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达到英语

达到英语

达到英语

达到英语范文第1篇

一、态度决定一切,尤其是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尤其明显。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因为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有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教师应该克服消极情感因素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差生进行激发,或安排专门时间做思想动员,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绝不歧视和冷嘲热讽。并且还可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课堂游戏、作业评讲,都能给差生一定的优惠政策,让差生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其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迎头赶上的信心。

2.教师应该加强积极情感因素教育

教学中经常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差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既取得了学习效果,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还可以多表扬、多鼓励,尽量多给学生惊喜和热情的拥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他们的语感

在平时一定要多让学生练习一些日常对话,多看一些简单的但是很有趣的书籍和电影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转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学生爱玩“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原来玩游戏也要懂英语啊。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3.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特别感兴趣。

三、转变课堂上的教育观念,弃旧及新,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

1.营造创新氛围,设置问题启发智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2.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这也是创新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3.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教育是一种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的综合教育标志。我们认为审美意识的培养能引起学生对事物的一种愉悦之感,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语音、书写、课文内容、教师良好的教学安排、精湛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均含有美的因素,可以把学生引向崇高的美的意境,诱发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求,使年轻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4.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

达到英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学习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特征、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拓展到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与成绩的关系以及所有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等方面。外语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外语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外语知识、外语技能、个体差异,揭示学习过程的实质和开发有效教育方法的学科。在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传播理论的发展和外语教学的实际状况,探索外语教与学的客观规律,以期有助于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教学过程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结构;从认识论角度看,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学生的各种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以及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英语教学,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有侧重地组织英语教学,真正做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设计英语教学

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的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教学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英语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体现出英语教师教育思想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思维流程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的教学设计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侧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学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媒体条件等,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结束时,按照教学目标,反思与改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

成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靠两个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在正规的课堂里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形式;语言习得是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通过模仿、出错、改错、再模仿等一连串对外界语言作出反应的过程,最终获得与外界语言体系的一致性。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并明确检查目标是否达到的方式。课堂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的交际性原则,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使学生在交际中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并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做认真细致的构想和设计,通过加工整理形成教案。教案是设计的结果,备课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它反映了动态的教学构想: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策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备作业”,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系统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二、激发学习动机,体验成功喜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外语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动机阶段列在学习阶段的首位,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英语成功的关键。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成就动机特别值得了解和利用,它指学习者愿意去学他认为很有价值的外语,力求学好并取得好成绩,得到满足后又进一步促进他的成就动机。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学习动力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由此产生的求知欲,积极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熟练。教育,并不是一个教师简单生硬地把知识和真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在精神上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只有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沟通渠道畅通的时候,一切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创新教法,因材施教,多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认知、加工、创造、运用,提高语言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并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使其踊跃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毅力,加强信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养成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直观教学及浓厚的感彩刺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添加注意力的增长点,透过学生的言行表情,分析其心理动态,引导他们的感情往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方向发展,激发他们求知欲的自觉兴趣和情感、意志、目的的潜在兴趣。设计的练习内容要新颖生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分析器官参与活动,真正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亲和力能给课堂注入安全的元素,教师应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种心理感染的影响不是从理性知觉通道输入的,而是通过情绪、行为的暗示效应,于无意识中接受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感染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成为激发人力量的一种强大动力,与单纯的说教相比将会事半功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动机、志向水平的高低与学习者的自信心有密切关系。自信心是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自信心主要来自学习上的成就感。自信心是克服困难的巨大动力,是发挥个体潜能的前提,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把握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程度和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在学习的各个环节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适度的表扬,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取信心,在自信中愉悦学习。

三、了解个性差异,减弱失用率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同:语言是后天发展的刺激和反应,是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建立。语言是人的潜在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自然表现。英语是一门实践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英语,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忆和操练。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用心理学的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为将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外界的刺激和反应有一个联结,学习的实质是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根据这一学说,指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意义性和交际性的操练,在实践中感知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对比,去认识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结构,培养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接受英语新知识时,必定要经过“模仿、操作、熟练”这三个过程,让刺激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个强烈的反应,即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时,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快速进入角色并调动他们的语言功能。学习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率不断加强、失用率不断减弱的过程。罗森塔尔效应证明:积极的心理暗示,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巴普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态度、表情、语气、行为等协调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学的良性循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尊严,教师要从细微处观察学生,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表扬。一句耐心的话语或一个坚定的手势,一个赞赏的眼神或一个会意的微笑,心理暗示的效果会使学生的自信得到增强,学习兴趣愈加浓厚。教师要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表情、完美的艺术手段去调控评价过程,给予学生准确得体、生动有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满足感、成就感。教师也可在批改作业时写出富有情感的激励性评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亲切、温暖与良好的期待,让情感的桥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题用课件形式展现,让学生逐一指出错误、分析原因并找出纠正的办法,通过反复琢磨、加深领悟,再经教师引导,最终掌握。每次的作业讲评后,要求学生及时更正便于复习检验,使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应用率和降低失用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反应速度的差别,也要注重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包括自信、积极、乐观、勇气、毅力、才能和智慧等,抓中间,兼顾两头,尽量淡化“等次”。教师愈赏识学生,学生愈信赖和亲近教师,学习的信心就愈加增强。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创新等思维活动,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课堂管理,演绎多重角色

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主渠道,它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与教学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和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学者、严者、亲者形象,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创造者、语料提供者,还是外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组织监控者、激励者、评估者、心理医疗者。他们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和应变表达的能力,还应精通教学业务,能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会运用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主导调控、监控、反馈、评估和调整,监控自我确定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及策略方法,做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升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态度、个性、心理状态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提供确保交际活动的语料信息,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效地把握好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等。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我意识,用民主型的行为模式平等对待学生,使学生发现错误,自我纠正,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敏感意识,提高语言的准确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能胜任上述角色,并善于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变化进行不断的角色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会他们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逐步培养和练就其语言的交际能力。

五、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继续关注所教学科的系列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本学科知识,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教育的对象,开阔知识的视野,把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同时还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指导具体的英语教学,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并在教学中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吸收他人的经验,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得失,才能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达到英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中学生 英语口语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13-01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状况

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以及作业的时候表现都不错,但是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就是不积极发言,在英语交流的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思考的比较好,但是真正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是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以及沟通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大的障碍,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就是说不出主要内容,这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教学中十分常见。

二、培养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农村教师可以从以下基础着手来提升当前我国农村学生使用使用进行口语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1.提升英语教师的职业水准

首先,英语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教学技能,要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只有这样才会用一口标准的英语向学生传授知识,要尽量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要不断强迫学生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对于那些使用英语进行意见表达的学生,应当不断进行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增强学习英语口语的信心,再次,要使用比较恰当的方式进行英语口语的教学,真正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课程学习感兴趣。

2.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信心

学生只有对英语的学习感兴趣,才会真正提升英语口语学习的效率,对于农村的英语教师来说,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学习环境,运用不一样的英语教学途径进行教学,比如说引导学生用英语讲故事,或者是用英语唱歌或者是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对学习口语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越来越自主的进行英语学习,在学习上越来越有独立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想这正提升学生实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就应当采取相应的办法,使得学生燃起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比如说教师可以播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歌曲或者是电影等,使得学生能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所在,继而提鼓励学生不断去练习,提升学习的效率。

很多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羞涩,常常会害怕忘记什么,因而不敢张口说英语,所以说,英语老师可以在课前安排一个简短的谈话时间,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用英语随便谈话,并且对学生的表现以及表达的观点进行鼓励,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终不能强迫学生去说英语不能说汉语,这样就会给学生一种被压迫的感觉,使得学生从心里上就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感到抵触。

3.增强训练力度,培养英语思维

农村学校应当开设一些专门的英语听说课程,如果学生听不懂英语,就不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真正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应当对其进行反复的听力训练,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反复的听英语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的提升自身的听力能力,尽管不知道怎么样去表达,但是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够有一定的欲望产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想说英语,可是如果仅仅依靠听力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对其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还应当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英语的思维 进行英语问题的思考,并用口语将其表达出来,在对听力进行训练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应当使用英语把听到的东西都记录到脑子里,这样就能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水平。

4.提升语法教学,拓展语言积累

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单词是其前提,要是单词的累计量不够的话是根本不会学好英语的,提升学生使用英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就应当不断引导学生对单词进行记忆,由于词汇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表达技能的培养,比如说,学生在进行表达的时候要是听不懂对方语句中的一个词的话,就会使得双方的交流比较困难。可是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仅仅听得懂词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对这些此的运用了如指掌,要是不能熟练运用这些词语的话就会使得自身在表达的过程中会有所失误,或者是词不达意,表达不清楚,所以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语法以及词语的学习、记忆以及熟练掌握。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良好的感知力进行积极的培养,只有了好感知力才会使得英语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跟着英语磁带进行朗读,因为磁带中所发出的声音相对标准,这样就会使得学生自身的英语发音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另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本教材进行背诵,通过背诵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对英语口语的语调以及语音做到掌握,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及相应的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对于当前的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主旨就是要实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训练,对于农村的英语教师来说,更应当如此,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对英语的要求已经和当前的课改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别,这样就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自我观点表达的水平,进而提升学生在英语其他方面的技能,总的来说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培养绝不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环节和活动,应当将其他的学习环节和内容进行联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桂兰.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成才之路, 2011(08)

达到英语范文第4篇

1.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从汉英语言交谈过程中考虑问题的主体还是客体方面可以看出,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中国人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考虑对方的感情。如“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如:“Can l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中国人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而在西方,帮助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决定的。

2.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国人善于整体思维,而西方人善于个体思维,汉英表达的逻辑顺序不同、英语表达的明晰性和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对语言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在词汇方面,汉语中只有“骆驼”一个词,它相当于英语中的camel,但在英语里“骆驼”还可以细分为dromedary(单峰骆驼)和Bactrian(双峰骆驼),这充分印证了英语表达的明晰性和汉语表达的模糊性的特点。另外,汉英表达的逻辑顺序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如英语时间的表示法习惯上从小处着眼,由小到大,而汉语则是从大处着眼,由大到小。例如:英语中5:20 am June 1,1979译成汉语应为1979年6月1日上午5时20分。

3.思维表现形式的差异。英汉民族在思维表达上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相对来讲,在写作中,英语多用名词,汉语多用动词。

(2)英民族思维主张主客两分,汉民族主客体相互融合。英民族的思维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他们对主体和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而汉民族的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一般对思维的主体和客体不加区分。表现为:汉语句子多以“人”作主语,而英文则多用无生命名词做主语,主动与被动两个范畴始终泾渭分明。

(3)英民族重形式逻辑,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英语民族在思维上形成了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模式,汉语民族重整体综合思维。英语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其表现形式严密地受逻辑形式支配;而汉语语言表现形式受意念引导,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

二、英语写作中应对思维模式差异的方法

1.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学者认为,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使用不同的书面语模式,而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出时所进行的推理大多是由于母语承担的。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对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比较,要重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比较,让学习者对汉英思维的差异有所了解,尽可能用目的语思维,以防止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文化干扰,从而提高其跨文化的意识,培养其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以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克服汉语思维的影响。

2.将语篇学习和读写译进行有效结合。语言学习者的读写译能力和语篇知识能力对英语写作存在着间接影响,在读写译训练中不失时机地引入语篇知识将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除积极发挥语篇知识对写作的影响,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培养用英语思维的方式组织思想、构建文章框架的能力。也可通过有目的的读写译训练并详加分析,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特点,就两种语言在选词、句法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熟悉英语习惯表达法,减少汉语思维的干扰,切实将英语写作能力提高到预定目标。

3.将语法学习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结合。在传统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存在着只注重语法而忽视了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问题,学习者对所学的语言缺乏感觉和认识,仅是机械地学到了词汇和语法条文,对汉、英语言各自的思维特点所导致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更无从了解,导致在实际应用中语言能力普遍偏弱。针对此现象,学习者应该对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相互比较,明确两种语言的差别,从而了解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并在英语写作中有意识地对两种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这要求学习语法时,不能只停留在罗列英语的语法现象和条文上,要真正地将语法和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达到英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171-02

1文化差异对汉英词语翻译的影响

词语是语言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出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便打上文化的烙印。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个词语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进而会有不同的词语联想空间。由此可见,人们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会对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

1.1习语的表达

中英两国在地域特点、政治体制、历史发展以及风俗习惯方面有着很大不同,由于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两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一差异可以在习语的表达上体现出来,中国以四字成语扬名海外,英国的俚语表达也很独特。例如,人们用“五谷丰登”来表达对农业收获的祝福,在英语中的表达为“bumper harvest”,英文表达中没有出现“谷”的字眼;人们用“拔苗助长”形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行为,在英语中的表达确却是“destructive enthusiasm”,也没有对“苗”进行确切的翻译。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由于中英两国在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在具体的习语表达上也不尽相同。英国是一个被水环绕的岛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英国的航运业十分发达。英国人习惯用“水”表达习语,例如:英语中“repair the house before it rains”的含义等同于中文的“未雨绸缪”;“be at sea”的意思不是“在海边”,而是表示“茫然”。英语中这些习语表达方法充分证明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影响。译者在进行汉英之间的翻译时,要反映这些独特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被中英两国人们接受和理解。

1.2 颜色词的表达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很多。颜色词语的表达和运用展现了中英两国在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受中英两国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个颜色词语会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中文的“红色”表达了一种喜庆和欢乐,在结婚等重要场合,中国人们喜欢用“红色”作为主打色,来渲染这种欢乐的气氛。不同的是,在结婚庆典上,英国人喜欢用“white”突出纯洁与高贵。都是在结婚场合上,中英两国人们对颜色的选择体现了其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内涵。“红色”在英语国家中,有“危险”的意思或表示人们“气愤”的含义,英文表达“see red”就表示人的“愤怒”;“red for danger”表示“不祥之兆”。有些中文词汇中没有包含颜色词语,但是在英文表达中却出现颜色词语,如:中文的“喜庆之时”、“羊肉”、“火灾”等词语的英文翻译是“a red letter day”、“the red meat”和“a red ruin”。与此相对的是,中文的“红事儿”、“开门红”、“白送”等包括颜色词语,他们的英文翻译“the wedding”、“have a good start ”、“free of charge”却没有出现颜色的词汇。

显然,由于中英两国有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他们在选择词汇表达上也不相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注重体现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1.3委婉语的表达

委婉语是指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和难以启齿的话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它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表达“死亡”的意思时,人们往往会采用较为含蓄的字眼来代替生硬的表达形式。由于中英两国在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委婉语的使用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翻译汉英语言中的委婉语时,要根据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进行翻译,以便取得礼貌和含蓄的效果。例如:中文中“死亡”在翻译成英文时,并不是直接表达为“dead”,而是采取含蓄的表达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翻译为“pass away”、“to close one’s eyes”、“to go to the happy hunting ground”、“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等。

2文化差异对汉英句子翻译的影响

句子是一个由词语组成的语言单位,随着汉英两种语言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特点,它们之间的句子翻译也较为复杂。在进行汉英之间的句子翻译时,文化背景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

2.1汉语中无主语句较多,而且缺少连接词

在汉语中,我们常见到的是无主语句,通过分析句子间的内部联系,我们可以达到理解句子意义的目的。例如:在“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个句子中,没有出现主语,在把它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我们要照顾到英文的表达习惯,适当地加上句子的主语,以便更好地被英语读者理解,为此,这句话可以译为“One refuses to give up until all hope is gone”。这句英文中,“one”就是句子的主语,表示一种泛指,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until”在这个英文句子中,充当连接词的作用,这样更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这样的翻译方法尊重了语言在不同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表达,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2.2汉语的形象性较强

与英语表达相比,汉语的表达方式较为形象,习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所以,在进行汉英两种语言间的翻译时,译者要注意中英两国人们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协调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转化。例如,把中文的“灵丹妙药”、“反腐倡廉”、“政通人和”等词语译成英文“miraculous cure”、“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nd build a clean government”、“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well and people cooperate well”时,应照顾到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模式,注意表达的简洁和抽象性。

2.3汉语的主动语态与英语的被动语态

汉语在语言的组织上较多的注重主体意识,而英语在语言形式和功能变化上突出客观性,英语表达以客观效果为目的,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与分析,旨在宣扬表达的客观真实性。汉语的句子结构往往以“我们”等其他的第一人称词语作为句子的主语,突出人的主体意识,英语中更多以it或表示物体的词语作为形式主语。汉语更多采用主动语态,英语则采用被动式进行表达。例如:把汉语句子“今天有暴雨”翻译成英文句子,就是“It rains cats and dogs”。在这个英文句子中,“it”作的是形式主语,表示天气,而没有用“the sky”,这种表达方法符合英语语言规则,较为地道。

结语: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人际交流。因此,在进行汉英之间的翻译时,翻译人员要注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语表达,尊重文化间的差异,尽力做到准确地进行词语翻译。

参考文献:

[1]吴Z.颜色词在英汉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2).

[2]张晶,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1,(6).

[3]孟琦.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4]赵佳敏,王勇.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