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范文第1篇

成语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亦作“模棱两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模棱两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概念课;教学模式;探究;归纳;辨析

2014年4月台州市李昌官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以“高中数学探究性、研究性教学”为主题的活动. 会议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原主任、人教高中数学A版教材执行主编章建跃博士作关于概念课教学模式的选择的报告,并结合课例展开研讨. 本人作为工作室成员,结合以前本人开设的一堂广受好评的公开课《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第一课时,对概念课教学模式进行解构,供大家阅读、评价、研讨.

教学过程

1. 提生问题的情境与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课前五分钟播放一些世界经典建筑的图片和音乐,配合幻灯片“音乐的美用耳朵来感受,几何的美用眼睛来察觉”,“数学跟大自然一样广泛、丰富,和大自然走的是相同的轨道,也共同见证着宇宙的包容、简洁、稳定”.

教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非常著名的经典建筑. 比如我们国家的游泳馆水立方、体育馆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等,这些美妙的经典建筑给你们什么感受?

学生:美的享受.

教师:那么这些建筑美在哪里呢?

学生1:颜色、结构、形状有规则.

教师:(展示幻灯片)这是一些平常建筑的素描设计稿,中国美院的院长这样解释素描:“素描就是研究空间中的立体构造.”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美,探索美,创造美,就要从研究几何学开始.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请回忆一下.

学生2:有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等,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教师:对,这就是平面几何. 我们刚才所欣赏的建筑物是平面图形吗?我们研究的范围局限在平面范围内够不够?

学生2:不是平面图形,是空间图形,要在空间内研究.

2. 搭建问题框架,精确设计问题,使问题系列化、结构化、具体化,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展开. 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明确对问题探究的思路、方法与策略.

(1)导出空间几何体的概念

教师:以刚才的水立方为例, 如果我们只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 不考虑它的颜色、组成的材料等其他因素, 那么我们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是什么?

学生(众):一个长方体.

教师:我们把只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我们从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学会以三视图和直观图来描述这些结构特征的方法,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归纳与类比探究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概念

多媒体显示实物图片.

教师:观察下面的图片, 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具有怎样的形状?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如何描述?

学生3:分别是圆柱、圆锥、球、圆台. (迟疑片刻)还有棱柱、棱锥、棱台.

教师:观察并分析它的结构特征.?摇

(多媒体给出结构特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我们知道平面图形的组成是点和线,那么空间几何体的组成部分呢?

学生3:点、线、面.

教师:那么就从点、线、面入手,去分析一下结构特征.

学生3:组成图1、2、3的主要是线段,图4、5、6、7中有曲线.

学生4:图1、2、3中,组成几何体的面全都是平面图形,其余几何体的面不全都是由平面组成的,而且都跟圆面有关.

教师:按这样分析,该怎么分类呢?

学生5:1、2、3一类,4、5、6、7一类.

教师:好的, 请归纳图形1、2、3的共同特征,并给个名称.

学生5:组成多面体的面都是平面多边形,就叫多面体.

教师:请接着来归纳图形4、5、6、7的共同特征.

学生5:都有曲面.

学生6:都与圆有关,如果取截面的话,能得到圆.

教师:请回忆一下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一个点固定,另一个点在平面内绕着定点旋转一周. 这些空间几何体是否可以看成平面图形旋转而成呢?以圆柱为例.

学生6:圆柱可以看成长方形绕一条边旋转而成.

教师:那么圆锥、圆台和球呢?

学生6:圆锥可以看成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圆台可以看成直角梯形绕直角边旋转而成,球可以看成圆绕直径旋转而成.

教师:很好. 那么同学们能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给出一个名称吗?并尝试给出定义.

学生7:旋转体. ?摇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

教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归纳出了两类几何体:多面体和旋转体. 它们是空间几何体的两大基本类型. 我们接着来研究多面体.

(3)充分观察、分析、归纳,探究棱柱的结构

多媒体放映多个棱柱、棱锥、棱台.

教师:观察下列多面体, 并根据它们的形状进行合理分类,并说明理由.

学生8:图8、9、10、11一类,图12、13一类,图14、15一类,一类是上下均匀的,一类是上下不均匀的,一端大一端小,还有一类有一端是一个点.

学生9:分类方式一样,一类是上下底面相同,另一类上下底面不相同,还有一类是只有一个底面的.

教师:你们能根据不同的类别的结构特征命名吗?

学生8:柱形、锥形、台形.

教师:我们习惯称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形”字通常用来形容平面图形.

学生9纠正:柱体、锥体、台体.

教师:圆柱、圆锥、圆台也分别是柱体、锥体、台体,怎么区分呢?

学生9:棱柱、棱锥、棱台.

教师:很好,“棱”字体现了多面体结构的一个特征. 我们来研究一下棱柱. (多媒体显示多个棱柱)

你能用文字语言给棱柱下个定义吗?请大家从棱柱结构中面的特点以及面与面的关系、棱与棱的关系找到它们的共同结构特征.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学生9:①有两个面平行, 并且这两个面全等. ②其他的面都是矩形. ③其他各面的交线平行且相等.

学生10:第二条应该改为其他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再补充④其他各面与上下两个面的交线平行也相等.

教师:非常好,现在这些结论都正确?

学生:正确.

教师:数学定义不仅要求科学正确,更要求简洁. 我们看,这几条当中哪些能体现棱柱的本质特征,哪些可以删去呢?

学生11:第四条可以删去,因为第二条就已经保证了.

教师:很好. 我们现在对照课本思考一下,课本定义与我们的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课本删去“上、下两个面全等”?

学生12:我觉得上、下两个面平行了,再加上条件2、3就已经能保证上下两个面全等了,不必写出. (部分学生恍然大悟,部分学生迷惑)

教师:没错,这两位同学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要等我们学到下一章才能证明.

所以棱柱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学生(众):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棱柱,并写出棱柱的表示方法)

3. 对学生探究的结论及时辨析延伸,巩固内化,类比迁移

(1)概念辨析巩固

多媒体继续演示

教师:观察下列多面体,判断它们是不是棱柱,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学生13:图16、17、18是,图19不是,因为不满足棱柱特征的第一条有两个面平行,图20不是:虽然它满足有两个面平行,但是不满足第二条.

教师:很好,那么有两个面平行,其余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几何体一定是棱柱吗?

学生13:应该是.

教师:如果是的话,棱柱的定义就可以修改了,这样更简洁啊,我们看个例子.

多媒体演示

图21

(学生恍然大悟)

教师:所以说,棱柱的三个本质特征缺一不可.

(2)概念延伸

教师:观察这三个棱柱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14:侧面与底面的位置关系不一样,有的垂直,有的不垂直.

学生15: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不一样,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教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对,按第一位同学的分法,以侧棱是否与底面垂直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按第二位同学的分法,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3)概念内化

我们共同讨论得到了棱柱的定义、相关的概念、表示的方法、分类.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

①如图22,过BC的截面截去长方体的一角, 截去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余下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图22

学生16:截去的部分是三棱柱, 余下的部分是底面是直角梯形的一个四棱柱.

②观察长方体,共有多少对平行平面?能作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对?

学生17:三对平行平面;这三对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

③观察图23中的棱柱,共有多少对平行平面?能作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对?

学生18:有四对平行平面,但只有上下两个平行平面可作为棱柱的底面,其他三对平行平面都不能作为棱柱的底面,如图24.

④棱柱的任何两个平行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学生19:不是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图的另一种放置方式.

(4)类比学习棱锥的定义

教师:现在我们对棱柱概念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根据我们刚才学习棱柱的过程和经验,我们现在来研究棱锥. 现在请大家观察棱锥,从面的角度描述一下它的几何结构特征.

学生20:它的周围是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跟顶点相对的是一个平面多边形.

教师:描述得很好,但是“旁边”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我们换个说法:有一个面是平面多边形,其余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

教师:现在同学们可以给构成棱锥的面和线段进行命名.

学生21:把平面多边形叫做底面, 其余三角形叫做侧面;三角形的公共点叫做顶点,各侧面的公共边叫做侧棱.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棱锥,写出棱锥的表示方式.

图25

教师:像学习棱柱一样,大家也给棱锥进行分类.

学生22: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来分,可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教师:观察这个三棱锥,哪个面可以作为棱锥的底面?哪个点可以作为棱锥的顶点?

学生22:每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与底面相对的点可作为顶点.

教师:这就是三棱锥具备的特殊性,四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我们也把三棱锥称作四面体.

4. 梳理知识结构与联系,总结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请一位同学回顾整理这堂课的内容.

学生23:我们学习了空间几何体中的多面体、旋转体,再从多面体转移到别的多面体,棱柱、棱锥. 重点学习了棱柱、棱锥的定义、表示方法.

教师:很好,既然我们重点学习了定义,你能否描述一下我们学习定义的过程.

学生23:先给出很多具体事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共同特征,再归纳描述成具体的语句.

教师:我们一开始就归纳准确了吗?

学生:没有,需要不断修正,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辨析,说明归纳出的定义是正确的.

教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到位. 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概念学习、研究的几个步骤:①观察、分析大量实例;②抽象、概括共同特征;③归纳总结数学概念;④正、反两面进行辨析. 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概念的产生是自然合理的!数学定义是准确、科学和简洁的!

作业布置:分析棱台的结构特征,自主形成概念,并与课本相对照进行修正;制作棱柱、棱锥、棱台的模型;了解空间几何学发展史与现有分支情况.

课例评价

本课例评价内容来源于执教者自我反思以及工作室成员的客观点评.

本课例是必修2立体几何的起始课,包括“章引言”和“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两部分,章引言渗透在具体内容中,不做单独讲解.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第一课时,属于概念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去形成空间几何体的定义、分类,感受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和定义形成过程.

1. 本课优点

(1)对概念形成过程浓墨色彩

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即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 本课例设计框架符合知识演变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分类到棱柱、棱锥概念的产生,从模糊到精细,从拓扑到度量. 其次,本课特别追求概念形成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展开过程和心理感受过程,在问题设置上别具匠心,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方便学生的主动建构. 课例充分体现了教的主导地位和学的主体地位. 本课探究策略设计合理、思路清楚、操作可行、探究活动真实,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概念形成自然合理,概念辨析和拓展精确到位.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提炼

本课在内容安排上到棱锥定义为止,重心放在棱柱定义的构建上. 通过经历对大量的具体实例进行概括归纳得到棱柱定义的过程后, 让学生体会用联系的观点、类比的方法研究棱锥的定义,学生通过类比活动而获得研究对象的内容与方法的成形,进一步清晰展现学习数学概念尤其是几何体概念的基本思路.

作为《空间几何体》的起始课,重要的不是介绍棱柱、棱锥等几个相关概念,而是让学生经历对学习对象观察、归纳、分析、概括、辨析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数学新对象的归纳类比的基本方法,这是一个带有“本源”性质的过程,即要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认识一个数学概念的“基本套路”. 本课在最后小结环节中,除了知识总结外,让学生主动根据学习过程描述概念获取的思路过程,并归纳为四个步骤,对学生思维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及创造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模棱两可范文第3篇

释义: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近义词:不置可否、含含糊糊;

反义词:旗帜鲜明、斩钉截铁;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模棱两可范文第4篇

主题: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在学生原有平面知识基础之上的拓展,同时也是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基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异面直线是一个学生陌生的概念,学生认知理解可能出现的误区,怎么解决?如何突破?

案例片段:

师:(展示手工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模型)观察长方体的各条棱中,你能发现两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有几种吗?

生1:3种,平行、垂直、重合。

生2:不对,两条棱就不可能重合。

师:猜想很不错,同学们谁能解释一下两条棱为什么不可能重合?

生2:公理3及推论,可以证明两条重合直线不能确定一个平面。

师:很有说服力,准确地发现了空间中两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

师:空间中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与初中学的平面上两条直线平行的意义一样吗?(集体回答)都是一样的。

师:好,请观察模型,不在一个平面内两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

生1:两条棱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它们没有交点。

生2:不在一个平面内,两条棱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概念巩固,判断对错:不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否一定为异面直线?

生1:是的,定义就是这么说的。

生2:还要考虑两条棱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情况。

生1:不同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怎么会平行或相交呢?

生3: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找到平行直线或相交直线啊!

师:谁说得更合理呢?

学生议论纷纷,争执不休……

即时结果:学生观察长方体框架模型时,易走马观花,对异面直线的概念认知较肤浅,未能真正理解定义的内涵,集体回答掩盖了概念背后隐藏的问题,需经过反复修改补充。

评析:异面直线概念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生认知需从平面图形上升到空间立体图形的建构过程,需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教材中的定义逐字逐句地分析,经过训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秘密,否则只是囫囵吞枣地记下,遇到概念题只能凭运气瞎猜了。

模棱两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三棱 莪术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羟脯氨酸 疾病模型 动物

肺纤维化形成早期为肺泡炎,后出现胶原沉积,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缺乏特效药。中医认为本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瘀血与痰浊互相胶结,共同形成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产物,而“瘀”贯穿了整个过程,近年来中医药对其治疗及实验研究多以活血化瘀为原则。三棱、莪术为破血化瘀的代表药物,《衷中参西录》曰:“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闭不通,……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症。”[1]两药配合运用,能使两者破血化瘀的功效大大增强,而超过两者功效之和,属于中药中特殊的“相须”配伍关系[2]。笔者选用三棱、莪术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进行干预,探讨其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动物及分组清洁级Wister大鼠50只,雄性,体质量(200±20)g,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SCXK(闽)20040002],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三棱莪术高剂量组、三棱莪术低剂量组、泼尼松组、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

1.1.2药品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102)每支8 mg,用时加生理盐水4 mL溶解。醋酸泼尼松(浙江江琚精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50230),每片20 mg,用时研粉,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浓度35%溶液。羟脯氨酸(HYP)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氯化钠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1227A04)。乙醇、PBS等试剂均为分析纯。药材三棱、莪术购自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取三棱、莪术(1∶1)适量,加水浸泡1 h,煎煮2次,每次1 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含生药1 g/mL备用。

1.2方法

1.2.1肺纤维化造模参照文献[3],以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仰卧,纵向切开皮肤,钝拨分离暴露气管,用4号针头刺入气管,尽量接近气管分叉处,将博来霉素(5 mg/kg)缓慢滴入,立即将动物直立旋转,使药液在肺内均匀分布,缝合皮肤,局部消毒防止感染。

1.2.2给药造模后隔天开始给药,三棱莪术高剂量组(l g/mL),低剂量组(0.5 g/mL),泼尼松组(15 mg/kg),生理盐水组,每天1次,每次给药10 mL/kg。空白对照组胃内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

1.2.3标本收集大鼠于给药后第7 d处死,迅速开胸,取出肺脏,切下右肺测定肺组织HYP;左肺以10%福尔马林液灌注后投入福尔马林液固定,外侧矢状面取材,常规切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

1.2.4形态学改变分级肺泡炎和肺纤维化分级按文献[4],将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分为4级:0级无明显改变;1级轻度改变,病变范围小于全肺的20%;2级中度改变,病变范围占全肺的20%~50%;3级重度改变,病变范围占全肺的50%以上。

1.2.5HYP测定精确称取肺组织湿质量约100 mg,置于试管中,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计算HYP含量公式:

HYP(μg/mL)=

(测定管吸光度-空白管吸光度)×标准管浓度(标准管吸光度-空白管吸光度)×(5 μg/mL)×稀释倍数

1.3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应用SPSS 11.5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

2结果

2.1肺形态学改变

2.1.1肺大体形态空白对照组双肺表面光滑,弹性良好,未见明显变化;生理盐水组双肺体积增大,出现点状出血点,灶状瘀斑;另3组肺体积均轻

度增大,均出现散在的点状出血点,偶见灶状瘀斑。

2.2.2光镜观察空白对照组肺结构清晰,未见明显变化;生理盐水组肺泡间隔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内成纤维细胞增多;三棱莪术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炎性细胞浸润较轻,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图1)。

2.2HYP含量的变化模型大鼠肺匀浆中HYP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

A:空白对照组; B:生理盐水组肺泡间隔增厚、成纤维细胞增多,蓝色胶原纤维明显增多; C:三棱莪术低剂量组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出现,胶原纤维较少; D:三棱莪术高剂量组炎性细胞浸润较轻,成纤维细胞较少,胶原纤维较B组明显减少; E:泼尼松组炎性细胞浸润较轻,成纤维细胞较少,胶原纤维较B组明显减少.上排:HE染色; 下排:Masson染色.表1大鼠肺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肺纤维化是由于过多的成纤维细胞聚集和细胞外的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沉积而导致肺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的一类疾病。其病理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1)致病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弥漫性损害,启动炎症/免疫反应;(2)

多种炎性细胞参与,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扩大组织损伤并引起间质增生;(3)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以及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的代谢紊乱以反馈方式使炎性损伤和增生反应加重,最终导致正常功能组织被取代和改建。在此阶段胶原纤维显著增多,而HYP为胶原纤维所特有,因而胶原的沉积可用HYP的含量来反映。实际上这3个过程同时存在、互相促进,不代表时间上的分隔和疾病本身的发展顺序[5]。

近年来中医对肺纤维化的治疗及实验研究多以活血化瘀为主,而三棱、莪术为中医破血化瘀之代表药,具有抗纤维组织增生、抗炎、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67]。本研究肺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均出现肺纤维化病变,提示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三棱莪术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炎性细胞浸润较轻,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表明三棱莪术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肺纤维化时肺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显著增多。本研究表明,模型组HYP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三棱莪术高剂量组HYP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 表明该药具有较强的抗肺纤维化作用,此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合成;其次可能与改善肺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本实验的这一发现将为三棱、莪术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探索其对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和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锡纯. \[清\]医学衷中参西录\[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74.

\[2\]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柴文戍,李永春,刘玉玲. 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3,11(2):7781.

\[4\]Szapiel S V,Elson N A,Fulmur J D,et a1. Bleomycininduced interstitial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nude, athymic mouse\[J\] . Am Rev Respir Dis, 1979,120:893899.

\[5\]茹永新,张华梅,刘杰文. 肺纤维化形成的病理机制\[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8,15(4):2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