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阴阅读答案

光阴阅读答案

光阴阅读答案

光阴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1) 研读高考试题,加强对考纲内容的理解。

(2) 研读高考试题,研究检索答案信息的途径。

(3) 研读高考试题,明确课标卷分值变化的原因。

(4) 通过上面三个目标,明了诗歌鉴赏的努力方向。

【考纲解读】

1>. 2011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2>. 2010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选择的这些题有大纲卷和课标卷两种,我们研读高考试题可以忽视这个信息吗?不能,因为我们将要面对的是课标卷,研究课标卷的考查点和考查形式对我们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年份,年份离我们越近导向作用越明显,我们做题时可不可以省去这个阅读点?也不能。

明确考查内容是做诗词鉴赏的必要步骤,但不是我们功利阅读的终极目的,我们还要回答出这些问题才能得分。

我们在做题时不仅要关注文本,也要关注题目、注释、作者、题干甚至还要关注时代背景等内容。

无论是大纲卷还是课标卷在考查内容和检索答案信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最初接触课标卷的突出感受就是课标卷比大纲卷的分值增加了,不知道同学们思考过没有,二者的题数相同,分值为什么增加了呢?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2011全国大纲卷《关河令》和2010全国新课标卷《雨雪曲》,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2010全国新课标卷《雨雪曲》每小题两问,考查两个要素;2011全国大纲卷《关河令》每小题一问,考查一个要素。很明显,新课标卷的设问内容增加了。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两题的答案,看看这样的设问优越在哪里。

2011全国大纲卷《关河令》【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简要说明如下:上阕首句写“秋阴向瞑”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寂静”显然是夜深人静,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2010全国新课标卷《雨雪曲》8.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9.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光阴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逆光》阅读材料

①我和妹妹在医院照顾生病的母亲,趁她睡着,我轻轻起来,去水房打水。刚出病房门,一束刺眼的明亮的光,一下子晃到了我的眼睛。我不由自主扭头看去,光来自楼道的窗户边。一张木头床上,坐了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镜子,正对着透过玻璃的一缕阳光照着,阳光反射过来,恰好落在她那张俊俏的脸上。

②她眯着眼,微微仰着头,很享受的样子。她的头,因为化疗,已经没有了黑发,裸露着白白的头皮。看着她,我心里忽然一酸。

③她似乎感觉到了我的注视,放下镜子看我,冲我点点头,一脸的歉意。我笑着,摆摆手,冲她竖起一个大拇指。

④打水回来,她还在对着阳光调整着镜子的角度,试图让阳光多一点,再多一点。阴暗的楼道,也似乎因此明亮了一些。我轻轻来到她身边。

⑤“哦,坐吧!”发现我的存在,她笑着说,“我这已经是第四次来化疗了,反应很厉害,每天都像是死了一遭似的。都说来这里的人,已经是生命有限的人了,但既然还能看到阳光,生命就依然可以继续。”我听着她说,看着她苍白却美丽的脸。能想象得出,当她拥有一头黑发的时候,该是怎样一个漂亮的女子。

⑥她接着说:“刚知道自己得病的时候,真是觉得天昏地暗啊,痛苦的治疗,残缺的乳房,让我直接想到了死,活着有什么意思啊?在病房里待久了,都忘了阳光的模样。”

⑦说到这里,她笑了,我也笑了,想安慰她。

⑧她说:“没事的,后来,我想开了,活一天,咱就快乐一天。看不到阳光,就这么看啊!”

⑨她冲我晃了晃手里的小镜子,调皮地笑了,像个可爱的孩子。

⑩“虽然是逆光,虽然刺眼,但依然是光明啊。”她问我,“这样说,对不对啊?”

11我一个劲儿点头,觉得此刻所有的开导都显得苍白无力。

12看着她,我想到了一个关于牧人的故事:冬天的时候,常常会有突然而至的暴风雪造成牛的死亡。当冰冷的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温度会迅速降低,牛们通常会背对风暴,躲到背风的地方,挤在一起,这样总是会有一部分牛死亡的。但是,有一种赫里福牛,它们会低下头来,并肩一起迎战暴风雪,这样,反而会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13还记得在哪里看过,说出海的人如果遇到风浪,是绝对不能后退的。如果去寻找掩护的物体,会因为海浪巨大的冲击力而遭到不测。这时候,要把船头稳稳地对准浪头,只有这样,才会有生的可能。

14就像我的母亲,始终和父亲分居两地,一个人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困苦。晚年,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又经历了两次手术。但她老人家很坦然,依然给我们做点小零食,缝个小玩具。她总是笑着说:“我要好好活着,要在你们进门叫‘妈’的时候,听到我回应一声‘哎’,好让你们踏实啊!”

15此刻,眼前这个找阳光的女子,也正开心地笑着,她说:“姐姐,放心吧,我才二十六岁,青春还没过完呢,就这么让我走了,我才不甘心呢,我要好好活着,哪怕就像这逆光,拐个弯,也亮堂堂的,能照亮前面哩!”

16真的是呢,在逆光的日子里,只要调整一下角度,一样可以将阴霾丢掉,迎面而来的,就会是那怡人的明媚,生命的美好。

《逆光》阅读题题目

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逆光”的作用。

2、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我对”年轻女子“笑”、“摆手”、“坚大拇指”,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些动作传达了“我”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4、从描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冲我晃了晃手里的小镜子,调皮地笑了,像个可爱的孩子。

5、从全文看,第12—14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逆光》阅读题答案

1、①指病房中的年轻女子用小镜子反射的一缕阳光,作全文的线索。②指面对人生的各种坎坷挫折时的一种执着倔强不服输的劲头,点明主题。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

2、①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③烘托出年轻女子坚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3、①“笑”和“摆手”,表明“我”并不介意年轻女子无意间用小镜子反射来的刺眼的阳光,是对于她歉意的一个善意的回复。②“坚大拇指”则表明“我”对于该女子即使患有如此严重的病却依然保持坚强乐观的生活的钦佩敬重。同时,也是对该女子进行鼓励和赞许。

光阴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①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是愁苦之情。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古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诗人一大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来,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要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心情。

古代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诗人情感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还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周密的《夜归》(2006年四川高考古诗鉴赏题)等。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抓住诗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神态、心理展开分析,便能迎刃而解。

三、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

古人常常借助某些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来抒发复杂深厚的感情或影射某种现象。所以,我们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请看2007年福建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时,不但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还需抓住“梅花”这个常用以表达“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特殊意象。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第四句“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梅花”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 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如果我们对于诗歌中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情感难以把握,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方法就是抓住诗中直接表现诗人心理、情感的关键词和表达情感态度的关键句。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关键词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但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感伤,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1.作者接着“数枝”句发表议论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2.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直接抒情“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现出了关心农事、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表现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的词句,再结合全篇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较快地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五、从景与情、物与志的关系入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读诗时,要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握诗歌主旨。请看2007年辽宁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光阴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行动起来,还我们家园以绿色 张春玲

协调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胡炳清教授 于立有

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沧海

风雨后的彩虹--《木偶奇遇记》赏读 书峰

冬日香山 梁衡

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弗朗斯·比·恰奇

雪夜 莫泊桑

女孩子的花:唐敏 顾迎新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成功的公式 罗为辉

斑羚飞渡的背影,是个发人深省的大问号 萧明光

是悲是壮还是美 王士玉,王斌

未来的对话--科幻幽默一束 付鑫

校园文学月报

《童话短路》(选) 萧言中

放松心情走进双语吧(五) 杨思晴

梦开始的地方 招斯喆

妈妈那一瞥 佚名

钓 应唯

半份礼物 罗伯特·巴里

校园惊奇事件簿(续六) 彭柳蓉

"说"出来的语文能力 李镇西

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展评(四) 晓君

试看"凤头"如何扮--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开头举隅 吴卫新

可歌可泣的英雄可恨可怕的失误--《悲壮的两小时》阅读训练 雨田

神奇的『刁尼秀斯之耳--认识椭圆

学人风采

读写训练如是看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汽车等着的时候 欧·亨利

地铁中的幽灵 简·德·哈托格

白菜汤 屠格涅夫

最贵的蛋是"笨蛋" 张宗明

光明和声音 海伦·凯勒

生命的意义

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摆渡自己 吴芯雯

心中有光 黄松海

远逝的岁月 张行健

月迹 贾平凹

我走的路 李泽厚

感激 梁晓声

走是灯笼 张宗明

萤火虫--生命素描之一 贾祖璋

苍蝇

一棵树能孕育多少生命 徐(王华)

奇怪的渔场 雷宗友

青蛙

论解嘲 林语堂

鲁讯之死 林语堂

林语堂,幽默的智者 清秋思幽

我若为王 聂绀弩

拨云见日事半功倍(一)--浅谈杂文的阅读和答题技法 董磊明

跳高者 安徒生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假如我能呼风唤雨 詹姆·米斯

拨云见日事半功倍(二)--浅谈寓言、童话的阅读和答题技法 董磊明

鲁迅先生记 萧红

后花园、祖父和我 萧红

萧红,我的姐妹 辛茜

我不像张爱玲 王安忆

拔云见日事半功倍(三)--浅谈名人传记的阅读和答题技法 董磊明

合欢树 史铁生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宁静的史铁生 蒋子丹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实结果的往事 阿健

拨云见日事半功倍(四)--浅谈抒情美文的阅读和答题技法 董磊明

早恋 苏拉

把握青春 佚名

生命在你手中

一次成功的把握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那永远的心灯

红绿灯的痛述

每个人都是天才 刘墉

生命的掌声

"佳作" 刘斐

用掌声撑起一片蓝天

农家 黑塞

天堂里没有硝烟 文静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冯曼

和平 万里玲

2003年中考模拟作文评分细则

课内文言文选段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内文言文选段阅读(参考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心烛 鲍吉尔·原野

讲台上的"业余作家" 孙丽

青春的赞歌--《青春之歌》赏读 郝蕾

路 荒煤

五四断想 老舍

红的雪花 鲁藜

"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 刘健平

鲜花与孤儿 洛奇,小苏

立志格言补给站--关于"时间"的诠释 杨思晴

加菲猫--有猫的夏天最灿烂 兰婷

《鲁侯养鸟》双解 洛美

《范进中举》《孔乙己》比较阅读 姜树彬

校园文学月报

2005年第5期"我问你答"答案

民以食为天 李乐毅

漫画箴言 照心

光阴的故事 罗大佑

本期力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语文教学的好帮手 王昕

丑女宣言 雷雨虹

没话找话 雷雨虹

微笑,与阳光同色 张戈亚

布斯先生的计划--逆时间飞行救总统(十三) 彼特里斯·乔牧雷,阎春来

无名之物 欧文·托马斯

中考开放型试题解答方法摭拾 梁云堂

点击中考成语题设题形式 罗磊琳,邓细干

六把叩开作文理想分数的金钥匙 周远喜

我问你答初中语文规范化基础知识测评(一) 吴幽

2005年第6期"我问你答"答题卡

时光倒转之谜 戴岷

贝壳 席慕容

勤奋·人生·学习--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心田访谈 李焱

英雄的成长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赏读 杨珍,安玉民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生命壮歌 秦牧

"农民"作家:高晓声 邴绍明

派先生致21世纪初中国少年 老派

由『偶得到『偶数的解读--读诗之境二:知人论世 蔡伟潭

我想读书--《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 林林

小小少年--前西德电影《英俊少年》插曲

《扁鹊见秦武王》双解 白茹,李庆琦

快乐双语岛 杨思晴

校园文学月报

画说歇后语 林一,灵犀制作室

希望的田野 李乐毅

快乐10分钟 皮皮

落叶 陈望

风铃 陈望

2005年第3期"我问你答"答题卡

风中的白玫瑰 陈望

青春无悔 陈思

我非洲的"家" 克里斯蒂娜·施特劳赫,李庆琦

部长总是正确的--逆时间飞行救总统(十) 彼特里斯·乔牧雷,阎春来,安玉民

2004中考阅读题全方位剖析(四)--文言文篇 严敬群

2005年第1-2期"我问你答"答案

中考新题型:学科渗透 鲍亚民

牢记死者做出的牺牲 白求恩

光阴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鉴赏诗歌的形象”,这是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三类:诗人的自我形象、山川草木自然景物、民风民俗社会风貌。高考语文考查的诗歌形象,一般包括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叙述者以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自然风物形象、比喻性形象、音乐形象及特定形象等。要求考生能够借助对形象的赏析,洞悉作者情感及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与情感美。

【解题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简而言之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通过了解背景,把握形象的理解方向

作者抒情言志,怀古咏物,大多是因被现实生活中某种因素所触动,有感而发,其喜怒哀乐与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及自身的生活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考生要解答诗歌鉴赏题,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思想倾向及创作风格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情感;适当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风貌,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其文学作品。有时候命题者会利用注解的形式提供相关创作背景,这其中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认真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考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考生在鉴赏诗歌时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还要把握形象的言外之意,这是答题的关键所在。古代诗歌经常会利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如:杜鹃多喻愁情,归雁多喻思归,老虎多喻霸气,红豆多喻相思,杨柳多喻惜别,松树多喻坚贞,竹子多喻劲健,梅花多喻孤傲,兰花多喻高洁,多喻隐逸,牡丹多喻富贵,落叶多喻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大鹏、骏马、凤凰多喻志向远大的人才,台城、吴宫、黍离多喻昔盛今衰,长亭、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大漠、孤烟、长空多指边塞风光,夕阳、西风、残照多指个人身世沉浮和历史沧桑巨变等。考生要善于对这些诗歌形象的外形与内涵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通过再造想象,填补形象的空白

古代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考生鉴赏时要通过想象,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去丰富诗词所描述的形象,要在想象中看文字所构成的画面,多角度、多侧面地调动各种知识与经验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把作品中的留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四、把握意象的指向,领悟言外的诗情

古代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物象、形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构成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意象是渗透着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如何从意象入手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感情,是考生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考生在鉴赏诗歌时要找出作品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从意境洞察心胸

“意”是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中的意境往往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的再现;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便有助于了解作者的风格及创作倾向。

【答题误区】

1.从设题角度来看,高考试题有的是仅就形象、意境、情感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进行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综合起来进行考查。考生在答该类题时有时会因为审题不清,将形象、意境和情感等混淆,或者是将要求回答的内容没有回答完整。

2.古代诗歌经常会利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考生在回答关于物象类题目时,由于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不了解相关物象所表达的意思,导致对诗歌思想感情或者主旨的误解。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游曲

王 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③。

[注]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②翠微:齐山上的翠微亭。杜牧于唐会昌四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③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说“(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①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

[注]①倚棹:停船。②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一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书生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②谁肯重王孙③。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②旅游:长期寄居他乡。③王孙:这里指游子。

诗中用了“芙蓉”“薜荔”“橘柚”等几个意象,请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歌是如何借“柳”这一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赠裴十四

李 白

朝见裴叔则①, 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②。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①裴叔则:即裴楷,晋人赞他“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②金高南山买君顾:传郑子瞀不贪贵乐利,千金难买一顾。

诗歌是如何塑造“裴十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少年行

王 维

出身[注]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出身:出仕、出任。

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诗歌塑造了荷花什么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诗歌前两联运用“夜”“月”“春山”“花”这几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作者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注]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注]桃溪: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逐相慕悦,留居半年。后二人怀乡而归。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

1.请分别简要分析“桃溪”“秋藕”和“赤阑桥”“黄叶路”这两对意象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期刊更多

广东印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宝藏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观赏石协会

牡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