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蒙眼作画

蒙眼作画

蒙眼作画范文第1篇

今天是周老师带我们玩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游戏——“蒙眼画鼻子”。游戏的规则: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给黑板上的三毛画上合适的鼻子。

事不宜迟!游戏马上开始了!

第一个选手是沈思蓉用血。沈思荣先在原地快速的转了三圈,然后笔直地向前面走去,速度快得惊人。接着她走到黑板面前,最后她拿起粉笔,给三毛画上了一个不错的鼻子。我们有长大了嘴巴,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不吃一惊。

沈思荣和胡莹莹都成功过关了,可金涛就不一样了。

蒙眼作画范文第2篇

今天下午第二节作文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大字“蒙着眼睛画画”。当时我觉得怪怪的,心想:这节课是作文课,怎么就变成了美术课?如果是换了的话就应该是美术老师站在讲台上啊。开始上课了,老师先问我们有没有蒙着眼睛画过画?有的同学说没有,有的同学回答说有。老师接着问:“你们蒙着演讲画画是什么感觉啊。”有的同学说是很有趣,有的说很好玩。老师说:“那我们再试试吧。”

我取下了红领巾,再把它蒙在眼睛上,然后开始画画了。过了一会儿,老师叫时间到,我们取下蒙在眼睛上 的红领巾,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大家都把自己的画拿给周围的同学看。我的同桌乔龙瑞冲把他的画拿给我看,还叫我点评。我一看蜻蜓的翅膀、头、身体都分了家,太阳都掉到了地上。我说:“这幅画应该叫世界末日。”我看了看自己的画,简直不敢相信是我画的,女生的头发居然长在白云的身上,蝴蝶还飞到了水里。

蒙着眼睛画画真有趣!

蒙眼作画范文第3篇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美学课的重点是介绍人类审美活动的最基本情形,切实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大学美育中的基础理论课程,面向全校文理科各专业学生开放。只要你爱美,它就与你有关

蒙那丽莎的微笑

文里的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传说此女绝色盖世无双,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席美女-------中华第一美女。女性美的理想标准是什么?整体全面的美应该怎么要求?明张潮的《幽梦录》提到:“以花为貌,以柳为态,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肤,以秋水为姿色,以诗词为情肠。”这可谓是美女的最高境界,只是能达到者太少。

世界之大,谁是最美的女性,大家一直公认的是希腊的海伦和中国的西施。

海伦的美是如何呢?在《伊利亚特》中有这样的描诉,为了争夺海伦,斯巴达和特洛伊竟然打了十年的战争。这个世界只有好战的将军,没有好战的士兵。作者肯定没有见过海伦,但是却借助参战士兵之口说:“为了这样的美人,即使再打十年也值,我是自愿来参战的,我爱海伦,我要她留在我的国家。”怪不得两国的国王各不相让呢!海伦之美由此可见。

真可谓是闲静似娇花照水,回眸一笑百媚生。

可是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我们都没有亲眼所见。虽说黄金有价,美貌无价,但是这也只是对外表的一个片面的标准。西地简单的认为:“美的女性应该脂粉气和书卷气兼而有之。云鬓蓬松,秋水映人,唇红眉黛,容颜娇媚,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翩若惊鸿,袅如春风,外在美固然很重要,这些也都是令人喜爱的,但是如花似玉,还要有智慧灵气,琴心诗韵。作到双绝,才能达到最美。她应该是整体的,多样统一的 ,内外俱佳才好。一个女人当其容貌.形体.衣着.发型和心灵.思想.才智.谈吐达到和谐统一时,她才是最全的美,即“美是和谐”

那么谁才是最美的女性呢?海伦?东方人不愿意,西施?西方人连连摆手“no !no ! no!”有没有共鸣呢?有没有统一呢?

400多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巨人达.芬奇呕心沥血用了4年时间画成的《蒙那丽莎的微笑》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人们对她的临摹之多,复制之多,影印之多,用之插图插页,封面封底之多都史无前例。有的国家甚至将她印制在钞票上。一幅画,何以让世界如此的痴迷?一件艺术作品如此珍贵,真是一大奇迹。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美术家,艺术家,批评家去探索这一微笑的意义,但至今未能找到圆满的答案。据说画时为了让她愉快,能自然流出动人的微笑,画家请来乐师,为她演奏她最喜爱的音乐,“凡音之起,皆由心而生。”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可见音乐是主情的,是长于传情的,善于挑动人心弦的一种艺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种空灵之美的境界只能在虚实真幻隐露之间,只需略带笔意,要妙在笔外,才能真正空灵之焖的最高境界。可谓是用心良苦。据说画中人是画家的梦中情人,不然没有深沉的爱意,画家是画不出其中的情意蒙蒙。据说画中人也热烈的爱着画家,不然何以画中人能如此安详的在画家对面一坐就是整整4年。据说……。能有如此多的据说恰恰说明《蒙那丽莎的微笑》的成功。在她问世400年里,在人们的心里他始终是个活着的人,她具有的艺术美和艺术魅力高超而又永恒。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画中的少妇,衣饰普雅,神色自如,清秀端庄,仪态万千。画家着重从内心的自然去描绘人物,表现了她那昂然的青春活力。一层蝉翼般的薄纱在额头上轻轻的撩起,更增添了她的妩媚,线条分明的嘴唇给人一种无以名壮的美,加拿大美术史家吉鲁曾公布过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 她那自然交叉在胸前的丰润有致的手,是优雅娴静,悠然自得,还是温存诱惑,英国医生基友博士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他的根据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性学专家则推测:蒙娜丽莎刚刚经历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现出令世人倾倒的微笑。实在难以说清。她那蓬松如流云般的卷发,披散下垂在裸露的颈上,别有一番风韵。尤其是画中的微笑,是圣洁,是鼓惑亦是永恒,令人百看不厌,很是耐人寻味。近日,科学家运用电脑技术做出了新的解读:“她”的微笑中带有喜悦、厌烦、恐惧等多种情绪。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分析结果是:其中包含83%的喜悦,9%的厌烦,6%的恐惧,2%的愤怒。这一研究成果将刊登在既日出版的《新科学》杂志上。不过,究竟是什么情景竟然同时勾起了“蒙娜丽莎”的四种情绪?这大概又是一个难以说清的“谜外谜”了。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利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是我们的眼睛运动的结果。按照利文斯通的分析,人眼通过两个不同的区域来观察世界。一个是中心区,被称为视网膜的中央小窝,它让人们看到颜色,认出印刷符号,辨别细节;另一个是区,它分布在中央小窝的周围,是人们区别黑白、捕捉运动、分辨阴影的区域。当人们观察别人时,常常注视对方的眼睛。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时,人们首先注意的也是人物的眼睛。当观察者眼睛的中心区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区”视线会落在她的嘴上。鉴于视区的观察特点,它会很快地注意到蒙娜丽莎颧骨的阴影,这些阴影又恰恰使人们意识到笑容的存在。但是,当直接观察蒙娜丽莎的嘴时,人眼的中心区又不会注意到阴影,所以“人们永远无法从她的嘴上看到笑意”。由此,利文斯通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笑容时隐时现,完全是因为观察者的视线在其脸上游动产生的效果。当我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美丽笑容所迷惑。看着看着,恍然有所感悟,只觉得爽意的眼泪直涌上来……是的,蒙娜丽莎的千般美,万般美,及至的美都在她那甜润迷人的微笑上。

画家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战士,他高举思想解放的巨手冲出中世纪的黑暗帷幕,向腐朽的神权和残酷的禁欲主义开战。歌唱崇高与自由,追求幸福与欢乐,蒙娜丽莎的微笑表现了画家一种审美理想,表现了中世纪被压迫和窒息的人性的觉醒和复苏。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空灵含蓄的,富有神秘色彩的,给人回味无穷的。她的笑是迷,耐看,耐思,耐捉摸。像音乐中的华彩,时而高,高扬到无法举首瞻仰,时而低,低沉到大海中的深渊,令人安然消魂。不同的观者,不同的感受,多样而又统一,像少女的天真?少妇的会心?嫣然一笑是那么的难以理解,羞涩?温柔?闲雅?诱惑?得意?还是暗示?表情似乎时刻在不停的变换着,难以揣摩。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一种美。一种空灵含蓄的美,一种有限的艺术形象,给人一无限的艺术遐想的品味。

美主要是被欣赏到的,美就是活在某种欣赏里面的东西——鲍桑葵

美是生活,美是和谐,美是微笑,美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眼作画范文第4篇

以前,我一点也不喜欢绘画,认为画画就是在浪费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在语文书上偶然看到了一幅画,从那时,我的观念才有了转变。

这幅画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 ·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画家竟可以用画笔表现人物琢磨不透的内心世界,如果我勤加练习,是否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呢?从此,我开始了我的画画生涯,我每天都画一幅画,并且还报了绘画班学习绘画。从此,我就和画画结上了缘。

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我都要用压岁钱买上几本画画的书。如今我已经买了《儿童简笔画》一套五本、《儿童蜡笔画》一套四本、《儿童学线描画》一套四本、《涂涂画画绘本》一套四本、《儿童彩笔画》一套二本和《儿童中国画技巧入门》。

我爱绘画,在绘画中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将来,我也要成为绘画大师,用我五彩的笔描绘七彩的人生。

蒙眼作画范文第5篇

>> 用欣赏帮助学生成长 帮助盲人爷爷乘车 用新理念引领美术欣赏教学 虚拟游戏帮助盲人改善导航技能 帮助盲人读书看报的设备 浅议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用新理念引导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盲人智能眼镜化视频为声音 视觉手套帮助盲人感知世界等 一款可以帮助盲人“看见”的墨镜 一种帮助盲人避障的智能拐杖 用日记帮助减肥 用商业帮助穷人 盲人 用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漫谈 浅析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教学浅议 高中美术欣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帮助盲人用声音欣赏美术 帮助盲人用声音欣赏美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基斯・萨蒙登山写生

用三维立体声音表现二维绘画

基斯・萨蒙是苏格兰一位享有盛名的风景画家,他从古老崎岖的苏格兰高地得到启示,擅长用富有感情的抽象手法表现巍峨的山峦和缥缈的天际线。不幸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萨蒙的视力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下降,他现在仅一只眼睛有微弱的视力,对其美术创作的影响可想而知。然而在微软“不需要眼睛的美术”(Eyes-Free Art)项目的帮助下,这位被鉴定为盲人的画家重新树立起信心,点燃了创作激情。他意志顽强,坚持由妻子陪伴登山写生,凭借扎实的创作技巧来克服感官的不足,虽然画中的风景写实有所减少,但是更突出了原野气息的抽象表达。“‘不需要眼睛的美术’项目使我重新获得了未来,给了我在未硭暝吕锛绦艺术生涯的希望。”他表示,“即使视力不断恶化,我仍然会坚持画下去。利用声音来创作,这是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不需要眼睛的美术”项目是一套创新的声音系统,由微软研究员尼尔・乔希、梅勒迪斯・林格尔・莫里斯和前实习生凯尔・雷克托创作,旨在帮助弱视力的观众欣赏绘画等视觉艺术。该系统通过三维立体的声音来表现二维的绘画,使失去了大部分视觉的萨蒙受益匪浅,令他的绘画艺术变得丰富多姿。科技人员用4台微软Kinect、15 只装在高处的扬声器和54 段配音,从听觉和空间维度表达萨蒙的绘画作品。因为萨蒙所画的内容都是俄勒冈州的地狱谷(北美洲最高和最深的河谷。从标高2790公尺的山峰顶端到恍如沙漠的河底,仿佛遗世独立的人间仙境),所以这套声音系统又叫“俄勒冈项目”(The Oregon Project)。

微软kinect是一种3D体感摄影机,同时导入了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和社群互动等功能。它全面兼容所有的Xbox 360主机型号,能够对玩家面部和身体姿态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识别,让玩家全身都充当游戏手柄。传统游戏通常使用键盘、手柄和摇杆等控制器作为输入动作的工具,而借助微软Kinect人们可以直接通过肢体和语言的变化对游戏进行操控。

“不需要眼睛的美术”项目在主题为“艺术与科技”的西雅图 9e2 展览上首次展出时曾引起广泛关注。根据计划,这套声音系统将于 2017 年4月在苏格兰爱丁堡艺术学院的帐篷画廊展出。它的意义在于,既能够为萨蒙等盲人艺术家提供继续创作的途径,又可以给有视觉缺憾的观众提供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

走进展厅,只见在萨蒙每幅绘画作品的前面均设D有18 段声带的 3D 空间。而微软Kinect的摄像头忙个不停,追踪参观者在该空间内的动作,播放出不同的声带,使作品得以更丰富生动地呈现,交互性更强。例如,摄像头会追踪参观者身体的移动和手臂的挥动,并据此改变播放的音乐,从而使参观者成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进入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体验中。对此饶有兴趣的成年人大多通过行走来创作不同音乐的合辑,而孩子们则欢快地一边挥舞双手一边跳来蹦去。 基斯・萨蒙和尼尔・乔希在萨蒙三幅地狱谷风景画前的合影

不管参观者是盲人还是普通人,在靠近画面时都会听到与画中蓝色、绿色、棕色和赭色绘画颜料相呼应的数码配乐。如果再近一些,甚至能听到萨蒙在画室创作时颜料棒擦涂在画纸上的声音,给人以欣赏细微处画笔勾勒的逼真体验。站在离画面稍远一点的位D,则可以聆听鸟鸣、水流潺潺和风吹草动的声音,这些都是萨蒙与他的合作者在地狱谷实地录制的。

“从3D 空间的走向内围,自然声音与人造声音的过渡十分和谐自然。它把整个艺术串联在一起,营造出山水景色的空间感与氛围感,使人产生一种奇妙无比的审美体验。”萨蒙展望道,“如果再过几年去国家博物馆或者美术馆,这项技术将成为参观体验的一部分,那种感觉和体验绝对非同一般。”

更具包容性的视觉艺术体验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为失明的参观者安排了解说以及戴着手套触摸雕塑的活动。但微软研究人员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要营造一种类似私人订制的观赏体验:它仍然是公共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不依赖于讲解员。在探索了很多设想之后,他们决定创造一个基于微软Kinect的空间音响系统,保证声音在这个系统中能够与视觉具有同样的美感和重要作用。乔希不仅是该项目的开发者之一,还是一名在当地社区很活跃的画家和互动艺术家。他认为,视觉探索是一个基于距离远近的个人体验,当一个人离得越近时,就会看到越多的细节特点。

乔希和同事们开发的“不需要眼睛的美术”项目就是想依此创造出更具包容性的视觉艺术体验。他们于2015年开发出最初的原型机后,便邀请弱视参观者前来测试。它通过编程的音乐、生动的讲述和各种声音来表现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法国现代派画家亨利・马蒂斯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测试者极其满意地享受了观赏的全过程,其中一位酷爱美术的女士在失明多年后又有机会重温她的艺术梦,不禁激动得流下眼泪。 尼尔・乔希正在从事“不需要眼睛的美术”项目的研究

但是研究团队知道,这还不算艺术,必须再努力。凭借与艺术家的联系,乔希开始与萨蒙合作,把他的艺术创作与微软的技术结合起来。他们与西雅图电影制作人兼摄影师丹・桑顿、苏格兰音效师格雷厄姆・拜伦以及 9e2 展览主办人约翰・波蓝联手,用9天时间在9e2上展览这套声音系统。整个项目是试验性的,短期内没有让它商业化、向大众开放的打算,研究人员已经申请了“不需要眼睛的美术”项目的专利,并且打算继续深入研究,创造出更易使用、更具艺术效果的体验。

亚摩斯・米勒是一名有视力障碍的微软研究员,目前正在研发一个名叫“未上锁城市”(Cities Unlocked)的项目,旨在通过建造3D声景来帮助弱视人群在城市中走动。“‘不需要眼睛的美术’项目既允许自己享受个性化的体验,又可以进行社会化的体验。”他说,“这种天生的包容性符合艺术家的设计思路,证明不论是正常人士还是失明者都可以创造令自己心满意足的体验。”

“这套声音系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感性的探索艺术的方式,允许你以不同的视角欣赏艺术,而且不依赖于别人的讲解。尤其是用地狱谷的自然声音再现画家在那里进行创作的场景,令人激动不已。”某盲人组织的主席雪莉 ・ 理查森感叹道,“微软 Kinect 的人体追踪技术,还有声音随着你在画中移动的感觉,给了参观者丰富的体验,唤起人发自心底的情感。”

相关期刊更多

蒙古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蒙古史学会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