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歌颂情谊的诗句

歌颂情谊的诗句

歌颂情谊的诗句

歌颂情谊的诗句范文第1篇

《致空气》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在对空气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真情、理想、信念等的赞颂。诗歌的主题深刻含蓄,是让学生体验人生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道德、情感、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三、教学理念:

课程理念规定: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贯彻了这一教学理念,注重让学生独自感悟,自己发现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年出生,50年代有影响的青年诗人。期间遭到迫害后被,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点击课件中的“作者简介”)

(二)读

1教师配乐范读。(点击课件中的“音乐”)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三)悟

(A)整体感知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写得比较抽象难懂。)

(B)阅读分析

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点击课件中的“诗歌鉴赏”)

2速读课文思考:(点击课件中的“思考”)

(1)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历?

(2)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说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

学生讨论回答: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希望、信仰等。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颂友情、亲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课文,感悟课文思想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C)问题研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如有难度、深度组内不能自行解决的,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讨。

(1)生提:“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清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生答: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和安慰。

(2)生提:“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生答: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3)生提:“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答: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2教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部影片。请同学们从2—5小节中任选一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景。可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学生活动

(D)小结

(1)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等的歌颂。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信念、对希望的歌颂)(点击课件中的“小结”)

(2)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你谈一谈。

(点击课件中的“背景音乐”)

(四)赏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谈谈喜欢的原因或感受。(学生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练

教师提供一些词语,如: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让学生任选一个,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六)布置作业

《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来歌颂友谊和真情。

板书设计:

致空气

邵燕祥

歌颂情谊的诗句范文第2篇

讴歌的反义词

【诋毁解释】:1.亦作"诋?"。亦作"诋毁"。 2.诬蔑﹔毁谤

讴歌的近义词

赞美 [注释]1.亦作"赞美"。 2.颂扬;称赞

赞叹 [注释]1.亦作"赞叹"。 2.赞美感叹

赞扬 [注释]1.称赞表扬。

赞许 [注释]1.赞同称许

称赞 [注释]1.亦作"称赞"。 2.称誉赞美

称颂 [注释]赞美颂扬:众人称颂|称颂不已|值得称颂

赞颂 [注释]1.赞美歌颂。 2.文体名。"赞"和"颂"的并称

称誉 [注释]赞扬;赞美:为人称誉|倍受称誉

歌颂 [注释]用诗歌颂扬,泛指用言语文字等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讴歌造句

1.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讴歌我们的历史,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讴歌我们的历史,有老子孔子的圣明,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2. 松树因为其特有的性格,历来被文人墨客讴歌赞颂,在国人眼中,松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挺拔向上、甘于奉献、心胸博大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家乡也叫松树,可以说,它是一个人人相知的名字。

3. 讴歌我们的历史,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讴歌我们的历史,那狼烟里冲杀出,兵马俑威武的阵容;讴歌我们的历史,那雄伟中耸立着,万里长城的刚强。

4. 我赞美小草的毅力,我讴歌小草的无私精神,但我更崇敬具有小草风格的人,希望人们都能像小草一样,为祖国,为人民,为“四化”争做无名英雄。

5.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

6. 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环境中成长并为爱情讴歌。

7.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类别:信仰友谊和爱情之间的区别在于:友谊意味着两个人和世界,然而爱情意味着两个人就是世界。在友谊中一加一等于二;在爱情中一加一还是一。

8. 我们尽情地讴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9. 这部影片讴歌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10. 我们放声讴歌社会主义祖国。

11. 雨,真美啊!我们来跳一曲颤栗的华尔兹,讴歌着死亡吧!你说好吗?Dr·大吉

12. 雨真美啊!让我们来跳一曲颤栗的华尔兹,来讴歌这死亡吧!风待葬

13. 诉说中国的历史,有四大发明的荣耀;讴歌中华的今天,有神七上天的辉煌。唯有国家的昌盛,才能给民族以提升;唯有祖国的富强,才能给人民以尊严!

14. 用智慧之笔,讴歌美好;用心灵之笔,记录人生;用公正之手,揭发丑恶;用仁慈之心,传递美德。记者节到了,向辛劳的记者们致敬,祝福他们节日快乐!

15. 用心灵的话筒传递群众的心声,用灵魂的喇叭弘扬讴歌群英,用真实的镜头定格原来面目,用良知的笔杆揭穿批露真相。记者日,向你们致谢祝节日快乐!

16. 雨,真美呀,我们来跳一首颤栗的华尔兹,来讴歌这美丽的死亡吧!你说,好么?Dr·大吉

17. 问我要做什么,我也很为难……姑且目前的我正在讴歌现世。所以呢,我们友好相处好么,姐姐?吉尔伽美什

18. 讴歌青春的人们总是在欺骗自己与同伴,永远以肯定的态度面对周围的环境,在他们的青春二字面前,无论怎样的一般认识,或是社会准则都能扭曲给你看,对他们而言,都只是青春的调味料而已。比企谷八幡

19. 当北国大地冰封的时候,故乡便银装素裹,小河边柳树垂下柳丝,十里长堤,好似一座巨大的象牙雕塑,美得像一幅画,像一首诗,令人陶醉。许多人用笔赞美它,就连小小的我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欢,想去讴歌它。

20. 你是默默无声地潜入海底去探寻宝藏的采珠者。我赞赏你的精神,讴歌你的作风,并预祝你成功!

21. 学会让理想降落回脚踏实地的地面,学会应对俯拾皆是的琐碎,学会跨越从前不屑一顾的沟壑。只有历史需要铭记强者,我们无力被历史铭记,但能让亲人需要、友人温暖、路人欣慰。就让历史去讴歌壮志凌云、开天辟地、创造伟业的先行,让生活去奖励埋首耕耘、独善其身的凡人!

22. 爱情无疑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一种经验。人在爱的时候处于一种微醺的陶醉状态,会觉得天比平时蓝,阳光比平时明媚,生活比平时美好,就连令人很难直面的宇宙的空旷无意义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绝望。这就是世上有那么多讴歌爱情的诗歌、小说和艺术品的原因。

23. 清爽的秋季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凉爽的秋风亲吻着林海,饱满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五味子的红艳,松塔的浅绿,山葡萄的润黑,榛蘑的微黄,五颜六色的炫丽如一首鹿鸣鸟啼的山歌,赞美讴歌着林区的秀美。

24. 文明之树亲手栽,枝繁叶茂春常在。桃李芬芳香满园,和谐之花向阳开。中华经典传千载,立德立功情满怀。民族复兴心潮涌,讴歌伟大新时代!

25. “没有任何其他的汽车品牌已经完成了什么阿库拉,也可以使安全声称,讴歌可以说,”约翰门德尔,执行副总裁汽车销售。

26. 我们的开闭幕式,将是展现中国杰出作家、导演和作曲家的舞台,讴歌人类的共同理想,以及我们独特的奥林匹克运动。

27. 青藏高原吹的是文明之风;江源腹地开的是文明之花;华夏儿女读的是文明之书;历史讴歌的是文明之人。你我携手,做文明人,诵祖国文明。

28. 记录真实生活,传承社会美德,把握新闻线索,奉献人生自我。记者日,共同为你讴歌:点燃心灵热火,谱写生命本色,祝你拥有幸福美满生活。

歌颂情谊的诗句范文第3篇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虚实结合的表现表现手法。“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在虚实结合的古诗词中,情感表现有一种值得我们关注技法――化虚为实。在用这种技法去赏析诗歌时,我们首先把握诗歌中虚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情感,化作了怎样的实景,虚与实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中,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赢得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倾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李煜的这一名句只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正是因为他出神入化地运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技法。深入地来看,词中的虚正是他心中广阔深沉而无法排遣的愁情。依据词人的人生经历来看,从一个帝王沦落为阶下囚,江山已失,故国不在,雕栏玉砌为人所有,佳丽朱颜沧桑憔悴,更为可悲的是春花秋月依旧,而自己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生自由,更不用说人格尊严,此时此刻词人心中悔恨、悲痛、忧愁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词人怎样将心中的愁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呢?词人将心中无法言传的愁比作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形象、具体、生动,达到了直抒难奏的效果。

古诗情感的表现中像这样化虚为实的技法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在唐宋诗词中尤其突出。

在唐代“李杜”都是运用此法的高手。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就是将无限的离情别意在比较中化作万里东流的长江水生动地传达出来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诗圣杜甫的千古绝唱《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借用无边落木和滚滚江水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除“李杜”外运用此法的还有许多许多高手,比如许浑、小“李杜”等。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一句,也是这一技法广泛应用的很好例证。

在宋词中更是将化虚为实的技法运用到了极至。贺铸,贺梅子就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家的高手。《青玉案》中化虚为实、清丽幽美的比喻,是最为人传颂之处。惊鸿一瞥而怀想至深,真诚恋慕却两心如隔,那一份爱的感伤和寂寞是十分古典而诗意的!而其内涵和意义又不唯爱情本身,佳人有幽锁深闺、华年虚度之慨,自己也有沉沦下僚、寂寞终老之悲。借美人以自伤,借烟草,风絮,梅子雨来说愁。真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歌颂情谊的诗句范文第4篇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时期以我国文明的主要和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产物,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光辉起点,主要反映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年间多方面的社会生活。而《楚辞》则是战国后期以我国文明的另一个主要和重要发祥地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文化产物,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主要代表的文人诗歌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诗经》的作者多达上百人,可惜这些诗人的姓名大都早已湮没不可考了。

而《楚辞》则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他的后学者的作品集,甚至可以说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专著诗歌集。比较具体、详细地说,《楚辞》的作者,除屈原外,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有着真实姓名的著名诗人。不过,宋玉等人的作品在《楚辞》中保存得很少,因而现在流传下来的也比较少(在屈原之外的《楚辞》诗人群里要数宋玉比较著名,成就和影响也较大),而屈原的作品理所当然地占了《楚辞》的绝大部分。

《诗经》原称《诗》,或者《诗三百》(因为收录了当时的诗歌305篇,取其整数而得名),西汉时期为提高其地位被列为经典而正式命名为《诗经》。《诗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人们把这些诗按音乐(或者说是按照其体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常用“赋”、“比”、“兴”。人们习惯上把《诗经》音乐方面的“风”、“雅”、“颂”及表现手法上的“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风”是地方乐调,指的是周南、召南、邶风、豳风、卫风、魏风、秦风、郑风、桧风、唐风、齐风、陈风、曹风等十五国风,主要就是这些地方的“土乐”即民间歌谣,俗称民歌,也就是当时劳动人民的歌曲;“雅”是朝廷所在地的音乐,分为“大雅”与“小雅”,多为奴隶主贵族所作;“颂”是天子和诸侯祭祀宗庙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而“赋”是铺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托物起兴。

《诗经》不仅有着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在结构上喜用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形式,在句式上多用四言句而又富于变化,词汇丰富,用语精练生动,在韵律上,为后世诗歌开创了丰富多彩的韵例。所有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巨大艺术成就。而《楚辞》主要来源于屈原以前的楚国民间的祭歌。当时由于时代的限制,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知识的落后等方面的原因,人们还相信祭神可以求得神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佑护。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楚国的这些民间祭歌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加工终于创造出了一种新颖而独特的骚体诗,使之成为我国古代诗坛上光芒四射、影响深远的伟大作品。

《诗经》的流传与影响相对而言特别是在西汉以前肯定要比屈原和《楚辞》大得多,因为在西汉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写作他的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巨著《史记》(在《史记》里有《屈贾列传》可以证明在此之前屈原和他的《楚辞》基本上没有什么名气,而《史记》将屈原与贾谊并称也足见当时屈原和他的《楚辞》的地位之低)之前,屈原和《楚辞》肯定是无人问津的,大而言之其流传和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奠基人也对《诗经》有极高的评价,并且亲自删改过《诗经》。

《诗经》、《楚辞》在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或者是直接来自民间,或者是吸收民间文学的滋养,这方面它们有着相同之处。但是《诗经》的句法一般是以四言为主,当然也兼有杂言,而屈原等诗人却打破了四言诗格式,创造了句法参差不齐,灵活多变的骚体新形式,有利于诗人比较灵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楚辞》还在篇幅上发展了《诗经》的短篇为中长篇,这也更有利于诗人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表现手法上,屈原还丰富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例如《关雎》中的“关雎”,《硕鼠》中的“硕鼠”;而《楚辞》中的比兴却与它所要表现的内容合二为一,具有象征性质,比如《涉江》中的“奇服”。特别是屈原大量使用珍奇丰富瑰丽的想象、奇美的比喻与大胆奇特的夸张来塑造形象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更是质朴写实的《诗经》所少有的。

《楚辞》表现了对理想政治的不懈追求,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无比憎恶,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热爱,感情充沛,因其洋溢着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诗经》和《楚辞》长期以来都是历代诗人学习的典范。比较而言,《诗经》比较通俗易懂,《楚辞》则比较深奥难懂。《诗经》在春秋末期经过儒家学派的编订、“正乐”,作为一门必读课程在无数的门徒中传习,特别是在后来漫长的科举制时期,《诗经》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广泛重视,成为学子必修、科举必考的内容,其重要性更是《楚辞》根本无法比拟的。

歌颂情谊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莎士比亚 “商籁” 里程碑

“莎翁”是对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尊称,“商籁”就是“Sonnet”的音译,也称“商籁体”,意译为“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原是中世纪流行在民间的抒情短诗,是为歌唱而作的一种诗歌的体裁,十三世纪文艺复兴中的意大利诗人采用了十四行诗并赋予严谨的格律。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介绍到英国之后逐渐风行起来,到十六世纪末,这种诗体已成了英国诗坛上最流行的诗体,许多十四行诗诗人诞生了。在英国的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他的诗不仅在英国的抒情诗宝库中,而且在世界的抒情诗宝库中,保持着崇高的地位。梁宗岱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卷首介绍中概述:“他的十四行诗,是世界诗坛上的一颗明珠。就其艺术力量和意象的丰富而言,足以和他的戏剧媲美。”的确,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许多方面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热情地讴歌了友谊和爱,青春和美;他们所包含的不仅是感情,还有诗人深邃的思想。它感情丰富,寓意深刻,语言优美,节奏鲜明,是诗人进步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生动反映。笔者拜读过不少莎翁的十四行诗,而感觉最有趣的,莫过于第126首了。因此,笔者欲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诗进行一下粗浅的分析。

一、该诗的结构造型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种具有严格韵式、抑扬格、五音部、由十四行构成的诗体,其中有三个诗节(quatrain)和一个对偶句(couplet),压韵方式为“abab,cdcd,efef,gg”。然而,莎翁154首十四行诗中的第126首却是个例外,它只有十二行,由六个对偶句构成,其压韵方式为“aa,bb,cc,ee,ff”。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每一首的最后两句(对偶句)是整个诗最为精彩的点睛之笔,也是对该诗的总结。众所周知,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这些诗从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从第一首到第126首,这部分是诗人写给一位男青年的。因此,第126首作为这部分的跋(envoy),用了六个对偶句,形成了大总结,是126首诗的结语。有的论者猜测说,因为这是诗人献给爱友的最后一首诗,所以改变了章法,形成了奇特的结构造型。也正是因为这种异离于正常十四行诗的做法,才显得格外令人注目,在整个诗集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该诗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其实只有六个对偶句,共十二行,而不是一首标准的十四行诗。这里,诗人警告他的爱友说,虽然现在由于自然的帮助,他能据有时间给他的一切美,但他仍须留心,因为自然的能力也受时间支配,到最后,她也不得不放弃她最心爱的宝贝。第1行,“孩子”:对方在诗人眼中仍然年青;“沙漏”及第2行中的“小镰刀”指时间之易变与不留情,现在这些东西在他爱友的掌握之中,即他爱友的美不易衰颓;第3行:爱友在时间的进程中不但没有衰老,反而长得更美了;第5~8行:自然所以守牢他的爱友,就为了要与时间挑战,证明时间对他爱友是不能加以损害的;第6行:用维持爱友的美而拖住他;第7,9,10等行内的“她”指第5行中的“大自然”; 第10~12行:自然不能永远守牢他的爱友,她最后总得向时间低头,把他的爱友交付与时间。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爱友的一系列十四行诗的最后一首,也是这126首诗的结语带着悲观色彩的结语。莎士比亚用这首诗(Sonnet 126)结束了对爱友(男青年)的友谊和爱情。

三、该诗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从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首到第126首,这部分是诗人写给一位男青年的;第二部分从第127首到152首,这部分是诗人写给一位“黑女郎”的;第三部分是第153首和154首,这部分与上述题材无关,像是对希腊格言诗的翻译或仿作,据说是诗人用来寄托爱神的。不难看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基本上都是歌颂友谊,抒写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想。诗人情真意切地投入了自己,既礼赞了友情,又表白了爱情,注入了个人较深的感受,因此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真、善、美统一的世界。诗人在这些歌颂友情与爱情的诗歌中,提出了他所主张的生活的最高标准:真、善、美及这三者的结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除了强烈的感情之外,还有深邃的思想,反映了他进步的人生观和艺术观,这些思想在否定中世纪黑暗时代的禁欲主义和神权的基础上,赞扬了人的个性,宣称人的平等,赋予了人和人生以新的内容和意义,达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最高水平。

莎翁“商籁”之126,以其特殊的结构和独有的韵律,吸引了许多读者的眼球。它是一个转折点,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第126首之前的十四行诗中有四个很突出的方面:(1)表达“时间”的词语出现得非常多,而且常被描述为是青春和美丽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不过,这敌人是可以战胜的,战胜了它就可以永保青春;(2)用诗表爱。诗人在诗中倾诉着自己对爱友的爱,犹如世间上的许多爱情一样,他的情绪上下波动,一阵甜蜜一阵忧伤。诗人直接地表示,“(第76首)你和爱情就是我唯一的主题。”;(3)诗人在十四行诗中大量的引用了比喻,那些喻体,好像一听到招呼就展翅飞来,而且还知道自己应该落在哪一个位置上,生动,真实的反映了诗人要表达的主题;(4)诗人很善于写时间的流转,即春夏秋冬的变化和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在第126首之后的十四行诗中,诗人的爱情转移到了一位“黑女郎”身上,这个女子放荡,性格怪戾,多情,善于折磨人,不美却蛊,而“我”呢,一度对她痴心不已,弄到自己伤痕累累却还是甘愿如此,得不偿失。因为她,诗人和爱友之间发生了分裂,最后落得一无所有。有个别论者对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所描写的爱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说,诗人在第126首诗的前后描写的爱都是不健康的:之前是他对爱友(男青年)的过分暧昧,有同性恋的倾向;之后是他对“黑女郎”(妓女)肉体的过分迷恋,有狎妓的行为。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共同认可的:莎翁“商籁”之126是他描写爱情的一个转折点,一个分界线,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屠岸,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谢祖均,英语修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