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过年的日记

过年的日记

过年的日记

过年的日记范文第1篇

吃完饺子,我坐上了车去传亲亲,到了站我下了车,去后被箱拿东西,我左手拿一个,右手拿一个,那样子真像一头维尼熊。

到了亲亲家,他们给了我一百块钱,我看着那红红的钱,眼睛直发呆,半天没缓过神来。

这一天我就挣了191元我真是太高兴了。

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挣好多钱。

2、过新年是一件高兴的事。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大人挂灯笼,小孩在院子里打打闹闹。整个家庭都充满了喜悦的气氛。

大街更是焕然一新。人和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大家都在准备年货。

新年的夜晚更是漂亮。到处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光。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开放,照亮了整个天空。

今年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年。

过年的日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气候;序列重建;灾害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61-01

在全球环境变迁的背景下,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丰富的文献资料,其中蕴藏着大量气象气候信息,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气候重建是目前历史气候变化研究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随着历史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的研究对于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主题已经从冷暖旱涝变化重建向天气过程诊断转移,这就要求有更高分辨率的资料来支撑,因而近期分辨率较高的降水与温度气候序列的重建工作基本是建立后两种分辨率较高的资料上。然而由于现存的历史时期天气档案记载资料存在较少,且涵盖的时空范围也相对有限,发掘潜力不大。相对而言,古代日记和私人笔记则存在资料丰富、时空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的特点,而且“因作者无需考虑任何其他因素,完全凭自我感觉诉诸于文字,故可以说最为可靠”,有许多其它历史文献不备的优势。

相对私人笔记,古代日记因为资料集中更受重视,用日记进行的气候重建的成果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但由于日记的整理和使用都存在一定困难,日记的价值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此背景下,不断挖掘和整理日记资料并积极探索日记信息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是目前学界积极进行的工作。文章以浙江图书馆保存的稿本日记海宁管庭芬的《日谱》为中心,探讨其所蕴含的气象气候信息与灾害信息的特征与价值。

一、《日谱》基本情况

《日谱》作者管庭芬(1797-1880),原名怀许,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晚号笠翁、s溪病叟等。清杭州府海宁州路仲乡人,精鉴赏、校勘和目录之学,曾帮蒋光煦校勘别下斋丛书。

现藏于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的《日谱》(是管庭芬记载其日常生活的日记。该日记于1951年3月由其后人管大雄先生捐赠于浙江图书馆。从版本来看这部日记应该是作者自己誊清的清稿本。日记始于嘉庆二十年(1815),终于同治四年(1865),除了嘉庆二十一年(1817)九月至二十三年(1819)十二月,“为仆人误杂败纸中毁去,无从觅补,今追忆之外,复从诗稿及笔记内采录数条略存事迹而已”外,每年各成一册,共47册。日记除了记载作者平常的日常活动和学术交流外,对于天气现象、自然灾害的描述也非常详尽,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研究海宁历史气候与灾害的珍贵资料。

二、《日谱》中的气象气候信息价值分析

(一)《日谱》气象气候信息的类别

《日谱》记录的气象气候信息非常丰富,根据记载的特征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天气记录、物候记录、感知记录。

1.天气记录。在《日谱》长达47年的逐日记录中,除了极个别日期缺记天气外,作者每日详细记录天气情况。日记中的天气现象十分丰富,常规的晴、阴、雨、雪、风、霜、沙、雾等天气作者都会记载下来。通过这些描述我们不仅能了解当时的天气类型,还能很容易辨识出天气现象的强度。比如仅描述雨的情况,就有“大雨、@、小雨、微雨、丝雨、掷点、雷雨、密雨、檐溜如注、冻雨、急雨”等。而除了基本的天气描述外,《日谱》一般还对天气变化详细记录。如道光十年十月初四日“晨大雾……中宵闻西北风渐急,雨又作声”。如嘉庆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风竟日,午后大晴”,十三日“晴,始见冰”,十四日“晨霜甚浓”,全面的细节描述和详尽的变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进行天气诊断,通过这三日的记录我们能判断出这是一次典型的冷空气入侵过程。天气类型、强度、变化过程成为重建历史冷暖与降水序列和天气过程诊断的核心资料。

2.物候记录。物候是指自然界的动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日谱》中物候记录也比较丰富,其中最为难得的是对于“始冰”和“始闻蝉”的记录逐年连续性较好。除此以外,还有相对比较零散的“始霜”、“始雷”、“试花”等物候信息。

3.感知记录。除了上述自然现象的描述性记录外,日记还记录了作者对环境冷暖、干湿状况的感知。张学珍等曾对《翁同日记》中的感知记录进行过分析,发现冷暖感知具有气候学意义,即可以用于气候冷暖变化研究,而且认为这个研究结论对于其他类似私人日记也是成立的。

而《日谱》中具有丰富的表示冷暖感知记录,作者描绘冷暖也使用了丰富而准确的词汇,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寒、暖、凉、热。描述寒就有“寒、寒甚、寒月、西风凛然、天色陡寒、凛冽、阴寒甚、冻阴竟日、甚寒冽、觉寒、寒冱、天色转寒、薄寒、骤寒、寒不可耐”等词汇。

(二)《日谱》气象气候信息记载的时空特点

除了《日谱》气象气候信息丰富以外,实际上《日谱》还有两个突出的记载特点,使得它在区域气候序列重建中价值更为突出。

1.长期连续记载天气的时间早。虽然古代日记记载天气可以追溯到宋代,但清代以前的日记存量很少,而且记载的持续时间都很短。长篇连续记载天气的日记主要集中在清代中后期,而且时间越早留存就越少。施蛰存先生认为:“我国的日记文学,开始于宋代……连续数十年的日记,恐怕开始于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但《越缦堂日记》起始于咸丰四年(1854),而《日谱》起始自嘉庆二十年(1820),与前者相比要早30年左右。虽然目前仍有许多古代日记未被充分发掘,但可以确定的是《日谱》比目前已经公开整理出版的绝大部分长篇日记记载时间都要早几十年。

2.空间连续性好。目前使用日记进行的历史气候研究,大多使用某部日记对某地区某时段的气候序列进行重建,虽然成果颇多,但在资料使用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单部日记记载的天气信息呈现空间不连续的状态时,会极大限制研究的内容和分辨率。比如在利用《味水轩日记》进行嘉兴地区进行气候重建时,研究者就发现“作者本人并不是每一日都在嘉兴家中,还有一些日在嘉兴附近地区游历,这给天气气候重建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但清代中后期长篇日记中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相对来讲,《日谱》的空间连续性很好。作者除了在道光十年九月至道光十二年二月在t县访亲游历外,长期居住在海宁州路仲乡。虽然作者也参与科举考试,但只参加了州试和府试。虽然地点有所变动,但因变动距离较近对作为同一地点建立天气序列的影响比较小。这对于重建以海宁为中心的长期连续气候序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日谱》中灾害信息的价值分析

《日谱》作者管庭芬非常关注灾害情况。这种关注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出于传统地方文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其祖传的田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正因如此,作者对于灾害的关注基本上是出于作为基层民众的视角,而不会蓄意迎合官方意志,因而记载真实可信。《日谱》中记载的灾害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灾害事实、灾害影响和灾害响应和应对。

(一)灾害事实

《日谱》记录的灾害包括水灾、干旱、瘟疫、潮灾、雪灾、冷灾等。日记的记载与地方志差别非常大:第一、地方志记载的各种灾害明显比日记少。而根据道光元年至十年的日记的记述十年间中八年有不同程度的旱灾、涝灾、潮灾和瘟疫发生,地方志的描述中这十年中仅发生过四次灾害,对于旱灾、瘟疫完全没有提及。这倒不是说地方志记载失实,但对于小尺度的灾害研究,地方志描述时通常过于简略,从而影响我们对灾害程度和过程的判断。第二,地方志常常更关注灾害的后果,而日记则更能清晰反映灾害发生的过程和具体原因。比如道光二年方志仅记载“海宁等四州县灾”、没有具体指出原因。而对照日记则不难看出,道光二年的灾害可能与干旱有关,可见相对于方志,日记反映的灾害情形更丰富、更清晰和更接近生活。

(二)灾害的社会影响

《日谱》也有丰富灾害的社会影响的记录,尤其关注的是灾害对于农业生产、交通状况、商品价格的影响,这些都是地方志中很少涉及到的。

灾害最直接和最引人关注就是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描述了当道光三年和道光七年灾害发生时,田间的禾苗受灾情况。有时,作者对庄稼受灾情况的描述隐含在诗歌中,如嘉庆二十一年旱灾发生时,其诗歌中一首描述“烛龙杲杲无穷矣,苗叶干枯百草死”,反映了干旱造成的苗叶焦枯的状态。

清代海宁交通方式除陆路外,最重要的就是水路,而当灾害发生时,往往会给水路交通带来影响。夏秋旱是海宁经常出现的情况,而因为干旱水少水路不通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嘉庆二十四年作者就记载“中秋后一日,先大人命芬之星沧,河裂龟纹久停舟楫”。当然舟行断绝不仅因为旱灾,冰冻也会造成舟楫不通,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雪势转严,所积已深二尺,舟行皆绝”,直至十二日才“水路渐通”。

粮价上扬是灾害发生时最常见的市场反映,日记记载了较多这种情况,如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日记载,“连日风沙蔽天,绝无滴雨,米价渐昂,可虑也”。

(三)灾害响应与应对

日记也非常关注灾害发生时农民、士人、官员的反应与减灾防灾手段。比如根据日记记载,当旱灾或涝灾发生时,“戽水”是农民的一个常规的救灾应对手段,道光三年水灾发生时,就记载了因水势过大,“农夫昼夜戽水之功仍复归之乌有”。而夏季梅雨结束以后经常出现的伏旱天气,与之相对的就是经常出现州尊发牒“断屠”的情况,可以说断屠祷雨也成为一种官方常规的消极救灾手段。除了官方的祷雨,当旱情严重时,民间自发的祷雨活动也会很活跃。比如1827年夏季杭州“时亢旱已久,五鼓后诸丛祷雨者纷纷入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旱灾来临时,民众的心理恐慌以及寻求心灵慰藉的迫切心情。

以上仅是对《日谱》记载的灾害信息进行的简单举例和归纳,实际内容要更丰富得多,这些资料都是海宁的方志无法提供的。《日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体验不仅能使我们全面了灾害发生的过程和程度,还能帮助我们深刻了解传统地方社会救灾防灾机制、社会反应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据此讨论灾害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四、结论

经过对《日谱》记载的气象气候信息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天气记录、物候记录、感知记录在区域气候重建中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而且《日谱》具有记载时间早、时空连续性好的特点,对于重建海宁乃至长江下游高分辨率历史气候序列具有突出价值。

而讨论小区域灾荒问题时,方志通常无法满足我们对灾荒情况作出准确衡量,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于当时的灾荒及乡村社会生态环境状况、科技文化水平等的认识。想要从微观角度考察象海宁这样一个县级政区的灾荒史,必须深入挖掘各类资料,因而《日谱》所含有的丰富的灾害过程、灾害影响和社会响应方面的资料,必然对于区域灾害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过年的日记范文第3篇

1儿童美术日记与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美术日记是儿童通过观察、了解将反映在头脑中的具体事物,经过加工制作形成的。它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1.1美术日记能扩大儿童的感知范围

从儿童美术日记心理发展来看,感知是心理过程的起点和基础。要感受和完成日记画的训练,必须具备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感知,也就是要有生活的源泉。过生日就是王雪同学生日的一幅日记画。(见图1)

2011年2月28日 晴

过生日

今天是我11岁生日,我心情十分高兴。晚上,我们全家围在桌旁点燃生日蜡烛,烛光映着我的笑脸。爸爸妈妈祝贺我的生日,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吃蛋糕时,奶油弄得满脸,爸爸哈哈大笑说:”我们的小雪长胡子了”欢笑中我们度过了美好的夜晚。

要发展儿童的感知,必须经常带他们去参观、游玩、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加小您外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广泛接触客观事物,并通过“日记画”来培养他们敏锐地有目的地事物的能力。

1.2儿童美术日记能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

从儿童美术日记训练的过程来看,自始至终贯穿着记忆,也就是识记、保持、在认识的过程。(主要是指形象记忆的过程)

美术日记存在着大量记忆画的成分,学生构图时就要让那些平常所见 、所问或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动作现场浮现在自己眼前,捕捉那些最有意义的,印象最深的,感受最强烈的画面,这无疑是对记忆的有效训练。郑微同学的《跳舞》日记画,就是会议在假期和小同学练习舞的场面。(见图2)

2011年5月8日 星期四

跳舞

下午,我到楼下和小伙伴们一起跳舞起《小金鱼》的舞蹈来,我站在最前面,虽然跳得不太好,但我很认真,一边跳,一边唱,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1.3儿童美术日记能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

美术日记与少年儿童思维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少年儿童的语言发展,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并能自发地,能动地把所见所闻的事物描绘出来。在这个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的多种活动,让他们对所见所闻的事情加以体会,进行选择性思维。通过描绘,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权胜同学的《游市场》,并不是所有的场面象流水账似的描绘出来,而是经过粗取精,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进行描绘。(见图3)

2011年10月14日

游市场

今天天气非常好,我和爸爸高高兴兴的来到市场,看到各种各样的灯具,五光十色,看得我眼花缭乱,看了这盏又看了那盏,真是看也看不够。

1.4儿童美术日记能提高儿童的文字表达

当儿童的绘画处在简单涂鸦时,他们的语言只是口头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绘画水平的提高,文字、语言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会话练习,可以促进语言发展,如毛义小学的日记画《搬家》,文字原是一般记叙,通过修改,采用“‘啪啪’的鞭炮声,喜洋洋,搬新家”的儿歌形式,又如王小薇同学的日记画《猫》,在文字继续结尾中运用了语言拟人化修辞方法“是在找妈妈,还是在找伙伴?”通过日记画训练,这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提高。

2 儿童美术日记与训练方法

2.1儿童美术日记的指导

首先,要寓德育于美术日记训练之中,使学生明确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观察了解现实生活,才能促进使儿童的品质道德向着崇高境界发展,日记画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才能不断的提高,石磊小同学的日记画《存压岁钱》画面描绘了去储存所存压岁钱的情景,文字写出了他闪光的幼小心灵。(图4)

2011年3月6日 晴

新的一年又到来啦,每年过年我都能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该怎么用呢?我想新的一年,我长大了一岁,祖国又长大了一岁,祖国又在蓬勃发展,需要很多资金,我还小,但我也想为住过建设出点力,我决定打这些钱存在银行支援国家建设。

从语言文字上,则可以指导学生参照语文课本中日记的格式来写。文字须生动简练,可以叙述,议论也可以写成诗歌、儿歌诗、打油诗。

在画面效果上,可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都可以尝试,人物、动物、风景都可以表现。

从语言与画面搭配上,应从题材、文字、构图、画面效果的方面整体考虑,文字位置的安排、横式、竖式、中间都可以。

2.2儿童美术日记训练

首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参加多种有益活动。在构图前,一般可采用举例法、谈话法、回忆法,又发出学生心中强烈感受,使学生在大脑中浮现出形象并进行有意识选择,另外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绘画参考资料,供学生借鉴。

2.3儿童美术日记的推广

儿童美术日记教学我已开展多年了,为了巩固和发展以取得的成果,多次开展儿童美术日记交流会、并把优秀作品向省市区选送,向小学生报社推荐,使我校的儿童美术日记教学活动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了。

3儿童美术日记与儿童的健康成长

过年的日记范文第4篇

今天,我去菜场买菜,里面有鱼?虾?螃蟹?墨鱼?鸡?鸭鸽子?包菜?肉还有好多的东西。

我买了香喷喷的肉,烧起来可好吃了。我又买了虾,虾炸起来太好吃了。我又买了鱼,把鱼炒起来可香了。今天我大吃了一顿,可饱了。

今天的饭菜还不错呀!

过年的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童真日记 生活日记 观察日记 感悟日记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04-01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或大多数小学生写不好作文,已成不争的事实。自“语文”单独设科一百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有识之士从各种角度去探索有效的作文之路,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而,时至今日,究竟如何教学生作文,仍然是见仁见智,没有形成语文界一致公认的有效作文教学法。

1 借鉴母语习得之法,训练学生写生活日记

韩军先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对学生进行长期耳濡目染的侵润,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反复刺激,才能学好语文。笔者很赞成韩军先生的观点。这里试从婴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谈谈小学生从童真日记入手,如何来突破写作的瓶颈。

众所周知,婴儿出生时,都不会说话,然而,有经验的家长每天都对着孩子说话,在不明就里的儿童看来,大人们就像对着“木头”在不停地唠叨。一年过后,奇迹发生了,孩子能吐出简单的一两个音节,两年过后,几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儿孩子都能用语言表达了,尽管很幼稚,甚至吐字不清,有时还借助手势,但家长是心领神会,非常开心。孩子之所以能在一两年内学会说话,得益于家长每天不停的在他耳边刺激,虽然婴儿开始听到大人的讲话像听天书一样,但日积月累,只要不是耳聋的孩子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听力训练,都可以由不懂到似懂非懂,由模仿到学会说话。

写作,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开始到学校上课,很多话都已经会说,只是字不会写。于是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主要任务就是担负起教孩子识字的任务。因为识字量的限制,大多数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下意识里并没有想到要教孩子如何去写话。等到三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慌了,不知如何下笔者有之;在老师的再三指导下,仍写得语无伦次者有之;基本功不扎实,写出病句和错别字者有之。于是语文老师大呼:作文难教、难改。

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作文难的困境是可以摆脱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学习和思考,尝试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写”童真日记,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识字不多,很多字根本无法“写”下来,我就让他们以“说”的方式来“记”童真日记。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指名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不清楚的地方,其他小朋友可以帮言。开始,每人说一句,班级人多,5分钟不够,下节课再接着说。保证人人都有机会练习“说”出童真日记。一个多月后,等汉语拼音学完,再指导学生真正地用笔“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也可以用画来稚嫩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既可以巩固新学的生字,又避免单调的反复抄写字词。总之,形式不拘,兴趣为主。

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由于认识了几百个汉字,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用笔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这个时候,要求他们用学过的字词写出完整的句子,写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学生很感兴趣。对学生写的过程中出现的别字、错字,反复纠正,不厌其烦。到二年级下学期,因经过一年多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吾手写吾口”,写出一小段完整的话来。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人人都会说,写起来又没有其他限制,所以,学生写的兴趣很浓。总之,习惯为主,写话次之。

2 搭建各种表达平台,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已具有写雏形童真日记的经历,到三年级对学生记童真日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他们学写观察日记。对一时不适应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再写一段时间日常生活话题的日记,这样一步步为学生铺设写作日记的平台,课堂上再让学生写自由命题的作文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作文并不难。

经过一年观察训练和如实记录,学生的观察能力明显增强,班级布置出现了什么些微的变化,老师或同学穿着有什么变化,都逃不脱学生的“火眼金睛”;由于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随之而来的变化是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日记的条理性也增加了。在学生交作文本之前,笔者让同桌互当小老师,找找对方作文中的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学生兴趣很浓,甚至连书写不规范的地方都给对方指出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批阅他们的作文时,错别字也少了,病句也少了。作文教起来省心多了。

四年级时,笔者对学生进行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穿插训练,目的是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当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时,笔者不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每周只让他们写两三次,不过要特别强调的是,写日记时,一定要记录真实的人和事,不要掺杂虚构和想象的成分。总之,观察为主,辅以条理。

3 提供各种生活素材,训练学生写感悟日记

五年级,笔者再用半学期,让学生温习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然后再上升一个层次,教学生学写对生活的“感悟日记”。开始,学生不知如何写,笔者就示范写下水感悟日记,并指导学生多看书报,多与同学讨论,进行思想碰撞,这样才能写出有见地的感悟日记。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老年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纪念馆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