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居安思危的事例

居安思危的事例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第1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警世名言包含着宝贵的辩证法思想,是历代先哲从当时社会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续写新的辉煌。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十七大报告论述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对的世界局势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团结奋斗,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去年12月,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结合重温“两个务必”,再次回顾和强调了、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孔子主张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提醒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哲的这些警

世名言,包含着社会政治中“安危”、“存亡”、“忧患”、“安乐”等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是从当时社会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在中外历史上,由于统治者居安思危、选贤任能而造就“太平盛世”的现象不在少数;反之,因为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前者如唐太宗接纳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后者如清朝晚期,统治者夜郎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历史反复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达到政治清明、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条件。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和同志,都曾经就此作过重要的论述。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志就强调,“凡事要设想一切可能的困难,例如严重的敌情,打败仗,无饭吃,部队不但无扩大而且很大缩少,内部意见分歧,不团结等等。只有对这一切预先想透,有了充分精神准备,并使干部有此种准备,然后才能想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走向光明的前途。”在革命胜利前夕,他提醒人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在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申明“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要把进城执政当作“进京赶考”,以此强化全党同志的忧患意识。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再三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南方谈话中,他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同志也反复向全党强调这一点。他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关键是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样我们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与长期居安思危、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

在新世纪新阶段,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既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要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祖国统一取得新进展。所有这些都十分令人振奋和鼓舞。但是,我们不能一味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必须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收入差距、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另一方面,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国防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层出不穷的挑战,我们既要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深远的战略眼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续写新的辉煌。

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增强忧党意识

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居安思危思想和忧患意识,涵盖忧国、忧党和忧民三个基本层面,其中以忧党最为重要和关键。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所以,、邓小平和同志均从国家的大局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把共产党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升华为党员、干部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主动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正如同志所说:“讲忧患意识,首先要忧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忧党,就是要时刻牢记党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时刻牢记自己对党的事业应该具有的使命感,时刻牢记自己对人民所承担的庄严职责,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扎扎实实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增强忧党意识。我们党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倘若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不可能形成一个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人民的团结,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因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同志就及时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并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务必”。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之际,邓小平同志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谆谆告诫全党同志:“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强调“对这个问题要清醒”。同志也曾经多次深刻论述了保持忧患意识与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同志居安思危,做好工作,不断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第2篇

全国首部人民防空系列电影科教片《居安思危备战人防》在北京举行隆重的首映式,解放军总参作战部领导,国家人防办副主任以及国家人防局副局长杨青山、国家广电总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开机仪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深刻调整,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我国安全环境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我们做好军事斗争人防准备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国防是立国之本,国防观念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人民防空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开展人民防空教育,能大大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人民防空教育工作极为重视,人民防空教育目的十分明确,教育的意义十分深远。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常备不懈,有备无患。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是国家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措施之一,也是广大群众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掌握防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人防意识有所淡化。因此,必须以宣传教育为导向,用宣传教育为人防建设开路,切实发挥好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宣传教育这个窗口才能使广大群众真正全面的了解人防的各项工作,明白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权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窗口作用,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营造出有利于人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人防宣传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变化的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适应时代的变化,应用各种先进的传媒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宣传活动,全面推动和保障人防建设的健康深入发展。《居安思危备战人防》是河南省人防办和河南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的系列电影科教片,采用电影科教片的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人防法和人防建设的宣传教育,不仅可以利用音像媒介形象直观的进行趣味性的宣传,而且可以科学严谨的进行人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全国的人防宣传教育领域是一个创新和突破。

《居安思危 备战人防》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总监制,河南省人防办与河南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的系列电影科教片。该系列电影科教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防法》为依据,涵盖现代空袭的特点、人民防空的任务、防空建设的标准等多个方面,分门别类,对人防知识、人防技能、"三防"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国家人防办十分重视这部系列科教影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专门组织高水平的专家组对该系列科教片进行审读、审看,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历时近两年,经过12次的稿件修改,5次影片修改,最终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审核通过。这部系列科教影片在拍摄手法上,采用叙事化讲述与科学知识阐释有机结合的模式,主题明确,构思巧妙,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一些战争实例的引用,使观众增强真实感和危机感,体验掌握人防知识、人防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居安思危、备战人防的人防以及国防理念。

大型系列科教影片《居安思危 备战人防》共分八部,每部约20分钟,分别是《人防—坚强的盾牌》、《探寻地下长城—人防工程》、《应对空袭的警报、掩蔽、疏散》、《核与辐射的危害》、《阻击生化危机》、《为了生存—危急时刻的自救互救》、《构筑信息安全防线》、《保卫重要经济目标》。每个科教片既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系统的观看学习,既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普及人防知识,提高战争意识,传播爱国主义理念,内容翔实而有趣的一部教材。

河南影视集团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国有电影生产宣传单位,多年来拍摄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尤其在科教影片方面,集团有着丰富的拍摄制作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近年来,河南影视集团与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消防局等部委联合摄制了《煤矿安全教育》系列、《全民消防生命至上》消防系列等50多部电影科教片,这些系列电影科教片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而且多部电影科教片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批部级大奖。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人防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对于增强群众的防空防灾技能,提高人们参与人防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优化人防建设环境,推动人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型系列科教影片《居安思危备战人防》为全民参与人防建设提供一个大众化、社会化的载体,从而达到引导大众关注人防工作、学习人防知识、参与人防建设的传播效果。

居安思危观后感600字(二)

"防空"这一词在我的意识中从未接触过,也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因为从小生活在安定的年代里,没有战乱,不曾艰苦,所以不能体会防空的重要性。可当我读完《人民防空》这本书后,才感悟到:哦!原来防空是那么重要,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强盛,捍卫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顾名思义,人命防空是指让人民群众一起防备敌人空袭和消除空袭的行动,被简称为人防。而民防就是把民众参与实施的战时防空与平时救灾结合,成为民防。人防和民防都是我国国防的核心部分,是促进现代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让全民一起来参与的重要事业。因为防空是一项需要时刻准备的任务,所以"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是人民防空的三点工程。

在我国《人民防空条例》中规定,人民防空的任务是:根据现代战争特点,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与敌人的空中袭击作斗争,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人民防空是必须贯彻执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可见,人民防空是被我国极度重视的一项实施方案,人民防空能为我国人民带来安宁与和平。

人民防空是一项长期的战备任务,因为只要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仍在,战危就一直不会散去。所以我们不能让现在的片刻安宁麻痹了我们的思维,人民备战也就不能停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大,在未来的战争中对居民造成的伤害也必然越来越大。因此,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加强人民防空的建设是当今核时代的需要,它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公共危机管理;路径

一、相关概念的解释

1、公共危机管理。危机,英文单词为crisis,《韦伯词典》对危机的定义是有可能变好或者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从语言学角度,汉语里,可简单解释为危险和机遇的结合。公共危机是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的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正常状态下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构针对危机的特点,通过组织政府、群众、社会等相关力量,在监测、预警、干预控制、应急处理、评估、恢复以及消解危机性事件的生成、演进与影响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从而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2、社区。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系列如冷漠、孤独、无助等新的城市问题,社区组织正是在为适应解决这些问题,最早在欧美国家城市中发展起来的。“社区”,英文为community。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1881年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词,认为社区是指“由具有共同的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1887年,滕尼斯著《Commu-nityandSociety》一书。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其进行翻译,并将community一词译为社区,后来逐渐被国内许多学者引用并流传下来。1986年,我国民政部首次将“社区”用入城市管理,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在该意见中,开篇则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二、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公共危机管理各个阶段,社会民众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此外,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及社会民众生活和联系的基本场所,成为危机事件的第一现场,也是危机影响及应对的基层单位。在西方,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有一系列的实践,如社区睦邻组织运动、邻里守望制度、社区危机反应团队、街区守护者以及辅助警察等。在我国,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一,在公共危机预防阶段。最成功的危机应对就是防止危机的发生,因此,预防为主,未雨绸缪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日常的预防和准备工作,而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贴近基层民众、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危机现场的优势,通过社区进行公共危机的宣传、教育、预防,培养社区的居民的危机意识,建设社区的危机文化,从而提升整个社区的风险意识和防灾能力。同时,危机的发生都会有预兆,社区可以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风险分析和隐患排查,对危机的预防有重要意义。第二,在公共危机发生后,危机应对阶段。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出乎人们的预料,所以会导致措手不及,而留给我们进行危机应对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实践表明,危机发生后的72小时是危机应对的关键期,由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如地震中的道路垮塌等,使得作为公共危机应对的主角———政府,可能无法立即赶到危机现场提供救援,此时,社区等基层组织就会成为危机事件的第一应对者。此时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可以及时地将危机现场的信息传递给危机决策者,并能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救或互助来及时应对危机并等待救援,尽量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早在2003年的非典危机中,上海市政府充分发挥了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组织社区因势利导,将防控工作落实到社区的每一栋楼,每一户家庭。最终,取得了较大成效。在2005年哈尔滨市停水危机中,哈尔滨市区各街道办事处都在下辖各社区宣传栏和单元楼的单元门上市民最关心的信息,如停水时间、来水时间、停水期间的接水点以及恢复供水时间。与此同时,市政府组织了300多个工作组,其中一部分深入到城市各个社区,向居民解释停水的真实原因并告知居民最关心的信息。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市民的恐慌情绪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疯狂抢水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三、南充市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南充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由于处在古充国南部得名。管辖3个区(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5个县(西充县、营山县、南部县、蓬安县、仪陇县),代管1个县级市(阆中市)。全市共有27个街道办事处,391个社区(居委会)。2011年,南充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从社区设置规划、公益设施和办公用房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经费保障、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人员配备和培训计划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在此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南充市的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涉及到公共危机管理方面。1、提供相应公共服务南充市各社区基本都按。“一个社区一个站”的原则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会救助、矛盾调解等综合服务。在社区医疗服务方面,每个社区基本都建有社区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包括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等服务。在社区治安方面,建立了以公安派出所———治安纠察队———义务治安巡逻队———社区物业保安———社区治保为基础的群防群治体系,切实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对社区居民的矛盾,建立了五级矛盾调处机制,对单元、楼栋、居民小组、党小组无法化解的矛盾,社区协调组织公安、司法、妇联等部门在中心集中调解处理。2、建立社区综合治理维稳工作站。近年,南充市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了43.8%。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的矛盾,有些矛盾一旦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引发大范围内的公共危机。针对此类情况,南充市社区在便民服务大厅专门设立了接待窗口,同时建立社区综合治理维稳工作站制度。工作站每周进行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突出治安问题并向街道办报告,对有可能导致公共危机发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突出矛盾纠纷、集体上访苗头、重大治安灾害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并上报街道办。同时,对综合治理维稳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评。3、重视辖区内安全生产。对有可能引起危机的生产方面,定期组织辖区内安全生产检查,对易发事故重点和重大危险隐患采取果断措施,责令相关单位和人员整改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在平时注意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墙报、标语、挂图、板报、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2012年开始,南充市启动安全社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政府、专家、公众各方共同参与,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安办牵头,部门联动、跨界合作,技术支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联合共建”安全社区建设机制。2013年,西南油气田南充公共事务管理中心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安全社区”。截止2015年1月,南充市共成功创建和命名“全国安全社区”1个、“四川省安全社区”29个。

四、南充市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较弱。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及社会民众生活和联系的基本场所,同时作为现代城市公共治理系统的末梢,几乎承担了上级政府各个部门安排的具体事务。目前,南充市社区担负的工作就主要包括治安、卫生、计生、就业、低保、文化体育等,同时也承担社区禁毒、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消防、商业维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家政服务等任务。这些任务细化下来可谓千头万绪,而社区居委会的成员大多在5-9人,使得社区工作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疲于应付街道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别提就公共危机方面做出系统的安排和管理。2、对社区居民缺乏危机意识的培养,社区居民力量未有效发挥。社会民众是公共危机管理直接的参与者,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离不开社区居民。而根据笔者对南充市部分社区的走访,发现社区在采取有效措施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方面比较缺乏。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公民危机意识和危机文化的培养较为落后,很多人对危机的发生抱着侥幸心理,因此社区居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方面,普遍缺乏热情。笔者在所在社区居住了近五年时间,基本没有见到社区工作人员到居民中做有关危机预防、危机应对等的宣传。有的社区做了相应的工作,比如请消防大队的人到社区进行消防演练,但由于信息传递不到位,大多数的社区居民对此毫不知情。有的社区也做了相关危机如地震方面的宣传栏,但宣传栏的位置在社区办公地点,通常只有需要到社区办事的人才可能会看到。3、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资金缺乏。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包括很多的内容,比如必备设施的建设,专业工作人员的配备,公共危机预防和应对的宣传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做保障。根据南充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南委办发〔2011〕5号)文件,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经费从2011年起,按社区辖区居住人口每人4-6元的标准由财政预算、拨付,并根据社区人口的变化和物价因素,建立财政预算自然增长机制。但这些资金大多用于承担行政性事务,专项用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资金缺乏。通常是发生了公共危机事件时才临时调配资金,进行相应准备。

五、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探析———以南充市为例

1、强化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建设。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从2003年“非典”爆发后才开始涌现的。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一案三制”开展,“一案”指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三制”指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法制和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中,组织结构是其基本内容之一。所以,要让社区有效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就应当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根据前面分析,结合南充市社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借鉴上海市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在社区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小组,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使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可以步入日常工作轨道,常态化进行。同时,将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小区楼组长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元网络,共同应对公共危机。2、强化社区居民危机意识,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力量。在成立了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小组的基础上,社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到社区居民中进行危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比如可以请市消防大队进社区、进小区进行消防演练,在此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将相关信息传达给社区居民,让居民都能真正参与进来。还可以印制关于公共危机如地震等的宣传资料,分发到每家每户,利用小区的宣传栏以及单元楼进行广泛宣传。另外,还可以请相关人员开展公共危机方面的知识讲座,让社区居民对公共危机的预防及应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社区应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危机管理和服务。在笔者走访的社区中,其实很多的社区居民是愿意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来的,只是没有人组织,所以,社区可以成立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如笔者所在学校的B社区利用毗邻高校的优势,发动了学生、“五老”、低保户等成立了6支志愿服务队,有专兼职志愿者300余人。社区可以利用这些志愿者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及时处理,将对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笔者所在的小区,应急通道经常被小区业主停的车堵住,小区的楼道也经常被自行车、摩托车堵得行人过路都成问题,如果一旦发生危机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小区志愿者如果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立即向社区报告,社区可以及时地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3、多方筹措资金,为公共危机管理做好保障。目前,南充市社区建设资金基本依靠财政拨付,拨付的资金非常有限,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款等社会性筹资非常少,而社区事务繁杂,能用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资金非常缺乏,这会限制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所以要多方筹措资金,为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首先,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支持力度,加大拨款并针对公共危机管理设立专款,政府可以将社区辖区范围内企业所交税收以一定比例返还给社区。其次,社区可以积极发动辖区范围内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捐款,现在的大多企业社会责任感在增强,也非常愿意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来。

作者:王娟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唐钧、谢一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永理:公共危机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3]胡税根、余潇枫、何文炯、米红:公共危机管理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姜萍、贾洁萍、孔庆兵: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

[5]王宏伟:公共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6]丁烈云: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7]蔡葳:危机管理中的社区功能探析———以上海市黑山社区参与抗“非典”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9.

[8]张丽红:公共治理视阈中社区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9]闵兢、华学成:公共治理视域下的社区应急准备[J].学海,2011(4).

[10]唐文睿、石路:新疆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11]李园丽、雷霆: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12(9).

[12]石枚鑫:新疆社区危机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5).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责任,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基础,摸清全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本情况,科学评估职业危害风险,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提供准确、科学依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处安全生产稳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普查,深入落实市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2012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提出的“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年底职业危害申报率达80%以上”的工作目标,初步摸清全处职业危害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的底数、分布、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接毒人数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市工矿商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管理基础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科学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

三、普查原则和方法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依规、真实准确”的原则,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借智借力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情况进行定性普查,对重点行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摸底调查。安监办负责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普查工作,并将普查信息逐步纳入网上申报和网格化监管系统。

四、普查对象和内容

(一)普查对象。辖区内注册登记的作业场所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其中机械、橡胶轮胎、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木质家具、石料加工、箱包加工、玩具制造、五金电镀、电子制造、装饰材料加工、静电喷粉等生产企业作为普查的重点行业。

(二)普查内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经济类型、行业分类、职业病危害等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接毒人数、职业病发病情况、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或材料、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危害告知等规章制度等。

五、普查时间与组织保障

(一)普查时间。普查标准时点为2012年5月31日,资料为2010年12月31日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登记企业资料。

(二)组织保障: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办,由乔学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查业务工作指导、督查和组织协调等工作。

各村(居)要相应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本辖区普查工作。要将普查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按照要求,严格实施考核。

六、普查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4月25日-2012年5月10日)

各村(居)要结合实际,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做好普查准备工作,安监办负责组织开展职业危害普查和申报培训工作,召开普查工作会议,部署普查工作。

(二)试点阶段(2012年5月11日-2012年5月31日)

安监办组织指导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和网上申报试点工作,开展职业危害基本情况普查试点工作。办事处将选择1个重点行业开展普查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普查活动打好基础。

(三)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

全面实施普查。各村(居)、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普查要求,结合2010年12月31日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登记企业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填报相关信息。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居)普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数量、质量控制和抽查等工作;督查各村(居)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督查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四)总结阶段(2012年10月)

各村(居)要认真收集、整理和汇总普查资料,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居)普查工作进行验收,内容包括:听取汇报,查看资料,核对数据,抽查企业等,并认真进行总结,及时向普查领导小组报告。

七、普查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职业危害普查是全处安全生产面临的新任务,涉及企业多、范围广、技术性强、难度大,是职业危害申报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加强生产工艺本质安全,增强岗位风险控制能力,改善作业场所劳动环境,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各村、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牢固树立民生意识、责任意识,服从大局,周密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各自辖区内的职业危害普查工作,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酒驾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酒驾“入刑”的法律实施,对酒驾的处罚力度加大了,然而仍有酿成的悲惨教训。这不得不叫我们引发深刻的思考,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酒驾屡禁罚面前,还是能看见屡见不鲜的酒驾案例,和一系列因喝酒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呢?如何才能解决酒驾的问题呢?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 酒驾屡禁不止的原因

1.1 驾驶者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 大多数被查处的醉驾者都承认不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安全意识淡薄,抱着只要不发生事故,就几乎很难被查处的侥幸心理上路,据了解有百分之八十的酒驾者存在侥幸心理,对自己的驾驶水平过分自信。另外,酒驾的处罚力度虽然越来越大,但由于受警力的限制,交警部门查酒驾不可能全天候全覆盖,这也再次造就了饮酒者“不会那么倒霉,正好撞到交警”的侥幸心态。正是在这双重侥幸心理下,才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1.2 传统习俗的影响 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应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承;但是另一方面对于现代车水马龙的交通现状而言,又是导致危险驾驶的重要诱因之一。酒,本身无过,正如有句广告词所说:酒不过量,何过之有?长久以来,人们“无酒不成席”的思想根深蒂固,又加之现代交际应酬繁多,饭局上总是免不了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历来的酒桌潜规则之一就是靠喝酒解决问题,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子上达成的,这就更助长了酒风。

1.3 小型私家车辆数量不断攀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汽车价格下降,使小汽车不再是高端消费品,而成为大众消费品。私家车等一批小型车辆逐渐成为道路上的主力军,成为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多发主体。另外,由于醉驾入刑,再加上国家对于单位车辆管理日渐规范和严格,公车出事的情形较少。

1.4 查处力度不够,存在漏洞 一方面,公安人员紧张,设卡查处点较少,主要集中在城市繁华地段,查处范围有限。另一方面,酒驾查处多在节假日前后,或者是有上级检查通知的时候,不能全天候的覆盖查处。查处空间和时间上有死角。

1.5 违法成本低,难以对酒驾者造成威慑 危险驾驶案件一般情节较轻,现实社会危害性不大,不适用逮捕和拘留,可适用的强制措施只有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而监视居住的成本较高,不宜执行,所以通常采取取保候审,这样也是出于节约司法成本的考虑。但是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违法成本低,往往出事后,对违法者的威慑力不够,才导致酒驾频频发生。

1.6 量刑标准不一,被判缓刑或免于处罚 自从酒驾入刑以来,各地法院对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不一,主要是对于法条本身的理解不同,例如何为“醉酒”。虽然多数判处实刑,最有名的案例就是“高晓松案”,被判处拘役6个月,但是实践中被判处缓刑甚至免于刑事处罚的案例也有很多。据笔者了解,在现实中,执法部门即使查到酒驾,真正能进入司法程序的并不是很多。

2 酒驾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以真实案例教育公民学法、知法、守法,提高公民法律安全意识,使“开车不饮酒,酒后不开车”“酒后开车害人害己”等观念深入人心,摒除侥幸心理,对自己生命负责,也对他人安全负责。

2.2 执法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 公安机关将酒驾查处常态化、制度化,扩展查处时间和范围,可以不定期查处、分散查处、巡逻查处,以强有力的查处力度,教育一批,震慑一片。要严格执法,做好内部监督,规范执法干警的执法行为。

2.3 提高实刑判决率,慎用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 法院判决在综合考量各种处罚情节时,要提高实刑判决率。对于以下几种情形要慎用缓刑和免刑,从严处罚:酒精含量达到200mg/100ml以上的;造成严重车损人伤事故的;醉酒驾驶机动车后逃逸的;多次危险驾驶的。尽管现在没有司法解释来作出具体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实践中不应适用缓刑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因为这并不符合《刑法修正案(8)》增设危险驾驶罪的立法精神,也不能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如果法院对危险驾驶行为判处缓刑或者免于刑罚,检察机关很有可能对于该类案件不再,此时执法成本显著高于违法成本,也不利于法律效果的实现。

“酒驾猛于虎也”,立法者正是看到了其危害性将其纳入刑法,作为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之一。酒驾入刑的意义重大无需赘言,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以求达到更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谢龙.从一则案例谈搭乘酒驾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相关期刊更多

聚氨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

聚氨酯工业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

小学生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委教育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