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推敲的故事

推敲的故事

推敲的故事

推敲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一、僧系何人:是探访者还是被访者

为了正确理解“推敲”典故,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贾岛诗中的“僧”到底指谁。朱先生在引用“推敲”典故之后,作了如下解读:“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段表述当中,朱先生以为“僧”应是寺内和尚,且诗人笔下建筑应为寺庙。但是,诗题《题李凝幽居》说得很明白,贾岛所访乃为李凝“幽居”,而不是寺庙,诗中不存在一座寺庙。这也就表明“步月归寺”和“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的解读是错误的。显然,文艺审美中常有的因果错觉误导了朱先生,使其以为有“僧”必有“寺”。由此可知,“僧”不是归寺的 和尚。

那么,“僧”是幽居主人李凝吗?贾岛未中科举逗留长安期间,常常慨叹“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这表明终南隐士是贾岛交游的重要对象。从《题李凝幽居》的文本内容看,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两句,写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为邻。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两句,写小桥那边的幽居四周,草色斑斓,云脚在晚风轻拂下飘移不定。两联文字具体写出了题中“幽”字的内涵,暗示出李凝即隐士而非“僧”的身份。李凝也不可能是行脚僧,因为依据佛教常识,行脚僧云游天下的寓居常在各处庙宇。故而,从文本意境和贾岛的交游对象来看,李凝只会是诗人极喜交往的终南隐士这类人物。

如此看来,“僧”只能是诗人贾岛。首先,贾岛入仕之前的真实身份是和尚。据《唐才子传》记载: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在“推敲”事件发生之后,韩愈爱惜诗僧贾岛才华,劝他“去浮屠,举进士”。贾岛听从意见并从韩愈学诗,后来果真中了进士。其次,贾岛常在诗中以“僧”自称。在贾岛诗全集中,“僧”字共出现42次,常用为三种情况,或泛指出家和尚,或特指所交往的和尚,或是贾岛自称,第三种情况约占半数。贾岛自称为“僧”,自有彰显身份的作用,更多的则是借“僧”之意象表达其对清寒贫苦、漂泊零落之境的特别青睐,这也正是贾岛诗歌“寒瘦窘迫”风格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题李凝幽居》描写了诗僧贾岛走访隐士李凝的所见所思,表现了隐士悠闲自得的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诗中之“僧”即指诗人贾岛。

二、“推”“敲”孰优:基于“僧即诗人”的文本解读

在“推敲”这个典故的解读与赏析中,朱先生并未给出孰是孰非的定论。但是,他给出了鉴赏优劣的标准。在他看来,认定“推”或者“敲”哪个更为恰当的关键在于意境,而“意”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他认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但是,他认为“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仅认为贾岛感情不可知,甚至怀疑“推敲”典故存在的真实性,因为他认为贾岛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去做这样的选择。故而,他“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特别要注意的是,文本的表达因此也就并不像有些解读者所认识和理解的那样,认为朱光潜先生了韩愈的结论,而给出了“推”字更好的结论。

那么,在贾岛的诗歌文本中,“推敲”二字的审美效果孰优孰劣呢?首先,如果基于“僧即诗人”的理解,笔者认为入门者贾岛应当具备造访者的基本礼仪,也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拘礼”之“礼”。在四周寂静无声的情况下,“敲”字所发出的声音应当能够礼貌地提醒幽居主人。若是用了“推”字,就起不到提醒主人有客来访的作用。其次,从诗歌的表现艺术和意境论主张来看,“敲”字与“鸟宿池边树”形成了声静相衬的审美效果。荒园阒寂,月夜静谧,断续数遍轻重卑亢皆宜的笃笃敲门之声,轻轻漾开,激起寂静的回响,则更显幽静无比,也更见隐者情趣之幽雅。第三,我们可以从诗人真诚的人格和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原则出发,大胆推测贾岛尊重了自己的真实所为,即“敲”门这个合理而真实的动作,而不会为了艺术表现的优劣而去思考何字为宜。这一点则与朱先生观点相同,即他所言“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为什么关于“推”“敲”二字表现效果的争议自古不断呢?原因很多,首先,有些人不考虑整首诗的情境,孤立地比较语词用法。其次,误读部分文本信息,导致比较中的错位偏差。第三,屈从于名人效应或者草根情结,各执己见给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好上述三方面的问题,从诗歌文本的整体性和诗人情感的真实性出发,思辨斟酌二字优长短缺,自然可以得出结论:“推”“敲”二字之间用“敲”字更为妥当。朱先生不同意韩愈的判断,提出了理解问题的科学原则,但是自己的解读与阐述却出了问题。

三、因材制宜: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谨严精神

我们斟酌“推”“敲”二字的审美效果,目的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是为了从炼字中更好地体味诗人的情感,同时摸索品读文本的有效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比较哪个更好,更不是为了虚无缥缈地看韩愈、贾岛和朱光潜谁更高明。根据曹道衡先生的研究可知,“推敲”典故“这故事本身并非事实”,只不过是一个对于论诗和谈论创作都很有趣的传说。所以,面对朱先生的《咬文嚼字》,我们要学习他的重要观点,也要批判性的阅读文本。对于存在的误读,我们要客观对待,不纠缠不盲从,辩证对待事实文本,善于利用事实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挥事实文本正反两面的作用,开展科学有效、富有新意的教学探索。

我们可以将“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理解文字与感情的表里关系、科学阐述论据证明观点的方法和实事求是解读文本的学习态度等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文本、认识事理的能力,利用朱先生此文中的瑕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勇气和能力。我们要尽量避免纠缠于脱离文本语境的“推敲”优劣之论的庸俗教学,也要尽量避免抓住瑕疵而一味否定,忽略了对朱先生“炼字即炼情”观点的深入理解,还要尽量避免因屈从权威、迁就权威而可能出现的袒护式解读,从而无视甚至打击学生的睿智才华和批判热情。为此,笔者在教学此文时对该段落采取了理解原文本、重读诗歌文本和修正原文本的三步教学策略,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比较令人满意。理解原文本即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和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重读诗歌文本即欣赏诗歌意境和开展“推敲”思辨,修正原文本即确认作者观点和修正论证表述。

这种策略处理符合雅正中和的审美思想,既能使学生认同朱光潜先生的科学观点,又能使学生面对权威独立思考,在文本对话中完成与作者的对话,培养其良好的质疑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如此实施课堂教学,学生不会因否定权威而病态亢奋,而会因独立思考和修正有果而充满激情。

参考文献:

[1]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李嘉言校注.长江集新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马建东.“推敲”:贾岛本性的迷失[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4]朱光潜.谈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薛海兵.基于生成的合理预设:以《咬文嚼字》的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2,(05).

推敲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掘进;顶板;事故;防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05-02

一、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

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原因是破岩后,顶部存在将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由于支护不及时岩块与岩体失去联系而冒落。掘进工作面附近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联系的岩块,由于支护失效,造成冒落事故。顶板事故大多是由管理不严、违章作业和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

1.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力。没有认真落实一班三检制,找浮矸危石不及时、不彻底或违章操作,对隐患性危岩未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造成危岩突然坠落发生工伤事故。如2007年4月淮南某矿掘进四队掘进工作面现场未及时敲帮问顶,在找溜槽沟时,迎头肩寓处掉下一片700×300×200毫米的矸石,造成刘某头部骨折。其原因是接班未及时敲帮问顶,未有安全责任人,迎头肩高页岩松动,施工人员发现迎头顶板有裂纹和松动,仍冒险作业。班组长只顾进度,忽视安全,敲帮问顶不及时,未严格按措施要求进行临时支护,致使作业时掉顶伤人。

2.巷道支护质量不合格。支护阻力低,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1999年6月淮南某矿-288m6煤机巷改棚冒顶事故,孟某等4人到现场后发现工作面3棚吊斜,处理之中上方的棚梁随冒落的矸石垮落,将巷道堵死,并将李某埋在下面,抢救无效死亡。其原因是中班修复8棚工程质量较差,棚子也未连成一个整体,腰帮过顶不实,当顶板突然来压后推倒棚子,此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该处泄水眼长期被淋水浸泡,煤层松散、易冒落;同时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力,酿成事故造成重大损失。

3.工作面空顶空帮作业。掘进迎头没有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工人在空顶空帮下作业,危岩突然坠落造成伤亡事故。2004年10月淮南某矿掘进二队郭某在241303B西风巷施工,在迎头空顶的情况下,为赶进尺无视安全,开工后既没有认真检查和除掉易落危岩,又无前探梁等临时支护,被迎头掉下的一块矸石(300m m×300m m)砸伤背部,左背部第4、5、6、7肋骨骨折,属重工伤。

4.缺乏过断层临时措施。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情况时,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顶板,未及时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导致冒顶。如2003年8月淮南某矿综采准备队孙某、跟班队长方某等4人,在1307回撤刷扩工作面23-24#架处理漏顶时,由于23-24#支架处遇构造,顶板破碎,接顶时,顶板再次冒落,造成一起埋人事故,现场孙某等4人被埋,其中3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9万元。1307工作面为该矿试验性首采综采工作面,煤层厚、倾角大又为复合型顶板,现场人员对13煤顶板危害认识不足,作业人员在处理23-24#架刷扩棚子冒顶时没有经验,加之该处存在地质构造,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工作面开始冒顶后,未采取相应措施,当工作面临近断层时巷道来压没有加强支护,以致沿断层面冒落大量矸石,造成冒顶死亡事故。

5.爆破不合理支架倒塌。炮眼布置、装药量及爆破顺序不合理,迎头支架稳定性差,发生放炮崩歪、崩倒支架导致冒顶事故。如2004年8月淮南某矿开拓四队在南东翼11煤轨道上山施工躲避峒室的开拓4队在放完炮后,跟班队长刘某发现迎头无异常情况后,就搭上大板,进行临时支护。19时,正赶上综掘二队放炮,顶板震动,垮落一块三角形矸石,砸在大板上,因所搭大板一头搭在肩窝处,一头搭在支护栏挂钩上,大板支护栏拉钩上一头将矸石担住,肩窝处一头砸落,将刘某推倒在下面,造成右第5、6、7、8根肋骨骨折。施工区域顶板岩石破碎,第一茬炮安然无事,第二茬炮由于放炮员所带雷管段数不够,就没有按爆破图表放炮,下部岩石眼全用一段雷管引爆,爆破顺序不合理,再加上药量偏重,造成冒顶事故。

6.作业规程贯彻不力,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保意识差,违章作业是造成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在违章操作造成的顶板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规程贯彻不到位造成的。所以在煤矿强制性的安全培训中,要坚持做到持证上岗,未经培训不得上岗。未取得初级工资格不得独立上岗作业。在班前安全会上,一定要把安全作业规程贯彻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做到安全操作常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安全培训和防范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进人现场作业,“无知者无畏”,缺乏安全意识。生产一线职工文化素质和安全素质偏低,自保意识不强,只知道赶进度,盲目蛮干、违章作业、野蛮操作时有发生,往往造成顶板事故。

二、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对策

推敲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冒顶;防治措施

0.引言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占顶板死亡事故的20%左右,在煤矿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搞好冒顶事故预防,对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1.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

1.1制度不够完善

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找浮矸危石不及时、不彻底或违章操作,对隐患性危岩未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造成危岩突然坠落产生伤亡事故。

1.2支架安装不合理

支架工作阻力低,可缩量小,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

1.3缺乏支护设备

掘进工作面迎头没有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工人在空顶空帮下作业,危岩突然坠落造成伤亡事故。

1.4地质的变化

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情况时,未控制爆破作业,未及时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导致冒顶。

1.5因爆破不合理而崩倒支架

炮眼布置、装药量及爆破顺序不合理,迎头支架稳定性差,发生放炮崩歪,崩倒支架导致冒顶事故。

2.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2.1严格执行工作制度

掘进施工前,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敲击时,要有专人监护,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用手镐或钢钎由轻而重地敲击顶板和两帮,如果有空声或嗡嗡声,要马上用长柄工具把悬空的石块、煤块撬下来。敲的时候,如果发出清脆的声音,还要继续用手指紧贴顶板或两帮再用镐轻轻敲,如果手指感到有震动,说明顶板或两帮石块已经脱离了整体或破裂,有冒落的危险,就应立即将其撬下来,如撬不下来,必须采取临时支撑措施。如果声音清脆又没有震动,说明顶板坚实。

2.2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巷道支护

采用架棚支护方式的巷道,必须使用拉杆或撑木,把棚子连成一个整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时,应缩小棚距。拱形棚子卡缆必须使用设计规定的配套卡缆,其扭紧力矩不少于作业规程的规定,施工地点要配备有扭矩指示器的扳手,班长要做到每班检查一次。支架与顶帮之间空隙要按作业规程要求背实、刹紧,不得空帮、空顶、空肩窝。锚杆、锚喷巷道,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失效锚杆要及时补打,锚杆的初锚力和锚固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每班都必须现场检测,并做好记录。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监测抽查工作,以便对支护设计和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及时发现巷道支护的不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改进和加强锚杆支护,确保安全生产。单孔长距离掘进,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巷道支护情况,发现隐患应撤出人员,及时加固修复后再掘进。

2.3严禁空顶作业

凡没有使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工作面应一律停止作业。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放炮后前探梁必须及时移到迎头,然后将前探梁背实,使工人在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2.4遇地质条件变化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当地质条件及围岩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支护形式时,必须先补报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审批后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支护方式。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其它地质条件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冒顶。一般在距断层5m时要加密支架,采用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断层带特别破碎时采取撞楔法通过。有条件时,采用注浆固结或用压注树脂法固化破碎围岩。

2.5防止放炮崩歪、崩倒迎头支架

严格按作业规程中爆破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钻眼、装药和放炮。要合理布置炮眼,特别是掏槽眼的位置及角度要合适,装药量要合理。临近或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应暂停放炮,采用风镐、手镐掘进,防止放炮崩歪、崩倒迎头支架。崩歪、崩倒支架后,要及时扶正修复,修复工作必须从外向里逐架进行。

推敲的故事范文第4篇

观点:本案中朱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分析论证:

一、先从分析朱某行为的犯罪构成中的客方面进行正面论证。

1、朱某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朱某行为在客观要件上的表现:朱某已发觉盗车人行迹可疑,认识到盗车人所推的摩托车可能是偷来的,基于此,他才去吓吓盗车人;结果,盗车人太不经吓,竟弃车而逃。细究起来,这里的吓其实质就是朱某利用盗车人畏罪的心理弱点和势弱的客观环境对其进行精神恫吓,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只不过朱某的敲诈行为意味深长含义多多,朱某要勒索的财物也不具体罢了——他是能勒索到什么就是什么。因此,朱某的这一行为只能定性为敲诈勒索。朱某敲诈勒索数额较大,已构成犯罪,罪名自然应是敲诈勒索罪。朱某敲诈成功后,自然而然地要转移自己犯罪所得的赃物,以完全实现其犯罪目的。从这一条线索上说,朱某侵犯了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由于朱某犯罪所得的赃物原本就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所以朱某的敲诈行为必然同时伴生另一个法律结果:非法得到了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同理,朱某的转移行为也必然同时伴生另一个法律结果:转移了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笔者认为这并不构成转移赃物罪——详见后论)——持续侵犯着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显然,这一法律结果是前一法律结果的自然延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朱某的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产生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结果,故该两个法律结果之间成立想象竞合关系,应从一重者处断。

根据以上有关分析和结论,很容易比较出:在发生想象竞合关系的两个法律结果中重者为敲诈勒索罪。故朱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二、再从朱某行为不构成它罪等情形进行反面论证。

1、朱某行为不构成转移赃物罪。成立转移赃物罪的关键是:在实施转移赃物行为前,行为人与前犯己就有关转移事项协商一致;并且前犯始终非法拥有赃物。显然,朱某行为完全不符合以上条件,不构成转移赃物罪。

2、朱某行为不构成侵占罪。笔者基本同意原文作者所持的这一观点和他所进行的论述,不再赘述。

3、朱某行为不属于不当得利。成立不当得利的关键在于得利(即取得他人财物)的手段不具有刑事违法性。而朱某的取财手段显然具有刑事违法性,故朱某行为不应定性为不当得利。再者,不当得利达到法定数额又拒不退还者,则往往要以犯侵占罪予以处罚。

推敲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巧设情境;口语交际;交际性;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16-03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情境与口语交际的融合,二是交际情境创设存在虚化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的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口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继而引发学生的交际行为。学生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进行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才能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创设恰当、具体的情境,是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动力源,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

一、创造性改编教学内容,创设有交际性的交际情境

新教材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专门安排了口语交际课,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内涵的丰富、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改革。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口语交际课往往重“口语”而轻“交际”。课堂上,学生说得不少,语言表达也得到提升,但我们发现,这不像口语交际课,跟以前的说话、听话课没什么区别。关键原因在于课堂缺乏了“交际性”。

《敲门声响起》(题目由执教者所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的内容。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分别安排了《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和《丑小鸭》四篇课文,《敲门声响起》则属于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教材给出了四幅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一看上面的图画,讨论讨论,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做。然后,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先在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出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

从教材的口语交际编排上看,本教学内容只是提供了简单的要求,即讨论该怎么做和讲故事,并没有过多的交际性。为此,教学时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尽可能挖掘或增加交际点,以丰富交际内容。根据二年级的学情特点、年段目标以及口语交际特点,我们把教材给出的四幅图定为第一个情境,并取名叫“独自在家”,然后通过边讲边演的方式增加了三个交际情境,分别是“礼貌待人”“机智应对”“告诉爸爸”,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增加学生的交际性。看具体教学过程。

【片段一:“礼貌待人”】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乐乐,面对你认识的王叔叔,还有爸爸的提醒,你该怎么办呢?来,同桌面对面,商量商量。

师:商量好的请举手!现在,欧老师就是你爸爸的朋友王叔叔,我来敲乐乐家的门。

师:(敲门)您好!

生:您好!请问您是谁呀?

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王叔叔,找你爸爸有事情。

生:(看猫眼)王叔叔,请问有什么事?

师:是这样的,你爸爸托我给他送文件,我刚好路过你家附近。

生:谢谢您,王叔叔!可爸爸现在不在家,您打他电话好吗?

师:好的。谢谢你!

生:不用客气。

师:小朋友。再见!

生:再见!

师:表演结束。会用上“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片段二:“机智应对”】

师:哎呀,你们太会动脑子了!现在,谁能把大家的提问全部连起来问,考考这位叔叔呢?请这位同学来演乐乐,欧老师来当陌生的叔叔。

师:(敲门)您好!

生:请问,谁呀?

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生:(看猫眼)可是,我不认识你呀!

师:你爸爸的朋友比较多,所以你没见过我。

生:叔叔,请问你知道我爸爸的名字吗?

师:我是你爸爸的新朋友,刚认识不久,还来不及记住他的全名。

生:请问你知道我爸爸的公司吗?

师:公司啊!你爸爸还没有告诉我呢。

生:那你知道我爸爸的车牌号码吗?

师:我还没有坐过你爸爸的车。

生:你知道我爸爸是胖还是瘦吗?知道我爸爸的头发是直的还是卷的吗?知道我爸爸是戴眼镜还是不戴眼镜吗?

师:(无语)嗯,嗯,嗯……

师:孩子,你就别问了,快开门,我有重要的事情!

生:我不会开门的。

师:孩子,乖,快开门!你看,叔叔给你带来了巧克力,想吃吗?

生:爸爸说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

师:这小孩太聪明了,看来他是不会轻易上当的。那我现在就撬门,撬开你家的大门。

师:表演结束。掌声送给这位礼貌机智的小乐乐。

【片段三:“告诉爸爸”】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当乐乐,欧老师来当爸爸。

师:(单手敲门)乐乐,爸爸回来了,快开门。

生:爸爸,你回来了!

师:(与学生拥抱)乐乐,想不想爸爸?

生:想,好想爸爸。

师:(边抱边说)乐乐,今天过得怎样?

生:今天我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王叔叔来了,说要给你送一份文件,我没有开门,我让他给你打电话。

师:是啊。他给我打电话了,还夸你很有礼貌呢!

生:后来又来一个陌生人,自称是你的朋友。可我提了好多问题考他,他都答不上来。原来他是个坏蛋。

师:那你是怎么对付这个坏蛋的呢?

生:我赶紧把门堵住了,然后就报警。

师:你还会报警?你向警察讲清了什么?

生:讲清了家庭地址和发生的事情。

师:乐乐,你今天的表现太棒了。你真是爸爸的好儿子。(取出新书)瞧,这是你一直想要的《智慧故事》,爸爸给你买回来了。书里的这句话最适合你了,你来读一读。

生:做个爱动脑的好孩子!

师:好啦。回你书房看课外书吧。

在原有教材提供的交际情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增加新的c之前有联系的交际情境,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际空间,产生更多的交际行为。在交际的过程中,语言行为的主体不仅是话语的发起者,同时也是授话者。交际双方根据情境去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相互之间不仅认真倾听,还及时地、适时地接过话题,相互配合,进行多回合的交流。这样的交际更凸显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

二、以故事情节为教学环节,创设有层次性的交际情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交际活动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表现的交际能力也存在层次性、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交际情境创设上,要有梯度,由浅入深,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得到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敲门声响起》以“初步学习讲清楚、完整的话”为主训练点,其他训练点相互融合;以故事为线索,边讲边演边编,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以情境为依托,在情境中学习礼貌应对,在应对中学习、实践、运用;以故事情节为教学环节,层级推进,螺旋上升。教学设计如下。

(一)揭开课题,看图说话

导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听故事的时候要做到什么?这节课谁能做到“坐姿端正,认真倾听”,谁就可以成为“最棒的小听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名字就叫《敲门声响起》。瞧,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中。来!拿起课文纸,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画面。教师随机采访,并相机指导,让学生清楚表述)

小结、过度:孩子们,这位同学讲出了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这就叫清楚、完整(板书:清楚、完整)。现在,我们给故事的开头部分取个题目叫“独自在家”,故事中的小男孩我们叫他“乐乐”,乐乐住在“幸福小区一座402室”。

(二)创设情境,初学礼仪

旁白:这时,传来了敲门声。乐乐透过猫眼一看,咦,这不是爸爸的朋友王叔叔吗?乐乐正要开门,忽然想起了爸爸的话:“无论谁来,都不能开门。”乐乐该怎么办呢?

1.同桌交流,随机采访。

2.情境表演,礼貌应对。

3.相机颁奖,渗透方法。

小结、过度:会用上“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老师要奖励你一张“最棒小主人”的奖状,(课件出示)来,一起读获奖理由:大方应对,彬彬有礼。这个片段就叫“礼貌待人”。

(三)再设情境,初学应对

旁白:告别了王叔叔,乐乐继续做作业。这时,敲门声又响了,原来门外来了个陌生的叔叔,自称是爸爸的朋友。乐乐心想:“我该问什么,才能知道他是不是爸爸的朋友呢?”

1.小组讨论,随机采访。

2.情境表演,机智应对。

3.相机颁奖,渗透方法。

小结、过度:遇到问题懂得动脑筋想办法,真聪明!这个片段就叫“机智应对”。

(四)重现情境,感悟道理

旁白:乐乐报警后,警察很快赶到,把坏蛋抓走了。这时,爸爸也回来了,乐乐想把事情讲给爸爸听。可是,刚才乐乐虚惊了一场,心情还没有恢复平静。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

1.引导回顾,理清事情。

2.情境表演,清楚讲述。

3.相机夸赞,感悟道理。

小结过渡:你独自在家,不轻易开门。王叔叔来了,你会礼貌待人;遇到紧急情况,会想办法,你真是“最棒宝贝”。我们也给这个片段取个题目叫“告诉爸爸”。

(五)开展故事会,完整讲述

旁白:我们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编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名字就叫《敲门声响起》。

1.回顾故事,好友互讲。

2.开展故事会,完整讲述。

3.引导评价,学生夸奖。

4.相机颁奖,渗透方法。

(六)课堂小结,升华课题

这节课,我们敲响了乐乐家的门,认识了一个懂礼貌、爱动脑的孩子,还敲响了口语交际的门,懂得讲话的时候要清楚、完整、大方、自信。回家后,请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敲门声响起》中的“班级故事会”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最大情境,“独自在家”“礼貌待人”“机智应对”“告诉爸爸”是四个小情境。每个情节既是教学的环节,也是四个故事情节,每个小情境承担不同的训练点,前一个小情境为后一个小情境做铺垫,它们呈层级推进、螺旋上升的态势。“独自在家”要求学生能把观察到的图画内容简单地说清楚;“礼貌待人”则是训练学生礼貌待人;“机智应对”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紧急的情况下能提出问题判断陌生人的身份,能向警察讲清家庭地址和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要求学生把前几件事情梳理清楚,并清楚讲述给爸爸听;“班级故事会”则要求学生把所有的训练点整合在一起,并把故事讲清楚、完整,讲故事的时候做到大方、自信。

相关期刊更多

文学自由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广西地方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