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范文第1篇

人们从动物得到的启示有很多,比如蜻蜓的复眼,自从人们对蜻蜓的复眼经过研究之后,发明了复眼照相机;大家可能在上学的时候也都知道,雷达也是从蝙蝠的身上来得到启示的。另外飞机的设计师还广泛的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各种各样的飞行动物以及昆虫,为了从中得到启示,来研究出各种各样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来。

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是很多的,比如复眼照相机、雷达等等。对蜻蜓的研究发明了直升飞机;对于蜘蛛网的研究,发明了新的行为以及渔网;对乌龟的研究发明了坦克;对动物巢穴的研究制造了新型的狩猎技术。总之动物对于人类的启示启发还是很大的。

(来源:文章屋网 )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范文第2篇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作文。

1.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发?从中选择一件,想一想获得了什么启示,把它写下来。

2.从平时收集的名言警句中,选择对你启发最大的一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写一写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

3.写一幅漫画故事对你的启示。

一、抓整体,寻找启示

在学习完本单元的4篇课文后,我布置了如下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关于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

2.整理材料,思考后填充下列表格。(准备时间一周)

(注:后面三行填写优选的本次习作的素材。)

二、抓联系,提炼启示

课前,我检查了学生所填的表格,发现有的学生事件与启示联系不紧,是两张皮;有的学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启示也很肤浅。这是小学生认识能力还不成熟造成的。为此我做了如下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一周的准备,你们收集了哪些材料,获得了哪些启示,谁能谈谈?

生:上星期二,下午写字课,老师叫我把生字抄到黑板上,我想这也太简单了。于是,我走到黑板边,拿起粉笔,很快把生字抄完。下来后,我的同座凑了过来,告诉我柜子的“柜”字写错了。我翻开课本看了看,果真把“柜”字右边的“巨”字写成了“臣”字。想趁老师不注意,把字修改好,却被老师拦住了,要我把抄错的字讲给同学听。我的启示是知错能改。

师:从你的材料中,我感觉启示“骄傲自满要不得”似乎更恰当。

生:我有两个表哥:一个大学毕业后,在家里玩,除了打游戏就是睡觉,没有赚一点钱;一个高中毕业后就去打工,现在赚了不少钱,日子过得很好。我的启示是:读书没用,还是打工好。

师:这不是读书多少的问题,而是肯不肯努力的问题。

生:要过上好日子就要努力。这样可以吗?

生:我搜集了一些名言警句,觉得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幸福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

三、抓构思,写顺启示

作文的构思,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为什么写(主题);分几部分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哪儿详细写,哪儿简略写。

师:课文《落花生》写了几件事,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启示是什么;重点又写了什么;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呢?我们通过列提纲的方法就可以明白。

主题: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为什么作者这样安排详略?

生:因为父亲说的话最直接揭示主题,所以要详细写。

师:同学们可以参照《落花生》的思路来写。

生:我写春天养蚕的事。好朋友送我几条蚕,我辛辛苦苦地为它安置了一个新家,到处采桑叶,细心地喂蚕,清理蚕沙,搭架子让它做茧子。我很想看到蛾子产卵出来,就早早把茧子剪开,没想到不久里面的蚕蛹就死了。我的启示是心急会坏事。

师:万事万物都有规律,不按规律办事会坏事的。你准备分几步来写,按怎样的顺序写,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生:我想分为五步来写,蚕安家,喂桑叶,清理蚕沙,搭架子,剪蚕茧。就按我做事情的顺序来写。把体现中心的“剪蚕茧”重点写,其他的略写。

《剪蚕茧》提纲:

主题:要遵循事物的规律

四、抓重点,写好启示

师:《钓鱼的启示》一文,作者是怎样来写出启示的?请读下面的片段。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一)抓细节,写活启示

师:这是《钓鱼的启示》片段,写了在父亲的要求下,我把鱼放了。父亲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要求很严格。从父亲的神态“平静地说”可以看出,他的话是不容争辩的,是个对子女要求严格的父亲。

生:“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这动作描写中,说明父亲也喜欢这些鱼,但他更注重孩子的教育。

师:对,这是一位有远见的父亲。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出父亲的这些特点的?

生:写了他的动作、神态、语言。

师:对,作者就是抓住了父亲神态、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来写,让父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抓心路,写深启示

师:这段话中,作者还写到了另一个人物就是“我”,那么作者写了“我”的哪些方面呢?

生:写了“我”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等。重点写了“我”的心理变化。

师:“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生:“急切”“委屈”“乞求”“依依不舍”。

师:要写好“启示”最好也要能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细节。特别是人物的心理变化。

师:下面开始习作。

附:学生作文

写字的启示

星期三下午的写字课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真让我太难堪了。

下午第一节是写字课,同学们都在教室里认真写字。我也聚精会神地练习着。不一会儿,老师来了,他走到我身边轻声说:“你去把生字抄写在黑板上。”我拿起语文书走向讲台,看着上面的生字用粉笔写了起来:“窃”“锅”……最后一个“柜”字写完了,我拍拍手上的粉尘,大步流星地走回座位,心想多么小儿科的一件事啊。

当我正沉醉在我的书法技艺里时,突然,同桌用手捅了我一下,悄悄说:“张菱,你写错字了。”“笑话,我怎么可能写错字呢?不要开这种愚不可及的玩笑。”我头也不抬冷笑道。“不相信你用书本对照一下!”同桌急了。我猛地一抬头,拿起书本一一对照起黑板上的生字。顿时我的脑袋“轰”的一声,脸“腾”的一下全红了,由于一时的疏忽,我把“柜”字后面的“巨”写成了“臣”字。

唉!太粗心了,照着书本写都会写错,真是笨啊!我怎么犯下了一个这么低级的错误?这可怎么办、怎么办啊?此刻我心急如焚,不停地抱怨自己,心不在焉地在写字本子上胡乱划着。这时我的耳畔又响起平时妈妈讲过的话:“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于是,我站了起来,走上讲台,想把写错的字改过来,老师看见了,示意我别着急,让我先回到座位上。这时,我环视了一下四周,仿佛同学们都用一种嘲笑的目光看着我,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下去。我回到座位,头也不敢抬起来,只伏在桌子上。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范文第3篇

师范附属小学 四(5)班谌辰

近百年来,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模仿它们的原理发明了许多东西。

人类从鲸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声呐,用来探测敌方水下潜艇和定位。人们还从射水鱼利用压缩空气发射水珠击落停在树枝头的鸟儿的原理得到启示,发明了用火药气体的能量将弹头发射出去杀伤敌人的枪。

这些知识给了我极大的触动,使我对大自然不禁产生了浓厚兴趣。鲨鱼常常在水下轻而易举地超过潜艇,是因为它是用尾鳍获得前进的动力,身体呈流线型。而流线型是在水中受到阻力最小的一种身体形状。用尾鳍横向摇摆又是速度最快的推进方式。所以,就可以把这两个原理用到潜艇上:潜艇尾部装有镰刀状的推进舵,行进时横向摇摆,或上下摇摆为潜艇提供动力。另外加设小型螺旋桨为辅助动力。潜艇身型也改为流线型,以减少水中的阻力。这样便可以出其不意地加速冲入敌方腹地,将敌方停泊在港口的舰只全都炸毁。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范文第4篇

教学《人类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时,发现了局部的改变:由原来的“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改为“科学家从鱼儿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由原来的“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改为“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儿一种呢”。

这应该是语文教学宝贵的资源,要引领学生在品味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于是,我很快修改了课件内容,将新旧教材中的语句都出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比着读来品味,感悟。

我对学生说:“上面一句话是原来教材中的语句,后面一句是现在教材上的语句。请同学们读读看,你觉得哪一句好,说说理由。我们不要迷信权威,要说出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学生开始自觉地朗读着大屏幕上的语句。或许是受到我“不要迷信权威”的鼓励,他们大胆地说着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原来语文书上的句子比较好,因为原来的语句中,讲明了从鱼儿的哪些方面得到了启示,并且,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潜水艇也是能够在水中自由升降的,它们之间有这样的相似点。”“我也觉得原来教材中的语句比较好,因为那样写得比较具体,让人一看就明白从鱼儿的哪些方面得到启示。”

其实,我也觉得原来教材中语句比较具体明确,但是,教材的编者进行这样的修改,肯定也是有原因的吧!况且,一件事情、一句话或是一段语句,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可能从具体明确的角度说,第一句话有优势,从哪些方面,改为现在语句体现出它的优势了呢?我将球继续抛给学生!

学生们继续对比着读两句话。瞬间,有学生举手了。

“老师,我感觉现在教材上进行这样修改,好像更简捷些。一下子就将鱼儿与潜水艇的关系说得很清楚。”

“老师,从‘科学家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这句话,我们还可以用到课文后面:科学家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看来,同学们真聪明,改动后的这句话,还有举一反三,帮助大家概括自然段意思的作用呢!看来,大家已经明白了编者这样改动的目的了。看来,不管老教材新教材,其中的语言都有长处,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才有不同的优劣之分。“那么第二处改动的地方,同学们能否通过自己的感悟体会出不同的味道来呢?”我适时地将老教材和新教材的两句话在大屏幕上点了出来。

或许是有了前面语句品味的环节,学生很快品味出:原来教材上的语句,读上去好像是硬邦邦的,只是告诉人们许多生物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而修改后的句子,从“鱼儿”两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鱼儿的喜欢,更贴近阅读的我们(小朋友)的语言,而最后一个“呢”字的增加,用反问句的形式,问中有答,使语言更丰富!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范文第5篇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儿现在海防,明日便入广西,应陆将军之招也。初八日通香港,因行踪须密,故不登岸。又虑大人惊忧,故不先禀告。今儿不久到广东矣。侍奉之日在即,谨先以数语报平安,藉纾慈念。

此福安

儿宏叩禀阳三月十八日”

这是一封1916年写成的信函。出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之手。

1915年,袁世凯,这一倒行逆施之举引起了公愤。蔡锷秘密离开北京,到云南揭起反袁义旗;梁启超也到了广西,策动西南军阀陆荣廷反袁。1916年3月15日,表面拥袁,暗中纠集却反袁力量的陆荣廷在柳州通电宣布广立,护国讨袁。4月6日,广东宣布独立。同年5月1日,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在广东肇庆成立,陆荣廷、梁启超等为抚军。

在这封致父亲的信札中,梁启超透露了他的行踪。为掩人耳目,他先从上海赴香港,再转道广西。虽然,陆荣廷宣布广立时,梁启超还在赴桂途中,但计划是在梁启超离沪前即定好了的。陆荣廷“言将起义,极愿得梁任公相助”。因此,陆采用梁起草的文电以两人名义布告天下。

风雨飘摇的乱世里,本该拿笔的柔弱文人不得不扛起了大旗,也留下了一份历史的见证。当事件裹挟着时间远去化作历史,作为过程的载体和见证者,文物并没有随当事人离去而沉默,反而在今天成为一场又一场交易的主角。

从“过云楼”到“南长街54号”

9月17日,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匡时”)召开了“梁启超与现代中国——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新闻会”,宣布一大批梁启超档案即将被列入其秋拍阵容。这批梁氏档案是由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后人整理收藏,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家具等共计950余件文物,底价5000万元人民币。

从在匡时获得的资料中显示,287通信札,涵括梁启超胞弟梁启勋收藏的梁启超信札240余通、康有为信札23通等。通信方涉及民国政坛风云人物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等。

此次拍卖的重头戏是梁启超的亲笔往来信札。一方面,作为书法作品,对热衷中国艺术品收藏的藏家而言,“将大书法家梁启超的手书”收入囊中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回避的一代大家,其信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司法等方面内容,它的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批文物对于研究梁启超而言,能够重新评估任公在历史上的意义。他的伟大是被低估的。”匡时拍卖副总经理谢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这一点,“透过原件感受到他的谋篇布局、语气、侧重点,对于更直观地分析他当时的心境是任何其他东西所不能比的。”

该档案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也专程前往参观。春拍就曾成功运营,将一级文物“过云楼藏书”拍得两亿一千六百二十万天价的匡时拍卖,也不断地在制造吸引眼球的话题。

“过云楼藏书”拍卖是将关于这家江南著名私家藏书楼的买卖成功地发酵成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引发北京与江苏两地的古籍争夺战,引起了广泛关注。匡时拍卖也因此在内地拍卖行业的地位也扶摇而上,成交额从2008年排名第七,今年一跃挤进前三。

借鉴“过云楼藏书”的推广经验,在“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的宣传上,匡时也表现得不遗余力。新闻会、学术研讨会、全国巡展、演讲周等活动已经赫然落在日程表上。据谢晓东透露,此次梁氏档案的推广与之前稍有不同,除了与清华大学合作以上活动之外,匡时还准备做一些线上推广,有关梁氏精美信札的参与性活动、讨论性活动,但具体细节示时间而定。“从公司的角度而言,这是一次宣传品牌价值的机会。”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匡时知道自己的劣势。做规模做不过,我们选择做价值,尤其突出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匡时公司董事长董国强曾在“过云楼藏书”成功拍卖之后对媒体表示。同样,谢晓东也坦言,作为公司的战略性品牌项目,不为其经济价值,更看重的是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目前,对梁启超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学术界,而我们要通过商业运作,更多地为社会大众所认知。”匡时公司还将联合中华书局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图录》对外,“这样操作无疑会影响内容的独有性,换做另一家机构也许不会这样做。”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拍卖的秋天

自1992年,北京市政府举办“92国际拍卖会”以来,文物拍卖已从“冷宫”走出,发展了20年。但关于如何规范的进行文物交易,却一直拖延到2011年9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启动的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和示范企业评定工作。

当年74家参评企业,市场份额占据我国2011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75.78%。最终公布的只有44家企业达标。经历了混乱的野蛮生长年代,存活下来的企业越来越开始思考其生存之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三年内,中国文物艺术品出现了新一轮火爆行情:2009年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纪实绘画作品《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拍卖成交价高达1.34亿元人民币;2011年,元代画家王蒙的绘画作品《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人民币成交……

截至去年底,中国境内从事文物拍卖的企业数量已达309家。最近,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领军企业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还到香港拓展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而国际老牌拍卖企业苏富比也将业务拓展到北京。而类似匡时这样走专业性拍卖路线的后起之秀,也逐渐摸索一条属于自身特色的营销之路。

尽管如此,拍卖市场的冷热总是来得特别早,在2011年春拍创纪录之后,秋拍的成交马上出现了萎缩(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艺术品拍卖全年成交总额为934亿,秋拍成交总额为428.07亿,成交率41%)而2010年全年的数据仅有573亿成交额。据中拍协提供的2012年上半年经营报告显示,今年1-6月,成交额仅有924074.7223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7.35%。

在北京的一家古玩城里,记者观察除了两三个专程从外地赶来求鉴定的物主之外,整栋楼里都非常冷清,不少店家还未开门。记者向一位专门从事文物交易的店主质疑此事,她表示,文物买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来回博弈很多回合也未必能够成交,因此这说明不了问题。店面不是主要的,很多人长期在外跑生意。

但在该店主看来,整个市场“不可否认,自去年秋拍以来一直处于低谷状态。藏家不愿出货,基本上都是囤货,想等市场环境好一点儿之后,再拿出来。”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分析秋拍市场时提到,观察今年的拍卖,一定要有一个前提:由于市场信心的动摇,加大了人们对于市场风险的预期,避险情绪的蔓延逐步成为市场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气氛。

海外回流的尴尬

迄今为止,2012年秋拍的预热也未能给这个渐冷的初秋增添一丝温度。西沐认为,目前市场上好的拍品征集非常难,导致很多公司去海外征集。

事实上,海外回流藏品并不是新鲜事。很长时间以来,文物回流之后,除了部分进入博物馆之外,相当多的部分进入了艺术品流通领域,发生二次交易。如果细分的话,有相当部分进入了拍卖市场。

而进入拍卖流程的最大问题是:曲高和寡。姑且不论真伪难辨等技术问题,但是与《文物法》的冲突和高企的价格,就足以令人忧虑。

如圆明园兽首失踪多年后一个个进入公众视野。同为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从2000年第一批入诸视野的7件兽首铜像文物开始,其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扬的趋势。2000年铜牛首、铜猴首的回归,一共花去北京保利集团1593万港币;随后被拍回的铜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2007年,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10万港币;2009年,鼠首和兔首铜像竟又拍出了2800万欧元(含佣金当时计约3亿元人民币)。而每次圆明园文物拍卖消息传出时,国家文物局需要表态,或者禁止国内文物收藏单位参与文物竞拍。如铜马首就是澳门赌王何鸿燊拍下捐赠的,国内资本即使有实力也很难以合理的身份参与交易。

近年来,国内的民间资本开始参与海外会有文物的交易,但是占比并不高。据中拍协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外回流文物占全年两季大拍20%的市场份额。但精品不多,“海外文物的回流能够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但是需要把关。现在国内的鉴赏能力参差不齐。真正好的鉴赏家都是要活跃在一线市场上,学院派在这方面欠缺。”天雅古玩城副总经理杨实说。

同时,高达30%的进口关税、增值税的综合税负也让很多本就资金不足的企业望而却步。特别是自今年4 月以来,北京海关针对艺术品进口环节进行了持续的查税活动,震荡了整个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信心。匡时也成立了北美代表处,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侧重点并不在此,要依整个市场环境和政策情况而动。

杨实告诉记者,当年流通出去的文物,除了八国联军的掠夺,出口外销,建国后因财力不足先买后卖的一部分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赚取外汇的需要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赝品。

曾作为中国赴法国追索圆明园兽首律师团首席律师的刘洋对记者表示:“我国的《文物保护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法律,但是与现实相比有点过于理想主义。很多规定并不细致,与市场不符。”他认为现在的海外文物回流基本上演变成一种市场行为,国家很少再参与其中。

文物除了具备一般鉴赏艺术品的稀有性,因其特殊的史料研究价值,也一直备受推崇,成为拍卖宣传的噱头。但其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是否有违了文物保护与文物研究的初衷呢?

“据我观察,文物拍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收藏投资行为,很少有永续性的收藏。”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变成一场交易

一旦牵扯到利益纠纷,就不再单纯。也正因此,拍卖市场喧闹多。

梁氏档案的拍卖也未能幸免——梁启超后人认为,匡时宣传打着梁启超的招牌,但事实上拍卖这批文物与他们无关,是梁启勋后人所为。这令其感到非常气愤,“梁任公生前曾对家人交代,他离世后,他的遗作都应捐献给国家,不能出卖,作为梁任公后代,我们从未出售过梁启超的文稿和物品。这次违背梁启超意愿的拍卖行为与我们无关!”

匡时公司方面对此回应,展品的真伪不存在问题,不会影响拍价。但对存疑部分,会要求梁启勋后人给予更多的证据。

市场的浮躁与混乱让专注于收藏的杨实觉得有些惋惜,“收藏是为了研究,讲求完整性与精品。但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更多地是对利益的追逐。两者之间的出发点不同,处理方式就不同。”

相关期刊更多

东岳论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东社会科学院

阴山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现代机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