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跨步电压

跨步电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步电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跨步电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缆故障定位仪跨步电压法电缆外护套故障

中图分类号:TM246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目前,我国XLPE电缆的用量及电压等级正在逐年上升,高压电缆外护套是电缆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绝缘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缆的使用寿命和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但因在施工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外力损伤;运行过程中受白蚁破坏及外力破坏等造成电缆绝缘护套破损,而电缆护套一旦破损,一方面会使电缆金属套(或金属屏蔽层)形成接地回路,产生环流,从而使电缆金属套发热,加大电缆损耗,降低电缆的带负载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破损处空气及水分的侵入,会加速电缆金属套腐蚀,而腐蚀处产生的电场集中,易于产生局部放电和引发电树枝,对电缆的短期运行安全造成威胁;此外破损处水分的侵入还会使主绝缘产生水树老化的几率增加,严重影响电缆寿命。通过对电缆外护套故障工作的查找,发现电缆外护套存在的缺陷隐患对运行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理,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对护套破损处进行及时定位查找和修补显得非常重要。

2 故障发现、查找过程、原因分析、

以下将以110kV水芬Ⅰ线线为例,进行分析。

2.1故障发现

2004年11月23日,经对110kV水芬Ⅰ线进行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检测,110kV水芬Ⅰ线全长750米,没有中间接头,检测结果如下: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10kV水芬Ⅰ线A相外护套绝缘良好,B、C相外护套绝缘为零,已经接地。查找接地B、C相接地故障首先采用电桥法进行预定位,定位出大概距离后再用跨步电压法对外护套进行精确故障定点。

2.2故障查找过程

(1)电桥法预定位:

被测电缆全长为L,距测量点L1处有护层故障点P,对地电阻为Rp。金属护套材料为铅或铝,甚至不锈钢,与电缆线芯相比,电阻稍大,均匀分布。因此,当电桥平衡时,电阻之比,等于其长度之比。图中ZGH为高压恒流源,r为比例臂电阻。

图1:护套缺陷点电桥定位法示意图

其电路原理如图2,XP间的金属屏蔽电阻为R1,

PYNM间的金属屏蔽电阻为R2。图2:电桥定位的电路原理图

显然=

接入电桥后构成如右电路

图中r1+r2=r0

则由电桥原理可得:=P‰(千分之P)

P为指示比例臂电阻的刻度盘读数

L为测试电缆的全长.L1为故障点距测量点的距离。

因此L1=2·P‰·L,即可算出护层故障点P距测量点L1的大概距离。

经过公式L1=2·P‰·L ,算出B、C相故障点都在下围岭电缆终端站算出的10%的位置。

(2)用跨步电压法精确定点

由于电压测量误差、电缆总长度误差、及电缆蛇形敷设引起的偏差等,使定位不准。进一步用跨步电压法精确定点。

跨步电压法基本设备为高压信号发生器和一套带有探针的电位差计或毫伏表。其原理如下图,在电缆金属套与地之间施加一高压脉冲电流,用电位差计沿电缆路径探测,

跨步电压法精确定点示意图

从护套不良点流入土壤的电流如示意图所示,电源电压为负极性,土壤表面电位呈漏斗状分布,跨步电压法正是通过探棒寻找土壤中电势最低点或跨步电压零点。用这种方法,找到使跨步电压指示仪最敏感、指针摆动幅度最大的点,进而精确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很快故障点被找到,其故障位于在下围岭电缆终端站算出大概处75米处。

经分析用电桥法所测故障点位置与用跨步电压法所测故障点基本在同一个点上,误差不大。经开挖后,发现故障点处电缆外护套已被白蚁侵蚀严重。

2.3引起故障原因:

(1)高压电缆本体本身是无防白蚁的护套,所以受到白蚁的侵蚀。

(2)高压电缆施工时未做防白蚁处理。长期深埋与地下,无法喷白发蚁药,得不到常规的防蚁维护,容易引起白蚁。所以对高压电缆本体一定要进行防白蚁处理。

(3)施工单位在工程完成后,回填泥土时,没有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遗留多余木板,给白蚁在木板里面造巢穴带来便利。所以电缆沟道土层要干净,不能有木屑等杂物。

3 处理方法:

先将路面开挖,打开盖板,刨出细沙,找到电缆外护套的故障点;

用葫芦将故障相电缆吊起,用抹布把粘在电缆上的泥沙清理干净;

在故障相的两侧及故障点的位置,用玻璃片将石磨层刨干净;

用绝缘自粘带、防水绝缘带及PVC,将故障点修复;

将吊起的电缆放下,沙子回填,又喷洒了防白蚁药水;

在直埋段装了一根药管,方便以后喷白蚁药水时,药水能很好的渗入沟中;

再做一次绝缘电阻测试及试验;

检测数据合格后,恢复该线路运行。

最后检测数据:

4结论:

跨步电压法的优点是原理简单、易操作、抗干扰好、破坏性少、定点直观准确,适用于敷设于泥土地面内的电缆。而传统的直流冲击法冲击电压及能量较高,长时间放电时对电缆金属护套及外护套都有破坏性,且会将正常运行时不必处理的薄弱点击穿扩大为故障点,因此对已投运的高压电缆不提倡使用此法。

跨步电压法也有不足之处:

(1)易受地下金属管线(如水管、天然气管等电位体)的干扰,特别在变电站或电缆接头井周围的干扰更为严重;

跨步电压范文第2篇

[关键词]110kV;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跨越;施工

中图分类号:TM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015-01

1 高菏涞缦呗反电跨越施工的影响因素

1.1 技术方面的影响

不同电压等级所适用的带电跨越技术也各不相同,所以电压等级是选择带电跨越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带电跨越施工场地周边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带电跨越施工保护范围内需要设置保护装置的尺寸数据,如长、宽、高以及跨越宽度等。其中,跨越宽度是指两侧跨越架之间、跨越架与铁塔之间或铁塔与铁塔之间,与新建高压输电线路相同方向的距离。

1.2 经济方面的影响

材料的市场价格、质量以及重复利用率是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跨越施工中,选用材料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线行大都在野外,受到自然条件以及交通条件等限制,某些施工条件较差的跨越段应优先选择所需工具少、可就地取材、施工较为便利的带电跨越技术。

1.3 可靠性方面的影响

高压输电线路所跨越物的重要程度不同,对于可靠性的要求也不同,所采用的带电跨越施工技术也随之不同。随着高度增加,带电跨越架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所以过高的跨越架需要2到3层拉线,一些超高跨越架甚至需要更多层拉线。尚处于推广应用阶段的新型跨越架,必须进行必要的加载试验,对跨越架的水平荷载、垂直荷载等静荷载能力以及冲击荷载能力进行检验,只有通过试验方可采用。

2 1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带电跨越施工技术

2.1 搭设跨越网的带电跨越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在施工开始前要穿上屏蔽服,然后依次攀登至被跨越线路铁塔的塔顶,将绝缘测试合格的Φ10×100m高强丙纶绝缘绳的绳头从被跨越线路两侧垂下,并将其与其他高强丙纶绝缘绳相连;与此同时,将高强丙纶绝缘绳在两端抱杆支撑杆上的Φ650滑车中穿过。在确认连接一切就绪后,从被跨越线路两侧的操作塔慢慢拉紧高强丙纶绝缘绳,使之升空。①利用拉紧升空的高强丙纶绝缘绳来牵引另一根用作二次牵引用途的高强丙纶绝缘绳,使之接至Φ650滑车的出口处;再将另外两根Φ16×400m迪尼玛承力绳从Φ650滑车中穿过,并与Φ10×100m高强丙纶绝缘绳相连,继续拉紧牵引。②当牵引位置到达对面塔的抱杆支撑杆附近时,暂停牵引。将Φ14钢丝绳从Φ650滑车穿过,并连接至Φ16×400m迪尼玛承力绳,适度拉紧迪尼玛承力绳后,将迪尼玛承力绳与高强丙纶绝缘绳的连接拆除。③两侧地面工作人员将已经牵引到位的Φ16×400m迪尼玛绳拉紧,并进行锚固。④将步骤①中作二次牵引用的高强丙纶绝缘绳来牵引两根Φ10×400m丙纶缘绳、一根Φ16×400m迪尼玛绳以及一根Φ10×100m高强丙纶绝缘绳,牵引的连接与拆除步骤与上相同。这样就完成了该相的所有绳索牵引工作。⑤利用步骤④中两根Φ10×400m丙纶绝缘绳来牵引玻璃钢防护杆网,将两根Φ10×200m丙纶绝缘绳连接至防护杆网的末端,等到防护杆网到达防护位置,就将两端的丙纶绝缘绳锚固。

2.2 全封闭竹跨越架施工技术。全封闭竹跨越架施工技术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跨越架的越线方式是先在架顶放过一根麻绳,在麻绳的一端连上导引绳,在另一端人力收拉麻绳,使导引绳通过架顶保护网越过被跨线路,与已放通的导引绳相连。准备小张力机,启动小牵引机慢慢牵引导引绳,使导引绳升空。张力放线时,导线不落在越线架上,确因故牵张机要松线必须将导线两端临锚;第二,跨越施工中由放线施工总指挥确定施工作业人员及物资设备配置,负责领导整个放线施工中的跨越架施工。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跨越架的具体实施方案,督促施工队按方案进行施工,在跨越架施工形成后,参加对跨越架的验收检查,参加对跨越施工原材料及工器具的检验。

2.3 小型铁塔跨越架设施工技术。小型铁塔主要利用钢铁等类似材质和绝缘装置组合实现,在搭建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对铁塔的实际受力进行综合的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确定铁塔的整体架构。实践证明此种跨越架设方式在拆装、结构稳定性、材料循环利用、架构受力平衡性等方面都具有较显著的优势,而且对提升带电施工的安全度和施工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在施工中如果导地线畅通状况不理想或导地线直接碰触顶层绝缘网,会使施工风险大幅提升,绝缘网下部铺设材料密度多小,施工人员踏空也会发生危险,所以在利用此类跨越架设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此两点进行完善。

2.4 索道跨越架设施工技术。此类型的跨越架构原理是利用强度和绝缘性都较良好的绳索,使线路两侧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安装防护网,在防护网上实现跨越带电施工,其与工程索道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实践证明,此类跨越架设对空间大小的依赖性较低,但架设成本较高,通常在借助小型铁塔进行跨越架设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此架设方式。

2.5 施工安全的注意事项。第一,在进行具体施工之前,应严格的检测尼龙绳实际绝缘性能与相关参数,从而确保其满足实际施工要求与技术标准;第二,在运输与保管绝缘绳网时,为了避免出现受潮或被挤压的状况,应将其放置在木箱内,然后再进行保存与运输;第三,在开始施工之前,需对施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绝缘绳索与绝缘工具等器材进行严格的耐压试验,并测量其绝缘电阻是否满足要求。第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执行;第五,注意收集气象信息,遇雷电、雨、霜、雾,湿度大于85%或5级以上大风时,停止作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110kV及以上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跨越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施工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高压输电线路带电跨越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跨步电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接地网;现场测试;变电站特高压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1-0097-02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网对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而变电站接地网是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保证,是确保电气设备和运行人员安全的重要设施。完善的变电站特高压接地网能够对特高压变电站的地表电位梯度有所改善,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有所降低,使得在接地网的接地点的位置,雷电流或流经接地短路电流仍能保持非常低的电位,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运行人员的安全。一旦变电站接地网存在问题,那么当接地系统发生短路时,接地点电位突然升高,会引发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变电站特高压接地网现场测试相关问题探究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

1 接地网现场测试的技术依据

变电站特高压接地网现场测试遵循“接地网电阻为地网电位抬高与通过地网流入电流的比值”这一定义,并且结合现场实际的地形特点、地址状况、空间背景干扰等,派生出很多种现场测试的方法,为接地网电阻现场测试提供了技术依据。

接地网电阻是指接地电流通过接地网流散开时土壤呈现出的电阻,不是接地网导体的总电阻。所以,接地网电阻值的关键在于接地网所在土壤的电阻率,这也是变电站特高压接地网进行现场测试的主要依据。通过选取合适的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进行数据测量与校验,从而算出接地网电阻值得范围。

2 接地网电阻的测试方法

接地网电阻即接地网电阻地网电位升高与通过地网流入电流的比值,比值要依据测试现场的情况而定,但测试原理是一样的。地网电位抬高是指地网与地中电流场的电位差。接地网电阻的测试方法主要有夹角补偿法、变频电流法、工频大电流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详细的

介绍。

2.1 夹角补偿法

大型接地网的测试常常会用到夹角补偿法,在采用补偿法测量的过程当中,电压极与电流极的布置有两种方法:一是直线补偿法,是指电压极与电流极是按照直线布置的。在直线补偿法当中,测试结果会受到电压极位置的影响,而且如果土壤电阻率不均匀,也会导致测量结果有很大的误差;二是夹角补偿法,是指电压极与电流极是按照夹角布置的。相对于直线补偿法,测试结果几乎不受布极位置的偏移、接地网和电压极与电流极同的距离、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夹角补偿法对接地网电阻的测试结果更为精准。依照《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接地》和《DL/475-92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再采用变频电流法和工频大电流法进行测量和验证,将对测试结果的可信性大大提升。

2.2 变频电流法

变频电流法是指采用非50Hz试验电源把测量用的干扰电流与信号电流分离开来,使它们不进到测量系统当中,从而使得测量误差有所消除。所以,测试电流不需要很大就能够有效地提升测量精度,并且减小了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设备重量。变频电流法的频率选择应该遵循接地电阻测量值不受感性分量变化影响。而像单一的频率异频法不能有效地消除测量引线的干扰,只能消除工频电流干扰。变频电流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对测量引线干扰和工频电流达到有效的消除。而且,频率不能和工频错开太多,低十几Hz或高几百Hz都不可以,因为接地网电阻接地电流通过接地网流散开时土壤呈现出的电阻,即土壤的电阻率,与大地电流频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变频接近于工频才能解决干扰问题。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工频频率与测量电流频率的差值应该在10Hz以内,否则将会有误差产生。

2.3 工频大电流法

工频大电流法是把380V隔离变压器当作供电电源来进行测量。测量的具体过程:电流注入到接地网中,AB相用380V隔离变压器供电,再给BA相供电,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工频干扰。地网实际电位为V;不接通电源时,电压表的值为V0;AB相供电时,合着开关,电压表的值为V1;BA相供电时,合着开关,电压表的值为V2。通过这些值,可以有下式:

3 试验接线和电极布置

隔离变压器从接地测试系统输出,一端经开关后通过变电站特高压主变相的接地螺栓入地,另一端接电流线,形成一个电流回路。电压表一点接变电站特高压主变相的接地螺栓,一端接电压线,读取接地网电位抬高值。为了降低地网杂散电流对测试产生的影响,有效地提升信噪比,可采用工频大电流法把电流提升到30A以上。

在变电特高压接地网现场测试中,要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哪个方向适合布置电压线与电流线。假设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方向都不适合布置电压线和电流线,若布置,则会导致有一部分沿低电阻率在设备提供的人地电流中通路回流,从而有不必要的测量误差产生。本次测量采用的是夹角补偿法,电压线与电流线都是沿西北方向进行布置,如图1所示:

4 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的校验

《DL/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中明确规定:变电站接地电阻应该不大于2000/I,其中I为流经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如果单相接地短路,那么有一部分短路电流改由母线侧提供,不再由主变电压提供,通过接地网最后再回到主变点,其中最大接地短路电流并不是全部流入地,所以接地网电位不会突然变高。输电铁塔架空地线与接地网隔离开来,且分流系统的影响不加以考虑,当出现最大接地短路电流时,测试出地网电位升高值必须符合《DL/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当中的要求。根据《DL/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中的相关规定,跨步电压于接触电压可按下式进行校验:

在式(4)、式(5)中,Ustep:跨步电压;Utouch:接触电压;t:最长后备接地动作保护时间,单位为s。其中,t取3s,变电站特高压所在区域土壤电阻率可按219Ω·m计算。最终可以得出:Utouch≤189V,Ustep≤122V。变电站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都在规定允许范围之内。

5 结语

本文采用夹角补偿法,有效地避免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和放线长度对变电站特高压接地网现场测试的影响,通过试验接线和电极布置,对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的校验,证明了本方法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使电网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杨照光,王胜辉,马建海.750kV特高压变电站接地网现场测试与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12).

[2] 王雪松,蒲路,郑小川.接地网电阻现场测量的技术发展及误差分析[J].试验研究,2010,(4).

[3] 刘宝成.低电压大电流法检测接地网技术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09,(9).

[4] 张晓东,丁峰.一种实用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8).

[5] 张丹丹,尹小根,陈俊武,林福昌,曾得军,杨焕金,雷民.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误差及对策[J].高电压技术,2002,(2).

跨步电压范文第4篇

关键词:500kV;一次跨线;施工;新工艺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 500kV变电站传统一次跨线施工工艺分析

传统引下线及一次跨线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施工工艺较差,而且起吊工具的作业效率较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传统机动绞磨是采用带张力顺拖法来牵引紧挂线,不仅有很多控制人员,而且一次跨线穿越设备区时需要做大量的保护工作。在施工时,对带电设备需要保持的安全距离,也因为控制绳可控制范围狭小而变得难度很大。牵引引绳和展放引绳在绞磨牵引施工时,都位于跨越架或设备自身上,这就使得地面控制人员难以对其进行控制,而如果绞磨牵引力过大就很可能会对现退出运行的备用设备造成损坏。此外,绞磨加速运转会产生120dB以上的噪音,会大大影响施工指挥到绞磨操作人员的操作指令传达。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延缓施工进度,另一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施工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 在起吊磨绳受力后,由于绝缘子串起吊点与绝缘子串挂点(施工孔)的角度不配合而限制了其活动范围,使得绝缘子球头的松紧尺寸难以掌握,造成了装、脱绝缘子串比较困难。此外,施工进度也受到施工角度很大的影响,变电站构架稳定性在过牵引度大时会大大降低,导致构架变形,会严重损坏退出运行的备用设备。因此,在变电施工中需要对构架受力进行严格控制。

3 现场施工人员培训不够,技术能力有高有低,难以适应新工艺和新技术,导致同等条件下施工进度难以配合。而且传统的施工工艺不采用大型吊装机械设备,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较低,而且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二、500kV变电站一次跨线施工的新工艺

1 低张力悬浮放线的新工艺

以某500kV变电站为例,其构架与构架安装一次跨线采用低张力悬浮放线的新工艺。其中,硬挂(紧挂)系统要采用绝缘子专用卡具4m吊带/4t、1m吊带/4t、U型环6个/5t以及3t手扳葫芦,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2 将硬挂吊点动滑轮组安装在#2构架侧并放出14循环双钢丝绳,将软挂吊点滑轮安装在#1构架侧并放出11钢丝绳。然后使用吊车将#2构架侧14循环双钢丝绳管母区及停电冷备用设备到#1构架侧地面,吊车用60t。在地面将绝缘子串一次跨线及两端紧线系统组装好,再使用吊车将一次跨线#2构架端挂线头吊至空中,由吊车来配合一次跨线进行摆位,而硬挂吊点动滑轮组与循环双钢丝绳进行配合。

3 安装#1构架侧的软挂绝缘子串一次跨线,再使用吊车与一次跨线低张力悬浮配合摆位。通过位于硬挂点端的机动绞磨与吊车的配合,将绝缘子串一次跨线#1构架端徐徐牵引至#2构架挂点安装处,并由机动绞慢慢收紧一次跨线,即完成#2构架侧硬挂绝缘子串一次跨线的安装。

3.1 使用吊车吊装辅助水平向上分力

当绝缘子串被机动绞磨牵引至安装位时,用吊车辅助吊点向上进行提升,直至安装平面。然后施工人员安装硬挂(紧挂)系统,绝缘子串硬挂在变电站构架上容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因绝缘子挂点与施工孔角度不对导致整串绝缘子的安装以及U型环安装有很大难度的问题,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3.2 高空作业

通过大型吊装机械的使用,可以使得变电站一次跨线及引下线保持在空中,距离停电冷备用设备能够保持约1-2m的施工距离,可以在空中完成对变电站一次跨线的施工安装。

三、新施工工艺相关受力计算

在《电力工程施工分部分项技术交底操作规范大全》中,有如下要求:对一次跨线施工首先要计算过牵引量并校核构架受力;其次要采用全站仪对一次跨线的实际档距进行精确测定,再配合配合实际经验公式与计算公式一起来进行一次跨线的实际压接长度值对变电站导线一次跨线压接的确定。

1 构架承受水平张力的计算

某500kV变电站#1主变构架与220kV主变中压侧构架的一次跨线采用的导线型号为2×LGJQT-1400,该型号导线的具体参数为:截面积S=1533.9mm2,弹性系数E=5730kg/mm2,单位自重Q=4.962kg/m,自重比载g=0.00323kg/m·mm2。一次跨线的安装弧垂fm=3m,构架之间中心线水平档距L=59.2m。可由水平应力公式(1),计算出单根导线的水平应力σ0为0.472kg/mm2,#1主变与220kV主变中压侧构架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承受的水平张力T可由公式(2)求出,为1448.00kg。

1.1 在过牵引?L为100mm情况下,根据公式(3)可以求出过牵引应力σ1为0.542kg/mm2,此时#1主变构架与220kV主变中压侧构架的水平张力T1为1662.75kg。

1.2 在过牵引?L为150mm情况下,根据公式(3)可以求出过牵引应力σ2为0.592kg/mm2,此时#1主变构架与220kV主变中压侧构架的水平张力T2为1816.14kg。

由计算可知,过牵引?L在(100mm~150mm)范围内均可以满足#1主变构架与220kV主变中压侧构架的设计要求。

2 一次跨线引下线重量的计算

在线长l为25m时,所采用的2×LGJQT-1400型一次跨线引下导线的重量G可由公式(4)求出,为248.1kg。

3 一次跨线挂线时张力计算

在一次跨线安装硬挂系统后,#1主变构架与220kV主变中压侧构架间的一次跨线安装张力将向硬挂侧吊钢丝绳上转移。此时,钢丝绳承受的最大张力应该为一次跨线的运行水平张力,为1448.00kg[3]。

4 一次跨线导线长度计算

#1主变构架与220kV主变中压侧构架间一次跨线A相实际测量值为58.90m(取两端挂点的中心孔距),B相实际测量值为58.89m,C相实际测量值为59.01m。单串绝缘子及金具的组合长度值D=3060mm。

4.1 采用普通弧垂与应力计算线长,由公式(5),A相线长LA为53.21m,B相线长LB为53.23m,C相线长LC为54.31m。

其中,L1为实际导线压成钢锚内弧两端值,L2为实际测量两端挂点中心孔距值,f为设计弧垂值。

4.2 采用简化三角形计算线长,由公式(6),LA为53.10m,LB为53.12m,LC为54.21m。

将2种计算方法综合起来,比较值是平均值0.102m,由于没有绝缘子串应力,所以在平均值上还要衰减30%。这样采用普通弧垂与应力计算线长衰减平均值30%,有LA实为53.18m,LB实为53.20m,LC实为54.28m。

结语

利用一次跨线施工的新工艺,成功完成了500kV变电站#1主变与高压侧、中压侧一次跨线及引下线的施工。低张力悬浮放线新工艺的采用,也使得500kV变电站一次跨线(大线)施工更加简便,工作效率和安全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润芳,孙凤娟.500kV变电站220kV系统双母线双分段接线方式的施工方案[J].河北电力技术,2009,28(2):11-13.

跨步电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耐张管;跨越;优势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high pressure analysis approach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in complex areas across the "leave the air line method" to deal with a tube defect of the superior resistance.

Keywords:Resistance to a tube; step over; 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TM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耐张管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承受输电线路张力的重要金件,由钢锚和铝管两部分组成(见图一、图二),其作用是用来紧握导线使之能长时间悬吊空中,并进行电能传输。如果耐张管出现松脱现象,则表明耐张管握不住导线,随时可能引起掉线断线事故,造成线路停电。只有利用登检或红外测温才能有效发现,例如,我们在110kV线路正常巡视登检过程中发现某耐张塔A、C相送电侧耐张管部分松脱的重大缺陷(见图三、图四),如不及时处理必将导致断线事故甚至倒塔事故,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2、现场分析

2.1现场概况:110kV线路N1~N3档(见图五)跨越另外一条110kV线路,该线路是某镇区重要的供电线路,负荷较重,无法在近期停电,而根据《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必须在3日内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将缺陷排除。因此,必须对被跨越的线路采取带电跨越措施进行施工。

2.2方案分析:传统的“降线法”施工(如图五),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被跨越线路停电,在被跨越线路上方搭设15×30m的跨越架AB,再恢复送电(被跨越线停电时间为8小时);然后在N1、N2塔的C、D点处各打一条长约40多米的反向拉线CE、DF,以确保N27、N26塔两侧拉力平衡;在N1塔处将N1—N2塔之间的导线降下,切下松脱的耐张管,压接新的耐张管;工作完毕,对被跨越线再次停电,拆除跨越架AB后恢复送电(被跨越线路停电需4小时)。

由上可知,传统的“降线法”,使被跨越线路停电最少需12小时,而且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还须做好跨越的公路、河流的封路、封航等辅助安全措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从图五可以看出:无法在N1铁塔附近地面打反向拉线CE,因此该方法是不可行的。于是,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空中留线法”,该方法主要是将导线工作端(耐张管局部松脱端)局部降至压接平台进行重新压接,而用留线钢丝绳代替降线部分,利用导线的原有平衡力,使工作导线与被跨越线路之间的距离保持为4米(安全距离为3米),从而克服地面不能打反向拉线和被跨越线路无法停电的困难,达到消除缺陷的目的。我们经过3次的现场观察实测论证得知:只要降线点选择在工作端与跨越点之间,尽量远离跨越点,既可满足工作导线与被跨越线路的安全距离在3米以上,又能将有缺陷的耐张管降下进行处理。因此,该方法是可行的。

3.现场布置与施工

3.1设置施工压接平台:到现场考察设计临时施工压接平台时,在鱼塘中布置一艘船,船替代用木料架设的施工平台更为优越。如果是平地或公路则采用大货车上架设。

3.2确定停电处理缺陷的具体施工步骤(用箭条图表示):

3.3确定降线点:经现场测量及结合对地形的考虑得出降线点(安装螺栓型线夹的地方)在距离要处理的的缺陷点30米处。这样既可尽量将降线点靠近工作端以减少导线在跨越点的下降机会,又使降下导线能满足船上压接处理的要求。

3.4现场施工:首先,对110kV某线故障点N1塔大号侧A、C相送电侧松脱耐张管进行施工(现场布置见图八)。线路两端验电接地完毕后,施工人员坐在软梯上用手拉扯导线来滑动梯头,使梯头固定于离铁塔横担约30米的地方。然后在该点导线上安装一个螺栓型的耐张线夹,并在螺栓型耐张线夹的扣环处扣上一条从横担处牵引出来的钢丝绳(留线钢丝绳,作用是空中留线,见图八中蓝色线条)。同时,在距耐张管20厘米的地方,如图八所示B点处装上一个紧线线夹,然后在线夹扣环处扣上一条从横担处牵引出来的另外一条钢丝绳(牵引钢丝绳,作用是收紧导线,见图八中红色线条),及在塔上挂好牵引钢丝绳用的两个转向定滑轮,并将用作留线用的钢丝绳理顺做好留线准备。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启动牵引机车将导线张紧,然后将留线钢丝绳用双钩收紧并扎牢于铁塔横担上。紧线和留线工作完成后,慢慢放松牵引钢丝绳使留线钢丝绳受力,保持对110kV被跨越线路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利用原来紧线用的钢丝绳将示意图5中的A点脱扣,并将其慢慢将在鱼塘中的船面施工平台上。船面施工人员迅速将松脱的耐张管切除,重新压接一个新的耐张管。由于耐张管切除后比原来的弧垂缩短,我们在耐张瓷瓶串上增加了两片瓷瓶以恢复原来的弧垂大小。压接完成后,便将导线重新牵引上铁塔,并将导线入扣,在反复检查以后我们拆除有关的施工工具。至此,故障点消除工作圆满完成,整个过程停电时间为7小时,比计划工作时间缩短了4个小时。

4.施工注意事项

4.1在空中留线过程中,要重点监测工作线路与被跨越线路的安全距离和做足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可以设立2名经验丰富的指挥人员携带对讲机、红外测高仪器在现场检测跨越距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2施工人员在处理耐张管时,要做好防止感应电的措施,做好接地措施,空中留线的钢丝绳和牵张设备也应该采取接地措施。

4.3施工前要认真检查牵张设备,不会出现失灵、滑脱等故障,确保其可靠性。

5.类似缺陷处理地方法比较

5.1

方法 施工辅助设施 是否停跨越线路

降线法 要搭设跨越架 停电

空中留线法 不用搭跨越架 不停电

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留线法的优势在于这种方法所带来地经济效益:

1、节省费用: 15000元(搭设临时跨架所耗费的人工、材料等费用);

2、多供电:由于110kV被跨越的线路不停电,施工当天按原停电时间12小时内共多送电78.9万千瓦时,使该线路多送电约20万千瓦时(该数据可以查调度中心的相关资料)。

3、减少了施工时间4小时,包括前期准备、施工工艺和方法、搭设跨越架等。

3、社会效益:被跨越线路某镇区的重要供电线路,确保该线路正常供电,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相当可观的;用户的供需平衡也得到保障,消灭了设备的紧急缺陷隐患,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

6.结论

相关期刊更多

产品可靠性报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