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足金和千足金的区别

足金和千足金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足金和千足金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足金和千足金的区别范文第1篇

1、标识。市场上的黄金首饰大多配有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标识,明确标注了贵金属材质和纯度。千足金的印记为“千足金”“999金”“gold999”“g999”;足金的印记为“足金”“990金”“gold990”“g990”。

2、黄金颜色。黄金的纯度越高,色泽越深。在没有对金牌的情况下,目测黄金的颜色,光泽赤黄色的,成色一般在95%以上。纯金置于强烈光线下会闪烁耀眼的光芒。

3、黄金手感。千足金与同体积的普通金银铜相比,重量明显要大。握在手中有沉甸甸的感觉,这就是人们说的“金坠手”。

足金和千足金的区别范文第2篇

广电局新农村电网建设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十届四次全国人大温总理的报告中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部署,新农村建设将贯穿“十一五”。20*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又是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农村科技事业进步关键的一年,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新农村电网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电网现状

从*年开始,我局共投入3500余万元,分二期对全县254个村进行了电网建设改造。通过改造,我县的农村电网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5个村未经用电标准村改造。一、二期农网改造面仅为68.83%,全县尚有115个村未经用电标准村改造。这些未经整改的村虽然是同价了,但是存在着线损率高、容量超载、电压质量差等问题;私拉乱接、“三线”交越距离不足、线下建房与电力设施距离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供电安全可靠性低,不能满足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急需加以整改。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村目前的用电设施配置已不能满足农户用电需求,加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将面临第二次整改。特别是玉山地区由于季节性炒茶用电容量的迅猛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加快电网建设改造的步伐。据统计,玉山区域现有炒茶机8000多台,负荷达60000千瓦,而玉山区域2座35千伏变电所总容量仅15650千伏安。全县共有165个村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改。

二是10千伏、35千伏线路输送能力不足。虽然经过了两次农村电网的改造,更换了一批导线线径细的线路。但是目前的双溪线、墨林线、高二线、方前线、万苍线、胡宅线等10千伏线路输电能力依然十分弱,这些线路全部为单辐射型,且线路设备老化,不少水泥杆有裂缝,混凝土疏松脱落,露筋现象严重;横担、拉线等锈蚀十分突出;线路线径偏细,全为LGJ50导线,制约用电负荷的增长,且供电半径过长(全线长达40公里以上,高二线甚至高达1*.397公里),末端用户电能质量极差,用户供电可靠性低,电能损耗大。同时在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中,我县没有安排35千伏网架建设,所以,35千伏设备也出现了明显的滞后,导致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受限。

三是100千伏安及以下配变的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其中:100千伏安及以上共有96台配变未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因素低,导致电压质量差。

四是电网设备中存在着不少装置性违章。如:配变令克反装的有150台,高压线路对“三线”、对建筑物等的安全距离不足的有37处等。

五是一大批电能计量表急需更换。据统计,今年共有3万只机械表、超使用周期的电子表需要更换。

二、建设与改造项目和规模

根据我县电网现状,为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局拟建农村电网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1、10千伏及以上的电网

(1)110千伏尖山变35千伏配套工程:新建35千伏尖尚线、尖岭线,线路总长18.5公里;完成35千伏尚湖变电所、仁川变电所技改等,预算投资555万元。

(2)110千伏尖山变10千伏配套工程:尖岭II联络线等,新建10千伏线路26.5公里,改造6公里;新、老城区建设开闭所及进出电缆(海螺山、南园、磐中、新城区3座、环网柜3座),新增、更换配变120台,计投入资金1972万元。

2、低压项目:新建线路22.6公里,改造线路4*.458公里,整改低压标准村61个;更换表计4.3万只;加装无功装置。计划投入资金1213万元。

3、电网自动化项目200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3940万元。

三、资金来源、缺口和筹措

1、用于20*年新农村电网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下以下几个方面:

(1)20*年底农维费结余资金14万元。

(2)企业折旧和税后利润370万元。

(3)20*年省公司农维费补贴预计1500万元,用于正常运行开支300万,供电营业所等基础建设300万元,可用于电网改造资金900万元。

合计可支配资金:1284万元

2、新农村电网建设资金缺口2656万元。

3、资金筹措:我局经济基础差,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缺口很大,融资能力弱。20*年,为建设110千伏冷水变,我局已向建行贷款500万元,年底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了48%;今年110千伏尖山变配套工程如果再贷款500万元的话,企业负债率将高达60%。因而,今年的新农村电网建设工程,我们除了继续积极争取省市电力部门扶持外,很难依靠企业自身通过贷款方式获得资金,而且缺口部分资金全部由省、市电力部门扶持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四、请求县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

1、帮助做好标准村改造政策处理。今年我们安排用电标准村整改的村有61个,其中有20个村是本身没有整改要求,这些村电网改造积极性不高,可能在政策处理中会遇到一些障碍,影响改造进度。

2、帮助动员农户做好过期家用保安器更换工作。目前我县农村家用保安器多数已过期,保安器投运率低,万一出现漏电现象,用户用电安全得不到保证。保安器属表后设备,系农户资产,按规定应由农户出资更换,但目前多数农户不愿出资更换。

3、帮助筹措电网建设资金。为了搞好新农村电网建设,建设一个相对坚强的*电网,恳请县政府在新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资金中给予我局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足金和千足金的区别范文第3篇

描写夏天的成语:

满头大汗、五黄六月、汗如雨下、烁石流金、赫赫炎炎、汗出如浆、沉李浮瓜、夏山如碧、焦金流石、皎阳似火、蝉不知雪、春风夏雨、夏树苍翠、肉山脯林、有脚阳春、颗粒无收、春生夏长、燕雁代飞、燕语莺啼、夏日可畏、海天云蒸、浑身出汗、夏阳酷暑、暑气逼人、水牛怕热、火云如烧、秋行夏令、阑风长雨、燋金铁石、夏水汤汤

骄阳如火、酷暑难耐、焦金烁石、遍体生津、暑气蒸人、浮瓜沈李、禾苗枯槁、烈日杲杲、烈日灼灼、阑风伏雨、寒耕暑耘、十分炎热、汗流如注、闷热难当、椅席炙手、三伏暑天、热浪滚滚、烈日中天、聚蚊成雪、赤时当空、火轮高吐、暑气熏蒸、火日炙人、热不可耐、炎天暑月、燋金流石、大汗涔涔、酷热难忍、令人畏惧、田地龟裂

浮瓜避暑、炎阳炙人、流汗浃背、炎阳似火、指农历五、长天当日、封狐千里、旱威为虐、狂风烈日、蝉声阵阵、汗流洽背、季月烦暑、见月而喘、禾苗干枯、炎热难耐、郁热沉闷、流金铁石

绿树成荫、骄阳似火、烁玉流金、吴牛喘月、炎炎夏日、烈日炎炎、暑雨祁寒、秋收冬藏、烈日当空、挥汗如雨、大汗淋漓、电闪雷鸣、寒来暑往、桃红柳绿、冬温夏清、流金铄石、艳阳高照、寸草不生、赤地千里、无冬无夏、夏炉冬扇、四时八节、夏雨雨人、挥汗成雨、冬温夏凊、火伞高张、热气腾腾、赤日炎炎、簟纹如水、冬日夏云

延伸

以夏开头的成语接龙

夏雨雨人 人定胜天 天外有天 天伦之乐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吾膝如铁 铁证如山 山穷水尽 尽善尽美 美中不足 足智多谋 谋事在人 人命关天 天壤之别 别有洞天 天翻地覆 覆地翻天 天经地义 义薄云天 天外有天 天伦之乐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吾膝如铁 铁证如山 山穷水尽 尽善尽美 美中不足 足智多谋 谋事在人 人定胜天 天壤之别 别有洞天 天翻地覆 覆地翻天 天经地义 义海恩山 山清水秀 秀水明山

夏字相关成语解释

1) 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

2) 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3)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4) 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5) 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6)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7)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8) 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足金和千足金的区别范文第4篇

*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大别山腹地。辖19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72万,国土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万亩。全县有灌河、白露河、史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728条。大、中、小型水库127座,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31万千瓦,可开发量4.44万千瓦。截止20*年底,已建小水电32座,总装机1.34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0%。

二、电气化建设情况

电源工程建设,主要对已建的鲇鱼山、铁佛寺两座水电站实行技改增容,工程投入建设专项资金496万元,共增加容量900千瓦,改善装机6450千瓦。电网工程共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4097万元,新建、改造农网线路4963.3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1条,长48.4千米,10千伏线路742.64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4172.25千米;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配电变电器台区1236个,新建mLs系统和通讯数传系统。

“*”规划实施后,全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电网结构更趋合理,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用电指标均达到《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2003)。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电气化县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期间,共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道路85千米,架设通讯线路15千米,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6万人,解决32.2万人、73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农村用电、饮水、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我县南部深山区的长竹园乡,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农村户通电率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该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水能资源得到逐步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乡户通电率达到了98.6%,在水电开发中修筑道路85千米,受益村庄32个,从根本上解决1*户农民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产品运出难的“三难”问题,结束了当地农民肩挑背驮的历史,为农村的土地、矿产、旅游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电气化建设,城乡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用电交费由原来的平均1.16元/千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0.53元/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63元,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1790万元;二是在电气化建设中,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支持农民以土地、劳力、材料和“相关补偿”等入股办电增加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务工,优先吸收有文化的农民在电站、电网企业当工人;四是支持乡村集体办农村水电,壮大集体经济,降低农村水电电价,促进农民减负增收。199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人均增长646元。

(三)发挥了水电优势,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电气化县建设利用农村水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增强了农村造血功能,带动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0671万元,到2004年达到320253万元,平均增幅13.6%,是“九五”期间年均增幅的1.55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8.5个百分点,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县财政收入达6806万元,增长14.9%,水电农村电气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县财政增收,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用电秩序

通过电网工程建设,全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安全、经济、可靠供电的要求,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并建设了与电网规模相适应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时,对旧的农村用电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农电管理、收费、服务实现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统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电量、电价、电费“三公开”,每月公布上墙,较好地杜绝了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

(五)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电气化县建设解决了我县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特别是深山区的群众在发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得到实惠。山区群众利用小水电开展以电代柴,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有效地控制了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一年减少薪炭林用量43.2万立方米,保护森林面积10.8万亩。2004年我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金刚台、黄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电气化县建设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对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领导。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这一“兴县富民”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水能资源开发和电气化建设办公室,由县水利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村小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对农村小水电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其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到位。形成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积极负责、相关人员尽职尽责的良好氛围,把农村小水电建设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电气化建设进程

为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小水电实现*水电农村电气化的意见》,文中明确规定:小水电上网电价不低于大电网趸售价;农村水电及电网交纳6%增值税;二是对小水电实行“自建、自管、自用”,坚持“谁建设、谁投资、谁收益”、“以电养电”;三是在税收、收费、资金筹集、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保证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电气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切实把好工程质量关,做到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严格施工队伍,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严格施工程序,杜绝违规操作;严格控制工期,确保工程进度。工程竣工后,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和有关规定以及工程设计内容进行初验,对主要指标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限期整改,直至达标后再组织验收。

(四)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不论是国家投入资金,还是地方配套资金,或是企业、个人入股资金,均由县江淮水利水电有限公司设立专账,专人管理,严禁挪用、侵占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建设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的使用过程实行透明化、公开化,并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对国有水电资金,明确了县水利局作为出资人代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期末,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为1.349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4.44万千瓦的30.4%,现有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

2、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整体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系国家级贫困地区、苏区和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自筹和吸引外资能力差,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加之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资金周转缓慢,银行贷款困难。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整体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新建、续建、技改项目无法开工,影响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度。

3、已建小水电站设备老化,技改任务繁重。

我县已建的农村微型水电站大都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运行,设备已严重老化,有的濒临报废,效益低下,部分水电站已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据调查统计,全县85%的水电站急需更新改造,技改任务十分繁重。

4、小水电上网电价偏低,企业效益差。

目前,我县小水电上网电价为0.257元/千瓦时,而供电成本达0.19元/千瓦时,水电企业利润少,效益差。

(二)建议

1、出台优惠政策

针对“*”期间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上级政府应跟踪出台开发优惠政策及招商引资的具体方案。

2、加大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扶持力度

充分开掘我县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潜力,在资金扶持上给予适当倾斜,尤其是贫困深山区的力度要加大。

3、加大技改力度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已建电站进行科学论证,选择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好,投资少、效益高的水电站优先进行技术改造。

足金和千足金的区别范文第5篇

2003年全国大面积缺电,既有电源建设方面的原因,也与电网建设的现状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家对两方面都有所加强。但是,电网建设不足已是多年以来形成的“沉疴”,要改善这一境况,任务相当艰巨。

电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适当的终端销售电价水平,及合理的电价结构。但是目前,我国的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都不够合理,这影响了电网系统的盈利水平和投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电网运行新体制的基础上,理顺输配电价,加强电网建设。

一、电网建设急需加强投资

1.必须维持电源和电网之间适当的资产比例关系

电网与电源建设是电力系统建设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必须维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方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两相比较,可以说,电源对经济的影响是“点”的,而电网的影响则是“面”的。一个发电机组或者电厂出现问题,还可以通过电网进行调剂,但是,一旦电网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停电,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远比少建几个电厂严重。去年美国、加拿大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便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前车之鉴。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输配电资产通常大于发电资产,输配电资产和发电资产比例一般为60∶40,如法国EDF公司2002年输电、配电和发电资产的比例为18∶42∶40。到2002年底,中国输配电资产和发电资产的比例约为35∶65。这样看来,现有电网输配电资产远不能适应电力工业协调发展的需要。

2.电网建设滞后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电力短缺一直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问题。因此,历史上,电源建设地位突出,电网建设则从属于电源的建设,电力建设中严重地存在着“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倾向。

从“一五”到“八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远低于电源建设的投资,电网投资仅为电源投资的1/8到1/4。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输变电投资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991年16.8%、1992年17.3%、1993年16.5%、1994年13.3%、1995年19.9%。“九五”期间,尤其是1998年实施城乡电网改造之后,国家提高了电网的投资比例,但输变电投资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仍只有24.2%。投资比例严重偏低,使得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建设。

电网建设的滞后,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当前用电需求大幅度增长,但一些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电网结构不合理,存在输配电“卡脖子”的现象,限制了电网对供电资源的调配能力。

第一,电厂的输电系统建设不足,使得电厂的送出能力小于其装机容量。例如,山西阳城电厂装机210万千瓦,但由于输电线路限制,只能发电170万千瓦,发电出力受限40万千瓦。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现有的发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装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第二,电网线路的限制使一些省内、省间或者区域的联络电网相对薄弱,影响了电力电量在区域电网内部,或者区域电网之间的交换。例如,东北电网和华北电网的调剂就受到了区域电网连接能力的限制,因为华北东北目前只有一条联络线,联系比较薄弱,东北送华北最大只有80万千瓦,要缓解华北供电形势,可谓杯水车薪。

第三,变电容量不足导致受电受阻。例如,浙江电网的电力需求发展很快,需要输入大量电力。要平衡用电形势,最大需要受入470万至550万千瓦。目前主网架上输电能力已基本不受限制,但是,主要由于变电容量不足,浙江电网最多只能从华东主网受电400万千瓦。

第四,地区电网原因造成用电负荷高的地区无法受入足够的电力电量。体现在当负荷中心附近发电机组或者线路跳闸,造成输电线路上的输电潮流大量转移时,超过一些地区电网线路的输电能力,从而导致限电。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华东,例如浙江的温州、台州、丽水等地区,这些地区变电站能力有限,使得高峰时变电能力不足而限电。

3.电网稳定性将面临更大挑战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历史上,中国虽然出现了不少电网事故,但尚未出现电网大面积瘫痪的现象。这是由于:我国按统一规划来建设电网,主干电网结构还比较合理;我国电网还只处于全国联网的初期,电网的连接和互动较差,局部电网出现问题,影响到的范围比较小;电力系统出现局部故障时,可以采取行政手段,通过频繁的人为拉闸限电,来避免电网事故波及其他地区。

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电网运行的制度环境和技术基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电网的稳定安全将受到更大挑战。如,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为拉闸限电的手段将会受到来自各方的限制。还比如,随着电网之间联系愈益密切,其互动性持续增强,电网故障将更加容易在瞬间扩大。

目前,中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快速增长。在这个阶段,无论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将导致电力需求的上扬。为满足这一需求,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于电源建设的投资。2003年和2004年,中国新开工装机容量分别为3000万千瓦和4000万千瓦左右。据估计,发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望从2006年起得到缓解。但是,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应问题,仅有发电能力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以输配电能力的相应增长。否则,电网就有可能成为电源和最终用户间的“瓶颈”,形成更大程度上的“卡脖子”和窝电现象,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因此,为了保证电力工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资源,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中国国电网与电源的投资应保持合理的比例。根据国家“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电源建设投资规划,在这两个时期,电网配套投资将分别高达5800亿元和9000亿元左右,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的投资则分别为4700亿元和7200亿元,相应的资本金需要940亿元和1440亿元。

二、电网投资存在巨大资金缺口

在目前的电价水平和结构下,国家电网公司为独立发电公司提供的输配电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说,国网公司从独立发电公司处购电后,再输配给终端用户,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价格差价(平均终端用户电价-国网公司从独立发电公司处购电的成本)不足以补偿国网公司的输配电营运成本(不含财务成本)。以2002年为例,国家电网公司从独立发电公司购电所产生的亏损为每千瓦时0.17分(不计财务成本),而计入财务成本之后,该亏损值则为每千瓦时1.29分。

由此,电网公司的内部积累难以完成电网投资,电网建设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缺口。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取消电力建设基金和供电贴费后,用于发展的资本性资金来源锐减,“十五”期间,电网建设资本金缺口预计在550亿至600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资本金缺口则在800亿至900亿元之间。

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的销售总收入为3800亿元。在不发生人工、维修和管理费用情况下的刚性支出高达收入的86%,其中应付给独立发电厂的购电费用为2653亿元,支付电网所属内部发电厂的发电费用149亿元,电网折旧312亿元、电网本身的水、材料费用201亿元、财务费用122亿元,所得税15亿元。扣除这些刚性支出,国网公司的实际净收入只有519亿元。如果再考虑到人工、维修和管理费用,则国网公司的刚性支出更高达收入的98%,实际净收入只有64亿元左右。

即便将电网公司的微薄利润全部留作补充资本金,每年的资本金补充额约为30亿元,仅占2004年~2010年平均计划年投资额874亿元的3.4%。按照国网公司约30亿元的年净利润和300亿元的折旧,每年现金流约为330亿元~350亿元,仅能满足2004年~2010年平均计划年投资额的38%,缺口高达62%。我们估计,若维持当前的电价结构和水平,国网公司的财务状况将不断恶化,资产回报率将由2002年的0.4%下降到2010年的-1.7%,同期的负债/股本比率则由56%上升到192%,并将在2005年出现全面亏损。

三、关键在于电网投资回报率过低

1.输配电电价占终端销售电价的比例过低

目前,在我国的电价制度中,只明确终端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而无单独的输配电价。下文所指的输配电价是根据销售电价和发电电价推算的(输配电价=销售电价-平均上网电价-网损)。

要判断我国输配电电价水平的高低,必须确定合适的比较原则。我国的输配电业务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地域分布广;负荷中心与能源中心分割较远;工业用电占据全社会的绝对比重。

从地域分布上,中国的输配电价的水平和结构应与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从负荷中心与能源中心相分割以及用电消费结构方面来看,则巴西和我国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在输配电价水平和结构方面也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表2提供了相关国家输配电电价水平等方面的数据。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其占终端销售电价的比例,我国输配电价在所比较的国家和地区中均是最低的。

综合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我们认为,中国的输配电价占终端销售电价的合理比例应为40%左右,而目前这一比例为24.6%。

2.电网投资回报率低于工业各行业平均水平

从资产回报率来看,我国的电网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国内工业投资和独立发电公司回报率,也远低于电网投资回报率的国际水平,根本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其资产回报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为0.4%和0.6%,远远低于独立发电公司的7.1%和18.9%,也低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2001年分别为3.5%和5.1%)。

根据JP Morgan公司提供的资料,我国独立发电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在国际上已属合理水平。但是,我国输配电网的回报率却是最低的,显著低于应有的合理水平。JP Morgan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的输配电资产回报率在4%~7%之间。比照这一水平,我国输配电资产的合理回报率应该在5%~6%之间。

3.目前输配电价缺口约为每度电4分钱

电价是引导电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价格信号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发电方的上网电价的核定原则是,保障发电投资在经营期内得到一个回报率,而将来则会通过竞价上网,能够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电源建设所需的资金。然而,电网具有自然垄断性,其经营受到政府严格的规制,并非完全依照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因此,无论是输配电建设资金的筹措,还是输配电价格的制定,都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

按目前的终端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进行推算,我国目前的输配电价为0.086元/千瓦时(不含税)。如果以6%作为电网资产的目标合理回报率,则合理的输配电价应该在0.125元/千瓦时左右,输配电价的缺口约为0.04元/千瓦时。如果按照前面提到的我国输配电价应占终端销售电价的40%测算,输配电价缺口也与之基本一致。

四、社会可以承受电价水平及其结构的合理调整

鉴于目前电力供应日趋紧张,而煤炭价格又不断上升,国家决定在2004年将终端销售价格提高2分/千瓦时。我们认为,无论从宏观经济运行,还是从行业发展来看,电价水平还有一定的调升空间。适当调整电价水平及其结构,不仅不会导致价格总水平的显著上涨,而且还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目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能够承受电价水平的合理上涨

第一,电价的合理上升不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大幅上涨。

按照2000年投入产出表,模拟计算了电价分别上涨3%、5%、6%、10%和15%时(大致相当于终端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分别上涨0.012元、0.02元、0.024元、0.04元和0.06元),对居民消费价格和最终产品使用价格的影响。

模拟计算表明,当电价上涨3%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0%,最终产品价格上涨0.25%;当电价上涨5%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3%,最终产品价格上涨0.41%;当电价上涨6%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0%,最终产品价格上涨0.49%;当电价上涨10%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6%,最终产品价格上涨0.82%:当电价上涨15%时,居民消费价格大约上涨1%,最终产品价格大约上涨1.2%。也就是说,电价的合理上升不会导致物价水平大幅上涨。

第二,大多数产业部门可以承受电价水平上涨0.04元/千瓦时。

模拟计算表明,煤炭采选业等7个对电价敏感性较高的行业,对电价提高的承受力较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9个对电价敏感性中等的行业,对电价提高有一定程度的承受力。其它23个行业对电价不敏感,对电价提高的承受力也较强。

当电价上涨5%时,非金属矿采选业等13个部门成本受到的影响低于0.5%;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3个部门成本受到的影响超过0.5%,其中影响超过1%的部门有两个,分别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但是,当电价上涨10%时,对绝大多数部门成本的影响都高于0.5%,影响幅度超过1%的部门达到半数。因此,电力价格调整的幅度控制在10%以内比较合适,多数行业可以承受。

第三,居民对于电价上涨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对水、电、气等居住价格上涨已经有了相当的承受能力。目前居民生活用水和液化石油气价格涨幅都不大,居民对电价上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根据测算结果,总体上看,城市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增长幅度控制在0.04元~0.05元之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增长幅度控制在0.02元~0.04元之间是可以承受的。

2.调升电价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高能耗工业规模急速扩大,不仅加剧了电力供求形势的紧张局面,而且造成了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适当调高电价水平,有利于抑制高耗能产业的不合理扩张,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适当、有选择地提升某些类别用户的销售电价,尤其是高能耗用户如氧化铝、铁合金和电石行业,可以减少这些依赖低电价而生存的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而这些出口实质上是间接出口我国本已稀缺的能源。一定程度上,这还有助于减少企业因低价出口而引发国外反倾销措施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此外,对于市场化的其他能源价格和严格管制的电价所形成并不断扩大的能源价差,电价总体水平的提升还可以缓解这一矛盾给电力供给带来的压力。

五、理顺输配电价的政策建议

1.适当调高输配电价水平和输配电价占销售电价的比例

建议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提高输配电电价,使输配电电价水平及其占终端销售电价的比例逐步接近合理水平。根据上文的论述,近期可以将输配电价在现有输配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再提高2分钱,然后再选择适当时机,进一步调升输配电价,使输配电投资回报率逐步达到6%左右。

根据测算,输配电价提高2分钱后,2004年国网公司将可新增销售收入268亿元,新增利润为180亿元,资产回报率将提升为3.1%。这将改善国网公司的回报和负债状况,其内部现金流对应未来电网投资的资金缺口也可由62%降低到41%。

此外,由于农村居民对电价调整的综合承受能力弱于城市居民,在调整电价的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特别是对电价承受能力较弱的地区和农村)采取不同幅度、不同侧重点的调整,可以对某些弱势群体提供专项补贴以弥补其额外的电费支出。对于居民生活用电,可以采用累进电价或者是采用生命线电价的方式。对于一些已经有过热苗头、高耗能的行业,不仅要取消电价优惠,而且要提高电价。

2.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

目前极低的输配电资产回报率不能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电网。即便是电网公司的电网投资,严格意义上也不符合商业原则的“自主性”投资。电网公司已公司化,但仍然扮演着一个政策性投资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在现有电价体制下,电网投资越多,电网公司还本付息的负担越大,盈利压力也越大,越缺乏进一步投资的积极性。电网公司这种政策性角色既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初衷,也无法藉此长期维系电网投资。

因此,长期而言,建立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使输配电价真正能够反映输配电真实成本,并予以合理回报,是理顺电价、改善电价结构的核心和根本。

3.建立电网建设基金

过去,国家为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电,曾实行了每千瓦时征收2分钱电力建设基金的制度,征收电力建设基金的制度大大促进了当时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后来,随着电力供给状况的改善,以及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这一基金被取消。当前,电力供应再一次出现紧缺,而电网建设在短时间内难以吸引大量社会和海外投资,作为应急措施,可以考虑参考“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设立相应工程建设基金的作法,设立电网建设基金,专用于电网建设,待将来输配电价到位后,再取消。

4.促进社会资金有序进入电网建设

在坚持对电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原则的同时,容许社会各类资金参股电网公司,在电网公司的统一管理下,有序进入电网投资建设。当然,引入社会资金进行电网投资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回报机制。

5.创造条件重组电网公司资产,整体上市筹资

相关期刊更多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中国黄金珠宝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标准生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