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磁场练习题

磁场练习题

磁场练习题

磁场练习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 磁场 运动电荷 教学

一、教学理念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坚持“直观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坚持“STS教育渗透于科学教育”,坚持“大学物理教学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等原则。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材内容及地位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属大学物理课程电磁学部分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讲述磁场的重要性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特点及运动规律相关基础理论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出现,新技术、新能源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洛伦兹力概念和洛伦兹力公式;掌握匀强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掌握螺旋运动规律;理解非匀强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了解磁场作用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会用洛伦兹公式处理问题,会分析磁聚焦、磁约束的物理原理。让学生感受物理理论与现代技术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的价值,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包括洛伦兹力公式,匀强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包括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和成任意夹角两种情况。教学难点是磁聚焦和磁约束两种现象。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PPT主要用于展示自然奇观―极光,展示实验图,展示现代应用设备,展示比较表格、关系树。使所讲授内容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练习法、比较分析法”等教学法渗透于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展示课件图片。并提问:这种美景(极光)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思考“极光”的产生原因。新课教学过程分5个模块。

(一)模块一: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

都是首先展示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实验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会改变?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原因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作用力称为洛伦兹力。并阅读教材认知洛伦兹力公式

师生分析得出:(1) 时,F=qvB。(2) 时, 。(3)三者方向满足右手螺旋关系。即q>0时, 沿 方向;q<0时,

沿 反方向。(4)因为 ,所以, 对带电粒子不做功。最后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判断三个量的方向。

(二)模块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分速度v方向与磁场B方向垂直和速度v方向与磁场B方向成任意夹角两种情型。

情型一:速度v方向与磁场B方向垂直。教师提问: 时,带电粒子如何运动?

学生运用动力学关系得出: 时,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并且推导半径和周期表达式。 即:R=mv/qB ,T=2πm/qB 。

情形二:速度v方向与磁场B方向成任意夹角。教师板图,并设问:速度v方向与磁场B方向成任意夹角θ时,带电粒子如何运动?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将速度进行分解,并推导出:v//=v cosθ v=v sinθ。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得出:(1)带电粒子速度分解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不受力,一个方向受与之垂直的洛伦兹力。(2)在该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带电粒子作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m v/qB。(3)在B方向上以v//=vcosθ的速度做匀速运动。(4)两种运动合成,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是螺旋线,螺旋线的半径为 ,粒子在垂直于磁场方向运动的周期为 。(5)螺距 。最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动画,让学生观察带电粒子做螺旋运动,加深理解。

(三)模块三:例题与练习环节。及时巩固洛伦兹力公式、螺旋运动等知识。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洛伦兹力的计算,师指导学生计算粒子运动周期和螺距。为了检查学习效果,增强学生自信,教师另给出两题选择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模块四:应用案例。分析磁透镜和磁约束装置两种应用案例。案例1:磁透镜。教师展示磁透镜图片,展示磁聚焦的物理原理图,讲授电子显微镜的概况。指导学生分析螺旋运动的螺距,掌握磁聚焦的物理原理。学生用已学知识分析电子显微镜的物理原理,认识电子显微镜。体会科学的价值。案例2:磁约束装置(超导托卡马克)。教师用PPT展示磁约束装置(托卡马克)图片,通过受力分析和半径变化分析引导学生认知匀强磁场和非匀强磁场对运动粒子作用的差别,及运动规律差别,进而理解磁约束的的本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磁约束相关内容,掌握托卡马克磁约束的物理原理,了解磁约束的应用前景,认识科学的价值。案例3:极光的产生。教师提出问题:地磁场有什么特点?极光是如何产生的?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并汇报:地球磁场是一个天然的磁约束装置,高能带电粒子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极光的分析让课堂首尾前呼后应。

(五)模块五:总结。用表格打出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差异,融会贯通;为了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电荷作用的广泛应用,教师用PPT展出各种应用,并作简要介绍。

七、个性化教学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独立分析所提供巩练习题;提导出运动半径公式、周期公式、螺距公式;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要求掌握各应用案例的物理原理。对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逐个辅导,要求了解各应用案例的物理原理。依据学生基础及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课后作业。

物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教学贯彻大学物理改革新要求,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与工程应用结合、与大学物理实验结合。应用案例的分析,使“课堂沉默症”减少。不同层次练习,使学生能在各自“最近区发展”, 信心增强,体会学习的快乐。

磁场练习题范文第2篇

案例背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课程,而这门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前一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把物理课中的实验变为了讲实验、看实验、背实验及做实验题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教学中还出现了以多媒体替代动手操作的现象;本该是学生实验的,被一些教师当作演示实验简单向学生演示草草了事。现行的物理新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专门配了一本关于学生实验的学习活动卡,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优良的物理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比如,同样是记忆,未曾经历体验过的记忆犹如过客,而在体验基础上的记忆则如同经过消化后摄取的营养。而教育者的任务,恰恰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某个问题,记住某个结论,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项过程、体验某一结论。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增强信心,失败的体验对于学生也同样重要。

于是,在物理教学上,我就不断地进行尝试。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的,绝不只是纸上谈兵。在这种尝试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实战演练带给学生们的冲击和震撼。

案例呈现

课题: 8.2电流的磁场 (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物理 九年级第二学期)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理解右手螺旋定则,并会用它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通电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得出科学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协作意识,养成勇于质疑、大胆想象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定电流方向或根据电流方向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场。

难点:右手螺旋定则的使用。

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电脑、实物投影、直导线、空心圆柱体、通电螺线管、干电池4节、电键、小灯泡、导线、铁屑、条形磁铁、小磁针8个。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干电池4节)、电键、小灯泡、连接导线若干、直导线、空心圆柱体、铁屑、小磁针8个、通电螺线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情景Ⅰ

提出问题:当把小磁针放在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思考并回答

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

原因: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情景Ⅱ

魔术:听话的小磁针(巧设魔术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小磁针,小磁针周围没有磁体,然后我神秘地告诉同学说这个小磁针非常听话,我想让小磁针朝哪个方向转它就朝哪个方向转。(其实直导线和两节干电池及连接导线被隐藏在小磁针的后面,只有一根导线的一端没有和直导线连接,其他的都是连接好的)。

学生很质疑却又非常期待:真的吗?

这时,我将没接的鳄鱼夹导线接在了直导线的另一端。用一只手就可完成这一动作,而另一只手还故作玄虚地表现出让小磁针听话的样子。

果不其然,学生看到小磁针转动的方向跟我说的是一样的。在学生唏嘘不已时,我已把接在电源上的两根导线换了一下位置。接着,我又很神气地说,“我还可以让它朝跟刚才相反的方向转哦”,这时候大多数同学都相信并静静地等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当然看到小磁针正如我所说的那样转了,学生们沸腾了。好奇心促使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候我便抛出了下面的问题,也就此揭开了新课的序幕。

提出问题:小磁针周围没有磁体,小磁针为什么也发生了转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答一: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可能存在着能产生磁场的物质。

回答二: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可能存在着能产生磁力的物质。

老师小结:通过以上同学的回答,就说明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有相当于磁体的物质存在,它也可以产生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了磁力的作用。

魔术揭秘:

(把隐藏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原来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却有一根直导线,而且直导线被通了电。直导线把电源给短路了,通过直导线的瞬时电流很大。那么也就是说通了电的直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

新课学习

学生活动Ⅰ 重温奥斯特实验(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体验)

实验注意事项:

1、长直导线要南北方向放置。(排除地磁场的影响)

2、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或正上方,电流要尽量的大(效果更明显)

[说明]

由于地磁场的存在,要使磁针明显偏离原来方向,导线中必须通较强的电流,这样强的电流一般可以采取触接电池两极引起短路获得。因此,实验相当于电源外部短路,长时间通电,电源将受到损坏,所以,只要看清小磁针的位置,就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损坏电源。

[步骤]

1.将小磁针平行放置在导线下方,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偏转。

2.切断电流时,磁针又回到原位。

3.改变电流方向,磁针向相反方向偏转。

4.切断电流时,磁针又回到原位。

结合简单的物理学史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告诉学生“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一、奥斯特实验说明: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学生活动Ⅱ 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围绕目标,实施探究)

用ppt展示工厂中电磁起重机工作的场景图片,介绍核心部件,通电螺线管。

演示:螺线管的绕制方法

学生操作:绕制螺线管

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磁场是一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物质,怎样让磁场现身呢?

友情提示:

同学回忆条形磁铁的磁场,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而小磁针或铁屑粉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磁场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

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在电路中既要有较大的电流,又不要电源短路。后来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得出,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小一点的小灯泡,便可解决以上问题。

当学生用铁屑粉探究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情况跟条形磁铁情况相似时,他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与激动令人难忘。

实物投影比较用铁屑粉探究的通电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并用多媒体展示这两种磁场的图片,清晰地得到结论。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提出问题:既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带着问题用小磁针激情满怀地来探究

学生活动Ⅲ

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针对目标探究规律)

探究活动在愉悦的、积极的气氛中进行着。

用flas展示通电螺线管电流变化与磁极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右手螺旋定则。

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即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课堂练习(加强理解)

利用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

用ppt展示给同学

小结(突出本节重点内容)

1、强调“猜想――实验――进一步猜想――再实验――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回顾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情况及安培定则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别叫几位同学来完成

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1、有针对性小练习一份

2、用给定的配套材料(漆包线、线架框、铁芯),

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看谁的通电螺线管能

吸起更重的铁钉。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简洁明了)

8.2.2 电流的磁场Magnetic field of current

一、奥斯特实验表明: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

1、螺线管:用导线绕成的螺旋形线圈叫做螺线管。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1、作用:判定电流方向与磁极方向之间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即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案例说明:

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由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情况得到的安培定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学习活动卡上将这两个实验安排为演示实验,但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经过思考把这节课变成了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实验教学。

为了加深印象并激发兴趣,我用“小魔术”――听话的小磁针来引入新课。接着提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动?让学生猜测并找原因,再进行魔术揭密,引出新课。接着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实物图,师生共同讨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亲自体验奥斯特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教师结合简单的物理学史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告诉学生“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磁场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怎样的?我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磁铁的磁场情况,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而小磁针或铁屑粉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磁场情况。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有方向性地去探究任务,用铁屑粉、小磁针等这些直观的物体,把看不见的磁场显示出来。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归纳得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过实验也得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活动、探索及老师的点拨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满足右手螺旋定则,从而引出安培定则。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成败中思考,在过程体验中提升了各种能力。

磁场练习题范文第3篇

一、水平穿越匀强磁场问题

1。有力拉动

例1 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光滑绝缘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穿越如图所示的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区,俯视图如图1所示。磁场区由宽均为L的两部分组成,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都垂直于水平面。若线框进入左边磁场区过程水平拉力做的功是W,那么线框穿越整个磁场区的全过程拉力F做的功是

A。3W B。4W C。5W D。6W

解析 线框进入左边磁场区过程(如图2(1)),只有一条边切割磁感线,只有一条边受安培力,因此水平拉力F1=F=B2L2vR;线框进入右边磁场区过程(如图2(2)),有两条边切割磁感线,有两条边受安培力,因此水平拉力F2=2F′=2・2B2L2vR=4F1;线框穿出右边磁场区过程(如图2(3))又是只有一条边切割磁感线,只有一条边受安培力,因此和线框进入左边磁场区过程相同。由以上分析,三个过程拉力做功之比为1∶4∶1,选D。

2。运动方向仅受安培力

例2 如图3所示,矩形线框沿光滑水平面穿越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区,磁场方向垂直于水平面。若进入磁场前的动能为Ek,进入磁场过程动能损失了5Ek9,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框还没有完全穿出磁场就已经停止运动

B。线框能穿出磁场,且穿出磁场后的动能是Ek3

C。线框能穿出磁场,且穿出磁场后的动能是2Ek9

D。线框能穿出磁场,且穿出磁场后的动能是Ek9

解 从题干的已知条件入手从线框进入前和进入后的动能关系,可以得到相框进入磁场前后的速度之比是3∶2,假设可以穿出磁场,那么磁通量变化量相同。运用动量定理可以得到进入、穿出线框动量变化相同(或者运用微元法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得到速度变化相同。因此进入前和穿出后的速度之比将是3∶1,即末动能是Ek9,选D。

二、竖直穿越匀强磁场问题

例3 如图4所示,正方形线框质量为m,边长为L,总电阻为R,从离磁场上边界高h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区(磁场宽度大于L)。已知线框有一半进入磁场区时刻,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求:(1)线框做匀速运动的速度v;(2)线框进入磁场区域过程中释放的焦耳热Q。

解析 (1)达到匀速时安培力和重力平衡,即B2L2vR=mg,因此v=mgRB2L2;

(2)线框只有在进入磁场区过程中才释放焦耳热,因此进入磁场区过程释放的焦耳热就是从自由下落到完全进入磁场区过程释放的焦耳热。

三、高三复习建议

1、借助于具体的问题,总结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高三复习过程中有些老师喜欢求怪、求异、求难,其实复杂的物理问题都涉及到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重视基础是高三复习的重要一环,要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实现方法和规律的沉淀。

以线圈在外力拉动下匀速穿越条形磁场区的例1为例,应该总结出如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①在切割磁感线的那部分导体(作为电源)上标出电源符号,标出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电源内部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高,外电路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区分电动势、路端电压和内电压。

②进入(或穿出)磁场过程,通过线圈任一截面的电量是q=It=ΔR,该结论与线圈的速度大小无关,与线圈是否受到安培力以外的其它力也没有关系。

③进入(或穿出)磁场过程,线圈动能不变,因此外力做功W等于线圈释放的焦耳热Q,即Q=W=B2L21L2vR∝v,速度越大,需要做功越多,产生的焦耳热也越多。

2。在具体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物理学规律

对于具体的物理问题,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解题的重要一环。例3是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问题,借助于对本题的分析,从牛顿第二定律或能量守恒的观点出发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构建良性的知识框架,培养正确的分析、解题习惯。以线圈自由下落(或竖直上抛)穿越有理想边界的水平匀强磁场问题(例3)为例,涉及到如下两个方面思考:

①从牛顿运动定律的观点分析,在磁场外,线圈的加速度是g。进入磁场后,立即开始受到安培力作用,可能做匀速运动,也可能做变加速运动或变减速运动。如果线圈是下落的,在完全进入磁场前,可能会达到一个稳定速度(安培力和重力平

衡),也可能一直做变加速运动。

磁场练习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探究实验安培定则

探究,原指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活动。后来,教育部门将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新课程把科学探究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接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更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科学探究要重视探究过程,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探究重在过程

在开展“电生磁”的探究活动前,教师应反复研究课程标准,不断思索,使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课标 解读》一书中有关“电生磁”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的方向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大致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的磁场,学生主要是探究电流方向与北极方向的关系,不必探究磁感线分布的细节和螺线管内部磁场的情况。”接着写到“这条标准没有终结性的要求,也就是说,不必要求学生理解或知道右手螺旋定则”。《解读》一书还强调“这样没有终结性的要求的规律,不应成为考查的内容”。可见,安培定则虽然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的知识,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并不是重点,甚至不要求学生知道或理解。“电生磁”的教学的重点在探究,而探究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结论是不作严密的要求。

教科书上的物理概念、规律都是简单明了,开展探究活动,似乎可以水到渠成。但实际上,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成熟概念、规律的建立,都经历了漫长且曲折、复杂且完整的探究过程,其中还蕴藏着科学家独特的思路、艰辛的探索、精巧的方法。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初学者的角度看待探究实验,要遵循认识的规律和科学发现的逻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力争让学生成为现象、规律的“发现者”。在探究活动中,应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以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并在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电生磁”的探究活动是两个侧重点不同的、不完整的探究:

一是: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这部分探究侧重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归纳结论方面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猜想或假设,再让学生讨论找到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关键要引导学生完成“怎样呈现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要使用哪些器材”的实验设计,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使学生能把探究目的集中到“与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这一重要环节上,从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探究任务。二是: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这部分侧重在分析和论证方面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八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可能不会很快得到一个理想的答案,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直接把安培定则作为探究的结论交代给学生。教师可以用视频再现实验人员操作的实验,引导学生参考教材上的蚂蚁和猴子描述探究结论的叙述,逐步分析、讨论,直到学生得到一个基本正确的结论。

二、更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贵在适度

在第一版人教版教科书里,“电生磁”是把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铁和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等四部分内容作为一节,实验探究的结论仅是模拟动物充满稚气的口吻叙述,不涉及安培定则这样严密的表述。再版后,教科书在“电和磁”中,新增了安培定则并增添三道相关的课后练习题。修订后,这部分的既有理论,又理论的实际应用,“电和磁”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体系显得更加完整,但也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要求,难度明显加大。教科书的这种修改应理解为,教科书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有能力的学生预留了提升空间,并不是课程标准要求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物理教学的不仅关注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安排学习安培定则,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最佳发展期角度考虑,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同一门学科,要达到同一个目标,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存在最佳发展期。课程标准应是根据大多数初中生的最佳发展期设计的,课程标准没有把安培定则列入要求,课程设计者应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八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还有待发展,在初中阶段,安排安培定则内容的学习,超出了一般学生的认知水平。

2.从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角度考虑,简单、开放的探究活动,能扩大参与面,学生也容易获取有成就感,可以增加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和热情。如果没有现成的结论,问题一经提出,就将学生置于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地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增强自主意识,开发潜能。安培定则这个标准化的结论,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导致探究性实验蜕变为“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

3.从合理安排课时的角度考虑,如果学生在一节课学习过多的知识点,就容易形成难点。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既要学生探究过程,又要把探究结果归结为安培定则,还要让学生熟练使用,并完成课后练习题,一节课的时间明显不够用,只好压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论证的时间。“电生磁”教学重点、难点就会偏移到安培定则,让学生在堂上充分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也成了空谈。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还需一两节课做强化训练加以巩固,这既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又有可能造成课时不足,而且大量的训练很容易降低初中生对物理的热情,不利于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从实用的角度考虑,“电生磁”现象在实际应用是制造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及扬声器。使用这些电器设备时,只涉及电流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会引发通电螺线管磁性的有无、强弱和磁极方向的改变。也就是说,实际使用通电螺线管时,不需考虑哪一端是北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应更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顾及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舍去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保证课堂容量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从而保证学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达到“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湖北教育出版社

磁场练习题范文第5篇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统计及分析

下表是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对各考点的考查情况:

2013年高考展望

1. 注重三基考查

在新课标中知识传承是基本因素,所以注重基础的考查是高考的必然选择. 今后高考将更加重视对“三基”的考查,重视对通解法的考查,关注知识的覆盖率;解答题部分仍会继续坚持“多设问、缓梯度、有效增设难度”的思路.强调“三基”,突出“三基”,考查“三基”还将是高考物理命题的主旋律.

2. 突出主干地位

会继续贯彻“重点内容重点考查,非重点内容渗入考查”的思路,会更加突出“主干”内容的地位,如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关系、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地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地位将显得十分重要,这些重点内容将构成试卷的总体结构,在试卷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 渗透思想方法

物理的思想方法是物理的灵魂,对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会贯穿于整份试卷.选择题虽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但其中也蕴藏着对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实验题将会更凸显创新性和开放性.

制定计划,全程攻略

实践证明,要搞好复习备考,就要制定出科学、周密、完整、具体和符合本人实际的复习计划.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阶段:在进行每一章节的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按照自己对该章节知识的理解,自己分析绘制出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实、完善,使之系统化.其次,对物理学科的一些基础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要记牢,还应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与推导.例如,在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共同作用下做直线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在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共同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场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最后要根据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应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第二阶段:本阶段按知识块的特点分专题进行复习(知识块划分如上表),复习时注重提炼方法,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建议解题时采用“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判断”的步骤,长期坚持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方法的理解,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

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的训练.

培养好三种能力

1. 重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物理学科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每年都会考查,同学们应该找出这一类型的历年真题勤做多练,感受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如:

(2012·江苏)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铁芯左侧线圈L1由火线和零线并行绕成,当右侧线圈L2中产生电流时,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使电磁铁吸起铁质开关K,从而切断家庭电路,仅考虑L1在铁芯中产生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家庭电路正常工作时,L2中磁通量为零

B. 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器增多时,L2中的磁通量不变

C. 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开关K将被电磁铁吸起

D. 地面上的人接触火线发生触电时,开关K将被电磁铁吸起

【解析】因原线圈是双线绕法,所以家庭电路正常工作时L1、L2磁通量为0,A、B正确;家庭电路短路时,L1、L2磁通量仍为0,C错误;地面上的人接触火线发生触电时,两根电线电流不等且变化,开关K被磁铁吸起,D正确.

2. 勤动手,提高实验能力

首先,加强对基本仪器使用的练习.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把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把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

其次,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操作.弄清楚了各种实验仪器的原理以后,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到实验室进行实物操作,加深对各个实验的认识;没有实验条件的同学则可以以做题代替实物操作.如:

若断开电路中的电键,旋转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此时测得的是 的电阻;

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尖端对准直流电压挡,闭合电键,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此时测得的是 两端的电压.

(2)(单选)在使用多用表的欧姆挡测量电阻时,若( )

A. 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大

B. 测量时发现指针偏离中央刻度过大,则必需减小倍率,重新调零后再进行测量

C. 选择“×10”倍率测量时发现指针位于20与30正中间,则测量值小于25Ω

D. 欧姆表内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虽然完成调零,但测量值将略偏大

【参考答案】(1)①R1;②R1和R2串联,③R2(或电源),(2)D.

最后,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练习.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点的取舍处理、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像)等等. 如: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

②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

③断开开关, . 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

(2)在虚线框中画出与实物电路相应的电路图.

【参考答案】(1)①使滑片移到变阻器最左端;②逐渐增大电压直到灯泡额定电压;③分别读出多组相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值并记入表格.(2)电路图如图4.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对滑动变阻器原理及其接法的理解,考查对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的认识等,对教材实验熟悉的考生解答此题不成问题.

3. 多动脑,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训练思维能力,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综合性试题的训练,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如:

(2012·江苏)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5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 . 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时,装置可安全工作. 一质量为m的小车若以速度v0撞击弹簧,将导致轻杆向右移动. 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且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

(1)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求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

(2)求为使装置安全工作,允许该小车撞击的最大速度vm;

(3)讨论在装置安全工作时,该小车弹回速度v′和撞击速度v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