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静思湖吧

静思湖吧

静思湖吧范文第1篇

当我们为生活的种种而茫然的时候,解脱自己吧!像梭罗一样,去亲近自然,从而回归自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著作《瓦尔登湖》品读体会与感受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著作《瓦尔登湖》品读体会与感受1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魔方已经从正面翻转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图称霸地球的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瓦尔登湖》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绿色经典文库”中的第一本,这样的定位,也是编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吧。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著作《瓦尔登湖》品读体会与感受2近日以来,反反复复地读着徐迟译本——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

早在一百多年前,梭罗用他朴素的文字,描绘出瓦尔登湖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孩子般的纯真拥抱着大自然,用独特、睿智的思维,积极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

关于对梭罗的印象,我是很矛盾的,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是的,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嚷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他是人类的尊者。他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以一颗高贵而智慧的头颅俯看着茫茫众生。他在工业革命初期便预见到了一两百年后的今天的现状。他关怀着人类,又蔑视着人类。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

以前,我一直热爱故乡农村的生活,甚至如今也经常梦回故里,也曾在春日的余晖下去乡间小路散步,观赏小草野花;冬日去山涧小溪,游览溪边枯黄的野草和朦胧的冰凌……尽管我生活素淡,在简单中体味着生命的纯粹,但尘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头烂额;我喜欢山野,却不一定能够真正归隐田园。如今居住的小城,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带给人们只是房价的居高不下与上班族急促的步伐、车水马龙的喧闹繁华,喜欢的乡间旷野早已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只有从心里保留着那份淡泊宁静的向往与追求,在阅读中体会那种安详静谧的意境……归根到底,一句话——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里的我们,无非是想保存着一种清野的梦幻慰安自己罢了

梭罗是把瓦尔登湖当作情人来爱的吧。因为爱之深切,所以笔下如此传神:

“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

瓢拂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梭罗的瓦尔登湖——穿越时空,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它无疑是现代人的心灵家园;梭罗便具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迥异于常人的伟大。

我想,我会经常光顾梭罗的瓦尔登湖——去感悟一百多年前睿智的思考者的坦诚与无欲。

著作《瓦尔登湖》品读体会与感受3我的一位书友读《瓦尔登湖》已经_年有余。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在瓦尔登湖的故事里,读出不同的味道吧。

算上最近这次,我是第四次阅读它。前两次读来“艰难”,一知半解遂而放下它。虽然其自然之理,哲学之思,有独到之处,但颇有难懂晦涩的地方,一如那失去了的猎犬、栗色马和斑鸠的寓言。

后来在我深爱的岛城,在静谧的乡间,我倒是真正意义上读完了它。那是黄昏之时,乡村被黑夜笼罩,周遭悄无声息,心也渐渐安静,览读此书,顿觉有滋有味,在那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竟也生出清澄见底,为之神往之感。有时想,是否白天的繁忙浮躁让我沉不下心投入这本寂寞却也让人平静的书。凡用心者,皆能动心,梭罗用他的沉静,在文字里尽现清新与惬意。他的《瓦尔登湖》物我相观,到达了述景文字的至高境界。

1845年3月,梭罗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畔的森林里,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溶,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他的工具仅有一个斧头,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坚实得足以避风挡雨的小木屋。与湖为伴的日子里,清晨与朝露为伴,白天与劳动相融,晚上与清澈的湖水交流。湖给了他水源,树木给了他冬日生火的材料,土地给了他劳作的田园,鱼虫鸟兽赐予了他天下最原始的视听体验,他早已与这片湖泊这片天地融为一体,自然给了他最美的馈赠。“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它的石岸,是他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他坐在湖畔,畅然呼吸,定神观察,近身倾听,安静思考。透过瓦尔登澄澈的湖面,如镜子般照见到内心深处的情愫,那片滋润了他的湖水,也成就了他的精神高处。

著作《瓦尔登湖》品读体会与感受4很惭愧,对于这本璀璨的不朽之作,过去我只是从有关的书刊上看过一些介绍。在老师的推荐下,暑假里我的手中就有了这一本徐迟先生翻译的修订本。

正如徐迟先生在序中所说,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我引以为容的是,有一来客用黄 色胡桃叶当作名片,并在上面写下了几首斯宾塞的诗,我把它当做我的陋室铭:

“‘人们来到这里,充实了小屋,不需要多余的款待;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然自得。’”

“我希望我们的农夫在砍伐一个森林的时候,能够感觉的那种敬畏,就像古罗马人在一个圣林里间疏林木以使其透光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敬畏一样,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森林是属于一些神灵的。”

“有一千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却只有一人在猛砍着罪恶之根。”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梭罗在《瓦尔登湖》详尽地描叙了森林中的自然环境和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他来到了瓦尔登湖,“是因为我希望能谨慎地过活,而对生活的基本现实,看看自己能否学到生活必定会教我的东西,以免临终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没有生活过。”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美国独立日,他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的木屋。在这木屋里,这湖滨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

他在书中写下如何建筑木屋,种豆,锄草松土,阅读或者在雨后穿越荒凉的旷野和沼泽,以及在黄昏中逡巡在的门口,隆重地守侯那些决不会来的客人。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梭罗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以致于很多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的美感。

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千年如一。风中山毛榉的甜香,赤杨或白杨摇曳生姿,豆子的柔美吟唱,贝德福或康科德的钟声,遥远山脊上的微蓝,古代的醉鬼和宴饮者的顽固的精灵,菲茨堡铁路上呼啸而来的汽笛,在不同的时间来到湖边流连……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 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的两年又两个月里,仅用很少的时间凭借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而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后使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梭罗面对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变为理性。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著作《瓦尔登湖》品读体会与感受5《瓦尔登湖》最深得我心的时候是那段最孤独的时光,距离现在已半年的光景,而现在我比过去更享受独处的时光,甚至吝啬于告诉别人这样的独处有多么美妙,好像怕被人知道了,会被剥夺了一样。但我自认为我的这种爱好是最低层次的,我只是大略体会到了这种快感,尚不足以达到哲学命题,而促使我去探索这样的一个鲜有人问津的话题的正是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关于孤寂的论述:我热爱孤单,我从未找到比孤寂更好的伙伴。

大体上来说,混迹于人群之间,总比在室内独处来得寂寞。思考着或者工作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寂寞的。衡量孤寂的标准,并不是一个人和其同类之间隔了多少英里,真正勤奋的学生,哪怕伸出剑桥学院人满为患的教室中,也必定如沙漠里的托钵僧般孤寂。

梭罗在瓦尔登生活的第一年,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甚至什么都不做,坐在阳光下,坐在湖边,树木中,从正午坐到黄昏,他把这样坐着但思考着的状态当做是全情投入地观察自己,观察自然的良机。他乐此不疲,从未感到是在浪费光阴。他在这段时间实现了灵与肉的分离,有一个灵魂的“我”在肉体的“我”之上观察,这样真切而赤__的观察让他成功地对一切行为和后果都淡然处之。梭罗独居湖畔,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他排斥社交,他认为社交过于廉价,我们不得不遵守某套规则,美其名曰礼仪和礼貌,以便能够忍受如此频繁的会面,而不致相互争吵。

静思湖吧范文第2篇

《瓦尔登湖》一书极具审美价值。实际上可以毫不掩饰地说,《瓦尔登湖》是一部大的美文。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欢迎大家来查阅。

瓦尔登湖读后感1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2当夜幕笼罩大地,远处灯光依稀,闪烁在建筑工地,我的心灵也随之渐渐超凡脱俗于喧嚣的世俗,回归于一片沉寂。无论白天的事物多么纷繁难解,它们都会沉积,铺在瓦尔登湖之底。每个人心底都可以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瓦尔登湖》带给我的是这种心境,一种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思考方式,以及将实物升入精神的思想境界。《瓦尔登湖》不是小说,没有故事情节,有的是自然的事实和深沉的思考,但它值得细细思读,理解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凝结了作者的感悟与思想,描摹出生活的本味模样。

《瓦尔登湖》记述了梭罗在他两年中的湖边隐居生活。他描绘了大自然的新奇与美好,延伸了无限的感慨与思考。他将两年的观察与思考合成一年来写。自然的规律是恒久不变的。梭罗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拥有非凡的生活技能,能摆脱世俗的羁绊。最重要的是,他乐于探索未知世界——这个世界还包括他的内心。他鼓励人们纯洁与简单,勇于按照人们更高的天性行事。

瓦尔登湖的寂静给了作者思考的空间,使作者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无聊的应酬和社交活动等。他在湖边似乎孤身一人,但他其实并未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准确地说,梭罗所厌恶的是毫无真诚与热情的社交活动,而且它们常常与豪奢联系在一起。相反地,自然往往更接近真理。

立在清澈的碧蓝色湖水旁,那幢他亲手建造的木屋是他思考的居所。他凭直觉和自己的意愿,来到这里进行他的生活实验。整整三百页的纸张,都透露出对“我”这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固定的习惯。作者在湖边隐居的确——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生活的实验。并且带领读者同他一道,在情节的发展之中,获得无法言喻的启迪。

限于人生阅历和学识的浅薄,我不敢说这十几万字我都能读透,更何况它囊括了太多的内容。然而无论如何,每个人结论都会是相同的,只不过理解的程度深浅不一而已。的确,这本书很难读,凡是浮躁的心情都不得不抛弃这本书。另一方面,唯有沉静的人在沉静的时空中方可与这高尚的思想共鸣。一旦沉静的心读进来了这本书,必获益匪浅。

我们所阅读的,并非是褒贬“仁义道德”之流,而是真理。书中描写的全部是真实的大自然,与城市中灯红酒绿的嘈杂迥异,湖边的鸟兽虫鱼鸣叫的喧嚣更接近于自然的真理。更广义地来讲,作者竭力强调的心灵和精神上的宁静和探索,并非简单的远离世俗退居山林。有人渴望像他一样,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林。这显然不符合他的思想境界。真正的瓦尔登湖是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作者以及每个人的心中,不是一成不变仅存在山林中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瓦尔登湖边始终是一位占住者。即使作者生活在一座大都市中,他同样能够凭自己的意愿,到内心的海洋中探索。

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可惜地感觉到,城市离真理太远了。城市在人们的意识中建造起来,早已被人类狭隘的观念充满了。作者逃离都市,隐居湖畔;同样他也逃离固定的思维模式,隐居到自由、孤独的思想中去。作者因为贞洁,以至于他都感到自己永远不能拥有绝对纯洁了;来不及为自己的兽性哀悼,他又向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人类更高的天性去生活。他不去追名逐利,又困惑于我们顽固的思维方式。有时你感到他在颠倒是非,其实每次都有一个思维敏捷的人紧跟他的思想,跃过腐朽思想的栅栏,体悟到其中真正的含义。因此,贫穷可以是富有,劳动可以是苦役,虚度光阴、野蛮可以是高尚,聪明可以是愚蠢,购买可以不花费任何钱财,最终复杂也可以是简单。要想做到这一切,就得回归到最基本的精神实质。

水的简单赋予了它最丰富的内涵。就好像科学家合成出的物质,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可能超越水的简单一样,《瓦尔登湖》也是一座不能逾越的巅峰。

瓦尔登湖读后感3没有地方比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我想,天堂本来是以神话开头,这一畔湖水却让它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梭罗说,他深信,没有人会强行去穿尺寸不适的衣衫的,只有尺寸恰如其分才应该是最好的需要。那么,我说,瓦尔登湖就是最美的衣衫。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他坐在阳光融融的湖前,坐在这远离尘器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他在想什么呢?想的是“多多授人以勇气而非绝望”?想的是“在一个夏季,来播种真诚、真理、朴实、信心”?想的是“瓦尔登湖最深隐的泉眼在他的哲思之上”?

于是瓦尔登湖流出的水成为字里行间不时闪现的灵光,描摹着美丽自然,指导着简单生活,讨伐着金钱社会。忍耐了一个世纪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从海明威的笔下开始融化的。而世人的混沌卑微的思想却是消融在梭罗的笔记里。《吠陀经》里说道,一切知,具于黎明中醒。

那么瓦尔登湖晶莹的湖光里反应的必将是那黎明金色的霞光,缓缓照在我苍白却又渴望光亮的脸庞。

余秋雨教授曾在象牙塔里扪心自问,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试问学问的真正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精神与体魄总是矛盾,学识与游戏总是对立,深邃与青春总是无缘,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瓦尔登湖碧波不兴就将内心浊气淘尽,那个有悟性的智者不垂不钓,就在俯仰之间,将最澄明,最流盼的真理的眼神拥有了满心满怀。试问是世间又有谁能不在心里俯下身子向那没有什么可容下的湖深深膜拜呢?至少我已为它的灵魂所倾倒,多少赞叹,欲说还休。

一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只有一个人在猛吹这罪恶之根。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有表情的景色。它能让望着它的人,量出自己天性的深浅。那就且容我在罪恶枝桠体会人间有味;容我在这湖波光里,一如玲珑的水珠,对自然抱有一颗敏感之心。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他的石岸,是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瓦尔登湖读后感4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题记

轻叩一本名着,细细地与梭罗促膝谈心;翻开一卷墨香,轻轻地聆听瓦尔登湖弹奏的梵歌。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我,作为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读这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登湖》,为我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真的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只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当时正处于工业时代,物质的优越并没有让梭罗迷失,随波逐流,他曾在《经济》中写到:

“……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会被梨入土壤,化作粪肥……”

将所谓的经济与自然对立,当人们奢侈地享受生活时,却忘记这浮华世界背后的陷阱,难道就不怕醒来之后会是一场噩梦?似乎从原始时代开始,那些可以被称得上是“智慧”的东西早已被这社会的发展所抛弃,人们对于自然只剩下贪婪,总是渴望获得什么,有时像是一个无底深渊,永无止境。

梭罗总爱引用,记忆中影响最深的就是罗利的英译对句:

“既然人人乐道肉身本具顽石性,慈善心肠何能不将烦恼痛苦忍。”

带着讽刺去批判着人类的盲目,带着幽默去痛斥人类的无为。对于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谓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这对生活在基层的人民而言,生来位卑,他们活着就像一部机器,为了不让自己在劳动市场上贬值,抛弃了气概,抛弃了自尊。是的,他们的劳动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们的智慧却在贬值,难道这就是“安逸者”?这正如梭罗所言:“你刚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进绝望之乡。”

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面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己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罗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淡泊是智者的动力,像是一把折扇,送来徐徐清风,拂去一片焦虑;又像是一面镜子,照清娇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质;还像是一首诗词,念时如痴如醉,回味时百感交集。

月下共饮,湖边共赏。邀君在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这份淡泊中共寻那份静谧!

瓦尔登湖读后感5“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是的,《瓦尔登湖就是这样一部超验主义美文的代表。

为了驱散生活中的阴影,梭罗来到瓦登湖。他以四季轮回的方式布局成篇,用完整的形式结构突出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在季节的变化中体验人生、体验理想、体验未来,从表现唱着夜曲的鸟雀与动物鸣叫的《声》到体验收获喜悦的《种豆》;从“躺在冰上看梭鱼”的《冬天的湖》到“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的《春天的来临》,他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绿色和自己的人生坐标。

读着这本书我拥有了一份寂寞而恬淡的心境,完全融入进了这样一个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世界。梭罗并不是刻竟要过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只是进行着人生实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目的呢,是为了更好地去运用生命热爱人生。在这片优美的环境中,他的理想上的迷雾不知不觉地消散了,他的心也有了可以依托的地方。避开城市的喧嚣,独自深入林中,与鸟兽为邻,听蟋蟀弹唱。这一抹绿色,为梭罗疲倦的灵犀送上了温暖的怀抱;这一抹绿色,让都市的纷繁渐渐远离了梭罗的脑海;这一抹绿色,使梭罗更加迷恋自然,热爱生命。

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是离不开瓦尔登湖那幽静秀丽的景致的。换句话说,是瓦尔登湖的美让梭罗找到了心中的绿色。可是现在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只有金属的坚与冷。日益膨胀的城市,马达隆隆替代了蛙声蝉鸣;当更多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拔地而起时,这里也许不会再有绿色的“共和国”。不由地联想起余光中的散文《伐桂的前夕》,他说“在现代,只能感受月桂树最后的一缕芬芳……”如果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那么当他们试图从身边寻找精神的伊甸园来舒缓情绪时,看到的也评只有最后一抹绿色了。梭罗是幸运的,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直至今日,“瓦尔登湖又有多少呢?”

但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上海世博的临近,这个问题越来越受政府和市民的重视,尽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与此同时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在我看来,世博会的举办至多只是催化剂,最重要的是环保的理念其实已经深入人心。在香港澳门的大街小巷看不到果皮纸屑;新加坡通过加强惩治力度也让这个国家拥有了“花园”的美丽……毕竟,有谁不向往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呢?或许,我们再也回不到梭罗的时代,再也找不出与瓦尔登湖一样的美景了;但只有努力,我想我们依然可以拥有纯净的蓝天。

静思湖吧范文第3篇

有人爱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爱平静无声的湖泊,而我自小便对无止境的河流情有独钟,特别是那河流中的水。

我常常会站在老浮桥上手扶石栏杆,俯瞰脚下的河流。每当有风而晴朗的天气,河面能以一定角度反映天空的色泽,我曾在那里窥见一抹流动的浅蓝,是的,流动的。湖水或许能更清晰、更美、更真实地反映天空的白云,就像一面镜子,是静止的。它觉得现世安稳,它享受平静的一切,它沉溺其中,亦不再闯荡,或者说,再不敢去闯荡。

但河流中的水不这样。

前方是怎样的一条路?河水也不知道。但无论怎样荆棘密布,它从不举起白起或就地休憩,更不用谈后退。即使岸边的风光再美,它也从不停下前行的步伐。

我曾在老浮桥上看见,五六岁的小孩将手中捧着的花朵抛向河水,注视着河水带花朵远去。我曾想,若是将花朵抛向大海,它一定会瞬间吞噬花朵的吧,然后狠狠地卷起层层巨浪,将悬崖上大块儿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并贪婪肆虐地想要将全世界归为己有。

但河流中的水不这样。

河水缓缓流过,不言不语地带走人们所给予的祝福,也仅此而已,它从不妄想蓄力将全世界的海堤冲垮。

久久地凝视河流中的水,我若有所思。为人处世,我们也应似河水,不过分留恋现在的美好,不畏惧未知的前方,亦不贪婪以致迷失自我。

现在,你还觉得它只是河流中的水吗?难道你不想到它的精神至少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我要高声赞美河流中的水!就让那些胆怯懦弱的人去享受湖水的平静吧;就让那些贪婪势利的人去赞美大海的所谓“无畏”吧;就让他们来嘲笑、来贱视河水吧!至少,我要高声地赞美那河流中的水!

静思湖吧范文第4篇

前言:我真幸福,拥有了一次轻松的机会,它让我剥去忧郁的外壳,穿上大自然赐予我的绿衣,这绿衣上谱写一曲曲动听的自然之音,想和我一起聆听这些天赖之音吗?快跟上我的脚步哟!千万不要错过!

车飞奔在光滑平稳的公路上,沿途的美景一览无余。起初的心还荡漾在“家”的上空,久久不肯离开。不知什么时候,舒缓的音乐流入心房,牢牢地握住了离家的心,把我的视线锁定在了窗外——绿油油的一片。

参差不齐的树木包裹着时而平缓时而陡斜的山,,偶在镂空之处可以看到山的肌肤,这条绵延一路的绿色之路一直牵扯着我的视线,幸运的是这一路上还有温馨的音乐伴着,心静极了,顺着窗外那条路一直向前伸着……

这条山路不正是人生之路的化身吗?那平坡与陡壁的交错,便是笑与泪的结合,只要心中有歌,还担忧路的平与陡吗?

任思绪在旅途飞扬……

(二)登塔感言

随着观光的人流来到瞭望塔,抬眼望去,给人的感觉是高耸入云。很多游人都望而却步了。“我一定要试试”,我的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不过单枪披马的勇气还是欠缺,于是挽上了一个旅游的同伴,我们便随军前行了。

起初,还是兴致勃勃,壮志雄心,可遇到了返回的游人,便多了几份担忧,有的游人鼓励我们一定要攀到塔顶,有的游人登到一半便以心惊胆颤式的失败而告终了。此刻,进发前的自信动摇了,“不,我一定要坚持到底!”于是用那份坚毅驱走了恐惧,继续前进。在距塔顶三分之一处有一停歇台,它吸引了一部分攀抓的游人,迷恋风景的他们便纷纷拍照去了。“上面的风景也许更好看吧。”想着想着,又义无返顾地前进了。

脚下开始微微地晃动了,俯视塔下的人影,他们都在招手示意我们返航呢。“上面的风景一定更好看。”我依旧在心里默念着。火辣辣的太阳烤着我,汗已湿透了后背。我还犹豫什么呢?仅一步之遥,便可拥有最美的风景了。

在心的呐喊中,我终于站在了塔顶,四边的美景一览无余了,真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头顶的浮云有伸手可触摸之感,微风轻抚着我的脸,我张开了双臂,闭上了眼睛,我飞翔了,在蓝天白云间,我自在的飞翔了!我看到了,远方那双期待的目光,我听到了,远方亲切的呼唤,好美!心旷神怡之感浸透全身。好想,对着争先伸展的山林大喊,泄出所有的喜与忧,好想,对着蓝天白云吟咏:“伊春风光,千里林立,万里绿洲……”

此行登塔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次挑战——途中风景固然是美的,若贪恋便会有所失去。坚信顶峰风光无限,那才是攀爬的动力呀!

记住吧,人生路上美景不断,心中的美景更要好好珍惜,只要牢牢把握了,你就是胜利的!

(三)追忆石林 大自然真是位天生的雕刻家,竟为人类呈献如此绝美的石雕,一游汤旺河石林,不禁感慨万千。

吾能望月、玉兔、天蟾……姿态万千,活灵活现,这是自然建造的动物王国,在宁静的园林守侯一份份惊叹。

踏上鸿运石的那一瞬间,心中不禁微微一颤,如果在昨天,我真诚的来了,是不是从此就鸿运当头了呢?

穿越“一线天”,欢声笑语皆不断。置身于只可稍一回身的石壁之间,很小心的前行着,生怕冰冷的石壁会剥夺体内的温暖。抬头仰望,“一线天”赐给我们最亲切的阳光,那时我就在想啊,也许在必经的人生狭路上,终会迎到那一缕阳光吧!一定会的!因为我穿越了“一线天”!

迷恋在“爱的小屋”,虔诚的扑入“爱的小屋”,希望正如导游说的,置身于“爱的小屋”,便可找到一生的小屋了。

站在许愿池旁,真诚的投入一枚硬币,默默地许下愿望:愿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一生幸福安康!

在石林一路走来,景致不断,感慨不断,此游不再遗憾!

(四)湖之恋 在林中漫步,有初入时的赏心悦目,可景致的单一难免让游人觉得单调,是那片湖,林尽头的那片湖让我豁然开朗,顿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愉。 我欢喜地奔跑到它的脚下,蹲在湖边,用清凉的湖水拍打着双臂、脸颊,凉意浸透全身了,凉爽怡人。 真美!清清的湖水被周边的树木拥着,它们在湖的怀抱中安然睡着,蓝天在湖水的装点下蓝得透明,蓝得娇媚,好一个碧水蓝天,好一幅水天一色。 真静!湖水平静地如一面明镜,挽着树,吻着蓝天,水中数只调皮的飞虫在湖面漾起一道道水纹,那是湖水灿烂的酒窝。 真喜!如此静美的画面闯入我心,我将它留在了记忆的天堂,天堂中有“空间之音”的合影,那份默契,那份互融,全浸于甜甜的微笑中了! 飘雨了,平静的湖面顿时泛起阵阵涟漪,一道道荡漾开去,我分明听到了湖雨之恋的动人乐章。 天公真作美,小雨来的正是时候,它如同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滋润着游人干渴的心田。此刻,淅淅沥沥的小雨与近日的连雨有些不同,它并没有让游人烦躁不安,而是为游人的旅程增添了些许浪漫,三五成群的游人在雨中漫步着,畅谈着。沉浸在雨的世界,我的心醉了。调皮的雨时而在我的眉宇间乱跳,时而在长发间嬉戏,我嗅到了雨的清新,听到了雨的欢唱。接捧几滴雨泪,注入心房,那润泽的雨剂不禁让我浮想联翩…… 无伞的世界原来也是如此的美妙! 车来了,不得不告别了安静的湖,吻别润泽的雨。 如果可以,我还会再来看望你的! (五)林中心愿 听导游小姐介绍,红松原始森林,年久的树木很多呢,我想一定都是高耸入天,遮天蔽日了吧。带着一份好奇踏上了林荫小路。

这一路风光无限好,有古老的木制狩猎工具,看到一件件狩猎工具,不禁让我浮想联翩了。在数年前,这茂密的树林一定也是热闹非凡的吧!这一定也曾经是动物的快活林吧,而今这快活林中只有游人的印迹了。

那边的无忧居一定就是为游人建的吧,郁郁葱葱的树木环抱着它,火红的灯笼点缀着它,四溢的花香笼罩着它,若是欧阳修在此一游,也定会醉乐其中了吧!如果我是当世欧阳修,也未必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于山水之间也”了,那无忧之境岂是凡人可以超越的呢?

愿游经此居者皆无忧!

带着无边的狂想又随着人流而去了。

好高大的树啊!果真高耸入云了,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茂盛的枝叶努力向上伸展着,似与天公比高低呢。这百年大树,要三个人才可环抱住,它可谓是林中老将了吧,足足在林中守望了上百年了,送走一批又一批游客,又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我默默地站在它的身旁,久久仰望着它。愿它万古长青,永远守望着这片快活林!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老树并不是孤独的,瞧,不远处便有一对甜蜜的情人树,这两棵树并肩而生,一粗一细,被护林卫士命名为“情人树”。我想,这定是坎坷中牵手的情侣吧,不知它们为了爱要逾越几重障碍,才可如此温馨的守侯在这相互伴着。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噢,这相互依偎的又是何方情侣呢,原来标牌上写的是“夫妻树”。仔细看去,它们根脉相连,我想定是结发夫妻了。它们用爱凝结黑土,才如此的牢固不可拆分吧。

愿天下所有的恩爱夫妻白头偕老!

走着走着,我不禁被前方的标牌吸引了,上面写着“金银忍冬”。据导游说,这片草木一年四季都是翠绿的。看着这些纤细的草木,敬意之情油然而生。当满山遍野银装素裹时,唯有这片绿独傲于风雪中,以它特有的顽强谱写生命的乐章!为游人再现绿的生机,春的盎然!

愿每个人心中的那片绿永存!

静思湖吧范文第5篇

月华如水,温婉清冷,沁人心脾。她的宁静、幽深,总是引人遐想或是静夜深思吧。深秋日暮,当最后一缕残阳隐退时总能惹人几分忧愁,淡却了温热,退散了浮躁,余留的只是一丝片缕的清愁。看着夜慢慢落下的帷幕,一轮明月,零星闪烁,散发那静静的凉意。深秋的夜里总是吹着轻柔淡碎的冷风,对着漫漫长空无限遐想,这时或许对钟爱深秋夜色的人来说无疑是唯美的一副景画了,或许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惊扰一些有心人的梦吧!虽说空气中夹杂着或多或少的冷意会不知不知侵入身体,于我而言就算如此也是值得了,深秋夜色里带来的些许凉意也全然不在乎了,这淡淡的冷只会让我多几分清醒,不是常说浮生若梦一场,时而清醒下也是不错的。

偏爱深秋的夜晚,偏爱深秋里的一抹月色。恰逢正值深秋之时,如若不好好欣赏一番,倒真是暴殄天物呢。喜欢看着淡淡月色影映在清柔湖面上的那一刻寂静,平滑如镜的水面与这清冷月色相映相成,一时间感觉整个心都随着这月光下的湖面冷静下来,此时可以暂时抛却一切烦恼,一切想法,空灵自己的心境,去看那些为之感动的风景。风来时,那湖面荡起的一圈圈涟漪,瞬间揉碎了温冷的月光,空灵的心境霎时消散的无影无踪,一时间心也随着这涟漪的湖面扩散开来,风静过后,心却不能与这平稳下来的湖面一般了,淡淡的傷愁已不知不觉漫上心头,挥不散、剪不断。

有时常常怀念儿时的的生活,童真、烂漫,好似那时的自己永远不能理解忧愁为何物,只可惜光阴匆匆、时光荏苒,那些过往再也不可追寻了,只能在心底默默的怀念了!偶尔忆起儿时的生活,现在想来那时自己才是自己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吧。入夜之后和邻家小伙伴一起仰望满天星空,看群星闪烁,借着满满的月光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颗。。。。。。刚数好这片,却又发觉那灰暗的夜幕里还有许多闪着微光的小星星,这下倒好,眼睛完全忙不过来,数着数着就完全凌乱了。算了,我们干脆不数了,大家就着这样静静的看着这美妙月色下的星空,感觉很是开心。

慢慢的我们都已长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的傻小子了,该成家的成家,该立业的立业,无论你愿或是不愿,生活的轨道总是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着,大家也脱了一身的稚气,生活的磨砺让我们渐渐成熟稳重起来,随之而来的烦恼、忧愁也愈发增多了,有的平淡安稳,有的轰轰烈烈,有的一事无成。有人把生活比作一坛老酒,个中滋味只能由自己去体会了,或是小饮小醉;且看风轻云淡,或是狂饮大醉,借着短暂的麻痹,迷失心意,而后在生活中慢慢找寻出路;又或是千杯不醉,这生活的苦乐哀愁对他们来说早已茫茫不可追寻。我却喜欢把生活比作人生路上的重重迷雾,有人踟蹰不前,围困在重重迷雾中,找不到前行的路,有人一往无前,无论前方的是功成名就还是万丈深渊,而我更偏重时时扫清这迷雾,云开雾散之后,路自然在哪!就好像这借着深秋月色里的清冷凉意,时时清醒下浮躁的心灵,在那浓浓秋意里感受丝丝缕缕的哀思、傷愁!

相关期刊更多

四川环境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四川精神卫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卫生厅

经济思想史评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大学经济思想史研究所