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万用表实训总结

万用表实训总结

万用表实训总结

万用表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员工结构日趋合理

公司自2月份成立了人力资源中心以来,打破了全民工、集体工、劳务工、临时工的用工概念,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竞争机制,对各单位所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

1、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继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公司总经理。又通过在建设工程总公司范围内竞聘,聘任了公司副总经理、四部一室主任、分公司经理15人。通过在公司内外部参与竞聘,使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2、打破员工身份界线,优化配置了人员。公司成立人力资源中心后,逐步实现一个以长期劳务合同为主,短期劳务合同为辅,临时合同为补充的劳动用工体系。除管理人员外,对剩余的全体员工全部进入人力资源中心管理,按照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人员需求与之签订上岗合同。

3.公司人员结构日趋合理。公司现有员工558人,其中:全民职工261人,代培工1人,集体工88人,劳务工128人,临时工80人。其中:机关63人,安装分公司136人,路桥分公司39人,防腐分公司32人,恒达分公司88人,运输分公司98人,建筑分公司8人,嘉胜分公司6人,租赁分公司37人,人力资源中心51人(其中:借调和单干23人),通过双向选择,已有507人分别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目前公司人力结构日趋合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65人,中级职称15人,技师5人,电焊工、管工、驾驶员、机械手、修理工等主要工种241人。公司员工日趋年青化,充满了活力,年龄在21-40之间的有488人,占总人数的84%。

二.推陈出新,认真搞好人事劳资工作

1.对公司人事劳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根据公司原人事劳资业务流程,结合有限公司实际,对我公司人事劳资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包括人事劳资部岗位职责、人力资源中心的岗位职责、人员调动手续、员工考勤制度、员工工资奖金发放、公司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并编制了工作制度6个,下发文件4个、公务通知6个,使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精干高效。

2.认真做好员工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工作

面对公司生产人员分散,工资发放有一定困难,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保证将工资和奖金及时发放到每一位员工的手中。

20**年共发放工资442.3万元,其中:机关59.8万元,安装分公司122.8万元,路桥分公司34.5万元,防腐分公司32.6万元,恒达分公司70.6万元,运输分公司45.1万元,建筑分公司8.6万元,嘉胜分公司8.3万元,租赁分公司35.4万元,人力资源中心24.6万元。

20**年共发放奖金588万元,其中:机关62.4万元,安装分公司195万元,路桥分公司60万元,防腐分公司48万元,恒达分公司115.7万元,运输分公司34.1万元,建筑分公司13.2万元,嘉胜分公司6.6万元,租赁分公司49.4万元,人力资源中心3.6万元。

3.认真做好员工工资的套改工作

根据总公司的要求,20**年我们对员工工资进行了两次套改。由于公司重组整合,历史原因多,工资套改难度大,问题多,我们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使员工得到最多的实惠。第一次补发工资7.1万元,第二次补发工资39.5万元。

三.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了合理的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的优势,公司以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突出对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与奖惩,并加大对第一责任人的考核与奖惩力度,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与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全面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主要办法是经营放开搞活,绩效考核挂钩。

考核时以各责任单位和部门的工资(费用)总额为主要依据。工资总额是基础工资、技能工资(操作层)、岗位工资(管理层)和效益工资以及各种福利性补贴之和(部门为管理费用),工资总额都将与所取得的绩效完全挂钩,硬性兑现。公司全年核定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润2550万元,工资总额842万元,费用总额714.6万元。考核分有经营指标单位的考核、各部门的考核、公司承包单位的考核和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对公司领导班子实行风险抵押金政策,共收风险抵押金116万元。

四.认真处理好人事关系,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

为了正确处理好人事关系,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我们积极加强与各部门、各分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员工的新情况、新动态,保持员工队伍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保持稳定,有什么重要事情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使人力资源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最好的保障作用。

1.加强人力资源中心人员的管理。对公司人力资源中心的人员进行“双向选择,择忧录用”,并认真作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广大员工自觉改变从业观念,自觉提高技术业务水平,通过达到一定技能而选择不同的岗位。今年公司558人中已有507人分期分批走上不同的工作单位,剩余的人员也分别从事单干或到派出所、焊考办等单位从事短期性工作。

2、做好集体工的稳定工作。集体工是我公司的主要力量之一,对88名集体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作出现多次反复,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咨询,细致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虽然最后没有人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但通过做工作,沟通了大家的思想,稳定了大家的情绪,缓解了员工的矛盾。

3、做好劳务合同工的续聘和新聘工作。对公司符合条件的128名劳务合同工进行了续聘,并解聘了7名长期不在岗且又未报过到的人员;对符合转劳务合同工条件的50多名临时工进行了摸底,并完成了向总公司、勘探局申报、审查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建工总公司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为我公司下一步的工作储备了人员力量。

4、对长期不在岗员工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共有37人长期不在岗。经过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现办理内部待岗9人,协议离岗5人,还有一部分人员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总的来讲,通过以上的工作使公司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工作作风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自觉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竞争的良好局面。

五.认真抓好员工培训,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我们给员工创造了继续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培训的机会。公司自成立人力资源中心以来,一方面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感觉到压力大了,学技术重要了,使工作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员工对自身业务水平、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愿望更加迫切,很大一部分人员提出了培训和转岗的要求。公司根据工作实际,分别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使一些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些员工重新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

为了抓好培训,公司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20**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单位。今年共完成的主要培训项目有:管理人员培训、科级干部项目经理培训、转岗焊工培训、预算人员培训、财务人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文秘宣传培训、人事劳资培训、焊工培训、管工培训、煨弯工培训、职工技能鉴定培训等,培训主要以脱产和半脱产的形式进行,培训人员达216人,员工培训率达到38.7%。

六.建立了新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原薪酬多年来一直执行原长庆石油勘探局劳动工资管理办法和标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体制的要求。根据公司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公司自整合重组开始,就对薪酬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引导。公司专门成立了薪酬改革领导小组,对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进行改革。经过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对整个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时坚持了按劳分配,定岗定薪;坚持了公平性,激励性;坚持了全面改革、兼顾历史;坚持了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目前整体设计方案初稿已经拿出来,有望经过董事会审批后,明年贯彻实施。

七.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工作思路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要请上级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工作思路上需要进行改进,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并加以贯彻实施。特别是在处理人事关系上工作方法还需要灵活多样,避免各类矛盾的产生。

2.需要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为公司储备各类人才。同时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3.爱岗竟业的精神还不够,需要对本部门工作人员在这方面进行灌输和引导。

面对明年的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加强人事劳资工作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2.随着新的薪酬和绩效体系的出台,宣传贯彻实施是明年的工作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薪酬和绩效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二是员工定岗定员工作,三是员工级别认定工作,四是工资套改工作,五是绩效考核工作。

3.对内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外积极和外部单位合作,建立适合我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储备库,为公司生产经营储备各类人才力量。

4.继续学习“罗文精神”,树立为公司高度忠诚,爱岗竟业,顾全大局,一切为公司着想,一切为大家服务的思想。特别是要热情为基层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公司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增砖添瓦。

5.加强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团结协作,创造人力资源最美好的环境,去掉员工不和谐的音符,发挥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使公司逐步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团队。

附件:

附表1:**有限公司员工结构及动态分布表;

附表2:**有限公司员工结构图;

万用表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狂野”为你整理了这篇市人社局2020年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人社局2020年工作总结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突出就业优先,大力实施稳就业25条、保居民就业24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求职需求、用工需求、培训需求、问题诉求、政策落实“五张清单”。截至9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1万人,预计全年完成1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面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发放职业培训、社保、岗位、一次用工、一次吸纳、就业见习、就业扶贫车间补助等各类补贴1.1亿元,全力稳企业稳岗促就业。开展小微企业“创贷+商贷”试点,共为1.2万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28亿元,同比增长254%,带动就业4.1万余人。实施“互联网+职业培训”和百日免费线上培训专项行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8.8万人。建立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保障制度,开展“战疫情、保复工、稳就业”网络招聘、“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服务活动,打造了企业求职者对接服务平台。3月4日,中央《新闻联播》以“破解用工两头难,实招硬招稳就业”为题,报道了我市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援企纾困取得积极成效。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共为符合条件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27.19亿元(其中,免征中小微企业社保费24.02亿元),预计全年可减免社保费32.53亿元。实施稳岗返还“扩围提标”,累计为11479家企业落实稳岗返还资金1.74亿元,惠及职工42.13万人,返还金额接近2019年的3倍。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300余万元,支持企业以训扩岗、以训稳岗。

社会保险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50万人(其中离退休9.77万人)、138.75万人(其中退休31.33万人)、71.75万人、108.17万人、552万人。建设领域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全部实现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连续1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资160.3元,惠及39.76万名退休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实现“静默”认证。

万用表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200*年上半年,按照中央六部委及重庆市关于做好20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部署安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为目标,研究制定了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定点培训基地,督促、指导各培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阳光工程培训的政策和意义,造大声势,让广大农民了解、参与阳光工程培训。截止6月25日,全区已举办焊工、电工、电子维修、计算机操作、建筑工、美容美发、厨师、手工工艺、餐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36期,共招收农村学员2108人。现已结业1597人,转移就业1574人,在培511人。发放培训“代金券”26.433万元,审核财政补助资金报帐48.139万元(其中200*年发放的代金券28.015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为进一步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区划调整归并后,调整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变动的成员,并根据各成员单位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将扶贫办、移民局纳入阳光工程成员单位,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了“阳光工程”的领导,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抓制度管理汇编。自2003年“阳光工程”在我区实施以来,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大,急需规范、完善管理。因此,根据国家六部委和重庆市对“阳光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年上半年狠抓了本区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招投标办法、基地认定办法、代金券发放及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编制,以规范相关部门和定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工作,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3、抓培训计划及方案制定。根据重庆市“百劳、阳光工程”要求,结合万州区工作实际,拟定了《万州区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培训10000人,重点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并上报重庆市劳务办、阳光办。同时,向各培训学校下发了《万州区关于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意见》。

4、抓培训基地建设。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培训基地认定继续实行招投标的形式,由办学单位申请,并按照《2005年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规定和程序,参照去年阳光工程培训检查验收的情况,经劳务办、阳光办组织评审小组实地踏堪调查、评审,择优确定了万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等28所培训机构为2005年“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其中:新增培训基地7所。

5、竞标分解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任务。根据定点培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训能力及输出渠道,结合区委、区府着力打造“三峡缝纫、万州保安、万州电焊”三大劳务品牌的构想,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标,劳务办、阳光办领导小组评标、定标,报区政府核定,将8130人、41个工种的“百劳、阳光工程”示范培训任务指标分解到了28所定点培训基地。

6、抓培训质量管理。首先是及时与各定点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督促培训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就业”的同时,建立规范的培训台帐、转移就业台帐和资金使用台帐。其次是严格参培学员的身份审查。只能是持重庆市境内户口、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学员,有身份证的出据身份证复印件,没有身份证或身份证过期的由当地派出所出据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和户口复印件,以此界定学员身份,为发放代金券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到培训现场发放代金券,严禁冒领、代领。四是坚持培训月报制,每月30日前向各承培学校收集《“阳光工程”培训进度月报表》、《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情况统计表》,并按时上报重庆市阳光办、全国阳光办。

7、抓宣传引导。一是利用“科技赶场”、“送科技入户”,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一批转移就业、“劳务致富”的学员典型,使他们的先进事迹产生示范效应,扩大“阳光工程”培训的影响力。三是抓阳光工程专栏、板报,引导农民如何报名、学什么、学后去向、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四是组织承培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推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上新台阶。半年来,累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明白纸3.6万余份,组织召开培训研讨及经验交流会2次,编发简报3期,建立跟踪服务卡40张。

三、存在的问题

1、培训资源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大的拳头或品牌。

2、招生困难。万州区虽有农村劳动力85万,急需转移的13.5万人,但农民意识不到位,注重眼前利益,宁愿下苦力、打短工、挣现钱,也不愿交钱、化时间参加培训学一技之长,“要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转移就业难。承培学校一般按照所接用工需求订单来组织招生培训,但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向外地转移安置时,部分农民“故土难离”,不愿输出到外地务工,而本地二、三产业容纳量有限,造成转移就业安置困难。

4、培训收费困难,经费不足。万州属贫困山区,农民意识差,还处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初期,向农民收取培训费十分困难。各承培学校为完成培训任务指标,只好采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免费”培训。但财政补助资金每人每期不足200元,远远不能支付技能培训所需费用,导致提高培训质量难度大。

5、宣传报到力度不够。各承培学校在“阳光工程”培训中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涌现了大批培训就业致富的学员典型,但在宣传、报到上较保守,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致使“阳光工程”培训效果和影响不显著。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大力开展培训,加快培训进度。今年区阳光工程计划转移培训10000人,目前才培训2108人,与完成全年任务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下半年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培训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完成任务困难的承培学校任务指标,确保全年培训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2、继续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监督承培学校建好培训台账和转移台账。培训台账一定要说明农民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转移台账要说明农民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便于检查和核实。

3、强化培训质量。“阳光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更是“德政工程”,重点抓好转移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使参训人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

万用表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近十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渐完善,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我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4.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旅游业生产总值3.32万亿元,占GDP总量4.88%,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7911万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人才的匮乏以及旅游教育供需矛盾的突出。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旅游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偏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关数据显示,每年院校向社会输送的旅游专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很大比例的旅游从业人员接受专业教育培训不足,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难问题。本文从分析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我国继续教育现有体制,提出关于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的思路与对策。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本文所称之旅游从业人员泛指在旅游行业工作的一线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旅游行政管理干部,旅游研究人员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一、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一)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现状

在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一般包括资格类培训、技术等级类培训和适应性培训。培训组织者一般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从业人员参与培训的形式包括两种:一是单位内部组织培训,以入职条件或者工作任务免费参加培训;二是为了进入旅游行业或者获得某种等级资格,自筹经费参加有关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

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岗位培训441.5万人次。其中,资格类培训39.2万人次,技术等级类培训50.5万人次,适应性培训351.8万人次,适应性培训占培训总人次近80%。同样,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培训人次也存在较大差异,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达到272.3万人次,占培训总人次60%以上,旅游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以及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培训规模相对较小。此外,不同职务级别的从业人员培训人次也存在较大差异,一线服务人员培训达到294.4万人次,占培训总人次近7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类型比较单一,行业内的资格认证体系尚待完善,从业人员入职以后的技术提升受重视程度不够。此外,旅游饭店企业相对来说具备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旅行社以导游资格类培训为主,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以及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对岗位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另外,在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人次相对较少,受重视程度不够。

此外,笔者在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酒店以及旅游餐饮类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交谈中发现,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有专门经费投入,培训是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持续、有层次、系统的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单靠企业的力量难以完成。

(二)我国旅游从业人员成人学历教育现状

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还包括成人学历教育。目前,我国成人学历教育有四种类型:成人高考、高校网络教育、自考、开放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的学习形式为业余学习。旅游从业人员自筹经费参与学习的比例较大,部分旅游企业对员工给予经济支持。

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学历教育34万人。其中,中等教育14.4万人,高等教育19.6万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成人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规模形成鲜明对比。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以后实际提升学历的人数所占比例非常小。同时,企业对于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提升的重视程度以及实际投入相对较少。

二、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研

为了了解旅游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笔者于2016年4月向某知名旅游培训中心参训人员以及旅游酒店、餐饮企业、旅游交通企业从业人员发放问卷共计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2份。近70%的受访者学历在大专或者大专以下,约63%在年龄在25岁以下,约59%从业年限在3年以内,受访者主要为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以及旅游交通企业从业人员。

在被问及是否愿意提升学历时,约8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在被问及产生提升学历想法的动因时,约51%的受访者表示来自工作晋升或职称评定等刚性需求,约17%的受访者表示来自转行的需要;在被问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时,约7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网络学习和线下辅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约45%的受访者更喜欢“以线下面授为主,同时有配套的网络课程”,约26%的受访者更喜欢“以网络学习为主,一学期参加几次线下辅导”,约20%的受访者喜欢 “全部面授”; 在被问及学习或培训的重点时,“专业技能或服务技能”被选择的频率最多,占约82%,其次为外语应用、管理技能和理论知识。

调查结果初步显示:旅游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明显,对于学历教育的需求明显存在,而参与学习的动因主要来自外部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刚性特征。另外,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旅游从业人员也表现出对于面授的偏好,但是网络学习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和新型学习模式,也被广泛认可。从继续教育的内容结构上来看,旅游从业人员表现出明显的务实倾向,认为技能类教育培训仍然是重点。

(二)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形式以业余学习为主,分为岗位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举办者以企业为主,院校的参与度不高,院校与行业企业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合作不够深入,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规模有限,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2015年,我国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7911万人,但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总量仅为475.4万人次。因此,教育培训供给存在很大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旺盛。一方面,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存在年龄小、学历低、职业生涯短暂、流动性强等特点,已经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笔者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多数旅游从业人员主观上存在接受继续教育的强烈意愿。因此,加大力度,扩大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规模,对于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目标不明晰,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征明显,职业生涯短暂。有关数据显示,旅游企业员工流失率比其它企业员工流失率平均高10-20%。旅游企业在组织岗位培训时,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培养目标不明晰,把注意力集中在员工技能培训上,缺乏“分层递进”的人才梯队培养思路。基层员工缺乏上升空间,中层管理者的教育培训不足。另外,院校提供的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大同小异。总的来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3.培养内容和方式过时,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及解决工学矛盾。目前,很多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手段和激励机制,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有限。此外,旅游管理类成人学历教育由于规模不大,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学历教育对于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重要性,培养内容和方式缺乏针对性,对从业人员缺乏吸引力,也不能充分解决旅游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工学矛盾问题。

三、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创新思路

(一)理念创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尚未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完善机制。笔者认为,要想突破现状,解决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理念创新应该先行。目前,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旅游行业组织和各类院校在面向从业人员组织继续教育活动以及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时候互动和联系较少。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缺乏整体的设计。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紧靠单方力量是不够的,因此,突破传统的教育培训观念,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主办、企业参与的立体化继续教育体系,是实现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的首要环节。

(二)内容创新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多数从业人员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关注最多的为“专业技能和服务技能”。同样,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也以面向一线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为主。但是,在旅游业界看,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与素质仍然饱受诟病。究其原因,传统的培训较为重视知识和经验的传授,而较为忽视从业人员“软性技能”的培养,比如沟通技巧、应变能力、营销技能等。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培训内容应吐故纳新,与产业发展的新形态紧密结合。因此,重视“软性技能”的培养以及与产业新形态的融合是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方面。

(三)方式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以往的培训方式对时间、空间的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符合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征。笔者在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研中发现,尽管从业人员更认同面授的教育培训形式,但对于网络学习也表现出相当的认可度,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受欢迎。因此,教育组织者和提供者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针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征,打造在线学习以及移动学习平台,使面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可学。

(四)体系创新

万用表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是柳州市科技局以柳科综字[XX年]8号文件下达给我们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并以XX年010601-5号签订了《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

2、总体目标

XX年-2010年间,在我县重点建设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通过建设,达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3、主要建设内容

⑴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示范村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把示范村建设成科普培训基地;

⑵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试验、示范。

兴贤村:以桑蚕、甘蔗、水果为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畜牧业。

雨卜村:以农家旅游为主导产业,发展以养猪业为主的种养事业。

4、课题实施村概况

兴贤村,辖7个自然屯,共有426户,人口1762人,劳动力850人,水田580亩,旱地2321亩,林地面积1100亩,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213元,是一个以种桑养蚕、甘蔗、水果生产为主要收的行政村。

雨卜村有7个自然屯,共有350户,总人口1410人,劳动力933人,耕地面积894亩,林地面积1045亩,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1718元,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毛竹和养殖业。

5、课题实施概况

两年来我们组织科技人员下乡 83人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人数1353人次,免费赠送技术资料1000份、科普光碟40张。项目范围总899产值万元,毛利440万元。

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二、计划进度及实际进展情况

按照XX年010601-5课题实施合同要求,XX年.1-XX年.6 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项目工作方案,开展项目调研、进行基础材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XX年.8-2010.12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创建阶段,2010.11-2010.12为项目材料撰写及实地验收阶段。

通过两年的实施,基要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考核指标任务,现将完成指标情况分述分下。

1、雨卜村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

表一:雨卜完成指标情况表

指标内容完成情况

实用技术培训

畜 牧 业

毛 竹 低 改

竹木加工效益(万元)

农民人均收(万元)

养 猪(头)

养 鸡(只)

养 鸭(只)

产 值(万元)

面 积(亩)

产 值

(万元)

指标任务

400

800

XX0

10000

40

3500

40

20

1890

实际完成

457

812

XX0

10050

194

3500

63

400

1950

完成(%)

114

102

102

105

485

100

158

XX

104

⑴指标一:成立科技培训中心,培训农民400人,到2010年,获得绿色证书的人员要占全村有效劳动力的15%以上。

相关期刊更多

电工材料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显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西铁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