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座城池结尾

一座城池结尾

一座城池结尾范文第1篇

汕尾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位于汕尾市汕尾港西侧,工程实际占地面积66.82亩。该项目于2007年底建成,是汕尾市区首座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5万吨/日,分为两个系列,采用具有较好脱氮除磷效果的A2/O工艺。

该项目调试工作自2009年3月18日开始至4月26日调试结束,整个污水试运行工作共持续40天。

1污水厂概况

1.1工艺流程

汕尾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流程为:粗格栅――进水泵井――细格栅――旋流沉砂池――A2/O反应池――沉淀池――紫外消毒渠――出水排放口。其中在A2/O反应池好氧段末端设置有化学除磷药剂投加点。

1.2主要构筑物参数

污水预处理系统首期设计规模5万t/天,变化系数Kz=1.47。其中设置粗格栅两台、进水泵五台,均为两系列共用。细格栅、沉砂池每系列各设置两座,沉砂池表面负荷为165.1m3/m2・h,水力停留时间为38.01s。污水厂共设置三台罗茨风机对生化池进行供气,两用一备。单台风机进口流量120m3/min,出口增压6.8.6kPa。生化池水深6.0m,分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三大部分,设计参数为:污泥浓度2.941g/L;污泥负荷0.112kgBOD5/kgMLSS・d;污泥龄12d;剩余污泥量4370.5kgDS/d;水力停留时间8.74h;污泥回流比50%~100%;混合液回流比100%~200%。污水厂共设置两个沉淀池,内径40m,为周进周出型设计,单池设计流量2.5万t/天,表面负荷0.83m3/m3・h。污泥脱水单元设置贮泥池一座,池容为22.5m3。共配备两台带式压滤机,带宽1.5m,单台处理能力30m3/h~70m3/h。

2调试情况

2.1调试过程

由于该项目附近缺乏合适的活性污泥来源,故本次调试并未接种污泥。调试工作共分为闷曝培养、连续进水培养和脱氮除磷效果提升三个阶段。

由于管网来水量偏少,生化系统停留时间严重过长,3月18日只对生化系统进行了持续24小时闷曝即进入到连续进水培养。此阶段为避免污泥被过度氧化,将溶解氧严格控制在1mg/L~2mg/L之间。4月6日生化池污泥浓度上升至接近1 500mg/L,COD、SS去除率达到80%以上,B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污泥培养阶段结束,调试重点转为提升脱氮除磷效果。4月7日起为培育硝化菌,将溶解氧控制值提高至3mg/L,并继续提升污泥浓度。4月15日污泥浓度达到2 000mg/L以上,氨氮去除率达到98%以上。其后通过加强排泥、适当降低外回流量,并实施化学除磷措施,4月22日,总磷出水降至0.947mg/L,至此所有出水指标均达到要求。

2.2调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试运行期间,汕尾市区污水处理厂日均进水量约为6 000t/日,严重少于设计值,造成生化系统营养供给不足。对此在调试之初便决定仅对其中一个进行系列进行进水调试,保证其满足最基本的运行条件。同时严格控制曝气、排泥等操作,保持相对较低的污泥浓度令生化系统参数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

2)由于外回泵只能通过启停进行流量调整,若开启两台回流泵,则外流比达到200%,令厌氧段硝氮偏高,影响生物除磷效果;若关闭一台外回流泵则沉淀池进水流速偏低,池边容易出现污泥短流流失。调试过程中在培养初期维持了较大的外回流量以保证沉淀池流态,优先提升污泥浓度,后期则通过减少泵运行台数降低外回流比,改善除磷效果;

3)由于曝气系统设计及施工原因,生化反应池溶解氧波动较大难以调节,在本次调试中抽调了专门人员人工调控溶解氧,利用曝气支管泄水阀及往闲置生化池分流风量等手段实施调控,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基本上溶解氧波动范围能稳定在1mg/L以内;

4)由于外回流比偏大,剩余污泥浓度严重偏低,污泥脱水效率低下;此外由于脱水机网带选型、溶药系统故障等设备因素影响,生化系统排泥量长期无法达到调控要求。调试中尝试将贮泥池作为污泥浓缩池使用,提高脱水机进泥浓度,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2.3调试结果

汕尾市城区污水处理厂从调试初期就开始了进出水监测, 最终的调试出水效果如下表。

运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除磷脱氮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其出水水质优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一级排放标准,达到设计排放要求。

3总结与建议

1)对于水量严重少于设计值的A2/O污水处理系统,在平均污泥负荷仅为0.05kgBOD5/kgMLSS・d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运行参数控制值,并加强运行管理仍能启动成功;2)培养初期过高的溶解氧对提高污泥浓度非常不利,即使在培养硝化菌的阶段也应避免溶解氧长期高于3mg/L;3)周进周出沉淀池在进水流速过低时池边容易出现短流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增大外回流量,加大进水流速的方法进行缓解;4)该项目厌氧段、缺氧段均为氧化沟式结构,但边角位置未设置导流墙,且推流器选型导致混合液流速过大,造成上述区段流态混乱,应进行适当改造以提高其处理效果;5)鼓风机、回流泵等设备应增加变频器及自控系统,以满足精细工艺调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凌霞,魏峰,徐志伟.A+A2O工艺在泰安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5,21(12):83-85.

一座城池结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取水 原水 工艺流程 设计参数 清水输水 特点

一、工程概况

临安市第二水厂原有供水能力5万m3/d,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建城区不断扩大,人口集聚,城市需水量迅速增长,根据市自来水公司统计,2001-2002年来高峰期城区锦城镇日供水量已达到6~7万立方米。根据供水规划,由于青山湖水质较差,位于青山湖下游的临安经济开发区也将纳入供水范围,由上游的临安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供应自来水。由于一水厂因水源水质水量问题和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拆迁,近年二水厂已基本满负荷运行,为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增大供水能力。结合临安市发展规划、水资源状况及用地条件综合考虑,确定第二水厂先行扩建,规模为5万m3/d,总供水能力为10万m3/d,第三水厂将按照规划需要逐步建设。

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动态总投资4530.54万元,其中原水、清水输水工程费用为1872.85万元,净水厂占39.7%,约1800万元。于2002年11月开工建设,2003年6月建成投产。目前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水质、水压均达到要求。

二、水源选择及水质、水压要求

1. 水源选择

里畈水库是第二水厂一期工程的水源,该水库位于南苕溪源头杨岭乡境内,始建于1973年,1995年完成改造扩建,库容由855万立方米扩大到2042万立方米(相应水位243.24米),坝顶高程244米。水库集水面积83平方千米,汛限水位234.7,相应库容1523万立方米;梅汛限水位226.0米,相应库容105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603万立方米,死库容50万立方米相。库区内植被良好,上游临目乡被列为部级生态保护区。由于本工程为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因此水源仍为里畈水库。

水库原水常年浊度一般不超过10个NTU,为低温低浊水,暴雨季节浊度稍高,但历时很短。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质标准。经里畈水库管理处和水利水电局对水文、气象资料的分析,水库能基本满足临安第二水厂日供水10万立方米的需求,是理想的饮用水水源。

2. 水质

净水厂出水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按照《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发展规划》的要求,作为II类水司,其目标水质出厂水浊度应在1NTU以下。

3. 水压

本工程水源为上游水库水,充分利用地势高差,将水厂位于城区西北地势较高的杨岭镇陈家村,整个城区地势也为西高东低,所以原水、清水输水均为重力流输送。根据服务水头要求和临安市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资料,城区接管点位于锦城环城西路给水主干管,接管点地形标高约50m,要求自由水压为25~33m。

三、取水工程设计

1. 取水口位置选择

本工程水源为里畈水库,位于水厂以北,距离水厂约7km,水库坝后尾水前池地势与水厂高差约62m。水库大坝坝下左岸为老电站(已报废),右岸建有里畈水库一级电站,大坝两岸底部均设有出水口,右岸电站上方坝底设有泄洪渠。

一期取水口位于右岸里畈水库一级电站尾水暗渠内,尾水渠与坝下前池连通,在尾水暗渠段设置埋地集水池,自集水池埋设引水自流管,重力流输水至水厂,受电站发电与否影响,取水不稳定,保障性较差。在电站不发电时,必须通过前池引流取水,由于电站尾水暗渠出口较坝下前池池底较高,取水口受前池内水量、水位(前池下侧挡水堰坝较低)和下游电站取水的影响很大,存在无法取得足够水量的隐患。故二期工程确定在前池挡水堰坝中部设置取水口直接取水,提高水厂取水可靠性,保证供水安全.

2. 取水口设计

取水规模为10万m3/d(最高日),水厂自用水系数1.08。

在原挡水堰坝前增设一道挡水堰坝,在堰坝中部设置淹没式自流管取水口,原水管穿越堰坝、河道至左岸,并在管道上设置可调节阀门。一期取水口保留,用作备用取水点。

新建挡水堰坝建于前池原坝上游5m,为取水堰坝,连接左右两岸。坝顶标高较下游原坝低0.30m,坝顶宽0.6m,坝脚宽1.5m,坝高2.2 m,堰坝内部采用M5水泥砂浆砌筑MU30毛石,坝两侧和护坡250厚采用M5浆砌块石,600宽、500厚坝顶采用C20素砼浇筑。堰坝内侧设有宽1.0m、深0~1.0m的集水渠,渠底采用1600宽、150厚C20砼底板,内侧渠壁采用顶宽0.3m、底宽0.6m、高1.0m的浆砌块石挡墙。取水口采用采用DN800自流管,钢管埋设于中部堰坝内,并做好密封止水环。

为防止水库泄洪时,池底的砂和卵石等被推向取水口,在工程建设时清理干净前池中堆积的大量砂石,同时集水渠和集砂坑顶均采用预制板覆盖,板间间隙100,以防止大粒径砂石进入。平常维护时应定期巡视取水口、集水渠,及时清除集砂坑淤积的泥沙。

四、原水输水工程

水厂配水井设计水位标高为115.05m(黄海高程系),取水口至水厂配水井净水头约62m,水头富裕,水厂进出水均为重力自流。

根据现场踏勘,输水管线走向基本上沿一期管线平行敷设,总长7.12公里,并四次穿越河道,采用倒虹管穿越,管径采用800mm,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

五、净水厂总体设计

1. 厂址

厂址位于杨岭镇陈家村第二水厂内,根据预留的扩建用地条件,结合老厂区布局将整个第二水厂平面从功能上分为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附属生活区。二期净水处理构筑物在原一期西侧布置,使已建的生产管理区处于一二期生产区中间,以便于生产管理,附属生活区为已建成区,位于厂前区东侧。

2. 净水工艺流程

根据里畈水库水质特点及出厂水质要求,结合第二水厂扩建用地和第二水厂实际运行经验,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艺流程如下:

配水井+水力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四阀滤池+清水池

六、净水厂构筑物设计

二期工程构建筑物有:配水井、静态管式混合器、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四阀滤池、清水池、回收水池、加氯加药间,其中配水井按10万m3/日设计,加氯加药间只安装二期设备,其余构筑物均按5万m3/日设计。

1. 分配井

由于一期配水井设计不合理,起不到配水作用,同时出流堰堰长较短,堰上水头过大,导致时常溢流。二期新建配水井一座,按10万m3/日设计 。配水井平面尺寸L×B=5.5×4.0m,池深H=8.0m,有效水深7.4m,钢筋混凝土结构。

配水井进水管两根,分别来自一、二期源水输水管,池内采用薄壁堰均匀配水,堰上水头0.19m。堰宽4m。两侧设置堰后出水槽及出水管,分别接至一、二期构筑物。进、出水管间设连通管,必要时可超越配水井。配水井另设溢流管和放空管,在两侧堰后出水槽分别设石灰投加点。

2. 静态管式混合器

管式混合器管径DN900,流速1.0m/S。

3. 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

该池包括絮凝、沉淀两部分。平面尺寸104.4×12m,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二格,设计流量5万m3/日。

折板絮凝池设计絮凝时间20min,总GT值:5.53×104。采用二通道三段絮凝方式,水平折板布置成相对折板和平行折板两种形式,宽度1.6m,折板夹角90°,折板采用不锈钢板制作。

絮凝池总水头损失0.343m,净平面尺寸17.8×12.0m,池深4.85m,平均有效水深4.10m。絮凝池排泥采用ABS穿孔排泥管和电动蝶阀手动控制间歇式短历时排泥,每池设穿孔管26根,双向排泥。沉淀池另设2个DN300放空阀,以便放空清洗。絮凝池后端设配水花墙与沉淀池相连.

平流沉淀池沉淀时间1.5h,水平流速15mm/s。平面尺寸为L×B=81×12.0M,有效水深3.95m,池总高4.35m(包括有效水深、积泥厚度、池超高),每池中设一道导流墙。沉淀池进水采用配水花墙,出口采用不锈钢三角堰指形出水槽,每池设400mm×580mm出水槽6条,每槽长度20m,溢流率200m3/(m.d),堰上水深0.05m。沉淀池排泥采用移动桁架虹吸式吸刮泥机,移动速度0.5~1.0m/min,Lk=12.2m,根据时间设定运行参数,程序控制排泥。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3NTU以下,个别情况下不大于5NTU,控制排泥浓度含固率大于1%。

4. 四阀滤池

设四阀滤池一座,设计流量5万m3/日。滤池总平面尺寸为26.8×23.0m,滤池部分深度4.0m。钢筋砼结构。滤池分十格,双排布置,中间为管廊,单格池面积为32.5m2,总过滤面积325m2,设计滤速7.07m/h,强制滤速7.85m/h。滤料采用单层石英砂均质滤料,滤料粒径范围0.7~1.2mm,滤层厚度1.0m。滤料下设承托层,级配为2~4mm卵石,厚100mm。配水采用短柄滤头配水系统,开孔比1.35%。滤池设计过滤周期24小时,采用单水反冲洗,冲洗强度15L/(m2.s),冲洗历时6.8min。

滤池进水分别由两根DN600钢管将沉淀池出水送至滤池两侧,再由DN300的进水支管将水分配到每格滤池,滤池反冲洗水由洗砂排水槽收集排入排水总槽,然后由DN700排泥管排入回收水池。滤池管廊中共设40个阀门,均采用电动阀门,以便操作及自动化管理。

滤池反冲洗根据出水浊度、池内水头损失和过滤时间三项设定参数程序控制,由PLC控制。滤池表面设超声波液位计,管廊内设水头损失计。滤池反冲洗水由一期已建水塔提供,一格滤池反冲洗水量175.5m3(一期工程滤池为201m3)。由于一、二期滤池的配水系统不同、管路不同,其水头损失有差别,为此在滤池内反洗水干管上加设蝶阀一只,其目的一是调整控制自水塔至一、二期滤池的水头损失差异,二是作为滤池内各格反冲洗阀门检修之用。

5. 清水池

清水池平面尺寸为41.8×34.2m,有效容积5000m3,有效水深3.5m,超高0.3m,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座,半地下式布置。

清水池进水管管径为DN1000,进口设淹没出流堰。池内设置超声波液位计1只。出水管管径为DN1000,清水池出水总管上设置浊度和余氯取样点。

6. 加氯加药间

由于源水属于低温、低浊、低碱度难处理水质,考虑增加石灰投加装置,提高源水pH值。石灰投加量10mg/L(商品重量,纯度90%),石灰投配浓度3%~5%;碱铝投加量20mg/L(商品重量,纯度30%),碱铝投配浓度10%;前加氯量2.5~5mg/L,后加氯量:2.5mg/L。

加氯加药间一期已一次建成,只需增加设备即可。氯库内在填筑原石灰池后,增设漏氯事故处理用漏氯处理装置一套,处理能力Q=1000kg/h(CL2),并将之与氯库分隔成为漏氯吸收间,沟道延伸至氯库内。当氯库发生氯瓶泄漏事故时,接受漏气报警信号自动启动处理装置。另在两组工作氯瓶下各增设1套电子计量设备,可就地显示和信号外传。整个氯库绿化带一侧墙壁下部加装7台轴流风机。

加氯机房增设真空加氯机1台,加氯量为20kg/h。

加药间增设石灰投加装置1套,干投能力1.18t/d。增设石灰投药计量泵2台,1用1备,流量1600L/h,扬程3.0bar,并配套相关的附属设施。增设碱铝投加泵1台,流量430L/h。

石灰投加量根据配水井进水流量和混合池出水pH值控制。

前加氯量按配水井进水流量控制,后加氯量按清水池出水流量和余氯控制。

投药量按配水井进水流量和混合池出水游动电流值控制,并以絮凝池出水浊度作为反馈人工调节。

7. 一、二期管道衔接

临安二水厂规模为10万元m3/d,虽然分两期建设,但管理上应视为一个整体,由于两期工程建设的时间差异,工艺流程和构筑物的选型不同,相应位置的水面高程也不完全一样。为此,在一、二期源水进入配水井后,将两条原水输水管中的流量、水头进行了调整。经配水井后,分成两股水流,分别进入一期斜管沉淀池和二期平流沉淀池。在滤池后敷设连络管,在清水池出水管也敷设一条连络管,使得二个系统得以沟通,便于调配。

8. 回收水池

滤池的反冲洗水量约占生产水量的3~4%,以10万m3/d规模的水厂来计算,每天的反冲洗水量约3000-4000m3,如以年来计算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考虑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应予以回收,尤其对本工程源水不足情况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回收水池容积按滤池设计每格滤池间隔1.2小时考虑。平面尺寸11.35×10.35m,池高3.5m,有效容积200m3,钢筋砼结构,1座。

七、清水输水工程

一期已敷设单根DN800输水管一根,二期建成后最高日供水量达到10万4m3/d,K时=1.6,输水管漏失率1.05,需新增输水管一根。

水厂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为106.20m,即要求输水管线的水头损失不得超过31.2~23.2m。经水力计算和经济比较,从保证供水可靠性和控制投资出发,确定选用DN1000mm,最高日最大时流速1.25m/s,1000i=1.60,水头损失23.0m;最高日平均时流速0.77m/s,1000i=0.62,水头损失8.9m。管材主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田野段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穿越溪流段采用钢管。

管线总长12公里。二期清水输水管结 合一期管线走向布置,充分考虑供水安全性,在一、二期管线间设置两处连通管,以保证其中一段事故时仍有70%供水量。

八、工艺设计特点

1)充分利用地势高差,合理确定厂址,原水、清水输水均实现重力流输送,无需设置一二级泵房,大大减少了工程投资,节省大量能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水厂效益。

2)根据原水水质条件及出厂水质要求,在确定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配置、仪器仪表配置等方面都作了充分的考虑。按照安全、可靠、高效、实用、先进的原则,参照相近水厂的设计并结合现有水厂运行经验,采用水力混合、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四阀滤池和液氯消毒的净水工艺。

3)总结一期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一二期之间的连接协调,有针对性的改进和采取处理措施,妥善解决了相关矛盾,使水厂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一二期之间的互补作用。

4)源水属于低温、低浊、低碱度难处理水质,通过水厂化验室完成对比试验,加碱调节pH值确认具有良好结绒效果后,在设计中增加了石灰投加装置,提高源水pH值,同时选用合理、高效、适用的净水工艺。实际运行中处理效果良好,出厂水浊度大部分时间低于0.5NTU。

一座城池结尾范文第3篇

我爱吃鱼,尤其爱吃鲤鱼。进入秋季,鲤鱼成熟了,吃来还可以补身。鲁菜中有一道很出名,称得上代表作,便是糖醋鲤鱼。成菜头尾上翘,鱼嘴中含上一颗樱桃,通身浇以赤红透亮的糖醋汁。讲究起来,一定用江西青花瓷盘装盛,才衬的住裹浆炸至金黄焦香的鲤鱼。上桌来,还未吃到嘴里,眼、鼻观感已大开,很是享受。此菜不仅滋味十足,卖相也甚是讨喜,有“鱼跃龙门”的意思在。说到糖醋鲤鱼,自然要说到一家旧时济南的老字号,叫做“汇泉楼”。这与谈北京烤鸭就要谈便宜坊、全聚德,是一个道理。在济南,汇泉楼与燕喜堂、聚丰德、九华楼齐名,招牌菜就是糖醋鲤鱼。这家店原在趵突泉南面的江家泉池。老济南人办红事、请客人,最好便是在这里。点上一尾糖醋鲤鱼,图个喜兴,吃个开心。

济南是“泉城”,泉水很多,江家池也是一座。这个名字虽是平民白话,却也有来历。明嘉靖年间,历城(也就是济南)出了一位名仕江浚。因他家世居于此,故称江家池。泉池有四五丈见方,与南邻的醴池一样,都是官家的放生池子,养着许多的锦鲤,由着百姓观赏、供养。 明代晏璧的《济南七十二泉诗》中,有一首鱼池泉,便是写它。“江家亭畔水涟漪,无数金鳞逐浪吹。只恐桃花春浪暖,龙门一跃化天池。”连着江家池,原有一条指南向北的青石街道,名叫江家池街。清康熙年间的一本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写着 “同到江家池上吃了凉粉、烧饼”的字句。可见,至少那时,江家池街已是济南的一处食街了。在街一头的东首,是以贩售酱花生米和包瓜出名的老字号酱园“北厚记”。另一头便是半倚靠着江家池而建的汇泉楼饭庄了。这里的菜大方、正派,因此誉满泉城。婚喜宴请,多半都会选在此处。选在汇泉楼,确是为了吃糖醋鲤鱼了。

地道鲁菜中的糖醋鲤鱼,一定是黄河鲤鱼烹制的,这是在论的规矩。济南城来说,以出自泺口镇的“龙门鲤”为上佳。泺口是旧时济南城的水陆码头。古泺水在这里汇入古济水,所以得名。后来也有将“泺口”写作“雒口”(如今青岛还有一条雒口路)、或是“洛口”的,我以为都讲不通。明代,泺口镇藉着水陆交汇的方便,富贾麇集、车船往来,已是一片繁华。到了清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大清河入海。泺口跟着就变成了黄河要塞,向东直通大海,向西连接鲁南诸城、远达晋豫。更加是贸易兴盛、商铺林立,而糖醋鲤鱼,便在这时候逐渐成为泺口许多酒楼招揽买卖的一道好菜了。汇泉楼把糖醋鲤鱼做成自家的招牌,最早是该在清末。那时候,名厨彭柯由泺口转去汇泉楼掌灶。守着泉池子、因着便利,他便将每日里收来“龙门鲤” 蓄养在江家池内,待那鲤鱼吐尽腹内泥沙,便用泺口陈醋调糖醋汁来烧制,谁知就此一炮打响,红遍泉城。

泺口镇的“龙门鲤”,生于黄河水深处。个大体坚、金翅金鳞、通体透红,鲜美而绝无土腥气。用来做糖醋鲤鱼,却只有那些一尺上下、斤半左右、四鼻长须、脊宽肉厚的才行。按规矩选了鲤鱼,还要选醋。自彭柯始,鲁菜中的糖醋鲤鱼就与泺口陈醋结了姻亲。如今一提陈醋,大都说是山西的好。其实泺口陈醋也极佳。这醋气蕴清香、色如琥珀 、酸而不烈、柔和香醇、稠浓到挂碗,还可以久存。陈放二三十年后,变成厚重的醋膏,可以入得药。凭着陈酿老道、食药兼备,泺口醋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章,也算有国际声誉。

一座城池结尾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仿生城市生态城市,空间形态

 

“卧牛城的传说”对于古城邢台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论文格式。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看,邢台卧牛古城是一座规划营建较完美、特色鲜明、典型的古代彷生城市和生态城市。它的空间轮廓,恰似一头巨型卧牛,它身长(南北)4.5公里、体宽(东西)1.5公里,周身由护城墙和护城河构成,腿蹄是四个水池(牛市坑、靛市坑、扬市坑、霍市坑),心脏部位是一“心脏”形湖泊(中心坑),牛胃部位是一大一小相连的两个水泊(韩家坑、王冒坑),肠道脉络部位是肠街(南长街、北长街)等,牛头部位是南头村,牛角部位是东牛角村、西牛角村,牛尾部位是牛尾河……等。

它傲踞邢襄大地、历经千年沧桑。它的规划营建理念和寓意丰富而深奥,很是耐人寻味,其空间形态可概括为——“头南尾北,颈扬头抑,脊峰耸立,伟岸高卧”。认真体味其身形神态是否可联想为“座北朝南、含胸拔背、颈直头抑、沉肩垂轴”,正在练就和张扬的中国功夫,彰显着“神牛”威仪向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论文格式。同时,体现着生态城市、彷生城市的思想。

“头南尾北”——古城营建中通过规划手法的正确运用,把城市主要功能和生态要素与城市形态进行了巧妙的整合和组织,将维系城市“生命”、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水源水脉、物源物流、风向等要素的流向和功能与“牛”(头南尾北)的新陈代谢、食物消化、吸纳生气的方向和功能取得了完美的统一。比如城区地下水流向恰好是西南向东北流,城区水源补给主要靠南部的七里河、百泉泉区;周流城区的围寨河、护城河等地表河流也基本是南向北流;城区物流方向主要也是南向北,古城的“好南关”历史上一直是最大最繁华的市场,市场是城市的主要物源;城区主导风向是南风和东南风,春夏两季尤为突出(风水势称为“生气”“景气”),水草丰美、空气清新的百泉泉区恰好处在主导上风向等。同时也具有“座北朝南”的含义。

“颈扬头抑”—— 古城规划营建中非常注重城市竖向设计,结合独特的地形,将整个城区规划为有利于雨水排除、防洪防涝的牛背形地势,并且各个部位对应工整。府前南街、北长街南长街和顺德路街区是牛脊(古城东西向分水岭);北大街(南高北低)是牛颈部位,南头村(北高南低)、东牛角村、西牛角村是牛头部位,地面南北坡向是颈扬头抑。同时,“颈扬头抑”的神态体现着“颈直头抑”“含胸”的寓意,体现着“牛城”威仪向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

“脊峰耸立”——清风楼处是牛脊峰部位,该处地面最高,东部向东坡、西部向西坡、北部向北坡、南部向南坡。古城建筑实体的空间布局,基本与上述地势一致,高大建筑向中部集中,如:清风楼(高23.3米)恰似牛城的脊峰,历史上一直是古城的制高点。规划营建中灵活运用 “对景”“框景”“借景” “比例、尺度、对比”等手法,突出了清风楼的高耸威仪、端庄凝重,形成了古邢台八大景之一“郡楼远眺”,府前南街区危楼耸立、空间构图丰富美观,构成古城突出的景观轴。同时,“脊峰耸立”的神态也体现着“拔背含胸”、傲骨挺立、神圣刚毅的寓意。

“伟岸高卧”——古城选址、布局极好。论文格式。城池“高亢、近水”,城区地面比周围高出3--9米,1963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古城也安然无恙。其周围环境可谓“天生丽质”——南部为“百泉”泉区(奥陶系含水层上浮区),西北为“达活泉”泉区(奥陶系含水层上浮区),南为七里河,北为牛尾河,西为“卧龙岗”。四野绿林环抱、泉涌水清、虾跳鱼跃蛙鸣。1950、60年代依然近古。古城布局创造性地运用《周礼考工记》“王宫(府衙北部)踞中、面朝(府衙)后市、左祖(东大寺)右社(文庙)、市朝一夫”“方城”“旁门”等基本形制,引入“仿生城市”思想,营建为比较科学严谨特色突出的“卧牛城”。同时也具有“镇水”的含义。

邢台城的3500年历史基本是在“卧牛城”框架上建设发展的,“卧牛城”是城市的根,它是我国古代营造的较完美典型的“仿生城市”和古典生态城市之一,并且其轮廓、遗迹、地名保存较完整,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它应该是构成邢台市城市特色和申报邢台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要素,其规划营造思想、方法等很多方面仍然值的当今城市规划建设者们借鉴、学习和研究。我们应该十分珍惜这一先天条件,注重城市文脉延续,注重牛城形态、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卧牛城”必将会在我们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壮大和升华,必将大大提高邢台市城市的品位。

一座城池结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湖光农场;园林景观;设计

1 设计方向及原则

1.1 设计方向

湖光农场场部是未来场区人流视线汇集的重点区域。设计延续农垦、农场历史文脉,追求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小城市中心区氛围,进行高标准、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以展现融汇农垦特色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于一体的新农垦小城镇风貌。

1.2 设计原则

1.2.1 充分挖掘湖光农场的文化积淀、人文底蕴和城镇形象要素,建设新的富有农垦特色的功能新区,以引导城镇中心区新型和现代化景观的形成,改善人居环境。

1.2.2 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对现有生态景观要素的维护,通过地区景观特征的整理挖掘,讲生态环境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城镇空间形态中,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2 设计方案

2.1 设计概念

以现代的手法展现农垦新风貌,以农垦历史与未来发展组成文化的脉络,使设计不局限在单纯的形式上,而是将农垦的形象融入到景观之中。

2.2 设计主题

湖光新貌、农垦文化、湖光山色。

2.3 结构网络

“两纵轴、一横轴”,分成三个区域。

2.3.1 湖光新貌:设计场地位于场域中心地带,为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及景观节点位置,设计展现新时期农场城镇面貌,兼具城镇广场的功能。以大方简洁、富有现代气息的设计手法为主。

2.3.2 湖光文化:以将军广场为主要景点,场地讲述王震将军与农垦、湖光的光辉历史。展现农垦的文化,具有纪念、办公的功能。以庄严、规整、稳重的设计手法为主;

2.3.3 湖光山色:绿地景观区域,同时兼具接待、休闲功能。以自然、轻松的设计手法为主。

3 总体规划设计与分析

3.1总平面图

图1

3.2 景观功能分区

3.2.1 湖光新貌

场部西面和南面区域,与城市道路相接。以城镇形象标识、群众休闲娱乐为区域主要功能。

3.2.2 湖光文化

场部办公楼前区域,为方形硬质铺装场地。以纪念、景观标识为区域主要功能。

3.2.3 湖光山色

范围为办公楼到招待所整片区域,面积较大。以接待、展示、休闲为区域主要功能。

3.3 景观主要节点及视线分析

3.3.1 景观焦点

场部办公楼、将军雕塑、入口广场

3.3.2 主要景点

招待所、生态停车场、山顶凉亭广场、文化展廊、办公楼前特色花坛、城镇小广场

3.3.3 主要景轴

景观焦点连成一线,形成主要景观轴,凸显出场部三大景区的景观主体。场部办公楼、将军广场、入口广场处于高、中、低三个层次,互为借景,互相映衬,相辅相成。

3.3.4视线分析

景观主轴与周边主要景点形成了景观次轴。整个场部以点(景点)、线(景观轴)构成面(场部整体),使场地景观有了整体性与序列性。

4 区域景点介绍

4.1 南入口水景广场

4.1.1 景观元素

跌水水池、拼花铺装、树阵、景墙

4.1.2 主要植物

乔木:加拿利海枣、油棕、圆柏

灌木:变叶木、大叶红草、金露花

地被:蔓花生、大叶油草

4.1.3 设计构思

于人流最主要出入口设置广场,作为农场标识,跌级水池为场地带来“水”与“声音”的元素使广场成为视线的焦点。

4.2城镇新貌广场

4.2.1 景观元素

梯级景观道、现代景墙广场、广场中心花坛、树池座凳

4.2.2 主要植物

乔木:加拿利海枣、油棕、橡胶榕、复叶栾树

灌木:花叶良姜、红木球、杜鹃

地被:大叶油草、蔓花生、假金丝马尾

4.2.3 设计构思

有一定坡度的景观道径直通向广场,增加了节奏感,衬托广场成为视觉焦点。

4.3 城镇新貌广场

4.3.1 景观元素

梯级景观道、现代景墙广场、广场中心花坛、树池座凳

4.3.2 主要植物

乔木:加拿利海枣、油棕、橡胶榕、复叶栾树

灌木:花叶良姜、红木球、杜鹃

地被:大叶油草、蔓花生、假金丝马尾

4.3.3 设计构思

有一定坡度的景观道径直通向广场,增加了节奏感,衬托广场成为视觉焦点。

4.4 休闲活动大草坪

4.4.1景观元素

草坪边缘跌级、毛石砌体

4.4.2主要植物

乔木:复叶栾树、橡胶榕

地被:大叶油草、假金丝马尾

4.4.3设计构思

宽阔的草坪提供广阔休闲的场地,在场部与城市道路间形成了缓冲。

4.5 将军广场

4.5.1 景观元素

将军雕塑、广场中心拼花铺装、水景大道

4.5.2 主要植物

乔木:加拿利海枣、油棕、南洋杉、圆柏

灌木:大叶红草、金露花、金脉爵床、变叶木

地被:台湾草、冷水花

4.5.3 设计构思

方形广场显得大气庄重,堆坡使广场与周边环境有明显高差,重点突出广场中央黄震将军雕塑。对称规则的设计手法配合场地性质。

4.6 文化展廊

4.6.1 景观元素

玻璃展板、座凳

4.6.2 主要植物

农垦主要经济作物(橡胶、剑麻等)

4.6.3 设计构思

双边展廊一边设置展板,一边设置座凳。展板展示农垦文化,座凳设置可使人休息同时了解农垦文化,透过展廊玻璃,可看到展廊外种植的农场主要经济作物。

4.7 河卵石散步道

4.7.1 景观元素

卵石铺装、造型土坡、造型绿篱、乔木列植

4.7.2 主要植物

乔木:菩提树、圆柏

灌木:大叶红草、龙船花、金露花

地被:大叶油草、玉龙草

4.7.3 设计构思

河卵石散步道位于居住小区与行政区交接位置,散步道的设计形式对行政区与居住小区起到分隔识别的作用外,多条横向小园路也为人流进出提供了方便。

4.8 招待所

4.8.1 景观元素

花坛、湖光大草坪、木栈道、层级灌木

4.8.2 主要植物

乔木:无忧树、黄槿、大花五桠果、加拿利海枣

灌木:金脉爵床、变叶木、红继木、花叶鹅掌藤、花叶良姜、龙船花

地被:台湾草

4.9 山顶凉亭广场

4.9.1景观元素

花架廊、凉亭、铺装广场

4.9.2主要植物

乔木:橡胶林、黄槿、大花五桠果、无忧树、南洋杉

灌木:龙船花、彩叶竹芋、花叶良姜、大红花、紫藤

地被:长春花、台湾草、大叶油草

5 结语

本项目设计于2011年9月份完成,单位设计人员都一起参与。在不同管理部门之间要取得共识,协调许多工程接口问题,有一不定的难度,方案经多次调整,最终确认。项目施工完后,湖光农场场部领导对本项目园林景观设计非常满意,湖光农场作为广东农垦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该项目很好地发挥其示范作用,改善农场环境生态系统,提升垦区整体形象,构建和谐垦区,创造了一个优良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彭文惠,结合艺术传承与休闲旅游的创意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全区景观及附属服务设施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1,(12).

[2] 周琳洁.华南乡土树种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期刊更多

艺术工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教育厅

青岛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星火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