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瑞典火柴

瑞典火柴

瑞典火柴

瑞典火柴范文第1篇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当人们还在对坎普拉德的财富数字津津乐道的时候,第二天媒体却抖出了更轰动的新闻:宜家公司出面辟谣,否认坎普拉德成为世界新首富。因为从1982年起,坎普拉德就将宜家的相当一部分股权捐赠给了荷兰的斯地廷英格卡基金会,所以以宜家的所有资产来计算坎普拉德个人财富是完全不正确的。

到底是真是假,人们无从追究,总之在这两次轰动之后,大家清楚地认识了坎普拉德这个人:5岁做成功了第一笔火柴生意,17岁用父亲送给的生日礼物创立宜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做家居生意,70年代率领宜家走向国际,1998年宜家进入中国……人们不再揪着世界首富这个话题不放,而是开始慨叹坎普拉德和他的宜家所叙写的真实的传奇故事。

兜售快乐的小货郎

1926年,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南部一个名为埃耳姆哈耳特的小村庄。从小他就显示出了极高的商业天分。5岁那年坎普拉德完成了他的第一笔买卖。因为去商店的路途很远,一个小伙伴想要让他陪着去买火柴,并抱怨说宁可多花一些钱,也不要走这么远的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坎普拉德记起自己的家里有多余的火柴,就说自己可以和他做这笔买卖。下午他们就成交了,坎普拉德很轻松地赚到了一些零花钱。这次交易的成功,不但使坎普拉德尝到了冒险和兜售快乐的滋味,而且获得了一种说服他人的满足感。

很快,细心的坎普拉德发现,周围人家火柴用量很大,但是村里的小卖部却没有火柴卖。于是他灵机一动,给了婶婶88欧尔,求她从集市上带回了100盒火柴。怀揣着这些火柴,坎普拉德敲开了村里每户人家的大门。在推销火柴的过程中,坎普拉德深深地体会到了与人相处的快乐和满足,迷上了销售这个行当,打定主意今后要做个商人。

创业之初,他销售的东西从火柴、鱼类到种子、铅笔,无所不包。他的宗旨是:“你有需要,坎普拉德就会满足。”

厨房里诞生的宜家

1943年,17岁的坎普拉德打算创立自己的公司。可是,他还未成年,必须得到监护人的许可才能注册公司。关键时刻,坎普拉德想到了叔叔埃里克。叔叔听他说明来意后,立刻表示支持,并让他先在客厅里坐着,等自己煮完咖啡就帮他申请。但坎普拉德哪里坐得下去,他缠着叔叔在厨房里伴着咖啡的香味写下了许可文件,随后将文件连同一张10克朗的钞票一起寄给了郡议会。就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在一个普通的厨房里,宜家诞生了。

从邮购公司到家具帝国

在坎普拉德的不懈努力之下,公司开始慢慢地上了轨道。公司在不断地发展,坎普拉德的脑子也没歇着,他一直在思考公司今后的定位。在1953年,坎普拉德决定放弃其他业务,专门经营低价家具。

在他的带领下,宜家开始了逐步的扩张,瑞典这个狭小的市场空间也已经装不下他的雄心壮志了。20世纪60年代初,他到了波兰去寻找低成本家具的生产厂家。

1963年,他在挪威的奥斯陆开了宜家在瑞典以外的第一个分店,随后业务很快发展到了丹麦和瑞士。1974年,宜家开辟了它在全球最大的家具市场――德国市场,之后又进入加拿大、荷兰。1985年和1987年,宜家又成功地打入了美国和英国市场,现在,这两个市场已成为宜家在全球的第一和第二大市场。

20世纪90年代,宜家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它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德国、英国、美国等地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家具销售商;同时,又开辟了波兰、捷克、中国、日本等新的市场。

于是,一个神话便开始展现出它的真实面貌来了。

准确的市场定位

在创建之初,宜家就制定了符合大众需求的经营理念,以“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为目标,决定和大多数消费者站在一起。

在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时,宜家把自己定位为面向大众的家居用品提供商。因其物美价廉、款式新颖、服务周到等特点,很快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

进入中国之后,宜家又把原来的市场定位作了一番调整。把目光投向了大中城市中相对比较富裕的阶层。它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是“想买高档货,又付不起高价的白领”。宜家产品成功的定位和有力的品牌推广,使得“吃麦当劳快餐,喝星巴克咖啡,用宜家家具”成为了中国白领阶层的流行风尚。

彻底的成本意识

在宜家,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最先设计的是价签。”即设计师在设计一种产品之前,就先为该产品设定了相应的成本,然后在这个成本的范围之内,尽一切可能做到精美、实用。

宜家还发明了“模块”式家具设计方法。所有的家具都是拆分的组装货。一个产品分成不同的模块,是以分块来设计的。不同的模块可以根据成本在不同的地区生产,有些模块还可以在不同的家具间通用。这不仅使设计的成本得以降低,产品的总成本也随之降了下来。

宜家的研发体系非常独特,能把低成本和高效率完美地结合起来。设计师们常常会为了“能否少用一颗螺丝或更经济地利用一根铁棍”而绞尽脑汁。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成本,而且往往能够产生出杰出的创意。

凡是购买过宜家家具的人都知道,宜家的任何一款家具,运回家后都要用一把特制的小钥匙自己动手组装。宜家的家具都采用平板包装,后来又发展到成套的自助组装家具。

平板包装是一个偶然的发明,但人们却可以在它的背后找到宜家文化的根源。在宜家公司倡导节俭的企业文化里,浪费被认为是“致命的罪过”。“坎普拉德不希望为所运输的空气支付费用。”这样的理念深入每个宜家人的心里。平板式包装是低成本运输的绝佳方式,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集装箱空间。这种方式所运输的数量是组装后运输方式的6倍。

独特的经营理念

在一般的家具市场,经销商卖的只是家具。而在宜家,你却能感受到这里出售的不仅仅是家具,而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生活方式,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

在宜家,你能躺在钟爱的大床上欲睡欲醒,听着似有似无的背景音乐,被错落重叠的镜面折射出刚起身的幸福。几步之外,你可以品尝到可口的瑞典小肉丸,和抱着大鳄鱼玩具的孩子尽情嬉戏。

这一切,把你完全击中。于是,你开始背着宜家的黄色大包,手拿宜家目录,用免费的宜家小铅笔不停圈画。然后跑到一楼存货处,自己取货,自己扛回家,最后自己动手,拆了装了,心满意足地看着DIY的作品。这时你发现,除了交钱,你可以完全不用和任何人打交道就完成一个家的设计。但你没想到,那个叫坎普拉德的老头一直在幕后偷偷地笑。你一点一点跳进坎普拉德的圈套。他贩卖的生活方式现在正在全世界流行,却让你以为自己在创造着生活。

一体化品牌模式

宜家首创了“一体化品牌”的模式,实现了制造商品牌和经销商品牌的完美结合。它一直坚持由自己亲自设计、制造所有的产品并拥有其专利。一般宜家的商场也都是把地买下来后自己建造的。

瑞典火柴范文第2篇

我遇到的是君子还是大尾巴狼?

好奇:大尾巴狼?

结婚前,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背包女孩。

“坏女孩走四方”,大一去敦煌,大二去天山,大三那年的寒假,我只身前往云南,和驴友们徒步穿越虎跳峡。坐在虎跳峡之巅,玉带般的金沙江奔腾不息,从上游的拐弯处优雅地流过来,撞向我脚下的江心大岩石,溅起一人多高的浪花,这才恋恋不舍地流向更远处的天边。

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心中却似有万千沟壑,久久不能平静。我思绪很乱:就要大学毕业的我,人生又将在哪个拐弯处遇到爱?我学的专业是古汉语文学,当初之所以选这个专业,纯粹是为了爱好,根本没有为以后的工作打算。吃香的专业是计算机、金融等,眼瞅着连低我一届的学弟学妹们都因为专业好而纷纷“越位签单”,找好了毕业后的“东家”,而我学“古汉语文学”,犹如打入冷宫的罪妃,路又在哪里呢?难道末了真要面对那些IT专业的宠儿们来个“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回到学校,望着在大学门口开比萨店的那对俄罗斯老夫妻,他们相依相偎的背影令人羡慕。我忽然决定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给自己一个石破天惊的礼物:上网,给自己找一位异国“王子”。既然生活可以丰富多彩,我为什么要选择平淡?

我从不畏惧困难,不可预知的生活更可冒险和更有吸引力。这是人生的一次豪赌,但我只靠努力和睿智来争取――对爱如此虔诚、对生活如此真挚、对家庭如此珍惜和向往,难道没有理由获得想象中的幸福吗?真要碰到一只大尾巴狼,我也有能力对付。我有才有貌,我智勇双全,我聪颖过人,所以我不怕。

脑子里的主意打定后,我最终谨慎地选择了一个国际交友网站登录进去。第一天无人理睬,第二天一片“好感”的小字条飞了进来:“你喜欢看书,还喜欢旅行?背包女孩?徒步虎跳峡要多久呢?塔尔寺为什么要连着去两次呢?信佛教?大理的洱海很漂亮吗?你也写诗吗?最爱的动物是狗?你是天蝎座……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对方复述着我的简历,一股脑儿问了个遍。看来这是个好奇,心很重的家伙。

“好了,告诉你吧,我的理想是有一天周游世界,吃正宗意大利PIZZA吃到撑,喝苏克兰娜斯岛上的威士忌喝到不省人事,和心爱的人在瑞士最地道的巧克力火锅店里吃火锅到店打烊。我想去很多很多地方,想去看看普罗旺斯那个号称有品位的彼得梅尔笔下的葡萄农庄和传说中的薰衣草海,还要在里面打滚!想去香榭丽舍大道购物到拎不动,想去春暮的浅草看樱落直到蒙咙睡去,想去宫崎骏漫画里的小魔女KIKI和她的黑猫咪JIJl找到的面临大海的美丽哥特兰城在荒芜的城墙上一动不动从清早呆坐到日落,我想去月夜里开满栀子花的树下边打秋千边试着用锋利的牙齿咬开坚硬的榛子!”

一口气说完这一切,仿佛是跋山涉水后的一次长长滑翔,我惬意地看着电脑,无思无绪。天真的家伙,一定被我吓跑了IE?这都是些多么遥远的事情啊!

半晌,大约半个世纪那么久,突然,一行字闪现在电脑屏幕上:“有一天,我陪你去这些地方。愿意吗?”

暗号:瑞典火柴盒

和这个瑞典籍日耳曼族后裔网恋视频MSN加天天若干小时的国际长途一整年后,我的大学生涯也宣告结束。

最后一个悠长假期开始的第一个礼拜,我们决定见面。

他从遥远的北欧来中国看我。头次见面,说好我去机场接他,暗号:他手拿一盒世界扬名的SOLSTICKAN瑞典火柴。我想象着明媚的阳光下行走着一个拿着火柴盒小男孩的样子,心里为自己祈祷:“芝麻,开门吧!”

人们陆陆续续走出舱口,旁边经过的每一个金发蓝眼的大鼻子都让我心惊胆战。突然,透过人群,我看见了那个足以令我窒息的火柴盒。可我顺着拿火柴盒的手臂往上看时,看清的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大爷!

刹那间,我只觉得天旋地转。虽然老大爷看上去健康一明媚、老而不柴,可与视频和照片上光可鉴人的年轻形象也相去甚远,简直判若两人!立刻,悲愤、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照片可以是假的,视频也可以找个帅哥来代替。我明白,我被骗了!

“嗨,是你吗?我的小熊?”一个温厚的声音从天外传来,透过朦胧的泪眼,这次,出现在我视线里的是那张朝思暮想的年轻、熟悉的脸:这才是我的大熊!

“呜――”我如火山爆发般扑进情人的怀抱号啕大哭,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委屈。“对不起,对不起!飞机晚点5分钟!我的心其实早飞到这里……”大熊被我波涛汹涌的情绪感动了,湛蓝的眼睛里也立刻噙满泪水,他将我紧紧搂在怀里。

缓过来后,再看看旁边,那位老大爷笑吟吟、动容地站在一边不住点头,似乎也被眼前这幕感人的场景打动了。大熊忙不迭地介绍说这位是他的朋友兼音乐启蒙老师,刚好也要到中国的这个城市旅行,所以他们结伴同行。为追求戏剧效果,他故意从大熊手上拿过火柴盒举着逗我。

我赶忙上前与那位老大爷握手。寒暄完-,怀着欣喜明媚的心情朝外走。短短的15分钟,我仿佛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身心均有一种不能承受的失重。

运足:海盗新娘

结婚不久,我移民大熊的国度―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美丽宁静的国度北欧瑞典。第二年夏天,大熊果不食言,从中国探亲一回来,他立刻带我拜访了瑞典最美丽的海岛城市维斯比。坐在高大、荒芜城墙下的海滩边,大熊,这位一诺干金的男子,在美丽动人的波罗的海金色夕阳里,拉起我的手亲吻着,对我说:“亲爱的,记得吗?我们说过的地方,有一天,我们将全部一一亲临。请相信我的承诺,我不会食言的!”

唔,真的么?全部都要去,我是不是太贪婪了点……

婚后第三年的夏天,大熊带着我和女儿去了瑞士。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我的手找到城里那家著名的百年火锅老店,狠狠地吃了一顿巧克力火锅。直吃到全家大小,尤其是那个曾经发誓吃巧克力火锅要吃到店打烊的家伙――我,连连喊吃饱了,一家人这才扶墙而出。

浪漫够了,回到现实。夫妻生活,一地鸡毛。其间,不可避免地被国内亲朋好友一遍遍问起中外婚姻间的文化差异。实话说,结婚这么几年,我和洋先生大鼻子就做过一件心有灵犀的事:刚怀上宝宝那阵儿,他在瑞典,我还在中国等待签证。初为人父人母,我俩都说要尽责,去买本育儿大全长点知识。

我在铺天盖地的书海中拿下了《怀孕圣经》。晚上回来在MSN中向大鼻子展示,视频那头的他几乎惊叫起来,喊着说他刚好也是今天去购书,也刚好在一大堆书里选择了这本!通过视频一对照,果然!相同的封面,一个中文版、一个瑞典文版!

于是乎,两人怀着感恩的心泪眼相看,无语凝噎,沉浸在视频这端那端相知相解的怜惜之中。滚滚红尘,弱水三千,你说,怎么我们俩偏偏遇上了?可别小瞧那一本书,它代表着我们对事物的共同认识和肯定,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一致。

移民瑞典后,这段“佳偶天成”的“买书奇缘”就成

了我俩一致对外的一段传奇。不管谁问我俩是否息有“文化差异不适症”,我和大鼻子就立刻抬出这段“传奇”讲给人听:“说来你不信,一个在东半球,一个在西半球,竟然选了同一本书……”因说得太多,有些朋友说听得想吐了,我和大熊则大笑不已。

安顿下来后,日子倒也平安无事,可就是难改中国胃。自从打听到城里的中国商店有猪脚和鸡爪卖以后,我立刻从网上下载菜谱,从此猪脚、凤爪成了厨房常客。一天,大鼻子回来,家里飘着一股陌生的香味。他向来崇尚娇妻做的中国菜,因此兴冲;中地一路嗅进厨房。怕吓到他,先给他一个干瘪瘪黑里透红的鸡脚趾。大鼻子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来回翻看。在爱妻鼓励的眼神中,他一脸凝重的表情,将可疑物放进嘴里一点点,还没有嚼,到底是感觉不对,立刻吐出!

“这是什么?”他问,还是很好奇,拿在手里反复研究。片刻,一盘香喷喷的卤鸡爪呈现在他面前。大鼻子立刻将手中物火炭般投掷在盘子里,呲着牙后跳一大步:“唉,我说小妞儿,有欺负人的,没有这么欺负人的!”他用我教他的中国话和我对嘴。“噢,欺负人?那么上次是谁把瑞典臭鱼(一种特产)夹到面包里哄我吃?”我一只手端着盘子,一只手叉腰,斜睨他。

识趣的大鼻子立刻给爱妻一个灿烂甜笑和香蜜热吻!好了,扯平了!

能干的大鼻子不用我熏陶,认识我之前,筷子就使得溜溜的,以致开饭时家里出现这样的局面:黑发黑眼的我用叉子,金发蓝眼的大鼻子用筷子,未满两岁的混血爱女则筷、叉并进,左右开弓,鱼块、菜叶、面条乱飞――一顿饭比50人的聚餐还热闹。

识亲:外来媳妇的美好时代

嫁给大鼻子前,我对国外家庭的认识还一直停留在外国人情冷漠、父母和子女极少往来、钱各花各的、上了年纪的人孤独终老老人院的概念上。及至嫁到洋夫家才发现,以往的概念,只对了八分之二。而且,我嫁的不是洋夫一人,是一个家族!因为我实在没想到北欧这边的人竟然如此流行修族谱。人丁兴旺、讲究一点的人家,还拥有自己的族徽,供家族里的人佩戴。夫家亦是如此。

像流行在中国家庭的传统一样,孩子辈总是和母亲一族更亲近些,这边的家庭亦然。夫家各族嫡亲加起来,人口浩浩荡荡,是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我这个外国媳妇既嫁了来,家族里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总要见个遍才好。怎么办?就按中国老规矩来吧,对长辈大方有礼,对小辈春风满面。虽然外国人流行直呼其名,但对于公公婆婆的名字,无论如何是叫不出口的,随着夫君一起叫爸妈好了。

第一年的整个夏天,主要任务是走亲戚,在夫君的带领下和众嫡亲见面。一圈亲戚走下来,愣是让我暗地里准备的银子无处花。只因此前听信歹人传言,说是在国外,父母和儿女都是AA制,且外国人一般不在家里待客,最多去咖啡店AA制陪你喝杯咖啡。谁知道喝了咖啡后还要吃西餐,一圈下来,腰围粗了一圈,盖因每家亲戚皆盛情款待,并且不是AA制。

做客到小姨妈家,刚好赶上仲夏节。好客的小姨妈在院子草坪中竖起花花草草扎成的五月花柱,摆上偌大长条餐桌,桌上摆满丰盛食物。几十斤重的熏青鱼,红艳的三文鱼,瓦罐里金灿灿、圆滚滚的盐水土豆,土豆旁边珠圆玉润的瑞典肉丸,用自家花园里长的黄瓜、西红柿、葡萄等拌的沙拉。此外,鱼肉酱、鱼子酱、虾酱和用黄油、面粉、牛奶、芝士外加蘑菇做成的浓浓的蘑菇酱汁,用以配肉丸和土豆同食。可以说,这些祖母级厨房出来的料汁,才是肉丸和土豆的灵魂。

一番饕餮,其乐融融。新媳妇上门,小小见面礼不可或缺。茶叶、中国结、扇子、丝绸手帕、牛角梳、字画……真心诚意送给大家,都成了洋亲戚们爱不释手的稀罕物。一个美好的夏天过后,和洋亲戚们互道再见时,甚至已经有些依依惜别了。于是约定圣诞再聚。临走,小姨妈送出老远,装了从森林里亲手采的风干黄蘑菇,让我带回去做汤。

一年后,我们的混血小宝宝诞生。想让我的公公婆婆带孩子?门儿都没有!人家正在北部的度假屋优哉游哉呢。爷爷奶奶不带孙儿,这果然是国外的传统。但亲爱的大熊随即给了我另一个爱妻的传统――夫妻合力带孩子!我负责宝宝吃喝,他负责宝宝拉撒,都没累着!

瑞典火柴范文第3篇

瑞典是一个人口仅有900万、面积不足45万平方公里,偏居欧洲边缘的小国。但瑞典的科技竞争力享誉全球,举世闻名。有几个指标可以用来体现,由世界经济论坛2007年的全球竞争力指数,瑞典排名全球第三;200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标中,瑞典排名世界第六,其中科技创新排名第一。从企业竞争力来看,瑞典有7家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如爱立信、Nordea银行、SHB银行、Skandia保险、Telia电信等。瑞典还拥有着沃尔沃汽车、伊莱克斯家电、宜家、利乐包装、SKF轴承等著名品牌。瑞典的航空、汽车、核工业、军事装备、信息产业、生物科技、医药化学、电子精密仪器、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特种钢材、建筑科技、环保产业、工业设计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瑞典就业人口中,有38%任职于科技型企业,这一比例为全世界最高;在全球10个IT国家排序中,瑞典也是位居首位。

瑞典的科技奇迹让世界各国羡慕和钦佩。但要知道,瑞典直到19世纪末还是欧洲最为贫穷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土豆,曾经有高达1/4的人口因为饥荒不得不移民北美,在美国东北部各州就有很多瑞典人后裔。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北欧小国在今天的世界科技创新领域拥有这么强的竞争力?笔者以为,每个成功故事的背后都有着很多的原因,我们很难穷尽。但至少以下几点原因对于帮助我们了解瑞典的科技创新力奇迹还是十分有用的。

一、悠久的创新历史与创新传统

瑞典的科技文明对于不了解它的人来说似乎是一夜之间冒出的奇迹。但实际上瑞典雄厚的科技基础绝对不

是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悠久和光荣的历史。瑞典人对探究自然奥秘似乎有着天生的兴趣,很久以前就对世界做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世界上最知名的瑞典科学家恐怕当数19世纪末期发明炸药和设立诺贝尔奖的阿弗雷德・诺贝尔,在17世纪有发现淋巴管的欧鲁夫・鲁德贝克,18世纪有发明植物分类法的卡尔林奈。另外还有标定温度计度量单位的安德斯・摄尔西乌斯。早在1739年,瑞典就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开始有组织地展开自然科学研究。

19世纪后半期,在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瑞典工业的创新也是层出不穷。1844年帕驰发明了用安全性高的红磷火柴以代替白磷火柴,安全火柴因此被称为瑞典火柴。1876年爱立信公司创立,在电话设备制造上可以同美国贝尔公司相抗衡,爱立信公司从那时起就一直是瑞典工业科技创新的集中代表,延续至今。二战后,来自瑞典人的发明创造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由沃尔沃发明的汽车安全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速冻蔬菜、饮料的纸质包装、电脑鼠标指针、心电图记录仪、治疗肿瘤的伽马刀等等,在工业方面则有高压直流电缆、防滑机车、高压发电机等。最新的一个发明传奇是Skype软件。这是由瑞典一名青年电信工程师发明的即时通信暨网络电话软件,在2005年9月12日以41亿美元卖给电子商务巨头eBay,创造了一个用网络科技换来财富的神话。由来已久的创新文化,已经深深浸入到瑞典人的骨子里和瑞典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瑞典科技竞争力永不枯竭的活力源泉。

二、资源贫乏引发忧患意识促进创新

瑞典人很早就认识到,国小、人少、资源贫乏,除了大力开发智力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没有其他强国富民之路。瑞典人有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政府决策层,高度关注国际经济环境一丝一毫的波动对瑞典造成的影响。笔者在瑞典就学期间曾经带领一批某省政府培训班去聆听瑞典中央银行的讲课,其间一位银行高管演讲时就曾表示,瑞典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瑞典的影响,比如中国经济过热而过多拉动瑞典的出口贸易,可能对瑞典带来通胀压力。很多瑞典人认为,小国寡民,国内市场狭小,立国之本就在于必须掌握别人没有的技术专长,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由于瑞典不具备劳动力成本与人力的优势,一旦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技术,那么瑞典很快就会被挤出国际市场。为此,瑞典人深刻意识到要时刻保持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最新科技,拿他人之长为我所用,更强调创造和保持自己的独特竞争力。

三、对教育和科研的长期投入、良好的人才储备,是瑞典科技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瑞典每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占全部GDP的4%,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企业R&D投入占GDP 的比重为2.7%。企业人均R&D投入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工业科技的强大离不开基础研究,瑞典拥有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知名学府。如卡林斯卡医学院,被广泛认为在医学研究上仅次于美国哈佛大学;有500多年历史、贡献过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乌普萨拉大学,再加上斯德哥尔摩大学、隆德大学,瑞典这么一个不到1000万人口的国家却有4所位列世界百强大学排行榜的大学。瑞典的皇家工学院、查尔摩斯工学院也都属于欧洲最著名的工科大学行列。长期以来,瑞典人均发表科学论文数仅次于瑞士,位于世界第二。

瑞典对国家的人力资本投入举世闻名。没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就是最宝贵和最无穷的资源。很久以来,瑞典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就实行免费,政府还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自1965年以来,上大学不仅免费,还可以得到政府资助和贷款。目前,瑞典每个大学生每月都可以拿到200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等于1.1元人民币)的政府无偿资助,5000多瑞典克朗的政府低息教育贷款,总共7000多瑞典克朗的生活费,足够满足租房和日常生活开支。教育贷款从大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后才开始偿还,可以还到60岁。瑞典22―25岁的青年人完成高等教育的比率在50%左右,其他的青年也基本都接受了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2001年,瑞典每万劳动力人口中从事技术研发的人数为154人,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86人,均为世界第一。

四、瑞典人崇尚合作精神

笔者从瑞典同事那里了解到,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讲究和谐、平等、协作,尽量不突出个人主义。他们在教育中经常要求团队合作完成作业,总有人干得多有人干得少,有人干得好有人干得差,但教师们要求干得好的人不得嘲笑干得差的人,干得多的人也不得埋怨干得少的人,干得好、干得多的人不会受到教师的刻意表扬,干得差、干得少的人也不会在班上受到歧视而有心理负担,一切都任由天性和本能。在这种文化中树立和培育起来的心态,让有创新能力的人不会带有功利思想,不会急功近利,而更多地出于个人主观爱好,更加自由与从容地进行科学探索和技术发明。因此,瑞典科技人员中存在着十分和谐的团队合作精神。笔者看到,瑞典科技人员之间很少会为个人著作权、谁署名前谁署名后而发生争执,大家都会认为成绩是大家共同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不同。因此合作起来通常是愉快的。

瑞典人在接受中级与高等教育时,较多的是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很少盲从地去学习热门专业,主要以个人职业发展为导向而求学。瑞典青年上大学的比率在欧美国家并不算高,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去上职业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瑞典很多工业设计作品都是在小公司的普通技师那里产生的。

瑞典有很多优秀的科技人员,完全可以到美、英等推崇自由竞争与个人主义的国家拿到高得多的工资。但绝大多数瑞典人包括优秀的青年才俊都不愿移民到这些国家。笔者从周边朋友和同学、同事那里了解到,瑞典人普遍觉得瑞典这样的社会结构比那些国家都要好、都要合理。他们认为,高收入往往意味着竞争压力大,同时与周围人群差距过大,瑞典的收入虽然相对低一些,但足够保持体面的生活,竞争压力较小,心情愉悦放松。他们从心里厌恶那种由于收入差距过

大而带来的社会矛盾激化与各阶层的尖锐对立,非常认同社会和谐比个人收入多寡更重要。

五、和谐与平等的社会文化

很多人都知道,瑞典经济的发达程度世界闻名,同时,瑞典国民的收入分配却非常平均,各阶层收入差距十分小。瑞典是世界上著名的福利国家,其基尼系数只有0.25。瑞典实行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起美、英等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来说,瑞典的高工资岗位较少,国民的工资水准比较平均。

瑞典2004年就业人员的平均年工资是30万瑞典克朗(约4万美元),中等收入阶层年工资是26.9万瑞典克朗,高工资阶层的年工资是43.7万瑞典克朗,低工资阶层的年工资是19.5万瑞典克朗。根据瑞典税务局记录,2004年瑞典全国只有4.5%的人的年可征税收入超过44万克朗。瑞典一名大学教授的月工资为4万瑞典克朗,已经属于高薪了;但一名清洁工月工资也有近2万瑞典克朗,而教授要缴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高达45%,清洁工所得税率为31%。各阶层、各工种就业人员的实际收入差距非常之小。甚至失业人员拿到的失业保障金、儿童补贴、住房津贴等各种福利总额并不比就业人员的收入少。

瑞典火柴范文第4篇

“你们是哪儿的?这机器就这么割了?”王炳华问其中一个工人。当得知他们是来收设备的,而这些旧设备最终将被当作废铁卖掉时,她连说了几遍,“可惜了,你这拆了当零件卖都不止这钱。”

刚进厂门口的那一刻,王炳华就已经猜到了这些人的身份。此前几天,泊头火柴厂破产后的剩余设备在网上拍卖的消息已经传开。厂子里还来了卡车,正要运走这些东西。王炳华在车间里转了一圈,捡了几打带图案的火花,她说,“留个资料留个纪念。”

退休前,王炳华在泊头火柴厂成品车间任车间主任,从16岁进厂当一个普通的临时工到车间主任,她一生都在火柴厂里工作。现在她打算做点与火柴有关的小买卖。

创立于1912年的泊头火柴厂位于河北泊头市区内,曾经整个城市都为之骄傲。在官方的记述中,它的投产“改变了中国人依靠洋火的历史”,也是中国火柴行业规模最大的“五朵金花”之一,鼎盛时期全国10%的火柴由它来提供。而1990年代之前,泊头家家户户都曾为它糊过火柴盒来获取“死工资”之外的收入。用火柴烧火做饭、用放大镜照火柴头取乐还有逢年过节用火柴点香放鞭炮的情景曾经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

然而随着一次性打火机成为主流产品,火柴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褪去,在城市中,只有酒店、宾馆等场所还能看到踪影,卖火柴的专卖店则成为了旅游景区购物街的一种新配置,火柴已经失去了它的核心用途,被当做纪念品来出售。泊头火柴厂这样的大型火柴厂 ,随着时代变化走向了它历史的终结。

今年9月,泊头火柴厂破产的最后一批生产设备在网上经过48轮竞拍,被沧州一家企业以246万元竞得。老工人们觉得设备处理的价格太低了,“原来的设备都值上千万”。这已经是第三次对这些设备进行拍卖,前两次现场拍卖都没成功。

而设备一旦处理完毕,泊头火柴厂接下来的命运就是厂房被拆除,土地转为房地产开发。在这个时常能听到打造“百年老店”的商业时代,它却不堪重负,没有跨过百岁的门槛。“在它没了的时候却出名了。”一名泊头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员工说。

它的荣光停止于2006年。这年火柴厂停产,4年后厂子正式破产。荒废多年的厂区内已经杂草丛生,附近有些居民在这里放羊。破败的厂房车间里到处都能看到当年留下的注意安全和防火的警示,斑驳的墙上还留有富有时代性的标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做四有合格职工。”地上散落着火柴梗以及包好的整盒火柴。拆卸设备时剪切机冒出的火焰让整个车间都弥漫着火柴头中的磷燃烧后的刺激气味。

破产后的火柴厂资产除了剩余设备外,厂区还有170亩左右的土地。根据国土资源部网站上的公示资料显示,火柴厂其中两块地面积共计10.4公顷也已被泊头当地国土资源局拍卖,今年6月被北京世纪鸿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1.48亿元拍得。而“泊头火柴”这个商标的归属则不知去向。负责协助泊头市政府处理设备拍卖的泊头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当地新闻宣传部均称并不知晓详细情况。“按理来说,破产后的商标应该属于大股东。”火柴厂大股东、曾任火柴厂厂长和董事长的王维龙说。但他也未收到。

“早年火柴厂的资方,有的去了台湾,有的去了东南亚,他们听说土地拍卖的新闻后还打电话回来问火柴厂的事。”王维龙说。

这个火柴厂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然而这无法阻止泊头火柴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文物保护部门只留下了一条生产线,而更多的布满蛛网和灰尘的老旧设备将被切割成废铁,被融化到新的肌体里,不知去向。

从建设到破产,这个火柴厂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整个百年历史中的重大经济和社会变革都在它身上留下了烙 印。

1970年王维龙大学毕业后加入泊头火柴厂时,泊头火柴厂和那个年代中国所有的国营企业一样,依照政府计划来生产,依靠政府定价和政府调配来销售,工人则端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享受着“老大哥”的待遇。

当时的火柴厂已经经历了近60年的风雨飘摇。据《泊头县志》和《泊头火柴厂历史资料手册》等资料记录,1912年,顺应当时“实业救国”的思潮,河北沧县人钱立亭筹集了1.2万大洋在泊镇建了一个火柴厂,泊镇即现在的泊头,地处京杭大运河畔,交通方便,也有水源,适合发展工业。起初经营顺利,但1916年,火柴厂未经试验以当地的土硝代替进口原料氯酸钾来生产火柴,结果打不出火,造成大量产品报废积压,公司资金无法正常周转。公司通过股东找到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的冯国璋,说服其入股4万大洋。

抗日战争爆发后,泊镇被日军占领,厂里来了日军的驻厂员监督生产,而火柴产品也对国统区和共产党根据地实行禁运。抗战刚一结束,火柴厂所在的泊镇又被军队迅速接管,为了不被围城的八路军占领,县长决堤放水,地处低地的火柴厂被河水淹没。

1949年后,火柴厂得以重建,并在其后的几年内实现了“公私合营”和收归国有,被纳入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中。之后,中国政府对火柴工业进行统一调控,开始对火柴厂进行合并或取缔,泊镇火柴厂在河北保留了下来,经历了整个计划经济时代。到了1980年代,在实行承包制之前,火柴厂处于亏损状态。

1988年,作为沧州市承包责任制改革的试点之一,泊头火柴厂进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始将经营权转给个人。在试点改革中,王维龙赢得职工选举,开始担任厂长,同时承包下了火柴厂的生产经营权,“厂子利润的超额部分承包人能从里面提成4%,但完不成目标要扣工资。”

泊头火柴厂 1987年实际利润为169.9万元,而三年承包定的指标分别为281万元、310万元和319万元。承包改革的背后,火柴厂也获得了根据市场形势对火柴自主定价的权力。中国政府1985年开始推行的双轨制物价改革,让自主定价成为可能。彼时中国政府开始放开价格控制,允许一部分计划外的产品产量按照市场供求自主定价出售。

当1985年火柴由国家包销转为允许自销时,全行业开始出现竞争激烈、价格走低的状况,随后两年火柴市场整体萎缩。王维龙上任厂长后,组织了一个产销联谊会,邀请行业内各火柴厂的厂长,协商共同将火柴价格提升,稳定在合理价位。这种行业性的行为扭转了销售形势,也带动了市场价格一路上升,每件(每件包括1000盒)火柴由20元涨到最高时候的70元。

产销联谊会后不久,在河北省的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普遍反映他们买不到火柴了。不仅仅是火柴,在物价改革过程中各种商品都出现抢购和涨价的现象,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后来199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和唐杰忠的相声《着急》反映了这段时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焦虑。害怕涨价的他们不管是什么商品都先抢购回家,仿佛只有商品才是硬通货,而钱却“不值钱”了。

作为对人大会议的回应,河北省将泊头火柴列为计划商品又变回政府包销,收回了自主经营权。政府定下的价格是每件21.4元,远低于市场价格,这让承包者王维龙吃了亏。作为补偿,河北省政府方面承诺“今后如果火柴市场再出现滞销,泊头火柴厂的火柴全部由省政府包销” 。

在这段经济转轨时期,计划经济开始褪去色彩,但也时有反复,而市场经济则开始显现出它应有的活力,此后两种成分互相掺杂的状态一直伴随着火柴厂的经营。

除了体制给国有企业设置了天花板之外,另一种技术变革的力量也悄悄到来。火柴厂在体制牵绊之外,直接面临市场冲击。1987年,温州人手工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支一次性打火机。随后这一颠覆性产品开始在中国扩散,直至流行。只在几年的时间内,在城市中打火机就开始将火柴挤出市场。

带着转轨时期的产权纠结,1990年代的泊头火柴厂在体制束缚和打火机的冲击下走向衰弱。它受限于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但也萌发出了市场竞争的思维,试图在计划与市场、“政”与“企”之前求得平衡。不过挣扎也未改变命运,只待压垮它的最后那根稻草的来到。

1990年代,中国火柴行业“五朵金花”之中其他四家济宁火柴厂、安阳火柴厂、开封火柴厂、蚌埠火柴厂陆续倒闭或分拆成小火柴厂。产大于销的局面也在泊头火柴厂出现,但河北省政府承诺的包销却并未再提起。泊头火柴厂只能自己想办法在行业陷入低谷的时候进行突围。

这一连串大中火柴企业倒闭潮倒是给泊头火柴厂留下了一些市场空间。王维龙称这段时间是“冷中取热”,在行业的寒冬中把自己的企业搞红火。填补市场空白使得火柴厂的产量翻番,销售范围也大为扩展,由原来仅在河北省内几个地区扩张至河北全省和周边各省份,占据了全行业市场份额的10%。

1990年代初时,在泊头当地火柴厂的福利是最好的。“就医不要钱;孩子上学不要钱,我们有小学;死了有丧葬费;直系家属有60%的看病报销;每个星期我们都能放一场电影。我们有自己的浴室、理发室、医院,配套都挺全的。那时候还发西服,发皮夹克,那时候很奢侈的。像市政府很多找对象找我们火柴厂的,我们挣几十块钱的时候,他们才挣30多。”王炳华说。

“厂子北面这一片都是给员工盖的福利房。人家一问在哪工作,我们说‘泊头火柴厂的’,非常骄傲。”曾任副厂长的赵仲新说。而如今这些当年被视作“铁饭碗”的福利保障都消失了。

1997年,瑞典火柴集团找到泊头火柴厂谈合资,王维龙说:“我的谈判能力他们谁都怵,我们5000万元的资产谈成他们拿7000万,占70%的股份。还承诺所有员工的安置,提高工资。”瑞典火柴集团意欲通过买下泊头火柴厂来打开中国市场,而王维龙则希望泊头火柴能走出中国,打开国外市场。瑞典火柴集团是世界火柴大王,在22个国家都有海外市场。通过合资,这个老国企也想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变陈旧的思维。

然而合资事宜遭到了各方的反对。省政府不同意,省委书记和省长找到王维龙说,“我们国家的老民族工业不多了,泊头火柴是比较有声望的民族工业品牌之一。”省经贸委主任也替他分析:“厂长,我不反对你合资,可是这事要是不成功,这责任你得想想担得起吗?”

工人们也不理解,觉得王维龙这是卖厂,“怎么能让外国人控股,钱让外国人挣去?”王维龙向河北省长汇报合资的事时,还和省长“顶”起来了,“1988年承包的时候,人大代表说买不着火柴,社会上卖七十,我出厂价二十一块四。我是个人承包,是按超额利润提成,完不成指标得扣我工资,三年承包期我让了一个多亿。那时我奖金都不要;全国劳模都不要,让给厂书记了;那时有人100万年薪请我,那会儿万元户都少,我都不要。我的志向是在厂子这儿,应该是能弄得很好的。”

可因为阻力重重,合资最终没有成功。直到现在谈起此事,王维龙仍会陷入沉默,叹息这一辈子的遗憾,“他们有他们的角度,他们也是为我好。”

在行业渐冷的趋势下要打开市场,王维龙也进行过兼并收购。1998年泊头火柴厂兼并了面临破产的河北邢台的临西火柴厂和安徽的安庆火柴厂。这两家企业都是国有中型企业,资产上千万,但都有几百名职工要养活。买下这两家厂子王维龙觉得“并不贵”,前者50万元,后者80万。

王维龙想通过收购来完善泊头火柴厂的技术设备。泊头火柴厂生产的产品盒子粗糙难看,印刷质量差,外包装箱也容易散,成本低在好年头时无所谓,可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就会成为短板。泊头火柴的火柴梗是用明火和煤烤的,容易熏黑。包装箱质量差,火柴运到西安再运到更下一级的销售点就散了。而这么粗糙的产品,国外市场不会喜欢。“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我们能展现出我们的优势,可竞争激烈的时候我们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王维龙的考虑是收购临西火柴厂可以提高火柴梗的质量,收购安庆火柴厂有能印刷高质量盒子的海德堡印刷机,两个厂子糊盒的质量也都不错。实现收购后,除了能提高质量尝试打开国外市场,还能占领国内东部沿海市场。但两三年后,王维龙觉得“问题出在执行层上。布局都布好了,执行层管不好。”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让泊头火柴厂将两家工厂最后还给了当地政府。

同年10月,泊头火柴厂又进行产权改革,由国有企业变成股份制企业,成立了河北泊头火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那一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全体职工入股新改制的企业,王维龙说,“相当于一个集体企业了”。

然而职工与干部对于入股并不积极。按照规定的最低入股指标,董事长不少于80万元,总经理和监事会主席30万元,理事20万元,监事10万元。“资金来源一部分个人自筹,一部分企业配股,是按原来国有资产以外的工资结余比例来配股。”在当时的环境下,后面几年有了利润也不敢分红,“董事长80万元,工人2000元,400倍的差别,我要是发20万,工人就几百块钱,这样影响工人积极性,大伙觉得干了半天难道都给你董事长个人干了?”王维龙认为股份制改造没起到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分红还是一些干部的入股金额也都没满足应有的金额。

在打火机面前,火柴已属夕阳产业,王维龙也曾考虑过。在尝试过一些周边产品之外,王维龙提出了火柴加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在2003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并不像今天这样牵动着每个城市居民的神经,房价只是刚刚开始在一线城市蓄力,孕育暴涨的苗头。火柴厂有土地资源,自1950年代起,职工的福利房就是由厂子盖的,有基建经验和人才,王维龙希望这一块能成为火柴厂的救命稻草。然而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后,泊头市领导班子变动,原来支持的领导调离,这一项目便没了下文。

等待泊头火柴厂的是大量的库存积压。而没撑过两年,火柴厂就停产。对于接任者的管理能力,王维龙认为其并不称职。还有一些厂高层领导在外面的小火柴厂兼职,也没有把心放在泊头火柴厂上。自停产后,火柴厂就日渐萧条,直至今年被拍卖剩余设备。

历史走到一定节点是否有不同的分岔口,而不是最终进入死胡同?火柴厂的命运是否注定是一个悲剧的结尾?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2001年退休、曾任副厂长的甄鸣歧认为,在国外,一些仍不发达的国家还需要用火柴,比如在印度,“他们只能用火柴,火机不好用,因为气温高。”厂子也可以转产别的,让职工得以安置,“北京火柴厂就转为大宝的厂子了,职工都转去做大宝了。”而老职工王炳华则认为,在国内农村,火柴依然有市场,成本低也比打火机方便,“做饭什么的,他们都没用城市里的灶或设备。”

瑞典火柴范文第5篇

在北欧斯堪地纳维亚半岛东部大陆上,有一个被冰雪和森林覆盖的“安宁的王国”。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风光怡人、经济发达,并由金色雄狮和六翼天使守护,这里就是“童话”般的王国——瑞典。

瑞典仅有900多万人口,除了拥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有180万人口,北欧第一大港哥德堡有80万人口等几大都市外,其他绝大多数人都居住在只有10万或者20万人口的小镇里。

近年来,气候变迁问题越来越严重,全世界都在寻找未来的可持续生活经验,位于瑞典南部的小镇韦克舍也不断迎来络绎不绝的外国考察团。来访者发现,这里社区的居民只要把厨房垃圾放进黑色大盒子,几天之后,就会生产出像咖啡渣的肥料,可以拿来做社区园艺使用;他们的社区近80%的人不开车,但交通仍很方便……

全木社区

森林里的小木屋——相信是很多人童年的梦想。韦克舍湖畔有一个特殊的社区,社区内楼房全部用木材建造,楼内地板、墙壁、天花板全部用木头制造,就连电梯也是木制品。美丽的木头房子散发着各种木料特有的香气。整个木头小镇全部完工预计需10至15年时间,完成后一共可容纳1200户人家。

负责这项工程的官员介绍,木材将成为未来瑞典的主流建材。他说,制造钢筋、水泥等建材需耗费大量能源,而培育森林能耗基本为零。由于瑞典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木结构民居可谓得天独厚。而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混凝土则做不到这一点。之所以用木头建房子,是因为它周围都是森林,可就近取材,降低运输费,并且木材与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相比,使用时耗能更少。而良好的采光设计使各家庭能更充分利用太阳能,节省点亮电灯所需的电能。

垃圾废物 供电供暖

韦克舍市“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更新城市供暖、供电系统,用锯木场产生的碎木作燃料,替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发电,电厂产生的余烬又可成为植物肥料,冷却发电设备后产生的温水则用于家庭供暖,从而实现循环利用。

它们有个小区化的垃圾处理系统,将各家庭中的垃圾、厨余统一集中处理之后,利用他们来制造“生质能”(其实就是让垃圾产生沼气,利用这些沼气来发电或烧热水)。

回归烧“柴”

在韦克舍湖畔,大约5万户人家享受着一种独特的采暖方式:烧“柴”供暖。这项服务由桑德维克供暖厂提供。负责人拉尔斯·埃林朗说,这种供暖方法所用燃料来自“森林或锯木场的木片、树皮或树枝”。在桑德维克的总供暖量中,98.7%来自上述这些不起眼的废旧木料。

人们很难想到,1979年以前石油曾是桑德维克的唯一燃料来源。但第二次石油危机使瑞典人看到了发展自主新能源的重要性。瑞典开始引进生物能源技术。20多年后,生物能源已在这个北欧国家得到普及。

开发新燃料

环保小镇还在寻找新燃料。韦克舍大学校园内矗立着一栋号称全欧最大的木制建筑,瑞典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研发工作就在楼内开展。

安德斯·博丹教授说,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学名叫二甲醚的燃料。它是一种无色气态醚,通常可在植物材料、农业废弃物或树干、树枝等伐木业残渣中提取。在木料残渣中提取的二甲醚当燃料尤其高效。博丹说,这项成果一旦进入应用领域,10年之内年产量有望扩展到40万吨。他希望,那时新燃料可支撑起全镇的公共交通系统,而私家车全部使用电力。

全城都是节能型房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韦克舍市政府就决定实施一项名为“无化石燃料”的环保节能项目,目标是把该城建设成为一座无需使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洁净都市。韦克舍市还设计了一套名为生态预算的环境管理系统,专门用于管理与环保节能相关的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

韦克舍市政府和人民在节能上所使用的方式无所不包,当你走在夏日绿树成荫的韦克舍城的大街小巷时,随处可见的是骑车经过或者悠闲散步的居民,路上很少有私家车辆蜂拥而来的景象。对于赶时间上班上学的人群,政府则提供了使用清洁能源(如沼气、酒精、太阳能等等)的公共交通车辆,而对于驾驶环保车辆的车主,政府则免费提供停车场。

如果你来到韦克舍居民家,你会发现冬季供暖使用的是一种碎木渣制成的燃料,以往采用电力和石油供暖的地方都换成生物能源和太阳能。

为了提高能源效率,韦克舍政府要求该城所有公共住宅和私人企业都必须修建节能型房屋,现在该市所有公共浴室的热水供应也都采用太阳能加热。

瑞典全民注重环保

韦克舍城的环保节能经验多年来不但造福了本地居民,也在瑞典全国形成了示范推广网络。在瑞典,无论政府还是民众,对于“绿色”的话题都十分热衷。

瑞典人本身就很热爱自然环境,而现在如何节能更是他们日常最关注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也是一座相当注重环保的绿色城市,这里随处都可以见到海鸟、绿地、森林和湖泊。在斯德哥尔摩市,几乎所有的公司大楼和学校建筑都是采用感应式的照明系统,有人时自动感应开灯,无人时则断电熄灯,充分达到了节能和无需人工干预的效果。

此外,从首都开往全国各地和邻国的长途火车和长途汽车,也都是采用清洁生物能源。像瑞典火车公司的网站首页上就特别提醒乘客,它们公司的火车都是采用环保型燃料,坐起来更健康舒适。就连瑞典的各家房屋公司,也都在环保节能问题上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无论你是租房还是买房,大多都会在收到合同的同时也收到一份写着该房屋公司的环保政策和节能指南的文件,提醒租户或者买主与他们一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