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1.化大为小

“话题”一般范围较大,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写,那到底要写什么呢?此时的写作技巧就是化大为小,把大话题缩为小题目,大题小做。如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由流星想到“追求永恒光辉,不追求瞬间闪光”;由小草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大海想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

2.虚实转换

(1)面对一个抽象的话题,我们可以朝“实”的方面去拓展,可以写一件具体的事情,编一个具体的故事来诠释话题。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话题是一个抽象的判断,我们便可以把它作为记叙文要表达的主题,如以“蓝色的马”为题目写孩子们想象力的可贵。又如话题作文“颜色”,我们可以以“拒绝黄色面纱”“不忘白色天使”“京城人的本色”“不和谐的颜色”“羞色就美”等为题目。

(2)面对一个具体的话题,由实生虚,同学们可以朝“虚”的方面去拓展。这种方法适用于比喻式话题,如“桥”“阳光”“春天”等话题,我们可以从“虚”的方面以“沟通,友谊之桥”“心存阳光”“笑靥如春”等为题目。

3.因果推理

我们可将材料提供的话题作为前提,追溯它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推想它将导致什么样的正面或反面的结果。如面对话题“心灵的监禁”,我们可拓展如下:(1)追溯原因。人们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在自己建造的监狱里。如有的人不喜欢自己的职业,那么这一职业就成了他的监狱;有的人害怕困难与挑战,那么他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就成了他的监狱;有的人把竞争对手看成了自己的监狱,人家的每一点成绩都成了他无法忍受的“刑罚”……又如,嫉妒、虚荣、贪欲等,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心灵的监狱。(2)推想结果。“解除心灵的监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洒脱,让我们从生活中寻找到快乐。“解除心灵的监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面对高考的压力与挑战,我们何不把它当作一曲高昂激越的战歌来唱,去享受那奋斗的欢乐与成功的喜悦?不喜欢自己职业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把它当作对自己毅力与能力的挑战?

4.纵向深入

所谓纵向是指时间或逻辑上的先后性。

(1)时间上的纵向结构:凡是有时间先后性的,都可视为此结构。如写《人生三部曲》,采用纵式结构,就可按童年、青年、老年顺序分别组织材料,如此,思路就打开了。

(2)逻辑上的纵向结构:指上下文的承接、假设、条件、递进、因果关系。其中递进、因果是最常见的逻辑纵向结构。但在组织材料时因果关系可颠倒成先写果,后写因。如以“弃学经商不可取”为话题作文,可采用“先摆学生弃学经商的现象,然后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危害,再阐述‘致富也需知识’,最后再论证‘知识是振兴国家的杠杆’”的递进式纵向结构展开。

5.横向拓展

所谓横向是指时间大致不变,变换的是事物或人。

横向结构的基本思路是看到话题,调动积累,联想与之有关的人或物或事。如以“美,在于发现”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作如下处理:(1)联想有关美的物,如国色天香的牡丹是美的,凌寒傲放的梅花是美的,舒卷自如的云是美的,巍然屹立的大山是美的,等等。(2)联想有关美的人,如古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是美的,心忧天下的范仲淹是美的,忠贞爱国的文天祥是美的,等等;现代,笑对残缺的邰丽华是美的,为国争光的刘翔是美的,为他人献出生命的孟祥斌是美的,等等;外国,为人类带来光明的爱迪生是美的,为革命呐喊的高尔基是美的,执著于艺术的梵高是美的,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从反面打开思路,联想一些不美的事例,在此不再赘述。(3)联想有关美的事,如善良奉献方面;人生价值方面;见义勇为方面,等等。

6.碰撞激发

(1)拿话题所给的词语和别的词语相碰撞,来组词、造句,并把所组的词、造的句作为文章的标题。如以“位置”为话题作文,题目可以是“位置与价值”“寻找位置”“摆正位置”“位置在哪里”等。

(2)以疑问引导碰撞。如以“忙”为话题,可以问:为什么忙?忙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坏处?谁在忙?怎样忙?可以拟题为“忙兮忙兮奈我何”“忙中偷闲”“忙并快乐着”“忙与人生”“忙着上学”等。

7.多角度认识话题

如以“水的联想”为话题作文,从水的颜色立意可写“为人清如水”,从水的形状立意可写“以柔克刚”,从水能探求方向立意可写“绕过障碍,别有洞天”,从水的作用立意可写“沧浪之水濯我心”等。

8.演绎提示

充分利用提示材料的内容,择其一点拓展思路。例如: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或给你愉悦,或催你奋进。一张邮票、一片枫叶、一枚书签、一首歌、一声问候、一杯热水……往往会唤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我们可以以提示语中的一个列举作为突破口,进行演绎扩展。先要思考: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哪些人的哪些事印象最深?这件事的哪个时刻最让人感动?是不是有“一张邮票、一片枫叶、一枚书签、一首歌、一声问候、一杯热水”这类感动的细节?回忆下去,从中找到最好的题材。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摘要: 文章先阐述了分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原因,然后扼要先容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过程。接着,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共同利益和国际机制的层面来分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存在的新题目进行探索,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美两国在经贸、环境、平安等各个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这并没有使双方的合作关系自发改进,反而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两国存在着愈演愈烈的冲突。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假如两国关系处理不当,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两国经济发展,甚至会世界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冲突,相互合作以达到"双赢",中美双方摸索性地进行了战略经济对话,形成了相关机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为使该机制更大程度促进中美合作,我们必须对该机制进行深进探究,分析其内在规律,把握其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由来及其过程

    2006年8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表示,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对话,将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稳定平安也会产生积极影响。2006年9月20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有关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标志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进进创建轨道。

    2006年12月14-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题进行了深进讨论。2007年5月22-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服务业、投资和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了讨论。2007年12月12-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围绕"捉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随着双方对话的深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机制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二、剖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原因

    首先,共同利益是双方对话的基础。"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美经贸关系更符合'比较上风'的原理,中美双方均从这种贸易、投资关系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①如今,美国事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事美国第四位进口国。美国从中国进口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升降;而获取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治理经验,也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的廉价产品,不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减少1000亿美元的开支,而且使美国的GDP每年增加0.7%,通胀率减少0.8%,有利于减少美国财政赤字,确保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除了经贸关系联系紧密,中美双方在政治、军事、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如全球和东亚地区平安新题目、《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世贸谈判等新题目,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样,中国要和平发展,也一定程度需要美国维持稳定的外部环境。②另外,中国现今倡导建立"***社会",对环保、知识产权、食品平安等方面的重视也日益加强,也都是符合美国的对华一贯态度的。假如双方能够合作,不但能够给中国带来所需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也能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样,建立以经济对话为基础,兼顾政治、平安以及环境范畴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不单单可以使中美双方解决经贸方面存在的新题目,还可以在其它领域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

    其次,冲突和磨擦不断加大是对话的刺激因素。固然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但中美冲突和摩擦的程度并没有减弱,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并表现出恶性循环的特征。比如,美国对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所以美国一方面批评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一方面却又加强对华的技术出口控制。美国作为高技术国家,在经济关系中高技术产业占据比较上风。控制对华技术出口必然导致加大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华不信任感,形成恶性循环。这类新题目,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假如不通过积极的对话来逐步构建双方互信,将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再次,双方认知趋于一致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双方合作的意愿,仅仅有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双方主观熟悉相一致。"相互依靠引发了国际合作的愿看,国际合作是国家权衡利弊后的一种选择,是建立在严格的利益判定基础之上的"③。中美双方对有关新题目的认知逐步趋于一致,使对话有了了现实的可能。比如,时任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的佐利克2005年曾明确表示,中国事美国的"利益攸关方"④。2005年9月,一些美国政府***曾在公然场合表态时,说应尽量淡化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制造商的"负面影响",以为美国制造业的困难更多地回咎于其他因素。中美之间的冲突,中国也开始从自身分析新题目。比如,中国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不仅损害了美国以及其它地区的利益,也会导致国内高新技术难以发展,所以中国对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逐步进步,并承诺履行世贸组织《和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这都说明双方的认知逐步趋向一致,使双方走向对话的道路。

    三、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特征

    在某种情况下,合作的进行,仅仅存在共同利益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制度的存在才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并能限制信息的不对称性。⑤中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要在这个共同利益上实现有效的合作,还必须发挥机制的功能,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在中美多年的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首先,对话定期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自2006年9月保尔森首次以美国财长身份访华后,中美双方公布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之后,对话每年举行两次,就双方共同感喜好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新题目进行交流和探索,对话将轮流在两国首都,也就是北京和华盛顿举行。对话定期举行,使得该机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对话立足点高,涵盖面广。战略对话就是要站在制高点来全面审阅双边关系。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在建立之初,就立足于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经济新题目,发挥着积极的功能和影响,推动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同时,对话内容涵盖多个领域,使得双方能够更为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再次,对话呈现出渐进式的特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议题,从第一次对话讨论的五个专题,扩展到第三次对话的八个专题,逐步扩展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平安,并在原有议题逐步进行深化和扩展。从广度和深度的循序渐进,有助于降低双方调整的烈度,使双方合作能够更加稳步进行。

    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远景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为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对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运作,我们也应该有理性而清醒的熟悉。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中美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导致在中美两国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对话机制并确保机制的顺利运行,存在着诸多的新题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注定将在复杂、曲折和艰难的道路中前行。

    首先,中美双方关注点和期看值不对称。中美各自对战略经济对话的关注点不同,从目前中美双方的表态来看,美方最关注的是三大新题目摘要: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放,而中方最为关注的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贸摩擦被政治化的新题目。中美双方对战略经济对话中的不少新题目的期看也是不对称的,在美国看来需要在短期内解决的新题目,例如金融市场、汇率和资本项目开放等新题目,对中国而言,却是需要在长期改革中逐步解决的新题目,中国不可能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让步。

    其次,美国国内政治复杂性的牵制。在美国的多元政治体制下,国内政治极为复杂,政党间、利益团体间的利益争斗从未停止过,众多的行为者都试图对相互竞争的目标进行妥协。美国的外交政策及行为,也必然受到政党政治、利益团体政治的影响。在美国的各政党和利益团体中,汇集着大批在对华贸易中的"受损者"(如劳工团体),强烈要求对华采取不公道的强硬政策。国内政治的纷争发生"溢出效应",必然影响到"高层政治",使得在双方对话中出现各种不***的声音,影响战略对话进一步加深。

    再次,构建战略互信存在新题目。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和延长在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主导地位.维护和扩大在世界各地的战略和经济利益,继续向世界各国推广美式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中国的国家战略总目标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本主题的自强发展战略。⑥实在,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基本符合一致的。但由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两国战略互信存在着不少新题目。美国在经济、政治、平安、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时两国在这些领域又是相互竞争的。合作和竞争的交织,使得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双方难以互相信任。另外,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双方并非通过短时间的沟通就能得以相互理解。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事会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美国对此心存疑虑。美国和中国的合作,是真正将中国看作"利益攸关者"的外在表现,还是由于陷于反恐战争而不得不采取的缓兵之计?

    总之,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都存在着很现实的新题目,其中很多新题目更是由来已久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也不能期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能迅速高效的解决所有新题目,它也只是中美双方的一种非凡的沟通渠道,通过对话加强理解和沟通,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利益汇合面,但要解决中美关系间存在的新题目,更好地发挥中美双方在彼此发展中的功能,还需要中美两国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做出更大的和不断的努力。

    注释

    ① 王勇. 《中美经济关系摘要:寻求新的分析框架》,载《国际经济评论》, 2007, 7摘要:10-12.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美关系 战略对话 背景 原因 趋势

随着美国总统布什的卸任,新一届奥巴马政府已经组建,美国的内政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布什政府被认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糟糕的一届政府,而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战略对话机制去经受住考验,最终被奥巴马政府所接受,这就说明这一机制的建立是符合时展潮流的,是真正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的。

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建立的背景和原因

(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建立的原因

首先,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矛盾不断,从朝鲜战争到如今的,中美两国的关系一直都非常紧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两国再也不可能利用战争来争夺利益,当今时代的主体是和平与发展,中美建立一种能够实现共赢的机制是时代潮流所趋,是时展的必需,也是两国在当今世界背景下想要取得共同发展的必经之路。由此,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建立。

(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建立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两国经贸关系密切,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了。据相关资料显示,对于中方来讲,美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2007年中美贸易额2000亿元,占中国外贸进出口额的17%;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对美国的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30%;而对于美方,中国的地位更是重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消费总额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13亿也会变得很大, 因此,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获取中国市场的份额是美国对外贸易的目标之一,如能争取到中国的大部分市场,将给与美国经济大大的刺激,促进其发展。由此,2006年9月,布什在谈到中美两国贸易时就指出,“我们必须确认两国民众能从两国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中同等收益,我们也必须要协同努力才能够应对经济机遇和挑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在这种时代潮流的促进下,中美建立了一个能够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使两国能够同等获益的机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特点

(一)级别最高

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建立之前,中美在经济领域已经有了一些双边对话和磋商机制,例如中美经济联合委员会、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等组织,但这些机制的大多都是部长级别的,其级别较低,对中美贸易促进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主导者均是各自国家的元首和特别代表。因此,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机制是两国针对经济贸易问题的双边对话中级别最高,国家最重视的双边对话机制,从而也确定了这种机制在两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战略性最强

战略是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在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中,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是不愿意和中国谈“战略性”问题的,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上地位的提高,美方也逐渐认识到了中国是“全球经济领导者”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在美国知华人士的促进下,最高级别,在中美关系中唯一一个被美国冠以“战略性”的机制建立。这也说明,在政治方面两国无法得出共识,中美两国难以建立“战略性”关系,而在经济领域双方终于认识到建立战略性关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从战略性对话的议题可以看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要解决的不是眼前的问题,而是就全局性、战略性的经济问题进行磋商,旨在促进两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错综复杂问题的解决。

三、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发展趋势

作为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和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一直呈现出一幅矛盾的情景。一方面两国经济相互依赖,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全球和平的问题上具有高度的共识,而另一方面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又使两国的摩擦不断。因此,作为目前级别最高,作用最为显著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缓和两国关系,促进两国发展的有效机制。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对两国关系的一个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两国建交以来,级别最高的经济对话,这就表明了两国关系是有所缓和的;另外,这种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为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指明了方面,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建立的第二年,我国高层领导就和日本首相提议,建立“中日之间的高层对话”,意在效仿这种创新型的机制。因此,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种机制是非常有发展的,是符合时展潮流的,这种机制必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间的关系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四、结束语

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现代国家间的问题再也不能单单靠战争来解决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建立起共赢的双边关系,维护世界的和平。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就是一次创新,给中美两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国的和平,增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参考文献:

[1]潘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国际观察,2007

[2]张幼文.共同利益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基础.国际经济评论,2007

[3]宋华,王玉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性质定位和作用.国际经济评论,2007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爱斯梅拉达 伽西莫多 美女 野兽 童话 原型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最鲜明的特点,即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的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通过多角度的美丑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歌颂人性的美好,尤其是主人公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对比鲜明,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只是透过这对比,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童话——《美女与野兽》。

一.童话——《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本是一个流传于法国民间的古老传说,博蒙夫人在此基础上,为儿童读者重新编写了童话《美女与野兽》,于1756年发表。此后这个故事被反复改编,但基本内容是:王子被施了魔法而变成野兽,只有美女的爱,才能解除巫婆的魔法,使他恢复原形。

这个故事深入人心,甚至演变出许多新故事,如《青蛙王子》《人猿泰山》《金刚》《暮光之城》等,但这些故事无论怎样变化,“美女与野兽”这一内核模式始终相随。可以说,“美女与野兽”已经成为了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原型,这个故事所表现出的主题也成为了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

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美女与野兽”的影子。

二.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美女与野兽”的组合

我们以图表的形式比较这两个文本:

“美女与野兽”这一故事可以归纳为如下模式:

被施魔法—成野兽—得解救—变王子—二人幸福生活。

首先美女与野兽在外形上形成鲜明对比,野兽也并不是生来丑陋,而是因为被施了魔法才变成野兽,要让他变成王子,就必须用爱来解除魔法,之后,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童话故事宣扬的主题也是许多童话都在表现的:

宣扬爱与善良,爱能战胜邪恶。

而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与“美女与野兽” 这一模式十分契合。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1、二人外貌的巨大反差

伽西莫多:

那四角形的鼻子,那马蹄形的嘴巴,那猪鬃似的红眉毛底下小小的左眼,那完全被一只大瘤遮住了的右眼,那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的牙齿,那露出一颗如象牙一般长的大牙的粗糙的嘴唇,那分叉的下巴……请你想象一下那整个相貌吧,要是你能想象的话。

或者可以说,他全身都是一副怪相。一个大脑袋上长满了红头发,两个肩膀当中隆起一个驼背,……两股和两腿长得别扭极了,好像只有两个膝盖还能够并拢,从前面看去,它们就像刀柄连在一起的两把镰刀。他还有肥大的双脚和可怕的双手。

(第一卷)

爱斯梅拉达:

她个儿并不高,但她优美的身材亭亭玉立,……她伴随着鼓声这样跳着舞,窈窕、纤细、活泼得像一只黄蜂,……她那的双肩,她那偶尔从裙里露出来的一双漂亮的腿,她乌黑的头发,她亮晶晶的眼睛,真的,她真是一位神奇的妙人儿。

(第二卷)

从雨果的原著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反差巨大,一个美丽得如同仙女下凡,让人为之倾倒;一个丑陋得无以复加,让人噩梦不断。

《美女与野兽》亦如此,在外形上,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公牛:伽西莫多的动物性

雨果三次把受刑时的伽西莫多比成“公牛”。

“他听任人家捆绑,只不过时时粗声地喘气,就像一头牛垂头耷脑地绑在屠夫的车沿上。”

“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对西班牙斗牛士的打击向来不在意的阿斯杜里公牛,却被狗和枪刺激怒了。”

这个比喻非常鲜明形象地勾勒出了他的形象---丑陋且充满动物性。这一点在他“要水喝”的情节中亦得到了见证。

“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

而在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以后,伽西莫多被感动,生平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这个细节也表明他身上动物性的一面,这意味着此前他从未流过泪,即便是遭受鞭刑,被人谩骂侮辱。伽西莫多虽是一个人,却并没有表现出人应该有的正常反应,他更多的是麻木、凶悍和冷漠。

而这一点,与野兽正相契合。伽西莫多不仅外貌像野兽般丑陋,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像野兽一般蒙昧、凶狠。

3、魔法:周围人的谩骂嘲讽

伽西莫多的动物性是天生的吗?不是。他从小就被抛弃,被克洛德收养之后,成了钟楼敲钟人,因为相貌丑陋,总是被人厌恶、嘲讽,即便在受刑时,人们仍然嘲笑诅咒他。“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从周围发现的只是憎恨,他也学会了憎恨,他有了人所共有的凶狠,他拾起了别人用来伤害他的武器。”(第四卷)他的心越变越硬,他以恶报恶。

显然,人们的嘲笑、讥讽就像巫婆的魔法,施与伽西莫多,使之压抑了人性,如同野兽。

4、一滴水与一滴泪:魔法解除,人性复苏

《美女与野兽》中,美女对野兽产生了爱,在她答应嫁与野兽的那一刻,魔法就解除了,野兽重新变回了王子,与美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爱,有强大的力量。

而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这是一滴心灵之水,饱含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它用爱消除了伽西莫多身上无形的魔法,让他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

伽西莫多的泪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说明他人性的一面,逐渐复苏。从如同公牛一般野蛮、麻木到觉得愧疚、悔恨,并感受到了爱与美好。甚至在第十一卷中,“他那只独眼在此之前还只流过一滴眼泪,这时却默默地泪流如河。”此时的伽西莫多,完全摆脱了动物性的一面,显示出作为人,应该有的善良,包容,仁爱。眼泪,成为他人性复苏的重要象征。

伽西莫多从野兽变成了王子,只是这个王子的英俊体现在内心,他是一个心灵高贵美丽的王子。

5、结局:意犹未尽的浪漫

美女与野兽,因为爱,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故事到此结束,留给人无尽遐想。

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之间同样有爱,只不过爱斯梅拉达没有像“美女”那样对伽西莫多有爱情,但是她的感情难道不是一种更广博的爱吗?

而且,这两个人物的结局虽具悲剧性,也具有浪漫色彩:伽西莫多的尸骨紧紧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骨,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伽西莫多便化为了尘土。而小说结尾取名“伽西莫多的婚姻”,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他们从此也幸福地在一起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图表清晰地看到二者的高度契合。

三.浪漫主义与童话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现象。“《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所有作品中最最浪漫主义的作品。”①而法国童话有许多特点与浪漫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来比较一下浪漫主义与法国童话。

第一,浪漫主义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作家都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而《美女与野兽》就是一个起源于民间传说的著名童话。

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带来了清新、健康、活泼的新气象。②

许多浪漫派作家甚至转而收集民间故事,编写童话。比如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编成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所搜集的童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成了典范的童话作品。③

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雨果同样十分重视民间文学。例如,他的史诗著作,三卷本的《历代传说》就是以圣经故事、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

一部出色的童话对于孩子甚至大人都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美女与野兽”的故事也是起源于法国民间,经博蒙夫人的整理、改编、加工、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从童话本身来看,也充满了对比与夸张,浪漫与想象。

可以说,这个童话故事与《巴黎圣母院》,不论是形式上,还是主题上,二者均有高度的相似之处。民间文学对于浪漫主义,对于雨果的影响可见一斑。

第二,浪漫主义和童话在创作上有相通之处。

1、对比与夸张

浪漫主义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巴黎圣母院》就淋漓尽致地运用了“美丑对照”,美则美到极致,丑则丑到顶点,这可以说是作家的一种有意夸张。

而法国童话也往往通过鲜明的对比,无情嘲讽和鞭笞贪婪、愚蠢、专制横暴的封建统治者,热情歌颂广大被压迫和被歧视者勇于斗争的反抗精神。④比如《列那狐的故事》《小红帽》等。《美女与野兽》也充分运用了对比与夸张,来表现主题。

2、想象与幻想

童话具有浓厚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奇异与荒诞成为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而雨果在谈到《巴黎圣母院》时说: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是在想象、多变、幻想方面”。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与童话亦有相通之处。

3、追求纯净与自然

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厌恶,对庸俗丑恶现实的反感,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便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卢梭曾倡导“回归自然”,浪漫主义接过了这个口号,用以反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

而浪漫主义所向往的没有工业文明污染的纯净、自然的世界,在童话里能找到。童话营造的世界就是一个纯净、自然,充满丰富想象,充满真善美的世界,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

四.隐身的原型

事实上,许多童话模式就包含有或已成为影响文学创作的原型,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

原型这一概念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⑤

加拿大著名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弗莱在荣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原型批评理论。弗莱发现了文学中的“无意识的结构”——原型,而建立起他的文学批评。

他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⑥弗莱认为,文学的结构是神话式的,不同类型的文学构成“一个中心的,统一的神话”的不同方面,而在各种文学的具体作品中,人们可以发现相似的原型和模式。⑦原型以各种不同方式显现在梦和精神病中,也显现在童话、神话和宗教等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中。原型的存在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基本母题。⑧

“美女与野兽”正是起源于民间的,带有浓厚魔怪色彩的童话故事,其中的王子、巫婆、魔法等童话元素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这个故事模式也在不断以不同形式出现,除了前文所提的《青蛙王子》《金刚》外,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等均有“美女与野兽”的痕迹。应该说“美女与野兽”是西方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型,成了西方文学的“集体无意识”,它让许多作品连成一体,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同时,它也提供了爱战胜邪恶的母题。

美女与野兽,隐身于《巴黎圣母院》,让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走向了前台。

参考文献:

①张德明:《世界文学史》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②③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④博蒙夫人:《美妞与怪兽》倪维中王晔译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

⑤⑦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2版 增补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4次

⑥弗莱:《批评的解剖》普林斯顿1957年版,转引自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2版 增补版

⑧张德明:《批评的视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3月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心源美术教育网”,是由我县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发起并主持建设的区域美术学科教研专业网站。建站10年来,探索出一套新型美术教育研究活动方式,对推动全县美术教研、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县域内的全体美术教师均享有进入网站交流、学习和获取最新教研动态的权限。网站设立了“信息速递”“备课中心”“实时互动”“美术沙龙”“作品交流”“师说心语”等近20个频道。其中“实时互动”频道为网站站长(县教研员)亲自主持,是本网站最具特色的栏目。10年来,每周一上午八点,全县美术教师相聚在“心源美术教育网”上的“实时互动”,已经成为惯例。

该栏目的活动规则是,由网站核心成员从美术教师们在“官方社区”发表的帖子中筛选一个话题,并确定话题难度,然后在规定的活动时间(每周一上午八点),全县美术教师一起就这—话题展开在线讨论,在线讨论之后还可以继续发帖。话题的者,通常要担当话题讨论的主持人,及时引导、点评和总结,确保研讨能够深入’开展。话题大体分为“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学方法”“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美术专业技艺”等几种类型。

笔者作为“心源美术教育网”的骨干成员,长期参与网站的各种活动,感受颇深,收获甚多。2013年4月8日,应站长要求,我校美术组成员(史有军、邓永进、杨慧和沈柏岑)在“实时互动”栏目中发表了一个教研话题,并担任本期栏目主持人。四位老师均长期处于教学工作第一线,选择“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类型,是想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来引发“心源”美术教师的争鸣。话题难度应考虑设定在一线教师能够接受的水平(中等难度),使大家都能踊跃参加,以便更好地推动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以下即为这一次教研活动的介绍。

一、案例呈现

话题:4月8H【实时互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图1)

主持: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美术组

教学事件

下课铃声响后,高一年级有两位学生在学校走廊里相遇。可能是原本就熟悉,彼此招呼之后,甲问乙:“你们班刚刚上的什么课?”乙回答:“美术课。”甲非常兴奋地说:“我班上的也是美术课。”乙带着高度赞许的口气说:“我们班美术老师上课用的课件,制作得美轮美奂,看着真是一种享受。”甲有些不屑,接着用羡慕的语气说道:“我们的美术老师不但课件做得好,而且那一手粉笔字也让人赏心悦目。”乙俏皮地说:“你们的老师也太传统了吧,上课还用写字?哈哈!”甲却毫不客气地说:“你们的美术老师恐怕是字写得不怎么样吧?”……甲、乙两名同学的争论逐渐淹没在上课铃声中。

主持视角

学生的这番争论应引起我们美术教师深层的思考。学生的争论在于:完美的课件与课件加好的板书,两者孰优孰劣?作为教师,我们应探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如果是,板书设计要求是否仅仅停留在粉笔字写得好不好这个层面上?如果不是,那么不要板书的课堂环节是否就是不完整的呢?本组提出这样的话题,希望各位同仁积极参与探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研讨提示

1.多媒体美术课一定需要板书吗?请阐述您的观点和理由。

2.假如在多媒体课堂上要有板书设计,那么课件与板书之间的关系应怎样确定?

3.多媒体课堂有板书时,该如何设计?有哪些要求?

背景资料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也已成为主流。我们从教学的教育性和人文性出发,以自我解剖的视角,认真参与研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此话题后,参与讨论的成员很多,观点纷呈。以下引用两个最有代表性性的观点。

观点一:此话题主题是“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如果说多媒体课堂不需要传统板书肯定有悖于教育规律。这就好似“有了蛋白质粉了,还要不要吃鸡蛋”一样。在当前国情下,必要的多媒体呈现和传统板书并不相冲突,板书能体现教者的即时情感和教学态度,既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方面沟通的载体,也是学生对教师认知和认可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果话题的主题改成“多媒体课堂是否可以不出现传统板书”,我的答案是可以不出现。这完全取决于现代人的观念和教育评价的要求。年纪越轻,对新事物越容易接受。当初,算盘是否会退出课堂,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最终还是让算盘离开了课堂。再有,对于“小黑板”,我们很多老师依然比较热衷,尤其在农村偏远地区,但对于相对发达的城市,小黑板早已离开了历史舞台,被便捷的液晶投影仪所替代。很多教育专家都觉得可惜,但这有什么可惜的呢?好比很多知名学者、专家不能接受手机变成掌上个人终端一样,他们非要认为手机只应该起到通话的作用一样。不可理喻。几个专家的个人观点怎么能阻止人类的进步呢?再者,当初数码相机出现,很多摄影专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码相机绝不可能替代传统胶片相机,他们带着一种自私的情感高喊绝对不可能。短短十年间,柯达、乐凯、富士等著名胶卷企业相继停产传统胶卷,转向数码冲印或相关业务。然而,现在仍有人会高喊胶卷不死的口号,念念不忘。所以,在多媒体技术相对发达的当下,有些课堂不是必要的情况下不出现板书,是完全可以的,这是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对新事物的尊重,是对传统的革新。传统板书也必然会被新型板书所替代,黑板也最终会被更新的电子显像技术所替代。我们应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应该不断摸索、尝试、创新,找到不足之处,让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

这个话题可以定义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去讨论。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传统板书”。这应该可以理解为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包括相关课堂知识要点、结构、草图演示等。

要关注的就是,如果用科技手段代替了传统板书,会产生什么好与不好的结果?如果坚持原始和传统的粉笔板书形式,利弊又在哪里?

科技手段(新型板书)代替传统板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用电子笔代替不环保的粉笔,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依然能够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实时演示和板书。另一方面,用预设的课件代替传统的书写过程,以更直观的图文形式代替传统的板书演示,直接呈现代替书写过程。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当下的实际情况,这两个方面在课堂上都是需要的,也都能够很好地适应和体现我们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图2) 为了支持这一观点,还有网友跟着发来了上海“云课堂”的案例。(图3)

观点二:现代媒体是省略了形成过程的直观展示,直接将美轮美奂的视觉结果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的愉悦中忘却了它背后的过程,也因为这种忘却和速度,学生也就失去了对结果思考的过程,没有了这种过程,学生大脑与心理上也就缺乏某种支撑,因而,学习效果也就受到影响。

从大脑科学角度看,教师现场板书的文字语言,对学生(观看者)的视觉感受并非纯粹抽象的文字符号。在等待教师书写文字语言的同时(时间过程)——当然,由于教师伴随书写的口头表达,这种等待是不知不觉的——学生不仅有着对文字内容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书写状态和每个书写细节效果的审美观赏,教师急切投入的书写神态、每一笔的形式效果、每个文字以及形成文字的造型效果,还有整个板书逐步呈现的构成效果等,都给学生以审美的投入,产生或惊叹、或预料之中、或遗憾、或意会等不同的视觉享受。教师板书的过程是学生启用右脑的过程,尤其在知识教学阶段,这种板书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无论是对学生科学用脑、平衡大脑发展,还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板书的审美形象性无疑对学生记忆知识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板书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艺术张驰的有效环节,伴随着师生感情的参与,人文情怀也会徜徉其中。(图4)

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让话题探讨渐入佳境。各位参与者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将本期话题—一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的思考引向深入,并对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现代技术和传统手段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二、关于活动程序的说明

网络美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操作要领在于由教学一线教师发起话题,按照“教学事件”“主持视角”“研讨提示”“背景资料”来规范和完善话题。因此,对“教学事件”“主持视角…‘研讨提示…‘背景资料”这几个方面,就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教学事件”是指因教师教学言行所引发出的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及效果;同样地,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和心智变化等所引发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因此而生成的教学情境状态,也应视为一种教学事件。话题研讨的“教学事件”应该是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生动性等诸多特点的课堂教学环节或细节。可以是引领式的成功事实,也可以是批判式的失误案例,还可以是争鸣式的争议事例。总之,作为话题的提出并加以研讨的“教学事件”,必定潜藏着主持者的思想与主张的课堂教学真实,也承载着相关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还能实现参与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思辨水平的提升、表达技巧的磨砺,从而达成引发思考、给人启迪、促进交流的网络教研目的。“教学事件”的呈现要求简洁明了,以文字表述为主,300字左右为宜,也可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表达。

“主持视角”是话题主持人对“教学事件”的简明扼要的价值判断,表明话题的真实意图,使参与者对“教学事件”有本质意义的把握,能够聚焦参与研讨;参与者也可以针对主持人的价值判断进行商洽式讨论,引发对“教学事件”的另一视角的讨论,充实和丰富话题研讨内容。

“研讨提示”则是主持人为参与者提供的多个话题角度,以便拓展话题的广度。

“背景资料”是主持人搜索与话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有选择地提供与话题对应的背景资料,供参与者学习,为高质量的研讨服务。

三、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音乐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健康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