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雨的诗句

写雨的诗句

写雨的诗句

写雨的诗句范文第1篇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8、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写雨的诗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 春夜喜雨 导学设计

导学理念:本课导学是按照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诗歌教学的要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品味阅读时进行真情体验和阅读想象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和语言文字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怀。结合课本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这场春雨给诗人(人们)的喜悦之情。

导学目标:1.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积累古诗文的语言并感悟诗情体会意境。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语言文字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春雨给诗人(人们)的喜悦之情。

学具准备:A.学生准备: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描写春雨的诗句或精彩文段,并把它制成小卡片。2.搜集杜甫的有关资料,给杜甫建立一个“诗人资料袋”。B.教师准备:1.图片(春雨、春雨后景色的图片)2.歌曲《小雨》3.课件(制作写雨诗句的课件)

导学过程:

一.春之激情。1.谈话激情。边播放《小雨》的曲子边说:同学们,当我们走进春天怀抱里的时候,沐浴着细细的春雨、和煦的春风,倾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时而传来了婉转的鸟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啊!春雨,预示着新事物的诞生。你看画家用优美的线条和美丽的色彩赞美它;歌唱家用美妙的歌声赞美它;诗人用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来赞美它。同学们,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来赞美它吗?2.赞美春雨体验情感。(举行“春雨之赞”的比赛,)学生把把事自制的春雨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中展示,带着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朗诵,再说一说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春雨带来的喜悦之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引导学生释题。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让学生以《杜甫的自我介绍》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不妥当的地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3.真棒啊!大家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可见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请大家利用以前学习古诗文的方法继续自学这首诗。4.自悟诗意。(学生参照注释自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揣摩出诗意。)5.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不要求统一,大概意思一样即可)6.小老师讲诗意。(教师用投影呈现这首诗的字幕,请一“小老师”上台讲解这首诗。讲的过程中有不恰当之处教师适时点拨。)7.看着图片齐声朗诵这首诗(出示投影仪春雨的图片)。

三.体会意境,感悟深化。1.想像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场春雨之后怎样的春天景象呢?(出示古诗)让我们一起看看,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内容给你提供了春雨带来了喜悦。2.学生反复读古诗后回答。3.出示春雨春景图片让学生欣赏。4.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5.谈体会到的诗情(自由反复读这首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喜悦之情来。6.配上音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四.细读古诗品味语言,描绘画春雨寄托春之情。1.你觉的这首诗中哪句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老师想看看谁是小画家?(根据后两句意思,发挥想像力,把春雨之后的景物变成画。分组合作画画,表达喜雨之情。)3.(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谁来评价小画家的作品?(围绕春夜喜雨的诗句来自由评价。)4.利用“想画面背诵的方法)让学生试看着画面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欣赏蒲四兰写的小诗《春雨》

飨赣

淅淅沥沥

湿润了黄土的肌肤

细雨蒙蒙

轻轻柔柔

网住我散乱的思绪

2.想象雨中的景物练习说话。(把自己想象成春雨中的花草树木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

3.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春雨只是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吗?为什么喜悦呢?(联系上一环节,还有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个别小动物等。)

六.作业。

1.(教师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课件所出示的诗句)读写雨的诗句儿,再说说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雨。课外自己搜集写雨的诗句,注明写什么季节的雨,看谁搜集的最多做的最好。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写雨的诗句范文第3篇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阅读练习一

8.本诗前两句在写法上或运用反衬,或用字巧妙。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2分)

9.诗歌后两句,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8.答案:①示例一:首句运用了反衬的写法,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别”,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示例二: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6、(1)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5分)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6、(1)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填,位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1)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2)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主客移位),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三

8.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6分)

9.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5分)

8.橘柚香。(1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分)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分)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2分)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说明: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浇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耐人涵咏,此为第三层。)(6分)

9.这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分)联系诗句分析。(说明: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想象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5分)

赏析

送别魏二的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写雨的诗句范文第4篇

烘托又称衬托或映衬,即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体事物或表达主要感情,从而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中考中出现的烘托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乐景衬哀情

这是语文试题中烘托艺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了突出人的忧思愁苦之“情”,诗人有时以鸟语花香等来反衬,借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景情之衬的理解。诗中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写的绿草、芳树、山泉、鸟语,虽都是一些怡人之景,但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因情写景,是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情之悲,情因景衬,越见其哀。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凄凉之情。

二、以哀景衬哀情

“景生情,情生景”。阴雨绵绵、秋风萧索这样的“哀”景往往使人产生凄凉悲愁之感。为表现这种“哀”情,诗人常用哀景加以烘托,使哀情更哀,从而提升诗的抒情效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简析】该诗通过对微风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颈联为风吹叶动,露滴沾苔,营造了一幅孤寂清冷的意境,借此衬托出诗人忧伤孤苦的心情。

【参考答案】颈联写道: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林,枝叶上的露珠不时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表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诗人感到格外孤独寂寞。

三、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是诗家常用的手法,以动写静,愈显其静,创造出静谧、高远的意境。

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简析】题干已明确了解题的指向在于写景时对“动”“静”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上。这首诗展现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人以清美的艺术感受。一、二句写景色的静态美,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从而从两方面体现了雨后池上景物之美,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辉映,收到了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四、以虚衬实

抒情时诗人为了追求境界的含蓄、诗味的浓郁,在通篇的艺术构思上,力避正面去写现实之境,往往用虚拟的手法借想象中的情景来表现主题,务求以虚见实、虚实相济。

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简析】本题只要明确“思家”之情寓于怎样的情景中,便不难解答。诗三、四句正面抒写思家,但巧妙之处在于诗人摆脱了现境,不写“本面”而写“对面”,想象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诗人设想冬至佳节,由于自己远行,家里人也一定过得不愉快,“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以虚衬实,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写雨的诗句范文第5篇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王建《雨过山村》

王建为唐代大历进士,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这首以农家为题材的山水田园诗,意境幽美,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颇为后人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一开头就交代出是“雨”中的农家。这样就使笼罩在细雨中的山村农家,本身就具诗情画意了。“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的特征。在这细雨霏霏中,一阵阴雨一阵明的天色,常诱得鸡鸣不已。这“一两家”三字,可谓字字千金。倘在平原大村,一鸡鸣,常常引发若干鸡鸣,而这里是“一两家”,点出了山民散居的特点。“雨里鸡鸣一两家”一句,写尽了山村野趣,幽静而恬谧,引人向往之极。

下句是“竹溪村路板桥斜”,首句写山村之幽谧,这句则写的是山居的“曲径”。在山村的竹溪上,架一木板,一个“斜”字,把山村小桥顺山势而斜的特点,活画在读者面前。在这霏霏细雨中,走在板桥上,一边走,一边听那潺潺流水,多有诗情画意!这前后两句诗正暗合了“曲径通幽”之意。

诗至此,“雨过山村”四字已全部写出来了。然而,作者还余兴未尽,笔锋一转写开了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

“浴蚕”,是用盐水选蚕种,多在溪边进行。一个“唤”字,真是神来之笔,传神之至,仿佛使人听到了妇姑那柔媚的呼唤声。“相唤”二字连在一起,又使人体味到了山里人家那特有的和睦亲情。在这优美的雨景中,这一对“妇姑”的出现和她们的亲情,使诗意顿加浓郁隽永。

相关期刊更多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读与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南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阅读与写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