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孝顺父母的故事

孝顺父母的故事

孝顺父母的故事

孝顺父母的故事范文第1篇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感恩父母!共同阅读有关孝顺的演讲稿2020,请您阅读!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1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是我们心灵的浸润剂。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孝不仅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许士林为了救母亲磕红的额头,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2“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我们常年在外奔波的时候,也该停一停、歇一歇脚步,去看看父母。几句交谈,父母就能得到莫大的喜悦;不需要礼物,不需要金钱,父母能看到我们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是一辈子最大的心愿。不管我们是穷是富,不管我们有无成就,要知道父母不嫌儿丑,儿女永远都是老人心目中最好的孩子。,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说明孝亲敬老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美好的道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鸦有反哺之行。孟母三迁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人们记住了一代慈母的形象。人类繁衍生息,与之对应相系的孝心是人类最朴素的感情。孝,百行之首,是德之本也;孝,意味着责任,责任如山;孝,体现着做人的道理,对父母要知恩图报,对朋友、同学要仁义爱人,孝心所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谁又相信他能够无私奉献,成为一个于社会、于人类有用的人呢?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3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自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

孝是什么?

孝是我们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丰厚报答,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时的细心照管。

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地散发着清香。

孝是一种博大。它包容世间万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孝是东汉孔融四岁让梨,黄香九岁替父亲温暖冰冷的被窝,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明代朱冲秋“割股为羹”。

古人的孝感天动地,今人的孝同样为人称道。

河南小伙张尚昀家境贫寒,考入长春税务学院不久,因母亲患重度脑部残疾,生活陷入困顿。2001年7月,张尚昀申请休学,他把患病的母亲从农村老家背到长春,白天背着母亲外出打工挣钱,为老母治病,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在六个学期中五次拿到奖学金,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录用为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

张尚昀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孝子”!他在尽孝母亲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成功!

讲到这里,张尚昀背着母亲艰难行走的场面,和他边打工挣钱,边学习,边为母亲治病的情景,仿佛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从张尚昀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孝的含义,这金光闪闪的“孝”字,激励、感召了我们当代的每一位青年!

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我们毫无理由地应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会,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做一名有善心,有爱心的优秀员工!

谢谢大家!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56班的贺雨涵,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传统,尊老爱幼》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

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

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我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跳进冰窟窿里,奋勇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这种无私爱幼可感动日月的精神和品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因些,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谢谢大家!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5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如花一般的世界里,也许没有体会过故事中那生死间迸发的爱,可是,父母之爱却同样如涓涓细流,汇入我们的心田。早上,当我们匆忙从被窝中爬起,是谁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大雨滂沱的大雨天,是谁撑着伞来学校接我们回家?是的,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会硬,会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孝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赔偿。那么,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呢?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系过鞋带,穿过衣服呢?又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呢?没有!当我们遇到困难,是谁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当我们受到委屈,是谁能耐心听我们哭诉?当我们犯错误时,是谁能毫不犹豫地原谅?当我们取得成功,又是谁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是父母,是我们那最平凡、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孝顺父母的故事范文第2篇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经典《弟子规》,用简单质朴的语言阐述了“孝”的三重境界。其中,敬养父母是孝的原初境界,是其他道德原则的伦理基础;忠君爱国是孝的扩充境界,体现了孝与忠的完美结合;爱众亲仁是孝的升华境界,体现了孝与仁、爱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弟子规》 孝 境界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位列“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首。

在古人看来,履行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1。但是,由于受“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当前人们对“孝”存在很多狭隘、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本文以《孝经》和《弟子规》为依据,尝试性剖析“孝”的三重境界,以期完整、准确地理解“孝”的含义。

《孝经》借孔子与曾子的问答,提出了“孝”的三重境界:“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 事亲,即敬养父母,是孝的原初境界,也是其他道德原则的伦理基础;事君,即忠君爱国,是孝的扩充境界,体现了孝与忠的完美结合;立身,即爱众亲仁,是孝的升华境界,体现了孝与仁、爱的有机统一。《弟子规》则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分别阐述了“孝”的三重境界。

一、孝的原初境界:敬养父母

敬养父母是孝的原初意义,是忠君爱国和爱众亲仁的伦理基础。按照《弟子规》的论述,敬养父母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生事爱敬、死事哀戚,养父母之身。为人子女者,在平时要多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做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根据季节和时令变化,积极、主动地满足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父母生病时要悉心照料,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照顾父母按时服药,注意父母生病期间的饮食禁忌,防止病情恶化;如果父母不幸去世,要按时祭祀父母的亡灵,做到“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其次,谨遵教诲、恭聆训勉,悦父母之心。为人子女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遵父母的教诲,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用恭敬的心态,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努力落实父母的命令,严谨遵奉父母的教诲;在行为习惯上要顺承父母的心意,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努力改正和去除那些令父母厌恶的做法或习气,让父母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在处理兄弟姊妹的关系时要团结和睦,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礼让。

再次,弘扬美德、劝谏过失,厚父母之德。为人子女者,要努力继承和弘扬父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经典《弟子规》,用简单质朴的语言阐述了“孝”的三重境界。其中,敬养父母是孝的原初境界,是其他道德原则的伦理基础;忠君爱国是孝的扩充境界,体现了孝与忠的完美结合;爱众亲仁是孝的升华境界,体现了孝与仁、爱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弟子规》 孝 境界

母的美德,牢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做到“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弘扬和彰显父母的美德与教诲;如果父母在思想或行为中存在某些不妥当的地方,要善巧方便地予以规劝,做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以恭敬、柔顺的语气和态度,努力劝谏父母改正错误,当劝谏不奏效时,仍然要保持耐心和恭顺,做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二、孝的扩充境界:忠君爱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孝”并非单纯局限在子女与父母之间,而是可以扩充和迁移的。“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3“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4 在当代社会,“忠君爱国”早已没有了封建时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专制和愚忠色彩,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和对领导的尊重与服从。《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其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泛泛地空谈“忠君爱国”的口号,而是从人们的日常行为入手,把忠孝思想贯穿在待人接物当中,体现在人们履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上。

在对待各级领导方面,《弟子规》要求人们“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保持谦虚和恭敬的态度;“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注意必要的礼节礼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弟子规》要求人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努力向思想进步、业务精良的同事学习;“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时时警醒自己,忠于职守,发奋工作;“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不介入同事之间蜚短流长的议论,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对待本职工作上,《弟子规》要求人们“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耐心细致地完成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既不拈轻怕重,又不粗心大意;“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勇于正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失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改正错误。

三、孝的升华境界:爱众亲仁

自汉朝以来,中国的历代君主均崇尚以孝治天下。这其中当然会有“愚民”的成分存在,但更多的,是统治阶级希望通过对孝道的宣传和弘扬,达到教民亲爱、移风易俗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对父母的孝敬之情,升华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众亲仁境界。

这也就是《孝经》里讲的:“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5《弟子规》对于孝的升华境界的论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爱众。古人认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6 为了履行孝道、敬养父母,为人子女者必须恭敬地对待他人。受此思想影响,《弟子规》提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主张用慈悲仁爱之心,普遍地对待一切人民,而且要努力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把对父母的孝升华为对人民的爱。

其爱众思想表现在:与人交往要有平等心,“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待人接物要有恭敬心,“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对他人的善行善举要有随喜心,“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他人的缺点错误要有包容心,“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对他人的帮助要有感恩心,“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亲仁。为了履行孝道、敬养父母,为人子女者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防止出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后果。这种对自身修养的重视,在《弟子规》里升华为了“亲仁”的境界。由于“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所以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拣择,做到“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否则就会“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那么,怎样判断谁是仁者呢?《弟子规》给出了三条参考标准:“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从外表判断,仁者举手投足透着稳重和威严,令人折服;从言语判断,仁者讲话真诚坦率,不顾虑重重;从态度判断,仁者温良恭俭让,不奴颜媚骨或哗众取宠。

参考书目:

[1]《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2]《孝经·士章第五》。

[3]《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

[4]《孝经·广至德章第十三》。

孝顺父母的故事范文第3篇

孝道包含着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和谐意识和认同意识。这对企业员工承担企业责任,培养自主创造精神,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和认同企业价值观具有启发作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孝道;归属感;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了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人的基本伦理神在社会道德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在孝文化中,“爱、敬、忠、顺是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具体表现为“爱尽于亲”的目标意识,“劳而无怨”的责任意识,“上下相亲”的和谐意识和“家国同构”的认同意识。《孝经·开宗明义》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说明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它对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1 “爱尽于亲”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是由一个“老”字的形体加上一个“子”字组成的会意字,意为善事父母。子女辈向父母辈偿还养育之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里面充满了虔诚的爱,是人类一个永恒质朴的话题。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子女之身出于父母,继承着他们给予的生命,也在他们的辛勤养育之下健康成长,他们愿意并且不辞辛劳地给予我们最好的生活。所以,爱亲是孝道的题中义。

而且,“孝与人性都是观念层面上的东西,抽象无形,而要归于笃行才能实践其道德价值。”《孝经》认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孝经·天子章第二》。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

因为存在着一个“移情”机制和“家庭式感恩”思维的影响[彭淞.孝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基于中国式企业文化视角的探索[J].兰州学刊,2010(9).],所以孝行能通过类似、接近和因果三种解读逻辑使企业员工产生影响,将孝道观念作用到了企业这个不同于家庭的组织中。因为爱亲,所以企业员工就需要用自己的工作行为来落实,将自己的生活责任落实到企业工作之中,并将自己的个人目标演化为企业的集体目标,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一原动力还是员工自主意识培育的源泉。

2 “劳而无怨”培养员工的自主意识

《论语·里仁》指出:“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是讲作为对父母最大的敬,就表现为顺从,但不是全盘肯定顺从,敬重之余,需要有自我的主见。可见,“子女对父母的孝是天经地义的,从孝道中可以看出子女自身的人格和精神重塑。”人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自身品格的引向和精神的支撑,有些孝子在行孝的过程中保持了本真,提升了自身的人格素养,也间接的帮助他们成就了一番伟业。

《孝经·开宗明义》也认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社会上扬名,有所成就,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因为,“道德人格是人的道德规定性,是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内在价值原则和价值观念,是个人具有的统一的内在精神。”故而孝子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稳定的人格范式。这将有效培育企业的独特个性和过人的产品特点。所以,对于孝文化进入企业后所发挥的作用,是“企业凝聚人心、增强效益的‘剂’”,是员工主人翁地位的自我确认和承担行为的具体践履。由此,员工之间的谐调自然成为一种常态。

3 “上下相亲”培养员工的和谐意识

《孝经·事君章》说:“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意思是说君子侍奉君主,在职的时候要想着如何能竭尽尽忠,退居二线的时候要想着如何补救君主的过失。对君主好的地方发扬光大,不好的地方匡正补救,君臣关系才能相互钦敬。这表明,孝文化背后指向的是和谐氛围和风气。足见,“‘孝’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道德行为的生长点,在调整人和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

《孝经·广要道章》云:“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一个人在家里可以做到孝悌,那么他对社会对他人也会做到孝悌。家庭关系是人最亲近的关系,连这种关系都处理不好,怎么还能处理与别人的关系。

当我们身份转化为“企业人”的时候,受孝文化影响的员工更容易将个体的身份认同与企业相连,在接受外部信息时会自然而然地将更符合企业伦理价规则,强化企业文化选择性地理解,促进企业形成强劲的共同价值模式,通过员工的解读放大,在传播交流中凝聚成为企业每个人的大众生活模式。

4 “家国同构”培养员工的认同意识。

《孝经·开宗明义》指出:“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谓尽孝,是从事奉父母开始,其次是忠心的事奉君主,最后是成就本身的德业。可见,“宗教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家国同构’,‘忠孝同义’,都是宗法制度长期遗存的结果。”本来孝的原始意义为事亲敬亲,进而通过孝表达为忠,由家而国的涵义被自然引申了。

从操作上看,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孝经·广扬名章》)君子能够对父母亲孝顺,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移做对君主的忠臣。对兄长顺从,就能把对兄长的顺从移做对上司的顺从,能把家里打理好,就可以把这种能力移植到做官之道,必有所气候,扬名于社会。能够做到孝,内心深处必有爱,而这种爱作为价值信念会指引人向善。

企业与家庭有其同构的一面。所以家庭成员定位与企业员工定位也有相契的地方。因此,中国企业将传统孝文化带入企业内部,在企业中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甚至规章制度的形式予以推行,以实现企业管理在道德路径上的良性循环。孝道与企业伦理内在本质上的同构,由血缘、亲缘组织到社会利益组织的转换,是孝文化的主题之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所在。爱家、爱国、爱企业构成一体化的文化情分,使传统文化精神直接体现在当下文化实践中,服务于现实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48.

[2]孙先英.中国孝文化剖析[J].求索,2004(7).

[3]彭淞.孝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基于中国式企业文化视角的探索[J].兰州学刊,2010(9).

[4]张弓.孝道: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美德---电视剧《孝子》[J].当代电视,2007(5).

[5]张德湘.邓小平的道德人格内涵浅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4).

[6]周凯.孝文化: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人民论坛,2010(11).

[7]罗国杰.“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3(3).

[8]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9

[9]刘晋军.论儒家孝文化与现代国有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6).

孝顺父母的故事范文第4篇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孝道、孝顺、孝悌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中国古人讲求孝道,论“百善孝为先”;增广上讲“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都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长者的道理。今天,虽然整个中国社会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对孝道的内在趋向性,但许多年轻人已逐渐抛弃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变得不怎么讲孝道,不怎么孝顺了,甚至根本就不讲孝道、孝顺了。一些人觉得父母含辛茹苦从小把自己养大甚至培养成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谁让他(她)是我父母呢?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一切都是父母“应该的”。一些人一次、一次朋友聚会、甚至做见不得阳光的事,可以几百、几千甚至上万连眼都不待眨一下的,可要拿钱孝敬父母,比什么都难。一些人进歌厅舞厅、酒吧、茶楼有的是时间,要让陪陪父母,一个字:“忙”!一些人只知向父母索取,从不讲对父母回报。诸如此种,其产生的原因,说白了,有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缺失,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我以为是子女极端自私的心理在作祟。

上初中时,我的一位老师经常重复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乡下学生,考上了城里条件较好的中学,为了让城里的同学“看得起自己”,他要和城里的同学一样吃一样穿,父母从来都满足他。有一天,他正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有同学说外面有人找他,出去一看,是自己穿得破破烂烂的父亲给自己送东西来了。他接过东西,二话没说,又进食堂吃饭去了。同学问他那是谁?为啥不叫进来吃饭?他怕同学瞧不起,说那是他家邻居,是家里叫邻居带东西给他的。后来,他毕业回到家,父母已骨瘦如柴,通过邻居的讲述,他才知道为了供他上学,也为了让他“被人瞧得起”,父母除辛苦在地里刨粮刨钱外,穿的是补丁叠补丁的衣服,吃的是野菜,还经常去医院卖血。不久,他的父母就双双去世了。每次讲这个故事,老师眼里都噙着泪花;这个故事虽然听过无数遍,但每次听,我的鼻子都会发酸。后来才知道,那个忤逆的不肖子,是老师自己,他对父母的忏悔,就是把这个故事讲足够多的次数,讲给足够多的学生听。

我有时在想,人要是像某些动物就好了,比如大马哈鱼,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途回到出生地,完成对后代的繁衍就悲壮地死去;又比如澳大利亚的一种蜘蛛,雄性完就主动爬到雌性口边,让雌性吃掉自己,以便雌性更好地孵化儿女,在所有的小蜘蛛出生后,由于小蜘蛛无法吞下其它食物,雌性就把自己的身躯作为儿女的第一顿美餐,既光荣又不拖累儿女,多好;再比如雄性螳螂、公蜂等等,大抵都是如此下场,可敬亦可悲。可是人不是动物啊!人来到这世上,养育后代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啊!

说到动物,我想起小时侯的一件事来。在我家的后院,有几根大杨树,经常有乌鸦在上面叫。有一天,我正拿弹弓对着乌鸦,父亲将我的手缓缓按下,对我说,儿子,你晓得吗?乌鸦是最懂得孝顺的一种鸟,在老乌鸦年老无法觅食的时候,年轻的乌鸦就会出去寻找可口的食物孝敬老乌鸦,直到老乌鸦死去,所以,不要打乌鸦了。长大了,才知道这就是乌鸦的“反哺”行为。

我在想,今天的人,应该比动物强吧?

孝顺父母的故事范文第5篇

孝敬父母人之本,孝顺父母理当然。人若不孝足难立,定有天理做公断。

乌鸦尚有反哺意,今人为何不如前?道德古风应世袭,文明科学发展观。

从文中的叙述,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勤劳俭朴、清瘦颀长的身影在田间不停地劳作,甚至经常趁着月光在地里做活,这便是父亲;母亲则不知疲倦、茹苦含辛、充满慈爱、尽心尽力地抚育子女,白天忙完了一天的家务,夜里还要挑灯做缝补。如果说世上有一种情海枯石烂也不会更改,有一种爱只有给予而不求索取,那只有这父母恩情、父母之爱,这样的情感才叫真正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奉献!老一辈的父母大多都是这样走完一生的,为了自己的儿女呕心沥血、一生劳苦而从无怨言,对子女无理的埋怨、指责也不多加解释,对子女依然疼爱有加。这就是上一辈的父母给我们留下的榜样。

对待这样好的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她们呢?说话不杵逆父母、事事能让父母顺心,才是更好的孝顺。尽孝应即时,父母在,多行孝,莫要造成‘子欲孝、亲不在’的憾事啊!

孝顺父母应尽力,并非只在吃喝穿,细微之处见真孝,好话犹如顺心丸。是啊,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体现在吃喝、住行上面,平素的言行,哪怕一件小事儿,更能体现出是否是真正的孝顺。有时候未必吃的好穿的好就是福,父母顺心如意、健康快乐才是福。

当然,要有原则、合理的孝顺,不然,就是愚忠愚孝。对待不合理的请求、条件,我们可以选择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对抗,否则,就会事与愿违,造成失和。对待有些想不通的父母,我们更应较常人多一些理解和耐心,要无条件地去包容和关爱,就如当初父母抚养我们那样有耐心、慈心和爱心,这才是对恩情、亲情最好的对待方式。做好本职工作、遵纪守法、远离是非、搞好家庭、人际关系、健康身体、经济稳定、洁身自好、恶习莫沾……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具体体现。总之,别让父母为自己牵挂,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让父母安心、省心,才是孝顺父母的最好行为。家有孝子,仙佛敬之。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什么是福?亲情就是福,父母健在就是福!父母寿长且安康,其家才算真正的福德之家。看看身边,有多少朋友面对人家的天伦之乐而暗自流泪?假若您父母还在,请多加珍惜这份亲情吧,朋友!正是:父母啰嗦日,有福却不知,君欲报恩重,断肠未当时。朋友! 快去孝敬咱那千辛万苦的双亲吧!

父母恩重如山,我们怎样去报答呢?我们孝敬父母只是一时,而父母疼爱子女,却是一世。生命无常,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我们为人子女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呢?要先懂得什么是孝。孝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孝就是真心。孝顺父母、报答父母,无需刻意去做什么,哪怕是一件小事儿,只要做的应时,做的真情,让父母心生欢喜,就有了孝心。

有孝心者,必心存善念,善者,智慧生焉,百事顺畅。孝,意义太深远内涵太广大,一般人只知孝顺父母能落个好名声,受人尊敬,却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运数也产生着重要的制约。孝敬父母与否直接能看出一个人品性、德行的好坏;而德行的好坏映射出一个人的心量、念头;有什么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和结果。人的思维是一种能量,不同的思维必然会感召不同的能量。

心存善念、感恩思想,孝顺父母,必然会吸引虚空良性能量也即正能量向你围聚,这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由量变产生质变,由无形化为有形,最终转化为好的事物不断向你靠拢,所以生活会越来越顺,心想事成。所谓在天为象在地成形。这能量团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她不是虚的啊!她是真实存在的,犹如元素,你不能因为你看不见就全盘否定啊。

你心存恶念,满脑子自我,损人利己、不仁不孝,最后招致恶的果报,你怪谁呀?一切都是自心的感召啊!因果法则永远不会被推翻,这是宇宙自然规律啊!

人在做,天在看。父母在做,子女在看。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子女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切身的行动远比言传要大得多显效得快。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有果必有因。有些原理啊朋友也许难以理解和置信,但是你要看最后的事实和结果,你就明白了。

儿是风筝母是线,母亲手中线头牵,无论飞得多高远,回到家中才心安。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此话一点儿不假。这话的意思不是说我们不孝顺父母,而是说我们做子女的即便再孝顺、爱戴父母,也没有父母牵挂我们子女的心重。因为在父母眼里,子女是她们的全部啊!子女稍微受点苦、遭点罪,我们的父母便心疼的不得了,就犹如剜了父母的心一般。父母宁可自己身上掉肉,也不愿自己的儿女多吃一点苦。父母心,胜黄金啊!想起我大哥的死,令我的父亲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即便是我大哥和父亲的隔阂最深、矛盾最尖锐,也不及父子情深啊!从那以后,父亲对我们子女的态度有了大的转变,语气柔和了许多。所以说,世间有哪一种情感能胜过父母情深恩重呢?

想念父母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满足自己的思念之情而任意行事,如果每一次的母女相见都让父母提心吊胆好多天,那么还不如不见,因为这也是不孝。情在理可事儿不再理,这就是犯错误。对于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父母心安,这才是最大的孝。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缅怀已故父母或亲友,人之情理,我们可以追忆亲人对我们的爱,那样会更加温暖、坚定生活的信念,但我们不能过度地去思念他们,这样于己于他都不利。

亲人谢世,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应过度悲伤,而应把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上。世事两茫茫,生死最无常。生死不过是生命转换的形式不同,而本质并无区别。一切皆是缘,缘生缘灭。看透看破了,我们也就释然。从另一角度看,过度的思念,看似是对亲人的眷恋,实则是令他们在天之灵难安,难以走远。

生命轮回,各有归宿。古人这才有亲人谢世鼓盆而歌的言行。所以,爱,要学会放手,这包括对亲情的眷恋、对过世父母的过度思念,统统要放下、彻底放下!因为思念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吸引力。什么叫“阴魂难散”?这样做不仅对我们活着的人不利,更是对亡灵的不敬。因为它们有它们的去处。所以,我们活在当下,尽己之能,多助人行善、多奉献、多累积功德,多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是对我们的先人最好的回报,是对我们已故父母最好的孝顺!父母在、多尽孝,亲不在,照样可尽孝!一切就看我们怎么做。

文中作者的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是那样坚强。那桩桩件件的小事儿,都见到了母亲的宽容、善良、慈悲、智慧、坚韧。母亲永远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信心和明灯。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要说,最宽广的心灵莫过于慈母心。母爱为何会如此博大、宽广?缘于慈善、缘于无私!天地无私、故能长久,天地慈善,故能厚德载物、生养万物!所以说父爱如天、母恩大地。天生地载,恩情浩大。生身为人,孝养父母乃天经地义。人无孝不立。不孝敬父母之人,有何真心可言?有人说,‘宁可不敬天地,也要孝敬父母’,此话不无道理。父母都不敬,何以敬天地万物?违背宇宙自然规律之人,必遭惩罚!这就是自作自受。

文中回忆了父母在世时的生活片段,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关爱,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看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那么宽容、慈善、厚重、大度、无私。从小事上可看出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不图回报的、是一味地付出付出再付出的,甚至是不计个人安危的,这种爱太浓太重,既令人温暖、感动,又令人窒息,有时使我们感到既承受不起这种爱、又无法回报这种爱,留下的,唯有歉疚和不安。

什么是孝?孝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孝就是真心的沟通和交换。

耀香同学的母亲为何能做到孝?就是没有自己,与众人为亲,把别人当做是自己,心底无私,故能宽广。天地无私,运载万物,故能长久;母爱无私,厚德永存。这样的人是一定会处理好内外一体的关系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事事礼让,处处利人,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清净简朴、与世无争……这不正是我中华的道德文明和优良传统么?文中处处都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中华的魂魄是什么?爱与和谐!

孝顺父母,我们无需去刻意做什么,自然去做,真心就好,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做得应时,做得真情,就会温暖一生。

中华的孝道流传至今早已形成了文化,闻名世界,经久不衰。所以,我们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公婆,而且还要恭敬一切众生。这才对得起我们的老祖宗。你的心量拓宽了,你的福报就来了。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福报就有多大啊。

做事有真假,皆源于起心动念。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给自己做的,不是给人看的。人欺天不欺,做什么就回报什么,最后,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回馈到自己身上,犹如回旋尺、飞去来器,这是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起作用。因为思维它不是虚无的,不同的意念形成不同的思维波,思维是一种能量,人的任何意念发出去后都会和宇宙虚空能量发生碰撞,这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力量最后必然会回射到起点,从哪里发出的最终还是要回到那里去。所谓的报应实则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怨不得别人。任何结果都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论好坏,必须无条件去接受并重新改过。你动了什么念头,你有了什么行为,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事情,这个不是假设的理论,而是切实地常常发生在周围人身上,也多次发生在笔者身上不争的事实。

文中母亲的品格更加令人尊重和敬仰,无论遇到再大的难事,都会以积极、乐观去面对,对自己的苦只字不提,而时刻把恩人挂在嘴边,记在心里。这位善良的母亲为什么在遇到困难时,总会有贵人出现相助呢?老子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心灵闪光心底善良的人,定会常常得到苍天的护佑。这位平凡的母亲为什么面对着艰难困苦的日子,那么坚强,那么快乐?这位朴实的母亲为什么与左邻右舍相处能够那样仁爱、慈悲、感恩?平凡显示了伟大,朴实潜含了纯真;无私才会有对人对物同等的仁爱,无私无分别的爱才会产生内心真正的快乐。爱,是快乐的源泉。这是一位母亲的优秀品格,也是我们中华优秀文明的体现。

有爱人间就不苦。无私的爱永远不会令人觉得疲惫和心苦。所以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子女付出再多也不会觉得劳苦、饮苦为甜?因为他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好,儿女过的好,父母再累也心甘。

没有经历过,是不知道过去的年代、上一辈人是怎样生活的,是怎样团结互助、苦中作乐的,有的苦日子真的是难以想象。所以,当今的我们,要无限感恩这个社会、感谢党的英明领导,使10多亿人口过上了温饱生活,许多地区都达到了小康的生活。

缅怀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始终要心存感恩,唯有心中常存感激思想,生活才会是永远快乐的。虽说时代不同,但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好的品质和精神不应随着时代而逝去,而应永远保留和继承,唯如此,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沿。

感恩父母双亲,父母的恩情如高山大地,千言万语难说尽。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的本分,父母的恩情生生世世难报尽。当然,孝敬也不是不讲原则,不讲道理,对于不合理的,违背原则的,不对的话和事儿我们可以不接受,但是不能生气和对抗。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更能看出我们对父母的耐心和包容心。只要真心去爱,一切都不是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人来世间做什么?首先要做好这个‘人’!先做人,后做事。要做好人,要做善事。

我们必须尽好孝道。一善消百恶,百善孝为先。可有人不明这个道理,只想着如何升官发财生意火,他就没弄明白人这个‘运数’是永远和你这个‘人’挂钩的,不知道是生命信息场在起作用,是你的德行决定着信息场的好坏,只在身外苦心算计、筹划、争夺,鲜有在自心上面下功夫的。待到诸事不顺、祸不单行时就开始怨天尤人。岂不知是自己不孝父母的心所感召的,是自己的恶心恶行所召来的。孝子心善行善,一顺百顺,福禄双得,也是自己感召的。有时候这个福运是祖辈功德的累积所致,是父母功德的积累所成。所以,首先应该感恩我们祖先的大德,感恩我们父母之厚恩。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惜福,我们应报恩啊!

现在有些人自顾追求自己的幸福,往往忽视他人。试问:连父母的快乐幸福都不去理会、不去上心,自己又怎能得来人生快乐幸福呢?因为他的心是自私的。自私就注定换不来真心,就会越来越被疏远、隔离。用假心来对待生活,最终必然为自己所骗。做事真假,是瞒不过父母眼睛的,有时候父母就是不说破而已。

还有些人举手投足做事真奇怪,令人不解,感到可笑:到处跑庙烧香磕头、看风水,求官求福求发财,却置年迈的父母于不顾,子孙也不好好培养,丧失人伦,违背天理,你能顺当么?不拜父母拜泥土,福禄无缘终受苦。孙辈犹如太上皇,爷娘不安心惶惶。不养爹娘养姘郎,钱财散尽空白忙。父母在世不行孝,一杯黄土立高墙。叹叹叹、凉凉凉!

孝敬父母消灾难,不孝父母罪滔天。不孝父母是大恶,孝敬父母是大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不变的因果规律。有些原理啊朋友也许难以理解和置信,但是你要看最后的事实和结果。没有一件冤枉人的事,事出必有因。从结果往前推,得果先看因,其因必其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智者畏因、愚者畏果。圣人畏因、常人畏果。

儿女的生日,母亲的难日。

有些朋友只图自己满足快乐,不去体念父母的酸苦和恩情。这不是有良知的子女所为。为何不肖子孙越来越多?总以为父母为子女牺牲再大也是应该的,从不去考虑自己的一些做法应该不应该,做错了事儿往往还心安理得。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用心去考虑过别人,眼里只有我,没有别人乃至父母。一句话,还是源于私心。这皆源于人们错误的思维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所以,还是圣贤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身教大于言传啊!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品行优劣,都是我们成人引导有误啊!种下了种子而疏于精心管理,甚或不管、错误管理,却企图有好结果,可能吗?

宁断子吃喝,勿断其精神食粮。孩子心灵健康成长,才是成人成材的关键啊!可眼下的父母大都极力去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大大地忽视了幼儿心灵的给养,以至于我们的下一代子女“贫血”、“营养不良”者颇多,综合素质越来越不足,许多富二代甚至变成了‘低能儿’。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将来会如何呢?所以,精神与物质文明必须同步运行、和谐发展。否则犹如火车脱轨,险矣!孩子不仅是自己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更是国家的、世界的。所以,你教育好子女,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你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财富,其功不可没,也必然会得来好的福报。相反,家出逆子,不仅危害社会,也株连自己,家中遭殃。因此,培养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责任重大,不容忽视和怠慢。我们要以身作则,品德教育不应仅从孩童抓起,社会教育,更应该从我做起!

文章最后把孝敬自己父母、热爱祖国,升华到孝敬供养一切众生为父母,孝敬天地父母。这绝不是简单的宣教,其中蕴含着大道理。天地人一理,天地人同体,你孝敬了父母,就是用自己的德行在虚空中形成了一个正向能量场。宇宙中所有的能量场都是相通相融的,你这个正能量场无形中自动转换平衡了周围失衡的能量场,你的周围自然和谐、调顺。你累积的能量场越大,这个能量场的反作用力也越强,最后必然回馈于自身。众人的正能量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天地清净、自然和谐、风雨调顺,生态平衡、国泰民安、世界祥和的繁荣景象。所以,你不仅是在孝敬自己的父母,也是在孝敬天地父母。人人若此,功德无量!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众生一体,互相关爱,世界才会美丽。

和谐社会,从感恩的心开始。

相关期刊更多

潇洒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

中老年保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工业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