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洞庭鱼米乡

洞庭鱼米乡

洞庭鱼米乡范文第1篇

鱼米之乡,并不是指某一个省,而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接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不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狭长地带。向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鱼、虾、蟹、菱、莲、苇。气候温和,无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种植双季稻,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

(来源:文章屋网 )

洞庭鱼米乡范文第2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8年4月,在湖南岳阳考察时指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洞庭水碧长江清,湖南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省份,虽然长江流经河段仅长163公里,却有大大小小5000多条河流汇聚“湘资沅澧四水”,“四水”汇聚洞庭、由城陵矶汇入长江,守护好“一湖四水”,还洞庭一湖碧水,正是让“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要保障。

一、基本情况

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跨湘鄂两省,北纳长江分支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南接湘、资、沅、澧四水,诸水合流后由城陵矶注入长江,湖泊总面积2626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东洞庭湖是整个洞庭湖的本底湖,总面积1328平方公里,占洞庭湖总水面的50.6%。

曾几何时,范仲淹先生笔下描绘的洞庭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美景处处上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沉静,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还是曾几何时,洞庭湖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由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原因,洞庭湖水域面积不断减少,目前面积不到明清时6000平方公里的一半。1998年发生大洪灾后,国家大力开展退田还湖,水域面积减少得到有效缓解,但泥沙淤积现象严重。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之后,长江三口入湖泥沙量减少一半,但仍有近1亿立方米,湖床平均每年淤高3.7厘米。建国50多年来湖床共计增高了1.8米,部分地方湖底已高出堤内耕地2~3米。

2、洪水威胁依然存在。据统计,进入洞庭湖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08亿立方米,是鄱阳湖的3倍。其中5~10月汛期径流量占74.7%,属于典型的过水洪道型湖泊。三峡工程建成后,洪水威胁的严重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按照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要求,城陵矶附近规划安排分蓄320亿立方米超额洪量的蓄滞洪区。即使三峡工程补偿调度,分洪量仍将达110亿立方米。目前我市163公里长江干堤完成了达标建设,但部分重点堤垸防洪标准只有5~10年一遇,部分蓄洪垸和一般垸仅3~5年一遇,存在许多险工隐患,防洪体系十分脆弱,蓄洪安全区建设严重滞后。

3、水体污染不容忽视。环湖地区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等各种污染交织,加剧了水体污染程度。据统计,每年直接或间接入湖的工业废水达5亿立方米,随之入湖的各种污染物超过100万吨。洞庭湖内作业船只不断增加,目前湖上保有的6000多艘船只已达70万总吨,每年产生废弃机油上百吨,成为又一重大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显现,环洞庭湖流域农业生产每年农药施用量为1.8万吨,化肥年施用量为169.9万吨,但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40%左右,大部分随地表水进入了洞庭湖。规模养殖场的粪便污染和精养鱼池的饵料污染加剧了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城镇居民每年排放入湖的生活污水达1.5亿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2017年底的《湖南省地表水水质监测月报》显示:“洞庭湖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全湖12个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2个,占16.6%;Ⅳ类水质断面5个,占41.7%;Ⅴ类水质断面为5个,占41.7%,污染指标主要为总磷。”,与全湖保持Ⅲ类水质差距不小。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湖南时,重点指出了洞庭湖水质下降的问题。

4、生物多样性下降。由于受污染、过度捕捞、挖砂、物种入侵、水产养殖、水文变化、航运干扰、杨树无序种植等因素影响,洞庭湖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过度。鱼类资源方面,不仅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鱼类难得一见,就连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如今全江段都已形不成鱼汛。捕捞量由1962年的19万担减少到现在的不到6万担。在洞庭湖越冬的水鸟数量由历史上的50万只,下降到不足10万只。

二、工作举措

2018年6月13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以“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重点,持续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和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力解决水污染、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问题。2018年以来,我县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共涉及10个方面,主要工作推进情况如下:

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一是稳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主要措施包括畜禽退养、粪污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和规范养殖行为等。其中:在洞庭湖区、铁山南北干渠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退养349家,共22.398万平方米;粪污综合利用改造15家;建成有机肥加工厂2家,成立沼液收运公司3家,建成6个病死畜禽收集中心和1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中心。二是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面摸清了水产养殖污染源底数,完成了全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修订;支持精养鱼塘改造3000亩,新增综合种养面积3000亩。三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落实《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四是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五是抓好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严禁露天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六是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在步仙镇步仙湖村建设生态沟渠 300米、生态池塘200平米、户用型雨污分离设施300米、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池12户。

2、工业污染防治

一是规范建设和管理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省市要求,如期建成并投运县城高新技术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严格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二是加强工业企业排污监管。2017年以来,开展假日、零点、环湖利剑等环境执法行动,立案处罚178起,责令整改企业69家,处罚金额1255万元,行政拘留8件,刑事拘留3人。三是积极引导造纸行业退出。按省市安排,平稳有序引导全县造纸行业退出。

3、生活污染治理

一是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县城雨污分流系统和老旧管网改造工作,2019年底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2020年底做到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行动和厕所革命工作。二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大力推进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实现全县1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全覆盖,2020年底前建成农村乡镇垃圾中转站44个,其中2019年底以前建成32个,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越来越规范。

4、船舶污染治理

一是督促运输船舶安装污水处理装置,对未安装的船舶实行准入限制,限制运输船舶72条。二是加大对船舶油污回收、垃圾回收、生活污水的管理,保证水质安全,完成船舶污水净化装置改造318条。三是在鹿角码头建设船舶污水垃圾收集站并规范运行。

5、水源地整治和黑臭水体整治

水源地整治方面:一是已全面完成了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52个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二是正在按要求开展乡镇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

黑臭水体整治方面:一是已完成城南河黑臭水体整治一期工程,二期整治工程正在扫尾;二是已启动白洋水库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明年全部完成。

6、非法采砂与码头整治

一是已全面禁止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水域采砂工作,并加强巡查、严厉打击盗采行为。二是关闭非法砂石码头23处,取缔非法砂石堆存点21个,无反弹行为。

7、农村安全饮水

按时序进度,持续推进规模化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对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提高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普及率。2018年共解决10.3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8、沟渠清淤疏浚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为主,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多渠道整合沟渠塘坝清淤增蓄资金,共完成6条大型、17条中型和1101条小微型沟渠清理,共498.3公里;完成大、中、小型塘坝清淤共1495处。

9、血吸虫病防控

一是全面落实封洲禁牧工作,有效截断传播途径,共淘汰牛3947头、羊1501头、马6头;二是配备两台7.5马力的灭螺机,大力开展灭螺工作。

10、湿地生态修复

一是按时序推进清退欧美黑杨工作;二是全面清理矮围网围,共85处,1000多公里;三是开展洲滩整治,共6110亩。

2019年上半年,我县境内洞庭湖鹿角、扁山水质监测断面水质除总磷以外,其它指标达到Ⅲ类水质,总磷浓度从2015年的0.115mg/L下降到0.067mg/L,水质明显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初战告捷。

三、几点建议

强调,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为此,我们要在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上做好以下3件事情。

1、制定大规划。规划是建设的指南。目前,洞庭湖区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建议环湖地市联合行动,大力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以省统筹编制环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地再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制定子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要遵循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具体做到“三个统筹”。统筹大江大湖。洞庭湖作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与长江休戚相关。要争取国家重视,将洞庭湖综合治理纳入长江流域治理的重点,争取治理资金、项目倾斜。统筹水域流域。根据江西治理鄱阳湖的经验,治湖必先治河,治河必先治山。要从根本上改善洞庭湖的水环境,必须加大对湘、资、沅、澧等河流的综治力度,消灭源头污染。统筹开发保护。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水资源、沙石、芦苇、渔业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规划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生态优先,做到在保护中开发,确保可持续发展。

洞庭鱼米乡范文第3篇

记忆推开了时光之门,我又回到了那个农家小院。传统式的锅炉上,冒着缕缕轻烟,爸爸拎着一箩筐洗净的艾叶,妹妹拔弄着精挑细选出来的糯米,妈妈坐在庭院的小桌上,把糯米轻轻地放进一个用艾叶精心做成的小窝里,然后包好,捆紧。

这是家乡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咸蛋,赛龙舟,舞狮虎,俗称“端午节”,以此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洞庭鱼米乡范文第4篇

“南湖秋水夜无烟”是指洞庭湖。“南湖秋水夜无烟”出自唐代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原文是: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来源:文章屋网 )

洞庭鱼米乡范文第5篇

湘菜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几千年的悠悠岁月中,经过历代的演变与进化,逐步发展为顿负盛名地方菜系。早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湖湘,作著名诗篇《招魂》、《大招》,其中就记载了多种菜肴。西汉时期,湖南的菜肴品种就多达109个,烹调方法也有9大类,这从20世纪的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可以得到印证。自南宋起,湘菜初步形成体系。明、清两代,是湘菜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海禁解除,商旅云集,市场繁荣,烹饪技艺得到拓展和交流。茶楼酒馆遍及全省各地,湘菜的独特风格基本定局。清朝末年,湖南美食之风盛行,一大批显赫的官僚权贵,竞相雇用名师主理湘菜供其享用,而豪商巨贾也群起效仿。这些对湘菜的提高与发展,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的长沙,先后出现了轩帮和堂帮两种湘菜馆,前者经营菜担。后者则以堂菜为主,广招食客。到了民国初年,出现了著名的戴(杨明)派、盛(善斋)派、肖(麓松)派和组庵派等多种烹饪流派。其时,同业人员还筹集资金在湖南长沙商贾的云集地永庆街兴建祖师庙宇――詹王宫,同行经常聚集在此,相互切磋湘菜的烹饪技艺,初步形成了湘菜烹饪的理论,且研制了一批颇有特色的名菜。根据当时出版的《长沙指南》记载:长沙的曲园酒楼以制作“奶汤玉结鱼翅”、“奶汤生蹄筋”、“花菇无黄蛋”、“火方冬笋尖”、“如意冬笋卷”、“清汤紫把鸡”、“竹蒸滑鸡球”、“熘玉带鱼卷”等名菜而备受食客们的赞誉。玉楼东酒家则以“麻辣子鸡”、“鸭掌汤泡肚尖“等名菜享负盛名。

由于受到地区物产、民风习俗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长沙、衡阳、湘潭湘菜区、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各具特色的三种地方风味。长沙、衡阳、湘潭湘菜区,以长沙为主,讲究菜肴内涵的精髓和外形的美观,色、香、味、形、器、质和谐统一,因而为湘菜的主流。如“珍珠红梅鸭掌”,用虾茸做成丸子,粘上西米,蒸后晶莹透亮。胜似珍珠,再在鸭掌上镶嵌辣椒圆片类似红梅。此菜制作讲究,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珍珠透明鲜嫩,鸭掌脆嫩滑软,菜苞清新脆爽。洞庭湖区菜以常德、岳阳两地为主,擅长制作河鲜水禽。如“洞庭三味鱼”,是用洞庭湖产的桂鱼,取其净肉,分割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鱼馔。此菜色彩鲜艳,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制作精细,有花、片、丝三种形状;味感丰富,有酸甜、焦香、滑嫩三种味别。湘西菜则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如“板栗煨鸡”,声誉甚隆。湘西出产的油板栗,经济价值高,营养较一般板栗丰富,有“中国甘栗”之美称,用以煨鸡更是锦上添花,鸡肉鲜嫩,板栗粉糯,鲜美可口。以上三种风味,虽各具特色,但相互依存,彼此交流,构成了湘菜多姿多彩的格局。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北临洞庭,南枕五岭,西连武陵,东界幕阜,湘、资、沅、澧四水纵贯全境,注入洞庭,沟通长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这就为千姿百态的湘菜在选料方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凡空中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游鱼,山间的野味,都是湘菜制作的上好原料。至于各类瓜果、时令蔬菜和各地土特产,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饮食资源。

湘菜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就菜式而言,既有乡土风味的民间菜式,经济方便的大众菜式;也有讲究实惠的筵席菜式,格调高雅的宴会菜式;还有味道随意的家常菜式和疗病健身的药膳菜式。

湘菜的基本刀法有十几种之多,厨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手法娴熟,因料而异,演化掺合,且批斩剁游刃有余,使湘菜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整鸡剥皮,盛水而不漏,瓜盅“载宝”,形态逼真,常令人击掌叫绝,叹为观止。特别是那些由高级厨师精雕细刻出来的各种拼盘,更是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情趣高雅,意境深远,给人以文化的熏陶,艺术的享受。

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交汇融合,以达到去除异昧、增加美味、丰富口味的目的。调味工艺随原料质地而异,依菜肴要求不同。有的菜急火起味,如“剁辣椒炒芽白”,将芽白下锅,放剁辣椒、味精、精盐合炒片刻即可;有的菜文火浸味,如“砂锅炖鱼头”,把砂锅洗净烧热,放入精油烧到六成熟时,下鱼头将两面煎黄,烹料酒,放入姜片、骨头汤、香菇和精盐,烧开后撇去浮沫,装入砂锅内煮十多分钟后,加入味精、胡椒粉、葱段,再将砂锅放在文火上煮开即可。有的菜先调味后制作,如“荷叶粉蒸肉”,将带皮五花肉切成片后,与料酒、精盐、白糖、味精、胡椒粉拌匀腌十多分钟,将八角与糯米、粳米同时下锅干炒,至大米呈淡黄色,倒入碾槽与红米一块碾成粗粉,倒入腌好的肉片拌均匀,使肉片粘满米粉,用旺火蒸熟,再将鲜荷叶清洗干净,取出蒸好的粉蒸肉,逐片用鲜荷叶包好,整齐地扣好放入盘中,再上笼蒸十分钟,取出翻扣盘中即可。有的菜是边入味边烹制,有的则分别在加热前或加热中和加热后调味,从而使每个菜品均有独特的风味。在烹制的多种单纯味和多种复合味的菜肴中,湘菜调味尤重酸辣。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用酸泡菜作调料,佐以辣椒烹制出来的菜肴,开胃爽口,深受青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习俗。

相关期刊更多

老年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湖南省委老干部局

云梦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