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雪景文案

雪景文案

雪景文案

雪景文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本阅读;分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考生感到很头疼的题目之一,也是在高考总得分很低的题目,笔者结合学生训练过的阅读文章,将学生出现失误的类型归纳为:审题不准确、思考不深入、层次不清晰、答题不规范、文本意识不强。下面就具体文章分析如下。

1.审题不准确

例一:《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苏、锡、常、镇四市2009届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二)]

[问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情感。

[学生答案]①母亲在故乡劳作供我上学给予我关爱。②母亲因故乡而憔悴。③母亲过世后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失误分析]这个题目重在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而这个答案重在分析母亲的经历,没有准确审清题目。

[参考答案]①热爱母亲。②敬佩母亲。③对母亲的养育充满感激之情。④有一颗报答母亲的心。⑤对母亲的付出充满愧疚之情。⑥忽略了母亲对故乡的依赖,感到懊悔。⑦母亲去世,充满悲伤。⑧怀念母亲。(5分,每点1分,答出五点就给满分。

2.思考不深入

例一:《江南无雪》[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问题]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学生答案]①通过大量篇幅写雪,表现出雪的美好和雪景的美丽。②借有雪时的欢乐记忆,反衬出江南无雪的遗憾。③表现出作者对江南雪景的热爱和怀念。

[失误分析]作者写“江南无雪”表达出的遗憾之情,仅为表层情感,深层次为对环境的担忧;写童年雪景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不仅表达出对雪景的热爱,更为主要的是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文章最后写想象中的夜饮赏雪,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原来的答案仅仅停留在对雪的本身的思考,未作深层次的探究。

[参考答案]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要求答出两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例二:《晶莹的泪滴》[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问题]文章结尾写道:“我今天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我”为什么“虔诚祈祷”?试加以探究。

[学生答案]①祈祷女老师能够幸福。②祈祷女老师能够永远保持这种美好的心灵。③祈祷所有的老师能够像这位女老师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

[失误分析]作者写女教师不仅仅是为了对她的歌颂与赞美,更为主要是为了引发人们对人间真情挚爱的思考,希望我们所有人包括我们的民族能够像这位女老师一样。文章在结尾处含蓄地传达出此意。而这个答案简单地停留在对女老师本身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女老师的泪珠体现了人间真情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我人生的前进动力。②我也希望像女老师一样,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③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民族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滋养。 (本题6分,每点2分)

3.层次不清晰

例一:《草丛》[南通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问题]文章两次描写了割草的老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答案]①突出草丛不被忽略。②承接上文对草的践踏。③引起下文对冬天草丛的描写。

[失误分析]题目明确要求分析两次描写的作用,而这个答案没有按层次答题,笼统回答,答题的思路不清晰。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以老人割草,将草丛所遭遇的艰难具体化;②第二次写老人忘却了自己对草丛的伤害,既表现了草丛的卑微,又为引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③前后照应,突出了草丛执着坚定的形象。(评分建议:三个要点,每点2分。)

4.答题不规范

例一:《江南无雪》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问题]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学生答案1]①承接上文儿子的追问。② 引起下文诗句,与之照应。③运用排比的修辞。

[错误分析]:分析作用题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而这个答案只考虑了形式忽略了对内容方面的回答。

[学生答案2]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雪的感叹。②与童年下雪的情景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雪的盼望。

[失误分析]这个答案考虑了形式和内容的角度,但在形式的角度方面忽略了结构的角度。

[参考答案]形式上:①照应题目“江南无雪”。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4分,每条2分)

5.文本意识不强

例一:《花 事》[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问题]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试加以概述。

[学生答案]①要珍惜美丽的瞬间。②平静对待人事,凡事要看开一点。③不要为失去的东西而伤感。

[失误分析]作者在对春天的花事的描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在文中都有相关的文字,只需稍作概述即可,而这个答案完全是个人的理解,脱离了原文。

[参考答案](1)美丽往往是短暂的,我们不应错过。(2)人世沧桑,世事无常,有些东西是无可挽留的。(3)爱情和婚姻时常割离,应当将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4)对于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无可挽留的事实,坦然待之。(答到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例二:《过滩谣》[盐城市2008/200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怎么也忘不了少年时那段拉纤的生活经历”?试作探究。

[学生答案]①形式上吸引读者。②因为那一段拉纤生活是我第一次体验人生苦难。③从拉纤的苦中体会到生命在于奋斗。

[失误分析]探究题的回答不能脱离原文的中心和主旨,这个答案没有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深入思考。

[参考答案]①纤道艰险使作者对那段艰难岁月刻骨铭心。②纤夫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顽强的品格令作者由衷赞叹。③征服激流、险滩的经历,让作者对生活、生命有了深刻的思考、认识和感悟。(每点2分)

[问题]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学生答案]①通过大量篇幅写雪,表现出雪的美好和雪景的美丽。②借有雪时的欢乐记忆,反衬出江南无雪的遗憾。③表现出作者对江南雪景的热爱和怀念。

[失误分析]作者写“江南无雪”表达出的遗憾之情,仅为表层情感,深层次为对环境的担忧;写童年雪景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不仅表达出对雪景的热爱,更为主要的是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文章最后写想象中的夜饮赏雪,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原来的答案仅仅停留在对雪的本身的思考,未作深层次的探究。

6.概括意识不强

例一:《亲爱的麦子》[苏州市2009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

[问题]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美在何处。

[学生答案]:①有一种土壤般的质地和本色。②带有土地的精华。③平凡却又由人、天地创造的精品。④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叉一目了然。

[失误分析]题目明确提示要概括,而这个答案仅仅是对原文的摘抄而已,对麦子的美的概括有很大欠缺。

[参考答案]①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2分)②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2分)③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2分)(意思对就可)

例二:《过滩谣》[盐城市2008/200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问题]从文中看,“我”真正尝到拉纤的“苦味”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简要加以概括。

[学生答案]①大雪纷飞的天气,凭着过去对它的熟悉,一步一探地摸索着行走。②便渐渐地麻木了,双脚完全失去了知觉。③到得崩洪滩时,我被这条闻名整个资江的险滩吓得目瞪口呆。

雪景文案范文第2篇

本文对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进行了详细介绍,利用6讯道高清箱载EFP现场节目制作系统完成比赛全程录制任务,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方案来探讨转播雪上技巧项目时各机位如何布置。

【关键词】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 高清箱载EFP现场节目录制系统 机位

自由式滑雪始于20世纪初,雪上技巧是在陡坡上设置一系列雪包并在其上完成回旋动作、空中动作以及滑降速度的比赛,在这些雪包中间有2个跳台。

高清箱载EFP现场节目制作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灵活,调整简单、直观,可以化整为零、方便快捷分散运输的特点,因此该项目采用此套系统录制。

节目现场通过运用多机位同时拍摄,现场即时编辑、声音合成及传送等多种电视技术手段和设备来完成录制。现场的录制形式、工作组人员分工、各种设备连接配置、摄像机位设置、镜头间切换、声音合成等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展开。本文重点介绍利用箱载EFP设备现场录制雪上技巧比赛的方案。

1 场地介绍及摄像机调整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主要是运动员借助陡坡向下滑行的惯性,在设置好的跳台上进行两次不同技巧跳跃的比赛。

录制体育赛事,如同直播一样,必须一次完成无法重复,因此各机位的设置和镜头的使用对于录制方案尤为重要。机位与被摄运动员的关系是否合理,是决定画面构图、视角转换等流畅程度的关键。摄像机与人眼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人眼视角较宽,而广角镜相对窄很多。现场录制是在多台摄像机的视频输出信号间进行切换,连续的电视图像由不同机位摄像机输出信号集合而成。因此要求所有摄像机的工作状态及性能尽可能保持一致,否则会产生环境或者人物一致性的差异。

在使用摄像机前必须仔细调整,不仅是调白、黑平衡、主黑电平,伽马校正更为重要,主要原则是以人的肤色为准。在日常节目制作中,可能更多地注重设备的自动调整功能,而忽略了手动细调。其实应该更多地运用自动调整和手动细调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拍摄的画面更加通透、清晰、更有层次感。

2 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的机位布置

体育赛事的录制方案与比赛场地密切相关,而机位的设置对方案选择起决定作用。下面介绍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场地的机位设置和镜头选用情况。

2.1 机位设置

如图1所示。除3号机外的其他机器均架设在由积雪堆积而成的2米×2米的高台上。1号机位于运动员出发点附近,2号机和4号机分别位于滑行区域的上半程和下半程附近,3号机设置在与跳台平行的位置,5号机在着陆滑行区,6号机位于3米平台上。

2.2 镜头选用

1号机、2号机、4号机和5号机选用富士HA23×7.6BERD-SE;3号机和 6号机选用14倍富士广角镜头HA14×4.5BERD-SEB。

2.3 各机位分工职能

1号机只要拍摄滑行前做准备的选手,运动员开始滑行后由2号机、3号机、4号机进行跟拍选手腾空及滑行,5号机摄录选手回旋动作完成后着陆滑行过程,并负责选手跟踪采访,位于高台上的6号机负责大全景拍摄。由于赛道较长,3号机位置设定是比赛的关键,只有衔接好坡上机位和坡下机位,才能保证赛事的连贯性。同时,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使用分段评分法,选手的技术性转动、速度和空中技术动作难度程度是这场比赛的重点。因此重放慢动作要选择运动员滑行出台口、腾空到落地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慢动作应该由3号机、4号机和6号机拍摄的画面组成。

2.4 切换方案

3号机作为主打机位,根据现场机位设置制定如下切换方案。

1号机抓拍运动员出发,2、3号机跟拍运动员滑行出跳台1、腾空直至落地全过程,5号机跟拍着陆滑行画面,然后接6号机大全景镜头。慢动作重放,3号机从选手跃出跳台口1到落地的整个过程。6号机稍小全景从选手出跳台口2到落地。6号机位要在大全景和稍小全景之间推拉。此方案的优势在于选手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都由3号机完成,视觉上非常连贯。

3 机位切换流程

现将具体流程介绍如下:

(1)从1号机位置运动员开始出发,如图2所示。

(2)当运动员滑行至跳台1时,切换2号机,2号机跟随运动员滑行腾空跃出2号跳台口,如图3所示。

(3)切换4号机,4号机跟随运动员拍摄从跃出台口完成腾空动作至着陆过程,如图4所示。

(4)切换5号机,拍摄运动员着陆动作和在滑行区滑行至结束。

(5)慢动作回放主要取3号机和6号机两组镜头完成,分别是3号机拍摄的出台口至着陆画面,以及6号机小全景拍摄运动员从出台口到着陆整个过程的动作完成情况。

(6)5号机拍摄现场记者对比赛选手的采访画面。

4 结束语

通过全体转播人员的共同努力,2011-2012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比赛的雪上技巧比赛顺利录制完成。无论是信号质量、画面构图、镜头的衔接、慢动作回放等转播质量都达到和接近世界水平,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雪景文案范文第3篇

一、看形象的类型

现代文阅读形象作用题以考查景物形象为主。景物描写一般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方面的考量,主要有交代时令季节,渲染某种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作用。散文中的景物形象还有鲜明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等作用;而小说中的景物形象还有烘托、反衬人物心理,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等,在作答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

如2011年北京卷第18小题: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全文看,“雪”是贯穿全文的主要景物,祁连雪化水汇成大小几十条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岭”蜿蜒起伏,构成高山丽景,其高洁的情愫,“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在“我”心中,如“恋人、挚友般亲切”;而后作者情感的抒发,表达对历史的感悟都是由“雪”引发或与“雪”相关的;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进入林则徐和作者的诗句,则使文章更富于艺术的感染力。

散文中的景物形象承载作者的情感的,可以2010年北京卷第17小题(2)为例。本题要求简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纵观全文,“海棠花”是文本的最重要形象,起到线索的作用,作者由“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而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可知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结合文章结尾的“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可知“海棠花”作为一个载体,升华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事物形象应先圈定文中提到事物形象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从文章的主旨、表现的感情等方面入手分析。如2012年浙江卷第13小题: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从全文来看,与“甘草”相关的文字主要有,甘草是“甘甜之草”,我自己就姓“甘”,与甘草“应是同根”;在物质比较匮乏的80年代,任何甜品都是奢侈品,而甘草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而我就是嚼着甘草成长的。那种自豪感、满足感溢于言表,也因此对甘草有份特殊的情谊,并自以为“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因此答案可表述为: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出现在小说或是其他实用类文章中。围绕主要形象的考查一般是就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等提问,而就作用提问基本上是就文中涉及的次要人物,甚至是动物形象展开。其作用下文会作详细的分析。

二、看形象的主次

无论是景物形象还是人物形象都有主次之分。文章的主要形象一般都贯穿全文,起到线索的作用,同时又是作者倾力叙述、描写的重点。或为故事的发生、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景;或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上文提到的 “海棠花”就是最好的例证。

文章的次要形象则一般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要形象的作用。或烘托人物心理,或反衬突出主要形象的特性等;如与主要形象一致的话,则表现不同形象的共同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文章的内涵;而在小说中有时还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主要形象的作用如2012年北京卷第17小题: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篇文章取材于张海迪长篇小说《绝顶》的前言。作者创作时时常为一种无形的束缚所困扰,却又不知道这种束缚是什么,直到看到了梅里雪山,对其作了深刻的了解,才看到了书中的“一个主人公对我笑”,也因此梅里雪山成为小说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的场景;之后的文字,作者以无比敬仰的心情叙述了中日联合登山队17位勇士的惨剧,以及作者对他们体现出来的精神的深刻思考。因此本题的参考答案可概述为:让作者突破了原有的写作束缚,启发了一个飞往更高空间的方向;成为小说中故事发生和主人公活动的环境背景;在梅里雪山曾经发生过的17人遇难的惨剧同样启发了作者对攀登的意义与探索精神的思考。

次要形象的作用如2010年江苏卷第12小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本文写的是“我”跟随驼队飞渡怒江大峡谷的故事,领队的从容不迫、认真负责、粗犷豪迈以及驼队的团结合作、相互关爱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张扬了原始、野性的美。而“牛”的形象起到了侧面烘托与反衬的作用。我们先来看文中写到“牛”的语句。到达怒江边时,“我”“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中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之后就是对怒江峡谷高峻、危险的雄壮场面及领队“稳稳地坐在马上”笑的场景的描述。溜索时,“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那牛软下去,滴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这前后是驮队充满豪情的飞渡峡谷的情景。由此,本题答案可表述为: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无畏形成反衬。

次要形象与主要形象相一致的如2012年重庆卷第16小题: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主要写到朋友老刘的不断追寻,追寻心中的梦想。而文中的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都是寻梦者,与老刘的追寻是一致的,而寻梦过程是艰辛的、甚至要付生命的代价。因此本题答案可这样表述:以更多寻梦者不同方式的寻梦,表现了不同人生的共同追求;以更多美丽感人的梦想,丰富了“太阳梦”的内涵。表现寻“梦”过程的艰辛,表达了对寻“梦”精神的赞美。

三、看形象出现的位置

在现代文阅读中有的形象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有的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有的则贯穿全文。在回答形象的作用时,其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应在考虑之列。如出现在开头,景物形象有渲染某种气氛,或引出下文,与下文作对比等作用,如果前后都出现则有相互呼应,使结构严密等作用。

如2009年江西卷第17小题: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的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文章开头主要写到现代人在旅行中因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等情绪,写到“我们”的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的脆弱和渺小”,自然引出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牛车或马车”,为了自己的思想、理念,而“不知疲倦”地“在大地上往复奔走”,因此本题的答案就可以这样表述: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作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雪景文案范文第4篇

1 用Flash制作逼真的下雪场景

1.1 启动Flash,建立文档,设置文档大小550×300,背景色为黑色。

1.2 导入一副雪景图片到库中。

1.3 把图层1命名为“背景”,并把库中的雪景图片放置到“背景”图层中并设置成文档大小,跟文档重合。

1.4 在“背景”图层上新建2个图层,分别命名为“下雪元件”和“action”,接下来要用到,这里先创建好。

1.5 下雪影片元件的制作,这一步也很重要,制作效果直接影响到下雪的逼真程度。

(1)创建“雪花”图形元件:利用线条工具绘制好“雪花”的一部分,再使用“变形”功能生成一朵静止的雪花,为了更形象逼真,再在雪花中央位置绘制一个具有渐变色彩过渡的圆形,如下图1所示。

(2)生成“下雪”影片元件:利用Flash中的引导动画使得“雪花”图形元件从上向下缓慢曲线飘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图层时间线上播放帧数最好长一点,我是让雪花飘落从第1帧开始持续到第100帧。图层及时间线如下图2:

1.6 回到场景,把已经制作好的“下雪”影片元件放置到“下雪元件”图层的第一帧位置,调整其在场景中的位置在右上角,在属性面板上把该影片元件命名为“snow”,影片元件正确命名这一步骤很重要。

1.7 在“action”图层的第1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脚本代码:

i=0;

i是一个变量,用来统计产生雪花的数量,初始化为0。

1.8 在“action”图层的第2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脚本代码:

duplicateMovieClip("snow",i,i);

setProperty(i,_x,random(550));

setProperty(i,_y,random(300));

setProperty(i,_alpha,random(100));

以上脚本代码的功能是利用影片复制函数duplicateMovieClip()随机“克隆”出带有标记的雪花,设置新“克隆”出来的雪花在场景范围内随机变化的横坐标位置、纵坐标位置以及它的透明度。

其实,在这里还尽可以设置雪花的其它属性,使得模拟效果更加接近真实场景,更加逼真。比如可以随机设置雪花的大小变化、快慢甚至颜色的变化等等,如果有需要的话。

1.9 在“action”图层的第3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脚本代码:

i++;

if (i==200){i=1;}

gotoAndPlay(2);

以上脚本代码的功能是利用条件判断语句IF来产生一定数量的雪花,这里是200朵。如果没有达到设定数量的雪花,那就回到第2关键帧继续产生,计数器累加;否则计数器i重新赋值为1,再次产生设定数量的雪花。如此周而复始的执行这个过程,在视觉上就看到了雪花纷纷飘落的逼真场景。

其实,产生雪花的数量可以利用随机函数随机产生,没必要设定死,这样的话就可以产生雪花稀疏程度不一的下雪模拟场景。

1.10 把“背景”图层和“下雪元件”图层的播放时间延长到第3帧。

最终的图层及时间线如下图3:

1.11 测试影片效果。

2 用Flash制作逼真的下雨场景

仔细研究刚才下雪特效的制作过程,会自然而然的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可以这样简单快速的制作下雪场景,下雨也是同下雪一样的自然现象,大同小异,能不能把程序控制的“下雪”影片元件换成“下雨”影片元件,其他方面做微小的改动,不就是得到了下雨的模拟场景?答案是完全肯定的。主要的制作过程如下:

2.1 制作好“波纹”图形元件和“雨滴”图形元件,效果如下图4所示:

2.2 制作好“雨滴和波纹运动”影片元件,要求雨滴从空中落下,打在地面上,随之出现雨滴散开之后的向四周扩散的波纹运动,这个效果要制作的逼真些,否则会影响总体效果。图层及时间线如下图5所示:

2.3 回到场景,把“雨滴和波纹运动”影片元件放置到“下雨元件”图层的第一帧,命名为“drop”,影片元件放置在场景的上方即可。

2.4 在“action”图层第1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代码:

duplicateMovieClip("/drop", "drop" add i, i);

setProperty("drop"add i, _x, random (300)+100);

setProperty("drop"add i, _y, -(random (30)));

setProperty("drop"add i, _alpha, random (100));

2.5 在“action”图层第2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如下代码:

i=i+1;

if(i==100) {i = 1;}

gotoAndPlay(1);

以上代码的功能同上面下雪效果控制代码的功能相似,在此就不重复叙述了。

2.6 把“背景”图层和“下雨元件”图层的播放时间延长到第2帧

最终的图层及时间线如下图6:

2.7 测试影片效果

通过以上下雪下雨自然现象的模拟效果制作,从解决方法上来说,是相同的,甚至连具体的脚本控制代码也是基本相同的。既然如此,是不是类似的自然现象(比如漫天飘舞的枫叶、暴风雨、暴风雪、水波荡漾等等)的场景模拟也可以采用以上方法得到完美解决,答案也是完全肯定的,只要加以改进并灵活应用即可。

之所以会觉得以上方法简单易用、容易理解、代码的可移植性强,是因为它们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及规律,这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所在。那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下面做一总结:

(1)这些自然现象的逼真模拟特效的制作都是采用脚本代码和程序控制来完成的。因此对Flash中脚本代码的理解和使用要熟悉。

(2)都是通过程序控制影片元件来模拟不同效果的,比如上面的“下雪”影片元件和“雨滴和波纹运动”影片元件,因此影片元件的效果制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原因很简单,影片元件制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总体的模拟效果。

(3)影片元件放置到场景中时一定记得要正 确命名,因为脚本控制的对象就是影片,实际上就是它的新命名名字,而且在控制代码中涉及到的影片名字必须跟在场景属性面板上的命名保持完全一致,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效果干脆出不来。这一步很多人会搞错,在实际操作时要引起足够的小心和重视。

(4)在控制代码的设置方面一般采用三步骤:制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复制影片元件同时设置随机变化的影片属性以及采用循环控制语句IF来执行重复某个动作或结束动作。每个步骤的脚本代码单独按顺序放置在不同的空白关键帧上。

总之,只要规律在手并加以灵活应用,何愁做不出生动逼真的场景模拟甚至激动人心的动漫作品呢?

参考文献:

[1]孙颖.Flash ActionScript3殿堂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陈宗斌.Adobe Flash CS4中文版经典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雪景文案范文第5篇

一、回归课本,熟练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下面我们结合课本,谈谈它们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如沈从文小说《边城》开篇部分对边城的介绍,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2.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性。如鲁迅小说《祝福》开端部分对鲁镇祝福景象的描写,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3.渲染某种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悲凉,用来感染读者。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彤云、朔风、大雪的描写,就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紧张的气氛。

4.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的住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

5.烘托人物的心情,暗示人物的处境、命运(身份、地位)。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府府门的描写,反复突出其“大”,其目的是暗示贾氏家族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提供了合理的条件,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7.自然环境象征或暗示某种社会环境,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如海威鸣《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

8.深化作品的主题。如《祝福》中有四处提到了飞雪,其中结尾处对团团飞舞的雪花的描写,其目的就是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深化了对旧社会人吃人本质的揭露,使文章反封建的主题更加鲜明。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去综合分析,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这四个方面思考,坚持“四位一体”的原则。

二、梳理高考真题,知晓设问方式

梳理近几年高考小说阅读试题,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试题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其设问方式综合性较强,多结合描法和描写的环境特点考查。我们归纳出此类试题主要有这样几种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指出)某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2.赏析某处的景物描写。

3.阅读某处景物描写,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同时提醒广大考生注意辨析这样几种设问方式的不同: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它们分别考查的是描法、描写作用、景物特点,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辨析。

三、研究高考真题,明确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要得出高考题型的解题步骤,研究高考试题答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做简要分析(2010安徽卷)

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通过研究以上例题及答案,我们不难看出此类试题的一般解答步骤及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明确考查内容。

(2)确定区间,反复阅读,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景物有什么特点,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3)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的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直至表现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相关期刊更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