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易学风水

易学风水

易学风水

易学风水范文第1篇

澳大利亚口腔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在进行有关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患有永久性蛀牙的14-15岁孩子在六年内增加了71%。研究者明确指出:这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瓶装水和运动饮料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究其原因是,在普通的瓶装水中,不但钙、磷等矿物质极少甚至为零,更缺乏有加固牙齿珐琅质(即牙釉质――覆盖于牙齿最外面的半透明钙化组织)作用的氟化物,从而导致孩子们患蛀牙的风险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钙、磷等矿物质和氟化物对促进牙齿生长与保护牙齿健康来说十分重要。钙和磷是构成牙齿的主要原料,机体内大约99%的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内,不论是婴幼儿还是青少年,如果钙不能满足需要,或摄入体内的钙因种种原因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都会影响牙齿的坚固。

牙齿因缺钙就会变得疏松,容易被口腔中的细菌腐蚀而生成龋齿。而氟化物中的氟素能渗入到牙表面的釉质中,形成一种荧光磷灰物质,对酸有抵抗能力,从而起到加固牙齿、抗击细菌、保护口腔的作用。

人体各组织中都含有氟,但主要也是积聚在牙齿和骨骼中。这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得到证实:在患龋齿率增高的国家,其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患病率也较高。

专家指出,钙、氟等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之一,而水是人体获取这些物质的重要途径。在特殊情况条件下还是主要来源。因此,专家建议,父母平时最好限制孩子们过多饮用瓶装水,要以饮用自来水为主。

(古冰)

掉牙多的老人易中风

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口腔内患牙周炎和牙周脓肿的部位有大量革兰阴性杆菌和链球菌。牙周细菌入侵人体血液系统后,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在反击“入侵者”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胶状物质,这种物质依附在血管壁上,日积月累将阻塞血管,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加速血管淤阻和心脏功能异常。这种物质如果随血液流进大脑,就会阻碍血流,引起中风。临床数据显示,牙周炎患者比常人患心脏病的概率高1.5倍,比常人患中风的概率高出3倍。

食物碎屑、寄生菌、唾液黏性成分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可混合形成牙菌斑。细菌分泌酵素及毒素,能破坏牙齿与牙周组织。牙菌斑如果钙化成为牙结石,对牙龈及牙槽骨造成损害,最后导致牙齿脱落。牙菌斑中的细菌菌体蛋白进入发炎的齿龈与牙周组织的毛细血管里,造成静脉血凝集,这也是心脏病发作的病理基础。有调查显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风的风险很高。因为掉牙多的人,牙龈病一般都比较严重。

(李艳)

美国科学家称造出试管肉

据外媒报道,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一名科学家已经致力于“试管肉”的研究长达10年之久,目前,他已经能够用动物细胞在试管中培养出可食用的肉类。

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生物学家和组织工程师弗拉基米尔・米罗诺夫博士称,“试管肉”是使用动物的单细胞在试管中进行培养,这个细胞会分裂为成千上万个新细胞,直到产生肌肉组织,大约几个星期之后就可以长出足量的肉,和市场上的鲜肉没什么不同,甚至比动物身上的肉还要安全。

易学风水范文第2篇

其实,无论是从风水的起源还是发展演变都离不开天、地、人的和谐共荣。所谓风水不好都是违背了自然发展的本来规律。时空交错,斗转星移,祖宗所传宝藏要令人与时俱进地承接下去,学问的级别便在此分之。于是,就有了这个访问。

张树旗,山东人也,现居北京。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入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现在的身份是国家某能源企业管理干部。父系为私塾世家,母系为中医世家。9岁开始接触易经理论和实践,是张氏梅花风水学派第五代传人,在梅花风水学的基础上,于2002年提出了时空风水理论,成为时空风水学派创始人。

张老师的朋友众多,因为智慧而豁达,厚德而热诚,他那些五湖四海的朋友都叫他“天帅”。“天师”的由来是因为一次文人圈子15个人聚会,预测PK,结果张树旗的准确率几乎100%,令所有到场的人惊呼:天师再世。天师在朋友面前总是满目生辉,乐观达仁。他对于风水周易的科学通解令那些学院派的“古董”朋友也不敢小看,因为,他不但说和实用的功夫好落实到笔上也是系统而科学,文字严谨利落,对于科学理解风水,他的学术贡献不可估量。

凤凰生活:您所提出的时空风水是指什么?

张树旗:其实风水就是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称。风是空气的流动,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存最离不开的就是空气和水。古人把我们生存的环境高度概括为风水,真是高明之极啊!人类和宇宙、太阳系、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万物一样,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的过程,这是一个和周边环境逐渐磨合逐渐适应的过程。风水谐和就是人与自然谐和,时空风水就是以空间和时司的变化为研究对象,以时空对人产生的感应为研究重点,以静态和动态两种形态为研究参数,重在实战,面向大众。

传统的风水学派主要有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势派重视空间的格局,理气派重视时间的发展,时空学派汲取两者精华,注重空间的同时也注重时间的演进。此外,我注重把人放在特定的时空里研究。任何一个人都是自然感应的产物,这种感应会给他带来特有的命运信息,这个信息与他出生的时间、地点(时空)有着必然的联系。

凤凰生活:就是您作品中提出的感应论、系统论、变通论、实用论和多因论吗?

张树旗:是的。我积累了相关很多案例,研究起来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凤凰生活:我觉得建筑在风水上是最讲究的,能用你的时空论解释吗?国外建筑家所用的理论是否和中国的风水相关?

张树旗:建筑风格对人的影响已经不用我特别说明了。房间设计和家具安排都会影响人们在这些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和情绪反应。工作场所的潜在环境对工作者水平情绪的影响。这些我们都会有体验。

研究风水的都知道,一人一八卦,一地一八卦。中国传统的针灸学,就是采用的这个原理给人治病的。人的胃不好可以针刺足三里,足三里这个穴位离胃那么远,为什么就管用呢?到现在除了用八卦理论可以解释,其他理论无法解释也没有人研究出来。但是人能够普遍接受,为什么?因为一针下去,胃好了啊。同样的道理,一个建筑,怎样布局也要符合八卦的基本原理,否则居住者就会出现问题,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时空风水学原来西方科学家早就有所觉察,Lewin大学的两位学生创立第一个专门探讨人类行为如何受现实世界之环境影响的研究机构,他们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强调自然背景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在环境规划与设计专业里,例如建筑与地景设计,都市计划等。传统上也是以理性的普遍规划原则和形式主义的设计为主、讲求功能、效率而忽视具体的社会与历史脉络。后来逐渐恶化的都市营建环境,人际关系的殊离和冷漠,这一切都对既有的环境专业提出了挑战。所以,现在的建筑讲究人文因素、环境心理学,风与水的和谐共处,前景规划等,不是迷信是科学。我们不能不理解就说是迷信,根据最新科学验证:到今天为止,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也不过3%,还有97%的东西要我们去研究去揭开谜底。所以我们对于任何一门学问,尤其是流传千年的学问,都必须特别的重视。在此我也建议:我们政府应该名正言顺的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组织专门的人员对风水学等中华民族精华的经典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凤凰生活:可否更通俗地解释你的时空风水?

张树旗:人生活在时空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时间对风水的影响是动态的,空间对风水的影响是相对静止的,时空风水学认为,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作用和影响,才是分析判断风水优劣的依据。特定的人必须在适合他的特定的环境中发展才能达到他的最佳境界。同样一个人,适合在甲地发展,未必适合在乙地:同理,同样一个环境,适合甲却未必适合乙。

清朝有个这样的故事:两个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秀才,进京赶考不期而遇。结果南方来的秀才考了个探花,北方来的秀才名落孙山。为什么?原来是他们出生的时间相同,但是他们成长的空间有异。南方火地与北方水地,作用于同样的生命符号,当然会有不同的命运结果。这就是典型的时空例证“风水轮流转”,“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因此,要在时间风水学的正确指导下,以时间换空间或以空间换时间,把握好自己的“时空”,趋利避害,造福后代。

凤凰生活:您研习易经23年,又有中医的基础,学的中文,又在企业研究人的管理,觉得易经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张树旗:孔子认为,易学的应用有四个方面,以言者尚其辞者,文史易也;动者尚其变者,哲学易也;制器考尚其象者,科学易也;卜筮者尚其占者,预测易也。我理解孔子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知文史、明哲理、用科学、善预测。

就是在这四个方面比较突出的典型代表。被当今称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历史上的名君圣主如乾隆康熙,文王伏羲也无不是研究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的专家。我们现在的管理学也普遍认为,文化决定成败。有多深的文化底蕴就有多强大的企业。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文化修养如何,直接影响这个企业的发展。

凤凰生活:您的时空学和研易成果有什么联系?易经的预测和算命是不是一回事?

张树旗:易经包罗万象,预测、风水、天文、地理、哲学、伦理、等等,这些我们都能在易经里找到答案。我的时空风水学,源在易,流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我只是把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易经研究对立统一规律,号称无字经书,易经的整体构成就是“相对而出,统一成型”。阴阳对立统一论的精髓在于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这既是易学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易经还反映了时间空间上的对立统一。从时间而论其阴极到阳极再从阳极到阴极,代表着一昼夜子时到午时,午时到子时;一年四季从冬至到夏至,从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阴阳消长循环交替。从空间而反映:阴极象征着北方,阳极象征着南方。

易经从有图无字到有图有字,无不渗透着阴阳、刚柔、消长、动静、尊卑、贵贱、吉凶、祸福等等对立统一体。有些人认为易经是算命的书,是对易经的误会和偏见。用易经作预测只是易经内容的形式,是易经内容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内容已经事过境迁了。只有那些根据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思想精髓发展延伸的东西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一部经典的著作就如一个渊博而品行高端的老师,一言一行都让人受益。在做人方面,无论平凡还是成就大事,都可以在易经指出的谐和之道自然之道中找到自己的为人之“道”,得以自然愉快地成长。

易学风水范文第3篇

7月18日,由徽商杂志社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联合主办的“你被‘大师’忽悠了吗?”圆桌论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11室举行。论坛由徽商杂志社执行副主编宁鑫主持。

头号猎物

一个隐秘的风水师群体正在壮大,他们活跃在富豪与官员周围,为他们预测未来,判明是非,提供心灵的慰藉,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已经成为他们的头号猎物。

当你陷入不安,想用金钱购买一种玄幻的力量,来换取内心的安宁之时,他们就打着“易经”、“国学”的旗号指点一番,奏效了就从此一飞冲天被当成“大爷”伺候着,没奏效的,骂骂咧咧之后,他们再以同一姿态转向别的猎物——用的是四处撒网的战略。

行业内的鱼龙混杂难免让人产生质疑:究竟我们是否应该相信风水学说?面对那些侃侃而谈自称“大师”者,该如何辨别?企业与风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企业中的“风水观”

风水、《易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郭台铭在面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时候,就请来五台山高僧做法事祈求摆脱“跳楼门”。

其实,我个人此前并不相信风水,是被一个朋友“带上道儿”了,他是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易经》,经常跟我提起《易经》,时间久了我居然自己开始上网百度“自学”,到现在,我觉得无论风水如何,但是《易经》是具有科学性的,能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有所作为。

首先,从企业文化来说,易学思想可以为中国式的企业文化提供精确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甚至包括很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比如组织原则、变通原则、调控原则、用人原则等等;

其次,《易经》的卦则对企业的风险和危机有防范作用,根据卦象的变化可以引导企业管理者趋吉避凶,本质上就是提醒企业家重视风险管理;

最后,《易经》中提到的“保合太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信任、尊重、关心人的人文精神。

我现在经常跟我朋友开玩笑说,你赶快毕业吧,开个易经咨询公司,我来给你做法律顾问!

用科学论证给我看

我不同意胡律师的观点,虽然你所说的很多专业名词我都不懂,但是我始终坚持一点:如果你能用科学论证你的建议,我就信,否则,我坚决不会相信风水之说!

我的企业就从来没有用过风水来帮助经营管理,因为我并不相信这个玩意儿,现代的风水学说被赋予了很多迷信的东西。现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旦某件事情无解或者陷入死胡同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求助神明,在西方更多是投向宗教,在中国就成了寻找风水大师。

我见过一些例子,有些企业家请风水师来看办公室的摆设,风水师说“这里摆个吉祥物就可以带来好运”,企业家就照做不误,我试问这些大师:这里面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如果你说不出来,我就可以选择不信!

不迷信风水

话绝不能说的这么绝对,十几年前我也认为风水之说完全就是骗术,从来不屑一顾,但是2005年的一件事情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

不过,我虽然相信风水,但我并不迷信,风水师都只相当于我的战略咨询师,最终决定必然还是我自己来拿,但我也见过很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子。

二年前认识的一个做安利的推销员,前段时间见到他的时候,竟然成了风水大师,装扮成一副道貌岸然的养子穿梭在各个企业家之间,我看到之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风水能助企业一臂之力?不靠谱!

这也太夸张了吧?如果大师告诉他往东南方,他却往西南方,难道就完不成任务了?再如果六个大师的意见不一,他听谁的?如果我告诉他我是大师,给他指一个方向,他是不是也能完成任务?这玩意儿太不靠谱了!

我认为把风水和企业经营管理联系起来,太过牵强。我的公司里有很多同事都相信风水,从办公室的物品摆放,到买房娶妻生子,都要找大师算一卦,但我没尝试过。比如之前有同事请教了大师,认为柜子应摆在座位背后,表示“有靠山”,折腾半天搬过去,但我的柜子到现在还是摆在办公桌的侧面,至少这样看着我心里舒坦。

寻求心理慰藉

大家都别争了,这样的争论没有意义,风水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法儿界定真假,我觉得更多的就是当事人的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首先我必须强调的是杜总刚才说的属相相合一说我是绝对不信的!照这样说的话,全球60亿人按属相分一分就剩12种人了?相比之下,我倒觉得血型性格更可信一些。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既然风水之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那为什么很多企业家经过大师指点之后都能成功呢?我认为,这其中风水是起到了一个助推力的作用。企业家本来有既定的目标,在朝目标努力的路上,听取了一些风水之说,瞬间就增强了他成功的信心,一旦人有了目标、又肯努力、再信心满满,成功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

所以,我认为,不要把风水想得过于神秘玄幻,如果能用科学来解释是最好不过了。

别让大师“忽悠”了

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言成理,但我必须纠正大家的一点认知错误:周易与风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周易更趋向于“道”,而风水则是演变而成的“术”,在从“道”往“术”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扭曲和偏颇。

首先,刚才有企业家提到风水之说大抵是一种心理安慰,我认同这个观点。比如在房地产企业中,大师的指点也无非是遵循自然、美的原则,从光线、环境、阳光照射和周边等等方面来找出一个最佳方案,让住户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愉悦,生活状态自然就会好起来;

其次,刚才有企业家认为风水与企业经营管理毫无关系,我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在一定程度,风水师们的一些手段还是可以运用到企业营销之中。

第一,美学营销原则,在各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今天,利用美学原则打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舒适环境有时候会成为一张王牌;

易学风水范文第4篇

从伏羲时代造作的卦画开始,到周文王,被囚禁羑里的七年时间,于大忧患中,作大开创,成就了周易彖(卦)辞。后来周公姬旦又为每卦六爻作了爻辞,开创了兴周八百年基业的哲学思想。到了孔子,又赞周易十翼之传,一脉相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包含《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在内的《易经》。这四位作者,从伏羲到孔子,相距上千年,但他们对易学的见解却是惊人的一致,反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如火如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口号很响亮,就是“打倒孔家店”。但却没有人提出“扫除易学”、“挖掉老庄店”,太极八卦图仍然在神州大地上招摇过市,道教建筑仍然占有着中国最美的山水。这足以说明易学文化和老庄哲学在中国的影响力,即易学文化,以及尔后受它影响最深的老庄哲学,为中国人提供了普遍的方法论。它们不但是统治阶级文治武功的宝贵经典,也是大众精神的一种寄托和生存的教科书。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鲁迅这句话其实也是包含了易学文化在内的。道教缘于道家,用了老庄的哲学思想,还把老庄认成是祖师爷,道家也因此扩大了自己在广大民众中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巨鼎的三足之一。然而,不论是在广大民众中有着巨大影响的道教,还是作为道教理论基础的道家哲学,都与易学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而道家与易学的缘分,又是儒家和佛教所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西方人并不细分道家与道教的区别,而是统而言之:TAOISM。

易学文化包含着民主性的精华,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多有启发。它十分强调国家的统一,反对分散割据,保持了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山河,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睦(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纷争不已的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分裂时期,但是在文化继承关系上,却没有一个脱离中华民族文化的。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但是却一直弘扬着中华民族文化,这一点从现存的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中,都能见到,孝文帝甚至把姓氏拓拔改为元);它提倡“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主张天下一家,同邻邦友好相处;它主张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国家要节约开支,“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它主张发展手工业,使物产丰富,方便人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为天下利”;它主张发展商业,促成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学文化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时时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离散,心无居安,社会就不会稳定。它教导历代仁人志士“与民同患”,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易学也重法治,主张“明罚清而民服”,一切法令制度都贯彻“抑恶扬善”的原则。中华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历史危急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奋起进行革新运动,这正是易学文化持久熏陶的结果。《易经》最早提出“革命”主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命”,虽然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有本质区别,但它主张,“革命”必须“顺乎天而应乎人”,既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适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易学文化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引起变化,变化了就会畅通,畅通才能持久,所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易学文化又始终贯穿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所谓“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学文化的确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易经》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就是变,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变化的书,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指出这种变化,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易经》认为,整个宇宙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同这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相适应,它劝诫人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它认为人在自然、社会的变化面前,不是无所作为,应当发挥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它讲“物极必反”,“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势必要的。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思想,在最能代表哲学思想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中,都能见到易学文化的深刻体现。

易学文化为中国古代科学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套别开生面的象数思维模式。象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取象比类。思维借助“卦象”,极富形象思维特点;取象为了“比类”,又是逻辑思维的特性。因此,取象比类是两种思维相互作用的思维方法,更具有强烈的辩证法特征。黑格尔自己就公开宣称,他所创立的辩证法,就是来源于中国的易学文化。

易学文化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无时不刻地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时赤胳上阵,指导着人们的具体行为方式。易学讲阴阳对称。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反相成,对称互补,构成统一和谐的大千世界。这一对称协调原理,在传统的中国医学、医药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中国的书画艺术中更有精妙的表现;在中国古典建筑和古典园林布局中,又是运用得淋漓尽致。易学讲整体思维。人体小宇宙,自然大宇宙,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包含了现代系统论思想。中医的望、闻、问、切,调理阴阳,辨证施治,以及中医的经络理论等等,都是这种系统论思想的具体体现。易学强调序列,注重节律。易学特别注意宇宙运动的周期性,主张“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从太极图到384爻的渐变演化,从河图洛书到五行九宫的相生相克,虽然千变万化,却都遵循着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现代计算机的鼻祖莱布尼兹,说他所创立的二进制原理与易学的术数演变完全一致。又比如中国古典建筑,从不强调个体的美,而是强调总体布局的强烈韵律感。看北京的皇城、天坛等,无比恢弘的气势,正是这种强调序列,注重节律的结果。

易学的确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数千年来,注释、阐发、评议《易经》的著作,就有三千多种,而且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参加其中,经久不衰。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对此种文化现象有过这样评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今天易学文化的研究领域更加拓宽,它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它为中国美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孕育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方法。美术家多认为“太极图乃书画秘诀”;舞蹈家更把八卦的无穷变化看成是审美标准的符号,对民间和宗教舞蹈影响最甚。易学关于阴阳协调的原理,又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数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环境科学、生态建筑学、环境艺术和工程技术等诸多学科。易学文化是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的独特思想体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伏羲氏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纪元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也就是三皇(三皇有多种说法,这里取伏羲、神农、女娲说,传说我们的先民就是由伏羲、女娲交合而生)的那个时代,发生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不亚于开天地的伟业,对后世产生影响之深远和巨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这就是《尚书·序》开篇的第一句话:“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产生了文字,这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始。但“造书契”是第二位的事,第一位的是“画八卦”。八卦的诞生,一是说明:伏羲时代先民们不但有了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的理论,而且有了太极图、阴阳爻这样的图形符号,以及由这些图形符号千变万化而成的阴阳卦象(仍然是线条图形符号);二是说明:易经的诞生,在伏羲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于是就有了八卦衍生出来的六十四卦,就有了围绕易经的文化现象,人们把它统称为易学。与此同时,还产生了河图、洛书。

太极图是研究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它包含宇宙万物运行规律,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太,有至的意思;极,是极限之意,即至于极限,无与伦比。它包含了老庄哲学的“道”的至极之理,也包含了老庄哲学的“天”的时空极限。《庄子·天下》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就是太极。“太极元气,含三为一”,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太极图的圆圈,就是代表一,代表宇宙,代表无极。图象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然而,有形又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便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无穷运转。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收藏,就是万物的生长规律,这种规律无不包含在阴阳五行之中。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息,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立地、立人的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是根据五星出没的时节绘成,故称五星为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就是五星出没的天象,也是五行的来源。

洛书古称龟书,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由此可见,洛书九宫是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洛书九宫与八卦的阴阳变化存在着密切关系。

*易学也极大地影响着西方文化

易学的伟大自不待言,如今满世界的“易经热”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个例子说,美国的大学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设有“算命”学科,不但西方的学子去学,而且中国港澳台的学子和世界上许多华人子弟也跑去选修。台湾学者南怀谨说他的一些学生,就跑到美国去选修“算命”学。为此,这位先生还发了一通感慨:年轻的国家(指美国),文化草昧的民族(指美国人),正以大胆的创见,挖掘、开发自己文化的新际运,不管是有道理或无道理,研究以后再作结论。但有祖先留下来五千年庞大文化遗产的我们,却自加鄙弃而不顾,一定要等到外人来开采时才又自吹自擂的宣扬。我们姑且先不去管南先生所说的美国“算命”学科,是否在教授中国的易学文化,或者中国古代巫师术士的一套东西,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至少可以说明易学影响的广泛。

在哲学方面。易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知道,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的黑格尔哲学,即黑格尔辩证法,他的创始人、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就是受了中国易学和老庄哲学的深刻影响,创造了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我们说黑格尔是创造也行,说他是在贩卖中国的易学文化也可以,因为易学比他的那套理论起码早了不知几千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克思说:我要公开承认我是黑格尔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辩证法在他的手中被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列宁说: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实现了辩证法的系统化。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是黑格尔研习和运用中国易学的结果,《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黑格尔在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称赞道:“《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据说,黑格尔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从上述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通过黑格尔哲学,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易学中的某些伟大思想,特别是辩证法。

在科学方面。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发明者,他曾试图解决统一场论的课题,这个课题起源于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拉普拉斯曾经幻想:“如果有一种智慧能了解在一定时刻支配自然界的所有的力,了解组成它的实体各自的位置,如果它还伟大到足以分析所有这些事物,它就能用一个单独的公式概括出宇宙万物的运动。从最大的天体到最小的原子,都毫无例外,而且对于未来,就象对于过去那样,能一目了然。”(《爱因斯坦对二十世纪下半期物理学的影响》)拉普拉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人,他产生了比他早五千多年的中国先哲的想法,而又引起了比他晚了近一个世纪的爱因斯坦的苦苦探索,遗憾的是他们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不奇怪,比拉普拉斯早了整整一个世纪,比爱因斯坦早了近两个世纪的物理学家牛顿,对于自己发明的力学规律,始终解释不了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问题。于是就陷入唯心主义的怪圈,把它说成是上帝给的力。据说拉普拉斯提出的问题已经由中国科学家解决了。中国科学家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宇宙物质成因学”。发现者是在破解伏羲古太极图的过程中,完成了拉普拉斯一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这一突破,将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基础,对当今世界一系列科学观念进行一次总体上的大清理和根本性的大改造。

据说爱因斯坦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16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西方。他说: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科学家们得力于以欧几里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实验方法。这两大法宝,中国古代科学家都不具备,然而值得惊奇的是,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中,有许多早已被中国古代科学家完成。后来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从小就受到易学文化的熏陶,所以能很客观地看待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很辩证地研究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以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而流誉全球。李约瑟也对中国的易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对易经卦象用于练丹术极为倾心,在他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里,特辟十二消息卦与纳甲、《周易参同契》、外丹说与丹术等章节进行详细论述。他在研究了莱布尼兹的二位进制数学与中国《易经》的相互关系后说:“我们看到他的关于代数语言或数学语言的概念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正如同《易经》的排列系预示二进制一样”。这一点莱布尼兹本人也从来不否认。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曾经选择要求政府把授予他的爵士徽章设计成太极图形式,这不是因为太极图美丽,而是因为量子力学有一条定律,叫“测不准定律”,这个定律正是深受了易学文化的影响产生的。对此,物理学家李政道是这样解释的:“牛顿力学已被量子力学代替了,在量子力学中有条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测不准定律’……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所以近代物理学有些看法,与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学说有相似的地方。”可见,玻尔的量子力学是受了中国易学文化的深刻影响,不然他就不会在自己的爵士勋章设计上,想到中国的太极图。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学习《易经》以后,对奇偶性不灭定律也产生了怀疑。后来他和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在艺术方面。易学文化对西方艺术与现代设计方面的深刻影响,将在以后专门论述,这里暂不赘述。

*太极图和八卦,河图和洛书,本身就是伟大的设计

易学把深奥的逻辑思维,图解成易于研究的形象思维,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设计。据说如今的日本很时兴漫画书籍,就连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台湾论》,作者小林善纪也是用了文字与图象的手法,企图争取更多的读者。这不能不说是借了中国易学文化的表现方法,来侮辱和挑衅中华民族。

历代说《易》者,不外乎义理、象数两途,义理是《易》的内容,象数是《易》的形式。先民们有了太极的概念,然后产生了太极图;有了阴阳的概念,然后产生了两仪;有了四时的概念,然后产生四象;上观天象,下看地理,又观察大地万物,近取法于人体的解剖图形,远取法于万物的各种形象,然后造作了八卦,又交叉重迭衍生六十四卦;又造作河图、洛书。《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所以说,以六十四卦为内容的卦象系统,以五行九宫为基础的河图洛书,都是易学文化的图象形式。卦画的最小单位是爻:“—”为阳爻,“--”为阴爻,阴阳爻、阴阳卦正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线条符号)。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交合,正是阴阳对立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的最佳图示(图形符号)。混沌之气——太极,于旋转中生出阴阳——两仪,阴阳于互动中生出四时——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五行于相生相克之中,演化出十分逼真的河图;九宫于循环往复之中衍生出洛书。正是这种无穷变化,才启发了后人,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造。我们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就是从这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太极图、无穷变化的阴阳爻、相生相克的河图、循环往复的洛书中,激发了灵感,产生了奇思妙想,于是就有了寓意深刻的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有了美不胜收的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艺术;有了精妙绝伦的中国民间艺术。看了汉代张衡设计制造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有谁不认为这两件科学仪器是两件堪称世界之绝的艺术设计作品,又有谁不认为其中蕴涵了中国易学文化的精髓。所以古代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说:太极图本身就是艺术和科学的秘籍。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到道观的标识物;从道教的服饰到游方术士的招摇旗;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古典书籍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的爵士勋章等,太极图无不跃然其上。太极图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等。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

关于太极图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原始时代说,有太古洪荒说,有生殖器崇拜说,不一而足。宋朝的朱震认为,太极图是由五代末宋初的道教鼻祖之一陈抟传下,他在《汉上易传·进易说表》中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但是陈抟的太极图是谁传的,他没说,但恐怕也不会是陈抟自己创造的,因为有无数的出土文物证明。台湾的陈立夫在《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中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陈立夫所称“双龙太极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陈立夫的说法比较科学,远古先民没有今天这样的科学手段,借助图象来推演天文地理、宇宙万物,那是十分自然的。至于陈抟,也许只是把太极图当成道教的标识物而已。

还有人认为太极图出于道教徒之手,是道教内丹学的产物。据说有人利用EF扫描技术,给进入气功功能态下的气功师作脑电图,并结合中医学和气功学有关记载,对气功师的脑电图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大脑存在一个太极结构,以此证明太极图最早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内景感受(或内视)记录的丹象,也就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的脑电图。因此提出狭义与广义太极图之说,狭义的“太极图”(从它的原始起源的意义上说)是一张脑电图,广义的“太极图”(从它发现并描述了某种普遍的物质运动原理与结构的意义上说)是一种宇宙物质运动模型。也就是说,要想获得这种丹象——太极图,只有气功修炼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否则就不可能获得。但是用什么来修炼呢,还得求助古人,丹家的经典《周易参同契》就说,修炼的理法依据仍然是《易经》的原理和《易经》的太极模式。也就是说,丹家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是在易理易法的指导下修炼出来的。无论是汉代的魏伯阳,还是以后的陈抟等道教徒,他们都得研习《易经》,不研究《易经》,就不能发现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与伏羲八卦原理及图形相一致。

太极图产生以后,在流传的过程中,或配以八卦,或配以六十四卦,于是便陆续出现了“先天太极图”、“天地自然之图”、“河图太极图”、“洛书太极图”等各种不同名目的太极图。有人又据此得出结论:属于意义世界的太极图是以丹家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为原形,以伏羲八卦方位为参照系,在《易经》原理的指导下画出来的。太极图产生以后,由于它具有与伏羲八卦方位图相同的宇宙意义,而其描述的简易性和生动性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于是人们便用它来解说宇宙现象,从而使之具有普遍真理性和适用性。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留待专家去研究而后得出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太极图的创造者,或者叫设计者,一定是根据大量的资料和研究,在大脑里产生了某种图形,然后逐步加以完善,也许这种完善,不是一个人、一个时间内完成的。

河图和洛书的创造,更带有一种神话的色彩。传说,在伏羲的时代,有龙马出于黄河,身上的花纹恰如八卦,于是,伏羲就取法于此,创造了八卦。又传说,在夏禹的时代,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大禹取法于此,创造了洛书。这当然都是神话故事,不足为凭,但是,也有可取的地方,那就是,任何创造——包括一个伟大的艺术设计作品,都离不开客观实践。无论从哪一个学科、哪一个角度,用什么样的手段去研究易学象数的起源,这些象数自身都是一件伟大的艺术设计作品。它们给我们艺术家和设计师以深刻的启发,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指导;而理论创立的逻辑思维,在形象思维的表现下,将更加深刻。二者的结合,将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易学文化把艺术创造和现代设计推向颠峰*

深受易学文化熏陶的中国艺术家和设计师,其作品都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与无意之间,打上易学文化的烙印,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但太极图和八卦、河图和洛书这样的设计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所独有,就是中国书画艺术,也不是外人很容易就揣摩和掌握的。还有我们现在出土的许许多多青铜器,其文饰,清一色都是易学文化的产物。中国的民间艺术,更是深受着易学文化的影响,剪纸、年画、蜡染、刺绣、雕刻、陶瓷、彩绘,还有最为称道的中国古典建筑装饰,无一例外。

我们今天许多的设计作品,也都深受着易学文化的影响。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和国内著名美术家、雕塑家韩美林,他们都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大家,在他们的诸多作品中,几乎每一件都带有易学文化的影子。甚至青铜器的文饰符号、太极图和八卦、河图和洛书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了他们的设计符号。还有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他在20世纪80年代为北京设计的香山饭店,虽然如今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但那却是一件深受易学文化影响的现代设计作品,从总体布局到细部处理,设计者几乎是在不断地、反复地运用易学的象数与符号,以此来强化建筑本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内涵。

下面我们再举两个前面初步提到的案例,来说明易学文化是怎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家和设计师。

2001年6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讨论会》,据说这个《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是为了以实践创造和理论探索的方式,回答两位世界著名学者关于“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的思想。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吴冠中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两位学者虽然身居不同的创造领域,但是他们的思想表述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主题:人类生存和存在的终极境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这种“融合说”本身就带有易学文化的烙印。

在作品展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学者自己的作品。一件是身在大洋彼岸的物理学家李政道的雕塑——《物之道》,表现了物质结构微观世界的运动形式;另一件是久居国内的艺术家吴冠中的雕塑——《生之欲》,表现了生命结构微观世界的存在形式。这两件雕塑作品反映了科学领域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正负电子对撞机粒子对撞揭示的物质运动的情景;一个是蛋白基因结构揭示的生命存在的途径,这两个领域是我们人类迄今为止探索未知世界的最高境界。

《物之道》体现了李政道在自己研究的科学领域里,所具有的睿智与浪漫,以及他对物质存在的哲学悟性。李政道为自己的雕塑题写了这样的说明:“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并进一步阐述道:世界是由带电的粒子构成的。通过他们的相互作用,形成原子、分子、气体、固体、地球和星球。这种负电荷与正电荷的对偶结构,或称“阴”和“阳”,可以通过太极图恰当地表现出来。《物之道》用雕塑语言,将科学探索的物质结构的最高境界放到易学文化当中,根据太极图的基本构成形式,演化出富有哲学意境的艺术形式结构和语言,通过艺术语言的纯粹性和形式,使物质雕塑要表达的科学内涵的最高审美境界和哲学境界得以形象再现。《物之道》在雕塑形态上,参照远古时代彩陶艺术的语言形式和表现物体内涵的方式,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点、线、面运动变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典型形式——线的单纯、简洁、绵延不断的性质,以及螺旋线生生不息的运动视觉效果,表达了正负电子对撞机核心普仪螺线管线圈的科学技术特征。一根变化丰富的螺旋线,以哲学的理念反复生成,推至象数概念中最大极数的九根螺旋线,九根螺旋线排列组合成旋转运动。九根线的一端收敛极心,意味着指向太极;另一端发散太空,意味着指向无极。在黑与白之间,那恰似九条升腾的龙,在太极与无极的世界里,“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李政道凭借自己对易学文化,以及老庄哲学的深刻理解,穷尽了点、线、面构图,使足了色彩、材料和技术,使易学文化在《物之道》中得到了极至的张扬。

《生之欲》则体现了吴冠中在自己探索的艺术领域里,所具有的深厚人文修养和充沛的艺术激情,以及对真善美抽象概括的敏锐性。吴冠中在科学家发现的蛋白基因里,找寻着尽善尽美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我们不曾看到过的生命形态。生命除开它的物质形式之外,还有一种精神的、情感的形式,吴冠中紧紧抓住生命主题的本质和蛋白基因的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中国哲学思想对生命认识的境界,把中华民族艺术表达哲学思想的形式——寂静之中的激动,激动之中的寂静,全部倾泻在《生之欲》上,这就是“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的易学文化意境。*

易学文化是以生命来感悟道的深境,而中华民族艺术则是以道来诠释生命。那狂草般飞舞、转折、起伏的线条,展示着生命的韵律、节奏、秩序。线的表现力既有狂草的“舞”,又有音律的“美”,使生命在天地之间充满无限生机。为了加强生命的张力和音乐性的色彩表现,使线的空间变化表现得更具浪漫性,吴冠中以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色彩:粉绿、桃红、淡黄、银灰依次作为主色调的色标,并用红、黑线贯穿这生命之春的明快色彩。使人产生心理暗示和审美联想:生命源自于太极,又将回归于太极,没有个体的死亡,便没有生命的生生不息。于是,人类发生、成长、回归的终极状态,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吴冠中以充沛的情感和诗人的浪漫,为《生之欲》划上了最后的一笔:“似舞蹈,狂草;是蛋白基因的真实构造。科学入微观世界揭示生命之始,艺术被激励,创造春之华丽。美孕育于生之欲,生命无涯,美无涯。”这又是对易学文化的理解。

这是两位有着不同人生阅历,又是在不同的领域——科学与艺术的无限而又有限的时空里,奋力拼搏的学者,用着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的哲学思想,一种共同的科学与艺术笔法,创造着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风水术导引着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发展

在易学文化中,风水术对于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上到皇家的宫殿和园林,下至民间百姓的茅舍庭院,都十分讲究风水,因此也就一代又一代地产生了无数的风水术士,同时也流传下来一部又一部的风水著作。不但对阳宅——活人的住房讲究,对阴宅——死人的陵墓也讲究。流传了上千年的《葬经》,几乎就成了“阴阳仙”(风水术士的民间称呼)手中的法宝。晋代的郭璞被后世风水家推为鼻祖,郭璞在《葬书》中对风水解释道:“《易》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家认为,宅地或祖宗墓地的吉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导致住家或葬者一家,以及子孙后代的祸福。因此,反其道而行之,风水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家宅地或墓地周围自然环境的好坏,来推算住家或葬者一家的吉凶,这就是由风水术引发出来的相宅与相墓之法。先不论这种风水定吉凶的观点的非科学性,在风水术中,选择最佳自然环境为第一要义的观点还是能够为科学所接受的。

风水术在中国历史上不但很早就出现了,而且流传的十分久远。传说,“禹始肇风水地理、公刘相阴阳,周公置二十四局,汉王况制五宅姓,管辂制格盘择葬地”。那时,在国家的管理中,就有了专门官吏来管理风水。考证实际,至少在战国末年齐、燕一派的方士中,就已经萌生了风水的雏形。《水经注·易水》记载燕国宫殿兆遗址说:“一水经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夹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百步,有二钓台,参差交峙,迢递相望,更为佳观也矣。”可见,择地筑宫,配合山水景观的建筑美学,在战国的燕国等地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

帝王们是最重视风水的,据说秦始皇就非常相信风水,有方士对他说,金陵有天子气,将来必出王者。于是,秦始皇为了保住自己家的江山,就派遣“朱衣三千人凿方山,疏淮水,以断地脉”。按照风水家的说法,地脉一断,风水自然就遭破坏,天子气就没有了,王者也就不会出现了。当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就和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之间展开了一场风水战。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动摇到明王朝江山的时候,崇祯就派出专人,跑到陕西米脂去挖李自成的祖坟,想借助风水的法宝,斩断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蒸蒸日上的生气。李自成也有着与崇祯一样的风水观,当他的农民起义大军攻占了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时,李自成命令将士,一把火烧毁了崇祯祖辈的皇陵。结果,出于历史的巧合,崇祯自缢煤山,李自成兵败身亡。然而,断了金陵地脉的秦始皇,也没有使秦王朝逃脱二世而亡的命运;挖了李自成祖坟的崇祯,也没有挡住农民起义大军攻进北京城;烧了崇祯祖坟的李自成,也没有使大顺王朝成为历史上的一代霸主。

也很迷信风水,当年为了尽快消灭日益强大起来的红军,就命令湖南军阀何键去的老家韶山,挖的祖坟。和共产党,却没有学李自成,解放后还把的祖坟整修一番。据说败退台湾的,有一次从美国入侵中国大陆的侦察机拍回的图片上,看到蒋家宗祠保护得如此之好,感慨万千,唏嘘不止。但是,挖了祖坟的,终于被领导的人民大众打败,而整修了蒋家宗祠的,却依然成为中国人民最敬仰的伟大领袖。当然,如果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风水术当作有关建筑学、规划学上选址、布局的生态环境学,于现代设计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中国古代的风水术,一直受到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和周易八卦,即易学文化的支配。《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得更具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风水术里面的阴阳说,也是来源于群经之首《易经》中的太极图。运用易学文化中阴阳对立统一思想,正确掌握物极则反的规律,准确把握阴阳转化的条件,对于建筑规划和园林布局都是非常有益的。任何事物,当它发展到尽头的时候,都会走向反面。所谓“子时爬到晌午,再走月淡星稀”,正是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对立统一规律。生命的尽头是死亡,死亡的反面是新生。物极谓之变,物生谓之化,生生死死,变变化化,宇宙的阴阳变幻转化,就是这样的不可抗拒。《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就是说,宇宙万物变化虽然多得不可胜数,然而它的要领却只有一个,这就是阴阳对立统一规律。

五行是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易学文化在探索宇宙奥秘时,把触角伸向了物质世界最原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并把它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称为五行。五行均有自己的性质,《尚书·洪范》归纳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宇宙不断运动,永无休止,一面是生命和物质的不断生化,一面是生命和物质的不断消亡,生生灭灭,变变化化,可以归于五行的相生相克和阴阳的交互作用。五行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往复,永世不竭;相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然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五行之中都有我生、生我,我克、克我的双边关系。五行既然是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就必然和宇宙万物发生无法分开的关系,自然也就无法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作为易学文化的一部分,风水术也必然和五行发生不可分割的联系。

古代传说,天干地支是远古时代的大挠发明的。天干有十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顺序相对结合,便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这种结合轮转一周,恰好是六十年,谓之六十花甲子。在风水术中,除了用干支纪日外,最主要的是结合干支的五行属性和方位,阐述风水术上的一些问题。天干的五行属性和方位可以归纳为五句话: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地支的五行属性和方位可以归纳为: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在方位上,由于十二地支彼此瓜分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其方位可以列成图象,即:子是正北方,午是正南方,卯是正东方,酉是正西方,丑是正北偏东,寅是正东偏北,辰是正东偏南,巳是正南偏东,位是正南偏西,申是正西偏南,戌是正西偏北,亥是正北偏西。

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说法,再加上世人的诸多禁忌,风水术才在风水术士的手里变得异常复杂和神秘。但那复杂和神秘,于科学并无什么用处,大体是风水术士骗人的把戏。

风水术虽然宗派很多,但是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讲究龙、穴、砂、水。《管氏地理指蒙·乾流过脉》上说:“黄帝葬于乔山,在大河之南,脉自积石逾河,衍者丰饶而广被也。舜葬于苍梧,在大江之南,脉自荆汉逾江。”是说黄帝和舜都葬在龙脉之上,福泽江河。历代帝王对于陵墓择基的龙、穴、砂、水,都讲究得叫人叹为观止。当年那个在康乾盛世时承前启后的雍正就是一个,他曾把选好的东陵九凤朝阳山作为寿宫,后来忽然变卦,最终选在距离东陵一百多里远的河北易县泰宁山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是为泰陵。清宫档案《起居注册下》记载了当时雍正的手谕:“此地(指九凤朝阳山)近依孝陵(顺治陵墓)、景陵(康熙陵墓),与朕初意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今据治亲王、总督高其倬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永宁山太平峪万年之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等语。朕览此奏,其言山脉水法,条理详明,询为上吉之壤,但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未合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这位为大清江山殚精竭虑的雍正,也和所有帝王一样,为自己的死后费尽心机。

何谓龙、穴、砂、水?就是说,选择生气积聚的风水宝地要按照“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原则推定。所谓“龙真”,是指生气流动的山脉。风水术以山脉为龙,把山势起伏绵亘,逶迤曲折的脉络称为龙脉,气脉所结之处为龙穴。“龙真穴便真,龙假穴便假”,寻龙是为了点穴,点穴必须寻龙。所谓“穴的”,是指生气凝聚着的吉穴的位置所在。地脉停顿之处为龙穴。俗话说:“寻龙容易点穴难”《葬经》也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说法。所谓“砂环”,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所谓“水抱”,是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葬经》上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总之,相宅(阴阳宅)之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必须依次而进行。龙、穴、砂、水的排列组合得当,才能使气聚而不散。所以,相风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好气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学。

如今全世界兴起“风水热”,在中国大陆沉寂了三十多年的风水术,也从海外归来,但是我们要有冷静的科学分析头脑,不要以为国外风靡,老祖宗的东西就都是精华。由于有巫师术士的妖言惑众,加之人们对未知世界迷惘与渴求,所以在社会上流传的风水术,一直是科学与迷信搅合在一起,使人真假难辨。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纯粹的技术,那么,风水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探求建筑的选址问题,也就是为了找寻最佳的人居环境。至于为了寻找死后的风水宝地,那实在是无稽之谈。千百年来,哪个帝王没找一块“风水宝地”,可是又有哪个帝王的江山永固、万代长存了?!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易学文化有关天、地、人理论的延伸,它们之间有着辨证的关系,在风水术中把它推向了唯心主义的绝地,是不可取的。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中国古代风水术是“准科学”。所谓“准科学”,就不是完整的科学,其中也有不是科学的东西。李约瑟对风水有过一段中肯的评价,他说:“在诸多方面,风水对中国人民是恩物,如劝人种树和竹以防风物,强调流水靠近屋址之价值都是。”“就整体而言,我相信风水包含显著的美学成分,遍中国的田园、房屋、乡村之美,不可胜收,都可以籍此得到说明。”很显然,李约瑟取的是中国风水术中的科学内容,而摈弃了那些不科学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对风水术中的伪科学都做过极为严厉的批判,东汉时期的大思想家王充,在他的传世之作《论衡》里,对风水术的迷信惑众,扰乱社会,给予了口诛笔伐;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曾经写下《葬论》、《论山陵择地札子》等文章,对当时流行的风水吉凶说,作了实事求是的批判;明朝的张居正是当时反“风水吉凶说”的猛士,他在《书经》上说:“作善降祥,作恶降殃。”其实《易经》上早就说得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连被后人神化了的刘伯温,虽然因为写过《堪舆漫兴》,被风水术士奉为祖宗,但他也并不相信“风水吉凶说”,他在《司马季主论卜》上说: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有过去就有现在,今天的碎瓦颓垣,昨天也是歌楼舞馆;今天的荒榛断梗,昨天也是琼蕤玉树;今天的露蚕风蝉,昨天也是凤笙龙笛;今天的鬼磷萤火,昨天也是金缸华烛;今天的秋荼春荠,昨天也是象白驼峰;今天的丹枫白荻,昨天也是蜀锦齐纨。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

易学风水范文第5篇

曹建保,男,1963年生,江苏南京人。周易研究专家,预测学家。国家一级景观设计师、东方国际易学联合会首席联络员、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易学首席顾问,注册国际高级易经规划师,中华周易协会常务理事,高级预测师、高级风水师。

生性喜闻三教善道,自幼酷爱传统文化。年少家贫,早事农工。每思“负薪挂角”以自勉,恒念“行有佘力以学文”,二十学《易》,惊叹神奇,遂欲罢不能。经潜心钻研,渐得《易》学应用之精髓,二十年多来专职于易学研究及应用,擅长命理择吉,尤精六爻风水,并能结合“儒释道”三教理念与现代科学之观点,服务于社会,得到社会大众及业内同行的赞赏。近年来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国际易学会议,参与国际易学论坛等高级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风水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古代称为堪舆、青囊、青乌术,也有认为其从“医、卜、星、相、山”五术的“相术”中分化而来,故亦称相地、相宅等,早在古代的《尚书》、《诗经》里面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风水将《周易》“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并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春秋战国时期,九流竞起,百家争鸣,堪舆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其原来简单探究天气、地气与人生气的关系,增加了天理、地理与人心理之关系,逐渐形成一套完整而复杂的风水学说,堪称古代建筑选址和规划布局的艺术精华。数千年来,上自帝王开国定都,下至百姓修造宅墓,无不崇信有加。现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筑材料和房屋造型都有了巨大变化,但我国古老的风水术不仅依然深受国人喜爱,而且还得到了世界各国风水爱好者的赞赏。以现代观念来看风水集地质水文、气候气象、环境景观、建筑美学、心理学等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简而言之,风水是一门从自然中来又运用到自然中去的学问,是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一种方式方法。而因为诸多原因人们却将这一原本朴素的方术,看成是一种神秘莫测的玄术,甚至当作迷信。因此,我们不仅要让世人对这一历史悠远的特殊文化有所了解,而且应该与对待人类一切文明一样,使之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

风水一词虽然最早见于晋代郭璞的《葬书》,但根据有关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选择居住环境的迹象,说明风水文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也许正是由于《葬书》的原因,建国后的大型辞书《辞海》、《辞源》对其作出的解释都认为是旧社会的一种迷信。直到改革开放后,古老的风水文化才又有了新的生机。正如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同根同源,息息相通,例如我国古代圣贤创立的“天圆地方”说,现代人看来恐怕会觉得幼稚可笑,但古人却正是依据它们制作出了“规和矩”。不仅将它作为建筑风水的一种形象,而且统治者还用它来教导百姓,“则天法地”、“中规中矩”早已经成为了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又如记载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老黄历”又名“干支历”,它所包含“天人一体”的哲学思想不仅完全被风水家所采用,其中二十四节气至今仍对我国农业生产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可见古为今用,改革创新才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最好方法,而不应将“孩子”连同“污水”一起泼掉。如果真正能从客观的实际角度去解读风水就不难发现,它的实质内容与古代所有术数一样,归纳起来就是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而且二者永远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一、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思想自形成至今,大概经过了蒙昧、创建、完善、泛滥、创新等五个阶段。

早在“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上古“渔猎文明”时代,先民们还只知本能地寻求适合栖身的洞穴来躲避风雨和猛兽侵袭。后来“有巢氏”教人在树上筑巢安身,说明从那时起就开始有了对居所进行人为改造的意识,因此可称人类原始时期为风水思想的蒙昧阶段。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未,未耨之利,以教天下”。到中古时期的“农耕时代”,后世圣人已经建造出了房屋来供人们居住,开始摆脱原始人类依靠巢穴居住的境地。而且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加深,一些部族领袖已经懂得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域来建造都城,形成人口密集的聚居地,以便让自已的部落更好的繁衍生息。夏、商、周时期的“盘庚迁都”、“公刘相宅”等就说明了当时相地观念已经开始逐步形成,故中古时期应为风水理论的创建阶段。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人们不仅懂得利用自然形势,因地制宜来规划建造都市宫殿及村落居室,而且还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对局部环境进行人为改造,增设假山水池等园林景观,使建筑物更加符合风水要求。根据杜牧《阿房宫赋》和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的描述,当时的宫殿建筑中诸如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对称分布等一些风水原则已经被应用的相当完美。秦汉时期樗里子、青乌子等先辈虽已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堪舆学说。但是直到晋代郭璞的《葬书》才正式提出了风水理论,郭公也因此被公认为风水的创始者。唐朝杨筠松又在郭公基础上创立了“峦头”风水,从而真正奠定了风水术的基本模式。宋代王假、陈抟等在杨公的基础上又重新发展出了“理气”学说,弥补了“峦头”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也将简单朴素的风水引向了复杂化。唐宋以后基本形成以江西“峦头派”和福建“理气派”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并先后出现了杨筠松、曾文遄、赖文俊等一些杰出的风水代表人物和经典理论著作,至此,风水术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因此,秦汉至唐宋时期应为风水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

自元代至明清时期,风水不仅盛行于世,而且理论著作也越来越繁杂,各种门派竞相标新立异,先后化生出三元、三合、八宅、九星翻卦、玄空飞星等多种较大派系。此时看似为风水理论发展的高峰阶段,实际上已经到了泛滥程度,并且开始神化风水的功能,使之更加玄秘。认为只要能够得到一处好风水,就可以快速致富发家,尊享荣华!除了明朝蒋平阶,清代沈竹扔可称为集大成者外,其他皆不出唐宋之范围。因此元、明、清时期应属风水理论的泛滥阶段。

晚清至民国由于战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风水不再受到人们以往的重视,建国后“五术”除了中医外,都成了封建迷信,一时间风水几乎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随着祖国传统文化逐渐恢复,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悄然兴起了一股风水热。各种风水图书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大多数除了总结前人的见解外,尚少有建树者,但毕竟有了创新思想,所以目前可以称为风水的复活创新阶段。

二、风水应用

风水应用包括应用范围、应用方法以及应用工具等。孔子说过“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每当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富裕后,必然会对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有更高的要求。这时除了对建筑规模及材料要求提高外,恐怕就是对居住环境(风水)的选择。《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虽然是理论指导应用,但体现价值的往往却在于应用,所以历代名师大都集二者于一身,既精通理论,又善于应用。风水应用范围有“阴宅”与“阳宅”之分,“阳宅风水”包括都市村镇的勘测选址,道路园林的规划布局,家宅住房的建筑装修等。我国五大古都和一些古城镇、古村落以及一些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都可以称为“阳宅风水”的应用典范。“阴宅风水”包括墓穴坟地周边地理环境,以及地下和地面上的一些相关建筑物。近现的一些古人类墓葬遗址与西安、北京附近的皇家寝陵,以其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历代名门旺族之墓地,皆可视为“阴宅风水”的应用范例。

风水虽然门派众多,见仁见智,但应用方法一般都以“峦头”为体,“理气”为用,并且经常多种方法同时结合运用。目前大陆内地仍以应用“峦头”风水为主,而在沿海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则以“玄空、八宅”等方法较为多见。《系辞上传》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峦头”风水首先以查看山水地理自然形势为主,曰“寻龙”;其次察看是否有符合后有祖山、靠山,前有案山、朝山,左右龙虎护卫,即所谓“四象俱备,诸砂齐全,明堂开阔”之地,谓之“察砂”:再看明堂之前能否收聚来朝之水,并观察来去之水口是否符合生、旺、墓之格局,名为“观水”“立向”。经过以上勘测过程,最后才能点定“穴位”,因而有“寻龙容易点穴难”和“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之说。而且“理气”派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元、八宅、九星、玄空飞星、当运失运”等另一系列附加条件。可想而知,寻找既符合“峦头”形势,又符合“理气”要求,上映“天星四垣”、下合“三吉六秀”的“风水宝地”决非易事。然而风水也可“先天不足后天补”,富裕之家可以利用人工来对地形进行局部改造,通过增高益下达到“趋全避阙”之目的。而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也可通过“制化镇改”等一些简便实惠的方法来弥补地理或建筑物的缺陷。不但同样能够使人们获得心灵安慰,并且为风水应用增添了无穷的空间。

风水应用除了“峦头”和“理气”等方法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择吉与祭祀。按照日家的说法,即使选择到好地,下葬的方法与时辰日子不吉照样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是《葬书》中说的“地吉葬凶,与弃尸同”。而阳宅在开工建造至房屋落成也要进行多次择吉,否则即使其它都好,而开工动土、上梁、搬家等日辰冲犯凶煞,同样可能会发生凶象。因此,可以说择吉是风水应用的一个补充体系,它为风水应用开辟了又一个广阔的理论空间。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风水应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就是风水罗盘,它也是风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甚至说风水应用就是罗盘的应用,读懂了罗盘也就可以做风水师了。话虽有点夸张,但如果说会看风水而不懂罗盘,那一定是位不合格的风水师。罗盘也称罗经,多由方形木质底盘和可转动的铜质圆心罗面组成,其核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古人认为它有包罗万象、经天纬地之功用因而得名。风水罗盘较为复杂,它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行九星、天干地支、天地人三元、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十二分野为一盘,并配以二十四山,六十透地龙、七十二穿山龙以及一百二十、二百四十、双山、三合、四经、元空、四生、向上等各种分金。随着风水派别的发展风水罗盘也有了多种样式,一般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功用层次,最多的竞达到四、五十层之多,几乎成了一个宇宙浓缩体。目前普遍应用的主要有“三元盘”、“三合盘”及“综合盘”等几种。有趣的是,不论何种派别的风水师都无法将罗经上所拥有的功能全部应用在同一处风水上,因为罗经的指导思想同样是“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风水应用虽然派别繁多,甚至有的互相矛盾,但却并没有妨碍各自的发展。正是运用了《易经》:“与时偕行,唯变所适”的法则。加上中华大地幅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不齐,山川平原形势各异,建筑基址朝向不一,风俗习惯各不相同,都为风水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所以只要掌握规律,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任何派别的风水师都可以营造出“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譬如习武,各种拳术器械练到得心应手都会具有一定的攻防能力,并且都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又如戏曲,各派演员只要唱好自己的拿手戏,都能搏得观众的喝彩。由此可见,一切方术的生存和发展,都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求。风水应用其实早就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了,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例如风水中所谓的“煞气”,除了人们知道的建筑物之形、声及有毒气体等所产生的气体外,人们司空见惯的“红绿灯”便是产生凶煞的地方。许多人虽然明知“闯红灯”不仅违反交通法规,而且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后果,但依然我行我素,殊不知这就是在冲犯凶煞!因为只要红灯亮起,就有着潜在的危险,这时“闯红灯”就是在冲犯“凶煞”!因此,懂得了风水的含义,人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它来趋吉避凶了。

相关期刊更多

华南国防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中华医学遗传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遵义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