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精系统

集精系统

集精系统

集精系统范文第1篇

关键词:ADS1259;PGA28;采集系统;高精度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领域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模数转换器作为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桥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D转换器的分辨率和转换速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应用场合的限制。ADS1259是专为满足工业过程控制、精密仪表及其他精确应用的需要而设计,通过与可编程信号放大器PGA280相组合,即可形成一款能够对各种各样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高分辨率、高准确度测量系统。本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直接设置仪表放大器PGA280的放大倍数,采集不通范围的直流微弱信号,转换精度达到24位无误码。本系统适用于对各种各样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高分辨率、高准确度测量系统。

1主要特性

ADS1259是一款高线性度、低漂移、24位高精度模数转换器。该转换器具有4阶固有稳定调制器,因此具有优良的噪声和线性特性,该调制器的输出与片上数字滤波器联合使用;数字滤波器可通过编程选择不同的滤波方式,同时具有校准引擎。ADS1259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为-40至+105℃,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精密仪表及其他精确应用的场合。

ADS1259的主要特性如下:

1)高分辨率:24位无数据丢失;

2)高精度:积分非线性(INL)为0.4ppm;

3)低温度漂移:基准漂移为2ppm/℃,增益漂移为0.5 ppm/℃,失调漂移为0.05uV/℃;

4)低噪声0.7 u VRMS(在60SPS数据速率条件下);

5)输出速率可调:10SPS至14kSPS;

6)同时50/60Hz抑制(在10SPS数据速率条件下)

7)单周期稳定

8)内部振荡器

9)过量程保护

10)带有串行外设接口(SPI);

11)低功耗:13mW

2引脚说明

ADS1259采用SSOP-20封装,引脚排列图如图1所示。

ADS1259主要引脚功能说明如下:

AINP、AINN:正、负模拟输入端;RESET/PWDN:掉电输入、复位输入,低电平有效;START:开始转换输入,高电平有效;SYNCOUT:同步时钟输出端;CS:片选输入;SCLK:串行时钟输入;DIN、DOUT:串行数据输入、输出;DRDY:数据转换好完成标志位,低电平表示数据转换完成;XTAL1/CLKIN:当选用内部振荡器时,此引脚接DGND,当选用外部时钟时,此引脚为外部时钟输入,当选用外部晶振时,与XTAL2联合使用;XTAL2:当选用外部晶振时,与XTAL1联合使用,否则悬空;BYPASS:电压旁路;DGND:数字地;DVDD:数字供电电源;REFOUT:2.5V参考电压输出;VREFP、VREFN:正、负基准输入;AVDD、AVSS:正、负模拟供电电源。

3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ADS1259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调制器、可编程数字滤波器、校准引擎、过量程保护、时钟发生器、控制器及SPI串行接口等组成。

ADS1259的调制器是一个高性能、固有稳定的4阶-∑调制器,该调制器将待测差分输入信号VIN(其中VIN=VAINP-VAINN)与基准电压VREF(其中VREF=VVREFP-VVREFN)相比较,输出经可编程数字滤波器滤波和校准能变成高精度的数字输出。ADS1259通过设置寄存器CONFIG1 [7:6](FLAG位和CHKSUM位)来决定是否输出过量程检测结果和校验结果,当CONFIG1 [7:6]=11时,输出结果为32位数据,后8位为校验和CHECKSUM,并且CHECKSUM的最高位代表是否过量程标志位;当CONFIG1 [7:6]=01时,输出结果仍为32位数据,后8位为校验和CHECKSUM,此时无过量程标志位;当CONFIG1 [7:6]=10时,输出结果为24位数据,最后一位BIT代表是否过量程标志位,无校验和;当CONFIG1 [7:6]=00时,输出结果为24位数据,此时无过量程标志位和校验和。

ADS1259芯片的基准电压可以选择芯片内部产生2.5V的参考源或者外接参考源,如果设置2.5V电压输出,则需要在REFOUT和AVSS两引脚间接1uF电容;基准电压采用外接参考源时,需要在VREFP和VREFN两引脚间接1uF电容。数字滤波器有两个级联的滤波器组成:一个五级sinc滤波器和一个可编程选择的滤波器。ADS1259的主时钟可以由外部晶振、外部时钟发生器或内部时钟振荡器提供,如果主时钟由一个外部晶振产生,在PCB布线时,晶振应该尽量地靠近ADS1259。

ADS1259有两种控制方式控制芯片启动和停止转换:1)通过START引脚控制,上升沿有效,表示启动AD数据转换,知道DRDY引脚来下降沿才表示转换结束,低电平表示停止工作;2)也可以通过发送START和STOP命令来控制ADS1259。

图3为本文设计的基于ADS1259的高精度采集系统电路。

ADS1259是高精度的AD转换器,为了得到最佳的转换结果,在应用期间要注意电路和印刷电路板设计。要为ADS1259提供高精度、低噪声、低温漂的基准电压,或者由芯片内部提供基准电压。在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的输入端一般要并联一个旁路电容和一个去耦电容,防止电源波动对ADS1259的性能造成影响,注意电容要尽量靠近引脚。模拟电源地和数字电源地应采用单点连接,避免模拟地和数字地之间有电压存在。另外,在使用ADS1259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分别供电,并且模拟地和数字地单点连接;2)为ADS1259选取高质量的基准电压源,基准电压源的噪声和漂移都会影响采集系统的性能;3)应将输入端前的RC滤波器尽可能地靠近ADS1259,降低干扰;4)如果采用外部晶振,也要靠近ADS1259,晶振典型值为7.3728MHz,接入电容为18pF;5)PCB布线时,信号走线尽量不换层,减少干扰;6) 在设计电路板布线时,应尽可能地让差分信号两条线长度相等,元器件尽可能靠近,防止电磁干扰。

为了提高采集信号的质量、有效去除环境造成的噪声干扰,将前端信号通过前端滤波网络送入仪表放大器,接入方式采用差模输入方式。PGA280是一款高精度,具有数字可控制增益和信号完整性测试能力。该器件拥有低失调、接近于零的失调以及增益漂移、优异的线性度,并且几乎没有1/f噪声,并提供了出色的共模及电源抑制性能。PGA280可以通过编程使两个差分输入信号交替放大输出,还可以通过设置GPIO口来扩展功能。

PGA280输出的差分信号经过RC低通滤波器进入ADS1259模数转换器,R1和R2两个电阻尽可能靠近ADS1259,外接7.3728MHz晶振。基准参考电源对数据转换有直接的影响,低噪声、低温漂和高精度的基准参考电压源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选用REF5025作为参考电压源,3ppm的低温漂、0.05%的高精度和3μV/ V的低噪声,能很好的提供了基准参考电压。

仪表运放PGA280和ADS1259都是SPI接口,控制器可以通过CS_AD和CS_PGA选择通信的器件,首先拉低CS_PGA来配置PGA280的寄存器,设置放大倍数和选择通道;再拉高CS_PGA,拉低CS_AD来对ADS1259进行初始化设置,主要设置CONFIG0~3三个寄存器。

4结束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

ADS1259的高精度采集系统。为满足ADS1259的采集范围要求,该系统借助可编程增益仪表放大器PGA280实现输入微弱信号的差分放大以及噪声信号的有效抑制。经实测,该系统具有线性度高、漂移低、低功耗等一系列特点,是高精度采集处理的一种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笮

参考文献

[1]何健,胡焱,周超.24位A/D转换器及ADS1255及其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 1036-1040.

[2]曾峰,巩海,曾波.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柯新花,卢宋林,许瑞年.一种使用的高精度ADC测试方法[J].核技术2008,31(5):52-56.

[4]薛贵挺,王彦文.ADS1258在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10(4):15-17.

集精系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洗煤厂;浮精煤;系统改造

1存在问题

1.1滤饼水分高

七洗厂实际生产中真空泵的真空度仅0. 02Mpa,由于真空度不够,不但严重影响过滤机饼水分,导致滤饼水分达到30%以上,而且真空泵循环不中固全含量变高,导致设备磨损严重。

1.2滤液浓度高,粒度细

七洗厂过滤机的滤液浓度一直在120g/1左右,并且通过对过滤机的滤液和原矿进行小筛分试验(见表1),结果分析,滤液中-0.125mm级含量比原矿中的高5.64%。由于滤液浓度高,颗粒细、密度小,加之剩余药剂影响,直接返回浮选机会使浮选泡沫发虚,不但影响浮选结果,而且导致浮选机生产负荷的加大,造成从尾矿中炮煤和能源的损失。

1.3过滤机处理能力低

七洗厂主要入洗新建矿的原料煤,随着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建矿井已进二水平开采深度(-400m),煤质变差,入浮煤泥量不断增加,已由原业的10%增为18%,通过浮选精矿的小筛分试验(见表1)结果进行分析,精矿浓度偏低,为260g/1,并且对滤机入料粒度不均匀,细粒含量偏高,造成矿浆粘度大,导致滤饼薄,难于脱落,在加大刮料工人的劳动强度条件下,滤饼的脱落率也仅为43%,物料在过滤机中打循环,降低了过滤机的处理能力。

表1精矿、滤液、原矿小筛分试验结果

2改造方案

根据以上浮精煤脱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PG78-8型过滤机使用效果差,需更新,其次是由于滤液对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需改变滤液循环回收的传统工艺。

2.1将原有过滤更新为GPl20―10型过滤机

原有4台过滤机总处理能力仅为26.83t/ h,1台压滤机处理能力为l0t/h,总处理能力为 36.83t/h,不能满足我厂实际需要。如果改用 GP120―10型过机,单台实际处理能为23.04t/ h,2台46.08t/h,完全可满足生产需要。

2.2采用滤液独立回收工艺

将现有XAGZ250/1600压滤机作为小组液脱水设备,SAGZ系列精煤压滤机是浮选清煤脱水的高效设备,过滤效果好,滤饼含水率低。

3改造前后工艺效果对比

3.1水分降低,脱水效果好

原脱水系统由于过滤机入料中细粒含量偏高,导致滤饼水分高达30%以上,造成过滤机上矿薄,难于脱落,处理能力低下。而改造后过滤机脱水效果较好,滤饼水分最低达 24%。

3.2处理能力提高,脱落效果好

改造后脱水系统比原脱水系统处理能力提高9.25t/h,过滤机的脱落率也由原来的 43%提高到905。

3.3滤液单独回收,浮选效果变好

滤液经过精煤压滤机处理后,不但改变浮选来料粒度组成,使浮选机处理原矿能力提高 20%,并提高丁浮精煤产率。而且滤液几乎为清水,可以返回浮选系统复用。浮选机矿化效果变好,避免了能源损失。

4经济效益

4.1节约干燥费用210万元以上

七洗厂每年4个月的干燥期,20万t末精煤进行干燥,按10元/t干燥标准计算每年干燥费用达200万元,加上设备维修工作费用及维修人员工资约10万元,干燥费用共计210万元。

4.2节约电费74.6万元

七洗厂原过滤系统总功率为920KW,电费为185.48万元,而改造后系统少了两台真空泵,功率为550KW,电费为110.88万元,全年可节约电费74.6万元。

4.3节约设备维修费用及人员开支14.8万元

改造后系统设备维修量少,维修费用也随着减少,每年约10万元,维修人员及岗位人员可减少12人,人均工资为400元计算,每年减少开支4.8,两项共计14.8万元。

4.4浮精产率提高0.6%,增收180万元

改造后系统,不但脱水效果好,而且浮选效果也变好,浮选机处理能力提高,每年多回收浮精煤1.2万元t,增收180万元。

以上总经济效益为479.4万元。

集精系统范文第3篇

Abstract: Line lo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power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nterprise's line loss management situa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outstanding line loss management problems after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merged into the city company, put forward the line loss management should grasp the main and important reasons, and refined management of the low-voltage transformer has been take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oss reduction.

关键词: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检查考核

Key words: line loss;fine management;check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035-02

0 引言

线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电力企业必须将线损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线损管理不松,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线损要效益,这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电力企业提升经营效益的关键。近年来,降损成效成为电力企业关键业绩考核指标,目前粗放型的线损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企业发展需要,将线损管理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线、变、台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是线损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关键,结合近几年企业线损管理现状,以及县供电公司整体上划合并至市公司后线损管理突出问题,提出线损管理抓主抓重,以低压台变精细化管理达到降损的目的。

1 台区线损管理的现状

①营销系统及用电采集系统的上线,以及近几年用电信息采集工程的建设完成,逐步实现了台区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全采集,营销系统台区线损计算功能的逐步完善,实现了台区线损的自动采集、上传、计算,避免了人为抄表误差,提高了台区线损计算的准确性,为下阶段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②目前配变台区仍然存在由于线、变、台、户关系不对应,营销系统由于台区标识不清楚,变、户关系发生变化未及时更新等问题造成的系统档案错误,台区线损统计偏差较大等问题;以及由于采集不稳定,城区配电网互联,以及“跑冒滴漏”等问题造成的台区线损计算不清楚,高损、负损台区居高不下等问题。

③近几年,由于内部机制的改革,让台区线损这种基础管理工作被忽视,监督、检查、评价、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企业内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降损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0.4千伏台区线损成为企业电量损失的重灾区。

2 主要做法

基于现有条件满足开展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及企业目前台区线损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应用营销系统、用采集系统等信息工具,从管理措施落实,到技术措施的应用,实现了台区线损的管理到位,线损计算真实准确,为公司节能降损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1 实现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措施

2.1.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系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责任,始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合作”的原则,成立以公司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台区线损管理领导小组,设立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台区线损的日常监督、检查、评价、考核工作。健全台区线损三级管理网络(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做到了线损管理工作职能清晰,职责清楚,运行顺畅。制定完善《线损管理实施细则》、《线损管理考核办法》、《营销活动分析制度》等管理制度,为线损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也使公司各单位线损管理要求一致,相互依托、共同促进,为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2.1.2 实施“四分”管理,规范管理方式

以深化线损“四分”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规范线损管理流程,实现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一是夯实线损管理基础工作,对公司所辖输配电线路、台区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建立了完整的设备线路台帐和客户档案资料,实现“变与线、户与变”对应率100%,并开展营销系统基础资料专项整治,实现系统中基础档案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采用“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较、条件相近线路台区线损值相对照、同期线损值相比较”的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线损年度、月度指标。三是进一步健全线损“四分”统计与分析例会制度,加强了线损分析考核,对各级线损统计报表进行了规范,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分析性。每月认真组织开展线损分析会议,特别对线损高,线损波动大的线路、台区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原因追溯,抓住可控因素,制定有效措施,加强跟踪落实力度,做到线损可控、在控。

2.1.3 深入推进线损分级管理,形成常态治理机制

为有效推进线损管理工作,在市、县两级深化线损分区域、分电压等级、分线路、分台区常态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实施线损四分管理三个常态机制,一是实施线损专业间、部门间协同配合常态机制,达到分电压等级线损最优。二是实施线变承包常态机制,达到分责任片区供电所、线路、公变等单体设备线损合理。三是实施线损超标常态负责制,对线损率超标的地区、台区及线路按责任区域签订“降损责任状”,跟踪评价降损成效,达到高损设备有人管理、有办法治理的目的。

2.1.4 优化考核机制,激发降损积极性

为促进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完善线损考核办法,激发全员参与线损管理的积极性。制定“线变承包”考核办法,将线损指标逐级分解到相关部门、各供电所,根据分解后的线损指标计划,与10千伏线路管理人员、台区管理人员层层签订线损管理目标责任书,将线损指标分解落实到每条线路、每个台区,形成了一级管理一级,一级控制一级,一级负责一级的线损管控体系。每月根据负荷和电量情况,分别核定线损率波动幅度,纳入月度考核。低于考核指标的,每下降一个幅度,按照节损电量计算直接给予经济奖励,高于考核指标的,按照多损电量计算直接给予经济处罚,使每个员工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结合,提高了全员参与台区线损管理的积极性。

2.2 实现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措施

2.2.1 强化台区电量计抄管理,减小供售误差

为减小台区供售电量抄收不同步电量误差引起的计量损耗,建立发展、运检、营销、调控等专业基础资料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做到设备参数以及线路、变电站、台区、用户等接入关系及时更新,进一步提高主网、配网线台和营销台户基础台帐的准确性。加快电网改造、智能表和用电采集系统推广进度,加强台区线损计划及考核管理。现场营销人员严格抄表制度,强化例日管理,不断提高售电量月末抄见电量比重,市、县两级客户的抄表例日均固定,减小供售电量统计不同期的影响。无人值守变电站抄表全面实现远程核抄,提高抄表及时率、真实率,为线损统计分析提供真实数据。

2.2.2 夯实台区线损基础管理工作

积极探索所辖区域内计量资产管理的状态分析、实时状态查询、计量资产寿命预测及评价、计量资产智能化仓储运行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计量资产精益化管理。建立负损、高损台区常态治理机制,提升公司负、高损变台整治率。深化线损管理模块应用,做到“台区建设一台、线损分析一台”,实现实时监控、定期分析、定向整改。加大营销普查力度,严厉打击查处违约用电和窃电行为,对社会举报实行奖励。

2.2.3 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支撑,加大台区用电检查力度

加大采集终端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不断完善营销系统台区信息,实现台区模型100%建立,不断提高用电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计算模块的实用性,同步开展台区线损日筛查、周整改、月评价考核。通过日常筛查查找出高损台区、负损台区、线损异常台区,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问题勘察,通过问题发现,及时整改以及同步现场用电检查,发现营销系统档案不一致、用户偷电、漏电、采集错误等问题,对该客户档案信息进行调整,对“跑冒滴漏”现象进行跟踪处理,确保台区线损率均达到了正常水平。

3 Y束语

台区线损管理是企业线损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要实现降损增效的关键。只有持之以恒的将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坚持下去,落实下去,公司降损工作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不断细化完善台区线损管理相关制度,落实台区线损管理要求,依托营销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才能确保台区线损率的归真,才能为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万海,崔桂兴.影响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J].农村电工,2013(07).

集精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同步采集;配电终端;MK61

随着我国电网综合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对电网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功能实现,还要求保证远动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正确性。传统的数据信号采集系统采样精度低、转换速率慢、采集量有限、实时性差,其性能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自动化技术对电网监测的新要求。

本系统的主核心处理器为Freescale MK61,ARM-M4系列,含有浮点运算核(FPU),相当于高精度的DSP。MK61功耗低、内置资源丰富。本系统主要设计了以MK61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交流同步采集系统。交流采集部分由多个精度高达16位,转换时间3uS的MAX11046器件组成,采用全球定系统(GPS)的同步采样方法实现多路交流电量的同步采集。

1 系统硬件方案

系统硬件原理包括交流信号采集板、MK61主控制板和GPS时钟同步模块放置在一个机箱中构成自动化交流同步采集终端。每块主控制板可外扩多块交流采集板,最多可采集72路交流量。主控制板以MK61微处理器为核心,电路包括电源管理、RTC时钟、数据存储、复位监控电路、CAN总线接口、485总线接口、以太网总线接口等。

交流信号采集单板与主控制板之间通过CAN总线通信,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备有485备份通道。GPS同步时钟单元为多个ADC芯片提供同步转换时钟,保证各板卡之间多路交流量同步采集;同时为通信网络提供同步信号,减少通信延时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1.1 交流信号采集单元

为了将输电线高压大电流变换为系统可处理信号,交流信号采集板使用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对输电线进行隔离采样。将输电线一次互感器提供100V和5A标准交流电信号,转换成MAX11046可接受的量程范围内。

本系统前置调理电路一般可以通过低通滤波、运放、精密电阻调理后送入MAX11046芯片;也可PT、CT二次侧连接精密电阻后送入MAX11046芯片,其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且保证不超过PT、CT输出带负载能力。

1.2 GPS时钟同步单元

GPS模块使用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利用GPS秒脉冲做为基准同步。本系统采用U-blox公司LEA-6T,该模块具有灵敏度高,低功耗等特点。

1.3 信号处理单元

先进的电力监控系统需要大约90dB的较宽动态范围内实现精确的多通道同时采样。通常要求大于16Kbps高的采样速率。本系统采用的MAX11046是一款16位、8通道、同步采样SAR ADC,能够提供优于IEC62053标准规定的0.2级精度,并满足EN50160标准规定的6KV瞬态电压要求,芯片采用并行数据总线连接。

2 系统软件方案

交流采样是按一定频率对互感器二次回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信号进行采样,经过ADC处理后转换为数字量,再对数字量进行计算,从而获得电压、电流,再计算电量等值。

2.1 采样控制

交流信号采样是在GPS同步信号与MK61中断机制配合完成的。根据每周波采样点数确定采样间隔Ts,将Ts设置到GPS模块中,GPS模块定时发出控制脉冲,启动MX11046进行采样,MK61进行数据处理。

2.2 采样数据处理

MAX11046将采样的数据通过DMA送入内存,MK61对采样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然后采用一定的算法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电量的有效值等。在计算的同时,MAX11046继续采集数据,保证实时采样。

⑴数字滤波。利用数学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去掉原始数据中的噪声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这里采用一阶低通滤波算法。

一阶低通滤波采用本次采样值与上次滤波输出值进行加权,得到滤波有效值,使得输出对输入有反馈。

y(n)=a*x(n)+(1-a)*y(n-1) 其中a=滤波系数,x(n)=本次采样值,y(n-1)=上次滤波输出值,y(n)=本次滤波输出值

⑵交流采样算法。进行数字滤波处理后,利用交流采样算法计算出有效值。交流采样算法有很多种,正弦模型算法有最大值算法、半周期积分法等;非正弦模型算法有均方根算法、傅里叶算法等。计算精度与速度总是相互矛盾,算法的实质就是在精度与速度之间进行权衡。本文使用傅里叶算法 ,计算速度快,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3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Freescale MK61处理器外接MAX11046共同完成同步交流采样的软硬件系统设计。MK61片内外资源丰富,内嵌FTU核,MAX11046输入通道多、转换时间快、精度高等优点。本系统设计实践证明,可以完成8~32路同步采样,电压、电流精度达到0.2级,其它电量计算可达到0.5级。此系统适合配网多路同步采集计算应用,现场适用性很强。

[参考文献]

[1]K60 Sub-Family Reference Manual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集精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军需系统 综合集成 转型

军需综合集成,是促进军需保障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军需集成系统,就是要锁定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总目标,坚持搞好顶层设计,划分标准体系,统筹保障力量,依托社会资源,构建信息网络,进行整体融合。

一、军需集成系统要坚持顶层设计,实现无缝连接

推进军需集成系统建设应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国家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适应军事需求、优化后勤资源配置、提高保障能力为目的,坚持应用高新技术,提高建设起点,突出建设重点,谋求整体推进。军需集成系统建设涉及到后勤及地方相关部门,要从后勤整体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优先搞好顶层设计,确保综合配套、协调有序地进行。顶层设计是综合集成的关键步骤,它能起到深谋远虑、高屋建瓴的作用。搞好顶层设计,对军需保障的目标、原则、思路和步骤等诸多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实现无缝连接,使之协调发展。另外硬件和软件要统筹建设。“重硬轻软”是我军后勤建设存在的重要误区,必须加以改正。军需转型建设,硬件是军需保障力的载体,软件则是形成保障力的核心,缺少哪一样都无法充分发挥军需保障能力。

二、军需集成系统要划分标准体系,实现统一指挥

军需集成系统统一使用保障力量,这就首先要求要划分好各种标准,对军需物资供应标准、人员使用标准等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和规范,建立集供应、消耗、管理于一体,具有我军特色、符合我军实际又完善而科学的军需保障标准体系。这样,在进行保障的时候才能“有法可依”。军需集成系统有机整合各军需保障模块、单元和要素,保持各层次,各阶段的保障信息畅通,打破了狭隘的团体利益,统一使用好力量,增强各级军需纵向层次保障与各单位军需横向支援能力,提升直接动用军需保障力量支前作战和直接参与保障行动的能力。同时依托后勤信息系统精确控制保障力量,随机灵活采取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划区保障与建制保障、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纵向保障与横向支援保障、平面保障与立体保障等有机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军需集成系统的综合效能。

三、军需集成系统要统筹保障力量,实现军地一体

信息化战争,从根本上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依托是综合国力,这就要求部队军需在全社会一体筹划资源、调配资源、使用资源。军需集成系统就为部队军需和社会有机联结提供了平台,极大地增强了军需保障运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军队可利用的资源总量越来越大,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将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家雄厚的信息网络系统资源,发挥军队和地方各自的优势,逐步建立军地融通、结构完整、利益共享的军需保障共同体。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需集成系统,还将改变资源配置使用的时空方式。在空间上,可以通过信息在线、物资直达配送的方式,实现社会分散配置和军队集中使用的有机结合;在时间上,可以借助虚拟技术,精确地前瞻未来,变社会资源利用的短期安排为长期筹划。信息化带来的这些变化,使军需保障不仅能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还能做到更有效、更精确地利用未来的社会资源,实现军地一体。

四、军需集成系统要构建信息网络,实现精确顺畅

信息化的武器装备是赢得未来战争的基础,同样如果没有信息化的军需保障系统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实施精确军需保障。精确化的军需集成系统,要求军需保障机构及时了解作战部队的作战进程,准确掌握战争中装备和物资的需求,预先做好保障准备,根据需求投入综合保障力量进行配送。这其中信息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全程跟踪“人员流”、“物资流”、“技术流”,实现人员有控,物资流通顺畅,技术保障到位;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实现按需进行“即时补给”,有效避免保障力量及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信息网络是精确化军需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速信息化军需保障系统与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军需保障指挥、管理和军需保障技术的全面信息化。

五、军需集成系统要依托社会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军需集成系统指导下的社会化保障要充分依托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战时招之即来,来之能用。另外军需保障社会化的领域也要不断拓展,实现军需物资筹储社会化、部分军需保障市场化、军需物资供应货币化、大项农副业生产地方化等,保证一切活动为打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技术经济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统计与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