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温故而知新作文

温故而知新作文

温故而知新作文

温故而知新作文范文第1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温故知新"月赛获奖作品

奔向新世纪(一等奖)上海/刘群 摄/文

在浦东这块土地上工作生活了近20年,亲眼目睹了她翻天覆地的变化,浦东乃至整个上海面貌日新月异。我选用城隍庙附近一座未完工的33层建筑为制高点,用豫园、浦东、陆家嘴作为前后景,反映出申城百年来沧桑巨变,温故知新,奔向廿一世纪这一主题。待傍晚7点,华灯初上之时,拍下了这一作品。

认识他们吗?(二等奖)北京/李文明 摄/文

春节期间,马路两侧卖年货的比比皆是。年画摊摆出了各类门神、仙仕。当画贩从装年画的袋中取出一幅"伟人"画时,路边一个小女孩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这幅画。画贩灵机一动,问小女孩:"认识他们吗?"我利用16mm镜头,拍下了这一瞬间。该作寓意勿忘过去、勿忘历史,承前启后、展望未来。

借凉(二等奖)上海/金越明 摄/文

四、五年前,上海人民的住房条件尚未根本改善。一到酷夏的夜晚,居民便到附近的大商场门口"借凉"。而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空调,这样的场景已永远成为历史。

古老的歌谣(三等奖)甘肃/雷雨田 摄/文

年轻的母亲挎着一幅拙笨的犁杠,年幼的孩童牵着耕牛,母女与共、人牛为伴。看到原始古老的生产形势、生活习俗以及勤劳纯朴的心灵,仿佛超越了生活时空,来到了一个远古的时代。令人沉思和遐想。

澳门-祖国母子情(三等奖)江苏/张仁斌 摄/文

作品在暗调的基础上,利用烛光把西瓜灯上雕刻的字及西瓜的轮廓映照的通透醒目。通过作品中的母子之情,寓意人民对祖国与澳门的母子情深。

载入史册(三等奖)内蒙古/李东光 摄/文

建国初期,蒸汽机车一直担当着繁重的运输任务。九十年代,仅存的最后一台解放型机车在晨光的映辉下披上了一层金盔甲,我激动地为这位"功臣"留下了最后的瞬间。我把拍摄者的影子摄入镜头,告诉人们:人们不会忘记它们,它们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

窑洞里的歌声(三等奖)河北/薛伟宏 摄/文

国庆节这一天我们一行三人来到黎城县的一个乡村小学。这天中午住校的女同学们在宿舍里挂上国旗、点上蜡烛,她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祖国五十岁生日的祝福。 明天会更美

(三等奖) 北京/秦大唐 摄/文

北京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速度发展很快。在一施工处,我发现旧房子仅拆一半,而新房已建起,对比强烈,很有特点。拍摄时,人物采用背影,更能突出深远的含义:明天会更美。

岁月的追忆(优秀奖)北京/刘春林 摄 古镇周庄喜事多(优秀奖)江苏/关锦峰 摄 汗水与辉煌(优秀奖)上海/丁莹 摄 通途(优秀奖)宁夏/李仁安 摄 老街印象(优秀奖)辽宁/杨清良 摄 回忆(优秀奖)河北/卢锋 摄 金秋沂蒙闲人少(优秀奖)山东/胡晓坤 摄 老店(优秀奖)浙江/胡益辉 摄/文

老师傅从十来岁开始当学徒,一干就是六十年。至今,理发店只增添了电剪刀、电吹风和电风扇。问老人为什么不扔掉那修了又修的破转椅和那没了电线的广播筒,老人说:"它们伴了我这么多年,舍不得。" 第一课(优秀奖)黑龙江/杨福升 摄 识字(优秀奖)山西/刘汉宏 摄/文

过年时,与几位影友到吕梁革命老区创作采风。在一偏僻山村发现有一小女孩和老爷爷在识字。这不正是反映山区人民渴望文化以摆脱贫困的好场景吗?于是我们快门齐按,留下了这一画面。 九月十日山村小学的早晨(优秀奖)山东/邹红阳 摄 课间游戏(优秀奖)广东/陈健枝 摄 风雨同舟(优秀奖)广东/冯耀华摄/文

温故而知新作文范文第2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重要句式】

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即“可以之为师矣”,省略了代词“之”)

【重要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反省)

(2)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在常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3)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重要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3)温故而知新。

〔温习了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中考链接】

(2012广东茂名卷)阅读下文(《〈论语〉十则》,因篇幅有限,原文略),回答问题。

8.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 不耻下问(可耻)

C.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9.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温故而知新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生积极性;课堂;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09-01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导入方法,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学习《散步》,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散步》则选取生活的一角,通过几个细节,写了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两篇文章都是写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关爱。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两篇短文。

二、利用故事导入

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导入就是指将新讲授的内容融于故事中,形象生动,简单明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如学习《竞选州长》一文,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剌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老师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从《竞选州长》中说说这种特点吗?”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三、以旧带新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导入是指建立在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按教学内容的要求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例《“挑战者”号追思》,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前面我们学了《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知道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震惊,为什么会令世界都关注和震惊呢?同学们回想一下,作者是从哪此方面来叙述这次事件的?然后教师作小结:在震惊之余,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止步不前还是一往直前,义无反顾?《“挑战者”号追思》将给我们很深的启示。

四、设疑导入

设疑导入,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设疑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如《万紫千红的花》的导入。教师可这样导入:“花儿是美丽的,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有两句精彩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看,这绚丽多彩的花的世界真是美极了,这‘红紫烂漫’的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它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

五、巧设圈套导入

温故而知新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训;调控一体;岗位融合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前,温州电力局地区调度科是原温州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下属班组,负责温州电网调度运行、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是温州电网的运行指挥中心;温州电力局监控中心是温州电力局变电工区下属班组,负责温州地区220kV变电站以及城区变电站的输变电设备监视、控制工作,是温州电网的运行信息研判中心。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逐步开展,电网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其中大运行体系建设,是为了适应电网科学发展,提升电网运行效益,通过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整合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关业务,构筑的新型电网运行体系,组成调控一体化运行。调控一体化运行必将优化电网调度功能结构、提升电网管控能力、缩短运行环节、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一、调控一体运行岗位融合实践

温州电力局积极探索、努力构建调控一体化运作的新型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以原地区调度科为基础,通过将温州监控中心全体人员成建制划入,组建成新模式下的电网调控运行班组——调度控制组,负责承担温州电网的调度运行、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工作。调度控制组作为调控一体化运行的核心班组,其运行人员的思想动态、技能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调控和高效运转。温州电力调控中心调度控制组是由两个不同的班组组合而成,两个班组在原先各自的专业领域中都是优秀的标杆班组,但是在客观上仍然存在着思想认知、业务技能、班组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做好两个班组的思想融合、业务融合、文化融合意义重大。

1.一份真心,促进思想认知融合

监控中心人员成建制划入温州地调初期,由于尚不熟悉新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业务往来,容易产生陌生感,不利于调控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实施。温州电力局通过开展各种工作和措施保证人员的思想稳定并努力提高认同感。所谓的认同感不是让员工去认同企业的业绩和规模这一标签,不是去认同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和行事法则,而是来自心灵和精神的认同。如果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无非是能大大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员工不是看上级的眼色去做事,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指引,然后这些指引被同样的价值观统一起来,就能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开启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和价值源泉。

(1)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和交流的作用。针对监控人员年龄层次、工作年限、政治面貌、技能水平等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开展调控中心领导与监控人员座谈活动。通过介绍调控中心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等,让监控人员了解基本情况;通过介绍各专业业务流程、业务往来等,让监控人员了解业务运作情况;通过介绍大运行体系建设操作方案和建设开展情况让监控人员了解今后工作目标和方向,交流双方推心置腹、真诚以待,以交流促了解、以了解促融合,建立监控人员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融合到调控中心这个大家庭中来。同时因势利导,将座谈工作与大运行体系建设形势任务教育紧密结合,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打牢凝心聚力推进改革的思想基础。

(2)充分发挥后勤保障作用。电网调控运行人员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24小时不间断值班,因此需要配置相应的生活场所和生活设施才能正常开展值班工作。由于温州地调原值班场所只考虑了调度人员十几号人的值班需要,当调控一体化实施时,值班人员猛增到三十多人,出现了缺乏必要的生活场所和设施的现实困难。调控中心从全局着手,精心制订了临时场所改造方案,调度人员发扬风格,将部分调度员办公场所腾空,改造为监控员的备班室和办公室。在调控中心上下齐心的努力下,克服时间紧、场地有限等客观因素,在调控联合值班实施前圆满完成临时场所改造工作,给监控人员创造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调控中心还想尽办法满足监控人员值班后勤需求,在节假日对值班人员开展节日慰问。通过一系列的后勤保障措施使之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中来。

(3)充分发挥主动参与作用。自动化技术系统作为调控一体化运行的技术支持基础平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支持平台的建设工作复杂而繁琐,特别是变电站接入的信息联调工作需要极大的人力投入,但是二次运行专业人员还要面对日常工作以及其他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人手捉襟见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一体化系统的建设,进而影响到温州地区大运行体系的建设进度。作为自动化支持系统平台最直接的使用者,监控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请缨,要求承担变电站接入系统的信息联调工作,为调控一体化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调控中心通过调查研究,果断决策,将支持系统建设的部分重任交付给监控班实施。面对中心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关怀信任,监控人员勇于担负建设重担,履职尽责,攻坚克难,保质保量完成布置的各项任务。

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提振了士气、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监控人员参与大运行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争当“主人翁”的生动局面。

2.十分用心,促进业务知识融合

调控一体化在向更加精益化、更加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演变,管理职责的扩充、业务流程的变化对调度员、监控员尽快适应新管理模式下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温州电力局针对新形势下对调度监控专业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循序渐进,平稳推动调控业务知识融合。根据调度、监控的知识侧重和技能掌握情况,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实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控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从管理学上来说,知识的融合本质上是一种组织学习活动,是企业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在组织中的流动和扩散,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选择和重组,把不同主题、多种来源和功用的知识相互结合并综合成组织的新知识,使组织成员能够共享和有效利用,最终使其成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基础。

(1)加强业务调整培训。根据大运行体系建设方案,温州地调的调控职责范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县域110kV变电站、城区35kV变电站(含用户变)调整为地调调控。针对调控人员对新接收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不熟悉的情况,分批组织调度、监控人员下厂站熟悉设备,一方面增加了对设备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调控人员与生产单位人员的交流,提高了调度和监控人员指挥、协调电网安全运行的能力。新设备、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电网上,如智能变电站、分布式电源、微网技术、在线监测等在温州电网都开始逐步投入应用,为此,多次组织邀请专家和研究人员为调控人员开展技术讲座、培训,通过新技术、新应用的学习,有利于调控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的调度反事故演习模式已经不能真实反映调控工作业务流程,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中缺失了监控运行这一关键环节,实际事故发生时海量的故障信息对监控人员的感官和心理产生冲击,即使有书面的流程规定,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充分演练,调控人员之间信息的传递、交流、配合将可能产生混乱,不利于事故的处置。温州电力局认真研究新业务下的联合反事故演习模式,精心编制方案,经过多次的磨合和演练,成功开展了调控联合反事故演习。6~7月温州电网进入雷害高发时期,由于雷击电网发生了多起连续的跳闸事故,正是由于事先的充分演练,调度、监控人员从容面对电网异常,业务流程流畅、协调配合默契,快速、正确处置了一起又一起电网事故。

(2)互为师徒、交叉轮值培训。随着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着眼调控一体化长远发展目标,培养全面掌握调度、监控业务技能,具备一岗双能的新型电网调控人员势在必行,温州电力局积极探索实施调度、监控专业交叉培训模式。一方面开展互为师徒理论培训活动,调度与监控之间互为师徒,相互培训对方业务知识,调度员向监控员学习异常信息分类判别、信息分层优化、无功电压调整策略等方面知识,监控员向调度员学习调度操作票填写、电网倒闸操作、事故异常处理等内容。通过相互交流使双方互相熟悉业务,全面了解掌握调控一体化工作流程和基本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开展交叉轮值培训,在业务量不多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在调度、监控专业之间试点开展互相轮值活动。调度、监控人员互相到对方值中开展日常业务,一方面通过跟班学习可以熟悉对方的实际业务开展情况,提升自身的全方位业务能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交叉轮值也可以实现调度、监控人员之间更加深入的交流和了解,更好地增强调控一体协作能力。

3.百倍信心,促进班组文化融合

调控一体化业务的深度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细心培育,特别是两个班组有着不同的班组文化,做好班组文化的融合更是需要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来实现。温州局充分认识到,班组的融合不仅仅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转移或是叠加,更是价值观、班组理念等文化软资源的融合。尽管两个班组有着相同的企业背景、相似的管理基础、紧密的业务联系,但班组的整合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如果班组的整合不受重视或不能及时实现文化有机融合,就会导致班组内部出现矛盾和冲突,增大协调难度,难以实现调控一体化为电网带来效率、效益提升的目标。为此温州电力局在实施班组整合时注重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班组实际情况,分析文化差异,明确文化融合思路,积极稳妥推进整合班组的文化融合工作。

(1)确立班组文化融合的正确目标。推进班组的文化融合,首先面临着选择什么样的方向进行融合的问题,或者说面临一个构建什么样的班组文化的问题。国内外的一些专家认为,按照企业重组的强弱对比,将文化融合分为相互渗透型、强势文化主导型和弱势文化主导型三种类型。我们认为,调度控制组的整合既不同于一般市场行为上的重组,也不同于纯粹的行政划拨上的合并。因而,班组文化的融合既不是简单文化兼并和渗透,也不是原来文化一成不变的保留,而是一种新文化的提炼和升华。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确定了构建一种适应调度控制组发展所需要的新文化的目标,即按照省公司、市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结构调整和职能转变之后对调度控制专业的职责、定位和使命,按照“效益最大化、人员最精化、服务最优化,再造标准化流程、信息化流程”的工作思路,建立“安全高效、优质规范、纪律严明、开拓创新”的班组新文化。

(2)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文化融合。一方面,调度、监控专业以准军事化管理手段为契机,成功切入班组文化融合工作,以准军事化标准严格要求调度、监控人员,以“六化”为目标,通过日常行为的约束、调控业务的规范来提升调度安全生产的精益化水平,共同提高调控运行人员的“精、气、神”。针对两个专业有差异的行为规范,积极开展准军事化演练,统一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执行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综合效率。另一方面,调度控制组以“安全年”为契机,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全体调控人员共同参与安全学习和安全活动,共同开展调控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共同开展业务流程的优化调整工作,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健全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同时促进文化融合。再一方面,将调度、监控的党员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党支部,通过开展支部学习、党员教育活动,为文化融合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同时以调度控制组为单位,深入开展调控服务“三亮三赛”争创活动,通过设立了“三亮三赛”责任栏,亮出调度控制组工作职责、公开承诺及岗位设置。通过全面加强调度窗口建设,充分发挥了调度控制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

调控一体化实施后,以先进的一体化技术支持平台为依托,电网调控人员及时掌握电网的运行信息,通过电网信息“零距离”传递,省去了集控站到达现场汇报的时间和步骤。调控人员迅速判别故障情况,及时制定处置方案,由调度员下令、监控员遥控,调控协同作战及时恢复电网正常运行,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新模式压缩了多个中间环节,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电网调控运行效率,达到提高集约化程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根据统计,调控一体化实施后事故处理时间相比之前节省了40-60分钟。调控一体化实施后,19位地调监控人员承担起温州地区27个220kV变电站、119座110kV变电站和15座35kV变电站的集中监控责任,较以往变电运行值班监控人员减少150多人,工作效率相对提升近9倍,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调度控制组还担负着监视全网变电站的母线电压和无功潮流的责任。由于电网和管理结构的原因,早先的温州电网无功电压控制一直处于分散管理状态,集控站和集控站之间、集控站和县调之间、主网和农网之间各自管理,没有进行统一的资源优化和协调管理,因此有时甚至出现上级电网投电抗器,其供电的下级电网投电容器这样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调控一体化融合实施后,调控人员对无功电压实施集约化管理,全网一盘棋,通过全范围、全时段、全过程的调控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全网无功电压水平质的飞跃。根据统计,2012年,温州地区主网功率因数合格率为99.832%,与上年同期96.103%相比大幅提升了3.729个百分点,其中有3个月达到100%合格的历史最好水平。2012年,温州城网A类电压合格率为99.971%,与上年同期99.932%相比提升了0.39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调控一体化融合的新模式下,电网协同控制能力大幅提高,缩短了电网事故处理流程,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提升了调控运行精益化水平,增强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最大限度实现了大运行体系建设“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家庆.电网调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温故而知新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教材优化;教材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文本、立足文本的同时,努力追求对文本的超越、升华、创新。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生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学。

一、教材编排的优化整合

新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的,根据新课标精神,编者在原来2000年“试用修订本”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改进提高,补充了一大批新篇目,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并在整个教材体系方面,体现出新的理念和思路。据我所知,编者几易其稿,精心选编课文,在练习题的设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编入的诗歌是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又富诗情画意。在展示美好大自然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符合该单元教学主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对四首诗的教学顺序做一调整。我把教学课时确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观沧海》和《钱塘湖春行》,第二课时教学《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为何要做此调整?因为我发现了《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的另一个共同点――乡愁!这两首诗歌的确都是情景交融,热赞自然,但同时都是借自然美景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于是我大胆地在单元主题的大环境下确定了一堂课的小主题――乡愁,探讨古人是怎样运用诗歌精美的语言,抓住特定景物来煽起那一缕情丝,抒写思乡之情的。整堂课其实就是围绕这个大问题展开,但是学生收获颇丰:他们知道了原来感情是可以这样寄托在景物上的。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整合

“万变不离其宗”,教材作为教学的专用书籍,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当教材在学生眼里已失去新意时,教师该怎么处理呢?七年级上册选编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这篇文章毫无疑问是难得的美文,但是学生在小学里已经熟识。此时,如果教师不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把学生的“有知”当做“无知”来教,那么这就是教育的高消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确定本堂课的中心任务是“温故知新”,要求学生带着“温故知新”的态度来学习本课,从而使学生一下就从“老师要‘炒冷饭’了”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课堂上“学过啦!”这样的声音也没有了。

然后,我就顺水推舟,明确地告诉学生我们要重温的第一项内容是“朗读课文,熟悉已学内容”。设置两个思考题: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除了写景之外,作者还有没有写到其他内容?通过温故,学生获得的新知是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加入人物的活动,能够使描写更加鲜活。

温故之二――梳理行文结构。通过这一层面的温习,学生获得的新知是散文不管如何形散,都应该是结构清晰的。

温故之三――品读开头和结尾。设置这样两个小问题:(1)从开头来看,作者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盼春的?(2)作者对春的感情在结尾有没有升华?通过这样的温故,学生获得的新知是散文有“神”,结尾的点睛之笔照亮了《春》的华彩。

温故之四――如何“绘春”。出示问题:作者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请你仿照该图中作者写景的方法描绘夏季的某一景物。通过这样的温习,学生获得的新知是名家的写作方法可以为我所用。

20世纪60年代,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其主旨是“高效能、低消耗,发挥课堂教学的巨大可能性”。如果教师能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那么这样的教学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教材为范,知识目标的优化整合

我认为,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好教师所给予的“水”和自己所探寻的“水”,把这些“水”变为流动的水,灵动的水,有生命的水,这才是至关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才是教师所要思考、探索、研究、追求的教学目标。

相关期刊更多

农家顾问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今古文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古代文明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