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借东西的小人

借东西的小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借东西的小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借东西的小人范文第1篇

一条淡褐色的虫子从我身边经过

我以10cm的身高

站在栏杆内

脑海里想着第一次遇见你的情形

我知道

不该让你发现我的存在

可是……

我知道你跟其他人类不一样

感谢你曾经给我带来的希冀以及帮助

我就要离开了

跟家人到一个新的世界去

我希望你永远能珍视我

明天会更美好

借东西的小人范文第2篇

--河南省许昌市实验小学三(7)班

《许昌晨报》 008号小记者李馨童

学校开运动会前夕,为了我们三(七)班的集体荣誉,我把我的校裤借给了一名新来的同学(他暂时没有校服,而我穿的是舞蹈服)。新同学叫李博,平时看上去还比较干净,可是在运动会结束后,却还给我一条脏兮兮的裤子。看着污迹斑斑的裤子,我真想问问他:“你会借还东西么?”

妈妈曾经对我说过,借别人东西时,一定要完完整整、干干净净的归还,如果脏兮兮的归还,证明借东西的人不懂礼貌。因为彼此都是同学,我不好意思再退给李博,只好自个儿把裤子洗干净后再交给妈妈。

午饭后,我就开始行动。先把裤子放在水池里,用清水打湿,然后把最脏的裤腿部分打上肥皂反复搓洗,再用搓衣板整个搓洗一遍,最后用清水把裤子提干净。洗衣服的水真凉,我的手都冰得生疼。通过这件小事,我不仅了解到妈妈平时做家务的辛苦,而且牢牢记住:借、还东西时要注意的事情。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长大,都会遇到急事,都会借别人的东西或被别人借东西。在归还时对方一定要注意东西的完整、干净。

虽然校裤洗干净了,但是我还要找个恰当的机会,亲口告诉李博如何正确的借、还东西,因为这是一名少先队员应当知道的礼貌。

借东西的小人范文第3篇

爸爸妈妈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对玩具、食物的占有欲非常强。在这个阶段,父母应当帮助孩子建立“所有权”的观念,让他逐步明白,他是哪些东西的主人,他的东西他有权如何处置,他的东西别人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他也不能随便拿。这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

你的,我的,他的

――培养孩子所有权的意识

妈妈带着瑶瑶参加老同学的聚会。快3岁的瑶瑶见到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姐姐开心极了,3个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可没一会儿,小姐姐跑来告状了:“阿姨,瑶瑶说我头上的花夹子是她的,还要揪我的头发抢走花夹子!”妈妈正欲起身去喊瑶瑶,小哥哥又来告状了:“阿姨,瑶瑶说我的旺仔牛奶是她的,不让我喝,可她的在她自己手里呀!”妈妈把瑶瑶拉过来,一字一句地对她说:“你的花夹子在家里,姐姐头上的花夹子是姐姐的;你的旺仔牛奶在你手上,哥哥手里的旺仔牛奶是哥哥的。懂吗?”听了妈妈的话,瑶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跟着哥哥姐姐“疯”起来。

其实,瑶瑶的行为并不是霸道,而是没有分清“我的”和“别人的”,也就是说,瑶瑶还没有所有权的概念。

瑶瑶妈要尽快让瑶瑶在生活中领悟所有权的概念,当这个所有权的概念越来越清晰时,瑶瑶自然就能学会约束自己,不会随便拿走或使用别人的东西了。

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在和孩子的日常互动中,父母就要告诉他,哪些东西是他的,哪些东西是妈妈的,哪些东西是爸爸的,还有哪些是“大家”的。比如,叠洗晒好的衣服时,对他说:“啊,这是谁的袜子?这么小,真可爱!哦,这是宝宝的袜子。”“这是谁的衣服,怎么这么大?哦,原来是爸爸的!”

借助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所有权概念,比如《三只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

玩玩“找东西游戏”:准备3种小贴纸,分别代表爸爸、妈妈和宝宝,比如“太阳”是爸爸,“月亮”是妈妈,“星星”是宝宝,让孩子在家中找一找,把自己的东西贴上“星星”,妈妈的东西贴上“月亮”,爸爸的东西贴上“太阳”。看看孩子贴得对不对。

我的东西我做主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迪迪一家逛超市,爸爸妈妈给迪迪买了一些零食。回家的路上遇到迪迪爸的同事一家,迪迪爸连忙从购物袋给同事的女儿拿零食,迪迪却使劲地按住袋子不放手。同事见状赶紧摇手说不要,可在一旁的小女孩却满怀期待地看着迪迪。迪迪妈见状,赶紧从迪迪爸手中接过袋子,说:“我们家迪迪一直喜欢和别人分享好吃的东西。别看迪迪按住袋子,他可不是不乐意,而是想自己挑东西送给小妹妹,对吗?我们的迪迪真乖,像个大哥哥!”听到妈妈的夸奖,迪迪很快拿出自己喜欢的薯片和果奶递给小妹妹。

迪迪会维护自己的所有权,这是件好事,家长不要误认为他自私。很多时候,孩子是被迫放弃所有权的,本应是孩子自觉自愿的分享行为变成了另一方的强行索取。因此,只有当孩子的所有权被尊重后,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所有权。迪迪妈的做法值得很多家长借鉴,她不仅洞悉迪迪的心思,还能引导迪迪的行为,做法完全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

父母在使用孩子的东西前,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切不要以为孩子的就是你的。

孩子在自我意识建立的过程中,不要强迫他去与别人分享,可以把分享的道理讲给他听,但是要让他对自己的东西有决定权。

在孩子的所有权受到威胁时,父母要帮助孩子保护自己的权益。

鼓励孩子学会维护自己所有权的同时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

引导的作用往往要比责怪或命令更有效。

人家的东西我不拿

――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叶叶的舅舅开了间便利店。每次叶叶和妈妈一起去舅舅那里,舅舅都会让叶叶挑几样她喜欢的零食。久而久之,叶叶形成了一种印象:到舅舅的店里可以随便拿东西,不用付钱。

这天,叶叶挑了一包薯片、一根棒棒糖,回家的路上,妈妈发现她在嚼泡泡糖:“舅舅还给你泡泡糖?糖吃多了,牙齿会坏的!”叶叶摇摇头说:“不是舅舅给的,是我自己拿的。”“你自己拿的?那么舅舅知道吗?”妈妈问。“舅舅不知道。”“舅舅不知道就不能拿,因为那是舅舅的东西。舅舅给你的,你才能吃,懂吗?”回到家,妈妈立刻给舅舅打电话,将刚才的事情告诉舅舅,并要叶叶向舅舅保证以后不随便拿东西了。妈妈还特意买了一包泡泡糖,下一次去舅舅那儿时,由叶叶亲手还给了舅舅。

想要拥有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主人的同意。这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的一种观念。

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孩子:

超市、商店里的东西,只有付过钱以后才能成为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家里的东西是属于别人的,不能随便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私自拿回家,想玩要经过别人的同意。

当孩子遇到自己没有而又很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向朋友借,但必须经过朋友的允许,借来的东西要懂得爱惜,使用后如期如数归还,并向朋友道谢。

借东西的小人范文第4篇

像丹丹妈妈一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其实,没有一个孩子小时候不拿人家的东西。问题是,当你发现孩子偷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会采取什么处理方式?让我们先了解孩子的“偷”,再决定怎样对待孩子吧。

原因分析

很多情况下,孩子并不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他只是认为“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但是通过教育,3岁以后的孩子能逐渐具有“物权”观念,他们会知道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此时拿别人的东西就有“偷窃”的性质了。

分析孩子的“偷”,不外乎下面原因:

放纵孩子或过度严格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要求视若圣旨,不论什么样的要求都予以满足,使得孩子没有是非标准,想得到什么东西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拿。这种家长往往会默许,甚至赞许孩子把他人的东西拿回家,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随便拿人家东西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偷窃。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孩子希望得到别的小朋友拥有的东西,家长不能满足孩子,又不做任何解释,孩子感到非常失望,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可能偷钱去买或从别处偷拿别人的东西。

缺乏关注 有的孩子私拿别人的东西,并不是真需要这件东西,而是想通过这种行为力求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注。这种孩子常常生活在父母非常忙碌的家庭中,他认为父母不注意自己、不关心自己,故意拿小伙伴的东西,让小朋友告状,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或者从自己家或别人家偷拿东西送给同伴,以换取同伴的友谊。

专家支招

幼儿早期的偷窃行为与青少年违法行为有直接关系,家长应予以重视,如何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物权观念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他专属的日常用品,例如,碗筷、护肤品、拖鞋等不要和其他人混用,帮助他从小建立“我的”“你的”“他的”观念。给孩子一个房间或一个只属于他的小天地,把衣物、玩具和用具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孩子负责管理自己的东西,树立“这是我的地方、我的东西”的概念。同时,要帮助孩子建立这样一个观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地,不经主人同意,不可以随意翻看或拿走主人的东西。还有,养成孩子征求别人同意的习惯,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要征得别人同意,而其他人要借东西时,也要征得他的同意。例如,爸爸借女儿的铅笔,一定要先问问她,如果孩子同意借给你,别忘说声“谢谢”,用完之后,要当面归还。如果孩子坚决不肯借,也别勉强。

信任孩子 孩子背着父母拿钱拿别人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开始这样做时,心里不一定有“偷”的概念,因此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而应巧妙地让孩子讲清来龙去脉,如:我喜欢这个东西,可家里没有,就拿了人家的;他欺负我了,我就拿他的东西,让他找不着……父母应相信他不是有意去“偷”,即使为发泄不满情绪有意去做,父母也应耐心、恳切地讲清道理,说明这样做是不对的,鼓励他把东西还给别人。只要孩子把东西还回去了,就应该表扬他。这样孩子明白了事理,并体会到父母的信任,类似的事情就会避免发生。

借东西的小人范文第5篇

1.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初步学会写借条、收条和领条。

二.教学重点

懂得三种条据的不同用处,学会三种条据的书写格式。

三.课前准备

投影片每位同学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懂得借条的用处,理解借条的写法,学写借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张三的人借给李四三千元钱,说好一年以后还给他。可是没想到,李四做亏了生意没钱还,死活不认帐。于是他们闹得十分厉害,谁也说不清他们的事情,到最后,这个事情还是没有解决。他们在法庭上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法官对他们说:你们以后千万记住,借东西要给别人打借条,收了别人的东西可要打收条呀!

2.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学会一项本领:学写借条。

二.学写借条

1.知道借条的用处。

(1)轻声读课文。

(2)讨论:谁向谁借书?借了多少书?马老师为什么请赵玲写一张借条?

2.掌握借条的写法(格式和内容)

(1)投影出示借条范例,读一读.

(2)自读课文第2--5段,想想借条分几部分写?每一部分应写在什么位置?

(3)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

a.第一行,中间写借条,表明这是一张借条。

b.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借到什么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还要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

c.最后,写上借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东西的日期。

(4)再读书上的借条。

(5)学了这一张借条,还有什么问题?

3.认识、书写大写数字。

4.练习写借条

(1)修改有错误的借条。(投影出示)

今借到

学校实验室烧杯10只。3月2日归还。

三(1)班实验员张红3月1日

(2)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张借条。

教室里有一把椅子损坏了,劳动委员王新向学校总务主任借一把锯子,一把榔头。借用日期12月20日,准备第二天归还。

学生各自仿写;集体交流评议;自我订正。

(3)巩固练习

学校体育室有很多体育用品,许多同学到那里去借。三(2)班的体育委员平华借了三只篮球、十条绳子、一个排球。借用时间是12月11日,准备第五天归还。请你代平华写一张借条。

自己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互相借看一个星期。练习写一张借条。

互相批改,纠正,收存。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不同用处,区别这三种条据的异同点。练习写收条和领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借条的用法和借条的基本格式。

2.朗读课文。

二.学写收条

寒假过去了,新学期又开始了。2月15日那天,三(1)班的图书管理员赵玲把书还给了马老师。马老师对赵玲说:我写一张收条吧!他拿起纸和笔写了起来。请大家也替马老师写一张收条吧。

1.学生试写(请一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交流,评议。

2.修改有错误的收条。

今收到

三(1)中队上缴的支援灾区捐款90元。

少先队大队部12月6日

3.说说借条和收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小结。

借条、收条、领条是三种不同的意思。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写借条,还给别人时,一般地说别人收到你归还的钱物应写收条,表示已经收到。领条,一般是向公家领钱物,或是公家按规定发给你钱物,不用还。当然领到公物应注意保管。

三.学写领条

1.课本141页内容。

相关期刊更多

动动画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宋庆龄基金会

世界林业动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劳动保障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