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语操活动总结

手语操活动总结

手语操活动总结

手语操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数学语言;教学;小学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知识的透彻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地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 )我教给学生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他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氛围轻松,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 让学生总结: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可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多种不同的分法;一共分成几份?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还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的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志伟. 数学与语言[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手语操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1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 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2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3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3.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

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手语操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是人脑左右两半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左脑主要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右脑主要进行形象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是指人们获得表象,根据表象创造形象思维的活动。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创造。培养创造型人才,实质上是培养形象发达,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这一点正是目前基础教育的薄弱之一。近年来,我校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作了专题实验研究。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思维”和“言语”的结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力,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操作思维和言语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学生的操作过程,是他的思维过程的体现。学生操作时,有一种“声音”在对他说。这就是所谓的“内部言语”对操作作表象的描述。这时他不一定说得清楚,只是能意会,不能言传;如果学生说出来,把“内部言语”变成“外部言语”,就要求助于左脑,通过逻辑思维的辩证后,使思维清晰,有条理。比如,教学一年级应用题“红花有5朵,黄花比红花多3朵。黄朵有几朵?”时,学生第一行摆5个红方块,在第二行先摆5个,再摆3个黄方块,都能摆好。但是,他们真的懂了吗?不,他们这时大多是混沌不清的,只有让他们反复地边摆边想边说,直到他们的言语表达准确、流畅,学具操作准确,才能说明他们的思维清楚了,然后压缩思维过程,形成语言。注重“操作”、“思考”、和“言语”的结合,不仅可以检查操作的效果,而且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式时,让学生摆实物:3支铅笔,3块橡皮,如果每支铅笔4角钱,第块橡皮2角钱,说说一共多少钱?怎么想的,边说边摆出来。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了算式:4×3+2×3=(4+2)×3的意义,同时促进了外部言语向内部语言的转化,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讲要“少而精”,学生操作要“多而精”,多,是指一定数量,特别是课本上要求操作的地方,一点也不能省。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时,有七巧板拼图游戏,教师一般没有作要求,认为是简单的,实际上,如果学生动手试一试,会发现即使是照样子拼图也不那么容易,更何况是靠记忆拼。新授课中,通过学生操作能理解掌握的知识,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我们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的操作:(1)让学生制作一个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2)让学生用适当的面积单位量一量课本上的小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课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3)用适当的方法测量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按这样到位后,学生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公式的由来就认识清楚了。也许一节课的内容不能一节课完成,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上课才是真正的高效率。精是批发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操作内容和操作过程。使操作发挥最大的效益。布鲁纳有一名言:“任何一个知识都能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都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比如,应用题鸡兔共10只,足共2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是传统难题,但是可以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动手用实验的方法解决:用橡皮泥和火柴棒来做鸡和兔的身子和头脚,学生在“鸡免”扦上脚的时候,逐步调整,再通过反复的叙述,一般都能学会解答同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又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学体积计算时,让学生搭积木等等。

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动手认真的去做,去尝试,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的条件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将一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学生运用硬纸片剪剪、拼拼,充分地进行动手、合作,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抛一枚硬币的实验研究概率时就需要学生合作,一个学生反复抛一枚硬币,另一个学生记下每次抛硬币的结果,在大量实验下,得到一组数据,利用这组数据定性的去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通过实验可以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使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产生求知欲,这样主动获得的知识,是活知识便于灵活运用;硬灌的知识,是死知识,考完就忘了。这就涉及到教学质量观,同样的考试分数所反映的,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知识――死知识或活知识。也涉及教学效率观,同样的知识,教学所用的时间少,就是效率高,用时间多效率就低吗?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一位教师让学生动手用长度单位量一量课桌和黑板的周长,然后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套出一个长方形,指出它的周长,再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形周长的求法,最后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套出一个周长12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就用去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而且这一节课中,学生几乎没有动笔,课堂热闹非凡,在量黑板最上面的一条边的长时,在套出周长15厘米的长方形时,学生几乎是“争吵”另一位教师只用15分钟的时间就“由学生”总结出周长公式,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将课堂上的习题全部完成。尽管学生没有操作学具,教师也有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正、长方形,但学生做题却是又快又准。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呢?前者用两节课,后者用一节课,而学生解题效果表面看又逊于后者。通过讨论,我们统一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效率观。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课效准也要重视能力培养。不仅评价学生学到什么,更重要评价是怎么学到的。考试不仅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手语操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呢?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几个步骤,或者说是几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学理念,与大家共勉,望同行斧正!

一、注重数学“阅读”,从而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教师应坚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规范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现代小学数学》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x25 =?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x25 =11x(4x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x25)。

三、营造氛围,给学生发展数学语言的平台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手语操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一、动静结合,快乐熏陶,体现“新”

我们一改以往“整队—做操”的单一模式,把动与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呼吸提神—诵读古诗文—快乐读唱英语—‘皇家’趣味律动操”这样一个动静结合的新模式,将孩子们由静到动到逐步地进入状态。

1.呼吸提神(1~2分钟)

孩子们列好队后,广播里响起了轻柔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在音乐的萦绕下,跟随着老师安静地、夸张地做吸气、呼气动作,将新鲜的空气吸入体内,排放出身体里的废气,并感受着“早晨清新的空气包围着你,动听的音乐萦绕着你,暖暖的阳光抚摸着你”的那种轻松和愉悦,享受着来自大自然赐予的温馨和美妙,这种甜美的感觉让孩子们很乐意跟随老师进行下一个环节。

2.诵读古诗文,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2分钟)

在广播的带动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带领孩子们大声跟读古诗词。当稚嫩的童声在幼儿园上空回荡时,那种壮观、那种大气令所有的孩子信心倍增,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创造的奇迹,因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精神也随之一振。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早操时诵读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自信心,而且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晨读习惯,增强记忆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提高人格修养都有很大帮助。

3.快乐读唱英语,进行语感启蒙(3分钟)

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和领悟能力,因此,在早操活动中加入读唱幼儿趣味英语环节,效果非常好。伴随着《清华幼儿英语》,那好听的声音,那欢快的旋律,那动听的英语歌曲再加上老师有节奏的相应动作,让孩子们学得有声有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英语语感。

4.“皇家”趣味律动操,令幼儿欢呼雀跃的体能锻炼(10分钟左右)

“皇家”体能律动操伴随着音乐,加上活泼有趣的动作,不但可以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而且总能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不同特色的曲风,它包含爱国律动、趣味体操、可爱动物律动、时尚律动、生活化律动、环保律动、卡通律动、节庆律动、古典律动、数字律动、民俗律动、温馨手语带动唱等,以提高幼儿强健的体魄,促进幼儿全人格智能的养成。“皇家”体能律动操魅力无穷,总能快速地吸引和感染幼儿,使我园的做操气氛异常活跃。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变,体现“活”

我们早操的每一个环节,在内容的选择和准备上,都是很丰富的,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变化。

如,在对古诗进行筛选时,我们从短到长,由浅入深,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一些通俗易懂、内容浅显、形象生动的作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不同季节一周更换一次古诗,让幼儿诵读。再如,“皇家”体能律动操,我们的加盟机构每期都会组织1~2次培训学习,每次学习都会带回十余个趣味十足的体能律动。然后根据我园实际情况,将这些律动按照幼儿身体锻炼规律进行有效组合,并一个月更换一次,孩子们新鲜感不断,永远不会厌倦,而且得到了多方位的锻炼。

三、动感十足,富有创意,体现“趣”

“皇家”体能律动操在音乐的选择和动作编排上大胆尝试。有诙谐幽默的《爆笑拳》,让孩子们在幽默而富有节奏的摇滚中捧腹大笑,身心舒畅;有温馨动听手语操带动唱《我爱我家》《北京欢迎你》《一千零一个愿望》《小星星》等,让孩子们一边做着手语操,一边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将整个早操带入高潮;当然还有孩子们最得意的气氛磅礴的武术操《鹤拳》《蛇拳》《北斗神功》等,伴随着小家伙们一声声有力的吆喝,着实让大家过了一把少林子弟瘾。

相关期刊更多

销售与管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出版传播集团

畜牧与兽医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首都食品与医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