发生痛、温觉障碍,常伴有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有Honer征(霍纳氏征),诊断可确立。MRI检查发现脑干、小脑有梗死灶存在。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是基底动脉尖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内,有5条血管靠近,如发生血管闭塞所引起的症状。除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外,常伴有外展神经及眼球活动受限的动眼神经麻痹。双眼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眼球震颤等。同时出现行为异常及意识障多见。但无明显偏瘫。MRI检查提示丘脑、中脑、小脑、颞叶内侧面,枕叶有梗死灶。临床上常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③迷路卒中:由于中老年常伴有动脉硬化,脑内及耳内血液循环不良,如脑供血不足时,耳内迷路器官也随之伴发缺血、缺氧。迷路卒中指内耳血管(内听动脉)发生血管痉挛、闭塞或出血。多数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血液呈高凝状态。除了眩晕、恶心、呕吐外,耳鸣明显,继后出现一侧听力突然下降,(称为暴聋),是内听动脉血管阻塞引起的。前庭功能检查,病灶侧前庭功能下降可以确诊。④血管性小脑病变:如小脑发生梗死,小脑出血或小脑变性(小脑萎缩),均可引起眩晕、头晕的,常伴有小脑平衡障碍症状。如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眼球细小震颤,肌张力低下,闭目站立试验阳性。MRI检查可以确诊。⑤锁骨下动脉盗血引起眩晕:虽然比较少见,也可以发生的。主要锁骨下动脉近端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左侧较常见),血液不能直接进入椎动脉;而健侧椎动脉血液一部分分流进入患侧脑组织,另一部分径基底动脉逆向流入椎动脉(血管闭塞侧)。其临床症状类似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表现,但持续时间长。检查在锁骨上凹常听到血管杂音。而病侧肢体常表现沉重无力,桡动脉博动减弱,可以确诊。 (2)丹迪综合征(Dandy Syndrome):该病中、老年人最为常见。丹迪综合征又称为前庭性视觉障碍或视觉识别障碍引起眩晕。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耳内结石不平衡障碍所致。一般在椭园囊内细碎结石脱离流至后半规管内而发生眩晕的。其特点是眩晕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密切关系,如起床、卧倒或翻身时眩晕就发生。眩晕程度可轻可重,时间不长,体位改变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听力不受影响,但经常会复发和缓解。前庭功能检查正常。有时体位改变时也可诱发眼球震颤。临床上常拟诊体位性眩晕或良性位置性眩晕。 (3)颈椎病引起眩晕:中、老年人有颈椎病较为常见。颈椎关节,横突孔增生,骨赘形成,或颅底畸形,引起椎动脉受压发生缺血症状。加上中、老年人常伴有椎、基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扭曲多见,更易发生缺血缺氧。但眩晕与头晕发作与头位改变有关,但时间短暂,几秒钟甚至几分钟好转,但可以反复发作(称为椎动脉型)。也可伴有双手麻木(神经根型)少数伴有头痛、复视等临床表现。 (4)偏头痛性眩晕:偏头痛是常见血管性疾病,周期性发作,部分有家族史,偏头痛有时常合并有头晕、眩晕的。可发生偏头痛之前,也可以同时发生。偏头痛性眩晕属于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但时间短暂。会自行缓解的,临床上称为Bickerstff综合症。

    1.4  前庭周围性眩晕  称为耳源性眩晕。指耳内前庭器官病变所致,眩晕程度重,时间不长,眼球震颤明显,眩晕时常伴有耳鸣、耳阻塞感,前庭功能损害明显。周围性眩晕有以下几种: (1)梅尼尔病及梅尼尔氏综合征:主要是内耳迷路积水超过正常生理范围发生的,称为“内淋巴积水”。特发性内淋巴积水称为梅尼尔病,由于风疹、腮腺病毒引起的继发性内淋巴积水称为梅尼尔氏综合征,眩晕发作时常伴有耳鸣、内耳发胀、阻塞感,波动性听力下降。眩晕好转听力逐渐恢复。如经常发作,听力也会受到影响的。(2)前庭神经元炎: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感染;眩晕、耳鸣持续时间很长,可达数周甚至数月。前庭功能检查明显下降。由于中枢的代偿缓冲过程,眩晕也会缓解好转或消失的。(3)迷路炎:主要是化脓性中耳炎弓l起的,是中耳炎并发症。除眩晕外,耳呜、听力下降明显。可见鼓膜穿孔或有瘢痕形成,伴有前庭功能障碍。(4)鼓索负压性眩晕:由于耳咽管不通畅,或有阻塞,或咽喉部长期慢性炎症,加上迷路水肿或耳内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缺血、缺氧。电测听检查多数为混合性耳聋,声阻抗检查为负压曲线可以确诊。

    1.5  其他原因引起眩晕  有炎症性感染、颅脑外伤、肿瘤。和药物引起及眩晕性癫痫等。(1)颅内炎症性眩晕:主要由病毒、细菌、霉菌等引起的颅内感染,如小脑炎、脑干脑炎、脑膜脑炎等。如有病毒感染史,继尔出现眩晕、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平衡障碍,少数伴有头颈抵抗、发热、眼球震颤。MRI检查及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可以确诊。 (2)脑外伤性眩晕:如有颅脑外伤史,如颅脑挫伤、脑干损伤及迷路震荡等或耳内镫骨板卵园窗、园窗或半规管破裂,淋巴周围瘘形成,前庭神经及听神经严重损害时,可发生眩晕、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耳内窥镜及耳蜗电图检查,前庭诱发电位检查有助诊断。(3)肿瘤性眩晕:脑部肿瘤如生长在小脑、第四脑室、或脑干,尤其是听神经瘤,由于肿瘤生长压迫,浸润前庭神经,听神经及前庭神经核部位,可引起眩晕。如桥脑小脑角肿瘤较为常见(听神经瘤),除头晕、眩晕以外可持续性耳鸣、听力下降,伴有面瘫,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MRI检查可以确诊。脑室及第四脑室肿瘤可影响C、S、F循环不畅,致通路受阻,除眩晕发作外尚伴有颅内压力升高表现。(4)药物性眩晕:如短期或较长时间使用过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及庆大霉素等药物,特别这些药物剂量较大或使用时间较长者可损害前庭神经、听神经,而引起头晕、眩晕症状。但耳鸣,听力下降明显,如有这些药物接触史,加上双侧前庭功能检查显着减退可以确诊。(5)癫痫发作性眩晕:是颞叶癫痫病一种先兆症状,以发作性眩晕多见,时间不长,一般几分种缓解,发作后不留任何后遗症。眩晕发作与体位无关。脑电图及动态脑电图检查可以确诊。

目眩神迷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眩晕症 诊断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04

眩晕的分析和诊断

依据病史和临床所得的材料综合分析,达到定位、定性、定因的诊断目的,指导临床治疗。在眩晕的诊断上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来综合分析。

前庭性眩晕与非前庭性眩晕的鉴别:区别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是眩晕诊断的前提。非前庭性眩晕为一种假性眩晕,是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贫血、代谢性疾病、眼源性疾病等,表现为头昏、头重脚轻,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无自身和外景旋转感,很少有恶心、呕吐。如为神经症则可有失眠、头痛、无力等症状。焦虑症、抑郁症可伴有坐立不安、烦躁、恐惧,病前往往有精神剌激因素。客观检查,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脑电图、CT、MRI均未发现异常。见表1。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区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是眩晕诊断的重要方面。前庭性眩晕又称真性眩晕,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周围性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旋转或上下左右摇幌感,每次持续时间短,约数十分钟、数小时、数天,头位或改变可使症状加重,闭目后不减轻,常伴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心率减慢、严重时血压下降、耳鸣、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表现。中枢性眩晕程度比周围性轻,表现向一侧运动感、旋转感不明显,闭目后可减轻,持续时间长,约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头位改变症状无明显变化,出汗、面色苍白不明显,常伴有头痛、呕吐、行走不稳、肢体无力,抽搐等。体检可发现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瘫痪和病理反射阳性等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常见几种眩晕症的表现

内耳眩晕症梅尼埃病:多发于中年女性,占眩晕病人的9.7%~30%。病因可能由于迷路循环障碍、自主神经障碍、代谢障碍、变态反应、病毒感染等。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旋转感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症状,水平或旋转性眼球震颤,眩晕与眼球震颤成正比伴耳鸣、重听,每次眩晕发作历时数小时至数天,不超过1周,多数在1~2天逐渐减轻而自行缓解,发作间隙期长短不一。听力减退呈波动性、渐进性,早期为低音调减退,晚期高音调也减退,眩晕的发作往往随着耳聋的进展而减轻,至完全耳聋时迷路功能消失眩晕发作终止。发作间隙期一般无症状,检查可发现单侧感音性耳聋,前庭功能试验一部分病人显示功能减退。

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在临床极为常见,行眩晕病人18%,女性较男性多发,常发作于50~60岁妇女。病因:耳部外伤、内耳疾病、老年、噪音性损伤及药物性等,可使椭圆囊的耳石变性,由于地心引力作用而使耳石移位,于是发生眩晕和眼球震颤。临床表现:眩晕呈旋转性、位置性的特点,眼球震颤为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混合性和易疲劳性,重复某种头位可重复出现头晕,一次持续10~20秒,于短期内重复连续检查可逐渐适应而不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无听力及前庭功能障碍,亦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50 岁以上病人。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颈椎病、糖尿病等。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头晕、呕吐、耳鸣,部分病人可与头位、有关,可有小脑、脑干症状如行走不稳、猝倒,半数以上病人由于颈部活动而猝发,这是由于椎体交叉区缺血导致一时性四肢无力所致。间隙期检查无任何神经系统体征,由于影像学的进展如CT、磁共振等检查往往是腔隙性梗塞的表现,如反复发作建议做上述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延髓外侧综合征:病因: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行走不稳等。体征:病灶侧共济失调,贺纳氏征、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麻痹,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对侧肢体)。脑磁共振检查可以证实。

听神经瘤:临床表现:以前庭神经受累出现的不稳感为首发症状者占10%,应注意与其他可引起眩晕的疾病相区别。根据慢性发展的病史,仔细地检查听力,其他如小脑症状三叉、外展、面神经等损害,晚期可有高颅压。磁共振检查可以确诊。

皮层眩晕-癫痫:前庭系统的皮层中枢位于颞叶(颞上回后部、上半部,颞-顶交界处和岛叶的上部),这些区域的病变,包括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或损伤后疤痕形成等均可刺激皮层,作为一个发病灶。临床表现:眩晕可作为癫痫发作的先兆,病人突然发生旋转感或外界物体向一侧运动感伴恶心,当发展至皮层听、嗅区则出现幻听、幻嗅,多数病人可出现精神运动性发作症状(如突然与外界失去接触、自动症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强直-阵挛发作。少数病人有眩晕先兆感而不出现其他症状,所谓流产型发作以动态脑电图阳性率较高,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寻找病因。

其他如脑干肿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多发性硬化、外伤等引起眩晕。

非前庭性眩晕:如眼源性的眩晕、耳鼻喉科疾病、各种心血管疾病、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眩晕。

参考文献

1 粟秀初,黄如训.眩晕.西安:第四军医出版社,2005,1-2:117-199.

2 杨期东,刘政.眩晕的分类和诊断.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10:584.

目眩神迷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梅尼埃病; 七叶皂苷钠; 眩晕; 膜迷路积水

梅尼埃病是一种明因未明的特发性内耳疾病,膜迷路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膜迷路积水是其主要病理变化。旋转性眩晕合征、恶心、呕吐、单耳或双耳耳聋等症状为其主要临床症状[1-2]。七叶皂苷钠注射剂是一种中药注射剂,其提取自中药婆罗子,有抗炎、抗渗出促进微循环等作用,临床用于脑水肿、静脉回流异常等疾病的治疗[3]。但其对于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尚缺乏明确说明,故笔者对其本院的50例梅尼埃患者采取七叶皂苷钠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12年8月的梅尼埃病患者共100例,根据1995年美国指定的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并排除急性脑血管病等确诊为梅尼埃病。将此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0~84岁,平均(45.3±2.8)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0~84岁,平均(45.2±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黑龙江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出品的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25 mg,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250 ml后静脉滴注,1次/d。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适当补充电解质,或者适当利尿的同时补钾;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不给予其他干预。

1.3 疗效分级标准 眩晕分级:Ⅳ级:发作后大部分甚至全部生活不能自理;Ⅲ级:发作后大部分生活能自理;Ⅱ级:发作中日常生活被迫停止,但发作后可立即恢复;Ⅰ级:发作中和发作后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O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4-5]。根据临床疗效将其分为三组:治愈组:眩晕、耳鸣、耳闷胀感、恶心呕吐临床症状消失,听力下降明显改善至恢复正常,并随诊观察1年以上未见复发,认为其治愈。有效组:眩晕、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治疗期间完全康复,但随诊期间又复发者。无效组:眩晕、耳鸣、耳闷胀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稍有改善,但改善不明显,或者基本治愈停药后立即复发。总有效率包括治愈率和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情况 对照组眩晕症状0级18例,占该组患者总数的36%,Ⅰ级14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3例;治疗组眩晕症状0级33例,占该组患者总数的66%,Ⅰ级10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94,P

2.2 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 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3例,无效15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治愈3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8.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4.58,P

3 讨论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特发性内耳疾病,膜迷路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膜迷路积水是其主要病理变化[6]。旋转性眩晕合征、恶心、呕吐、单耳或双耳耳聋等症状为其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7]。但其病因未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此病症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敏、内淋巴回流障碍以及内分泌与代谢功能紊乱和原发的解剖生理因素如耳前庭水管狭窄等,具体病因至今尚不明确[8-9]。其中由于罹患本病的患者往往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进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成为梅尼埃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严重的自主神经紊乱可造成患者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升高,使内耳毛细血管严重痉挛收缩,影响内耳膜迷路血液循环,引起膜迷路微循环障碍,并由于血供不足引起组织缺氧导致大量的代谢产物潴留,导致膜迷路积水[10]。消除迷路积水可大大改善甚至治愈此病症。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眩晕症状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即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整体有效率可达98.0%,对照组达7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七叶皂苷钠对梅尼埃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七叶皂苷钠注射剂是一种中药注射剂,其提取自中药婆罗子,能增加PGF2Ar的分泌,而发挥抗炎、抗渗出、抗水肿、促进微循环、促进淋巴回流等作用,临床用于脑水肿、静脉回流异常等疾病的治疗,所以,对梅尼埃病也有良好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七叶皂苷钠用于梅尼埃病,可以通过促进迷路积水的回流并抑制膜迷路积水的形成,而对其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曦,张晓东,顾晰,等.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6):3245-3149.

[2]陈晓鸿,吴子明,张素珍,等.梅尼埃病患者耳鸣疗效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2,10(4):259-262.

[3]吴萍,王海涛,吴子明.不同发作频率梅尼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比较[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4):369-371.

[4]路文,时海波,于栋帧,等.乙状窦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对梅尼埃病患者听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6):392-394.

[5]孙文青,谢南屏.梅尼埃病患者纯音测听的临床特征:附75例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410-1411.

[6] Nakashima T,Naganawa S,Sugiura M,et a1.Visualization of endolymphatic hydrops in patients with Meniere’S disease[J].Laryngoswpe,2007,l17(3):415-20.

[7]刘芳,黄维宁,宋海涛,等.梅尼埃病的内淋巴显像[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6):651-654.

[8]韩繁龙,闵怀伍,向言召,等.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概述[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150-151.

[9]高建国,双丽.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82.

目眩神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眩晕;临证述要

眩晕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类以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病症,轻则闭目可止,重则如坐舟车、站立不稳,甚至突然昏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内耳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神经衰弱等,笔者认为临床治疗眩晕,要先诊断清疾病,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施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高血压眩晕

高血压眩晕在临床较为常见,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等,最常见的证型是肝阳上亢,上扰清空。伴有耳鸣,口苦易怒,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沉弦等证。治宜平肝潜阳,清肝熄风。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现代药理研究:天麻、钩藤有解痉扩张血管作用,当归能明显增强血流动力,具有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川芎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缓解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减轻血管玻璃样变性。[1]

2 脑动脉硬化眩晕

由于脑血管的慢性与增生性改变,使脑动脉弹性下降,管腔狭窄,影响脑血流,从而使脑组织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老体虚,肾精亏虚,髓海无以充养,阴液不足,血脉空虚;宗气不足,血脉无以行,遂致血液凝聚,脉络不充、不畅,脑髓失养,而发为眩晕。辨证要点多有眩晕日久不愈,健忘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脉弱尺甚等症状。本病的病位在脑络,血瘀是本病的病理关键。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肾精亏虚,气血不足,标实为瘀阻脑络。故治宜益肾填精、补气活血。可选左归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方中黄芪补气以行血,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补血活血;地龙、葛根活血通络;熟地、山茱萸、龟板、鹿角胶、枸杞、黄精、杜仲、首乌补肾益精,软化血管。若肝阳上亢加平肝、镇肝之品,如天麻、钩藤、白蒺藜、石决明、生龙牡,则效果甚佳。

3 内耳性眩晕

是由于内耳迷路积水引起的以自身和周围景物旋转性平衡感觉失常为主的疾病。此眩晕多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重则如坐舟车,视物旋转,舌苔白腻,脉濡滑。多为情绪波动所诱发。治宜祛湿化痰、清胆定眩。用温胆汤加减。方中半夏、茯苓、陈皮、枳壳、竹茹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天麻、钩藤、石决明、生白芍平肝熄风定眩;炒山药、陈皮健脾和胃化痰。诸药合用可起到脱水消肿、改善微循环、改善内耳迷路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淋巴液排泄、消除迷路积水的作用。

4 颈源性眩晕

又称“眩晕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多由于颈椎及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发生功能性及器质性变化,刺激椎动脉和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导致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颈性眩晕实证多由风、寒、痰、湿、瘀等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而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临床大多分为精髓不足型、肝肾阴虚型、痰湿中阻型、气虚血滞型及寒凝督脉型。[2]然本病为椎―基底动脉受压或痉挛致血行不畅,大脑供血不足,故血虚的同时必伴有血瘀。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全血粘度增高是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川芎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使血黏稠度下降,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的供血状况。因此用桃红四物汤加黄芪、葛根、丹参、鸡血藤、威灵仙、伸筋草等补气、活血通络,达到治疗效果。痰湿重加天麻、法半夏、白芥子、路路通等。

5 讨论

我国传统医学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认识颇多,各有偏重。《素问.至真要打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的关系密切。《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之“上气不足”、《灵枢.海论》之“髓海不足”而引起眩晕者均为因虚致眩。《丹溪心法.心眩》指出:“无痰不作眩。”总之,临床上本虚标实为多,纯虚纯实者为少。正如明.张景岳云:“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据《中医内科学》所述,眩晕病因有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瘀血内阻。病因虽有多种,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肝肾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风、火、痰、瘀是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扰乱清空导致眩晕。本病的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3]临证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随症加减,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秀琴.曲竹秋教授辨治眩晕经验[J].四川中医,2009,2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